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129-2N 头豹研究院 |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电子行业:智能卡研究安全性需求推动 智能卡产品升级换代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智能卡是由集成电路 (IC) 芯片、 卡基以及卡内信息 构成的智能型卡片,具有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特征进 行数据存储、命令处理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的功能。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智能卡行业已逐渐步入发展 成熟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卡应用市场 之一。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18 年, 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由 133.1 亿元扩大至 208.3 亿 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1.8%, 预测中国智能卡行业 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3 年达到 344.7 亿元, 未来五年 复合增长率约为 10.3%。 热点一:安全性需求推动智能卡产品升级换代 热点二:技术革新提升智能卡产品性能 热点三:智能卡产品毛利提升 智能卡应用范围已经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的多 个领域,应用需求的不断深化催生了智能卡产品的迭代 升级。 (1)银行卡:在国家政策的倒逼下,金融 IC 卡将 成为推动智能卡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2)城市交 通卡: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交通卡的使用需求较 高,未来 CPU 卡在公共事业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智能卡制造商通过引进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优化对生产 技术、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使智能卡产品展现出更优质 的产品性能,具体表现在: (1)CPU 运算能力更强; (2) 存储器容量更大; (3)高速接口更多。 智能卡的升级换代推动高附加值智能卡需求量的提升。 目前金融 IC 卡平均单价 4 元/张左右, 毛利率约为 42.3%, 对应单卡毛利约为 1.7 元/张, 相较于传统磁条卡 0.4 元/ 张的毛利,利润空间扩大到 4 倍以上。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傅广剑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2019 年中国智能手机面板行 业研究报告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20 年中国声学器件行业概览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19 年中国柔性显示屏行业市场 研究 电子系列行业概览2020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行业概览 报告编号19RI0129-2N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智能卡的定义与分类 . 7 2.2 中国智能卡行业的市场规模 . 8 2.3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历程 . 9 2.4 智能卡产业链分析 . 10 2.4.1 上游分析 . 11 2.4.2 中游分析 . 12 2.4.3 下游分析 . 13 3 中国智能卡驱动及制约因素 . 14 3.1 驱动因素 . 1 4 3.1.1 应用领域持续繁荣,促进智能卡行业发展壮大 . 1 4 3.1.2 智能卡的安全性、便捷性优势显著,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 17 3.1.3 中国智能卡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 18 3.2 制约因素 . 1 9 3.2.1 网络支付日趋流行 . 19 3.2.2 智能卡技术标准难统一 . 20 3.2.3 核心技术依赖进口 . 21 1 报告编号19RI0129 4 中国智能卡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2 4.1 中国智能卡行业支持政策分析 . 22 4.2 中国智能卡行业监管政策分析 . 23 5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趋势 . 24 5.1 安全性需求推动智能卡产品升级换代 . 24 5.2 技术革新提升智能卡产品性能 . 26 5.3 智能卡产品毛利提升 . 27 6 中国智能卡行业竞争格局 . 29 6.1 竞争格局分析 . 29 6.1.1 市场竞争概况 . 29 6.2 智能卡企业分析 . 30 6.2.1 深圳市澄天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0 6.2.2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33 2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表目录 图 2-1 智能卡分类 . 8 图 2-2 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以销售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 9 图 2-3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历程 . 10 图 2-4 中国智能卡行业产业链 . 11 图 2-5 原油价格与 ABS 价格比较,2014-2018 年 . 12 图 2-6 中国智能卡产品下游销售对象及企业 . 14 图 3-1 中国借记卡及信用卡在用发卡量,2014-2018 年 . 15 图 3-2 中国联网 POS 机数及 ATM 数,2014-2018 年 . 15 图 3-3 中国 4G 用户数量,2014-2018 年 . 16 图 3-4 中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及普及率,2014-2018 年 . 17 图 3-5 中国未录制智能卡出口情况,2014-2018 年 . 19 图 3-6 中国电子支付与网络支付业务占比,2014 年-2018 年 . 20 图 3-7 中国城市交通一卡通的技术标准对比 . 21 图 4-1 中国智能卡行业支持政策 . 23 图 4-2 中国智能卡行业监管政策 . 24 图 5-1 金融 IC 卡与磁条卡对比 . 25 图 5-2 澄天伟业智能卡产品毛利率,2014 年-2018 年 . 27 图 6-1 中国智能卡行业主要企业概况 . 30 图 6-2 澄天伟业主要产品介绍. 31 图 6-3 天喻信息主要产品介绍. 34 3 报告编号19RI0129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大健康行业,信息科技行业,食品行业,新能 源行业等领域着手, 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 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 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 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 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4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129 1.2 名词解释 IC:Integrated Circuit,即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IC 采用一定的工 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在一起,制作在 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 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 成为具有所需电路 功能的微型结构。 。 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指丙烯腈(A) 、丁二烯(B) 、苯乙烯(S) 三者的共聚物,一种卡基生产使用的片材。 PVC:Polyvinyl Chloride,即聚氯乙烯,一种卡基生产使用的片材。 卡基:指 ABS/PVC 等塑胶片材通过印刷、层压、冲卡工序后的产成品(未进行铣槽、 芯片封装、铳孔及信息个人化工序) 。 成卡:指卡基基础上增加铣槽、封装、铳孔及信息个人化等工序后的产成品。 铣槽:指在卡基上铣出适合放置模块的槽口。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即中央微处理器, 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 算。 逻辑电路:指实现数字信号逻辑运算和操作的电路,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ROM:Read-Only Memory,即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 导体存储器。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即带电可擦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一种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芯片。 接触式智能卡: 指镶嵌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 通过物理接触方式, 将卡插入感应器 中, 集成电路芯片通过卡上的金属接触点与读卡器中的金属接触点相连接, 进行信息阅 读、处理。 5 报告编号19RI0129 非接触式智能卡:又称射频卡,由 IC 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 PVC 卡 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在使用时无需与读卡机具接触。 双界面卡: 指同时支持接触式与非接触两种通讯方式的多功能智能卡, 接触接口和非接 触接口共用一个 CPU 进行控制,接触模式和非接触模式可自动选择。 单卡卡基:指成型注塑卡,以 ABS 材料注塑成型,无需层压、冲卡等工序,是单卡成 卡的原材料。 单卡成卡: 电信卡的一种, 由单卡卡基进行特种印刷、 模块封装或信息个人化等工序后 的产成品。 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即芯片操作系统。COS 是一种遵从于特定的应用行 业服务规范, 按照国际标准中所规定的功能进行设计、 开发, 主要控制智能卡和外界的 信息交换, 管理智能卡内部的存储器和其他物理资源, 在卡内部完成各种命令的处理并 固化在 CPU 卡 ROM 内的系统程序。 ID 卡:Identification Card,即身份识别卡,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 金卡工程: 指 1993 年 6 月中国国务院启动的以发展中国电子货币为目的、 以电子货币 应用为重点的卡基应用系统工程。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讯,是一种近距离通过高频无线电信号 传输的通讯技术。 PSAM:Purchase Secure Access Module,即终端安全控制模块,内嵌于各类终端 设备,为其提供安全保护。 金融 IC 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 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 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 6 报告编号19RI0129 EMV 迁移:EMV 是 Europay、MasterCard、VISA 三大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制定的 芯片卡规范, 是芯片卡与芯片终端之间的交互对话机制。 EMV 迁移是指银行卡按 EMV 标准由磁条卡向智能 IC 卡转移,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防范诸如信用卡欺诈等各种金融犯 罪。 M1 卡:指菲利浦下属子公司恩智浦出品的芯片缩写,全称为 NXP Mifare1 系列,常 用的有 S50 及 S70 两种型号,常见的有卡式和钥匙扣式。 GP:Global Platform,即全球平台组织,是跨行业的国际标准组织,致力于开发、制 定并发布安全芯片的技术标准, 以促进多应用产业环境的管理及其安全、 可互操作的业 务部署。 7 报告编号19RI0129 2 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综述 2.1 智能卡的定义与分类 智能卡是由集成电路(IC)芯片、卡基以及卡内信息构成的智能型卡片,具有根据不同 应用领域特征进行数据存储、 命令处理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的功能。 智能卡芯片中带有微处理 器、存储单元以及芯片操作系统,而卡基主要由 ABS、PVC 片材经过印刷、层压、冲卡, 并经铣槽、模块封装、铳孔以及信息个人化等工序制作成卡。智能卡在通信、社保、金融、 医疗、交通、教育、安全证件等多个领域得到规模化的发展,智能卡的应用加强了身份识别 能力与信息安全保障,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工作与生活的便利程度。 智能卡按镶嵌芯片可分为存储卡、 逻辑加密卡和 CPU 卡。 存储卡内置数据存储器 (ROM、 EEPROM) ,仅具数据存储功能,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和硬件加密功能,适用于安全性要求不 高的场合; 逻辑加密卡内置保护逻辑电路的 IC 芯片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 可对卡 中数据进行低层次防护,适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CPU 卡除存储器外,还内置微处 理器 (CPU) 、 输入输出接口和加密协处理器, 与前两者相比, CPU 卡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 更高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以及更强的系统安全性和防伪保密功能, 适用于安全性要求特别 高的场合。 智能卡按通讯方式可分为接触式智能卡、 非接触式智能卡和双界面卡。 接触式智能卡内 置集成电路芯片, 在使用时需插入特定读卡机具, 与电子连接器接触, 读取或写入芯片内的 资料;非接触式智能卡内置 IC 芯片与感应天线,可与读卡机具的外部天线进行感应,适用 于使用频繁、 信息量较少、 可靠性较高的场合; 双界面卡同时具有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 智能卡双重特性,操作独立,但可以共用 CPU 和存储空间。智能卡按应用领域可分为银行 卡、电信卡、ID 卡等(见图 2-1) 。 8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2-1 智能卡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中国智能卡行业的市场规模 中国 “金卡工程” 建设的不断推进, 使智能卡行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智能卡应用不断深入金融支付、 移动通信、 公共交通、 安全证书等多个领域, 其中, 银行卡、 电信卡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智能卡产品。 从市场规模来看, 中国智能卡行业已逐渐步入发展成 熟期,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卡应用市场之一。 根据沙利文数据显示, 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由 133.1 亿元扩大至 208.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1.8%(见 图 2-2) 。 9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2-2 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以销售收入计) ,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现阶段, 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点: 金融支付、 移动通讯等 下游应用领域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智能卡产品使用需求, 促进智能卡行业发展壮大; 智能卡便于携带、易于使用,减少了现金处理过程中的欺诈问题,安全性有所提高;中国 本土企业逐渐掌握智能卡设计生产的技术工艺, 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从长期来看, 中国智能卡潜在增长空间较大, 根据沙利文预测, 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3 年 达到 344.7 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3%。 2.3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智能卡市场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应用于金融领域,中国“金卡工程”建 设造就了智能卡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 智能卡应用领域日益 增多, 促进了中国智能卡行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起步、 推广 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见图 2-3) : 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 :1985 年 3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 卡”成为了中国金融领域的首张智能卡,开启了中国智能卡的商业化道路。1986 年 6 月, 10 报告编号19RI0129 由中国银行发行的中国首张信用卡“长城卡”问世, 随后, 各大银行相继推出自己的信用卡, 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卡的应用和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1993 年 4 月中国政府提出全民使用信用卡的 倡议,同年 6 月中国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中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 “金卡工程”。 “金卡工程”的实施,使智能卡开始在中国兴起,行业内出现了一批以东信 和平、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为代表的智能卡企业,中国智能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2002 年至今) :这一时期,智能卡在金融、通信、身份认证等领域得到 了大规模应用,2002 年 1 月,具有统一标识的“银联卡”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发行, 并逐步扩展到全国。同年 3 月,中国银行卡联合发展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 海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智能卡企业纷纷入场,各 行业制卡标准逐渐完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促进了智能卡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 图 2-3 中国智能卡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4 中国智能卡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智能卡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片材、 芯片等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 电力等供应商, 中游为智能卡生产企业,下游主要为智能卡产品各类运营商及应用客户(见图 2-4) 。 11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2-4 中国智能卡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4.1 上游分析 上游主要为片材、 单卡卡基、 芯片等原材料与设备供应商, 是智能卡生产制造的基础支 撑。 智能卡产品生产成本主要由原材料、 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 目前上游原材料市场供应充 足, 对智能卡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价格变动上。 以智能卡制造商澄天伟业为例, 其 主要原材料支出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为 64.2%,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 产成本和盈利水平。 具备一定规模的智能卡制造商可以通过原材料统一采购、 调整产品售价 等措施转移上游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1)片材 生产智能卡所用的片材主要是 ABS、PVC 和 ABS/PVC 复合材料三种,ABS 和 PVC 均 由原油提炼制成,与原油价格呈正相关性(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中国片材行业竞争激 烈,以中塑机械、金柱塑料为代表的片材供应商众多,片材供应商对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弱。 12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2-5 原油价格与 ABS 价格比较,2014-2018 年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单卡卡基 单卡卡基是由 ABS 材料注塑压缩成型,主要作为通讯智能卡的生产原材料。单卡卡基 的价格与 ABS 材料价格相关,而 ABS 由原油提炼制成,因此 2018 年油价的下跌使单卡卡 基价格持续走弱。 (3)芯片 芯片是智能卡产品的核心要素, 直接决定了智能卡产品的性能, 芯片的技术更新、 产品 升级对智能卡行业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迅速, 芯片安全性及国产化 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持续下降。但中国高端芯片的工艺技术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和厦门联芯目前仍处于 28 纳米级芯片量产阶段, 而三星、 台积电已开始量产 7 纳米芯片,因此高端芯片供应商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2.4.2 中游分析 产业链的中游为智能卡设计制造企业, 该类企业负责智能卡产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与 集成。包括产品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开发,涵盖 COS 开发、COS 导入芯片、模块封 13 报告编号19RI0129 装、 卡片封装、 预个人化和个人化等环节, 各环节的工序体现了智能卡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 COS 开发是智能卡的核心技术,模块封装和卡片封装是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和智能卡 制造业的基础业务。澄天伟业、天喻信息、恒宝股份、东信和平等是中国智能卡设计制造领 域的龙头企业,成为移动通信、金融支付、公共事业等下游应用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占据主 要市场份额。 由于上游片材、 单卡卡基等原材料供应商众多, 因此智能卡生产商在价格谈判 中占据优势地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下游智能卡运营商以国企、事业单位为主,智能卡 生产商议价能力一般。 2.4.3 下游分析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智能卡产品的各类运营商及应用客户。 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和信息化 进程促进智能卡行业的技术迭代,移动通信和金融支付是智能卡产品使用最为广泛的场景, 其需求变化影响着智能卡生产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等运营商 是移动通讯领域的主要下游客户,在手机出货量持续增长和 5G 业务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电 信卡的出货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银行卡的销售对象主要为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 银行等商业银行,在金融 IC 卡逐渐取代传统磁条卡的背景下,智能卡在金融领域的换卡需 求也在不断加大;此外,公安、税务、社保、公用事业等应用领域对智能卡行业亦具有较大 的牵引和推动作用,特别是身份证、税控卡、社保卡等覆盖人群较为广泛的智能卡产品,其 需求变化直接影响智能卡供应体系的未来发展。 (见图 2-6) 。 14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2-6 中国智能卡产品下游销售对象及企业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3 中国智能卡驱动及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应用领域持续繁荣,促进智能卡行业发展壮大 (1)银行卡 中国自 1993 年启动“金卡工程”以来,智能卡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最为迅猛,包括银行 卡在内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需求量随之增长。据中国央行发布的2018 年支付体系运行总 体情况中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末,中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总数达到 76.0 亿张,同比 增长 13.4%。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 69.1 亿张,同比增长 13.1%;信用卡在用发卡数 量 6.9 亿张,同比增长 16.9%(见图 3-2) 。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018 年, 中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 2,103.6 亿笔, 交易金额 862.1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0.8%和 13.2%,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个人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 对银行卡交易规模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15 报告编号19RI0129 图 3-1 中国借记卡及信用卡在用发卡量,2014-2018 年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银行卡用户规模的快速提升得益于消费者用卡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日 臻完善,ATM 终端及联网 POS 机数量不断增加。2014 年至 2018 年,中国 ATM 终端、联 网 POS 机数量分别由 61.5 万台、1,593.5 万台提高至 111.1 万台、3,414.8 万台,年复合 增长率分别为 15.9%、21.0%(见图 3-2) 。此外,NFC、银联闪付等银行卡创新模式为用 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亦将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