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材行业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research 行业 专题 报告 建材 行业 2021 年 4 月 7 日 table_main 公司深度报告模板 碳中和背景下建材行业展望 -建材行业 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 建材 行业 推荐 (维持 评级 ) 核心观点: 碳达峰、碳中和是 机遇也是挑战 。 2021 年 1 月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 发布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明确提出建筑 材料行业要在 2025 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 2023 年前 率先实现碳达峰,较 2030 年碳达峰时间有所提前。为尽快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建材行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调整优化产 业产品结构,推动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2) 加大清洁能 源使用比例,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 ( 3) 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推 进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 ( 4)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 全过程节能管理。 ( 5) 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率先达 峰。 ( 6) 做好 建筑材料行业进入碳市场的准备工作 。 建材行业碳排放现状 。 建材行业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 14.8 亿吨,比 2019 年上升 2.7%。从各子行业来看, 2020 年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12.3 亿吨,同比上升 1.8%;石灰石膏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1.2 亿吨,同 比上升 14.3%;墙体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1322 万吨,同比上升 2.5%;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3758 万吨,同比下降 2.7%;建筑技 术玻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2740 万吨,同比上升 3.9%。 碳 达峰、碳中和 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 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可以 考虑 从以下方面着手:( 1)控制产能;( 2)加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力度;( 3) 积极参与碳交易。对平板玻璃行业而言,通过产能控制和燃料端改天 然气是实现碳减排最有效的方式,其中“煤改气”碳减排空间更大, 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玻纤下游需求如风电、新能源汽车与碳中 和高度相关,未来发展可期,行业龙头将优先受益。建筑能耗标准提 高有助于高品质绿色建材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具有规模优势和产品 品质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 投资建议 。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认为年建材行业主要关注以下 投资方向:( 1)具有成本优势的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 积极参与碳 交易的粤东水泥龙头塔牌集团。( 2)具有成本优势的平板玻璃龙头旗 滨集团。( 3)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玻纤行业龙头中国巨石。( 4)受益 于建筑节能标准提高的消费建材龙头东方雨虹、北新建材。 重点推荐标的 ( 4 月 6 日)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价 EPS(元) PE(X) 2020E 2021E 2022E 2020E 2021E 2022E 002233.SZ 塔牌集团 12.29 1.69 1.83 1.89 7.27 6.72 6.51 601636.SH 旗滨集团 13.08 1.04 1.24 1.43 12.57 10.56 9.17 600176.SH 中国巨石 19.22 1.25 1.44 1.66 15.38 13.35 11.58 000786.SZ 北新建材 45.46 2.23 2.65 2.99 20.35 17.18 15.20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风险提示: 行业新增产能超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涨幅超预期的风 险 等 。 分析师 王婷 : 010-80927672 : 分析师登记编码 : S0130519060002 特此鸣谢:实习生姜南 市场表现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相关研究 行业专题 报告 /建材 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目 录 一、碳达峰、碳中和是机遇也是挑战 . 1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 . 1 (二)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 2 二、建材行业碳排放以及碳交易情况 . 3 (一)建材行业碳排放现状 . 3 (二)参与碳交易试点情况 . 3 三、碳达峰、碳中和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 4 (一)水泥:行业碳达峰路径 . 4 ( 二 ) 玻璃 : “煤改气 ”提升行业集中度 . 6 (三)玻纤:下游需求与碳中和高度相关 . 6 (四)消费建材:石膏板、保温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 7 四、投资建议 . 8 五、风险提示 . 8 图 表 目 录 . 9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一、 碳达峰、碳中和是 机遇也是挑战 (一) 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 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各类极端天气时有发生,气候问题 得到各国重视。 2015 年 12 月 联合国 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是 继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 1997 年京都议定书之后,第三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 文件 ,为 2020 年后全 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 控制在 2 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以内。 我国 切实 履行巴黎协定的各项承诺。 2018 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5.8%, 提前达到 2020 年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50%的承诺。 2019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 15.3%,提前达到 2020 年 非化石能源占比 15%的承诺。 2020 年 9 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 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宣布了更具体的目标:到 2030 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 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 千瓦以上。 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中,碳达峰、碳中和均被列为重点 工作 之一。 会议 要求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 新能源 ,加快建设全 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 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 碳汇 能力。 图表 1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吨) 图表 2 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人)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图表 3 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4 我国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资料来源: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重点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 ,中国银河证券 研究院 资料来源: 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重点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建议 ,中国银河证 券研究院 ( 二 ) 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 2021 年 1 月 中国建材行业 联合会发布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 倡议书明确提出 建筑材料行业要在 2025 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 2023 年前率先 实现碳达峰 , 较 2030 年碳达峰时间有所提前 。 为尽快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材行业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开展工作:( 1) 调整优化产 业产品结构,推动建筑材料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2)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进能源结 构清洁低碳化。 ( 3) 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推进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 ( 4) 提升能 源利用效率,加强全过程节能管理。 ( 5) 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率先达峰。 ( 6) 做好建筑材 料行业进入碳市场的准备工作。 图表 5 建材行业碳达峰路径 序号 碳达峰路路径 具体方式 1 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程,严格减量置换政策 ; 压减生产总量和碳排放量 2 加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提高使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 积极采用光伏发电、风能、氢能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 ; 研发非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储能技术 3 建筑材料行业低碳技术 研发新型 胶凝材料技术、低碳混凝土技术、吸碳技术,以及低碳水泥等低碳建 材新产品 ; 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技术,大幅度提高燃料 替代率 ; 碳捕集与碳贮存及利用等碳汇技术 4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挖掘节能降碳空间 5 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率先达峰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和绿色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和产业率先实现 碳达峰 ; 水泥作为碳排放的重点产业要率先实现碳达峰 6 进入碳市场 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要率先做好进入全国碳市场准备,提前谋划和组织好有关 企业参与碳交易方案制定、碳交易模拟试算、运行测试等前期工作。 资料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2021 年 3 月, 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基于行业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建筑材料工业二氧 化碳排放核算方法,明确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分为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 (工业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原料分解)排放两部分。 同时,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中要体现建材工业 为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所作贡献,包括易燃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利用量、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量、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消纳电石渣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碳减排碳中和产品(如低辐射节能玻璃、光伏玻璃、风电部件 等) 。 建材行业尤其水泥行业是碳排放大户, 如何 率先 实现碳达峰,如何有效实现碳中和,是建 材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 建材行业碳排放 以及碳交易 情况 (一) 建材行业碳排放现状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 2020 年度)显示,建材 行业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 14.8 亿吨,比 2019 年上升 2.7%。行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 排放比 2019 年上升 0.2%,比 2005 年下降 73.8%。 从各子行业来看, 2020 年水泥 工业 二氧化碳排放 12.3 亿吨,同比上升 1.8%,其中煤燃烧 排放同比上升 0.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同比上升 2.7%;石灰石膏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1.2 亿吨, 同比上升 14.3%,其中煤燃烧排放同比上升 5.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同比上升 16.6%;墙体材 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1322 万吨,同比上升 2.5%,其中煤燃烧排放同比上升 2.4%; 建筑卫生 陶瓷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3758 万吨,同比下降 2.7%;建筑技术玻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2740 万 吨,同比上升 3.9%。 从碳排放量 结构 来看, 水泥碳排放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 80%以上,其中燃料燃烧排放占 全行业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 75.5%,过程排放占全行业生产过程排放 总量的 89.9%。水泥行业 是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 图表 6 建材行业各 子行业碳排放量( 2020 年) 图表 7 建材行业 各子行业碳排放量占比( 2020 年) 资料来源: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参与碳交易试点情况 目前全国共有 8 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1 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 北、广东、深圳等 7 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2016 年,福建碳市场启动。 截止 2020 年 底, 8 个区域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 4.55 亿吨,累计成交额 105.5 亿元。 2020 年 12 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配额方案、重点排放单位名单、 核算核查等一系列文件,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搭建提供制度基础。 预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将于 2021 年 6 月上线, 首批从电力行业起步,后续 钢铁、 水泥 、化工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 将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从目前碳交易 试点 情况来看,建材行业深度参与。 广东碳交易市场中, 2019 年水泥行业 碳交易量占比 4.79%,较 2018 年提升 0.58%。 上海 2020 年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中包 括 上海金山南方水泥、耀皮玻璃、宏和科技等建材行业公司。 北京 2020 年重点碳排放单位包 括北京地区部分水泥企业。 图表 8 2019 履约年度全国各碳市场配额 交易 量 ( 吨)及 占比 图表 9 广东碳市场 2019 履约年度 控排行业配额交易占比 资料来源: 广东碳排放交易所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广东碳排放交易所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三、 碳达峰、 碳中和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一) 水泥 : 行业碳达峰路径 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 2020 年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12.3 亿吨。 要实现 2023 年率先 碳达峰目标 , 时间紧任务重 。 水泥行业 实现碳达峰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控制产能 ; ( 2) 加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力度;( 3)积极参与碳交易。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普及,落后生产能力已基本淘汰,行业生产基数装备水平不断提 升,单位生产 能耗持续下降。 2005 年至 2014 年,水泥产量增长 133%,煤炭消耗仅上升 46%, 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 2000 万吨。 后续通过节能降耗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空间已不大。 1.产能控制 2016 年以来,行业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新增熟料产能呈现递减态势。同时行业 集中度提升,形成有效竞合态势,行业利润控制在合理区间。 在碳达峰要求下,预计行业产能 控制政策将得到延续。 2020 年 12 月,工信部原材料司 对 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 征求意 见,此次征求意见明确 2013 年以来,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 用于产能置换,同时进一步 明确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的标准。此前工信部制定发布了关 于印发部分产能 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2015 年)、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 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2017 年),并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严肃产能置换 严 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 2018 年),建立了水泥和平板玻璃两个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的产能置换机制。 预计 后续产能置换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错峰限产成为行业常态。 2020 年 12 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生态环境部 联合发布 关 于进一步做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通知 ,明确要推进 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 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每年自 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底;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内蒙古、山东、河南每年自 11 月 15 日至次年 3 月 15 日;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每年自 12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10 日;其他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和重大活动期 间开展错峰生产。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及空气质量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错峰生产时间。 同时 要求 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都应进行错峰生产。 产能置换和错峰限产是控制产能的有效手段。随着碳达峰要求的落实,产能置换政策有望 进一步趋严, 电石渣水泥熟料企业(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与非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也 通过 “错峰置换 ”补齐 错峰停窑时间 。 产能 总量控制是水泥行业能够实现碳达峰的主要路径 。 图表 10 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万吨) 图表 11 历年水泥产量 资料来源: 中国水泥网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加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力度 近年来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 , 2015 年以前,我国水泥企业中仅有 16 家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截止 2019 年底,具有水泥窑 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水泥企业 75 家,投产涉及到共 171 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危废资质能力(不 含生活垃圾、污泥、污染土等)达 463.85 万吨,覆盖的省份由 2017 年的 16 个升到了 27 个, 目前全国仅有 4 个省市尚未投产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设施。 在工艺方面,水泥窑协同处置依托水泥厂已有设备,投资运行费用低,且水泥窑内高温环 境(可达 1800 以上)对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焚毁。对水泥企业而言既帮助城市消纳污染 物又能将其作为 “替代燃料 ”实现资源再利用 。 2016 年 12 月环保部发布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 要求 , “本技术 政策发布之后新建、改建或扩建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应选择单线设计熟料生产规模 4000 吨 /日及以上水泥窑。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止 2019 年底,全国运营中的熟 料生产线共有 1703 条,各类型生产线中 4000t/d 及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 705 条。 根据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发布的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二氧化碳排放 核算中要体现建材工业为全社会实现碳中和所作贡献,包括易燃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利用量、 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量、消纳电石渣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碳减排碳 中和产品(如低辐射节能玻璃、 光伏玻璃、风电部件等)。如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中考虑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带来的碳减排, 进而增加水泥企业的碳排放配额, 对于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资质的水泥企业而言将会增加 其 环保资产的价值。 3.积极参与碳交易 2021 年 3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草案修改稿 ) 意见的通知,这是文件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与 2019 年就曾公开征求过意见的条例征求意见 稿 ( 以下简称 “征求意见稿 ”) 和今年 1 月初发布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 试行 )( 以下简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称 “办法 ”) 相比 , 本次条例 草案修改稿在碳排放配额分配 、 监督管理 、 罚则等方面多项关键条 款上出现调整。 我们认为条例主要有 3 方面值得关注:( 1) 条例首次明确了生态环境部门与金融监管等部 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内容,包括对于登记机构、交易机构以及重点排放单位等交易主体的监督管 理等。 ( 2) 在碳排放配额分配方面, 本次条例明确为: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 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 例 。 ( 3) 条例首次提出国家建立 “碳排放交易基金 ”, 并明确有偿碳排放配额收入的用途 : 向重 点排放单位有偿分配碳排放 权产生的收入,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管理,用于支持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削减重点项目。 积极 参与 碳交易 有可能 为 水泥 行业 龙头 公司 带来 额外 的 碳 配额 交易 收入。 同时 需要注意的 是,后续碳排放额有偿分配比例将逐步扩大,如碳交易价格 持续 上涨,有可能 也会 对水泥企业 造成 一定 成本压力。 (二)玻璃: “煤改气”提升行业集中度 2020 年建筑技术玻璃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2740 万吨,同比上升 3.9%,碳排放量在建材行 业中占比 1.85%。玻璃行业 无论是碳排放总量还是占比 都相对较小,碳达峰、碳中和压力相对 较小。 玻璃行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占玻璃生产碳排放的 60%以上, 原料分解或碳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碳占比 25%-27%,电力排放占比约 13%。对平板玻璃行业而 言,通过 产能控制 和燃料端改天然气是实现碳减排最有效的方式,其中“煤改气”碳减排空间 更大 , 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从目前碳交易试点情况来看,玻璃行业也纳入部分试 点地区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可 供交易的碳资产有望成为玻璃行业 利润来源。 图表 12 平板玻璃历年产量 图表 13 房地产竣工面积 及累计同比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三)玻纤 :下游需求与碳中和高度相关 玻纤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建材、交通、风电、工业等领域。其景气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 关。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玻纤下游需求如风电、新能源汽车与碳中和高度相关,未来发 展可期,行业龙头将优先受益。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图表 14 玻纤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占比 图表 15 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 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在汽车应用领域,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尤其新能源车对轻量化节能降耗的迫切需求, 将有力拉动玻纤轻量化材料的需求。在风电领域,玻纤主要应用于制造风电叶片。近年风电新 增装机容量快速上涨,风电用复合材料需求也大幅增加。 虽然风电需求 2021 年因抢装需求减 少 可能会出现短期需求下降的情况,但长期来看,非化石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长期发展 方向 , 来自汽车和风电的 长期 需求将 持续 增长。 图表 16 汽车产量同比 图表 17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四)消费建材 : 石膏板、保温材料降低建筑能耗 我国建筑能耗占比较高,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 2018 年 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 21.47 亿吨标准煤当量 ( tce)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 46.5%, 其中建材生产能耗 11 亿 tce,建筑施工能耗 0.47 亿 tce,建筑运行能耗 10 亿 tce。 2018 年全国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 49.3 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为 51.3%,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27.2 亿吨,建筑施工碳排放 1 亿吨,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21.1 亿吨。 在建筑运行阶段,使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建材将有效降低建筑碳排放。如合理运用高质量保 温材料,保障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使用石膏板等轻质墙体替代传统墙体等。 在碳中 和背景下,建筑能耗标准提高有助于 高品质绿色建材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 具有规模优势和产 品品质优势的行业龙头将受益。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图表 18 建筑全过程能耗( 2018) 图表 19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 2018) 资料来源: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四、 投资建议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我国履行大国责任、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征程的重要标志和最新举措。 作为世界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 和消费国,加快推进以碳减排为重要抓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前实现碳达峰已成为行业不可推 卸的历史使命 , 也是推进建筑材料行业安全发展 、 高质量发展 , 加快形成 “双循环 ”发展新格局 的迫切需要。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认为 年建材行业主要关注以下投资方向:( 1) 具有成本优势的 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积极参与碳交易的 粤东 水泥龙头塔牌集团 。( 2) 具有成本优势的 平板 玻璃龙头旗滨集团 。( 3) 高端产品占比较高的玻纤行业龙头中国巨石 。( 4) 受益于建筑节能标 准提高的消费建材龙头东方雨虹、北新建材 。 图表 20 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1/4/6)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股价 EPS(元) PE(X) 2020E 2021E 2022E 2020E 2021E 2022E 600585.SH 海螺水泥 51.10 6.96 7.22 7.37 7.34 7.08 6.93 002233.SZ 塔牌集团 12.29 1.69 1.83 1.89 7.27 6.72 6.51 601636.SH 旗滨集团 13.08 1.04 1.24 1.43 12.57 10.56 9.17 600176.SH 中国巨石 19.22 1.25 1.44 1.66 15.38 13.35 11.58 002271.SZ 东方雨虹 52.66 1.71 2.11 2.64 30.86 24.91 19.97 000786.SZ 北新建材 45.46 2.23 2.65 2.99 20.35 17.18 15.20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五、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超预期的风险。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图 表 目 录 图表 1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吨) . 1 图表 2 各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人) . 1 图表 3 我国各部门二氧 化碳排放量占比 . 2 图表 4 我国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 2 图表 5 建材行业碳达峰路径 . 2 图表 6 建材行业各子行业碳排放量( 2020 年) . 3 图表 7 建材行业各子行业碳排放量占比( 2020 年) . 3 图表 8 2019 履约年度全国各碳市场配额交易量(吨)及占比 . 4 图表 9 广东碳市场 2019 履约年度控排行业配额交易占比 . 4 图表 10 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万吨) . 5 图表 11 历年水泥产量 . 5 图表 12 平板玻璃历年产量 . 6 图表 13 房地产竣工面积及累计同比 . 6 图表 14 玻纤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占比 . 7 图表 15 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 . 7 图表 16 汽车产量同比 . 7 图表 17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 . 7 图表 18 建筑全过程能耗( 2018) . 8 图表 19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 2018) . 8 图表 20 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1/4/6) . 8 行业专题报告 /建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分析师承诺及简介 本人承诺,以勤勉的执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 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王婷 建材行业分析师 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 2019 年开始从事建材行业研究,擅长行业分析以及自下而上优选个股。 评级标准 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 6-12 个月,行业指数(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公司组成的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交易所指数或市场中主要的指数) 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20%及以上。 谨慎推荐:行业指数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行业指数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行业指数低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10%及以上。 公司评级体系 推荐:指未来 6-12 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 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 6-12 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 10% 20%。 中性:指未来 6-12 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 6-12 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 10%及以上。 table_avow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向其机构客户和认定为专业投资者的个人客户(以下简称客户)提 供,无意针对或打算违反任何地区、国家、城市或其它法律管辖区域内的法律法规。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咨询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 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自我独立判断。银河证券认为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 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银河证券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银河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 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银河证券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银河证券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 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 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银河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银河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 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份,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银河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 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银河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 通知客户。 银河证券无需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 险、应首 先联系银河证券机构销售部门或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 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接收或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 银河证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本报告的版权属于银河证券。未经银河证券书 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或传播本报告。 特提醒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 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银河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联系 table_contact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院 机构请致电: 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 3088 号中洲大厦 20 层 深广地区:崔香兰 0755-83471963 上海浦东新区富城路 99 号震旦大厦 31 层 上海地区:何婷婷 021-20252612 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 8 号院 1 号楼青海金融大厦 北京地区:耿尤繇 010-80928021 公司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