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社交趋势S O C I A L T R E N D S2020OBSERVATION REPORT观察报告概述 Introduction大社交趋势概述by 袤则咨询 徐小大- 1 -我们天生对社会连接有着极强的渴求,社交需求贯穿我们的一生,也贯穿着整部人类文明史进程。从雅典广场的公开辩论,到今天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社交媒体。通过“社交”的观察视角,我们得以理解、把握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科技发展及现代社会生活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交形式。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交得以摆脱地理空间和社会场景的束缚,以往我们根据趣缘、地缘、业缘和情缘所建立的起来的社交关系,彼此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社交平台上,我们越来越多地基于个人品位和兴趣(即趣缘)来构筑人际关系。另一方面,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日俱增,新冠疫情、中美摩擦等一连串风险事件的发生更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为了逃避纷繁信息造成的紧张与压力,许多人选择了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只关注“最小自我”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对“自我”的迷恋,也造成了个体间日渐疏离的人际关系,孤独和抑郁成为都市人普遍的精神特质。由此,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也呈现出矛盾的两种面向,一方面主动将自己孤立起来,“箱庭式空间”隔断型小空间受到欢迎,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渴望真实触碰的“皮肤饥渴”。上述因素,让今天的社交呈现出种种新特征:首先,永无止境地追寻“即时体验”。外部世界的现实感在很大程度上已为数字媒介所取代,自我认同的物质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侵蚀。今天,人们更多地只能通过虚拟世界的各种体验来定义“我是谁”。但是,在数字时代,人们对体验的追求则越来越强调速度和强度,越来越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丰富刺激的体验感受,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迅速聚集又被迅速抛弃的“秒抛关系”。人们一边快速流动于不同的兴趣部落追求新鲜体验,一边又无法从参与者之间草率而敷衍的关系中获得真正的社交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越社交越孤独的怪圈,任何一种场景和关系都无法真正定义“我是谁”。其次,将自我揭示作为社交纽带。当人们的关注焦点变成“自我”,个人将内在的情感好恶外化为交往纽带,以坦露内心和揭示自我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甚至对“真诚”形成了一种强迫性的要求“失败展览”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证。虚拟世界中的交往越来越多地以情感想象为基础,能为彼此之间的情感想象留出更多空间的“有间”关系越来越受到欢迎;而情感想象的对象也正在从人变成物件甚或数据虚拟的赛博恋人登场。概述 Introduction- 2 -第三,社交日渐“工具化”和“短效化”。今天,我们的通讯和交通成本大幅降低,社会网络也急剧扩大。在信息社会,社交网络越大往往意味着可供个体“利用”的信息资本就越多,而不断加速的都市生活,似乎也要求更为“高效”的社交,即快速地从一段关系中获得“效益”。由此,人们开始回避长期的情感投入,传统意义上的持久关系和深厚信任越来越罕见。如在“巴克球式协作”的组织模式下,人们完成项目任务后即快速解散;而且为了避免支付长期情感投入的成本,人们开始尝试赋予物件人格特质,进而与之发展出“拟人性恋”。最后,一些反思力量的出现。数字化媒介将更加深入、全时全域地浸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和物都将被越来越广泛地连接。适应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伴随着压力与焦虑,人们也同时发展出一些新的对抗方式。“附近”、乡村的价值被重新关注,出现越来越多的“乡村精神空间”和“社区回归”。此外,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平权运动,真实的“女性领导力”被越来越多地看到。这是一个遇见和告别都不断提速的时代,旧事物迅速淹没在时间浪潮中,新事物也往往有如昙花一现。本次报告聚焦广泛意义上的“大社交”概念,总结了10个有关社交的趋势变化,分别从what、case、why、how几个部分概述了该趋势的特点、案例、原因及应用方向。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长远影响,在我们捕捉到的社交趋势中,也有不少受到了疫情的极大推动和催化。如上所述,今天社交类型边界在不断模糊,每一类关系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掺杂着“趣缘”的影子。但为方便读者理解,在报告中我们仍然按照社交关系发生的主要场域,从趣缘、地缘、业缘、情缘四个角度加以呈现。本次报告呈现的10个趋势,当然无法完全涵盖社交领域的所有变化。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观察,坚持捕捉、发布趋势。后续也将和合作伙伴一起继续推出各类趋势报告。希望与你同行。官 方 网 站w w w .m o n za y in .co m合作联系xiaodaxumonzayin关于本报告,如希进一步沟通,或需我们提供向贵公司内部宣讲的相关服务,欢迎联系。公 众 号 微 信1展览自己的“失败”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模式。2失败展览拟人“性”“恋”10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建设,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区赋予更多人文精神内涵。4社区回归 秒抛关系3在隔断的有限空间中组装进更多、更灵活的功能,以适应人们泛社交下的多元化需求。人们越发缺乏真实触碰,获得非性的肢体接触的需求,通过不同方式向外部溢出。9皮肤饥渴在返乡建设浪潮中,以艺术手段塑造出乡村精神空间是一个新趋势。乡村艺术精神空间5“箱庭式”空间 真实的女性领导力量在各个领域涌现,为世界带来真实的改善。8女性领导力亲密有“间”主动设置“间隔”来筛选、沉淀社交信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社交体验。越来越快的人际交互,彼此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以“秒”计算,关系好似物品,可随时抛弃,了无牵挂。6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不少“即来即散”的新型组织不断涌现。7巴克球式协作物体以及虚拟数据,被越来越多地赋予人格特质,人们通过想象的情感与之发展依恋关系。亲密有“间”g3g3g3g3g3g3持续不断的信息流让我们找不到任何独处瞬间,人们开始主动设置间隔以获得喘息空间。例如和朋友互道“晚安”却不睡,因为“那段时间是属于自己的”。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机制开始为用户设置“间隔”,如有6小时延时的回信功能、不能对话的社交游戏、线上默剧等。“间隔”带来良好社交体验大多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不能即时回复,营造了梳理自我的空间,从而沉淀高质量的表达;(2)无法通过语言实时交流,通过其他感官形式理解彼此或获得善意回应后带来的惊喜感。interest“亲密无间”常被用来形容关系要好、不分彼此,但如今在人人信息过载的当下,人们渴望通过主动设置“间隔”来筛选、沉淀社交信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社交体验。趣缘W H A T S N E W12g24Eg420g16F8g1333g1168g284g1A4Cg1AA4g509g89Bg188Bg834g6E2g1087g1B2g1A4Cg1AA4g1B3g16F8g16DEg854gBC9g145Fg6D4g1168g284g2E4g1B8C- 4 -C A S E S 亲密有“间”N O .1趣缘 | 亲密有间- 5 -三个私想兜想演戏剧工坊在2020年5月25日组织了一场线上读剧形同陌路的时刻活动。活动组织者兜兜用默剧的方式在zoom上和几位演员开展了此次话剧演出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演员不能说话,有时需要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其他角色的表演;轮到自己演出的时候,用非话语信息来演绎剧本,比如用无声的眼神、动作等。这场演出通过屏蔽某种感官,制造体验障碍的方式,减少了嘴巴发出语言信息,调动了其他感官对非语性沟通信息的处理和理解。N O .3g183g1B31g257gB34g291g184g12B0g22Cg1C6Cg40CTELL APP 鼓励人们通过写字来面对烦恼,恢复心绪平静,打造陌生人守护的“解忧杂货店”。N O .2 g31gDg20g20风之旅人是一款动作冒险类游戏。游戏过程中,玩家会控制一名穿着长袍的角色,在广袤的沙漠中向远方山峰的顶端前行。玩家可能会遇到另外一名玩家,但游戏中没有文字和语音聊天系统,玩家之间无法沟通,也看不到对方ID信息,只能默默陪伴游戏旅程,这反倒带来了良好的陪伴体验。一位玩家表示:“冒险旅程快结束的时候,小伙伴在雪地上欢快地跑,留意到它的脚印竟然是一个大大的爱心。瞬间哭成傻逼。”写信和回信有6小时延时。通过故意放慢的非即时社交,来沉淀关系,帮助解决问题。当用户在写下自己问题的时候,用文字来表述抽象的情感的过程其实帮助了情绪的排解。在发出问题的等待恢复期,在心理上也对各种回复有个初步期望,这也能从侧面帮助缓解和解决问题。W H Y趣缘 | 亲密有间- 6 -gBD8g89Dg327g945g187Dg1850gB4Ag2ADg1087g1190g291g590g945g11C4g1A4C据新华网调查,50%以上的中国白领认为,目前工作中的海量信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同国外白领相比,中国白领由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居世界首位。信息过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并时刻准备着“随时被打扰”,因此不被打扰显得弥足珍贵。面对不断涌来纷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设置“间隔”成为人们应对压力的新方式。g1537g18B3g473gB4Ag18AEg16EBgB4Ag2ADg1087g96Ag98Fg980g1774g11C4g1A4C亲密有“间”无论是有回复时滞的APP,还是不能对话的线上游戏,它们都以故意不提供实时、明确的信息为特质,这就为情感想象留出了空间。在想象空间中,个体以自我内心的情感为投射进行想象解读,在他们看来“有间关系”中的种种体验往往隐喻的是个人的情感生活。这种想象空间是非线性、不可分析的,唤起了强烈的情感体验。高竞争压力、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生活让人们时刻出于理性状态,这类情感想象体验恰能满足人们对逃离聒噪、追求平静的情感需求。趣缘 | 亲密有间H O W T O U S E- 7 -12除了咖啡馆、同城民宿,近年兴起各类新型个人逃逸空间,如深夜食堂、可参观的个人工作室/接待室、沉浸式展览等。“逃逸体验”的卖点让这些空间受到欢迎。除了利用以上逃逸物理空间,在营销活动中,也可深入挖掘睡前及深夜场景、办公室的卫生间等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逃逸场景。在兴趣社交软件中,非即时回应的异步社交可能能创造良好的社交体验。如兴趣社交软件的非即时回应能帮助用户沉淀心底真正想说的话。而在情侣沟通软件中,软件强制的非即时送达功能也适合应用在情侣冲突场景。g1168g284g1842g2B8g1087g1AE2g473gB4Ag5F5g87Cg41Bg13DC亲密有间亲子关系同样需要一定的“间隔”,新生代父母大多希望能拥有独立于孩子的自己的空间,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孩子也会表现得更加独立。针对此需求,能为亲子提供关系一定间隙,且让孩子有独特具身体验、启发思考的教育产品将获得欢迎。如自然教育机构“hello大自然”会组织没有家长陪同的小朋友们的户外观察课程。对于营销、策划、产品经理、商业研究等创意群体而言,适时地从日常工作中抽离,给自己一定的空间来休息、梳理、调整,对创意的生成十分重要。一头扎在具体事务中,没有“间隔”的生活,缺乏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想象,可能造成创意灵感的枯竭。美国“创作教母”朱莉娅卡梅伦在唤醒创作力一书里,推荐每周腾出两个小时与自己独处,做一些滋养内心艺术家的事,如远足、做手工等,她强调这对滋养灵感十分重要。g9E3g18B3g243g291g189Fg18BCg11C4g1A4Cg1087g1537g19D7gDADg420g173AgB18g28Eg74Cg392g1284g1087g1735g11ABg1C2gBA3g41Dg287g52934 g3EAg98Cg1343g2E4g1087g3EAg98Cg668g13AFgB2Eg8A8失败展览g3g3g3g3g3g3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在“成功”“优秀”等标准绑架逼迫下,人们陷入时代的焦虑旋涡,开始重新反思“平庸”的价值。有一群自认为不成功的人聚集在“失败”这个标签之下,叙述和展示自己的经历、迷茫、担忧由此获得共情、共鸣和心理安慰。“失败展览”型的社交并不是完全的颓丧,而更像是抱团取暖,在宣泄之余也暗含着自嘲。所谓的失败者们,会非常积极地分析自己的过往经历,分享经验,并为彼此鼓劲打气。在所有“失败展览”的背后,闪现的依然是积极的生活态度。interest成功的人总是同样成功,失败的人却各有各的失败。2020年,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火了,“失败青年”们在网上开起了聚会,大家各自展览自己的“失败”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模式。趣缘W H A T S N E W12g6B5g178AgC10g1221g22Dg1087g1168g284g2AFgBAAg18AEg187Dg34Ag1702g150Bg8E3g76Eg9A1gA0Eg5F9g49BgB86g257g22Dg1087g11A2gBD7g39FgC23- 8 -2020年5月成立的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在三个月内拥有了超过9万名成员,并获得媒体广泛关注。他们自称“小镇做题家”,大多从小城镇考入名校,毫无疑问在高中时拥有优秀的成绩。但在进入大学后,发现埋头刷题或许不再有用,“优等生”的光环消失;同时日常生活中乘地铁、喝咖啡的细节,以及对比城市背趣缘 | 失败展览C A S E S- 9 -失 败 展 览N O .1 g3g3g3g3g3g3g1B2gD9gD8gD5g3g6Dg71gA0g66g1C0g3g1EDg1B2g7ACg1A18g352g1B23g789g1B3景同龄人的英语口语、社交能力等,都让他们备受冲击,萌生“自己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的感慨。临近毕业乃至踏上社会后,普通的家境、非本地户籍、父母的沟通能力和支持水平等因素,更让他们难以转化情绪,觉得“我真是个five(废物)”。小组成员中,真正“失学”“失业”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一种焦虑、迷茫和不甘。但他们也会积极地梳理分析自己的经历,寻找出路,并帮助其他发帖人。小组介绍称其宗旨为“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N O .2 g6B5g178Ag1ADDg86Ag138Eg2C8专注共创文化的“YITOPIA(一起开工)”于2020年5月29日举办了一场“失败青年聚会”。宣传文案中称适合“正在焦虑和失败的人们”、“未来将面临失败的人们”、“觉得自己很失败但又说不出哪里失败的人们”。聚会内容则包括“比一比后记里失败的照片”“买回家但从未翻过的书”“人生中会倒下的 Flag”等等。组织者表示:“比起数字划分的成功标准,我更愿意关注日常被忽略的故事比如失败的经历。”但活动也包括“未来会好么”环节,指向“面对未来的失败,我可以怎么做?”的积极讨论。参与者表示,整个活动一开始大家都在讲失败,但对彼此的回应都非常正能量。她猜想,“可能这类活动只有事实上上进的人才会来参加,真正特别丧的根本不会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