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六):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钢铁 钢铁 行业 专题报告 1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Main 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 -东吴碳中和系列 报告(六) 增持 ( 维持 ) 投资要点 氢气冶金:或将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传统的高炉炼铁通过焦炭燃 烧提供还原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 CO),将铁矿石 还原得到铁,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CO2)。而氢能炼钢则利用氢 气( H2)替代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其还原产物为水( H2O),没有二氧化 碳排放,因此炼铁过程绿色无污染。 国外应用案例: 应用较早,在氢气制备方面基本全部采用电解水的方法, 因此大多与上游电力公司展开合作,以控制耗电成本。 目前较为成功的 项目有:瑞典钢铁 HYBRIT 项目、萨尔茨吉特 SALCOS 项目和奥钢联 H2FUTURE项目。其中 HYBRIT项目工艺成本比传统工艺高 20%30%。 国内应用案例。 2020年,河钢集团与卡斯特兰萨 共同 建设 120w吨氢冶 金示范性工程项目,该项目将使吨钢碳排放降至 125 公斤,预计于 2021 年底投产 。 2019年,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开 发“核能制氢”技术。 同时,酒钢也成立了氢冶金研究院,积极探索“煤 基氢冶金理论”。 困境:制氢成本高昂,储氢技术难以突破。 目前市场上主流制氢方法有 电解水、水煤气 等方法 ,按照中国目前氢能市场价格(约每吨 6万元人 民币或 7800欧元),采用氢能炼铁工艺成本比传统高炉冶炼工艺至少高 五倍以上。同时氢的高密度储存一直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碳中和背景下,氢气炼钢前景广阔。 我国政府承诺,将在 2030 年前碳 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因此低碳减排将会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随着未来环保成本的不断上升,我们认为氢能炼钢的环保效益将会覆盖 其较高的成本,从而使企业从中获益 ;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较早布局 这一领域的钢铁企业将 有望 从中得到 可观的 经济价值 。 投资建议: 2021年或是钢体股大年,继续看好优质板材股 。 在行业估值 历史低位、盈利历史中位的大背景下,碳中和及压减粗钢产量带来行业 供给天花板,加之原料端铁矿、焦炭供给增加再次贡献成本红利,我们 认为钢铁股中期将迎来一波业绩、估值双升的板块性机会。 推荐 几条主 线: 1)需求 较 确定且受益碳中和的制 造业上游板材龙头 : 宝钢股份、华 菱钢铁、新钢股份 , 建议关注: 鞍钢股份、南钢股份等 ; 2)高弹性、低 成本的长材企业 ,建议关注: 方大特钢、三钢闽光、柳钢股份 ; 3)上游 资源品 企业: 包钢股份(稀土) , 建议关注: 鄂尔多斯(硅铁) ; 4)质地 良好的低估值特钢 : 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天工国际 。 风险提示: 制氢成本进一步走高;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Table_PicQuote 行业走势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1、钢铁:旺季需求良好,社 会库存见顶 2021-03-07 2、钢铁行业点评报告:唐山 减排限产叠加碳中和,继续看 好低估值板材股 2021-03-03 3、钢铁:碳中和可能带来的 钢铁股中期机会 2021-02-28 Table_Author 2021年 03月 18日 证券分析师 杨件 执业证号: S0600520050001 13166018765 -11% 0% 11% 23% 34% 46% 57% 69% 2020-03 2020-07 2020-11 钢铁 沪深 300 2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内容目录 1. 氢气冶金 : 或将实现二氧化碳 “零排放 ” . 4 1.1. 基本原理:氢气替代一氧化碳做还原剂 . 4 1.2. 氢气工艺将会极大地减少碳排放 . 5 2. 应用案例 . 6 2.1. 国外应用案例 . 6 2.1.1. 瑞典钢铁 HYBRIT项目 . 6 2.1.2. 萨尔茨吉特 SALCOS 项目 . 7 2.1.3. 奥钢联 H2FUTURE项目 . 8 2.2. 国内应用案例 . 8 2.2.1. 河钢 120w吨氢冶金示范性工程项目 . 8 2.2.2. 宝武集团合作中核集团 , 开发 “核能制氢 ”技术 . 9 2.2.3. 酒钢成立氢冶金研究院 , 探索 “煤基氢冶金理论 ” . 9 3. 困境:制氢成本高昂,储氢技术难以突破 . 9 3.1. 氢气原料成本较焦炭更高 . 9 3.2. 氢气存储要求高,难度大 . 10 4. 碳中和背景下,氢气炼钢前景广阔 . 12 5. 风险提示 . 15 3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 1:传统高炉炼铁原理示意图 . 4 图 2:氢能炼钢原理示意图 . 4 图 3:部分使用氢气工艺设计 . 5 图 4:完全使用氢气工艺设计 . 5 图 5: 氢气炼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 “零排放 ” . 5 图 6: HYBRIT项目工艺流 程图 . 7 图 7: SALCOS项目工艺流程图 . 7 图 8: H2FUTURE项目工艺流程图 . 8 图 9:液态氢储罐 . 11 图 10:高压气态氢储瓶 . 11 图 11:储氢材料示意图 . 12 图 12:碳中和示意图 . 13 图 13:欧盟 CER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走高 . 14 表 1:不同制氢方法比较 . 10 表 2:钢铁行业减碳相关政策事件梳理 . 13 4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 氢气冶金 : 或将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1. 基本原理 :氢气替代一氧化碳做还原剂 钢铁冶炼是指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得到生铁,再将生铁按一定工艺熔 炼以控制其含碳量(一般小于 2%),最终得到钢的生产过程。铁矿石有赤铁矿 (Fe2O3) 和磁铁矿 ( Fe3O4) 等。 传统的高炉炼铁选用焦炭作为原料之一,通过焦炭 燃烧提供还原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 CO),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夺取出来,将铁 矿石还原得到铁 ,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 CO2) 。 目前的炼钢企业大都采用该技术, 因此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 图 1: 传统高炉炼铁原理示意图 数据 来源: mysteel, 东吴证券研究所 而氢能炼钢则利用氢气( H2)替代一氧化碳做还原剂,其还原产物为水( H2O), 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炼铁过程绿色无污染。 图 2: 氢能炼钢 原理示意图 5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数据 来源: 维科网 , 东吴证券研究所 1.2. 氢气工艺将会极大地减少碳排放 目前氢气炼钢已经被应用到成熟的工业生产方案中,主要的方案设计有两种:部分 使用氢气和完全使用氢气。 在部分使用氢气的设计方案中,氢气占到还原剂的 80%,其 余气体原料为天然气,因此 该设计方案下依然会有部分二氧化碳排出。 图 3: 部分使用氢气工艺设计 图 4: 完全使用氢气工艺设计 数据 来源: 冶金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 来源: 冶金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截至 2020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碳排放量为 1765公斤 。采用基于天然气的炼 铁工艺,可以将吨钢碳排放降至 940公斤 ;而使用 80%的氢气和 20%的天然气则可以降 至 437公斤 ; 如果完全使用氢气炼钢,则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图 5: 氢气炼钢可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6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数据 来源: 冶金杂志, 东吴证券研究所 2. 应用案例 国外应用较早,在氢气制备方面基本全部采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因此大多与上游 电力公司展开合作,以控制耗电成本。 国内相关的研究与设计刚刚起步。 2.1. 国外应用案例 2.1.1. 瑞典钢铁 HYBRIT项目 进展计划: 2016年,项目由瑞典钢铁公司、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和瑞典矿业集团联 合成立。 2016年 2017年为项目预研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评估非化石能源冶炼的潜 力,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存储和利用等。 该项目的中试研究阶段为 2018年 2024年, 示范运行阶段为 2025年 2035年。 在为期 10年的示范运行阶段主要进行运行测试,以 确保到 2035年实现商业化运行。 阶段效果: 2018年初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 , 按照 2017年底的电力、焦炭价格和二 氧化碳排放交易价格, HYBRIT 项目采用的氢冶金工艺成本比传统高炉冶炼工艺高 20%30% 。 SSAB采用长流程工艺的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1600公斤 (欧洲其他国家 的水平约为 2000 2100 公斤 ),电力消耗为 5385 千瓦时;采用 HYBRIT 工艺的吨钢二 氧化碳排放量仅为 25 公斤 ,电力消耗为 4051千瓦时。 基本思路: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用氢气取代传统工艺的煤和焦炭(氢气由清洁能源发 电产生的电力电解水产生), 氢气在较低的温度下对球团矿进行直接还原,产生海绵铁 (直接还原铁),并从炉顶排出水蒸气和多余的氢气, 水蒸气在冷凝和洗涤后实现循环 使用。 7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 6: HYBRIT项目 工艺流程图 图片 来源: worldsteel, 东吴证券研究所 2.1.2. 萨尔茨吉特 SALCOS项目 进展计划: 该项目于 2019 年 4 月由德国萨尔茨吉特钢铁公司启动。萨尔茨吉特先 期策划实施了萨尔茨吉特风电制氢项目( Wind H2),项目思路是 采用风力发电,电解水 制氢和氧,再将氢气输送给冷轧工序作为还原性气体,将氧气输送给高炉使用。 2016年 4月份正式启动了 GrInHy1.0( Green Industrial Hydrogen,绿色工业制氢)项目, 采用可 逆式固体氧化物电解工艺生产氢气和氧气,并将多余的氢气储存起来。 当风能(或其他 可再生能源)波动时,电解槽转变成燃料电池,向电网供电,平衡电力需求。 2019年 1 月份,萨尔茨吉特开展了 GrInHy2.0 项目。 GrInHy2.0 项目的显著特点是 通过钢企产生 的余热资源生产水蒸气,用水蒸气与绿色再生能源发电, 然后采用高温电解水法生产氢 气。 氢气既可用于直接还原铁生产,也可用于钢铁生产的后道工序,如作为冷轧退火的 还原气体。 基本思路: 对原有的高炉 -转炉炼钢工艺路线进行逐步改造, 把以高炉为基础的碳密 集型炼钢工艺逐步转变为直接还原炼铁 -电弧炉工艺路线, 同时实现富余氢气的多用途 利用。 图 7: SALCOS项目 工艺流程图 8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片 来源: worldsteel, 东吴证券研究所 2.1.3. 奥钢联 H2FUTURE项目 进展计划: 该项目于 2017 年由奥钢联发起 , 联合了西门子公司(质子交换膜电解 槽的技术提供方,主要负责电解水产氢)、奥地利电网公司(为电解水提供电力支持)和 奥地利 K1-MET中心组(负责研发钢铁生产过程中氢气可替代碳或碳基能源的工序)。 图 8: H2FUTURE项目 工艺流程图 图片 来源: worldsteel, 东吴证券研究所 2.2. 国内应用案例 2.2.1. 河钢 120w 吨 氢冶金示范性工程 项目 2020 年 11 月 23 日 ,卡斯特兰萨 特诺恩与河钢集团签订了合同, 建设氢能源开 发和利用工程,这个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包括一座年产 60万吨的 ENERGIRON直接还 9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原厂。河钢集团的 直接还原厂将使用含氢量约 70% 的补充气源。 由于高含量的氢气,河 钢集团的工厂将以 一吨直接还原铁仅产生 250公斤二氧化碳的指标, 构建全球最绿色的 直接还原厂 之一 。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将进行选择性回收,并可以在下游工艺进行 再利用。因此,一吨产品产生的最终净排放仅约 125公斤二氧化碳。 该工厂计划于 2021 年底投产。 除了氢冶金之外,河钢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钢研、东北大学四方联合 共建了“氢能技术与产 业创新中心”,并 自行建设加氢站,以配合开展氢能重卡钢铁物 流运输示范项目。 2.2.2. 宝武集团合作中核集团,开发“核能制氢”技术 2019年,中国宝武就已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核能 -制氢 -冶金耦合技术战略 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资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核冶金产业联盟,此处的核冶金 就是 利用核能制氢再用氢气冶金。 宝武集团的首座绿色冶金工程有望落户江苏。 2.2.3. 酒钢 成立氢冶金研究院,探索“煤基氢冶金理论” 酒钢煤基氢冶金中试基地热负荷试车及部分中试试验正在顺利进行。酒钢煤基氢冶 金中试基地 以高炉瓦斯灰为原料 进行了多次试验。项目 团队分别以酒钢自产冶金焦丁和 褐煤为还原剂,进行了碳冶金和氢冶金的对比试验, 两种工艺的金属化率分别为 40% 左 右和 85% 以上,体现出氢冶金技术的优势。 3. 困境 : 制氢 成本高昂 ,储氢技术 难以突破 3.1. 氢气 原料 成本较 焦炭更 高 目前市场上主流制氢方法有电解水制氢、水煤气制氢以及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 然气制氢,由于全球第四代核电站的推广,近年来核能制氢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电解水制氢 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 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 可直接生产 99.7%以上纯度的氢气。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 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 的还原剂,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油脂氢化,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 水煤气制氢 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 C+H2O CO+H2 热)。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 CO转化成 CO2( CO+H2O CO2+H2)可得含氢量在 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 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 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 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 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有的还把 CO与 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 用 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 10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石油热裂副产 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 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 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 焦炉煤气制氢 技术 较为成熟,通过变压吸附( PSA)或催化重整、裂解的方法得到 氢气。现焦煤炉气多用变压吸附式技术( PSA),成本上也相对低廉,根据测算,大型变 压吸附制氢成本大约在 1元 /m3,国内宝武集团、鞍钢、攀钢等均有应用。 核能制氢 的本质是利用核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及热能进行制氢,目前仍以电解水和热 化学制氢两种形式为主,然而前者自身转化能力较低,综合效率约为 30%,所以更多的 核电部门以热化学制氢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表 1: 不同制氢方法比较 制氢方法 优点 缺点 电解水制氢 产品纯度高 耗电量大,成本较高 水煤气法制氢 成本较低,产量高 设备较大,只适合大规模生产 石油和天然气制氢 产量高 成本高 煤焦炉气冷冻制氢 成本低 产量有限 点解食盐水的副产氢 纯度高 产量有限 酿造工业副产氢 纯度高 产量有限 可再生能源制氢 生物资源丰富 转化技术不成熟 核能 制氢 无污染,零排放 转化率较低 数据来源: 氢云链, 东吴证券研究所 根据国际能源署汇总数据,在中国生产氢气各种不同技术路径的成本、碳强度如下 所示: 电网电解水制氢成本最高(约 5.5美元 /公斤); 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成本(约 3美 元 /公斤);天然气加碳捕捉与贮存制氢(约 2.5美元 /公斤);天然气制氢(约 1.8美元 /公 斤);煤制氢( 1美元 /公斤);煤加碳捕捉与贮存制氢( 1.5美元 /公斤)。 按照中国目前氢能市场价格(约每吨 6万元人民币或 7800欧元),采用 氢能炼铁工 艺成本比传统高炉冶炼工艺至少高五倍以上。 3.2. 氢气存储要求高,难度大 氢的密度仅为 0.0899kg/m,是水的万分之一,因此氢的高密度储存一直是一个世界 级的难题。目前储氢方法主要分为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及储氢材料储氢三种。 液态氢 的密 度是气体氢的 845倍,体积能量密度比压缩状态下的氢气高出数倍,要 把气态氢变成液态氢,每公斤需要耗电 4-10kWh,对于储氢容器的要求异常严格,需要 11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耐超低温、长时间可保持超低温、抗压以及严格绝热, 对于材料的要求极高,因此这种 方法极不经济,目前只有航空航天领域在使用。 图 9: 液态氢储罐 数据 来源: 维科网 , 东吴证券研究所 高压气态储氢 是目前 最常用并且发展比较成熟的储氢技术 ,其储存方式是采用高压 将氢气压缩到一个耐高压容器里。目前所使用的容器是钢瓶,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压 缩氢气制备能耗低、充装和排放速度快。 但是存在泄露爆炸隐患,安全性能相对较低, 但随着氢能应用的逐步市场化与扩大化,对于钢瓶的需求将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该 部分市场值得关注。 利用高压气态储氢存在一个较为致命的隐患既体积比容量低, DOE 的目标体积储 氢容量 70g/L,而钢瓶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的体积比容量也仅有 25g/L。而且要能耐受高 压并保证安全性,现在国际上主要采用碳纤维钢瓶,碳纤维价格非常昂贵,也并非是理 想的选择 ,可以作为过渡阶段使用。 图 10: 高压气态氢储瓶 12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数据 来源: 维科网 , 东吴证券研究所 储氢材料储氢 就是利用氢气与储氢材料之间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从而转化为固 溶体或者氢化物的形式来进行氢气储存的一种储氢方式。 储氢材料最大的优势就是储氢 体积密度大,相同质量的氢气用储氢材料储存占用空间最少,并且操作容易、运输方便, 同时兼具成本低与安全性高的特点,恰好克服了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的缺点, 但它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储氢材料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储氢和化学 氢化物储氢两种,其中物理吸附储氢又可分为金属有机框架( MOFs)和纳米结构碳材 料,化学氢化物储氢则分为金属氢化物和非金属氢化物两种。 图 11: 储氢材料 示意图 数据 来源: 北极星氢能网 , 东吴证券研究所 4. 碳中和背景下,氢气炼钢前景广阔 13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碳中和 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 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 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0年 9月 22日,中国政府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 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 图 12: 碳中和示意图 数据 来源: 环保网, 东吴证券研究所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钢铁行业低碳减排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至关重 要。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减排政策主要有两种: 一是压缩钢铁产量。 工信部要求“进一步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逐步建立以碳 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确保 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据此我们推断,低排放、低能耗 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宽松的钢铁产量限制。 二是实施碳排放权限额分配制度。 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都表示要将钢铁行业纳 入碳交易市场中,限额二氧化碳排放。根据钢铁行业适用的历史强度限额分配 法,在获配 限额一定的条件下,钢铁企业不断降低产品能耗和碳排放量,将会 为企业带来更宽松的钢铁产量限制。 表 2:钢铁行业减碳相关政策事件梳理 时间 部门 事件 主要内容 2021年 2月 9日 中钢协 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 征程 推进钢铁行业低碳 行动倡议书 倡导钢铁企业优化工艺路径,调整产业结 构,发展清洁能源,立足科技进步,创新低 碳技术,打造低碳产品,共建绿色生态圈; 14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同时倡导企业强化碳管控水平,积极参与碳 交易。 2021 年 1 月 26 日 工信部 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工信 部下一步主要从推进钢铁行业 的兼并重组等四个方面促进钢 铁产量的压减。 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二是完善相关的政 策措施;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推 动提高行业集中度;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 量。 2021 年 1 月 11 日 生态环境部 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 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 作的指导意见 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 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 定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 场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以 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国上线交易,逐 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2021年 1月 7日 工信部 工信部将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 路线图 工信部今年将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 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 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钢铁是今年碳达峰的 重点行业。 2020 年 12 月 30 日 工信部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坚决压缩 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 下降 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 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 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 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数据来源:中钢协,各部委,东吴证券研究所 从上述政策事件中可以看到,不论是减产还是配额,钢铁企业的产量都和自身的碳 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指标相关联,因此我们推断,在未来钢铁行业低碳减排 政策不断落地的严监管环境下, 较低能耗和较低排放的环保型钢铁企业将会拥有长足的 成长优势。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企业的环保成本将会不断上升, 以欧盟 CER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例,从 2019年年中开始,随着第三阶段的限制逐步收 紧,交易价格逐步走高,这标志着企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 将会付出更多成本。 图 13: 欧盟 CER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走高 (单位: 万欧元 ) 15 / 16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数据 来源: choice, 东吴证券研究所 随着未来环保成本的不断上升,我们认为氢能炼钢的环保效益将会覆盖其较高的成 本,从而使企业从中获益。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氢能炼钢具有 较大 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5. 风险提示 1) 制氢成本进一步走高 。氢炼钢的关键在于制取氢气,如果制取氢气的成本进一 步走高,将加大炼钢成本,压缩钢厂利润空间。 2) 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如何高效、低成本制取氢气来还原氧化铁是氢炼钢普 及的关键;如果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将影响氢能炼钢推进的进度。 0 . 1 5 0 . 1 7 0 . 1 9 0 . 2 1 0 . 2 3 0 . 2 5 0 . 2 7 2 0 1 9 - 0 6 - 1 0 2 0 1 9 - 0 7 - 1 0 2 0 1 9 - 0 8 - 1 2 2 0 1 9 - 0 9 - 1 6 2 0 1 9 - 1 0 - 2 8 2 0 1 9 - 1 1 - 2 8 2 0 2 0 - 0 1 - 0 8 2 0 2 0 - 0 2 - 2 6 2 0 2 0 - 0 3 - 3 1 欧盟 C E R 收盘价 欧盟 CE R 收盘价 16 / 16 免责及评级说明部分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 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 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 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 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 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 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 或陈 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 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 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 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 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 5%与 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 -5%与 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 -15%与 -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 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 -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 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 5%以上; 中性: 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 -5%与 5%; 减持: 预期未来 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 5%以上。 东吴证券研究所 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 5 号 邮政编码: 215021 传真:( 0512) 62938527 公司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