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 国金融开放新 机遇麦 肯 锡中国区金融研究中 心2020年10月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 1摘要第一章 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 广度与深度空前第二章 中国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 孕育新的业务机遇和增长逻辑第三章 外资金融机构核心关注点: 如何赢得市场份额并获得可持续的成功第四章 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价值: 推动高质量发展结语 5217293947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2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从 业务 规 模 和 成长性 来 看,在全 球 市场中表现均十分亮眼。 2001年加入 WTO之 后 ,中 国金融市场迎来了首轮开放,第一轮开放主要 以 全 资 法 人 银 行、保 险 及 非 银 金 融 机 构非 控 股合 资为主 线 。有了前一 轮 开 放的市场积 淀 ,最 新 一 轮 开 放 引 起了国 内 外 金 融 界 的热 切 关 注 ,“ 进 一 步 开 放 ” 成 为 中 国 金 融 市场 的 高 频 词 汇 。对 外 开 放 一 般 分 为 两 类 ,第一类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包括金融牌照和 业务 准 入 的 开 放 ;第 二 类 是 金 融 资本 项目的开放。本文将重点讨论金融牌照和业务准入的对外开放。自 2018年央行行长易纲于博鳌亚洲论坛宣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起,新一轮对外开放措施加速释放。这一轮的金融对外开放不仅是持续完成中国对 WTO的 承 诺,更 是中国推动自身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的主动选择,将有望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转型升级。在规模和增长之 外 ,中 国 金 融 行 业 的 结 构 性 变 化 也 已 然 成为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供给侧改革、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金融业的关键议题,主要金融行业均开启了力度空前的结构 性 改 革 ,资 管 新 规 、 IPO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 代 表性 监管 举 措正 逐步落 地 。外 资 机 构也在密切关注这些结构性变化所蕴含的新机 会 ,以 及 如 何 在 这 些 结 构 性 变 化 中 赢 得 市场份额。在以改革促开放的思路指引下,新一轮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深化改革,促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金融业新一 轮对外 开 放有以下四大洞察(图 1):1. 与 2001年加入 WTO后 的 开 放 相 比 ,此 轮始于 2018年的金融对外开放,无论在金融牌照开放广度、业务资质开放深度、还是开放速度上都超过了上一轮。2. 全球已就中国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增长前景 达 成 共 识 ,中 国 金 融 行 业 的 结 构 性 变化已经成为吸引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关键因素。3. 如 何 在中国 市场 获 得 持 久 稳 定的成 功,是外资在新一轮金融开放中关注的重点。4. 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体系顶 层 设 计、行 业 高 质 量 发 展 以 及 机 构 化能力建设均具有重大价值,未来可期。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 3图1麦肯锡对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四大洞察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新一轮对外开放广度扩大、深度加深、速度加快金融行业结构性变革孕育重大业务机遇,引起外资广泛关注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核心关注层次正在转变对外开放对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具有重大价值广度扩大:null中国当前共有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支付、信评等30余种大类金融牌照null此轮开放不仅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资管、信托等各类主要金融业务牌照,还涉及金融基础设施牌照,如支付、托管、评级等深度加深:大部分主流金融牌照都允许外资独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更加灵活,可经营的业务资质更加丰富速度加快:外资牌照及业务资质申请批复时间缩短,在某些领域(如银行理财子公司)主动加速推动外资的进入从全球来看,中国各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均十分可观并保持良好成长性,外资对中国金融行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及未来增长潜能已达成广泛共识外资更看重与本轮开放同步推动的金融体系结构性变革,比如资管新规、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等全球领先金融机构非常关注中国在金融科技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希望通过在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合作和探索,获取新的能力,复制到全球市场上一轮开放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绩整体表现欠佳,本轮他们更为关注如何与本土领先机构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的成功新一轮开放力度空前,但中国市场今非昔比,外资在华运营如今面临全新的挑战清晰一致的战略方向和长期的战略投入、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兼顾全球矩阵管理和本地灵活授权的本土化体制机制、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拥抱金融科技创新是外资金融机构的五大制胜要素宏观上助力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null促进金融监管与法制体系健全发展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null引入海外领先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营及管理模式上的先进经验,如风险管控、处置能力等null引入国际资金,尤其是成熟的海外机构资金微观上促进金融机构同业高质量发展null从规模导向的粗放式管理向价值导向的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以监管套利为主的金融创新向以客户导向的产品服务创新转型null对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增长,优化资源配置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null加强人才融合,国内人才走向全球,国际人才进入中国1 23 4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4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 5自 2001年加入 WTO后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广度与深度上尚未全力推进。银行业开放力度最大,外资银行获得了独资准入的资格,然而在网点扩展、业务资质准入、具体业务展业方面仍然受到较大限制;寿险、证券、资管等其他重点金融牌照仅对外资开放了非控股合资准 入 ,对 合 资 企 业 具 有 话 语 权 的 外 资 机 构 也 较 少;而 支 付、信 用 评级、托管等金融基础设施领域限制严格,未开放外资准入,导致外资金融机构无法在中国形成集聚与协同效应。与 之 相 比 ,自 2018年起的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在金融牌照开放广度上全面扩大,在业务资质开放深度上进一步加强,同时开放速度也在加快。一 、广度 扩大 近乎 全牌照开放当 前 ,中 国 共 有 30余 类 金 融 牌 照 ,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支付行业等各 金 融 行业 。此 轮 开 放 涉及 几乎所有金融牌照,不仅涵盖了银行、保险、证 券 、资 管、期 货、信 托 、不 良 资 产 管 理( AMC)等主 要 金 融 业务 领 域 ,还 涉及 支 付、托 管、信 用 评 级 等 一 系 列 金 融基 础 设 施 牌 照(图 2、图 3)。新一轮开放大潮下,对中国业务基于寄予厚望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入场,获得了心仪已久的牌照准入。例如,花旗银行新获托管牌照、美国运通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牌照、橡树资本获得 AMC牌照等。30余类金融牌照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6图2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国各类主流金融牌照的外资持股比例正在全面放开(1/2)资料来源: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新闻检索行业保险资管/养老金管理公司财产险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寿险银行理财子/理财公司新一轮对外开放(2018-)上一轮对外开放(2001-08)此前2017 2018 2020 18年8月取消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19年10月取消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总资产要求、放宽机构设置条件、降低人民币业务资质要求 04年工中建交等国有大行逐步引入外资 06年出台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实现本地法人化 03年允许外国非寿险公司设立独资子公司 18年放宽至51%,20年全面取消限制 04年允许外资持股寿险公司不超过50% 18年放宽至51%,20年4月起全面取消限制 02年允许外资持股基金管理公司不超过49% 18年放宽至51%,20年12月起全面取消限制 02年允许外资持股证券公司不超过1/3,12年放宽至49% 16年允许外商独资/合资成立私募证券基金仅对外资开放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100% 19年鼓励外资参与设立/少数股权参股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外资与中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子公司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 18年放宽至51%,20年12月起全面取消限制 07年审慎开放外资入股期货公司 12年外资间接持股上限明确为5%51%51%51%51% 19年全面取消外资持股比例上限 19年7月允许外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04年允许外资持股保险资管不超过25%100%100%49%49%49%N/A5%25%100%100%100%可控股100%100%银行资管证券期货保险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 7图3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中国各类主流金融牌照的外资持股比例正在全面放开(2/2)行业新一轮对外开放(2018-)上一轮对外开放(2001-08)此前2017 2018 2020100%N/A 15年4月允许外资申请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牌照N/A 19年允许外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20年7月允许外国银行分行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100%N/A 16年发布外商投资征信机构的有关事宜100%20% 15年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绝对控股信托不得超过1家 20年4月起取消外资入股信托的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 07年允许单个境外机构持股信托不超过20%,且其与关联方不得投资入股超过2家信托100%49% 17年允许外国信评公司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19年7月起允许对银行间和交易所交易债券市场上的所有类型的债券进行评级 20年允许美国公司收购现有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100% 06年起允许外资参股国内评级机构银行卡清算100%N/A 18年3月允许外资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100%N/A 18年取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20年允许美国公司申请独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牌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付信用评级信托托管征信机构资料来源: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新闻检索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8在 此 轮 开 放 中,外 资 机 构 进 入中国 市场的方式更加灵活,可经营的业务资质更 加 丰 富 。目 前 ,银 行 、保 险 、证 券 、公募基金等领域均放开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允许外资设立控股合资、独资和控股集团,大幅放开业务资质,降低展 业申请门 槛 。外 资 机 构可以 通 过 更加灵活和个性化方式参与中国市场。 其 中,有 明 显 示 范 作用 的 案 例 包 括 安联保险获外商独资保险控股牌照、友邦 人 寿 获 外 商 独 资人 身 险 牌 照 、贝莱德基金管理公司获外商独资公募牌照,以及东方汇理成立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理财公司。同 时,过 去 受 限 的 业务 资质 正 在 逐步放 松 。以 银 行 业 为 例 , 2019年新修订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放了外资银行代理发行、代理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的业务,将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中国境内公民定期存款的数额下限由每笔不少于 100万元人民币下调为每笔不少于 50万元 ,并 取 消 了 对 外 资 银 行 开 办人民币业务的审批。自上一轮开放以来,众多国际领先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初步建立起业务布局;新一轮开放政策显著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各类外资机构积 极 响 应 ,纷 纷 跑步入 场。例 如 ,东 方 汇 理 与 中 银 理 财 成 立了中 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安联设立了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贝莱德设立了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瑞银通过增持合资券商成为首家外资控 股 券 商 ,以 及 美 国 运 通 成 为 首 家 获得人民币银行卡清算资格的外卡组织等(图 4)。1. 银 行 业 :降 低 市场 门 槛 、放松 机 构 设 置、放宽业务资质在本轮金融行业对外开放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历了两轮较大规模的对外开放 ,分 别 为 2007年外资银行法人化改革和 2014年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修订。经过十几年的耕耘,外资银行业在中 国 市 场 已 经 实 现 了稳 步 发 展 。目前 ,已 有 41家外资机构在中国获得了外商独资 /中外合资银行牌照(图 5)。其中,既有根植中国百年以上的老牌全球性银行,如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也有诸多富有特色的区域性银行,如星展银行、澳新银行等。二 、深 度 加 深 放 开 业 务 资 质 ,降 低 展 业申 请 门 槛三、面对新一轮开放,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入场41家外资机构已在中国获得了外商独资 /中外合资银行牌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