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年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方向分析报告,1,2,目录,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模式转型背景,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3,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01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模式转型背景,中国文创产业分类及概念界定中国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疫情冲击下文创企业的发展困境疫情冲击下文创产业的发展动向,1.1中国文创产业分类及概念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8年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文件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 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该概念中强调“个人创造力”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性。结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修改版等文件对文创产业覆盖行业进行 划分,文创产业主要包括:工艺艺术业、影视传媒业、出版服务业、动漫游戏业、休闲旅游业、教育培训业、设计服务业、会议展览业、 文化装备业九大重点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分类,1.2.1政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就推动文化与科技深 度融合,提出九项重点任务,包括:文化共性技术研发(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机器视觉听觉等)、大数据文化体系建设、媒体融合、 内容生产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水平等。2020年5 月,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 知,指出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通过“三库两场景”的重点建设,打造 文化产业数字生产闭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主要政策,1.2.2文化消费客群迭代更新,网生一代引领文创消费新潮流,24岁以 下 25.5%,25-30岁23.4%,31-35岁,24.2%,36-40岁12.2%,41岁14.7%,19岁以 下 7%,20-24岁29%,25-29岁26%,30-34岁17%,35-39岁10%,40岁及 以上 11%,0-17岁18.4%,18-24岁60.2%,25-30岁16.2%,5.2%,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文化消费客群已经完成迭代更新,95后(Z世代)网生一代、二次元用户开始引领文创消费新潮流。2019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群体达到3.9亿人,其中95后用户群体占到60%左右;95后已经成为观演市场的中坚力量,2019年,电影票 房用户年龄结构中,20-24岁用户占比达到29%;95后的观演消费意向与85后也有较大不同,大麦数据显示,85后偏爱传统观演项目, 而95后更集中于演唱会、曲艺以及展览;近年来兴起的短视频用户群体中,90后,95后用户群体占据近半市场份额。,2019年B站用户年龄结构30岁以 上,2019年电影票房用户年龄结构,2019年短视频用户年龄结构,1.2.3国货潮兴起,中国品牌72%,其他品牌28%,近年来国产品牌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货潮兴起的原因,一是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也在飞跃式增 强,不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二是我国产业供应链日趋完善,国内企业品牌不断做大做强,获得消费者认可;三是电商加大对国 货品牌的扶持。内外因助攻下,“国潮”开始兴起。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天猫发布的城市商业创新力2020新国货之城报告,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72%,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等行业,其中美妆行业增速最快。,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单位:%),新国货计划,2019年助力百余个国产品牌年销售额超10亿 百万国货商家出海海外,上海老字号新电商计划投入百亿营销资源及15亿定向现金补贴百万国货商家出海海外 助力老字号品牌扩大市场份额,重回一线品牌阵列千亿计划,让地方性的品牌走向全国让中国品牌走向全球 让老字号品牌成新网红,电商巨头加大国货扶持,1.2.4探索式消费逐渐取代清单式消费,清单式 消费,功能式消费,大众化消费,2,3,探索式 消费,审美式/体验 式消费,个性化消费,2,3,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消费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消费场景。过去的消费者习惯按照生活计划来展开消费,“清单式消费”“功能式消费”是其主要特征,满足基本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但在今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已经不停留于此,体验式 消费,猎奇式消费成为刺激消费新模式,“审美式消费”“探索式消费”成为年轻一代消费主旋律。2019年引爆市场的盲盒经济,正是当下探索式消费、猎奇消费兴起的缩影。盲盒经济衍生于日本的动漫产业,目前已向多元化产业 渗透,诞生多种品类盲盒。按需消费猎奇消费11电子商务兴起互联网普及,社交网络发展大数据精准营销,1.2.5自媒体时代,快消文化盛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从传统的纸质媒体(报纸、杂志)、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向网络媒体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降低了 文创的准入门槛,扩大了文化创作群体,平民化、私人化、普泛化的自媒体开始出现,并快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日常。自媒体零门槛、 速度快、使用便利、内容丰富的特性快速迎合了青少年群体的使用习惯,对快消文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纸质媒体,中国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的时代变迁网络媒体/自媒体电子媒体,1.2.6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近年来新兴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大数据、AI、5G、AR/VR、无人机、物联网、高清视频、虚拟主播、全息投影、区块链等。新兴技 术的发展为文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疫情期间,以线上消费为主的数字化产业爆发式增长,云旅游、云展览、云演艺、云课堂 等新型文化体验方式大放异彩。其中,云旅游的底层技术支撑为5G、AR/VR、AI、无人机,通过以图文、全景、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 式为“云游者”提供沉浸式观赏体验。,1.3疫情下文创企业业绩承压,倒逼业务线上转型,61.0%,59.7%,50.5%,45.9%,45.4%,35.2%,21.9%,12.5%4.1%,76.0%,56.7%,32.4% 29.6% 27.0% 25.0%,19.9% 18.4% 17.4%,5.4%,2.0%,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文创产业遭受巨大冲击。其中,电影院线、会展、博物馆、旅游景点等文化场所被迫关闭,相关企 业陷入关门停业甚至颗粒无收困境。根据北京东方意象文创机构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化企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62.0%的 中小微文化企业表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资金的压力;23.2%的文化企业由于疫情会倒逼业务向线上转型或商业模式转型;12.2%的文化 企业认为面临可能关闭的风险。为摆脱困境企业纷纷开展自救,部分企业开启数字化生产方式,五花八门的“云”上生活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云健身”“云课 堂”“云旅游”“云综艺”,以“云”之名、以直播为主要载体的线上交互场景,似乎成为了疫情下各行各业的一个新出路。疫情对文化企业造成最大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文化企业面对疫情会采取哪些措施?,1.4.1游戏成为疫情期间文创产业黑马,1655.7,2036.1,2144.4,23.0%,5.3%,7.7%,22.3%1394.93,0%,5%,10%,15%,20%,0,500,1000,1500,2000,2500,2016,20172018中国游戏营收规模(亿元),20192020H1同比增速(%),378.58,392.15,408.12,402.3,2308.8553.7,493.03,508.49,-20%,-10%,0%,10%,30%20%,40%,0,100,200,300,400,500,25%60050%,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亿元),2020Q22020Q3同比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娱乐需求逐月增加,游戏用户规模有所扩大,游戏市场营收增长明显。根据游戏工委数据显 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游戏营销收入为1394.93亿元,同比增长22.3%。手游市场增长尤为明显,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游戏实 际销售收入为553.7亿元,环比增长37.6%,同比增长46.3%。疫情下的“宅经济”促进了游戏业的发展,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无法忽视,经游戏工委走访调查发现,最为普遍的问题依次为: 新产品研发进度明显放缓、业务环境明显恶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2016-2020年中国游戏营收规模(单位:亿元,%)2019-2020年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季度)(单位:亿元,%),1.4.2影视产业从院到网,单片付费开始兴起,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春节档电影基本都遭遇撤档,而囧妈选择线上免费播放,无异于给影视行业一记重磅炸弹,开启了电影院 线线上免费首播的先河。互联网放映模式颠覆了传统院线播放模式,虽然目前线上播放能够为片方带来的收益还远不能和院线播放相比, 观众的线上付费意识还不足以支撑互联网电影模式发展,但是这为电影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契机。部分关注度较低电影及重播电影,可以 进行线上发行,采取单片收费制,拓广收入来源。2020年迪士尼的花木兰尽管在北美以外的院线市场表现不佳,但在视频网站Disney+上的收益却达6千万-9千万美金,给片方 带来可观的“回血”收入。2020年11月,派拉蒙的动画大电影海绵宝宝:营救大冒险选择了在流媒体平台,通过单片付费(会员6 元、非会员12元)的方式面对观众。单片付费模式给予了电影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未来随着VR、裸眼3D技术、高清视频技术发展,网络 电影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院转网三种模式简介,1.4.3剧院名家名团坐镇云端,线上线下强化互动,根据中国演出协会2020年2月发布的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显示,1-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的的演出近2 万场,直接票房损失 已超过20 亿元。为应对这场艰难的战“疫”,名家名团坐镇云端,为观众带来线下观演所不具备的观感。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江苏大剧院130多场演出被迫取消、延期,艰难时期,江苏大剧院不断开拓开拓云端观演渠道,在抖 音、Bilibili、网易云音乐、猫眼、爱艺在线等平台进行了多场主题直播,在线观看破百万人次。国家大剧院在疫情期间,也推出了“云展播”、线上音乐会等节目。疫情期间国家大剧院线推出线上剧目,1.4.4“云旅游”疫情倒逼下旅游业的一次全新尝试,“云旅游”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1年开始就有学者对其展开研究,但进展缓慢。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旅游业按下暂停键, 旅游人数大幅下滑。为破开困局,不少旅游景点开启“云旅游”模式。“云旅游”体验方式主要有旅游直播、旅游短视频、三维全景旅 游、语音导览等形式。“云旅游”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游览风景的需求,同时也成为旅游景点营销种草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飞猪2020年3月发布的清明小长假旅游复苏力报告数据显示,清明出游热门城市九成是“云旅游”热门城市,可见“云旅游” 起到线上 流量引导到线下消费作用。“云旅游”指数top10城市复苏指数top10城市上海成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杭州深圳深圳广州重庆三亚成都北京苏州重庆天津苏州西安西安,1.4.5疫情加速教育培训行业线上布局,14426,15518,17186,20123,23246,38060,19.2%,20.1%,21.4%,24.3%,27.2%,40.5%,0%,10%,20%,30%,40%,20000150001000050000,25000,30000,4000035000,2018.12,2017.62017.122018.6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万人),2019.62020.6在线教育使用率(%),1460,1872,2329,2855,3468,4536,15%10%5%0%,20%,25%,30%,50%35%,2000150010005000,4000350030002500,500045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亿元),2019年2020E同比增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硬件设备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2020年疫情的出现,加速了这 种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81亿,同比增长63.7%。在线 教育的使用率(在线教育用占网民比例)为40.5%。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9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3468亿元,同比增长21.47%。初步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4536亿元。2017-2020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单位:万人,%)2015-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单位:亿元,%),1.4.6线下IP产业遭遇寒潮,为线上IP产业提供发展机遇,IP消费是一个连接“IP”与“消费者”的环节,与源头IP的发展息息相关。受疫情影响,线下院线电影等IP作品撤档,作为与IP牢 牢绑定、联动发展的下游衍生行业也因此遭受到损失。例如:由于姜子牙电影撤出春节档,与其联名营销的白酒品牌泸州老窖衍生 产品销量不佳。福祸相依,线下IP消费产业受阻,却为线上IP提供了市场机遇。受疫情影响,“宅”在家成为了大部分人的选择,与之相应的国人文化娱乐活动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为影视、动漫、游戏、小 说、形象IP等IP内容输出提供了发展机遇。IP内容的展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线上直播、小游戏、短视频等方式,加速了IP文化的传播 扩散。,故 宫 开 启 直 播+ 文 化 IP跨 界 营 销,了 憨 一 豆 系 先 列 生“ 头生 奶 号 奶 茶 粉 茶 续 丝 的 命 逗 人 梗 逗 气 ” 先助 生推 在 憨 抖 豆 音 先 拍,黄龙溪镇围绕锦宝、溪妹这一IP形象开发团 扇、丝巾等的文创产品,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后疫情时代文创行业发展现状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2.1.1电影院线、文化旅游业开始复苏,54617,40266,46862,48616,00000,0 2999,44027,36692,万达院线电影票房(万元),2867,936,283,462,937,865,924,1405,1589,广州旅游人数(万人次),资料来源: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线下文创产业也开始复苏。首先是电影院线票房开始回暖。从2020年7月份开始,万达院线票房开始回升,2020年10月份,万达院线票房为8.80亿元,已经恢复至去年8成以上水平。2020年国庆档电 影票房共产出39.52亿元,观影人次近1亿,仅次于2019年票房43.8亿元,创下历史第二高。旅游行业也开始恢复运转,2020年初以来人们出游人数持续增长。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统计数据,2020年8月,广州市旅游 人数达到1589万人次,环比增长13.7%。2020年国庆前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2019年6月-2020年10月万达院线电影票房(单位:万元)104834959118798671783,2019年12月-2020年8月广州旅游人数(单位:万人次),2.1.2演出市场加速回暖,53.87%,67.79%,32.76%,剧场,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游艺娱乐场所,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演出加速回暖。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24日,全国共开放剧场1162家, 占总数的53.87%;歌舞娱乐场所恢复营业4.81万家,复业率为94.23%。游艺娱乐场所恢复营业0.51万家,复业率为32.76%,但头部连锁 品牌企业复工率达九成以上。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营业收入达427.3亿元,同比增长34.11%;全国网络音乐经营单 位营业收入达87.5亿元,同比增长18.88%。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监测,2020年十一期间全国总计演出约7500场,观演人数约480万人,票房收入约8.6亿元。截至2020年9月24日演出市场复业率(单位:%)2020年十一期间全国演出市场表现94.23%,2.1.3游戏出海表现亮眼,17.6,25.3,39.9,46.3,55.67,75.89,0%,10%,20%,30%,50%40%,60%,70%,50403020100,60,8070,2020H1,2015H12016H12017H12018H12019H1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亿美元),同比增速(%),策略类, 39.0%,射击类, 18.1%,角色扮演类, 11.0%,放置类, 6.3%,卡牌类, 4.6%,博彩类, 3.8%,模拟经营类, 3.6%,剧情互动, 3.5%,MOBA类, 3.2%,生存类, 2.5%,其他, 4.5%,由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加大海外布局,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表现良好。2020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 收入为75.89亿美元(约合53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2%,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上半年,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类型分布中,角色扮演类占比11.0%,策略类占比39.0%,射击类占比18.1%,多人在线战术 竞技类(MOBA类)占比3.2%。2020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分别为美国(占28.23%)、日本(占23.26%)和韩国(9.97%)。,2015-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单位: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出海类型分布(单位:%),2.1.4文创产业数字化提速,疫情过后的“新常态”下,用户的消费行为正在加速转变,更方便的社区电商和直播电商替换过去传统的购买路径。“新常态” 下年龄层更高的用户也开始接触网购去满足日常所需。在线消费、远程办公、线上学习与娱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各个行业需 要应对“新常态”下的消费变化,继续推进数字化工具,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数字化消费需求。同时在产业政策推动下,科技与文化 加速融合,持续推动文创产业的数字化发展。,科技与文创融合,用户消费习惯转变,社交电商、直播电 商兴起,文创产 业数字 化加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构建线上交流场景,构建数字平台优化业务流程、 管理流程、决策流程,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 线下线上业务融合,加快数字学习平台构建,后疫情时代三大因素加速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2.1.5文化跨界融合推动文创“破圈”,文化跨界融合包括“文化+文化”“文化+科技”“文化+电商”等。2020年,动漫、游戏、短视频等数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跨界融 合加速,“文化+电商”“文化+科技”等产业跨界合作,也为文创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文化+”“+文化”已成为趋势,日益多元 的跨界融合推动着文创“破圈”。游戏+文化网易游戏逆水寒与清平乐联动举办“风雅大宋”活动,在游戏里推 出电视剧全套同款服饰,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互动。文化+电商布达拉宫入驻天猫,带来了镇馆之宝文物复刻品“八瓣莲花金刚坛 城”、布达拉宫高仿真建筑模型,和一系列藏戏书签、茶杯、帆布袋等文 创产品。APP+工艺品盛趣游戏推出“釉彩”APP,点开APP,拉坯、上釉、上彩,在手机上就 能操作一系列制瓷工序。APP中,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制瓷过程,还能直接 下单定制作品。阅读文化+酒店共享际完成春风文创并购,用内容持续构建城市空间生态圈。共享际将借 助春风文创深耕阅读空间及艺术生活场景打造的优势,加深既有空间内容 经营护城河,从而为都市青年创造更多元化的空间场景。,2.2.1云游戏成为新热点,2.25,4.03,2019H1,2020H1,中国云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亿元),2020年上半年,云游戏营销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79.35%。云游戏开始展现其巨大发展潜力,这主要得益于5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及头部游戏厂商的积极布局。2020年上半年,全国及地方政府积极布局5G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数据中心和5G被列为新型基础设 施;同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国要新建50万个5G基站。5G高带宽、低迟延特性,能够满足云游戏 对网络响应需求。,2019-2020年中国云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单位:亿元),云游戏核心支撑技术,2,4,1,虚拟化技术,GPU,3边缘技术节点,5G发展,2.2.1云游戏成为新热点,目前,云游戏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的头部游戏厂商直接生产适配的云游戏,另一类是打造 聚合的游戏云平台供玩家挑选,例如华为云游戏管理服务平台,阿里云游戏平台等。进入2020年,随着5G商业化,企业加快了云游戏市 场布局,华为、腾讯、电信、网易、完美世界、阿里巴巴、三七互娱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布局云游戏市场。国内云游戏行业企业布局加快,2.2.2智慧旅游加速到来,智慧旅游的出现较早,但是困于技术、用户习惯等因素,进展缓慢。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智慧旅游的到来,“云旅游”的出现为文化 旅游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云旅游”促进用户网上预定消费习惯的养成,同时“云旅游”成为“种草”的一种重要方式, 线下则达到“拔草”的目的。“云旅游”与线下旅游业是互补互促的关系,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0年7月15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文 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2020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肯定了发展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 式,鼓励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旅游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重要趋势,应予以鼓励。,2.2.2智慧旅游已从概念进入实际应用层面,精准测绘丨路线优化丨数据重构,灵活接入丨视频转码丨百万并发,精准推荐丨旅游标签丨用户画像,刷脸入园丨刷脸入住,数字身份丨数字诚信丨数据消费,网络丨主机丨服务器丨应用安全,自然语言处理丨知识库导入,高可用丨弹性伸缩丨深度定制和部署,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智慧旅游已经从概念进入到实际应用层面。智 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全面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利用数据挖掘,AI等技术,对旅游景区、交通、酒店等数据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分析, 向政府、旅游景区、企业、游客提供旅游应用服务,将B/C/G端紧密连接在一起,打造了全域旅游生态圈。智慧旅游应用示意图,2.2.3IP授权赋能文旅产业融合,通过IP为旅游景区注入文化价值,带来流量,通过主题乐园IP化提升游客体验,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3D全息投影等技术,为游 戏提供沉浸式体验,通过IP促进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IP、文化和旅游企业共同推进方向。为促进IP企业同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深入交流,加快IP授权赋能文化旅游融合的步伐,2020年10月21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 的指导下,由中玩协品牌授权专委会、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赢商网共同主办的“IP授权赋能文化和旅游融合项目对接会”在上海召 开,多家企业分享IP文旅融合经验。,奥飞超级飞侠主题乐园,业务模式:“亲子互动+IP场景体验+ 剧作演艺+ 主题餐饮+ 购物”的一 站式娱乐模式,主题乐园:头部IP超级 飞侠主题分区:喜羊羊、萌 鸡小队等客群年龄段:亲子、儿童、幼儿、青少年,全球最大玩具制造商之 一,拥有芭比娃娃、玩 具总动员、托马斯、风 火轮等顶级流量授权IP,LBE模式:室内乐园、 巡回展览、住宿、餐饮、 主题乐园、现场娱乐,美泰游乐场和主题乐园业务(LBE),2.2.3打造文旅IP,促进文旅IP数字化转型,在文旅行业,IP承担着重要角色,文旅IP代表着个性和稀缺,以其价值观、特色内容和持续创新为支撑点,为文旅项目带来持续生 命力和鲜明特色。后疫情时代,文旅业突围需要依靠“IP”这一理念,打造属于项目本身的文化标签,借此吸引客群。当前数字文化成 为社会关注焦点,推动文旅IP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传统文旅产业的IP化、数字化升级,需要实现资源IP化、IP场景化、 场景数字化。,资源IP化,IP内容:历史文化、 自然遗产、山水风 光、民族风情等。 造梦盒子CEO、张 小盒之父陈格雷认 为,大文旅IP四个 最核心的要素组成: 世界观、角色、场 景、道具。,IP场景化的内涵,IP场景化指的是旅 游目的地空间、场 所和文化、价值观、 生活方式等集合形 成的场域和“情境”。IP化场景思维包括 文创赋能、社会化 创新、多业态集成 以及融入周边社区 发展等。,IP场景化打造方式,打造方式: 挖掘 当地文化形成原创IP内容和场景; 采购热门IP内容 将其转化为对应场 景及体验最终目的:通过IP 构建起在地资源与 游客精神及情感共 通的桥梁,打造无 法复制的IP内容及 情感认知。,场景数字化构建,构建IP文旅数字化 交互系统:线下文 旅空间融入互动设 施(例如720全 景AR、裸眼3D等),联通手机, 加入直播模式,完 成“线上平台+ 智能设备+游戏交互终端” 文旅数字化交互系统打造。,2.2.4出版业向产业融合方向探索,今年疫情对出版业产生巨大影响,书商、出版商被迫关停,出版商和书商开始转型线上强化营销,线上交流活动增多,作家直播、 在线书展、线上论坛等新模式层出不穷,疫情重塑了出版业的营销模式,供需模式。后疫情时代下,线下出版业开始复工复产,但出版 商和书商对数字出版的理解得到了加强,读者的线上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出版业开始向产业融合方向探索。,传统出版业向融媒体靠拢,传统出版业向融媒体靠拢,布局在线阅读、数字出版业 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阅读时间碎片化,数字出版成 趋势,在线营销塑造营销新生态,实体书店开启O2O模式,新技术在出版业加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MR等技术与出 版业的结合不断深入,推动出版业内容呈现和产品形 态的持续创新。,2.2.4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文化发展的路径,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迭代,人们已经逐渐适应智慧化的 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景,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国内外许多图书馆积极应用智能技术,规划智慧空间,建设智慧场馆,创新智慧 服务,推进智慧管理。,传统印本文献 口述历史资料 网络原创作品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 媒体信息,知识内容的立体集成,无感借还 近场通信 智能问答,智慧服务系统,智能立体书库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内容审核资源加工用户画像 知识供给 版权管理,全流程智慧管理系统,智能交互阅读场景,智能座席 智慧书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阅读舱,2.2.5天猫掀起博物馆文创电商热潮,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布达拉宫,大英博物馆,卢浮宫,2020年受疫情影响,博物馆业务纷纷转移到线上,电商平台成为图书馆文创IP变现的主要渠道。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历史博物馆入 驻天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中,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在淘宝天猫购物平台上拥有自己的旗舰店。国内的故 宫博物馆、敦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也入驻了天猫。2020年“双11”期间,除了故宫、上海博物馆频推直播之外,国内多 数博物馆也推出各种优惠活动“预热”。2020年“双11”期间,故宫依然是直播带货的“流量担当”,但与往年不同的是,盲盒取代了口红成为“双11”活动力推产品,猜 不透品类的盲盒玩法成为带货利器。让传统老树发新芽,大IP时代,历史博物馆通过独创设计、跨界联名等方式进行文化输出,为传统文创产业注入新动能。入驻天猫主要博物馆一览,2.2.6直播、上市,中华老字号谋求转型,疫情冲击下,国内老字号企业瞄准国潮兴起空挡,开启经营模式转型。一是转型线上,通过电商直播、跨界联名、同城配送等方 式,开拓新营销渠道,二是谋求上市,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同时能够获得融资拓展新业务。根据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查询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通过认证的老字号企业共有1128家,其中,超过7成老字号已在淘宝、天猫开店。已经实现上市的老字号企业约有60家,主要集中在白酒、中医药、餐饮等领域。目前,准备上市的老字号企业包括张小泉、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德州扒鸡股份 有限公司、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天猫“双11”数据显示,在老字号以及新文创细分类目中,北京双双拔得头筹,北京老字号“双11” 第一波预售成交额同 比增长67%,位居全国行业首位。,老字号企业区域分布top10省市(单位:家)上海180北京117江苏96浙江91天津66山东66广东57四川48辽宁34福建34,129,125,118,46,34,25,22,19,18,12,中华老字号品类分布(单位:家),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后疫情时代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3.1数字文创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疫情期间对文创产业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影视业、演艺业、展览业和旅游业。一方面疫情导致这些行业业务收入锐减,而另一方 面,疫情对文创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比如电影从院线发展到网络,电竞赛事从会场到云直播。随着疫情过去,实体在数字文创产业的 关注持续增强,文创企业纷纷拥抱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创迎来爆发期。目前,互联网企业也愿意进入文创行业,说明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文创产业与科技结合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后疫情时代下,文创产 业、新兴科技和资本市场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思考和关注。,用户平台转型线上,线下文创产业寻求转型院线、展览、演艺、赛事、文化旅游、出版等科技支撑,精品内容输出,IP、游戏、动漫、直播、短视频、在线阅读等,游戏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内容平台,大数据、云计 算、AI、VR/AR、3D投 影、5G等,3.2.1“云经济”现象成为常态化,云经济,云旅游,云赛事,云游戏,云购物,云展览,云演出,5G、大数据、云计算、VR/AR、虚拟主播、AI、裸眼3D技术等新兴技术从底层软硬件层面支撑“云经济”生态产业发展。后疫情时 代,“云经济”不会消失,而会与线下文化产业长期共存,相互补充。,新兴技术支撑“云经济”生态产业发展,3.2.2游戏业电竞时代来临,电竞产业生态加速构建,395.88,440.22,483.96,9%,10%,10%,11%,11%,12%,0,100,200,300,400,500,600,2020H1,2018H12019H1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百万),同比增速(%),374.6,504.6,730.5,834.4,969.6,719.4,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9,2020H1,2015201620172018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速(%),2019年4月, 电竞正式被国家统计局归为体育竞赛项目,对中国电竞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2020年,是中国电竞行业蓬勃发 展的一年。202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为4.84亿人,同比增长10%;2020年上半年中国电竞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为719.4亿元, 同比增长54.7%。后疫情时代,年轻一代消费娱乐方式的转变,成为电竞扩圈的绝佳窗口。,2018-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单位:百万,%),2015-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销售收入(单位:亿元,%),3.2.2游戏业电竞时代来临,电竞产业生态加速构建,电竞的核心为游戏内容提供商及电竞选手,由电竞核心产业衍生出的产业生态圈,包括电竞赛事、电竞直播、电竞周边、电竞演出 等。电竞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衍生生态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电竞 产业,电竞综艺/影视,演出活动,配套商圈,赛事运营,电竞周边,电竞直播,电竞产业生态圈,3.2.3演艺业线上线下结合,探索新的增值空间,2020年9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的通知,提出了简化审批程序,同时对于线上 演出和虚拟形象类演出建立了监管细则。线上演出规则的建立,有利于规范线上演出业态发展。后疫情时代,演艺业线上线下模式将长 期共存,布局线上业务,开展多元化业务,有助于扩大收入来源,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品牌机构和品 牌项目率先恢 复市场热度,转战户外,搭 上夜经济发展 快车,南方复工速度 明显更快,线上线下结 合,探索新的 增值空间,用户在线娱乐习惯及内容付费习惯逐渐养成,2020年Q3演出市场主要特点,演艺行业未来发展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精准推送提供支持,5G时代 下,沉浸式体验、多元化交互场景优化,IP价值的发掘和延展得到各个演出机构重视,企业对音乐原创项目的孵化更加重视,3.2.4出版业数字出版成趋势,后疫情时代,出版业的传播和阅读场已经发生深刻变革,需要借助新传播形式、新媒体、新平台拓展出版传播的新阶段,创造更加 智慧有效的、方便的推送方式。2020年10月20日,快手联合中国出版协会,投入百亿资源,扶持读书领域创作者成长,包括扶持1000余 个出版机构和书店短视频账号、1000余个读书类KOL、500余个作家以及500余个短视频读书账号。后疫情时代,出版业数字化将得到进一 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出版业发展趋势数字出版成趋势数字内容的消费增长促使出版商进一步探索线上服务模式,加快数字内容的不断创新可视化阅读进一步发展AR作为可视化呈现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效果显著、成本较低、用户体验感好版权保护投入更多关注未来出版版权保护进一步加强,尤其数字出版版权的保护,将得到更多关注线上传播成为常态现在传播和阅读场已经发生深刻变革,需要借助新传播形式、新媒体、新平台拓展出版 传播的新阶段,创造更加智慧有效的、方便的推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