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投资策略报告 2021 年 6 月 7 日 环保及公用 事业 碳中和浪潮时势渐成,把握发展机遇期 -2021 年下半年环保公用行业低碳投资策略 Table_Main Table_Title 评级:增持 分析师:谢鸿鹤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7080003 电话: 021-20315185 Email: 联系人:汪磊 Email: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189 行业总市值 (百万元 ) 29407.76 行业流通市值 (百万元 ) 10817.03 Table_QuotePic 行业 -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简称 股价 (元 ) EPS PE PEG 评级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0 2021E 2022E 2023E 华光环能 9.99 1.08 1.04 1.28 1.50 10.57 9.74 7.95 6.78 0.38 未评级 苏文电能 47.80 2.26 2.45 3.45 4.82 - 19.17 13.59 9.73 0.43 未评级 中材国际 9.74 0.65 0.96 1.09 1.24 10.55 10.17 8.92 7.86 0.22 未评级 盈峰环境 7.89 0.44 0.53 0.63 0.75 18.57 14.91 12.49 10.55 0.73 未评级 宏盛科技 14.47 0.56 0.72 0.90 1.11 26.10 19.50 15.54 12.54 0.62 未评级 龙马环卫 16.08 1.06 1.23 1.49 1.78 15.10 12.83 10.63 9.00 0.73 未评级 谱尼测试 79.67 2.15 1.50 1.94 2.59 36.15 52.46 40.43 30.33 2.05 未评级 国检集团 25.42 0.54 0.68 0.83 1.01 36.46 36.35 29.69 24.52 1.34 未评级 瀚蓝环境 22.67 1.38 1.61 1.93 2.26 17.99 14.44 12.03 10.30 0.60 未评级 上海环境 11.50 0.56 0.65 0.76 0.85 19.55 17.79 15.21 13.63 1.03 未评级 三峰环境 8.67 0.43 0.71 0.75 0.86 19.26 12.16 11.56 10.10 0.19 未评级 三峡能源 - 0.18 0.16 0.22 0.25 - - - - - 未评级 福能股份 10.29 0.85 1.23 1.49 1.61 9.34 8.55 7.05 6.54 0.46 未评级 协鑫能科 10.05 0.59 0.75 0.93 1.14 10.51 13.44 10.80 8.83 0.51 未评级 新奥股份 16.99 0.81 1.03 1.23 1.43 16.77 16.68 13.90 11.97 0.43 未评级 备注:股价取自 2021 年 6 月 4 日。盈利预测数据取自 Wind 一致预期。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碳中和发展浪潮已起,把握时代进程机遇期。 气候变化引起国内外对碳 控排的关注,我国提出 “2030 年实现碳达峰, 2060 年 争取实现碳中和 ” 时间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而由于我国碳排放量大且实现碳中和时间周 期短,预计政策力度有望超预期。随着国家严格控制碳排放,政策力度 和投入不断加大,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量空间,节能环保、 清洁能源、碳市场交易等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环保行业开辟新空间,紧抓四条投资主线把握碳中和浪潮机遇 。年初至 今, 行业指数上涨 3.45%, 表现略好于大盘 。细分板块中 ,园林( +24. 77%)、监测 &检测( +19.37%)等细分板块涨幅居前。板块基本面方面, 项目开始投运叠加 2020 年疫情低基数效应,板块业绩显著回升 。 2021 年一季度,环保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 87.20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04.3 6%。细分板块中,固废处理和监测 &检测业绩向好。展望未来, 碳达峰、 碳中和政策推进,加快碳减排、碳吸收、碳市场交易等产业发展。碳中 和发展浪潮下环保行业成长性良好,从四条投资主线出发把握发展机 遇:一是供给侧低碳化发展,工业领域节能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降 耗大势所趋,合同能源管理、余热利用和热电联产等节能减排模式有望 大范围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设备放量可期;二是消费端电气化,一次 能源中用电能替代化石燃料可有效促进碳减排,促进二次能源低碳 化, 碳中和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加快替代燃油车。政策支持下新能源环卫 车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三是碳交易基础设施端,碳监测、碳核查为碳 市场交易的基础条件,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成加快碳监测、碳核查产业 发展,而当前碳监测、碳核算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碳监测 CEMS 与碳核 查 服务增长空间 较 大,发展前景向好;四是碳交易引发 CCER 增量收益,垃圾焚烧和林业碳汇企业生产经营降低碳排放,从而 产生碳排放配额盈余,并通过参与 CCER 交易获得增量业绩来源。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清洁能源行业迎发展良机。 年初至今 ,受益于碳 中和政 策驱动和国内经济复苏等利好因素,公用事业(申万)行业指数 上涨 5.11%,表现好于大盘。细分板块中,火电( +12.15%)、水电( + 6.00%)涨幅居前。板块基本面方面,板块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清洁能 源发电板块业绩快速增长, 2020、 2021Q1 清洁能源发电板块归母净利 润分别同比增长 64.98%、 134.28%。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方面,风光新 能源表现突出。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未来一 次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将成为主要的能源供给来源。政策支持以及投 资、发电成本下降,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有望显著增长 ,风光运营 及储能行业市场需求或逐步爆发。风光运营企业显著受益于风光装机容 量增长和发电成本下降,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此外,短期内煤炭消 费量下降造成的能源供给缺口可在一定程度上由天然气补足,碳中和政 策推进背景下,未来气电装机容量有望不断增加,且天然气市场需求维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投资策略报告 持向好态势,同时价格市场化改革推进,燃气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投资建议: “十四五 ”期间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阶段,政策力度有望 持续增强,为环保公用板块带来极佳的投资机遇,低碳节能设备、新能 源环卫车、碳监测核查、风光运营等行业增长空间大。低碳设备与技术 服 务领域建议关注低碳节能设备技术服务商华光环能、杭锅股份、中材 国际,电力设计一体化稀缺标的苏文电能;新能源环卫车领域建议关注 行业市占率靠前的龙头企业 盈峰环境、宏盛科技、龙马环卫 ;碳监测核 查领域建议关注 具备碳核查业务的 检测服务优质的行业领头企业 谱尼 测试、国检集团、华测检测 ;垃圾焚烧领域建议关注垃圾焚烧优质运营 企业 瀚蓝环境、三峰环境、上海环境 ;风光运营领域建议关注优质风电 运营企业 节能风电、三峡能源、福能股份、协鑫能科 ;燃气领域建议关 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突出的 新奥股份 。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市场竞争加剧 ; 项目推进进度不及预期 ; 行业测算基于一定假设和前提 , 存在不达预期 的风险 ; CCER 项目重启不及预期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投资策略报告 内容目录 1.碳中和发展浪潮已起,把握时代进程机遇期 . - 7 - 1.1.我国开启碳中和进程,政策大力推进驱动碳中和落地 . - 7 - 1.2.环保公用视角下的碳控排路径:能源结构转型与碳吸收 . - 11 - 1.3.碳排放交易市场优化配置碳排放权,助力碳中和发展 . - 15 - 2.环保行业:开辟新空间,紧抓四条投资主线把握碳中和浪潮机遇 . - 20 - 2.1 复盘:环保行业上半年表现略好于大盘,业绩显著回升 . - 21 - 2.2.供给侧低碳化:节能降耗必然趋势,低碳技术和设备放量可期 . - 23 - 2.3.消费端电气化: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提升,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 . - 28 - 2.4.碳交易基础设施端:碳核算监测先行, CEMS 与碳核查服务前景向好 . - 31 - 2.5.碳交易引发 CCER 收益:垃圾焚烧再添新催化,林业碳汇亦有可为 . - 33 - 3.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清洁能源行业迎发展良机 . - 37 - 3.1.复盘:公用板块上半年表现好于大盘,清洁能源发电板块业绩向好 . - 37 - 3.2.风电 &光伏:风光无限好,豪迈从今始 . - 39 - 3.3.燃气: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 . - 45 - 4.投资建议:给予行业 “增持 ”评级 . - 47 - 风险提示 . - 4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投资策略报告 图表 目录 图表 1: 1900-2020 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 1850-1900 年)的变动走势 . - 7 - 图表 2: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合作条约内容 . - 8 - 图表 3:世界主要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 - 9 - 图表 4: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 9 - 图表 5: 1965-2019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 - 10 - 图表 6: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分布情况 . - 10 - 图表 7: 2020 年 9 月以来国家推动碳中和的政策 . - 10 - 图表 8:全球 各行业部门碳排放量情况(百万吨) . - 11 - 图表 9: 2018 年全球各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 - 11 - 图表 10:中国各行业部门碳排放量情况(百万吨) . - 12 - 图表 11: 2018 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 - 12 - 图表 12:国内主要行业碳排量增长率变动走势 . - 12 - 图表 13:国内主要行业碳排量占比变动走势 . - 12 - 图表 14:中国发 电量变化情况(亿千瓦) . - 13 - 图表 15: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变动情况(万千瓦) . - 13 - 图表 16: 2019 年国内火电发电量能源分布情况 . - 13 - 图表 17: 2019 年国内火电装机容量分布情况 . - 13 - 图表 18: 2010-2020 年国内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 . - 14 - 图表 19:中国不同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百万吨) . - 14 - 图表 20: 2 目标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 - 14 - 图表 21:二氧化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CCUS)技术示意图 . - 15 - 图表 22: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 - 16 - 图表 23: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三类碳交易机制介绍 . - 16 - 图表 24:清洁发展机制( CDM)运行机制 . - 17 - 图表 25: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 - 17 - 图表 26:欧盟碳排放 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 - 18 - 图表 27:欧盟碳排放配额( EUA)期货结算价走势 . - 18 - 图表 28: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 - 19 - 图表 29: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核心内容梳理 . - 19 - 图表 30: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电力、工业、交通、建筑、航空等行业 . - 20 - 图表 31:中国 2020-2050 年实现长期低碳目标的投资需求(万亿元) . - 20 - 图表 32: 2021 年以来环保工程及服务 II(申万)走势 . - 21 - 图表 33: 2021 年以来各行业涨跌幅情况 . - 21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投资策略报告 图表 34: 21 年以来环保细分板块涨跌幅 . - 21 - 图表 35: 2016 年以来环保行业 PE( TTM)走势 . - 22 - 图表 36: 2016 年以来环保行业 PB( LF)走势 . - 22 - 图表 37: 2015-2021Q1 环保板块营收情况 . - 22 - 图表 38: 20 和 21Q1 环保细分板块营收情况 . - 22 - 图表 39: 2015-2021Q1 环保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 . - 23 - 图表 40: 20 和 21Q1 环保细分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 . - 23 - 图表 41: 15-21Q1 环保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情况 . - 23 - 图表 42: 20 和 21Q1 环保细分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 . - 23 - 图表 43:中国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情况(百万吨) . - 24 - 图表 44:制造业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分布情况 . - 24 - 图表 45: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 - 25 - 图表 46: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 . - 25 - 图表 47:合同能源管理主要三种商业模式比较 . - 25 - 图表 48: 2011-2020 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情况 . - 25 - 图表 49: 2011-2020 年节能能力及碳减排情况 . - 25 - 图表 50: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运行体系 . - 26 - 图表 51:热电联产系统运行体系 . - 27 - 图表 52: 2014-2020 年热电联产装机规模 . - 27 - 图表 53: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及占比情况 . - 28 - 图表 54:不同类别乘用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 - 28 - 图表 55:不同类别公交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 - 28 - 图表 56:近期国家支持新能源环卫车发展的政策 . - 29 - 图表 57:地方政府支持新能源环卫车发展的政策 . - 29 - 图表 58: 2016-2020 年新能源环卫车销量及渗透率情况 . - 30 - 图表 59: 新能源环卫车市场规模测算 . - 31 - 图表 60:碳核算监测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基础条件 . - 31 - 图表 61: CEMS 系统运行体系图示 . - 32 - 图表 62:碳核查的主要部门及排放源情况 . - 33 - 图表 63:碳核查主要 方法介绍 . - 33 - 图表 64: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流程及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 . - 34 - 图表 65: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情况(万吨 /日) . - 34 - 图表 66:中国垃圾焚烧处理量情况(亿吨) . - 34 - 图表 67: 2011-2025 年垃圾焚烧处理的碳减排情况(亿吨) . - 35 - 图表 68:度电碳减排量测算 . - 35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6 - 投资策略报告 图表 69: CCER 为垃圾焚烧处理公司带来的增量收益测算 . - 36 - 图表 70:中国森林蓄积量变化情况(亿立方米) . - 36 - 图表 71: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 . - 36 - 图表 72:碳汇造林碳汇量情况测算 . - 37 - 图表 73: 2021 年以来各行业涨跌幅 . - 37 - 图表 74: 21 年以来公用细分板块涨跌幅 . - 37 - 图表 75: 16 年以来公用行业 PE( TTM)走势 . - 38 - 图表 76: 16 年以来公用行业 PB( LF)走势 . - 38 - 图表 77: 2015-2021Q1 公用板块营收情况 . - 38 - 图表 78: 20 和 21Q1 公用细分板块营收情况 . - 38 - 图表 79: 2015-2021Q1 公用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 . - 39 - 图表 80: 20 和 21Q1 公用细分板块归母净利润情况 . - 39 - 图表 81:截至 21 年 4 月不同电力装机容量(亿千瓦) . - 39 - 图表 82: 2021 年 1-4 月不同电力类型发电量情况 . - 39 - 图表 83: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显著提升 . - 40 - 图表 84: 2010-2020 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 - 40 - 图表 85: 2010-2020 年风电装机容量 . - 41 - 图表 86: 2010-2020 年太阳能装机容量 . - 41 - 图表 87: 2010-2020 年清洁能源发电量情况 . - 41 - 图表 88:清洁能源二氧化碳减排量情况 . - 41 - 图表 89:陆上风电成本变化趋势(元 /KWh) . - 42 - 图表 90:海上风电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变化趋势 . - 42 - 图表 91:不同等效利用小时数下光伏发电成本(元 /KWh) . - 43 - 图表 92: 2020-2030 光伏初始全投资成本(元 /W) . - 44 - 图表 93: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GW) . - 44 - 图表 94: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技术分布情况 . - 44 - 图表 95: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 - 45 - 图表 96: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占比 . - 45 - 图表 97:中国气电装机容量变化情况 . - 46 - 图表 98:中国燃气发电量变化情况 . - 46 - 图表 99: 2000 年以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情况 . - 46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7 - 投资策略报告 1.碳中和发展浪潮已起,把握时代进程机遇期 1.1.我国开启碳中和进程,政策大力推进驱动碳中和落地 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态势,降低碳排放成全球共识。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 显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震荡走高态势, 2020 年全球 平均气温为 14.9,较工业化前( 1850-1900 年)升高 1.2。同时, 数 据表明 2011-2020 年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反映出全球变暖的趋势 正在加强。此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五年( 2020-2024 年) 全球年平均气温或将比工业化前升高至少 1,且其中至少有一年的平 均气温超过 1.5的概率达 20%,全球平均气温或进一步上升。当前, 全球气温升高及其引致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气候问题日益凸显。 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 球共识。 图表 1: 1900-2020 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 1850-1900 年)的变动走势 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国际社会积极推进碳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上升变暖,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 始共同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联合国于 1990 年启动政府间气候 谈判。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合作条约显著推 动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进程。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通过,确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为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 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并提出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 化的基本原则。 1997 年,为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施,第 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对缔约国家温室 气体减排总量、减 排多种温室气体和履约机制作出规定。此后,巴黎协定于 2015 年获 通过,对 2020 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作出安排,并明确长期目标、 减缓、资金、技术、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 1.5 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入新阶段。整体而言, 上述三个关键合约文件明确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基本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8 - 投资策略报告 原则、义务归属、履约机制、资金支持等核心内容,且依据实际发展情 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具体合作机制及内容,有利于引导全球各国共同努力 协作应对气候变暖问题,加快推进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减排进程。 图表 2: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 关键 合作条约内容 条约 文件 通过时间 核心内容 联合国 气候变化 框架公 约 1992 年 确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将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 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进行的时 间范围内实现”。 确立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 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明确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 承认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因此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增加, 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 京都议 定书 1997 年 确定缔约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总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附件一国家整体在 2008-2012 年间应将其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 1990 年基础上至少减少 5%。欧 盟 27 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士、乌克兰等 37 个发达国家缔约方和一个 国家集团(欧盟)参加了第二承诺期,整体在 2013-2020 年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 的全部排放量从 1990 年水平至少减少 18%。 减排多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和六氟化硫( SF6)、三氟化氮( NF3) 7 种。 发达国家可采取“排放贸易”、“共同履行”、“清洁发展机制”三 种“灵活履约机 制”作为完成减排义务的补充手段。 巴黎协 定 2015 年 长期目标:重申 2 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同时提出要努力实现 1.5 的目标,并 提出在 21 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人为排放与清除之间的平衡。 国家自主贡献:各国应制定、通报并保持其“国家自主贡献”,通报频率是每五年 一次。新的贡献应比上一次贡献有所加强,并反映该国可实现的最大力度。 减缓:发达国家继续提出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目标,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 国情逐步向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或限排目标迈进。 资金:明确发达国家要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 础上出资。 透明度:建立“强化”的透明度框架,重申遵循非侵入性、非惩罚性的原则,并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灵活性。透明度的具体模式、程序和指南将由后续谈判制订。 全球盘点:每五年进行定期盘点, 推动各方不断提高行动力度,并于 2023 年进 行首次全球盘点。 来源: 公开 资料,中泰证券研究所 世界主要国家明确碳达峰及碳中和时间表,多数国家将在 2050 年达到 碳中和。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世界主要国 家均积极推动碳减排工作,并对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明确的时间表。从 世界主要国家政策宣示或法律规定的碳中和时间表来看,多数国家将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当前,全球在碳达峰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据 中国 碳排放交易网数据,目前全球范围内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国家数量为 54 个,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达 40%。 中国政策宣示碳达峰及碳中和时间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0 年 9 月 22 日,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 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 中和,明确中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时间表。此后, 2020 年 12 月 12 日, 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碳强度、非化石能源占比、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9 - 投资策略报告 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等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推 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具体可实施目标,有助于推动碳 达峰有效落地实施。 图表 3:世界主要国 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来源:各国政策宣示及法律,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4: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指标 2030 年目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较 2005 年下降 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25%左右 森林蓄积量 较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 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12 亿千瓦以上 来源:新华社,中泰证券研究所 中国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政策力度有望超预期。 一方面,我国二氧化 碳排放量大,且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小幅增长态。 BP 数据显 示, 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98.26 亿吨,增长 3.25%,占世界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为 28.76%,反映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任务重。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一般为 40-60 年, 而我国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仅为 30 年,且在这一过程中还 肩负着经济增长、消除贫困、污染治理等发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是 我国碳中和实现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此外,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 转型路径研究预测数据 显示, “十四五 ”、 “十五五 ”期间单位 GDP 二氧化碳强度下降幅度保持在 20%左右,则到 2025 年可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平台期,且在 2030 年 前实现碳达峰并开始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 艰巨。为有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成为不可或缺的 重要环节,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有望加快推进,碳减排和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0 - 投资策略报告 碳吸收相关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2020 年 9 月以来,多个国家高层会议提 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作出相关具体工作部署,反映出国家高度重 视碳达峰的落地推进,预计后续政策支持力 度有望持续提升。 “十四五 ”为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间窗口,绿色低碳产业有望加快发展。 在 2020 年 9 月 22 日总书记明确宣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后,实 现碳达峰被提上日程。由于国家政策倾向于从 “十四五 ”开始严格控制碳 排放,加大政策力度,从而在 2030 年前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峰值。因 而, “十四五 ”期间成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阶段。在 “十四五 ”期间,随 着国家严格控制碳排放,政策力度和投入不断加大,将为绿色低碳产业 发展带来新的增量空间,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碳市场交易、林业碳汇、 CCUS 等绿色低碳产业有望显著受益。 图表 5: 1965-2019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6: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分布情况 来源: BP,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BP,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7: 2020 年 9 月以来国家推动碳中和的政策 时间 会议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20.9.22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 会一般性辩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9.3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 会 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 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2020.10.29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 中全会 全会提出 2035 年远景目标,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成为 2035 远景目标中的重要组成 内容。 2020.12.12 气候雄心峰会 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 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 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2020.12.19 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 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 2021 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抓紧 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 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 双 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21.3.13 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到 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 18%,森林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1 - 投资策略报告 覆盖率提高到 24.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 2030 年应对气候变 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3.15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 次会议 会议指出, “十四五 ”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做好构建清洁 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 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提升生态 碳汇能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七项工作。 2021.4.16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 联合声明 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中美两国坚持 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 约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 21 世纪 20 年代的具体减 排行动 ,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 2021.4.22 领导人气候峰会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制定碳达峰 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 “十四五 ”时期严控煤炭消 费增长、 “十五五 ”时期逐步减少。此外,中国将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 气体管控,还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2021.4.30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议强调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 来源: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社,中泰证券研究所 1.2.环保公用视角下的碳控排路径:能源结构转型与碳吸收 一般而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包括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占比提 升)、能源低碳化转型、绿色产业发展(林业碳汇)、技术处理手段( CCUS、 DAC)以及推动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等, 从环保公用视角出发,我们认为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发展碳吸收产业是国内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是我国碳控排的主要路径。 电热生产、工业及交通运输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根据 IEA 数据, 2018 年全球电热生产、工业、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 13978、 6158、 8258 百万吨,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 41.71%、 18.37%、 24.64%,合计占比达 84.72%,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从国内数据来 看,上述三大行业同样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计占比达 89.01%, 但国内电热生产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超 50%,高出全球 9.68pct, 反映出电热生产行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最为主要的来源。因而,电热生产 行业或成为国内控制碳排放的重点关键行业。 图表 8:全球各行业部门碳排放量情况(百万吨) 图表 9: 2018 年全球各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来源: IEA,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IEA,中泰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2 - 投资策略报告 图表 10:中国各行业部门碳排放量情况(百万吨) 图表 11: 2018 年中国各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情况 来源: IEA,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IEA,中泰证券研究所 电热生产、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制造业碳排放有所减少。 根据 CEADs 数据,在主要碳排放行业中,电热生产、交通运输行业碳 排放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分别由 2007 年的 41.69%、 6.54%升至 2017 年的 46.60%、 8.14%,电热生产行业占比提升尤为显著,而制造业碳排 放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则由 2007年的 44.91%降至 2017年的 39.25%, 成为主要的碳减排行业。 图表 12:国内主要行业碳排量增长率变动走势 来源: CEADs,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13:国内主要行业碳排量占比变动走势 来源: CEADs,中泰证券研究所 行业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变动走势 农、林、牧、渔业 - 3 . 6 4 % - 4 . 1 7 % 2 . 5 8 % 4 . 7 7 % 4 . 8 0 % 3 . 9 8 % 7 . 8 9 % 3 . 4 4 % 1 . 6 6 % 2 . 6 6 % 2 . 1 2 % 采矿业 9 . 9 6 % 4 . 8 5 % 2 5 . 0 5 % 1 0 . 6 6 % - 2 . 5 2 % 3 . 7 2 % 6 . 1 8 % - 1 3 . 3 5 % - 1 6 . 3 4 % - 2 0 . 5 1 % 3 . 7 4 % 制造业 1 2 . 0 7 % 4 . 2 5 % 1 0 . 2 2 % 5 . 3 1 % 9 . 3 3 % 0 . 6 6 % 3 . 9 6 % 1 . 4 5 % - 4 . 3 4 % - 4 . 5 5 % - 3 . 1 1 % 电力、热力、燃气 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 . 9 6 % 3 . 1 9 % 7 . 9 0 % 1 0 . 1 7 % 1 3 . 6 2 % 6 . 1 3 % 5 . 3 7 % - 4 . 1 0 % - 1 . 5 2 % 3 . 2 2 % 4 . 6 0 % 建筑业 0 . 9 7 % - 5 . 1 3 % 9 . 4 6 % 1 4 . 2 0 % 6 . 2 2 % - 1 . 5 3 % 1 2 . 1 4 % 3 . 0 0 % 4 . 7 0 % - 0 . 9 6 % 1 . 6 4 % 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 7 . 0 1 % 6 . 2 6 % 1 . 1 5 % 9 . 7 5 % 8 . 8 0 % 9 . 9 2 % 6 . 2 9 % 4 . 3 4 % 5 . 2 6 % 2 . 3 1 % 4 . 9 8 % 批发零售和餐饮业 7 . 9 2 % - 3 . 1 9 % 8 . 2 4 % 1 . 8 3 % 1 2 . 4 1 % 6 . 6 5 % 5 . 9 9 % - 1 . 4 1 % 4 . 5 3 % - 1 . 1 0 % - 3 . 7 5 % 其他 4 2 . 9 8 % 5 . 7 7 % 1 . 1 4 % 7 . 1 7 % 9 . 4 7 % 7 . 2 1 % 8 . 1 3 % - 3 . 6 7 % 1 1 . 2 5 % - 2 . 8 1 % - 4 . 2 2 % 行业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变动走势 农、林、牧、渔业 1 . 2 3 % 1 . 1 3 % 1 . 0 7 % 1 . 0 4 % 0 . 9 8 % 0 . 9 9 % 1 . 0 1 % 1 . 0 6 % 1 . 1 0 % 1 . 1 4 % 1 . 1 5 % 采矿业 2 . 2 8 % 2 . 3 0 % 2 . 6 5 % 2 . 7 2 % 2 . 3 9 % 2 . 3 9 % 2 . 4 2 % 2 . 1 2 % 1 . 8 1 % 1 . 4 5 % 1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