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报告编号19RI0086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近五年发展较为迅速,样本医 院市场规模由 2013 年的 60.0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100.3 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为 13.7% (见图 2-4) 。沙利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抗抑郁 药物行业样本医院市场规模将保持 12.7%的年复合 增长率持续增长, 并于 2022 年达到 184.1 亿元人民 币规模。未来伴随居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等多重 因素的驱动,中国抗抑郁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 热点一:确诊患者数增加,用药需求扩大 热点二:药物副作用低,疗效更好 热点三:国产替代逐步提速 在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同样持续上升。抑郁者患者人数 增加,主要受到以下原因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生活和工作节奏显著加快,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加的公 众心理压力;受计划生育国策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生活负担大。处于高心理压力下,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类 疾病的概率更高。伴随着抑郁症患者人数的增加,对抗 抑郁药物的临床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发展,各大抗抑郁药物厂家也 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升级现有药物。在各大厂 商的共同努力下,抗抑郁药物未来将继续向着副作用更 低,疗效更显著的方向发展,并成为驱动抗抑郁药物行 业快速的发展另一大重要原因。 伴随中国抗抑郁药物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行业人才 的增加, 资本的增加, 中国抗抑郁原研药发展前景向好, 同时专利药的到期为国产抗抑郁药带来了新的机遇,国 产抗抑郁药物的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黄婉儀 分析师 赵玉玲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头豹研究院 | 生物医药系列研究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抗抑郁药物研究确诊患者持续增长,国产药竞争力稳步提升 1 报告编号19RI0086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研究方法 . 4 1.2 名词解释 . 5 2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抑郁症定义及分类 . 8 2.2 抗抑郁药物的定义及分类 . 9 2.3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发展历程 . 9 2.4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 . 13 2.5 抗抑郁药物产业链分析 . 14 2.5.1 上游分析 . 14 2.5.2 下游分析 . 15 3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6 3.1 确诊患者数增加,用药需求扩大 . 16 3.2 正确认知抑郁症,服药意愿提升 . 17 3.3 药物副作用降低,疗效更加显著 . 18 4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19 4.1 抑郁症识别困难,影响精准用药 . 19 4.2 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痊愈困难 . 20 4.3 产品以仿制为主,创新研发受限 . 21 5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 22 5.1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落后产能终将淘汰 . 22 2 报告编号19RI0086 5.2 国产抗抑郁药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 23 6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 25 6.1 中国抗抑郁药物竞争格局分析 . 25 6.2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6 6.2.1 公司简介 . 26 6.2.2 财务状况及主要产品 . 27 6.2.3 核心优势 . 28 6.3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1 6.3.1 公司简介 . 31 6.3.2 财务状况及主要产品 . 32 6.3.3 核心优势 . 32 3 报告编号19RI0086 图表目录 图 2-1 抑郁症的分类及症状 . 8 图 2-2 主要抗抑郁药分类 . 9 图 2-3 抗抑郁药物发展历程 . 11 图 2-4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 13 图 6-1 华海药业子公司 . 27 图 6-2 华海药业营业收入 2013-2017 . 28 图 6-3 华海药业主要产品 . 28 图 6-4 华海药业研发成果(2017 年度) . 30 图 6-5 康弘药业子公司 . 31 图 6-6 康弘药业主要产品及简介 . 32 4 报告编号19RI0086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沙利文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 累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医疗行业, 信息科技行业, 新能源行业等领域 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 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 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 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弗若斯特沙利文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3 月完成。 5 报告编号19RI0086 1.2 名词解释 抑郁症:指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 症、季节性抑郁症。它们的共同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 过必要的限度,缺乏自信,避开人群,甚至有罪恶感,感到身体能量的明显降低,时间 的感受力减慢, 无法在任何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快乐。 这类障碍还会造成患者的躯体功 能失调,如睡眠紊乱或食欲暴进或减退、痛觉等。 神经内分泌理论: 神经内分泌理论主要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调控关系, 比如 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如何影响神经功能、 神经元的内分泌功能等 等。 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 心理学包 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 为习惯、 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 教育、 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FDA: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简称。FDA 有时 也代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由美国国会即联邦政府授权,是专门从事食品 与药品管理的最高执法机关,也是一个由医生、律师、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和统计学家 等专业人士组成的致力于保护、 促进和提高国民健康的政府卫生管制的监控机构。 其它 许多国家都通过寻求和接收 FDA 的帮助来促进并监控其本国产品的安全。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核心结构是中间一 个七元杂环两边连接一个苯环构成。 其中, 丙米嗪是最早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化合 物,目前常用药物还有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四环抗抑郁药(TeCAs) :是一种在 1907s 被引入的抗抑郁药。他们是因其化学结构含6 报告编号19RI0086 有四个原子环而命名。 SSRI: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品,学名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意为选择性 5-羟色 胺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药(SSRI) :是新型抗抑郁药物。本类药物从 20 世纪 70 年代 开始研制,已开发有数十种,临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 酞普兰等。 本类药物镇静作用小, 也不损伤精神运动功能, 对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功 能影响很小。 本类药物还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 多用于脑内 5-HT 减少所致的 抑郁症。 结核病: 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 但 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可卡因(INN:Cocaine) ,又译为古柯碱。为一强烈的兴奋剂,是一种毒品。 丙米嗪: 为三环类抗抑郁药, 制剂为盐酸丙米嗪片。 该药能够干扰或阻止 5-羟色胺、 多 肽的再摄取, 从而改善或消除抑郁状态并具有镇静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迟缓性性抑 郁症及儿童遗尿症。 苯丙胺: 也被称为安非他命, 是一种中枢兴奋药 (苯乙胺类中枢兴奋药) 及抗抑郁症药。 以药养医: 是以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 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 益, 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 1950 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 2011 年 10 月, 北京启动解决 “以药养医” 现状的大医院改革, 试点进行医院药房 “托管” 的举措, 以此切断“以药养医” 。2012 年 1 月,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 消以药补医。 医药分开:医药分开就是医治和用药分开,医只是医治,药不随医,降低医疗费用。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简称新医改) 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为了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的重要7 报告编号19RI0086 举措。 药房托管: 指医疗机构通过契约形式, 在药房的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将其药房 交由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风险的医药企业进行有偿的经营和管理, 明晰医院药房所有者、 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保证医院药房财产保值增值并创造 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 千禧一代:出生于 20 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 21 世纪(即 2000 年)以后达到成年年 龄的一代人。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 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 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 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原研药: 指原创性的新药, 需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 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 15 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 才有能力研制。在中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 8 报告编号19RI0086 2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2.1 抑郁症的定义及分类 抑郁症是指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 迄今为止, 抑郁症的病因尚未明确, 一 般认为是生物、 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 神经生化、 神经内分泌等方面; 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因素包括病前性格特征, 如抑郁气 质等。社会环境如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非单 独起作用, 遗传与环境或心理之间的交互作用、 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出现的时间点在抑郁症发 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抑郁症主要分为: 重度抑郁症、 持续性抑郁症、 季节性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症 (如图 2- 1) 。 几种抑郁症的共同表现为: 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 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抑郁症患者通常缺乏自信,避开人群,甚至有罪恶感,感到身体能量的明显降低,时间感受 力减慢, 无法在任何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快乐。 这类障碍还会造成患者的躯体功能失调, 如 睡眠紊乱或食欲暴增或减退、痛觉等。 图 2-1 抑郁症的分类及症状 9 报告编号19RI0086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2 抗抑郁药物的定义及分类 抗抑郁药物是指一组主要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类疾病的精神药物。 主 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四环类抗抑郁药(TeCAs)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如图 2-2) 。 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所 (NICE) 于 2009 年发布的方针指出, 因风险效益比过低, 抗抑郁药不应被例行地用于轻度抑郁的初步治疗。可对下列情形考虑进行抗抑郁药治疗: 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病史的人; 长期患有轻度抑郁的人; 作为对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后仍 然存在症状的二线疗法;作为中度或重度抑郁症的一线疗法。 图 2-2 主要抗抑郁药分类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3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20 世纪初期-20 世纪 50 年代) 10 报告编号19RI0086 二十年代初期,人们发现可口可乐中的可卡因成分具有让人快乐的作用,由此 激发了人们对于抗抑郁药物成分的研究热潮。经过 30 多年的研究,1935 年,苯丙 胺上市,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尽管其用于治疗抑郁症效果并不理想,但仍 是抗抑郁药物领域的勇敢尝试,为之后其他药物的发展开创先河。 奠基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 1952 年,人们发现异烟酰异丙肼可以抑制胞质内的单胺氧化酶(MAOI),进 而升高神经元 5-HT、NE、DA 水平。当时异烟酰异丙肼多用于治疗结核病,而医生 也确实发现服药后患者的心境、食欲及幸福感显著提升。接着,研究进一步证实 MAOI 药物(包括异丙肼、苯乙肼、沙夫肼等)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起抗抑 郁作用。1957 年,Roland Kuhn 发现,抗组胺药物氯丙嗪的一种衍生物具有显著 的抗抑郁疗效,尤其是对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患者,并成功研发了丙米嗪。1958 年,异烟酰异丙肼获 FDA 批准上市;1959 年,丙米嗪获批上市。这两种药物为目 前所有抗抑郁药提供了机制基础。 三环抗抑郁药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8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发现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且有镇 静作用,随后,大量 TCAs 获批上市:TCA 与 NE 转运体、5-HT 转运体、组胺 H1 受体、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及肾上腺素能1 受体等。三环类抗抑郁药被认为是最经 典的抗抑郁药。但 TCAs 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且过量可致死,最终于 20 世纪 80 年代逐渐被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取代。 11 报告编号19RI0086 新型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现在) 选择性 5-HT 再摄取抑制药(SSRI)二十世纪 80 年代开发并试用于临床,这类 药物具有镇静作用小,不损伤精神运动功能,对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很 小等优点,被人们广泛使用(目前常用于临床的 SSRIs 有 6 种:氟西汀、帕罗西 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此后,抗抑郁药的发展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作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相继问世。如:阿立哌 于 2007 年首次获 FDA 批准;2011 年维拉佐酮于美国 FDA 批准上市,针对药物的 耐受以及性功能障碍有一些改善,尤为适用于治疗合并高焦虑水平的抑郁患者。 2013 年沃替西汀于美国 FDA 批准上市,选择性地作用于 5-HT3、5-HT7、5- HT1D、5-HT1B、5-HT1A、5-HT 等多靶点,从而具有多重抗抑郁作用。2009 年,喹硫平 XR 及奥氟合剂获批。2015 年,依匹哌唑获批。 图 2-3 抗抑郁药物发展历程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12 报告编号19RI0086 13 报告编号19RI0086 2.4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市场规模 过去五年,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发展较为迅速,样本医院市场规模由 2013 年的 60.0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100.3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3.7%(见图 2-4) 。沙 利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样本医院市场规模将保持 12.7%的年复合增长 率持续增长, 并于 2022 年达到 184.1 亿元人民币规模。 中国抗抑郁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主 要受以下原因驱动: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可支配收入提高,支付能力增强,为抗抑郁行 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动能; (2)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老龄化进程加快及二胎政策导致养老育 儿压力加大易诱发抑郁疾病, 从需求端促使抗抑郁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3) 医保改 革、 一致性评价、 国家卫生投入不断增加, 医药行业的稳步发展促进抗抑郁药物行业快速发 展。 (4)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仍有较大潜力。在欧盟,抑郁症产生的相关费用超过 1180 亿 欧元, 约为整个欧盟地区生产总值的 1%, 而在中国抗抑郁用药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 未来伴随居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提高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中国抗抑郁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图 2-4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来源:国家统计局,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14 报告编号19RI0086 2.5 抗抑郁药物产业链分析 抗抑郁药物行业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 产业链上游是抗抑郁药物原料药及其他原材料的 供应商。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抗抑郁药物的生产制造与销售商。 产业链下游是抗抑郁药物终端 消费场所,包括各级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其中,医疗机构为目前患者主要的消费场所。 (见 2-5) 。 图 2-5 抗抑郁药物产业链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5.1 上游分析 抗抑郁药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料药生产企业, 原料药的价格与质量关系对行业的中游与 下游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2017 年各类原料药出口量高达 896.2 万吨,占世界原料药市 场的 20%左右。中国抗抑郁药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专利到期或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原料药 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中游药企药物的安全与疗效, 因此, 中游企业会选择产量稳定, 口碑好的 原料药生产企业合作,这类企业数量较少,可供选择的机会少,其产品附加值往往较高,对15 报告编号19RI0086 中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 随着发达国家原料药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中国原料药生产技术、 生产质 量以及药政市场注册认证能力的提升, 抗抑郁原料药将加速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 抗抑郁原 料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 抗抑郁原料药行业内部企业数量较多, 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偏 低,存在部分低质量、低价格企业扰乱市场的现象。未来伴随行业竞争的加剧,产能较低及 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5.2 下游分析 抗抑郁药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市场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由于大部分抗抑郁药物 属于处方药,需要凭借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医疗机构为抗抑郁药的最直接的销售应用场所。 沙利文数据显示, 2017 年, 91%的处方药通过医疗机构渠道销售 (其中城市等级医院占 62%, 县级医院占 17%, 农村基层医院 5%, 城市基层医院 7%) , 仅有 9%的处方药是通过零售药 店进行。医疗机构长期处于抗抑郁药品销售的强势地位,议价能力很强。 此外, 在中国由于病耻感以及对抑郁症的认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患者不愿求助于医生, 患者会选择去零售药店买一些非处方的抗抑郁药物, 同时, 零售药店购药的便利性更好地满 足了轻度抑郁患者的需求。 未来, 伴随国家一系列支持零售药店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如 “医药分开” 、 “处方外流” 、 “药房托管”等, “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将逐渐被破除,医疗 机构在药品销售的垄断地位将被动摇,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上升。 目前,中国医药电正处于成长阶段,其市场渗透率仅为 7.4%,而美国的医药电商渗透 率已经达到 33.3%, 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远程 医疗等个性化服务的逐渐推出, 千禧一代对电商的偏好, 未来网售处方药的解禁, 将为医药 电商创造新的增长点。 同时, 中游的医药生产销售商为提高药品流通速度, 培养消费者忠诚16 报告编号19RI0086 度,纷纷与医药电商平台合作,扩大药品销售范围。 3 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确诊患者数增加,用药需求扩大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各个地区、 任何年龄段的人均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抑郁 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工作、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致自杀。基于 此,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并且配合服用专门的抗抑郁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抑 郁症患者数量庞大且持续快速增长, 因此抗抑郁药物需求巨大, 且呈不断增长之势。 世界卫 生组织(WHO)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球有超过 3 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患病率达到 4%以上,2005 年-2015 年十年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 18.4%。不断增加 的抗抑郁药物需求将推动抗抑郁药物行业快速发展。 在中国,抑郁症发病率同样持续上升。抑郁者患者人数增加,主要受到以下原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生活和工作节奏显著加快, 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加的 公众心理压力;受计划生育国策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大量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不仅需要 独自赡养父母,还需要抚养 1-2 个小孩,生活负担大;物价上涨,房价、子女教育支出等 居高不下, 面对愈发昂贵的日常生活支出, 人们需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 处于高心理压力 下, 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概率更高; “夜生活” 丰富度提升, 不仅涌现了大量酒吧、 KTV 等供夜晚休闲娱乐的场所,手机 APP,如微博、抖音等也逐渐开始占据人们夜晚睡觉 的时间, 长期昼夜颠倒或睡眠不足, 使得抑郁症的患病率进一步提升。 伴随着抑郁症患者人 数的增加,对抗抑郁药物的临床需求也进一步扩大。 此外, 中国的抑郁症认知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部分抑郁症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 将17 报告编号19RI0086 抑郁症简单地理解为“心情不好” ,不会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医疗机构就医,加大了确诊的难 度。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的就诊率不足 10%,实际的抑郁症患者数量远多于确诊患者数 量。 在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快速增加的背景下, 中国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 2016 年 4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抑郁症协作组联合主办的“抑路同行-抑郁症大众教育路 在何方”论坛在北京召开,精神科专家、心理学专家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抑郁症疾病科普 教育方法。 抑郁症逐渐被公众所认知, 确诊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 确诊患者通常都会在专业 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进而带动中国抗抑郁药物行业发展。 3.2 正确认知抑郁症,服药意愿提升 早期, 大众对抑郁症以及抗抑郁药物有许多错误的认知, 因此就医及服药意愿较低。 在 对抑郁症的认知上,人们或将抑郁症视为一种普通的负面情绪,不予理会,既不主动就医, 也不积极服药; 或将抑郁症视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绝症, 认为得了便再无康复的可能, 因此讳 疾忌医。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治愈病情。 在对抗抑郁药物的认知上, 往往也存在着以下误区: 服用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 服用 后容易出现失眠、健忘、感情麻木等负面情况,增加患者的痛苦;服用抗抑郁药物容易上 瘾,一旦开始服药,就很难戒掉;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极其微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