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2019及2020Q1财报分析,投资要点:寻找具有定价能力的优质标的,行业整体增长稳健,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2019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长稳健,营收同比增长13.72%,受部分公司商誉减 值等因素的影响,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17.61%。2020年Q1受新冠疫情影响,医药行业整体收入下滑7.48%,扣非净利 润下滑14.12%。从行业整体情况看,2015年至今,多家公司意图通过并购整合实现“业务转型”或者“跨越式发展”, 但从回顾分析看,大部分并购未实现预期效果(多家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而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龙头公司无论 在业绩成长性还是稳定性上均有超越行业的表现,表明医药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行业内部分化,部分细分领域延续高增长态势。2019年多个细分领域延续高景气度,包括CXO、特色原料药、生物制品(含疫苗、血液制品等)、原辅包、医疗器械(尤其是IVD、骨科)等,均保持较高的收入利润增速。2020年Q1行业虽 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目前国内医院诊疗业务已在快速恢复中,根据国家卫健委信息“截止4月20日,全国大部分地 区的正常医疗服务水平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预计行业Q2开始有望逐步回归正轨。定价能力是医药行业核心选股思路。国内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市场对于业绩确定性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医药 作为需求刚性的细分领域,中长期维度看,产品和服务是否具有定价能力依然是医药行业首要选股思路,在整体估值上 亦会获得更高的包容度。三大选股策略:产品创新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强、个性化需求满足能力强的公司,将持续获 得来自注册审评、医保准入、医院需求、医生需要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支持,相关标的:恒瑞医药、信达生物(H股) 、 迈瑞医疗。随着疫情逐步趋缓,医院诊疗业务陆续回归正轨,相关公司经营业绩也将逐步恢复或好转。相关标的:爱 尔眼科、锦欣生殖(H股)、南微医学、 华兰生物。性价比(估值低或确定性高)品种有望成为黑马,相关标的:一 心堂、双林生物、爱帝宫(H股)。风险因素: 药品降价的风险、疫情持续时间过长的风险,目录,01,医药行业整体回顾,2019年&2020年Q1医药行业财报分析,估值与选股思路,02,03,医药行业整体:增长稳健,短期受到疫情冲击,2019 年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稳健,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2%,相比2018年增速稍有下降,预计主要受带量采购、 重点监控目录等政策的影响,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17.61%, 主要受部分公司商誉减值等因素的影响。2020Q1医药行业受新冠疫情短期冲击,整体收入同比下滑7.48%,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4.12%。具体而言,连锁药店、 血液制品、医疗器械、原料药等疫情相关细分领域高速增长;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解,医院等终端恢复正常,预计CXO、化 学制剂、疫苗、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也将陆续恢复正常; 中 药领域仍持续承压。医药行业整体经营水平基本稳定。2019年行业毛利率29.90%, 相比2018年下降了1.2pp;销售费用率下降0.32pp,但依然 保持相对高位;管理费用率基本稳定(+0.06pp),扣除掉 研发费用的增加后,则稍有下降;财务费用率亦基本稳定, 相比2018年增加了0.06pp。研发驱动未来。医药行业整体研发费用率由2018年的1.70% 提升至2019年的1.80%,预计随着“医保战略价值导向购买” 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化,整个行业将进一步由销售驱动向研发 驱动转变。,表: 医药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30%20%10%0%-10%-20%,2011年2月,2011年5月,2011年8月,2011年11月,2012年3月,2012年6月,2012年9月,2012年12月,2013年4月,2013年7月,2013年10月,2014年2月,2014年5月,2014年8月,2014年11月,2015年3月,2015年6月,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16年4月,2016年7月,2016年10月,2017年2月,2017年5月,2017年8月,2017年11月,2018年3月,2018年6月,2018年9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7月,2019年10月,2020年2月,累计收入增速,累计利润增速,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利润增速进一步下滑,受疫情影响,2020年1-3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增速-8.9%,累计利润增速-15.7%,相比2020年1-2月的-8.6%和-10.9%,增速 均进一步下滑。图:医药制造业2020年1-3月累计收入利润增速进一步下滑40%,表: 2019年医药行业研发费用前十企业,表: 2018年医药行业研发费用前十企业,行业龙头研发投入更大,增长更快,医药行业龙头研发投入大。2018年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为106亿,占医药行业整体研发费用的29.00%,而且这 一比率持续提升,2019年达31.44%。医药行业龙头研发投入增长快。医药行业整体的研发费用从2018年的365亿增长到2019年的459亿,同比增长25.56%;相比而言, 研发费用排名前十的行业龙头的研发投入总额从2018年的106亿增长到2019年的144亿,同比增长36.2%。,1,8,4,22,13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行业商誉减值规模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商誉总值增速已放缓。医药行业在2013-2016年间经历了商誉的高速增长,受并购节奏放缓及部分公司计提商誉影响,2019年行业整 体商誉开始下降。医药行业大规模商誉减值拖累行业净利润。2017年医药行业商誉减值共约22亿元,其中6家公司商誉减值达1亿元以上;2018年行业商誉减值激 增至135亿元,共25家公司商誉减值达1亿元以上,3家公司商誉减值达10亿元以上(信邦制药、人福医药、益佰制药);2019年行业商誉减值依然维持高位,共28家公司商誉减值达1亿元以上,4家公司商誉减值达10亿元以上(通化金马、瑞康医药、宜华健康、美年健康)。,图: 医药行业商誉总值(2011-2019),图: 医药行业商誉减值金额(2014-2019,亿元) 170,91,110,171,346,607,995,1231,1421,1348,20.79%,56.03%,101.81%,75.66%,63.94%,23.69%,15.40%,-20%,0%-5.13%,20%,40%,60%,80%,100%,12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1,2012,2013,2016,2017,2018,2019,20142015商誉(亿元),增速,目录,01,医药行业整体回顾,2019年&2020年Q1医药行业财报分析,估值与选股思路,02,03,医药行业整体:细分领域增长趋势显著分化,2019年多个细分领域延续高景气度,包括CXO、特色原料药、生物制品(含疫苗、血液制品等)、原辅包、医疗器械(尤其是IVD)等, 均保持较高的收入利润增速。2020年Q1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但多个细分领域仍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包括特色原料药、原辅包、大宗原料药、血液制品、连锁药 店、医疗器械等。预计随着全球疫情扩散,相关细分领域,尤其是有出口资质的领域,将继续受益。表: 各细分领域收入利润增速对比,传统化药板块受到政策冲击。化学制剂板块合计77家公司(基于可比性, 删除泽璟制药、南新制药等),受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影响,2019年营收 增长10.37%,相比2018年的22.02%有所下滑(77家公司中约55家公 司增速下滑);同时由于部分公司出现大规模商誉减值,导致行业扣非 净利润减少29.44%,相比2018年增速进一步下滑。剔除相关减值标的 后,行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37和-4.85%。与之对应的是, 具有较强产品研发能力的公司经营相当稳健,如恒瑞医药收入和扣非净 利润增速分别为33.70%和30.94%。2020Q1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Q2开始逐步恢复。新冠疫情对于医院形 成较大冲击,2020年Q1化学制剂行业收入下滑11.94%,扣非净利润下 滑22.95%。根据国家卫健委信息“截止4月20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正 常医疗服务水平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0%”,预计2020年Q2开始大 部分化学制剂(属于“刚性”需求的治疗性品种)也将逐步恢复。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随着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推行,以及“医保战 略价值导向购买”长期趋势的深化,化学制剂行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 龙头企业)创新转型持续加速、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行业平均研 发费用率为5.60% , 与2018 年( 4.71% ) 相比增加了0.89pp ; 其中2019 年营业收入前五的化学制剂企业平均研发费用率为7.01% , 与2018年相比(5.77%)提升更为显著。大规模商誉减值持续出现。2018年共有10家化学制剂企业出现1亿元以 上大规模商誉减值,2019年共5家出现:通化金马(21亿)、长江健康(8亿)、翰宇药业(3亿)、景峰医药(3亿)、金城医药(3亿)。,化学制剂:研发转型趋势明显,龙头优势不断扩大表: 化学制剂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化学制剂:带量采购常态化,“剩”者为王,4+7带量采购中标企业中共涉及5家上市公司:德展健康、京新药业、信立泰、华海药业、科伦药业;我们选取这5家公司与整个化学制剂 行业进行对比发现,部分中标企业收入利润出现较大波动。2018年,4+7中标企业与化学制剂行业收入增速相差不大(29.18% vs 22.02%),但扣非净利润增速相差明显(30.39% vs -17.06%),主要系行业内有多家公司进行大规模商誉减值,如:人福医药(29亿)、福安药业(6亿)、翰宇药业(5亿)等。2019年,4+7中标企业收入增速显著下降至1.80%,比化学制剂行业平均增速10.37%仍少8.57pp,扣非净利润在未出现大规模资产 减值的情况下,下滑33.90%,比化学制剂行业平均增速-29.44%仍少4.46pp。随着4+7集采扩面于2019年底、2020年初在全国铺开,以及第二批带量采购于2020年4月底前全国执行,带量采购逐渐常态化。在此背景 下,化学制剂行业利润空间压缩、短期承压,预计品种布局广泛、研发实力雄厚、成本控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有望从中胜出,实现“剩” 者为王。表: 4+7中标企业与化学制剂行业财务指标对比(百万元),整体经营趋势向好。生物制品板块合计24家公司,2019年收入增 速有所放缓,约28.18%;归母净利润增速42.05%,主要由于1) 销售收入增长;2)费用率显著下降。2020年Q1主要由于新冠疫 情影响,生物制品板块收入下降2.99%;扣非净利润增速为-1.95%,与收入增速基本一致。细分龙头公司增速亮眼。智飞生物受益于代理默沙东的HPV疫苗以 及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快速放量,2019年营收同比增加102.5%,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63.7%。长春高新由于生长激素持续放量,2019年营收同比增加37.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77.4%。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增长,经营性 现金流/净利润达到92.79%,主要由于长春高新、智飞生物、上海 莱士经营性现金流增长显著。,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83.98%92.79%65.32%88.91%54.55%,生物制品:2020年Q1受疫情影响,但长期趋势向好表: 生物制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整体经营趋势向好。血液制品板块合计6家公司,2019年收入增长18.92%,相比2018年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系2018年华兰生物四价 流感疫苗上市导致基数较高;扣非净利润增长32.12%,相比2018年 增速显著提高,主要受上海莱士证券投资业务缩减及双林生物管理改 善的推动。疫情冲击导致行业或面临紧缺。2020年Q1受新冠疫情影响,虽然静 丙和白蛋白短期需求激增,但其他产品销售承压,行业整体收入增长7.84%,扣非净利润增长21.13%(主要受上海莱士+60.2%和双林 生物+71.6%带动)。虽然疫情缓解后采浆有所恢复,但预计行业在2020下半年或2021年可能出现供给紧张的情况。渠道库存调整已近尾声,行业已然复苏。随着2020Q1新冠疫情对于 静丙、白蛋白库存的消耗,板块整体存货水平下降,预计行业渠道库 存调整已近尾声。此外,行业应收账款整体平稳,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持续提升。行业销售投入继续维持。2017年以来面对行业渠道库存积压的情况, 重点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销售费用率持续快 速提升,2018年高达15.50%。2019年行业销售费用率小幅下降至14.94%,但整体仍维持高位。,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131.42%86.02%61.37%218.12%18.43%,存货63776516636760854610,存货增速0.15%7.09%12.33%31.98%24.78%,血液制品:行业迎来复苏,中期或面临紧缺表: 血液制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血液制品:新冠疫情驱动2020年Q1批签发高速增长,血液制品(尤其是静丙和白蛋白)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除血液制品企业加紧生产供货外,国家药监局也“对 临床急需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在企业自检时同步进行批签发“,使得2020Q1相关品种的批签发量均 有大幅增长,其中静丙批签发同比增长96%、白蛋白批签发同比增长75%。除乙免外,特免类品种2020Q1增速均有一定下滑。乙免2020Q1同比高速增长160%,主要由于2019Q1基数较低。因子类产品中,纤原批签发进一步下滑,2020Q1同比减少8%;八因子和PCC批签发增速则均大幅提升。表:2020Q1血液制品批签发情况(单位:万瓶/支),;注:批签发数据为相关官网汇总处理所得,可能存在遗漏,仅供参考,相关公司数据以公司公告为准。,2020一季报情况,血液制品:重点上市公司业绩向好,整体经营趋势向好。疫苗板块合计3家公司,2019年营收增长68.04%,扣非净利润增长52.77%,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 于智飞生物代理默沙东的HPV疫苗和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的快速 放量。终端接种逐渐恢复。2020Q1受新冠疫情影响,疫苗行业营收增 长4.01%,扣非净利润减少24.00%。随着终端接种陆续恢复以 及居民接种意识的提高,预计行业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整体经营效率提升。2019年,疫苗行业毛利率有所下降, 主要系智飞生物代理产品占比提升所致;此外,销售费用率从2018 年的26.10% 下降到2019 年的17.43% , 管理费用率从2018 年的10.65% 下降到2019 年的7.04% ; 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则有显著改善,从2018年的29.05% 提升至2019年的61.71%。自主产品陆续收获,驱动行业高速增长。自沃森生物的13价肺 炎疫苗在2019年底上市以来,自主研发的国产疫苗产品未来几 年迎来收获期。其中沃森生物二价HPV疫苗已完成III期临床试 验,九价HPV疫苗正在临床I期;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已申报 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即将报产;智飞生 物微卡疫苗获批,23价肺炎疫苗、四价流感疫苗等正在III期临 床。随着这些重磅产品的上市放量,有望显著打开市场空间, 驱动行业高速增长。,疫苗:终端接种逐渐恢复,自主产品陆续收获表: 疫苗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板块整体现金流改善明显。医疗器械板块合计62家公司,2019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5%;归母净利润同比 增长15.39%(主要受新华医疗2019年合并报表范围减少 影响, 剔除后增速为17.24% )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20%;经营方面,2019年医疗器械板块整体经营性现 金流同比2018年有明显改善;研发投入加速,2019年研发 费用率同比提升0.59个百分点。2020Q1医疗器械公司实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7%;扣 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5.19%。疫情相关领域需求提升。2020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 呼吸机、额温枪等医疗设备需求大幅提升,相关公司如迈 瑞医疗、鱼跃医疗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检测端,新冠 病毒检测需求的提升推动相关检测产品实现销售放量,拥 有核酸或抗体检测产品的公司如华大基因、万孚生物、迈 克生物等增速较快。疫情常态化需求有望持续,医疗耗材产品销售逐渐恢复。 短期看,在国内疫情常态化和海外疫情发展的催化下,相 关医疗器械需求有望持续维持较高水平;依赖于医疗服务 逐渐恢复的相关细分赛道,如骨科、口腔、眼科、心脑血 管领域耗材产品有望在Q2或者Q3恢复增长。,医疗器械:疫情催化需求提升,板块整体现金流改善明显表: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骨科耗材: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提升,择期手术受疫情影响,2020一季报情况,2019年骨科耗材板块公司快速发展,业绩增长显著快于行业整体增速。脊柱领域凯利泰、三友医疗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4%、66%, 关节领域代表企业爱康医疗及春立医疗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7%、126%,创伤领域大博医疗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0%,骨科领域行业 集中度提升与进口替代共同驱动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积极拓展至相关领域,完善业务线条。2020年Q1受疫情影响,骨科择期手术开展受限。2、3月份医院相关科室停诊导致以脊柱择期手术耗材产品销售为主的凯利泰、三友医疗Q1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2%、31%;剔除高开因素,大博医疗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创伤业务收入略有增长,微创外科及神经外科类业务 收入同比下降。预计手术量在Q2和Q3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全年整体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有望保持。表: 骨科耗材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亿元),IVD:景气度分化,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前景可期,2019年业绩增速趋缓。IVD板块合计20家公司,2019年营收增 速放缓至13.77%(主要受达安基因子公司并表范围调整等影 响) , 2019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8.75% , 扣非净利润下滑4.33%。利润端较2018年大幅回落,主要受美康生物大额计提 商誉减值准备影响。扣除美康生物后,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0.12%, 扣非净利润增速18.88%。2020Q1板块内部分公司受益于疫情短期带动。 2020年Q1核酸 及抗体检测试剂需求激增, 分子诊断相关企业营收同比大增48.28% 。 板块Q1 营收增速为3.77% ,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1.64%,扣非净利润增速9.74%。但板块化学发光、生化及POCT营收增速则大幅下滑。随着医院诊疗服务的逐步恢复,整 体经营有望逐步好转。各细分领域景气度分化加剧,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及POCT保持 快速增长。化学发光在进口替代、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 持续放量,2019年营收增长26.07%;分子诊断2019年营收增 速放缓至6.08%,相关企业在多组学大数据、肿瘤早筛等领域积 极布局,潜力巨大;POCT企业2019年营收增速28.25%,在分 级诊疗、技术迭代及应用场景拓展的助力下保持高速增长。生化 诊断2019年营收增速下滑至5.32%,毛利率降低,相关企业竞 争激烈。,表:IVD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CRO:强劲的研发需求推动业绩高速增长,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CRO板块共计10家公司,2019 年营收增速为30.88%,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75%, 扣非净利润增速88.84%。2019年业绩高速稳健增长,其 中CR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的营收增速稳步提升,2019年 达33.89%。疫情影响整体可控。2020年Q1营收增速为14.15%,归母 净 利 润 增 速 为 -3.75% , 扣 非 净 利 润 增 速 -13.89% 。2020Q1尽管由于新冠疫情期间延迟复工及临床入组受阻 等影响业绩增速下滑,但营收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归母净 利润及扣非净利润下降是受药明康德投资收益波动的影响。创新药研发需求强劲,推动CRO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2019年8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通过,明确规定了 国家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尽管新冠疫情对CRO企业的业 绩有一定扰动,长期来看,全球及国内医药研发投入稳定 增长、研发流程与监管日益规范、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崛起、 大量生物制剂专利密集到期都将促进药企对临床试验外包 的需求井喷,CRO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表: CRO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政策红利推动研发投入提升。从2015年国办发44号文件和2017年中办发42号文件,药品研发创新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随 着优先审评制度、临床试验默认许可等关键性制度落地,叠加本次通过将原来的审评、核查和检验由“串联”改成“并联”,显 著提高药品注册效率和注册时限的预期性,企业自身研发实力将是药品研发创新的核心驱动因素。近几年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图 医药行业研发支出(亿元),0%,10%,20%,30%,40%,50%,60%,0,100,200,300,400,500,6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研发支出(亿元),增速,CRO企业在手订单丰富,业绩确定性强,图: 泰格医药在手订单金额,图: 昭衍新药在手订单金额,90%80%70%60%50%40%30%20%10%0%,0,10,20,30,40,50,60,2015,2019,20162017在手订单金额(亿元),2018增速,0%,20%,40%,60%,80%,100%,120%,0,2,4,6,8,10,12,2015,2018,2019,20162017在手订单金额(亿元),增速,研发需求强烈,在手订单量高速增长。临床研发需求增多带动CRO企业在手订单持续攀升。泰格医药在手订单量5年来均保 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年在手订单金额50.11 亿元,同比增长 36.06%。昭衍新药2019年在手订单金额10.4 亿元, 同比增长30.00%。充足的待执行订单是未来业绩的有力保障。,创新药具有较高的研发性价比,从目前已上市的多个创新药销售情况看,放量迅猛,尤其是以PD-1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良好的销售回报将吸引更多的玩家参与到创新药的研发浪潮中,作为“卖水人”的CRO公司将显著受益。,2019年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同比略降。医疗服务板块合计7 家公司(基于可比性,删除恒康医疗),2019年医疗服务 板块营业收入增长5.58%,同比增速放缓(主要受美年健 康收入增速下滑影响);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的大幅 下降主要受商誉减值计提因素影响,2019年美年健康、创 新医疗、国际医学等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总计31.06亿元, 剔除此部分影响,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同比略降;2020年Q1医疗服务板块受到疫情影响,收入同比下降。随着国内疫情的加剧,门诊及择期手术服务暂停比例较高,2020年Q1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36%。国内 大部分医院诊疗业务3月陆续开始恢复,至3月末部分企业 经营情况已恢复,并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整体看,预计2季度医疗服务市场需求有望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而修复。商业模式成熟的优质头部标的盈利延续高增长。2019年, 爱尔眼科及通策医疗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了36.67% 及 39.44%的快速增长。而部分医疗服务公司(尤其是综合性 医疗服务机构)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初期盈利能力难以 迅速提升。,医疗服务:短期业绩受疫情影响,长期高景气持续表: 医疗服务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医疗服务:业务需求刚性差别导致疫情后修复分化,2020一季报情况,眼科及口腔科业务陆续恢复,疫情结束后业务或实现反弹。2020年Q1新冠肺炎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产生较大影响,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美年健康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7%、51%、58%,医疗服务板块仅爱尔眼科Q1实现了盈利。口腔及眼科服务自3月起陆续恢复,但部分 择期手术仍受到一定影响,预计在疫情结束后或将实现需求的反弹;体检服务营业受限,民营综合医院业务快速恢复。预计体检服务2月基本不能营业, 3月份开始陆续开业,预期5/6月份业务量将进一步明 显回升,预计上半年的整体收入同比下降40%以上;国际医学Q1营业收入实现25%的增长,3月复工复产后,业务快速恢复,截至一季度 末,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病床使用已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院人数突破历史新高。表: 医疗服务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亿元),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医药商业板块共24家上市公司,2019年整 体发展稳健,总收入增速17.15%,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5.77%。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偏低主要是由于瑞康医药2019年计提18亿 商誉减值,剔除瑞康医药后,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7.08%, 与收入增速一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增速下降。2020年Q1由于受疫情影响,医院 大部分科室诊疗量大幅减少,药品分销业务受影响较大。商业板 块收入增速为-5.61%,归母净利润增速-7.08%,扣非归母净利 润增速约-13.04%。应收账款持续增长。2019年和2020年Q1应收账款余额持续增长, 终端医院回款仍然有一定的压力。考虑到在新冠疫情期间,医院 整体诊疗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医院整体现金状况不佳,预计后续 医药商业板块应收账款仍将面临较大压力。经营性现金流好转。2019年商业板块经营性现金流显著好转,经 营性现金流/净利润达到123.77%,我们观察到部分公司2019年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如海王生物、上海医药、九州通,但未 来是否具有持续性尚待进一步观察。,医药商业:2019年指标向好,2020年Q1受疫情影响较大表: 医药商业板块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三大流通龙头:保持稳健增长,三大龙头稳健增长,龙头优势愈发稳固。2019年三大流通龙头收入规模持续稳健增长,增速显著优于行业水平,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优势稳固。归母净利率增速较为平稳,华润医药受东阿阿胶业绩下滑及商誉减值影响,归母净利润下降13.7%。,连锁药店快速扩张,持续高增长。连锁药店行业共5家上市公司, 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各大连锁药店均快速扩张,2019年 收入增速25.87%,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7.25%。2020年Q1由 于新冠疫情下消费者对防护产品和抗病毒药品的需求急速增加, 药店普遍复工较早,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受疫情影响较小。2020年Q1连锁药店收入增速24.46%,归母净利润增速30.96%。毛利率小幅下降。2019年连锁药店行业毛利率为37.12%,相比2018年,下降1.4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改革和部 分低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高。2020年Q1毛利率为35.53%,较2019年下降1.5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部分防疫产品的毛利率 较低。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优化。2019年连锁药店行业5家上市公司的经 营性现金流均实现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达到185.93%。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规模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优化带来 的经营效率提升。,连锁药店:收入利润共增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表: 连锁药店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四大零售药店:稳步扩张,业绩持续高增长,2020年Q1扣非净利润同比延续高增长。原辅包板块 合计20家公司,2019年原辅包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 长15.8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63%,扣非净利 润同比增长31.69%;2020年Q1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同 比增长3.9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34%,扣非净 利润同比增长34.14%,收入端受复工延迟影响生产 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盈利水平上,供给趋紧催化产品 价格同比提升贡献业绩增量;一致性评价持续助推产业升级。原辅包板块作为制剂 产业链上游的重要一环,生产端受环保不断强化影响, 供给端产能持续优化;政策端,药品一致性评价带来 对原辅包产品质量要求提升,提高行业准入壁垒,整 体集中度提高,头部公司2019年延续高增长。受疫情 影响,2020年Q1部分企业复工推迟,同时海外订单 受到海运发货延迟等因素,部分企业短期业绩受到一 定影响。,原辅包:政策助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促进业绩高增表: 原辅包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特色原料药: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盈利水平提升,毛利率逐年提高。特色原料药合计15家公司,2019年特色原料药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0%;归母净利 润同比增长46.2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0.55%;板块毛 利率逐年提高,预计是产品价格上涨、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 改进实现的生产效率的提升。2020年Q1特色原料药扣非净利润同比延续高增长。疫情下, 原料药产能供给趋紧,美罗培南原料药及中间体、舒巴坦酸、 肝素原料药价格维持高位,且同比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行业 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海普瑞2019Q1对君圣泰 持股比例下降,确认一次性投资收益5.73亿所致。2020年Q1 特色原料药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5亿元,同比增长9.00%; 归母净利润12.30亿元,同比下降10.74%;扣非净利润12.18 亿元,同比增长48.11%;行业部分公司正在积极进行产能的扩充及向CDMO业务和制 剂一体化领域转型。普洛药业2020年有3个CDMO商业化项 目落地,带来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公司左乙拉西坦制剂在2019年带量采购扩围谈判中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海外ANDA获美国FDA批准;富祥药业于2020年3月公布10.64亿 元定增计划,用于投建用于高效培南类抗生素建设等项目; 博瑞医药将原料药产品延伸至制剂,并依托原料药优势创造 了与下游制剂客户以一定比例享受销售权益分成的盈利模式。,表: 特色原料药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品种提价助推Q1业绩快速增长。大宗原料药板块合计9家 公司(基于可比性,删除ST冠福),2019年大宗原料药公 司营业收入下降0.72%,主要受到非洲猪瘟影响,部分品 种需求走弱;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60%,扣非净利润同 比下降31.43%,主要系金达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2亿元 以及维生素产品毛利率下降综合影响所致;2020年Q1板块 整体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3.1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7.23%,核心品种价格上 行催化板块业绩大幅增长;2020年Q1大宗原料药板块业绩高速增长。受疫情导致的 国内外生产企业开工率下降以及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等因素 的影响,大宗原料药产品维生素价格在2月中旬左右开始大 幅上涨,新和成、浙江医药、ST冠福、金达威等公司产品 相应受益。一季度价格上行,部分品种存短期供给缺口。截至2020年4月30日,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3、维生素E价格分别为510、31、325、75.5元/公斤,相比年初分别上涨66%、19%、56%、251%、56%,短期供给缺口有望持 续。,大宗原料药:一季度价格上行,部分品种存短期供给缺口表: 大宗原料药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大宗原料药:一季度价格上行,部分品种存短期供给缺口,维生素E价格景气向上。维生素E在2014年前价格比较稳定,有新进入 者后价格处于低位,DSM收购能特科技75%股权后部分生产商受装置影,响,未来几年有检修计划,行业产能供给或下降,产品市场结构总体优,化。另外随着猪存栏量的提升,市场需求增加明显,行业整体景气向上。,维生素A价格有望保持稳定。维生素A在13种维生素里技术门槛相对较 高,产品供需关系相对较好,行业整体景气向上。维生素B5处于价格上行区间。维生素B5价格自2018年5月的62.5元/公 斤升至目前的365元/公斤。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需求疲软导 致成交价格走弱,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所导致的供给趋紧以及非洲猪 瘟回暖的催化下,整体趋势向好。,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维生素A价格(元/公斤),0,20,40,60,80,100,120,140,维生素E价格(元/公斤),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图:维生素A价格(元/公斤),图:泛酸钙价格(元/公斤),泛酸钙价格(元/公斤)图:维生素E价格(元/公斤),中药:业绩增速下滑,板块持续承压,板块增速下滑,业绩承压。中药板块共有69家上市公司(剔除异 常情况的ST康美),2019年营业收入增速11.57%,中药板块由 于医保目录调整和重点用药监管严格等影响,整体业绩压力较大。 近年来业绩增速持续下滑,2019年行业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 长。2019年扣非净利润下滑为19.62%。部分中药产品受益于新冠疫情防治需求。 2020年Q1中成药整体 收入下降8.22%。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为-13.88%。在新冠疫情 中,部分中药产品进入到诊疗指南,销售情况良好,例如以岭药 业的连花清瘟系列产品2020年Q1销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实现近 一倍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下滑。板块整体毛利率持续下滑,2019年毛利率为45.54%,相比于2018年,进一步减少3.86个百分点。虽然行业 期间费用率逐步小幅下降,但净利率仍出现小幅降低。现金流情况良好。中药行业现金流情况普遍良好并持续优化。2019年中药板块经营性现金流/净利润为125.38%,优于其他板 块。,表: 中药行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百万元),2019年业绩快速增长。科创板上市医药企业共19家(未纳入尚 未上市交易标的),2020年Q1科创板医药公司毛利率水平相比2019年略有下降;2019年科创板医药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9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12%,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5.71%,板块收入与业绩高增主要得益于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 品线上营销发力促进收入同比翻番,以及南微医学止血及闭合 类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国内外市场积极开拓等。医疗器械领域南微医学、昊海生科及佰仁医疗,生物制品板块 华熙生物及特宝生物等公司实现高速增长。2019年科创板医药 公司营业收入最高的公司分别是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及南微医 学,营业收入分别为18.86、16.04、13.07亿元;从营业收入增 速看,成都先导、特宝生物、三友医疗居前,营业收入分别同 比增长75%、63%、5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最高的公司分别 是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及南微医学,分别为5.86、3.71、3.04 亿元;从归母净利润增速看,特宝生物、成都先导、佰仁医疗 居前,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02%、167%、89%;研发占比不断提升,助推价值兑现。科创板作为科技属性及技 术附加值较高的上市板块,成分医药公司也体现出相对其他细 分医药领域更高的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费用率达1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