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o.C2017001 2017-01-25 全方位全方位全方位全方位贸易自由化对贸易自由化对贸易自由化对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我国我国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余淼杰余淼杰余淼杰余淼杰刘亚琳刘亚琳刘亚琳刘亚琳一一一一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本文研究了贸易自由化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利用中国 2000-2006年微观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衡量贸易自由 化,得到的结论是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但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劳 动收入份额。在考虑了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本文还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三条渠道资本产出比、进口中间品价格 和技术进步,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品关税下降降低了一般贸易企业的资本产出比但提高了其 全要素生产率(TFP),同时却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TFP;而投入品关税下降意味着进口中间 品价格下降且使得加工贸易的资本产出比提高。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一般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企 业劳动收入份额在贸易自由化时的相反表现。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最终品关税投入品关税加工贸易 一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亚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 院博士研究生,。作者感谢姚洋教授的富有建设性建议和帮助。 The Effects ofAll-around ChinasTrade Liberalization on LaborShare MiaojieYu Yalin Liu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he trade liberalization affects the labor share in China. By usingtheenterprisedatafrom2000to2006andthedataonthecustomstrade,wefirstconstructthe firm-leveloutputandinputtariffstoevaluateChinastradeliberalization.Ourstudydiscoversthaton average, trade liberalization reduces the labor share of ordinary trade firms while increases that of processing trade firms. This result remains robust when endogeneity bias is considered and more robustness checks ar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abstract three effective channels, namely capital-output ratio, the import price of intermediate goods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 Specifically, our findings are, on the one h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output tariff decreasesthe capital-outputratio and increases the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TFP)for ordinary trade firms,whilereducestheTFPforprocessingones.Ontheotherhand,thereductionoftheinputtariff leadstothedepressionofbothfirmsimportpriceofintermediategoodsandlowersthecapital-output ratioforprocessingtradefirms. KeyWords:LaborShare;OutputTariff;InputTariff;ProcessingTrade JELClassification: 3 一一一一、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自1995年开始,中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59.1%下降到2006年的 47.31%(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学术界一致认为,一国 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一方面,李稻葵等(2009)认为,劳动收入份额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这将直接决定一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 因为一般而言,劳动所得用于消费的边际倾向要远高于资本所得,所以一国劳动收人份额下降意 味着其消费减少而投资相对增加。另一方面,劳动收入份额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 Daudey&Garcia-Penalosa(2007)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发现,较高的劳动收入份额将导致较低的个 人收入不平等程度,这一发现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且其具有重要的经济含义:墨西哥对美 国的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增加1%,则其相对Gini系数减小2%-5%。因此,针对劳动收入份额的 研究,特别是探究其影响因素的意义重大。 虽然劳动收入份额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实际工资的绝对值却在不断攀升。世界银行对于中 国收入增长率的统计显示,在1998-2007年间,中国实际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根据Yang etal.(2010)的测算,这段时间中国城市实际工资增长率高达13.2%。研究表明2,中国并不是特例, 很多国家都存在实际工资增长与劳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相伴随的情形。因此,如果仅仅研究绝对 工资水平是不够的。此外,对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技能的劳动收入差距上,而针对 发展中国家,劳动和资本所得之间的差距较不同技能劳动所得之间的差距更大。所以,利用中国 数据,研究劳动收入所得在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中所占的比例,即劳动收入份额将更加有意义。 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2007 年中国统计年鉴3统计,2006年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4.0美元,而这一数值在2000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前仅为5096.5美元。同时,中国关税水平显著下降,我国 简单平均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下降至2005年的9.5%(田巍、余淼杰,2013)。劳动收 入份额的下降与贸易自由化同时发生,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由贸易 自由化导致的吗?实际上,研究贸易自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学术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如Helpmanetal.(2010)开篇所写,国际贸易研究的两大核心 问题是资源在不同经济活动中的分配以及收入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 2国际劳动组织报告(ILO, 2013)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部分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同时实 际工资水平也在下降,但是也有部分国家,如中国,实际工资经历着高速增长。Bentolila&Saint-Paul(2003) 对1970-1990年间法国的相关统计显示,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但实际工资却在上涨。 3数据来源: 4 因此,本文针对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 本文参考Bentolila&SaintPaul(2003)的公式推导,并借鉴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模型,从理论 角度证明了贸易自由化能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且找到了三条可能的影响渠道,即资本产出比、 进口中间品价格和技术进步。 在实证方面,本文利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微观数据,构造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 品关税指标,以此衡量贸易自由化;同时考虑到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在税收方面所受到的优惠待遇, 分别考察了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 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是,贸易自由化使得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下降,一般贸易企业 的劳动收入份额会降低,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会升高。在解决了一系列的内生性问题 后,本文得出当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分别降低10%时,一般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 份额会相应地降低2.81%和5.92%;而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则分别增加0.16%和4.26%。 本文所得的结果也通过了其他的稳健性检验。 进一步地,本文还详细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3个渠道及其分别的作用机制, 从中也能够解释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为什么会受到贸易自由化相反的 影响。本文对影响渠道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一般贸易企业的资本产出比会因最终品关 税的下降而下降,从而导致其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而加工贸易企业的资本产出比会因投入品关 税的下降而上升,最终导致其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企业的资本与劳动为 互补关系。(2)投入品关税下降的影响可以看作是进口中间品的价格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 进口中间品的多少本身并不是贸易自由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渠道之一。(3)一般贸易企业TFP 会随着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下降而提高,而加工贸易企业TFP的反应恰好相反,进而出 现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加工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现象,这一结论也表明本 文所使用的TFP是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 与本文相关的其中一支文献是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的影响。在这方面已有大 量的研究,包括行业层面的研究,例如Goldberg&Pavcnik(2005)、Pavcniketal.(2004)等,以 及企业层面的研究,例如Revenga(1997)、Trefler(2004)等。这些研究都集中在最终品关税的下 降对行业或企业工资的影响,而没有考虑进口中间品以及投入品关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Feenstra&Hanson(1999)是第一篇重点考虑进口中间品对工资所产生影响的文章,而Amiti& Davis(2011)在考虑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影响时第一次真正将投入品关税和最终品关税同时纳入考 量。本文作为这一支文献的补充,参考Yu(2015)构造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方法,同时考 虑了这两种关税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5 此外,本文在研究贸易自由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时得到其对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 不同影响,而也有很多文献讨论了加工贸易企业所具有的其他异质性。Daietal.(2016)发现,从 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其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和一般出口企业,从而解释了中国出口企业“生 产率之谜”。Yu(2015)则发现,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下降都会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但是加 工贸易企业生产率的增加程度要小于一般贸易企业的。Bergin(2008)的研究表明,墨西哥加工贸 易行业的就业波动性要低于非加工贸易行业的就业波动性。 关于贸易自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的文献并不多,且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Harrison(2005)利 用100多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全球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得到贸易份额会恶化劳动收 入份额的结论;Ahsan&Mitra(2014)则利用印度企业数据,得到贸易自由化提高了小企业或劳动 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但降低了大企业或劳动密集度低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 与本文研究内容最直接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余淼杰、梁中华(2014)和Kamaletal.(2015)。 其中,余淼杰、梁中华(2014)利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对于企业劳动收入份 额的影响,利用加工贸易企业作为对照组,其结论是贸易自由化会通过资本品成本、中间投入品 价格和技术进步的途径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影响。该文所强调的是进口中间品的关税减免对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但受之双重差分法的局限,可能不足之处是没有全面考虑最终品关税 减免与外国关税的减免。与余淼杰、梁中华(2014)不同的是,本文全方位地考虑了各种关税减 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特别地,在控制了国外关税的下降后,我国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 对劳动收入份额有不同影响,它们对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也不同,从而更为细致地探 究了不同影响的作用渠道。Kamaletal.(2015)则是从假设劳动力市场偏离完全竞争出发,认为最 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降低会影响企业成本加成以及租在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份额,最终结 果是使得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而本文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贸易自 由化是通过资本产出比、生产要素价格和有偏技术进步三个方面的相关渠道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的。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往文献多使用国家或行业层面等较宏观的数据研 究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影响,但是本文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 贸易数据库合并的企业面板数据,同时考虑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以 及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不同影响,是对以往文献的完善和补充。使用微观数据可以较 好地避免宏观数据的内生性问题,而且只使用制造业数据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贸易自由化对 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又能够排除由于行业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其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 方面,较以往文献更为细致地探究了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影响渠道,不但解释了加 6 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差异化表现的原因,也为政策层面更好地理解和调节劳动收入份额提 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介绍本文使用的数据和构造主要指标的方法,并对数据 进行统计性描述和基本事实的刻画;第三部分则进行简单的公式推导以及建立局部均衡模型,通 过理论分析指导本文后续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实证结果和具体的影响渠道检验分别呈现在第 四和第五部分;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二二二二、数据与基本事实数据与基本事实数据与基本事实数据与基本事实 (一一一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 为检验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本文使用的数据有:关税数据、工业企 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2006年。 其中,从WTO中直接获得的关税数据是2000-2006年间HS6位码层面的,需要与HS8位码 海关数据相匹配。本文将该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加权平均得到企业及行业层面的进口最终品关税 和投入品关税。此外,根据各产品所标记的HS6位码与美国国家广义经济划分系统(BEC)相 对应,以此确定进口投入品属于消费品、资本品还是中间品。 本文所使用的企业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其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 有工业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本文使用本套数据构造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资本产出 比、技术进步率(TFP)以及其他企业层面控制变量等指标。但该套数据中由于统计疏忽等原因 存在一些异常值,本文参考Feenstraetal.(2014)中的做法,对以下类型的观测值进行了剔除:总 就业人数小于8人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资产合计、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工业总产值、工业 中间投入、应付工资总额等为负值或缺失值的企业;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大于资产总和的企业;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销售产值之比为负值或大于1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为负值或大于1的企业。 而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中的数据则包含了2000-2006年产品 层面上的月度交易信息。本文使用其中贸易类型这一指标来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但是其与 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使用的是两套不同的编码,所以在合并数据库时我们借鉴Yu&Tian (2012)中的做法,利用企业的姓名、年份或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进行匹配,得到最终的匹配数据。 7 (二二二二)指标构造指标构造指标构造指标构造 1.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收入份额劳动收入份额 本文所关注的劳动收入份额是指劳动收入在企业经济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中的劳动收入 是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工资福利项加以计算,具体包括企业本年应付工资总额、本年应付福 利总额、劳动与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我们使用匹配之前的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按照该定义方法,刻画了劳动收入份额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图1)。图1中样本企业的趋势线呈现出,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 样本中所有企业平均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保持水平;在2001年之后,该劳动收入份额先略微下 降后缓慢增加。这与经济中整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相违背,但考虑到中国存在特殊的加工 贸易企业,其进出口不受关税的影响,于是有必要分别刻画加工贸易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 入份额的变化。图1中实线和虚线显示,在2001年之前,两类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类 似;之后加工贸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不断增加,而一般贸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先下降后略微有 所增加,但都没有超过2001年的最高值。两类企业的对比表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受贸 易自由化影响的一般贸易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不受贸易自由化影响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劳 动收入份额是下降的。由于劳动收入份额在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中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所 以本文在考察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时将是否为加工贸易企业纳入考量,探究不同贸 易类型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趋势的原因,以此更好地理解贸易自由化是如何对 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的。 图11998-2007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势图 8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2贸易自由化指标贸易自由化指标贸易自由化指标贸易自由化指标 为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需要构建衡量贸易自由化的指标。本文使用行业 或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下降衡量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参考Amiti&Konings (2007),CIC2位码行业水平的最终品关税是其中HS6位码产品层面关税的简单平均4;对于行业 层面的投入品关税则是利用中国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每种投入品成本占该行业总投入品成 本的比例,以此作为权重对该行业生产中使用到的所有投入品所面临的进口关税进行加权平均, 从而得到本文实证估计中所使用的行业层面投入品关税指标。 本文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参考Yu(2015) 分别构造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首先,由于企业在国内的销售额会受到最终品关 税变化所产生的竞争效应的影响,所以在构造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时,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利用 企业中各产品的国内销售额作为权重对所使用到的产品层面的进口关税进行加权平均。但是,受 数据限制,我们无法得到各产品的国内销售额,因此需要找到能够近似衡量各产品在国内销售额 的替代变量构造该权重。Melitz(2003)认为,一个生产率高的企业不仅在国内的销售具有竞争力, 其高生产率水平也会体现在出口市场上。所以,本文假设各种产品具有相同的内销比重和出口比 重,使用海关数据中所统计的各产品出口额占该企业总出口额的比例作为权重,即企业层面最终 品关税指数为: FOTit = ( Xi,initial_year k Xi,initial_yeark kk )tk(1) 其中,tk是指产品k在t年的进口从价关税,为避免劳动收入份额对企业出口额可能产生的反 向因果,在此使用产品k在初始年的出口额Xi,initial_yeark计算权重(Topalova&Khandelwal,2011)。 正如Yu(2015)中所提到的,该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的衡量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无法衡量非 出口企业和纯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最终品关税;二是假设企业出口份额与内销份额相等与现实不符。 对于第一点不足,本文将所考察的样本中去掉非出口的国内企业,并将纯出口企业(包括加工贸 易企业)的最终品关税设定为0。对于第二点不足,本文会在实证检验中将样本按照企业参与全 球一体化生产的不同程度加以划分,分别对参与全球化生产程度较高和较低的企业进行回归。 其次,本文还需要构造的是企业层面的投入品关税指标。同样参考Yu(2015)中的构造方法: 4由于进口额与进口关税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为避免这种内生性而没有采用以产品进口额为权重的加 权平均。 9 FITit = ( mi,initial_year k mi,initial_yeark kMkO )tk(2) 该构造方式类似最终品关税的构造,不同的是需要考虑免征关税的加工贸易(P)的成分, 且在构造权重时使用的是企业i中某产品k的进口额占该企业所有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 mi,initial_yeark,同样为避免内生性而使用初始年份的比重。尽管在构造关税指标时考虑了加工贸 易进口关税为0的事实,但是并不代表具有相同投入品关税的企业其加工贸易的比例是相同的。 例如,一个具有较低加权平均投入品关税的企业与一个其一般贸易部分的加权投入品关税较高的 混合企业,按照本文所采用的投入品关税指标的构造,这两个企业可能具有相同的投入品关税。 为充分考虑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可能存在的差异,在本文的计量 设定中,将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分别与加工贸易做交互项,以此更为准确地衡量劳动收入份 额受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表1中国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统计表 年份行业最终品关税行业投入品关税企业最终品关税企业投入品关税 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1)(2)(3)(4)(5)(6)(7)(8) 2000 21.01 8.74 2.87 3.58 15.52 11.75 2.52 4.71 2001 17.69 6.10 2.89 3.74 12.56 9.23 2.38 5.09 2002 14.13 6.05 1.37 1.65 9.71 8.02 1.72 3.57 2003 12.41 5.22 0.41 0.28 8.87 7.24 1.99 3.80 2004 11.19 4.57 0.36 0.25 7.31 6.88 1.96 3.62 2005 10.40 4.41 0.33 0.21 7.09 6.44 1.77 3.57 2006 10.26 4.16 0.34 0.19 7.14 6.14 2.03 3.61 全部11.86 5.59 0.69 1.50 8.21 7.44 1.97 3.82 注释:表中第(1)-(4)列分别为按照本文描述方法构造的行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的均 值及标准差;第(5)-(8)列则是按照本文公式(1)和(2)的方法构造的企业层面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 关税的均值及标准差。 表1是利用合并后的样本并按照以上方法计算的行业和企业层面的最终品关税及投入品关 税的相关统计。纵向比较发现,自2000-2006年,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增加,各关税指标均 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横向比较可知,行业最终品关税的均值要大于企业最终品关税,但方差要 小;而行业投入品关税的均值和标准差较企业层面的要小一些,其原因可能是在计算企业层面投 入品关税的权重时包含了非进口企业从而拉低了行业层面整体的关税水平。此外,无论是行业层 面还是企业层面,投入品关税都要小于最终品关税。 10 3加工贸易指标加工贸易指标加工贸易指标加工贸易指标 在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时,由于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享受进口零关税的优 惠待遇,所以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不会直接受到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 下降的影响,这与一般贸易企业是不同的。为区别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本文参考Yu (2015)中的做法,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来处理加工贸易的作用。 加工贸易企业的第一种度量方法是采用简单的虚拟变量(Pe),如果在样本年份中一个企业 是加工贸易企业,则其相应的Pe=1;否则Pe=0。在本文所使用的合并样本中,各年份加工贸 易与一般贸易企业所占比例变化见图2。其中一个典型的事实是,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样本 中一般贸易企业数占比不断上升,且由一开始低于加工贸易企业到最终超过其数量。 图2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 考虑到第一种度量方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中参与加工贸易的程度,特别是对一些混 合贸易企业,故本文又采用了加工贸易比重的方法,即一个企业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贸易进口的比 重。 虽然第二种方法较第一种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计加工贸易所起到的作用,但这两种方法都 忽略了加工贸易的内生性问题。很多研究表明,企业是否选择进行加工贸易是很多因素的综合结 果,例如:企业生产率(Daietal.,2012)、国内销售市场(Brandt&Morrow,2015)以及金融市 场完备程度(Manova&Yu,2016)等。所以,本文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第三种度量方法是利用 11 Heckman两步法将加工贸易内生化5,以此得到将加工贸易内生化后的加工贸易程度的指标。 4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 表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均值标准差 劳动收入份额0.37 0.23 行业最终品关税11.86% 5.59% 行业投入品关税0.69% 1.50% 企业最终品关税8.21% 7.44% 企业投入品关税1.97% 3.82% 加工贸易比例0.48 0.5 加工贸易程度0.49 0.39 全要素生产率0.03 0.36 企业年龄8.84 8.13 企业规模5.40 1.12 国有企业比例0.02 0.12 外资企业比例0.60 0.49 注释: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是基于2000-2006年中国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除以上指标外,本文使用的其他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描述可见表2。其中,全要素生 产率采用的是系统GMM方法估计的TFP6。图3所展示的是分贸易类型的TFP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图,其中的一般贸易企业又以企业资本产出比的中位数为界,分为高资本产出比和低资本产出 比(之所以用资本产出比作为划分标准是为后续的模型推导做准备)的一般贸易企业。随着中国 贸易的不断自由化,各类型企业的TFP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加工贸易企业的TFP高于具有高资 本产出比的一般贸易企业的TFP但小于具有低资本产出比的一般贸易企业。 5具体做法参见Yu(2015). 6具体估计方法详见Yu(2015)。 12 图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高、低资本产出比)TFP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我们试图理解为什么资本产出比高的一般贸易企业其TFP小于 加工贸易企业时,我们发现企业资本产出比与进口资本比例呈现反比关系(相关系数为-0.21,在 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那么,企业进口资本的比例越低,其TFP会越低。这可能是因为,一般 而言,企业会进口较国内更为先进的机器、设备等资本,如果一个企业进口资本越多,就意味着 其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更高的技术,TFP就会更高。 三三三三、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理论分析 本文理论模型部分旨在通过简单的公式推导和局部均衡模型的建立,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 可能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以及贸易自由化如何改变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 影响,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一一一)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 在本节,我们参考Bentolila&SaintPaul(2003),通过对生产函数进行简单变形,证明在假定 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产出相等的前提下,能够影响劳动收入在经济增加值中所占份额的因素有三 个:资本产出比、进口中间品价格以及技术进步。 首先,假设生产函数形式为一次齐次Y =F(AK,BL,M),其中K,L,M分别是生产所需投 入的资本、劳动和中间品(通过进口),A,B则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那么,利 13 润函数可以表达为:pi =AKf(l,m)prKwLpmM,其中l BLAK,m MAK。企业通 过选择劳动和中间品的投入最大化其利润,分别得到关于劳动和中间品的两个一阶条件如下: f1(l,m)= wBp f2(l,m)= pmp 接下来,定义本文所用的劳动收入份额为劳动所得在经济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即, 其中经济增加值为。当定义时,劳动收入份额可被整理成: 所以,当假定社会已充分就业且工资不变时,通过该公式可推测能够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 因素可能包括:资本产出比、中间品投入及其价格、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下面将通过简单的比 较静态分析,刻画各种可能的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劳动收入份额所受的影响时,一个需要考虑的前提因素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当劳动 与资本的替代弹性KL 1时,劳动与资本是相互替代关系;而当0 KL 1时,二者则为互 补关系。此处的劳动资本替代弹性为KL = (K/L)(r/w) r/wK/L = f1 l(f11 (f12)2/f22)(1 lf1 f mf2) 那么,以上得到的资本产出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则可表示为: , 其中 = f1 l(f11 (f12)2/f22)1),资本产出比的增加将降低劳动收入在经济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反 之亦然。 当考虑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中间品数量以及中间品价格的比较静态时,我们得到: SL m = Alw(f2(l,m) pmp) Bp(f(l,m) pmp m)2 =0 14 以及 所以,当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中间品投入量本身并不会改变劳动收入份额,而只有中间品 相对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会改变劳动收入份额,但其影响方向并不确定。 最后,考虑增强资本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由于其与资本产出比有如下约束关 系:,所以,如果技术进步是资本增强型,则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 向应该与资本产出比的相同。但因为在实证检验中技术进步很难被分解成资本增强型、劳动增强 型或其他类型,所以其影响方向可能与资本产出比的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在实证中 加以检验。 (二二二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接下来,借鉴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模型考查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资本产出比、中间品投 入价格和技术进步(企业生产率),在此将贸易自由化定义为最终品关税和投入品关税下降的情 形。 1需求需求需求需求 代表性家户面临CES形式的需求函数:U = q( ) 1 d 1,不同产品q()之间的 替代弹性为 1。沿用Dixit & Stiglitz (1977)中总需求和总价格的表示:QU和 P= p( )1 d11,从而得到消费者最优的消费及支出函数表达式: q()=Qp()P ,r()=Rp()P 1 2生产生产生产生产 假设生产需要资本(K)、劳动(L)和中间品(M)三种要素,中间品可以进行跨国贸易。社会中存 在三种类型的垄断竞争性企业,分别为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免税且产出全部出口,用P表示)、 高进口率一般进口企业(进口中间品价格受关税影响且销售市场包括国内和国外,进口资本和中 间品较多,资本产出比低,用H表示)和低进口率一般进口企业(进口资本和中间品较H型企 业少7,但资本产出比高,销售市场只有国内8,用L表示)。 7进口资本多的企业其技术相应地提高而使得其产出相对较大,当两个企业资本投入相同时,资本进口率高 的企业其资本产出比相对小低,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本文所用数据的支持。 8根据本文设定,L类企业是参与全球贸易活动程度较低的企业,故与其低进口率相对应的是低出口率,为 15 根据设定,三种类型的企业收益可分别表示为:rP()= PQp P() P 1, rL()= ( f)PQp L() P 1,rH()= ( f)(t+1)PQ pH() P 1 其中, f和分别代表进口最终品关税和企业生产率,0 ( f)0,即进口最终品的关税越低,导致 越多的国外企业和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其所产生的竞争效应就越大。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假设其 产出不会受到国外竞争者的影响但其只能获得产出的部分收益 1。与Melitz(2003)模型不同的是,为简化起见,这里 假设最终品关税对企业的影响直接通过竞争效应体现出来,而在Melitz(2003)模型中不存在竞争 效应,关税只能通过企业进入市场的固定成本对其产生影响。 对于三种企业生产所需要投入的总成本分别为:CP()=(PD +PPM +w)(q() + fP) CL()=(PD +LmPM +w)(q() + fL),CH()=(PD +HmPM +w)(q() + fH) 其中,PD、PM、w分别为使用国内投入品(资本和中间品)综合价格、进口投入品(资 本和中间品)综合价格以及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假定各企业国内投入品占比为1,加工贸易和 一般贸易进口投入品占比的关系为P H L。进入各类企业所需的固定成本之间的关系为 fP fL fH。m则为本文考察的另一关税变量投入品关税,只有一般进口企业进口资 本品和中间品时会受到其影响。 综合以上各类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函数,可以得到相应的利润函数: pi P()= ( 1) 1 P (P D + PP M +w) 1Q 1 (P D + PP M +w)f P, pi L()= ( f)( 1) 1 P (P D + L mPM +w) 1Q 1 (P D + L mPM +w)f L, 简化起见,在此假设L类企业的出口为0. 9本文假设最终品关税会同时影响国内和国外市场,这与本文构造最终品关税时假设一种产品会被同比例 地卖向国内和国外市场相一致。 16 pi H()= ( f)(t+1)( 1) 1 P (P D + H mPM +w) 1Q 1 (P D + H mPM +w)f H 3分类分类分类分类 根据以上各类企业利润函数的形式,假设*P、*L和*H分别为进入加工贸易企业、低进 口率一般进口企业(高资本产出比)和高进口率一般进口企业(低资本产出比)所需要的生产率 临界值,当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则有*L*P*H关系成立10,那么各类企业生产率临界值 为: 由pi L(*L)=0,得到(*L) 1 = (PD + L mPM +w)f L ( f)( 1) 1 P (P D + L mPM +w) 1Q 由pi P(*P)= piL(*L),得到 (*P) 1 = (PD + PP M +w)f P (P D + L mPM +w)f L ( 1) 1 P (P D + PP M +w) 1Q ( f) ( 1) 1 P (P D + L mPM +w) 1Q 由pi H(*H)= piP(*P),得到 (*H) 1 = (PD + H mPM +w)f H (P D + PP M +w)f P ( f)( 1) 1 P (P D + H mPM +w) 1Q ( f) ( 1) 1 P (P D + PP M +w) 1Q 4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由进入各类企业的生产率的临界值表达式可知,进口最终品关税与一般贸易企业生产率临界 值为负相关关系而与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率临界值为正相关关系:* L f 0, *H f 0, *H m 0。即 当贸易自由化所导致的进口最终品关税下降时,有部分生产率较低的低进口率的一般贸易企业会 退出生产,当然也存在部分高进口率的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其生产率达不到升高后的临界值而变为 10与本文所使用数据相吻合,具体统计见图3。 17 加工贸易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投入品关税也在下降,导致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变为高进口率的一 般进口企业,而出现了一些新加入的低进口率的一般贸易企业。综合以上两种关税下降时对企业 类型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得到在本文所用数据的统计中所看到的情形: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 入,加工贸易企业占比在逐渐降低,而一般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