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1 年 3 月 14 日 总量 研究 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 总量与行业联合研究报告 事件: 十四五规划出炉 ,如何布局 相关 交易机会? 光大宏观携手策略,联 合 十 大行 业 进 行 解读。 核心 关注点 : 一 、 创新作为首位任务,如何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 二 、 内需上升为“战略基点”,内循环如何打通堵点? 三 、 新增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目标, 5G 如何为中国赋能? 四 、 十四五期间 , 如何 有序 迈向碳达峰目标? 风险提示 : 通胀超预期,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全球疫情再次扩散。原油价格波动风险,环 保风险,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提升不及预期 风险。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0120002 010-56513108 分析师: 张 宇 生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1030001 021-52523806 分析师 : 赵乃迪 执业证书编号 : S0930517050005 010-56513000 分析师:殷中枢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40004 010-58452063 分析师 : 林小 伟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110003 021-52523871 分析师:姜国平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4080007 021-52523857 分 析 师 : 王锐 执业 证书 编号 : S0930517050004 010-56513153 分析师 : 孙伟风 执业证书编号 : S0930516110003 021-52523822 分析师:刘凯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100002 021-52523849 分析师 : 石崎良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70005 021-52523856 分析师 : 邵将 执业证书编号 : S0930518120001 021-52523869 分析师 : 李泽楠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0030001 021-52523875 分析师:赵格 格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1010001 0755-23946159 要 点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合 研究 目 录 一、 宏观观点 . 3 二、 策略观点 . 4 三、 石化化工行业观点 . 5 四、 建筑建材行业观点 . 8 五、 环保电新行业观点 . 9 六、 机械军工行业观点 . 10 七、 汽车行业观点 . 13 八、 计算机行业观点 . 14 九、 电子行业观点 . 15 十、 通信行业观点 . 16 十一、 医药行业观点 . 17 十二、 社会服务行业观点 . 18 十三、 风险提示 . 19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一、 宏观 观点 “ 十四五 ” 规划 ,中国制造业强国之路 一、 “ 十四五 ” 期间 经济 年 均增速或 达 5.5%, 2021-2035年 GDP或翻一番 第一, 关于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 远景目 标 中 ,明确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十四五 ” 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 GDP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 第 二 ,发达国家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水平,可以用 OECD国家平均水 平近似代替。 如果中 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达 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似于达到 OECD国家平均 水平的一半。中国经济当局存在使用 OECD国家平均水平,代表发达国家水平的 先例,例如, 2019年 3月 23日,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中 国人均 GDP只有 OECD国家平均 水平的 23%左右。国家统计局局长 宁吉喆 亦在 会上 表示, 2018年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达到 19657亿元,已经达到了 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三, 2035年 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上需要中国在 2020年 GDP基础 上 翻一番。如果中国计划用 15年的时间,将 GDP翻一番,倒推这期 间的 GDP平 均增 速,应该在 4.73%左右。如此一来, “ 十四五 ” 、 “ 十五五 ” 、 “ 十六五 ” 规划的平均增速, 或 应 逐级下行,分别是 5.5%左右, 5%左右和 4.5%左右。 二、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 一,“十四五”规划强调,全社会研 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未来五年, 国家将着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 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 新 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 17%。 第二,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 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明 确制定实施战略 性科学计 划和科 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 育种、空天科技和深地深海等七大攻关前沿领域,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 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 稳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 面,实施产业基 础再造工程,加快补 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 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务,推动工业用地 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 用地模式,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增 加技改贷款,推动股权 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 三、 加快 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 第一,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 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增加值占 GDP比 重,目标提高 2.2个百分点,达到 10%。 第二,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 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 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 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第三, 建设智 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一方面,聚焦教 育、医疗、养老、抚幼、就业、 文体 、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另一 方面,以数字化助推政府管理服务、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 率和宜居度。 四、完善 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 量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 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 300万以下 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 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 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300万 至 500万的 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0.5%。 202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提高到 65%。 第二,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 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 1小时通勤圈协 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 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 县城为重要载 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 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第三,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 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 制度。建立住 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 发挥住 房税收调节作用, 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 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单列租赁住房 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 地建设租赁住房。 五、锚定 2060碳中和,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第一,落实 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 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 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 碳强 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 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 排放峰值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 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第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现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推动工 业污染源限 期达标排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第三,“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壮大 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 产 业,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 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 造,加快大宗货物 和中长途货物 运输 “ 公转铁 ” 、 “ 公转水 ” 。推动城市公交和 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 二、 策略 观点 规 划覆盖面更 加广泛, 经济 目标 从增 速转为质量 。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十 四五”规划整体上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包括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 色 生态与安全保障五个板块,其中安全保障板块为新增加的板块,尤其是其中的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是最新提出的 板块。整体而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经济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指标整体 从 简 ,并且没有明确经济增速的要求,而是提出经济增速要“保持在合 理区间”,体 现出了在未来,对于 经济增速的要求将逐 步转为对于经济增长质量 的要 求。 增加研发投入,关注创新驱动 。在“十四五”规划中,对于创新驱动提出了很多 新的要求,包括对于 全社会研发经 费投入 、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占 比、 每万人高价 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数字经济占经济的比重等各方面都有更加明 确 的 目标,这也 充分说明了政 府对于相关领域的重视, 未来相应行业可能会具有更加明确落地的 政策支持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 产业关注 三 大领域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认为产业端有三 大 领 域值得重点 关注:科技创新、绿色经济、 内循环。 科技创新领域是规划中整体 要求最为切实 的领域之一, 并且重点提出了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 等 前 沿领域,预计 这些产业将成为接下来政策支持的重点,也 有望 在未来几年中 获得 长足的发展。 此外,数字经济也是 创新领域提出的重点方向之一, 并且有更加明确 的 目标。 绿 色经济与碳中和同样是规划中重点提及的内容,在 “ 十四五”规划 的 第十一篇中 有 专门的论述, 预计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碳排放与碳交易领域以及传统 工业领域环保与低碳转型方向将值的重点关注。此外,政策也进一步 明确了要完 善促进国内 大循环的政策 体系 ,进一步鼓励居民消费、提升消费质量。预计实 物 消费领域(例如家电、消费电子、纺服 轻工) 以及虚拟消费领域(传媒、互联网) 等方向 都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三、 石化化工 行业观点 1、切实保障能源安全,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纲要 要点 : (1) 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在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 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 指标被纳入其中。纲要指出, 至 2025 年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要 大于 46 亿吨标准煤。 此处 能源 综合 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 天然气、非石化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 2) 加强油气运储能力,推进 管网和储气库建设 :纲要指出,要推进基础设施 互联互 通:以铁 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 造国际陆海贸易 新 通道。新建中俄东线境内段、川气 东送二线等油气管道。建 设石油储备重大工程。 加快中原文 23、辽河储气库群等地下储气库建设。 评述: 能源安全成为我国重要战略目标,油服等 能源开发企业或将受益 。纲要指 出, “ 我国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承担战略功能的能源资源富 集地区 为支撑 ,切实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 求出发,我国将集中 优势资 源攻关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 我国将以 2025 年为时 限, 提高 煤炭、石油、天然气、非石化能源生产能力 。我 国能 源的开发 与开采 将成为 关键,石化产业上游的石 油开采及石油服务 公司或将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国家 能 源安全保障的 目标, 2019 年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制定 “ 七年行 动方案 ” 。另外,上游能源开发相关企业在能源相关项目建设和资源 勘探等方面 的资本开支将增加。 中国海油在此前公布的 2021 年经营策 略和发展计划中表示, 2021 年资本支出将 上调至 900-1000 亿元 。在此轮资本投入与产 能扩张中,油 服企业或 将受益。 储气库和管网建设的推进或将促进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运输效率 。 纲 要指出, “ 为 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加强 安全保 障,促进共同发 展,要推进管网 等基础设施建 设,打开贸易新通 道 ” 。 石油管道的建设不仅将打开 国内石油运输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通道,提升石 油运输效益,也将打开国际石油运输通道,增强石油贸易。石油运 输效益的提高将有利于石油产业上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工程建设: 纲要 要点 : ( 1) 推进 海洋 工程建设 :在积极拓展海洋 经济发展空间 一章中,纲 要指出要建设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围绕海 洋工程、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等领域突 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要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 ( 2)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 深海、深 层和 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 动油气增储 上产。 评述: 国家积极推进海洋工程建设,海洋 石油工程将得以发展 。纲要指出, “ 要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 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 。建设现代海洋体系,突破海洋工程技术难关和大力 建设海洋工 程将成为建设海 洋强国的关键。 而海底富含石油 资源,海洋石 油开采 的突破将明显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另外,为提 升油气储 备,纲要指出要加快利用 深海非常规油气 资源。未来海洋石油项目的资本开支或将持续扩 大,致力于技术 突破和装备建设 。 3、深 入开展 环境保 护,加快发展方式绿 色转型: 纲要 要点 : ( 1) 健全生态保护 机制 :纲要指出将在长江流域和三江源 国家公园 等开展试点,制定实施生 态补偿保护条例,包括营造林,新增水土流失治理和石 漠化治理等。 ( 2)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 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 空气质 量,因 地制宜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业窑炉治理、非电 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10%以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 加强重点流域 、重点湖泊、城市水体 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 美丽河湖保护 与建 设,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 别下降 8%,基本消除劣 类 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 3)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推进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 约工程 ,大气污染物减排实施 8.5 亿吨水泥熟料 和 4.6 亿吨焦化产能清洁生产改 造 , 开展石化、化工、涂装、医药 、包装印刷等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改造, 推进大气污染 防治 重点 区域散煤清零。 推进 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 , 以化工、 有色金属行业为重点,实施 100 个 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 。 评述: 环保政策将 严格管制化 工 产业污染排放,减污降排 技术较好的龙头企业将 受益 。纲 要指出 , “ 我国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 健全 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 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 。未来国家或将大力推进产 能置换和技术改造,致力于低碳排放、 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 气体排 放、低 土壤污染物排放和低污染水体排放等。产能置换和技 术改造等减污降排措 施将提高化工企业运营成本,降 低盈利能 力,小企业生存成为问题。而减污 降排 技术较好的大型化工企业改造 压力较小。另 外,大型企业规模 大,盈利能力强,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承担改造成本能力较强。 环境保护政策 或 将推 进供 给侧改革,落后产能遭到淘 汰, 产能向龙头企业集中, 化工龙头企业或将受益于供需错配 。 4、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进,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 纲要 要点 : ( 1)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纲要指出,要 落 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 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 案。完善能源 消费总量和 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 制为 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 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利用,深入推进工 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加大甲 烷、氢氟碳化物、 全 氟 化碳等 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 。 ( 2) 构建 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 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 序发展海上风电,加 快西南水电基 地建设,安全 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 源基地,非 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推动煤 炭生产向资 源富集地区集中 ,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 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 煤。有序放开 油气 勘 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 常规油气资源利用 , 推 动油气 增储 上产。因地制宜开 发利用 地热能。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推进煤电灵活性 改造。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 主干管道,完善 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评述: 碳中和相关政策将推进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 纲要指 出, “ 我国要持续改 善环境质量,积 极应对气候变 化,推进减污降碳 ” 。国家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支 持部分地区和重点企业先达到碳 排放峰值,推进工业等领域低碳转型,和加大 其他温室气体排 放控制力度。由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受到 限制,高耗 能企业新增 项目准入条件将明显提高,落后产 能将遭到淘汰。此外 , 碳 指标申请 将更加严 格,碳排 放成本的 升高或将导致盈利不佳的小企业被迫退出。化工行业 供给侧改革或将持续推进。 我国将加快非 化石 能源项目建设和使用,生物基材料有望得到发展。 纲要指出 , “ 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 源体系 ” 。我国将加快清 洁能源项目 建设和使用, 提高非 化石 能源占比,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和 核 电建设。化工大型企业也将响应国家发 展清洁能源的号召,加大清洁能源项目投 入。例如, 中国石化大力发展氢能, 2020 年 9 月 23 日,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 识产权的 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在 高桥石化成功投产 。此 外, 为推进减污降 排,生物 基 材 料等环保新材料有望得到发展。 5、推进集成电路 领域 攻关,关注半导体 材料 行业发展: 纲要 要点 : 集成电路技术突破: 纲要指出集成电路技术攻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 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 绝缘 栅双极型晶体 管 (IGBT)、微机电系统 (MEMS)等特色工 艺突破,先进存储技 术升级,碳化硅、氮化家等宽 禁带半导体发展。 评述: 推进集成电路 技术突破,半 导体行业将得以 发展。 纲要指出, “ 我国要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 全局 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 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 学工程。我国要瞄准人工智能、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集成电路和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 项目 ” 。半导体作为集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其技术发展和生产提高将成为关键。 在推进集 成电路领域攻关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半 导体行业或将 迎来明显发展。 6、 投资建议: ( 1) 切实保 障能源 安全,提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为推进国家能源综合生产能 力,和增强油气运储能力 ,上游能源企业将加大资 本开支, 增强 能源勘探、开发 和开采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或将得到增强。建议关注 上游的中国石油、中国石 化、 中国海洋石油, 油服产 业链中 的 中油工程、石化油服、 中海油服 、 海油工程 、 海油发展 和 博迈科。 ( 2)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工程建设: 为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突破 海洋工程技术难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并且加快利 用深海非常 规油气资源,海 洋石油工程将得 到 大力发展。建议关注海洋石油勘探 和服务等企业 ,如 中海油服 、 海油工程 、 海油发展 、 博迈科。 ( 3)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加快发展方式 绿色转型: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将更 加严 格,落后产能或将在检验中遭到淘汰,龙头企业能力较强有望受益于供 需错配。 建议关注化工行业龙 头企业 ,如 万华化学、 龙蟒佰利、 扬农化工和华鲁恒升 等 。 ( 4)碳中和相关政策推进,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 碳中和相关政策将推进我国 限制高耗能产业扩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另外,非化石能源项目 将得到积极推进,氢能等清 洁能源或将得到大力发展。生物基材料 也将在减污降 排进程 中得到发展 。建议关注盈利和生存能力较强的 龙头企业 万华化学、龙蟒佰 利、扬农化工 、 华鲁恒升 和 宝丰能源 等。建议关注发展非化石能 源的企业,如发 展 天然气的 中国石油 、 中 国石化 、 新奥股份 , 发展 新能源 的 新宙邦 、 天赐材料 、 恩捷股份 和 星 源 材质 , 和 发展 氢能 的 中国石化 。 另外,建议关注布 局可降解新材 料的 恒力石化 、 彤程新材 、 金发科 技 、 中化国际 和 金丹科技 。 ( 5)推进集成电路领域攻关,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 我国将大力推进集成电路 领域技术攻关,半导体产业或将得到大力发展。建议关注布局半导体 产业的公司 彤程新材、昊华科技、雅克 科技和晶瑞股份 。 四、 建筑建材 行业观 点 基建 投资相关 : 十三五 规划中 , 与基础设施 相关的表述有: “ 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优化 供给结构, 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 关键作用 ” 、 “充分发 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 ” 。 十四五 规划中,与基础 设施相关的表述 有: “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 持投资合理增长 ” 、 “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 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 、 “ 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 PPP),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s)健康发展 ,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 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 。 碳中 和相 关: 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有效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表述为 “ 有效控制电力、钢铁、 建材、化 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 、能源、建 筑、交通等 重点领域低碳发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展。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 达到峰值。深化各类低碳试点,实施近零 碳排放区示范 工程 ” 。 十四五规划中,对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表述为“ 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化国 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 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 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 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 碳排放峰值 ” 。 此外,十四五针对资 源节约利用,明确提 出“事实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 范 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 排放、碳 捕集利用 与封存( CCUS)等重大项 目示范” 。 投资建议 : 综合来看, 十三五 规划 强调 基础设施 投资对于稳增长、调结构的的关键 作用 ,而 十四五 规划 强调投资效率,更重质量。此外,十三五期间强调政府撬动,而十四 五 规划 则强调市场主导的内生投资机制。刚 性的中长期目标弱化,我们认为对于 基建等逆周期财政工具的重要性有一定降低。 PPP 以及 REITs 等新型投融 资工 具对于投资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 我们 建 议 关注 建筑央企,如中国建筑、中国交 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 十三五期间强调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而十四五并无相关表述。意味着后续供 给去 化或更平稳,建材等企业经营将更为稳定。环保等表述中 , 十三五强调“ 有效控 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 ”,十四五并未点出具体行业;十 四五对于碳排放 的要求 ,强调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的制度 。 而 碳达 峰在十三五期间亦有相关表述。十三五规划中 提出 “ 支 持 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 现 碳排放达到峰 值。”十四五 规划中则 为“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 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 。 我们 建议关注,节能改造等相关受益企业,如中材国 际。 五、 环保电 新行业观点 生态环境更强调质量约束, 碳减排摆在重要位置 。 在“十四五”经济社 会发展主 要指标中, 生态文明建设有 5 个约束性目标, 其中 单 位 GDP 能耗、 CO2 排放 减 少 13.5%、 18%;地级市以上空气优良比率提高到 87.5%;地表水 III 类以上达 到 85%;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4.1%。 与 “十三五” 相比 , “十四五”期间 生态 环保方面的工作重点 已从单纯的污染治理 转变到 生态环 境质量 提升 上面,此外 继 习 主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 3060”目标后,单位 GDP 能耗、 CO2 的约束也 摆在了优先且重要位置 , 后续 要 进一步 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 并将达峰行动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环保督察。 2025 年非化石 能源占比 20%目 标 明确 ,光伏 、 风电依然是重要倚仗。 规 划 纲要 中针对新能源的发展提到 , 光伏、风电要大力提升;西南水电、分布式能源要加 快;海上风电是有序发展;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 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 源基地 。对特高压、电网智能化及微电网,电力调节能力与清洁能源 消纳和存储 , 抽水蓄 能与 储能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重点 要求。传统能源转型方面, 合理控制煤电 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 和 煤电灵活性改造。 与“十三五”相比,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10-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以光伏、风电为核心 的新能源装机将进一步 快速 提升,同时以特高压 、智能电网、 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的保障措施 也将强有力的支撑非化石能源占比 提升。 制造业强国振 兴,新能源智 能车是重要一环。 规划纲要中, 突破新能源车高安全 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效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 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目前我国在新能 源智能车电池及其配套 环节具 有较强 的 竞争 能力,但是在高效 及兼顾安全性技术 上,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智能化部分供应链如软 、 硬件方面,依然被 国外 卡 脖子 ,需要我国 进一步突破,实现该领域 自主可控以及 更强的竞争力。 统筹生态环保重大战略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 规划纲要 提出,实施 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行动,推动 长江经济带、 黄河流域 、特殊类型区域 生态保护 发 展 重大战 略 ,具体工作包括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农业面源、船舶污染、尾矿治 理,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 进一步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鼓励生态补偿 , 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建立生 态产品 价值实 现机制,制定 实施生态 保 护补偿条例。 “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成为生态环保工 作的重点、难点,需要从责任划分、污染管控、设施建设 、模式创新方面 统筹兼 顾。 根据重点区域 及 重点 环境问题 进行短板补足 , 强调 高效 资源利用大循环。 PM2.5、 O3、 NOX、 COD 和 NH3-N 是重点管控指标 ,也新加入了 CO2;环保基建主要 提出提升 污泥无害化处置以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并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强调 推进 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置 ,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终达到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 依法、 系统治 污,协同推进 减污降碳。 综上所述、 新能源和环保是 贯穿 国民经济重点要素 ,新能源革命 、生态环境保护 等绿色发展 方式 也是未来的大潮流。我国 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作出巨大调整 , 在供给侧 优化 、 循环经济及产业升级 做出巨大努力 ,同时培养居民绿色生活、绿 色消费的习惯推动社会文明 的 进步 。 六、 机械军工 行 业 观点 机械行业 十四五规划对机械多个子行业提供了更 清晰的政策指引,我们分析梳理了相关 受 益的行业和标的。 1、 工程机械行业: 规划 第四篇 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 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 加快 构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双循环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 我们认为“两新一重”等新基建投资得到重点支 持,工程机械上游新老基建投资升温 , 工程机械行业的成长性加强。国内“十四 五”期间有望新增一批大型基建项目,并将加 速 批复落地。此外, 5G 铁塔、特 高压、充电桩、 轨交建设等“新基建”实际上 同样需要传统基建先行。资金方面,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11-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政策支持明显,专项债实际规模高于预期 ,有望从投资面拉动工程机械需求的增 长。 展望未来,国内工 程机械销售将维持稳健增长,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逐渐降低; 海外业务回归高增长,海外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对比卡特 彼勒、小松等国际龙头,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还很低,海外收入规模有巨大的提升空 间。海外业务 布局较早,基础较好的三一重工等企业 ,有望获得 较 高 成长;中联 重科等公司受益 于 后周期产品更新换代高峰,业绩高增长有 保证 。 2、 高端制造与 制造业升级 : 规划 第三篇 第八章 提出,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 海洋 工程装备、机器人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 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 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对于先进制造, 国产工程机械液压泵阀等零 部件近几年开始快速替代进 口产品, 未来空间仍然广阔。建议重视工程机械液压件进口替代的投资机会, 推荐 恒立液 压、艾迪精密。 我们认为高端机床、注塑机等行业需求已经显著复苏,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推荐 注塑机龙头海天国际( H)、 伊之密。 3、半导体设备等 科技制造 领 域 :规划第二篇第四章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 量。 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 安全风险防控、医 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 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 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在集成电路方面,规划在专栏 2 原文提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 管( IGBT)等前 沿领域要攻关突破。我们认为直接有利于 中车时代电气的 IGBT 芯片业务的进步 发展。 4、轨道交通设备行业:规划第三篇第十一章提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 路,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 展。 对于轨 交 设备 领域,我们认为轨交是中国制造成功升级的代表性产业。 十四五期 间体量的增长不会太多,重点在提升质量, 补齐短板, 巩固领先优势,并在 “一 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中国 制造的排头兵作用。中国中车、中国通号、交控科技等 轨交设备领域细分龙头,我们认为将受益于交通强国的战略。 5、 油气设备与油服行业:规划第十五篇第五十三章提出,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 障,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油气核心 需求依靠自保,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 对油 气设备与油服行业,我们认为 在能源安全战略下, 中石化等 上游 企 业 加大资 本开支,页岩油气开发力度有保障,压裂设备 及油田服务 需求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我们 看好国内页岩油气大开发 及海外市场复苏双驱动, 全面看好油气设备与油服 板块, 推荐杰 瑞股份、安东油田服务、华油能源、宏华集团等 A 股和港股的油 气设备与油服类上市公司。 敬请参阅 最后一页特别 声明 -12- 证券研究报告 总量与行业联 合 研究 军工行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国防军 工的相关内容明确了国防建设的目标,并为提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 国防现代化、实现富国强军指 明了方向。 1、国家所处的复杂发展环境使国防建设目标明 确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 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 边主义、 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在 此情况下,国家提出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四五阶段发展安 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 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这与此前国防建设新三步走 目标一致 : 2027 建军百年目标, 2035 现代化,世纪中叶建成国际一流军队。 2、提升科技创新 国家提出加强科技前沿领域 公关,其中深空 、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等内容,大 多由军工集团 及 相关产业链上的参军企业承担。军工生产单 位在承担国防武器装 备研制任务的同时,在科技创新领域同样是国家的王牌部队。在中国科技发展越 来越依靠 自主研发的当前和未来,军工集团、军工科技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 的作 用。 纲要还提出高科技企业有望享有研发支出税收优惠,保障央企研发投入水平高于 全国平均。我们 认为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研发水平,国家才有可能在各领域缩小 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并进一步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国防建设及高科技领域为避 免受到国际采购的掣肘,研发制造及配套实 现自主更是重中 之重。纲要中提出的 方向,能够有效为科研工作赋能 ,加快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 随着创新项目 的落地和推进,军工集团及其他军工企业参与高技术项目的企业有 望获得更多的订单并享受一定利好研发 的政策。 3、推动产业升级 纲要关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提 及重大技术装备包括邮轮、大型 LNG 船舶、 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的研发生产, C919、 ARJ21 的系列 化,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 机关键材料、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CJ1000 的研发推进等。 大国重器是国家国防实力更是工业水平的体现。从推动产业升级角度,利好承担 重大技术装 备研制的核心企 业。邮轮、大型 LNG 船舶、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的研 发生 产目前主要由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等企业承担 。 C919、 ARJ21 涉及整机生 产以及分系统、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相关单位包括中航西飞、中 航沈飞、中航 机电、中航电子等多家企业。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