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伦敦经济月刊( 2013年 1月) 2013年1月18日 中银 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 展望 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 : 王方宏 海南金融研究院 电 话 : 0898 6656 2036 签发人:陈卫东 审稿人: 周景彤 联系人 : 叶银丹 电 话: 010 6659 6874 对外 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 材料 2020年 8月 13日 2020年 第 31期 (总 第 300期 ) 我国自贸试验区“十三五”发展和“十四五”展望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十三五”期间,在全球经济金融出现新变局的形势下,我国自贸区的数量增加,开放扩大,改革深化,成果丰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十四五”,自贸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对标国际、制度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将有更深入的推进,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研究院 宏观 观察 2020年第 31期(总第 300期) 1 我国自贸试验区“十三五”发展和“十四五”展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十三五”期间,在全球经济金融出现新变局的形势下,我国自贸区的数量增加,开放扩大,改革深化,成果丰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十四五”,自贸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对标国际、制度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将有更深入的推进,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十三五”自贸区建设的进展与成效 “十三五”期间,自贸区建设既有我国在全球经济、贸易 和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增多、现有的双边和多变贸易投资规则出现重大调整、经贸谈判中投资 保护 、金融 开放 、数据流动等新议题不断出现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自贸区建设在推动和促进贸易 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在转换政府职能、改革投资管理体制、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金融创新等多个领域开展试点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在以商品流动为主的贸易开放的基础上,提升以要素流动为主的投资开放的份量,并朝着以规则制定为主的制度型开放努力,在我国扩大开放、高水平开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自贸区数量增加,覆盖不同区域和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国增设共 14个自贸区,自贸区达到 18个,片区达到 58个,从沿海省份扩大到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等各大区域,各片区所在的 39个城市具有不同的经济规模 、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开放程度、不同的产业结构,使得自贸区的试点更加全面。 2 2020年第 31期( 总第 300期 ) 图 1: 2019年自贸区各片区所在城市的 GDP和人均 GDP 资料来源: WIND,作者整理 图 2: 2019年自贸区各片区所在城市的进出口额和贸易依存度 备注:苏州、珠海为 2018年数据 资料来源: WIND,作者整理 宏观 观察 2020年第 31期(总第 300期) 3 (二)试点任务实施率高,制度创新效果明显 “十三五”期间,自贸区的改革任务主要集中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动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领域。 5年来,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 3个自 贸区总体方案确定的 398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深化方案的 369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 96%1。 2017年设立的辽宁等 7个自贸区总体方案确定的 1055项试点任务 3年来已基本实施2。 2013-2019年,自贸区累计有 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包括 六批(“十三五”期间 5批)集中复制推广 143项改革经验,覆盖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人力资源改革等多个领域。自贸区试点经验集中复制推广实现常态化,每年集中复制推广一批经验 。 各部委自行复制推广 74项改革经验,商务部形 成三批共 43个“最佳实践案例”。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试点先行作用进一步突出。 表 1: 国务院集中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数量 范围 领域 第 1批 2014年 第 2批 2016年 第 3批 2017 年 第 4批 2018年 第 5批 2019年 第 6批 2020年 全国 投资管理 9 3 1 6 5 9 贸易便利化 5 7 1 9 6 7 金融开放创新 4 1 4 服务业开放 5 5 事中事后监管 5 2 2 7 6 6 人力资源 5 特定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区 6 7 3 1 自贸试验区 1 3 其他特定区域 2 合计 34 19 5 30 18 37 资料来源: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作者整理 1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设立5周年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28日)。 2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辽宁等自贸区设立三周年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17日)。 4 2020年第 31期( 总第 300期 )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建立起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不断缩小负面清单涉及的产业和减少限制措施数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 190条缩短到 2020年版的 30条。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或大幅度放松各类准入限制,创新市场监管的方式。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自贸区的改革极大地改善了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国从 2017年第 78位上升到 2018年第 46位再上升到 2019年第 31位。 表 2: 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 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数量 年份 特别管理措施 限制类措施 禁止类措施 2013 190 152 38 2014 139 110 29 2015 122 86 36 2017 95 61 34 2018 45 21 24 2019 37 17 20 2020 30 12 18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在全国复制推广的 260项自贸区经验中, 76项属于贸易便利化领域,占比 29%。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普遍推广,货物状态分配监管、两步申报通关监管新模式、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异地委托监管等创新方式得到推广,海关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和共享范围不断扩大,各自贸区的口岸通关时间普遍得到较大幅度压缩,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保税燃油加注、内外贸同船运输、起运港退税等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推出。 (四)开放效应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升 国内外市场主体持续涌入,部分自贸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明显,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业 业态日渐丰富,贸易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宏观 观察 2020年第 31期(总第 300期) 5 作用在提升。 2019年, 18家自贸区落地外资企业 6242家,利用外资 1436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 15%3。 2020年 1至 5月,全国 18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 602.5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国 17%的外商投资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前四批 12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 518.7亿元,同比增长 18.4%4。 广东、天津、福建 3个自贸试验区 2015年挂牌以来,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约 15%,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 额分别占 3省市的 32.1%和 17.1%。广东自贸区 5年来累计新增港澳资企业 1.67万家, 2019年实际投资 458亿元,占全省实际利用港澳资总额的 39.78%。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台资企业 2520家,占全省同期 40.9%5。2019年第三批 7个自贸区合计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 1.13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 162.8亿元,分别占所在省市的 17.6%和 9.2%6。 (五)进行差异化战略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自贸区建设与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及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各自贸区根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特色产业结构。 表 3: 各自贸区的战略定位 自贸区 战略定位 上海 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临港新片区 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广东 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 2015年总体方案)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 ( 2018年进一步深化方案) 福建 改革创新试验田 、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 面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 2015年总体方案) 3 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日报,2020年6月3日。 4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2020年7月16日)。 5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设立5周年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28日)。 6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辽宁等自贸区设立3周年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17日)。 6 2020年第 31期( 总第 300期 ) 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 2018年进一步深化方案) 天津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2015年总体方案 )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2018年进一步深化方案 ) 河南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湖北 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辽宁 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陕西 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四川 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浙江 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重庆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 海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广西 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河北 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黑龙江 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江苏 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山东 对外开放新高地 云南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资料来源:各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作者整理 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发展。 浙江自贸试验区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气全产业链体系,累计集聚各类油气企业宏观 观察 2020年第 31期(总第 300期) 7 超过 6000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河南自贸试验区深入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迅速,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口化妆品、保健品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交易额分别占全国的 65%和 50%。 湖北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集群。海南自贸试验区确立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云南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 (六)发展形态迈向更高层次 2019年 7月,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提出 实现新 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 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 , 实施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 。 2020年 6月 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定位于“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海南全岛实施“全岛封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政策,成为“境内关外”,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实施“零关税、低税 率、简税制”,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三、“十三五”自贸区金融的开放与创新 “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先后出台多项支持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指导意见,自贸区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金融开放不断扩大 金融业的市场准入不断放宽。 2015年全国自贸区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对金融业的限制措施有 14项, 2017-2020年版分别下降到 13项、 3项、 3项和 0项。外资银行、民营银行、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进驻,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 8 2020年第 31期( 总第 300期 ) 据统计,上海自贸区截至 2019年 7月持牌金融机构达 790家,金融服务企业 7700家;广东自贸区截至 2018年末落户金融企业 68512家,新增金融企业 1172家;天津自贸区 2017-2018年新增金融机构 279家;福建自贸区 2017-2018新增金融机构 174家7。 在对港澳台方向,广东自贸试验区引入港澳相关金融机构超过 4500家。福建自贸区设立大陆首家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有 23家台资金融机构落户福建,居全国第 2位8。 (二)制度创新成果丰硕 国务院 6批集中复制推广的自贸区经验中,涉及金融领域的有 15项,占比达10.5%。人民银 行、外汇局、银保监会自行复制推广的有 15项,占总数的 20.3%。在商务部发布的 3批共 43个最佳实践案例中,金融领域的 8个,占比 18.6%。 表 4: 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金融领域改革试点经验 批次 内容 时间 国务院集中复制推广(第一批) 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4.12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 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 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 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 第三批 ) 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 2017.7 (第六批) 保理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2020.6 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 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创新 知识产权证券化 融资租赁公司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 “融资租赁 +汽车出口”业务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4.6 7 湛鹏: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新路径,中国外汇,2019年9月,第42-45页。 8 商务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协调司网站: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设立5周年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28日)。 宏观 观察 2020年第 31期(总第 300期) 9 人民银行自行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进一步简化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办理流程 2014.6 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2014.6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2014.11 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 2014.11 区内机构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2017.1 开展个人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2018.1 便利企业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汇入境内使用 2018.1 外汇局自行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 2014.2 取消对外担保事前审批和向境外支付担保费行政审批 2014.6 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简化办理流程及账户管理 2014.6 允许使用电子单证集中收付汇和轧差结算,允许银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调查”等原则办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业务 2014.6 将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由其所有者权益的 30%调整至50% 2015.8 外债资金意愿结汇 2016.6 银保监会 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2019.9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 zmqgs.mofcom.gov/article/fztg),作者整理 多个自贸区发布金融创新案例。截止 2020年 7月,上海自贸区先后发布 10批 130个金融创新案例;截止 2019年末,广东自贸区发布的 4批 202项制度创新案例中,金融领域 51项,占比 25.2%;天津自贸区发布 9批 73个金融创新案例;福建自贸区三个片区共发布 4批 159个金融创新案例。跨境融资、融资租赁、航运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多项创新突破,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债券发行、跨境投资、产业基金、保险等领域创新频现,金融业态进一步丰富。 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呈现以下特 点: 一是涉及领域广泛, 覆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从政策性很强的外汇管理改革、利率市场化,到操作性很强的具体产品和业务创新都有涉及,同时既包括了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也包括了科技等中后台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