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774 头豹研究院 | 传媒系列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消费研究团队 财经新媒体平台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提供 PGC 财经信 息服务,收入结构中包含广告和内容付费且拥有独 立网站、APP 的财经媒体,不包含各类金融机构、 纯金融数据服务机构或纯聚合类信息平台等。近 5 年来,得益于居民理财需求上涨、移动互联网普及 和大数据、AI 等技术的进步,居民对财经信息需求 旺盛, 中国财经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以 15.6%的年均 增长速度攀升至 2018 年的 70.3 亿元。未来,中国 财经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 在 2023 年将达到 154.1 亿元。 热点一:居民理财意愿上涨,财经信息需求上升 热点二:移动互联网普及,带动财经新媒体发展 热点三: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规范程度持续上升 伴随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居民理财意识提升, 理财需求不断增多。 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数量增长迅速, 从 2014 年的 1.6 亿人增长到 2018 年的 4.6 亿人。财经 新媒体平台作为财经信息及服务的提供方,能够为理财 人群提供基本的财经信息及理财分析内容,为居民的投 资理财提供支撑,满足了居民日益提高的理财需求。 需求端方面,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 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降低了居民 理财门槛,刺激居民产生理财需求,从而带动财经新媒 体平台行业的发展。供应端方面,移动互联网促使自媒 体平台数量不断增多,丰富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来 源。 移动互联网普及不断挤压传统财经媒体的生存空间, 促使传统财经媒体逐渐向财经新媒体平台转型。 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完善互联网内容的审核和监管 机制,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因此进入持证上岗阶段, 平台的内容生产将更为规范, 服务范围将更为明确。 2017 年 6 月, 网信办颁布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将各类新媒体纳入管理范畴,各类新媒体在提供互联网 新闻信息服务时,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财 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中未取得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相关资 质的平台将逐渐退出市场,行业发展趋于规范。 赵文博 邮箱: csleadleo 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传媒系列概览2019 年中 国自媒体行业概览 传媒系列概览2019 年中 国汽车资讯平台行业概览 传媒系列概览2019 年中 国行业研究平台行业概览 2 报告编号19RI0774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财经新媒体平台定义及分类 . 7 2.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现状 . 9 2.4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 . 10 2.4.1 上游分析 . 11 2.4.2 中游分析 . 13 2.4.3 下游分析 . 13 2.5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 . 14 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5 3.1 驱动因素 . 1 5 3.1.1 居民理财意愿上涨,财经信息需求上升 . 15 3.1.2 移动互联网普及,带动财经新媒体发展 . 16 3.2 制约因素 . 1 8 3.2.1 抄袭、洗稿等问题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 18 3.2.2 盈利模式单一,规模化扩张受限 . 19 4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1 5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趋势 . 22 3 报告编号19RI0774 5.1 头部平台与专业服务类平台进一步发展 . 22 5.2 商业模式多样化,盈利渠道多元化 . 23 5.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规范程度持续上升 . 25 6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6 6.1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6 6.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投资企业推荐 . 28 6.2.1 财新传媒 . 28 6.2.2 第一财经 . 30 6.2.3 FT 中文网 . 33 4 报告编号19RI0774 图表目录 图 2-1 财经新媒体平台分类 . 8 图 2-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历程 . 9 图 2-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营收结构,2018 年 . 10 图 2-4 中国财经新媒体 PC 端和移动端单个用户单日有效使用时长,2018 年 . 10 图 2-5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 . 11 图 2-6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用户画像,2018 年 . 1 4 图 2-7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以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3-1 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2014-2018 年 . 16 图 3-2 中国传统媒体广告规模占比,2014-2018 年 . 18 图 3-3 抄袭、洗稿等问题阻碍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健康发展 . 19 图 3-4 财经新媒体平台规模化扩张受限 . 20 图 4-1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相关政策 . 22 图 5-1 中国财经新媒体头部平台与专业服务类平台将进一步发展 . 23 图 5-2 打通财经内容与金融交易的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 24 图 5-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规范程度上升 . 26 图 6-1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竞争格局 . 27 图 6-2 财新传媒业务简介 . 29 图 6-3 第一财经业务简介 . 31 图 6-4 FT 中文网业务简介 . 34 5 报告编号19RI0774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财经媒体、 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 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 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10 月完成。 6 报告编号19RI0774 1.2 名词解释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即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在平 台上分享的优质原创内容。 门户网站: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内容分发: 业务运营商定义内容分发策略后, 通过智能分析用户对网站的就近访问及网 络流量数据,将本节点流媒体资源库中的指定内容按策略向下层节点推送。 洗稿: 通过对原创内容进行删改、 变换表达等方式, 使后作品与原创内容在具体细节上 不同,但依旧与原创内容存在实质性相似,从而达到规避抄袭政策、非法转载等目的。 软文: 企业在网络、 纸媒等媒体上刊登的提升企业知名度、 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等的宣传 性文章。 CNNI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的直属事业单位。 7 报告编号19RI0774 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综述 2.1 财经新媒体平台定义及分类 广义而言,所有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财经信息服务的网站、APP 等信息渠道均可称 为财经新媒体平台。 为与广义概念区分, 本报告中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研究范围仅限于特指以 互联网为媒介提供 PGC 财经信息服务,收入结构中包含广告和内容付费且拥有独立网站、 APP 的财经媒体, 因此不包含各类金融机构、 纯金融数据服务机构或纯聚合类信息平台等。 与以线下纸媒或电视为主要服务载体的传统财经媒体不同,财经新媒体平台主要通过网站、 APP 等渠道向用户提供财经信息服务,其覆盖范围更广,用户获取财经信息的门槛更低。 根据提供的服务形式和内容, 财经新媒体平台可分为门户类、 专业服务类、 资讯类三种 类型: (1) 门户类财经新媒体平台指互联网公司或综合性媒体旗下独立的财经频道, 如腾讯 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等,财经新媒体平台是对此类企业门户网站内容的补充和丰富。 此类财经新媒体平台依靠其背后的企业资源, 平台流量大, 提供的财经新闻覆盖范围广, 营 收来源包括广告、内容付费、金融产品引流等; (2)专业服务类财经新媒体平台指具有工具 化特征的财经新媒体平台,如同花顺、东方财富网、雪球等。此类财经新媒体平台主要面向 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或投资人,其金融产品销售、金融数据付费收入高; (3)资讯类财经新 媒体平台指具有互联网新闻资质, 以提供专业财经信息为主的财经新媒体平台。 此类财经新 媒体平台通常是由在财经领域深耕多年的财经媒体创建, 提供的财经内容具有深度, 典型平 台有财新网、 第一财经等, 但此类财经新媒体平台流量少, 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平台引流获客 (见图 2-1) 。 8 报告编号19RI0774 图 2-1 财经新媒体平台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自 1999 年正式起步, 发展至今, 可分为三个阶段 (见图 2-2) : (1)1999-2009 年:门户网站阶段 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于 1998 年成立,促使中国互联网快速普及。随着互联网规模的 扩大,自 1999 年开始,中国门户网站逐渐推出独立财经网站,如新浪财经网站在 1999 年 上线。 中国传统财经媒体也在此阶段相继设立网站, 提供专业财经信息。 如 FT 中文网于 2005 年开通在线网站,第一财经于 2007 年开通在线网站。在此阶段,财经新媒体平台的服务载 体均是网站,财经新媒体平台尚未得到广泛关注。 (2)2010-2014 年:移动 APP 普及阶段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移动端逐渐受到重视, 众多财经新媒 体平台相继推出移动端应用。如财新、FT 中文网和新浪财经分别于 2010 年和 2013 年上 线移动 APP。 这一时期, 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中的参与者不断增多, 除传统财经媒体外, 原 生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财经媒体接连涌入,成为行业参与者。 9 报告编号19RI0774 (3)2015 年至今:快速增长阶段 2015 年以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促使自媒体数量得以快速增长, 行 业内容来源得到极大拓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财经新媒体的功能和内容形式不断丰富, 音频、 直播、 短视频等形式逐渐普及。 同时, 各平台加大了对个性化推荐和内容付费的投入, 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用户体验和盈利结构持续改善。 图 2-2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发展历程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现状 当前,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营收来源包括广告营销、 内容付费及金融服务等, 其中广 告是资讯类和门户类财经新媒体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 广告收入在这两类平台中占总收入的 80%。专业服务类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广告收入占比则为 56%(见图 2-3) 。由此可见,广告 仍是财经新媒体平台主要盈利手段, 随着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公众影响力日益增大, 与之合作 的广告商将不断增多。 10 报告编号19RI0774 图 2-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的营收结构,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当前,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 PC 端覆盖的群体数量已达到 2.1 亿,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移 动端数量超过 1,400 万台,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 PC 端用户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仅为 8.7 分 钟,移动端用户单日有效时长达到 20 分钟(见图 2-4) 。由此可见,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 的网站覆盖人群更多,但其移动端的用户黏性更强。 图 2-4 中国财经新媒体 PC 端和移动端单个用户单日有效使用时长,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包括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 广告主等, 产业 11 报告编号19RI0774 链中游主体是各类财经新媒体平台,下游是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渠道和用户(见图 2-5) 。 此外, 中国新闻内容需受到政府的监管,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所有环节均受 到相关部门的监管, 监管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其中对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政府监管 机构有网信办、广电总局等。 图 2-5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是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及广告主。 内容方为 财经新媒体平台提供财经信息, 财经新闻内容提供方包括自媒体、 专业媒体、 平台自有团队 及政府机构等。 广告主寻找财经新媒体平台展示广告, 如金融服务企业以财经新媒体平台为 流量入口,通过财经新媒体平台销售金融理财产品或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1)广告主 12 报告编号19RI0774 广告是最常见的营销手段, 可让广大客户快速认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是企业重要的宣 传手段,各行各业都有广告需求。中国经济长期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企业数量持续增多, 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全国企业总量达 3,434.6 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达到 1.8 万户。随着 中国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对广告需求量攀升,广告市场得以不断增长,从而带动了财经新 媒体平台行业发展。 当前,广告营收是财经新媒体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总营收的 80%左右,财经新 媒体平台的广告主多为金融业企业和汽车、 奢侈品等高消费品企业, 因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用 户多为拥有一定资产的投资者或金融行业相关从业人员, 其消费能力高, 对于金融服务、 理 财产品、高消费品的需求高。 (2)财经内容提供方 财经新媒体平台作为提供财经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 财经内容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前, 财经新媒体平台展示的财经内容一部分为平台原创, 另一部分则是聚合了其他机构生 产的财经内容。 通过聚合其他机构生产的财经内容, 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扩充, 竞争力得到加强。当前,财经内容提供方包括自媒体、专业媒体、平台自有团队及政府机构 等:中国自媒体数量众多,当前一些知名学者、记者均拥有自媒体,其自媒体的内容质量 高, 如今已成为财经新媒体机构深度文章的来源之一; 中国新闻媒体机构众多, 除专业的 财经媒体外, 各综合性媒体、 地方性媒体均会生产大量财经新闻内容。 财经新媒体平台通过 引用各媒体的财经新闻内容, 其内容广度得到扩展; 财经新媒体平台本身拥有专业的财经 内容生产团队, 是其财经内容的主要来源, 但平台团队力量有限, 通常需引入外部机构的新 闻,以丰富平台内容。 13 报告编号19RI0774 2.4.2 中游分析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中游主体是财经新媒体平台, 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取决于 其用户数量。 金融服务质量高、 专业性强的财经新媒体平台通常拥有更多的用户且用户黏性 强,因此此类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上游广告主的议价能力高。 财经新媒体平台对普通用户的议价能力低, 主要是由于普通用户获取新闻信息渠道众多, 且对专业财经内容的需求低,用户选择余地大。因专业人士需要专业财经内容指导其投资、 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对财经新媒体的需求大,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专业的投资人、金融业人士 议价能力则相对较高。 2.4.3 下游分析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产业链下游是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渠道和用户。 财经新 媒体平台需要依赖第三方平台进行内容分发, 扩大影响力。 曾任职于知名财经媒体多年的业 内专家指出, 财经新媒体平台对下游第三方内容分发平台依赖程度高, 主要是因为财经新媒 体平台的线上流量少, 影响力有限, 财经新媒体平台需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实现用户增长, 因此对微信、今日头条等大流量的第三方平台依赖程度高。当前,除头部平台外,多数财经 新媒体以媒体机构账号的形式入驻第三方平台,其内容形式包括文字、音频、视频等。 财经新媒体平台作为专业提供财经信息服务的平台, 其用户以投资人、 理财人士、 专业 的金融从业人员为主。财经新媒体平台用户以男性用户居多,占比高达 60%以上,女性用 户数量较低,占比为 40%左右。此外,财经新媒体平台用户普遍学历较高且年龄多集中在 25 岁至 40 岁之间。在财经新媒体平台用户中,30 岁至 35 岁用户最多,占比超过 30%, 其次是 36 岁至 40 岁,占比为 24.5%左右。财经新媒体用户主要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如广 东、江苏、福建、上海等地区(见图 2-6) 。 14 报告编号19RI077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金融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居民理财意识持续增强, 中国财经新 媒体平台用户不断增多。当前,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 PC 端覆盖的用户数量已达到 2.1 亿, 财经新媒体平台的移动端数量超过 1,400 万台。 未来,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财经新媒体平 台的用户数量仍将保持增长。 图 2-6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用户画像,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5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 以收入计,2018 年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 70.3 亿元,近 5 年的年复合 增长率为 15.6%, 其快速增长的原因为: (1) 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促使其理财意识增强, 财经 信息获取需求不断上升; (2)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催生出语音、直播、短视频等 多种内容呈现形式, 并促使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升, 推动了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的发展; (3) 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居民的信息获取门槛降低,对财经新媒体需求上升。此外,移动互联 网带动了自媒体行业的兴盛, 进而扩充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来源; (4) 行业投资热度持 续增高,如野马财经于 2018 年获得 A 轮融资,估值为 1.2 亿元,资本加速行业发展。 未来,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在 2023 年将达到 15 报告编号19RI0774 154.1 亿元(见图 2-7) ,其增长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居民收入持 续提高,促使更多居民产生理财需求; (2)内容付费模式持续发展,财经新媒体的营收结构 得以不断优化。 图 2-7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市场规模(以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3 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居民理财意愿上涨,财经信息需求上升 伴随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 中国居民财富快速增加, 居民理财观念逐渐发生转变, 从 过去的以存款为主的被动理财逐渐转变为以投资为主的主动理财, 理财热情日益高涨。 中国 互联网理财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从 2014 年的 1.6 亿人增长到 2018 年的 4.6 亿人(见图 3-1) 。 财经新媒体平台作为财经信息及服务的提供方, 能够为理财人群提供基本的财经信息 及理财分析内容,为居民的投资理财提供支撑,满足了居民日益提高的理财需求。未来,随 着中国理财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中国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规模将因此继续扩大。 16 报告编号19RI0774 图 3-1 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2014-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财经新媒体平台不仅服务于有理财需求的普通居民, 同时也是金融业从业人员获取财经 信息, 政府及相关机构了解市场经济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 当前, 中国金融行业正处于高速 发展之中, 金融科技的进步与应用、 金融市场秩序的提升促使中国金融市场持续扩大, 金融 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财经信息服务需求得以相应增长。同时,世界经济形式瞬息万变,金融 业人士需通过财经新媒体平台及时获取到影响宏观经济市场的重要事件, 以支撑其投资理财 决策。未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稳步发展及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专业人员、机构对财经新 媒体平台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3.1.2 移动互联网普及,带动财经新媒体发展 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根据 CNNIC 数据,截止到 2019 年 6 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 8.5 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盛同时推动了中国财经新 媒体平台行业供需两端的发展: (1)需求端: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相较电视、 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介,智能手机小巧、携带便捷,是用户使用最频繁的移动终端之一。同 17 报告编号19RI0774 时,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能够满足用户对新闻的即时性需求。因此,移动互 联网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得以快速 发展。 移动互联网降低了居民理财门槛, 刺激居民产生理财需求, 带动了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 的发展。 如今用户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购买金融产品, 获得金融服务, 其投资理财的门槛不 断降低,对投资理财的兴趣与需求随之提升。同时,金融机构也能持续收集用户数据,并以 数据为基础对其产品及服务进行更新升级, 实现产品和用户的精准匹配, 提升产品的转化效 率。 (2)供应端 移动互联网促使自媒体平台数量不断增多, 丰富了财经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来源。 移动互 联网时代下, 每个个体都是资讯来源, 普通居民凭借手机即可产出新闻, 自媒体新闻内容激 增。此外,优秀的文字工作者、记者也相继进入自媒体领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伴随优质 自媒体数量的快速增长, 财经新媒体平台开始积极引入自媒体产出内容, 平台内容供给渠道 得到扩展,平台财经相关内容不断丰富。 移动互联网普及趋势下, 传统财经媒体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促使传统财经媒体逐 渐向财经新媒体平台转型。传统财经媒体主要依靠电视、广播、纸媒广告盈利,但随着移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广告市场中互联网广告规模占比持续提高, 传统媒体广告规模 (即电视、 广播、报纸、期刊合计的广告经营额)占比持续下降,从 2014 年的 35.6%下降到 2018 年 的 25.9%(见图 3-2) 。在此情况下,众多传统财经媒体的广告营收逐步下降,促使其向财 经新媒体平台转型,财经新媒体平台行业参与者得以增多。 18 报告编号19RI0774 图 3-2 中国传统媒体广告规模占比,2014-2018 年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财经新媒体平台内容、服务形式得到丰富,提升了用户 的阅读体验和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