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化学 发 光产业链全梳理 未来高速增长驱动在哪里 ?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赛道,可谓是今后五到十年的黄金赛道。今年以来,受突发卫生事件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公司受关注度很高,同时,龙头公司的走势也很亮眼,而我们本案的细分行业,同样表现不俗。 其中,行业龙头 A 自 2020 年 1 月至今,其从 180.98 元峰值上涨至358.98 元,区间峰值涨幅达到 98.35%。 图:龙头 A 走势 来源: WIND 龙头 B 自 2020 年 5 月份上市以来,连续 14 个涨停板,在开板之后股价继续震荡上行,其从 37.67 元峰值上涨到 197 元,区间峰值涨幅达到 422.96%.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龙头 B 走势 来源: WIND 它,就是 化学发光产业链 。 上述两家代表公司,分别是迈瑞医疗、新产业,受益于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及自身产品技术升级,使其收入市值双双增长。今天,我们重点要做的,是对这条产业链的研究。 对 化学发光产业链 ,眼下我们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这条产业链的增长驱动力在哪里?未来是否可以高速增长? 二是,该产业链竞争格局如何?国内企业如何进行国产替代? (壹) 体外诊断 (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物、质控物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按检测原理和方法不同, IVD 产品可分为几大类型:生化诊断型、免疫诊断型、分子诊断型、血液学诊断型、即时检验( POCT)型,微生物诊断型以及组织诊断型等。 图:体外诊断分类 来源:中原证券 目前,整个体外诊断市场占比较高的是 免疫诊断 ,其次为生化诊断,生化诊断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而免疫诊断近几年增速较快且市场规模较大,分子诊断及 POCT 诊断近几年发展速度同样较快。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本案要研究的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的主要技术。免疫诊断,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性、定量的诊断,在肝炎、性病、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图:免疫诊断产业链 来源:塔坚研究 化学发光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上游 原料提供商,包括是试剂类原料供应商及仪器类原材料供应商,代表公司包括:默克、康丽达等。 中游 主要为仪器及试剂生产商,代表公司为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等。 下游 主要为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代表公司为金域医学、美年健康等。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由于上游市场较小且很多中游公司可以自产部分原材料,所以我们对上游公司暂不做研究;下游主要场所还是医院,且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体检中心各方面数据相差较大,我们暂时也不对下游做过多研究,所以本案重点研究中游的仪器及试剂生产商。 在免疫诊断中,早期主要使用酶联免疫等方法进行检测,但由于检测精度、特异性、定量不准等问题逐渐被化学发光淘汰。目前,国内化学发光法已成为推动免疫诊断年行业高速增长的核心因素。 对于整个化学发光行业的增速,我们用市占率法进行测算,并且我们重点关注国内企业的整体增速,即国内免疫诊断行业增长分 为两部分,一是看整个免疫诊断行业的增速,二是看化学发光在免疫诊断中的占比。 综上,化学发光行业的增速,可以拆分为: 1)随着老龄化的增长,免疫诊断市场不断增长; 2)化学发光市占率上升。 因此,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的增速可以表示为: 化学发光市场规模增速 =( 1+免疫诊断市场增速) *(1+化学发光市占率增速 ) -1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贰) 首先来看免疫诊断行业的增长,目前,中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大致在300 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在 15%左右,对于整个免疫诊断市场,我们认为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人均医疗支出不断增长、分级诊疗持续推进。 对于老龄化和人均医疗支出,我们已经在其它案例中做过详细分析,这里不再做过多赘述,我们主要看分级诊疗。 根据 2015 年 9 月,监管层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开始进行分级诊疗,逐步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同时要求,到 2020 年, 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 简单讲,为了缓解大城市的医疗压力,同时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分级诊疗要求实现医疗资源(包括医生资源、医疗器械)的下沉,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配备水平较低,缺口大,亟需更新换代和填补缺口,这对整个医疗器械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量。 另外,对于市场上很多人担心的带量采购,我们认为,对免疫诊断领域的影响有限,目前医疗器械方面集采,还是针对高值耗材,如心脏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支架、骨科耗材等,而对于免疫诊断设备,头部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壁垒,不同厂商的诊断设备的技术及检验精度也有差异,很难做到类似药品的”一致性评价”,所以我们认为不必对带量采购过度担忧。 对于整个免疫诊断市场,其驱动力很难具体量化,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增速法预测其未来行业增长,对标来看,目前技术成熟且竞争激烈的生化诊断依然有 10%的行业增速, 我们假设,未来十年免疫诊断市场增速由 15%逐步下降至其他 成熟赛道的增长速度 10%,对应未来十年复合增速 12%。 (叁) 看完免疫诊断行业的增长逻辑后,我们再看细分中,化学发光技术路线的份额提升空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2018 年化学发光在免疫诊断市场份额已达到约 78%,不过,对比欧美国家来看,其化学发光技术发展多年,早在 2016 年市占比已达到 90%以上。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免疫诊断产业链 来源:华金证券 化学发光在我国,仍属于相对先进的体外诊断技术,且在免疫检验中,一些二级医院还在使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对其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对比来看,而酶联免疫分析试剂测试时间长、操作繁琐,伴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步,我们预计酶联免疫分析试剂将逐步被替代。 我们假设, 未来十年,我国化学发光在免疫诊断中的占比达到 90%,则对应复合增速为 1.4%。 通过计算,得出我国未来十年化学发光复合增速为 13.5%,计算公式为( 1+12%) *( 1+1.4%) -1。 但注意,上述测算仍然较为粗糙,我们通过行业市场空间的测算,来印证上述假设是否靠谱。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肆) 除了技术突破外,对于国内厂商来讲,占据市场的关键就在二级医院,由于二级医院更关注检验的性价比,平均拥有 3 台国产发光仪器,这也是国产品牌的主要市场。 根据兴业证券给出的模型 1,各级医院未来所需化学发光仪数量,以及国产 VS 进口的比例分别为: 三级医院 需要 10 台化学发光仪,由于外资产品先入为主,加之对科研和设备品牌的需求,国产进口的比例大约是 3:7; 二级医院 需要 4 台化学发光仪,由于其更关注检验的性价比,国产进口比大概是 3: 1; 一级医院 平均拥有 1 台机器,由于一级医院经费及医疗设施更少,因此,其更为关注的是,能否开展发光检测项目及性价比高低,因此多为国产。 优塾 发布于 2020 年 9 月 2 日 财务分析和财务建模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图:化学发光需求测算 来源:兴业证券 根据上述模型的计算,预计未来国产品牌在化学发光的市场大致有 50%的市场空间,而目前为 18.8%, 我们假设未来十年国产占比可以达到50%,未来十年国产替代复合增速为 10.3%。 按照我们前文给出的我国化学发光市场的 13.5%增速,国产厂商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速可以达到 25%,计算公式为( 1+10.3%) *( 1+13.5%)-1。 这个增速在我们之前研究过的产业链中已经算非常高,可以说是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行业增长明确后,我们来看竞争格局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