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796 头豹研究院丨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报告 400-072-5588 医药行业: 玻尿酸研究颜值经济时代开启,监管日益成熟助推行业规范化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糖醛酸,简称为 HA,是 一种不含硫的酸性粘多糖,广泛地分布于人体的结缔 组织、 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内。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量呈 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 2013-2017 年, 中国玻 尿酸行业销量从 124.9 吨增长到 308.1 吨, 年复合增长 率为 25.3%。未来五年,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持续扩大的态势。但技术的进步使得玻尿酸生产成本 有所下降,同时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玻尿酸的生产、研 发、 销售之中, 使得行业竞争逐渐激烈, 玻尿酸行业均 价的上涨将有所放缓。 热点一:应用领域拓展,终端需求持续增加 热点二:支付能力提升,消费意愿度不断增强 热点三:产品专业化,细分市场逐渐发展 伴随着玻尿酸生产技术的进步,玻尿酸种类持续增加, 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目前,玻尿酸在医疗、医疗美容、 制药等多个领域,都得以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玻尿 酸常用于骨科和眼科。在医疗美容领域,玻尿酸不仅可 以用作整形用注射填充物,还可以添加在护肤品以及药 品、保健品中,帮助使用者保养皮肤,修整面容。 中国居民对玻尿酸的支付能力显著提升。而玻尿酸注射 等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的普及率也不断提升,中国居 民逐渐开始接受“整形”, 并愿意进行尝试。 终端消费意愿 的不断增强,推动着玻尿酸行业进步发展。 从玻尿酸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单一品种的玻尿酸 无法满足所有的市场需求,各生产厂商通过推出不同品 种的玻尿酸,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安全性、持久性以 及使用体验,并结合定价,进行多产品多品牌组合,细 分客户人群,从而找到自身产品优势,占领市场份额。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戴辰婧 分析师 分析师 黄婉儀 邮箱: csleadleo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报告编号18RR1366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综述 . 5 2.1 玻尿酸定义与分类 . 5 2.2 玻尿酸行业的发展历程 . 6 2.3 中国玻尿酸行业的市场规模 . 8 2.3.1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量 . 8 2.3.2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 . 9 2.4 玻尿酸产业链分析 . 10 2.4.1 上游分析 . 11 2.4.2 下游分析 . 13 3 中国玻尿酸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4 3.1 生产技术成熟,产品供应质量齐升 . 14 3.2 应用领域拓展,终端需求持续增加 . 14 3.3 支付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 16 3.4 监管政策出台,推助行业健康发展 . 17 4 中国玻尿酸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18 4.1 行业乱象丛生,消费信心不强 . 18 4.2 行业壁垒高筑,企业进入困难 . 19 4.3 行业人才缺失,创新研发受限 . 20 1 报告编号18RR1366 5 中国玻尿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1 5.1 产品专业化,细分市场逐渐发展 . 21 5.2 监管逐渐成熟,产品安全性得到提升 . 23 5.3 互联网医美资讯平台促进玻尿酸产业透明化 . 25 6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25 6.1 中国玻尿酸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25 6.2 中国玻尿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27 6.2.1 昊海生物 . 27 6.2.2 华熙生物 . 29 2 报告编号18RR1366 图表目录 图 2- 1 玻尿酸分类(根据用途不同) . 5 图 2- 2 玻尿酸分类(根据生产来源不同) . 6 图 2- 3 玻尿酸行业的发展历程 . 8 图 2- 4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售量,2013-2022 预测 . 9 图 2- 5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 10 图 2- 6 中国玻尿酸产业链 . 10 图 2- 7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 13 图 3- 1 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2013-2017 . 15 图 3- 2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 16 图 3- 3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 2013-2017 . 17 图 3- 4 中国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模式 . 18 图 6- 1 中国市场上获得 CFDA 审批的玻尿酸产品 . 26 图 6- 2 2018 年上半年昊海生物各大业务收入占比 . 27 3 报告编号18RR1366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沙利文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 累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大健康行业, 信息科技行业, 新能源行业等领 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 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 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弗若斯特沙利文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1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8RR1366 1.2 名词解释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糖醛酸,简称为 HA,是一种不含硫的酸性粘多糖,广泛地分 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内。 动物组织提取法:玻尿酸生产方法之一,是从动物组织,如鸡冠、牛眼玻璃体等之中提 取、分离进而得到玻尿酸产品的生产方法。 微生物发酵法:玻尿酸生产方法之一,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液,通过发酵、提纯得 到玻尿酸产品的生产方法。 化学合成法:玻尿酸生产法,是使用多糖类聚合物,通过天然酶聚合反应,制造出衍生 物和酶的复合体, 再清除其中的酶, 得到玻尿酸产品的生产方法。 化学合成法成本很低, 但是得到的玻尿酸产品结构较不精纯,效果有限,因此较少采用。 5 报告编号18RR1366 2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综述 2.1 玻尿酸定义与分类 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糖醛酸,简称为 HA,是一种不含硫的酸性粘多糖,广泛地分 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内。 玻尿酸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是由两个双糖 单位:D-葡萄糖醛酸和 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高级多糖。玻尿酸的透明质分子能够携带 500 倍以上的水分,因此是一种优质的保湿成分,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玻尿酸已经 被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内:作为药品,玻尿酸可用于关节炎、干眼症和伤口愈合;作为生 物材料,玻尿酸可用做眼科手术的粘弹剂、术后的防黏连剂以及医疗美容中的填充剂。 根据主要用途的不同, 玻尿酸分为注射液玻尿酸、 滴眼液玻尿酸、 外敷玻尿酸以及食品 用玻尿酸四大类。注射液玻尿酸主要用于预防手术黏连、抗衰老、注射美容等;滴眼液玻尿 酸主要用做减轻药物刺激、 延长药效的药物载体; 外敷玻尿酸主要用于各种保湿类护肤品中; 食品用玻尿酸主要用于营养补充食品中(见图 2-1) 。 图 2- 1 玻尿酸分类(根据用途不同)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玻尿酸能够产生广泛用途的原因是其具有不同的分子量。 分子量较大的玻尿酸, 具有更 强的保湿性、 抗降性和黏弹性, 因此常作为填充材料应用于医疗美容中。 分子量较小的玻尿 酸,能够直接被皮肤吸收,因此常用于保湿类的护肤品中。 6 报告编号18RR1366 玻尿酸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其质量的优劣。 根据生产来源的不同, 玻尿酸 可以被分为动物组织类玻尿酸、 微生物发酵类玻尿酸以及化学合成类玻尿酸。 其中, 动物组 织类玻尿酸来源于鸡冠和牛眼玻璃体等,纯度较高,质量上乘,但是提取、分离过程十分复 杂,提取率极低,因此售价十分昂贵。微生物发酵类玻尿酸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发酵液,通 过发酵、提纯得到的玻尿酸。这类玻尿酸能够根据商品需求设定分子量大小,灵活性更高, 品质高低依赖于菌种的选择。 使用多糖类聚合物, 通过天然酶聚合反应, 制造出衍生物和酶 的复合体, 再清除其中的酶即可得到化学合成类玻尿酸。 这类玻尿酸成本很低, 但是结构较 不精纯,效果有限,应用受到限制(见图 2-2) 。 图 2- 2 玻尿酸分类(根据生产来源不同)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2 玻尿酸行业的发展历程 1934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眼科教授 Meyer 和他的助手从牛的眼睛玻璃体中分离出一 种新型材料,并将其命名为玻尿酸。随后,在动物脐带、关节滑液、皮肤、公鸡鸡冠等多个 动物组织内都分离出了相同的成分。 行业发展初期, 玻尿酸只能从动物组织内提取获得。 动 物提取法操作复杂、成本高昂,导致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限制了玻尿酸行业的发展。除此 之外,动物提取法只能获得较小分子量的玻尿酸,应用场景有限。 7 报告编号18RR1366 1985 年,日本化妆品公司资生堂率先开始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制备玻尿酸。微生物培养 法不仅显著降低了玻尿酸的生产成本, 使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而且能够根据临床应用需求 灵活设定分子量大小, 大大拓宽了玻尿酸的应用场景。 这一阶段, 玻尿酸在多个领域内得以 普及应用,发展迅速。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培养法不断得 以更新。1999 年,科学家发明了依托于某种链球菌的发酵合成法。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降 低成本,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但是仍然存在着被链球菌污染的风险。2010 年,一种更安全 的菌种被用于合成玻尿酸,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玻尿酸受到细菌污染。 2010 年之后,玻尿酸生产工艺逐渐成熟,行业迈入稳定发展期。这一阶段,玻尿酸行 业向着更安全、更高科技、更细分的方向发展。首先,玻尿酸虽然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填充 材料,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期刊 J Cosmet Dermatol 曾刊登过一 例唇部填充玻尿酸导致异物肉芽肿的病例。 因此, 玻尿酸的安全性将受到更高的重视。 其次,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持续进步, 更多高科技手段将会应用于玻尿酸生 产环节。最后,玻尿酸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疗美容领域内的应用愈加广泛。不同用途的玻 尿酸,在提取方法、纯度、分子量等方面均有所区别。未来,玻尿酸的功能将更加细分,以 获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见图 2-3) 。 8 报告编号18RR1366 图 2- 3 玻尿酸行业的发展历程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3 中国玻尿酸行业的市场规模 2.3.1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量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13-2017 年,中国玻尿酸行 业销量从 124.9 吨增长到 308.1 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25.3%(见图 2-3) 。玻尿酸行业销售 量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 生产技术进步:近五年,玻尿酸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玻尿酸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均 有所提升,为玻尿酸销量的不断增加奠定了基础。 (2) 应用领域拓展:过去,受技术限制,玻尿酸以中小分子量为主。但是,中小分子量 的玻尿酸支撑力不足,不适宜用做填充材料。伴随着玻尿酸生产技术的进步,大、 中、小分子量的玻尿酸均得以规模化生产,玻尿酸应用领域大幅拓展。 (3) 消费频次增加:医疗美容已经逐渐成为玻尿酸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用于医疗美容的 玻尿酸,无论是注射、外敷亦或口服,都需要定期持续使用,才能维持效果。基于 9 报告编号18RR1366 此,玻尿酸的消费频次持续增加,也将推动玻尿酸销量不断增加。 图 2- 4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售量,2013-2022 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在上述三方面原因的推动下, 未来五年, 中国玻尿酸行业销量仍将保持 14.1%的年复合 增长率继续增长。沙利文预计,2022 年,玻尿酸行业销量有望达到 613.2 吨。 2.3.2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 一方面, 玻尿酸行业销量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 伴随着玻尿酸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 人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 高品质玻尿酸销量占比逐渐提升, 带动整体玻尿酸均价上涨。 基 于此,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 2013 年的 22.5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 的 78.3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6.6%(见图 2-5) 。未来五年,玻尿酸行业市场规 模仍将保持持续扩大的态势。 但技术的进步使得玻尿酸生产成本有所下降, 同时更多的企业 参与到玻尿酸的生产、研发、销售之中,使得行业竞争逐渐激烈,玻尿酸行业均价的上涨将 有所放缓。沙利文预测,到 2022 年,玻尿酸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 193.1 亿元人民 币, 2018 年-2022 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8.6%。 10 报告编号18RR1366 图 2- 5 中国玻尿酸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2.4 玻尿酸产业链分析 玻尿酸行业的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 涉及畜牧、 养殖、 微生物培养以及聚合物合 成等。产业链中游是玻尿酸企业,负责玻尿酸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产业链下游是 销售终端,包括各类医疗机构、医疗美容机构、药企、保健品公司、食品公司等。 (见图 2- 6) 图 2- 6 中国玻尿酸产业链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11 报告编号18RR1366 2.4.1 上游分析 玻尿酸行业发展初期, 动物组织提取法是唯一的生产方法, 产业链上游对畜牧业及养殖 业的依赖程度较高。 畜牧业及养殖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特殊天气、 流行疾病等均会导致 供应量大幅减少,难以维持稳定供应。动物组织提取法操作十分复杂,且提取率极低,难以 实现规模化生产。 受中游生产技术的限制, 行业整体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并不大。 上游原材料 供应不稳定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但并非主要影响因素。 之后,微生物培养法逐渐普及。与动物组织提取法不同,微生物培养法操作较为简单, 提取率较高。一方面,微生物培养法使得玻尿酸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离 不开稳定的菌种供应。 在这一阶段, 产业链上游具有了较高的话语权。 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供应能力, 持续向产业链中下游提供优质且多样化的菌种, 从上至下推 动整体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 通过微生物培养得到的玻尿酸品质高低依赖于菌种的选择。 在 微生物培养法应用初期,可供选择的菌种较少。常见的菌种,如链球菌等,发酵合成得到的 成品大多分子量较低, 应用场景有限, 并且生产过程中及容易发生细菌污染, 限制了行业的 发展。 产业链上游不断发展, 可供选择的菌种不断增加, 现如今, 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已经能 够大量获得大分子玻尿酸成品。2010 年之后,一种较为安全的菌种被用于合成玻尿酸,有 效避免了生产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伴随着上游微生物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 整体玻尿酸行业 蓬勃发展。未来,上游企业仍将继续提升供应能力,并不断推出更优质的新型菌种,以提升 玻尿酸的品质以及供应量,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12 报告编号18RR1366 13 报告编号18RR1366 2.4.2 下游分析 在产业链下游,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机构是玻尿酸销量最大的销售终端。对于医疗机 构而言,玻尿酸产品在骨科、眼科等科室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骨科,玻尿酸 注射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炎治疗用药,能够缓解关节痛楚、预防手术后出现黏连。在 眼科,白内障治疗、晶状体植入、穿透性角膜移植等都需要使用玻尿酸注射凝胶作为粘弹 剂。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关节炎、白内障等疾病的患病人数持续增 加,因此对于玻尿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医疗美容机构而言,玻尿酸的应用十分广 泛,无论是注射、外敷还是内服,玻尿酸都有着出色的效果。2013 年以来,医疗美容行 业发展速度极快。数据显示,2013 年-2017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长了 27.5% (见图 2-7) 。而医疗美容行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对玻尿酸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在终端需求 的刺激下,整体玻尿酸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图 2- 7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除此之外,在护肤品、保健品、食品中,玻尿酸同样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重要成分。 因此药企、保健品公司、食品公司等企业同样是重要的销售终端。玻尿酸在护肤品、保健 品和食品领域中虽然不用于疾病治疗,但仍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强关联性。由此可 14 报告编号18RR1366 见,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终端对于玻尿酸的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玻尿酸行业在提升玻尿酸 供应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供应质量,以获得更长久稳定的发展。 3 中国玻尿酸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生产技术成熟,产品供应质量齐升 自 1934 年面世以来,玻尿酸的生产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 玻尿酸的主流生产方法从最初的动物组织提取法变为如今的微生物发酵法。一方面, 动物组织提取法耗时长、成本高、提取率低,因此供应量极低,难以满足终端应用需求。微 生物发酵法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成本、提升了提取率,玻尿酸的供应 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动物组织提取法得到的玻尿酸以小分子量为主,应用场景有限。采 用微生物发酵法, 可以在发酵过程中根据需求自由设定分子量的大小, 因此, 玻尿酸供应种 类更为丰富,应用领域也因此得到拓展。生物发酵法的普及,推动玻尿酸行业飞速发展。 生物发酵法也在不断进步。 (1)可供使用菌种种类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可设定 的分子量区间更为广泛, 玻尿酸种类因而得到进一步拓展。 (2) 在微生物发酵法应用初期, 菌种感染产品的事件常有发生。 经过各方研究机构的多次改善, 目前常采用的菌种, 已经极 少会在发酵过程中感染产品,玻尿酸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玻尿酸企业并未停止对更加安全、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的探索。未来,玻尿酸行业 的生产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玻尿酸供应的数量与质量都将获得提升, 进而推动玻尿酸 行业不断发展。 3.2 应用领域拓展,终端需求持续增加 伴随着玻尿酸生产技术的进步,玻尿酸种类持续增加,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目前,玻 15 报告编号18RR1366 尿酸在医疗、医疗美容、制药等多个领域,都得以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玻尿酸常用于骨科和眼科。医用玻尿酸凝胶(关节腔注射用凝胶)是最为 常见的关节炎用药之一,在骨科应用广泛。而眼用玻尿酸凝胶(眼用粘弹剂)因其能够用于 产生和维持手术空间, 保护眼内组织, 方便手术操作, 是眼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器 械。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炎患病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40 岁及以下人群的关节炎患 病率在 10%以下,但是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关节炎患病率达到了 50%以上。同样,各 类眼部疾病的患病率也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白内障为例,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患 白内障的比例高达 70%以上。由此可见老年人群体对于医疗用玻尿酸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而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逐年上升。沙利文数据 显示, 2013-2017 年, 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从 1.3 亿增加至 1.6 亿, 占比从 9.7% 上升至 11.4%(见图 3-1)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关节炎及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患者人数也持续上升,对医疗用玻尿酸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着玻尿酸行业蓬勃发展。 图 3- 1 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2013-2017 来源:国家统计局,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在医疗美容领域, 玻尿酸的应用更为广泛。 玻尿酸不仅可以用作整形用注射填充物, 还 可以添加在护肤品以及药品、保健品中,帮助使用者保养皮肤,修整面容。2013 以来,中 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猛。 数据显示, 2013-2017 年,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从 418.7 16 报告编号18RR1366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993.2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4.1%。未来五年,中国医疗美 容行业仍将保持 24.7%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见图 3-2) 。医疗美容行业的持续扩容, 将刺激玻尿酸终端需求进一步增加,玻尿酸行业的迅猛发展指日可待。 图 3- 2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2013-2022 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3.3 支付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不断增强 玻尿酸注射等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具有单价低、风险小、恢复期短、效果好等优势, 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较晚,普通民众对医 疗美容项目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进入中国的时间更晚, 普及率更 低。 除此之外, 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单次价格虽然显著低于手术类美容项目, 但玻尿酸注 射的单次价格仍然在千元以上, 在消费领域内属于中高端消费。 并且, 玻尿酸注射的效果通 常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要想长期维持较好的美容效果, 需要定期反复注射, 对于多 数家庭而言,都是一笔较为昂贵支出,限制着终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近五年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持续提升。 沙利文数 据显示,2013-2017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8 万元人民币增长至 2.6 万元人 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9.1%(见图 3-3)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也有所 17 报告编号18RR1366 提升,从 2013 年的 1.3 万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1.8 万元人民币。伴随着生活水平以 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居民在医疗以及医疗美容方面的消费意愿也随之增强。2013- 2017 年,中国居民的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从 6.9%上升至 7.9%。在此背景下,中国 居民对玻尿酸的支付能力显著提升。 而玻尿酸注射等非手术类医疗美容项目的普及率也不断 提升,中国居民逐渐开始接受“整形” ,并愿意进行尝试。终端消费意愿的不断增强,推动 着玻尿酸行业进步发展。 图 3- 3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与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2013-2017 来源:国家统计局,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3.4 监管政策出台,推助行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相关机构对医疗器械采取分类监管的模式(见图 3-4) ,其中,第三类医疗器 械风险程度最高,因此监管最为严格,无论是生产亦或是经营,均有着较高的门槛,需取得 相关部门颁布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以及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医疗及医 疗美容用的玻尿酸,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因而生产经营受到严格监管。 18 报告编号18R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