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1- 证券 研究 报告 2021 年 6 月 20 日 行业 研究 氢能 : 清洁二次能源的降本策略 碳中和深度报告 ( 八 ) 电力设备新能源 氢能 :二次能源的第二路线 。 随着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 未来风光发 电占比提升后对锂电储能需 求的增长预期逐步提升, 锂资源 约束 正逐步成为未来 能源发展的重要 掣肘 , 日本 、欧盟等地区均 把氢能 视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 此 外 , “ 双循环 ” 体系下 保障 能源安全是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 在我国 重要 化石能源 ( 石油 、天然气 ) 对外依存度 相对较高的背景下 , 氢能和光伏 /风电领 域一道成为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 。 可再生能源 电价 下降 +电解槽技术进步 +加氢站规模化建设是 推动氢能 使用 成本 下降的核心 。 随着氢能 产业技术和规模的 持 续发展 , “ 用得起 、用得到 ” 将随着 上游中 游各环节的持续推 进而逐步实现, 具体而言 : ( 1) 上游 制氢 , 目前 绿氢生产成本约 2530 元 /kg H2, 未来 有望 降至 低于 10 元 /kg H2; 降本 核心在于 可再生能源电价的 降低 ( 从 0.35 元 /度 降低至 0.15 元 / 度 ) 和 电解槽 系统 单位资本开支的 下降 ( 从 7000 元 /kW 降低至 约 1000 元 /kW) 。 ( 2) 中游 储运 , 目前在 小规模 用氢 ( 单一加氢站用量低于 200kg/d) 、短途运 输 ( 高压气氢 ,运输半径小于 300km) 情境下储运 +加注成本超过 30 元 /kg H2, 未来 在大规模用氢 ( 单一加氢站用量超过 1000kg/d) 、 全球运输覆盖 ( 高压气 氢 +液氢 +管道 运氢综合 ) 情境下 成本有望低于 15 元 /kg H2; 降本核心在于 加氢 站的 规模化建设 和 覆盖范围提升 所带来的 单位投资成本 下降和 用氢规模提升 , 可 行性 核心则在于液氢技术的进步和 输 氢管道基础 设 施的投资建设 。 ( 3) 下游 应用 , 目前 加氢站 售气价格超过 60 元 /kg H2, 对应百公里成本 约 65 元 ;未来随着 全产业链降本共同推进 ,百公里成本有望降低至 20 元 ,和汽油车 ( 百公里成本 约 30 元 ) 相比 已有 经济优势 , 但是和电动车相比 ,其 能量转换效 率的 差距 ( 30% vs 77%) 使得电动车 ( 百公里成本 10 元 ) 仍具有 经济 优势 。 另一方面 , 燃 料 电 池车 相较电动车亦有着 续航里程 长 、加注时间 短 、 环境适应性 强 、资源约束小 等优势 , 在特定 使用 场景下 ( 重卡 、叉车 、物流 、低温地区 、锂 资源紧缺 等 ) 的 使用可行性优于 电动车 , 因此 燃料电池车 和电动车 可实现 使用场 景的 互补 ,其 将 成为 汽车行业 低碳 发展 的 重要补充 路线 。 下游 潜在 应用空间广阔 ,车 、储 、 用 发展 掣肘 各不相同 。 全球的氢能需求有望从 2020 年的 1.15 亿吨提升至 2050 年的超过 10 亿吨 ,其中 : ( 1) 车用 氢能需求 达 6000 万吨 , 降本核心 在 发展初期 是 规模化 ,发展后期材料及技术进步引领降 本 ; ( 2) 储能 需求 在 12 亿吨 , 降本核心 仍较 为依 赖 PEM 电解槽设备降本 , 而锂资源约束有望加快氢储能需求的提升 ; ( 3) 工业 用氢需求有望达 3 亿吨 , 应用核心在 氢能生产降本同时碳价的引入 。 投资建议 : 氢能行业各产业链刚起步发展,行业一方面需要上下游共同努力,在 技 术、规模等方面持续提升从而实现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在当 前 阶段仍 较为依 赖政府政策支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正持 续提升,在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正积极选择切入氢能行 业,无论是资金 还是技术水平的引入都将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我们对氢能 行业的发展保持高度乐 观 , 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 : 上游 : 隆基股份 、 阳光电源 ;中游 : 各关键设备供应商 厚普股份 、 雪人股份 、 京 城股份 、 深冷股份 、 富瑞特装 、 中科 富海 ( 未上市 ) 等,以及加氢站建设运营商 中国石化 、 中国石油 、 中国神华 ; 下游 : 亿华通 、 腾龙股份 、 潍柴动力 、 捷氢科 技( 未上市) 、 东岳未来氢能( 未上市) 。 风 险分析: 降本不及预期 ; 政府支持 不 及预期 ; 安全事故 风险 ; 锂电池技术 突破 。 买入(维持) 环保 买入(维持) 基础化工 增持 (维持) 作者 分析师:殷中枢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40004 010-58452063 分析师:郝骞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0050001 021-52523827 分析师 : 赵乃迪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50005 010-57378026 分析师 : 邵将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120001 021-52523869 分析师:马瑞山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80001 021-52523850 分析师:黄帅斌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20080005 021-52523828 联 系 人: 陈无忌 021-52523693 行 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 3 0% 0% 30% 60% 90% 12 0 % 2 0 /0 6 2 0 /0 7 20 /08 20 /09 2 0 /1 0 2 0 /1 1 20 /12 2 1 /0 1 2 1 /0 2 2 1 /0 3 2 1 /0 4 2 1 /0 5 21 /06 300 资料来源: Wind 要点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2-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力设备新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投资聚焦 2019 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 “ 将推动充电、 加氢等设施建设 ” ; 2020 年,我国 “ 碳达峰碳中和 ” 战略 提出后,氢 能产业再 次 迎来新一轮的投资热度,和氢能发展应用密切相关的各环节龙头企业均加大在 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当前时点市场较为关心氢能的 经济性 、降本可行性 、以 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等因素 ,我 们 对氢能 全产链 各环节进行详细拆分 和 梳理 , 明确了氢能 应用的降本路径和核心 要素 。 我们 的 创新之处 ( 1) 从 碳中和 、资源约束 、能源安全等三方面分析了 我国推进氢能发展的意义 。 ( 2) 详细 测算 了 氢能上 、中 、下 游 的降本可行性路径和要求 ,同时和 其他 一次 能源 经济性进行了 对比 。 ( 3) 对氢能下游 应用重点环节 ( 交通 、 储 能 、工业 ) 的 可行性进行了详细 分析 。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 ( 1) 政策、补贴 大力扶持,相关支持氢能发展的地方政策 持续出台。 ( 2) 燃料电池车产销量 超预期 增长一方面 将加快燃料电池降本速度,另一方面 也会提升资本市场关注 热度。 ( 3) 上游的 风光电价下降速 度超预期, PEM 电解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超预期, 中游加氢站 建设推进速度超预期都会推动行业的 降本和规模化发展提速。 投资观点 ( 1) 上游 : 可再生能源制氢,尤其是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可有效消纳弃 风、弃光电力 , 降低制氢成本, 同时 也是一个低碳过程,是相对最理想的制氢方 式 ,且 风光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 也是 推动 制氢成本下降的核心 要素 ; 国内 光伏风 电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正积极 切入氢能 产业链发展布局 , 我们看好其通过 技术进步 持续推动风光发电成本的降低 和氢能 产业链规模的 提升 , 建议关注 隆基股份 、 阳 光 电源 。 ( 2) 中游 : 作为氢能利用的 中间桥梁,加氢 站的建设得 到了各方极大的重视, 随 着社会资本和法规政策的落实与就位,加氢站设备 提供商及加氢 站设计、建设 与运营商将 最先受益 , 建议关注 各关键设备供应商 厚普股份 、 雪人股份 、 京城股 份 、 深冷股份 、 富瑞特装 、 中科 富海 ( 未上市 ) 等 ,以及加氢站 建设运营商 中国 石化 、 中国石油 、 中国 神华 等 。 ( 3) 下游 : 燃料电池车 示范推广阶段, 系 统商将作为示范城市 群推广龙头,联 合上下游,构建 完 善 的产 业生态圈 ,有利于其掌握先发优势。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链非常复杂,涉及到能源端、车 端等。系统商处 于产业链中游 ,依托 龙头企业组 织上 下游企业,进行 技术研发和产业 化 攻关。“以 奖代补”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支 持燃料电 池汽车 整车生产投资项目和加 氢基础设 施建设,因此在示 范阶段,整车 和能源企业受益程度有限 ,而 系统 商 将获得更多资源 倾斜 , 建议关注 亿华通 、 腾 龙股份 ( 控股 国内燃料电池领先企业 新源动力 ) 、 潍柴动力 ( 控股 全球燃料电池 龙头巴拉德 ) 、 捷 氢 科技 ( 上汽集团 子公司 ,未上市 ) 、 东岳未来氢能 ( 质子交 换膜龙头企业 ,未上市 ) 。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3-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力设备新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目 录 1、 氢能:二次能源 的第二路线 . 4 1.1、 零碳电力 +氢能,能源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 . 4 1.2、 政策支持不断,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 8 1.3、 氢能发展已在路 上,应用场景广 泛 . 10 2、 发展目标: 低碳前提下降本 +规模化 . 13 2.1、 上游:电力降本助力绿氢 “用得起 ” . 16 2.2、 中游:加氢 站建设实现 氢气 “用得到 ” . 20 2.3、 下游:规模化降本实现燃料电池车 “买得起 ” . 26 3、 下游应用展望:车、储、用共同发展 . 31 3.1、 燃料电池车:国产化提速,规模化拐点在即 . 31 3.2、 储能:氢储能能量密度高,大规模储能极具潜力 . 36 3.3、 工业:氢能应用前景广泛,碳成本引入是关键掣肘 . 40 4、 投资建议 . 41 5、 风险分析 . 43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4-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1、 氢能 : 二次能源的第 二路线 1.1、 零碳电力 +氢能 ,能 源 结 构 优化 的必由之路 碳中和背景下 , 新能源长期发展是实现碳减排的核心路径和手段 在全球的能源系统中 , 煤炭 、 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是 能源消费的中坚力量 。 根据 BP 世界能源统计 年鉴 的相关数据 , 2019 年全球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为 583.90EJ( 艾焦耳 ,即 1018 焦耳 ) , 同比增长 1.33%;其中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占比分别为 27%/33%/24%( 总占比 84%) ; 2019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 141.70EJ, 其中 煤炭 /石油 /天然气占比分别为 57%/20%/8%( 总占 比 85%) 。 无论是 全球的能 源系统还 是中国的 能 源 系 统 , 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 占比仍 超过 80%, 其也是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源 。 图 1: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迁 ( 1965-2019) 图 2: 2019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 结构 资料来源: BP,单位 : EJ 资料来源: BP 图 3: 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迁 ( 1965-2019) 图 4: 2019 年 中 国 一次能源消费 结构 资料来源: BP,单位 : EJ 资料来源: BP 回顾 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探索历程 , 实际上是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核内电子的过 程,但这恰是宇宙 、物质、能源发展的逆过程 。 二次能源中,对电能的利用 是一项伟大的革命,现已成 为能源利用的枢纽,从历 史上看, “ 电 ” 也引发了多次生产技术革命。而 氢能同作为 二次能源,具有可存 0 20 40 60 80 1 0 0 1 2 0 1 4 0 1 6 0 19 65 19 67 19 69 19 71 19 73 19 75 19 77 19 79 19 81 19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20 09 20 11 20 13 20 15 20 17 20 19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水能 可再生能源 0 10 0 20 0 30 0 40 0 50 0 60 0 70 0 1 9 6 5 1 9 6 7 1 9 6 9 1 9 7 1 1 9 7 3 1 9 7 5 1 9 7 7 1 9 7 9 1 9 8 1 1 9 8 3 1 9 8 5 1 9 8 7 1 9 8 9 1 9 9 1 1 9 9 3 1 9 9 5 1 9 9 7 1 9 9 9 2 0 0 1 2 0 0 3 2 0 0 5 2 0 0 7 2 0 0 9 2 0 1 1 2 0 1 3 2 0 1 5 2 0 1 7 2 0 1 9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水能 可再生能源 石油 20% 天然气 8% 煤炭 57% 核能 2% 水能 8% 可再生能源 5% 1 4 1 .7 0 EJ (同比 + 4 .3 7 % ) 石油 33% 天然气 24% 煤炭 27% 核能 4% 水能 7% 可再生能源 5% 5 8 3 .9 0 EJ (同比 + 1 .3 3 % )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5-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储的优势,但也因制备和使用效率稍逊而经济性较差,但从能量循环的角度看, 可以有助于碳的减排。 锂、氢能同作 为 可 行且具有前景 的 电子 存 储载体,其重要的原 理特点在于, Li+ 与 H2 都 是 小 粒 子 ,有助于提升物质 /能源转换便利性。 碳中和 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 达到平衡 ; 为达到碳中和,我们预计到 2060 年, 清洁电力将成 为能源系统的 配 置中枢 。 供给侧 以光伏 +风电为主,辅以核电 、水电、生物质发电 和 对应的储能 配套设施 ( 锂电 +氢能等 ) ; 需求侧 全面电动化,并辅以氢能 多方位利用 。 图 5: 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探索过程 ,实际上是 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 核内电子的 过 程 资料来源 : 光大证券研究所绘 制 锂 资源 约束 压力加大 背 景 下 ,推进 氢能 的生产和利用是 发达国家的共识 随着 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以及未来风光 发电占比提升后 对锂电储能需求 的 增长预期逐步提升 , 锂资源 正逐步成为 未来能源发展 的 重要 掣 肘 。 全球能源转 型 发展较快的欧 盟和日本 均对氢能发展提 出了 明确要求和较高的期望 。 ( 1) 日本 :锂资源约束下的 优先选择方向 。 日本 于 2020 年 12 月提出 2050 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 ( 以下简称 战略 ) 作为日本碳中和 发展 的 纲领性战 略 , 其中基于资源约束和 发展核心竞争力 的两方面因素 对氢能发展提出了长 期 规 划并作为 优先选择方 向 。 战略 对于 日本 氢 能 行业 在扩大规模 、降低 成 本 、国 际 推广等 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 发展目标和推进方向 。 扩大规模 根据战略预计, 2050 年全球氢能涡轮机发电装机容量 3 亿千瓦,氢能卡车 累计 1500 万辆, 零排放钢铁 5 亿吨 /年。 对应的,清洁氢供应量在 2030 年达到 300 万吨 , 2050 年达到 2000 万吨 。 降低成本 根据 战略 数据 , 2020 年 , 氢 获取成本 170 日元 /Nm3( 约 110 元 /kg) ,纯 氢发电成本 97.3 日元 /kWh( 约 5.76 元 /度 ) , 10%的氢和 90%再气化 LNG 混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6-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合发电成本为 20.9日 元 /kWh; 2030年获取 成 本 降至 30日元 /Nm3( 约 20元 /kg) , 2050 年获取 成本降至 20 日元 /Nm3( 约 13 元 /kg) 。 国际推广 日本政府同样重视氢能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与设备优势。根据 Hemade 咨询, 日 本的氢能潜力较低,但应用潜力高 ,未来很可能经由澳大利亚、拉丁美洲 和中东 进口氢能。 因此, 战略 强调了日本在涡轮机、液化输氢船、大型电解装机方 面的优势,致力于向可 再生能源丰富的世界地区出口设备。 图 6: 日本氢能增长战略时间表 l 具体政策方法 : 目标、法律制度(制度改革等)、标准、税、预算、金融、公共采购等 开发阶段 示范阶段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40 年 2050 年 利用 输送 等 制造 领域 跨越 氢工业 增长战略时间表 氢还原炼铁技术 开发 氢还原铁 COU R S E50 的大 规模展示 ( 减排 CO 2 30 ) 支持 部署 商业化 / 国际扩张 大型 远洋 输 氢技术开发 支持电解 槽 等 装置 大型化 , 改善 性能和 环境 评价 通过利用分级的 FIT 可再 生能源等扩大 普及 通过 加 氢站 规章 改革降低成本并给于支持 大规模 示范 发展分布式能源,利用 多余的可再生能源 , 促进社会 普及 输送 支持海外扩张 ( 抢占 海外市场 ) 电解 水 技术 革新 目 标成本 ( 2 0 5 0 年): 20 日 元 / Nm 3 以下 数 量 : 约 2000 万 吨 2025 年 2030 年 支持部署 创新技术( 光催化剂,固体氧化物水电解, 高温 气冷堆制氢等 ) 设置脱碳等级 支 持 部署 商用车大型加氢站的开发和示范 技术 成熟 支持 部署 地域 福岛发电厂 , 机场 、 港 口 、 沿海地区的氢 利用 示范 为实现国际标准化而开展的国际合作, 例如清洁氢的 标准 审查联合标准和法规 降低成本 明确氢燃料电池交通工具的技 术标准、基础设施的性能要求 利用本地资源 ( 如可再生能源 ) ,进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示范、转型和商用 通过能源供应结构促进法 等促进社会 普及 发电 炼铁 化学 燃料 電池 支持引入创新型燃料电池 大规模示范,运输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 以便可以 在港口进行交付和存储 独立商业阶段 目 标成本 ( 2 0 3 0 年 ) : 30 日元 / Nm 3 数量: 最大 300 万 吨 实验 发展 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扩大 部署 通过加强与资源丰富国家的关系并积极 团结需求丰富 的国家来建立国际氢能市场 与海上风电,氨燃料,碳回收以及生活方式产业的行动计划进行协调 创新燃料电池技术发 展 用氢等制造塑料原料的技术的研究开发 国内外扩展支持(燃料电池, 小型 / 大型涡轮机) 实际产生氢气的演示(燃料电池和涡轮机中的 共燃 / 专用燃烧 ) 大规模 纯氢 燃烧发电技术开发 查看汽车,船舶和飞机 行 业 的 实施计划 多用途应用,支持生产 设备 投资,支持部署 l 实施阶段 : 使用高温热源制氢的研发与示范 扩大部署和 降低成本阶段 资 料 来源: 日本经济 产业 省 、光大证券研究所 ( 2) 欧盟 :能源系 统 与 清洁氢的有机结合是重要发展方向 。 欧盟整体已于 1990 年实现碳达峰 ,并于 2018 年 11 月 提出 “ 碳中和 ” 愿景 ,后于 2019 年 12 月发 布 欧洲绿色协议 和 配套的 气候 中立欧洲的 氢 战略 ( 以下 简称 氢战略 ) 。 氢 战略 提出 : 从 2020 年到 2030 年,电解槽 的投资可能在 240 亿到 420 亿 欧元之间。此外,在同一时期,将需要 2200-3400 亿欧元来扩大和直接连接 80-120 千兆瓦的太阳能和风能生产能力到电解槽,以提供必要的电力 ; 对现有 一半工厂进行碳捕获和储存改造的投资估计在 110 亿欧元左右 ; 此 外 , 投 资 650 亿欧元用于氢运输、分配和储存, 以 及 氢加油站。从 现在到 2050 年,欧 盟对氢 产能的投资将达 到 1800-4700 亿欧元。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7-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同时, 使最终用途部门适应氢消耗和氢基燃料也需要大量投资 。例如,将一个典 型的即将报废的欧盟钢铁装置转化为 氢气需要大约 1.6-2 亿 欧元。在道路运 输领 域, 再扩建 400 个小型 氢燃料站 (相 比之下 , 目 前只有 100 个 )可能需要 8.5 亿至 10 亿欧元的投资。 图 7: 欧盟氢战略目标 资料来源: 欧盟委员会、光大证券研究所 ; 注 : Today 指 2020 年 能源安全背景下 , 氢能战略 已成为国家发 展的大战略 从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 经济社会发生 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 当前 , 我国面对的内 、 外部形势日益 复杂 严峻 , 新冠疫情更加速了 这种趋势。 2020 年 5 月 14 日 的中 央政治局会议 首次提出了 “两个 循环 ” 的 概念 , 即 内循 环和 外循环 , 其中 重点 强 调 保障 粮食安全、 能 源 安全、国防安全和供应链安全 等 ;这也 是 至少 未来 10-20 年, 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 然而 , 根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 程院院士马永生 在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上的发言 , 2020 年 我国 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 73%和 43%; 一旦国际局势进一 步 恶 化 ,能源保障或将 出现一 定的不 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 ,氢能和 光伏 /风电领 域一道 成为了 我国能源 消费结构转型 和 能源安 全保障 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 ,我国 氢能源产量丰富 , 根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在 2021 年 5 月 专访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 阳明高 时 披露的数据 , 每年没有充分使用的工业副产氢能就有 1000 万吨 ,同时 相对较高的弃风弃光资源在 未来成本下降的趋势下也为 绿氢生产 提供了 充足的 电力保障 ;另一 方面 , 氢 能更低的储能成本 、 与 储电互补 、灵活的 制 储 运方式等 特点 , 使其成为集 中式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长周期储存的最佳 途径 。欧阳明高院士 曾表示 , 氢能战略 是国家的大战略 ,也是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在 可再生 能源的长周期储能 调峰中将扮演重 要 角 色 。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8-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图 8: 2020 版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路线图 2020 年 2025 年 2030 - 2 0 3 5 年 8 0 0 0 1 0 0 0 0 辆 5 10 万辆 80 1 0 0 万辆 制氢: l 工业副产氢、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 l 氢气需求 13 万吨 / 年 l 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 l 氢气需求 2040 万吨 / 年 l 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 l 氢气需求 2 0 0 4 0 0 万吨 / 年 氢气运输: 高压气氢 高压气态氢、液氢、管道 多种形式并存 加氢站: 燃料电池车: 数量:超过 100 座 储氢方式:高压气氢 加注压力: 3 5 /70 M P a 氢燃料成本: 40 元 /kg 数量:超过 1000 座 储氢方式:高压气氢 / 液氢 加注压力: 3 5 /70 M P a 氢燃料成本: 40 元 /kg 数量:超过 5000 座 储氢方式:高压气氢 / 液氢 加注压力: 3 5 /70 M P a 氢燃料成本: 25 元 / kg 资料来源: 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与发展 ( 欧阳明高 ) ,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综上所述 ,构建 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 的 能源结构 是碳中和、 资源约束 、能源 安全等三方面 背景下 我国能 源发展 转型的必由之路 。 1.2、 政策支持不断 , 氢 能 产业快速发展 2019 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 “ 将推动充电、 加氢等设施建设 ” 。其实,自 2011 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从战略、产业结构、科 技、财政等方面 相 继 发布了一系列政 策,引 导鼓励 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发展。 表 1: 我国 “ 十三五 ” 及 “ 十四五 ” 期间 主要氢能及燃料电池 相关 政策 时间 政策 部门 主要内容 2015 年 4 月 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科技部 、 工业 和信息 化 部、 发展改革委 对符合国家技术 标 准 且日加氢能 力不少于 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 站奖励 400 万元。 2015 年 5 月 中国制造 2025 国务院 实现燃料汽车的运行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 1000 辆汽车 的 运 行规模,到 2025 年 ,制氢 、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 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 营 。 2016 年 6 月 能源技术革命行动计划( 2016-2030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提出 15 项重点创新任务,其中包括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任务 2016 年 10 月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 发展蓝 皮书( 2016) 氢能展 业的发展路 线 图 中国标准 化研究 院 、全国氢能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 到 2020 年,加氢站数量达到 100 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 10000 辆,氢能轨道交通 车辆达到 10 列;到 2030 年,加氢站数量达到 1000 座 ,燃料电池车辆 保有量 达到 200 万辆;到 2050 年,加氢站网络构建 完成,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 1000 万辆 2016 年 10 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中国汽车工程师 学会 路线图由 1+7 组成,包括节能月新能源机车总体技术路线图,及节能汽车、只能网联、汽车制造、汽车动力电池、汽 车轻量 化等七 项技术路线图 2016 年 12 月 2016-2020年新 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 策 财政部 、 科技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展改革委 纯电动补贴逐步退坡,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在 2020 年前保持不变,且每辆燃料电 池汽 车 最 高可获 50 万元 国家补 贴。 2017 年 12 月 “十三五”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进一 步发 展壮大与氢能源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产业集聚,以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发展为途径,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 色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转型,行程创新经济集聚 发展新 格局。 2017 年 12 月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汽车 用燃 料氢气 国家 标准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 是首个氢能领域团体标准,改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属于和定义、要求、 氢中主要杂质气体的测试方法,还规定了氢气的 抽 样 、采样与浓度计 算方法 ,清奇 的包装、标志与储运,以及安全要求等,在 制定过程中始终与国际相关标准保持 同 步。 2018 年 1 月 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财政部、国家税务 总局、工信部、科 技部 针对购置新能源车辆给予免征车辆购置税,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 止。该 政策延 长了 2014 年下 发的关 于免征新能源 汽车车辆购置 税公告,对新 能源车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政策。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9-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2018 年 2 月 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 补贴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燃料电池车补贴不变,确定享 受 新 能源补贴的纯电 动乘用 车工 况 续驶里程不得低于 150km,插电式混合 动力(含增程 式)乘用车工况续驶里 程不 得低于 50km。 2018 年 4 月 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 单暂行管理办法 中国汽车工 业协 会、中国汽车动力 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授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 车动力 电池产 业创新联盟自 2018 年 4 月 26 日起 正式启动汽车 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申报受理评 审工作。纳入白名单的评价领域包括关键材料、电芯、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等, 旨在提高关键材料、电芯、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等产品研 发 和 制造水平,提升 产 品性 能和质 量、建立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 2018 年 6 月 燃料电池电动 汽车燃料电池堆 安全要求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中国国家标 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燃 料电池堆在氢气安全、电气安全、机械结构等方 面的安全要求。并且该标准适用于车用质子交换 膜燃料 电池堆 。 2018 年 12 月 汽车产业 投资管理规 定 国家发改委 规定将燃料电池汽车明确地划分在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类别,与纯电动汽车、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形成并列,并对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投资 项目所在省份提出了产 能利用 率 和 产能要求,对项 目建设 内容提 出了研发、产能、生产以及管理体系 等全 面 的数据 量化目标。另一方面,燃料电 池项目投资被明确归于其他投资项目板块, 首次被单独列出,设定了新建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投资项目的具体要求和门 槛,并在共计九章四十八条新规中,单独占据一条版面。 2019 年 1 月 柴油货车 污染治 理攻 坚战行动计划 工 信 部、 公安部、 财政部、生态环境 部、交通运输部等 11 部门 要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配送车,鼓励各地组织开展燃料电池货车示范运营建设 加氢示范站。 2019 年 2 月 鼓励外商 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公 开征求意见公告 国家 发改 委、 商务部 意见稿从上游氢气制储运,到 中游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 再到下 游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均纳入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2019 年 3 月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 版 ) 国家发改委、工信 部等 7 部门 目录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生态 环境产 业、基 础设施绿色 升级、 绿色服务等六大部分。燃料 电池装备制造、氢能利用设 施建设和 运营等两项被列入了清洁能原产业。 2019 年 3 月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 要稳定汽车消费 ,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 推 动充电、加氢等 基础设 施 建设 。此后, 4 月 9 日,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 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 见 中提出,要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 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推动充电、加氢 站等设施建设。 2019 年 5 月 2019 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信部 要加快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标准建设,完 成燃料 电池电 动汽车安全标的技 术审核 ,完成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 型试验规程标准的技术审查 ,加快车载氢系统标准修订。 2019 年 6 月 关于继续执行的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的 公告 财政部、税务总局 7 月 1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 法 正式实施后,继 续执行 车辆购 置税优惠 政策。其中,自 2018 年 1 月 1 日 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购买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 辆购置税。 2019 年 9 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国务院 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加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建 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2019 年 11 月 关于推动先 进制造 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 展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改委联合 14个部门 意见中第三大类“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里的第八项类目提 到:“加强新能源生产使用和制造业绿色融合,推动氢能产 业 创 新、集聚发展, 完 善氢 能制备 、储运、加注等设施和服务”。 2020 年 1 月 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 行动计划( 20202024 年) 教育部、国家发改 委、能源局 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相变储能、储氢、相变材料等基 础理论研究。 2020 年 4 月 2020 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信 部 提出持续优化标准体系, 加快燃 料电池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 研制,积极参与全球技 术法 规协调,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广 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020 年 4 月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 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工信部、 科 技 部 、国家发改 委 提出调 整补贴 方式,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 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 极性、有特 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 范,中央 财政将采取 “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争取 4 年左右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形 成布局合 理、协同 发展的良好局面 。 2020 年 5 月 2020 年政府 工作报告 国务院 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 产化;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 形 成 ; 通过政策 引导 社会 资 本 投入,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 本的氢能供 应体系;完善标准法规建 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制定 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 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2020 年 5 月 2020 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信 部 加快 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加氢枪 、加氢 口等标准的制定,完成加氢 通信协议的标准立 项;推动 燃科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整车标准,低温冷起动、能耗与续驶 里程、动力性能等整车试验方法标准,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 车载 氢 系 统等关键部 件标 准的 立 项 。 2020 年 5 月 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 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 意见(征求意 见稿) 国家能源局 将探索建立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模式。清洁能源富集地区,鼓励推广电制氢等应用, 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电力消费 需求,扩大本地消纳空间。 2020 年 9 月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 示范应用 的通知 财政部、工 信部、 科技部、国家发改 委、能源 局 确定将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以 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示范期暂定为 4 年。 2020 年 10 月 新能 源汽 车产 业 发展规划( 2021-2035) 国务院办公 厅 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毂储 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 术。提高氢燃料制 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开展多种形式 储运技术示范应用,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 体 敬请参阅最 后一 页特别声明 -10- 证券 研究 报告 电 力设 备新 能源 、环保 、 基础 化工 系。加 强氢燃料 安全研究,强化 全链条 安全监管。推进加氢基础设 施建 设。完善加 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 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2020 年 12 月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国务 院 2030-2035 年 实现氢能及 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 池汽车保有量达 100 万辆左右。到 2025 年,我国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为至少 1000 座,氢燃料成本下 滑至 40 元 /kg.到 2035 年加氢站的建设目析 :至少 5000 座,氢燃料成本下滑至 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