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二 O 一七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 1 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 1 1.2 建设规模与内容 . 1 1.3 投资估算 . 2 1.4 资金筹措 . 2 1.5 项目建设期 . 2 1.6 效益分析 . 2 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3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 . 4 2.1项目背景 . 4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5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其产品方案 . 7 3.1项目建设方案和内容 . 7 3.2产品方案 . 7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 . 9 4.l秸秆处理技术方案 . 9 4.2养殖饲养技术方案 . 11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14 5.1 项目选址原则 . 14 5.2 建设地点 . 14 5.3建设条件 . 14 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 17 6.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 17 6.2承担单位主营业务 . 17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8 7.1.总投资构成 . 18 7.2投资估算依据 . 18 7.3项目投资估算 . 18 7.4 资金筹措 . 19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 20 8.1 项目组织管理 . 20 8.2 政策保障措施 . 20 8.3 资金保障措施 . 20 8.4 工程施工保障措施 . 21 8.5、管理保障措施 . 21 第九章 效益分析 . 23 9.1经济效益分析 . 23 9.2社会效益 . 25 9.3生态效益 . 25 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 . 27 10.1 招标依据 . 27 10.2 招标范围 . 27 10.3 招标方式 . 27 10.4 招标组 织 . 28 第十一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 29 1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区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 *县草原工作站 1.1.5法人代表: 沙拉木纳斯尔( 18997670758) 1.1.6项目主管部门: *县畜牧兽医局 1.2 建设规模与 内容 1.2.1 秸秆处理设施 新建青贮窖 8040 立方米,需 104.5万元; 秸秆压块、包膜机 3 套,需 18万元 小型饲料加工设备: 2 套,需 4 万元。 1.2.2 秸秆处理物资 购置氨化尿素 20 吨、氨化膜 1 吨和微贮菌种 4000 袋,共需 10万元。 1.2.3改良体系建设 购进肉羊种公羊 15头,共需 11万元。 1.2.4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棚圈 10座, 180m2/座,合计 1800 m2,共需 126 万元。 1.2.6科技推广费 培训农牧民 200人,投入 2万元。 2 技术推广设备,投入 1.5 万元。 1.2.7编制可研、初 设、计划等费用 编制可行性报告及附件的费用为 3万元。 1.3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由以下五方面构成,一是土建工程(建设青贮氨化窖、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共计 230.5 万元;二是秸秆处理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购置,共计 22 万元;三是秸秆处理物资和改良体系建设所需购置的各种物资,共计 21 万元;四是科技推广费与培训费用 3.5 万元;五是可研、初设报告等各种文件的编制费 3 万元。 1.4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入 280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00 万元,占总投资的35.7%;自治区、地、县投资 40 万元(其中自治区 32 万元,地级财政 4 万元,县级财政 4 万元),占总投资的 14.3%;自筹 140 万元,占总投资的 50%。 1.5 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两年( 2017 年 -2019年)。 1.6 效益分析 1.6.1 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年可生产青贮 6400 吨,圈舍 1800 平方米,重点扶持 20 户秸秆养畜示范户,培训 200 人次农牧民,项目示范场可进一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为秸3 秆加工利润,年可新增青贮及微贮秸秆 6400 吨。有效推动以种带养,种养结合的模式,提高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率,降低养殖 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6.2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通过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不但可以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 *县的畜产品在区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还可以减少天然草场的载畜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县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是根据农业部 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请指南,进行编制的。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 2.1项目背 景 在自治区畜牧厅和地区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 *县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和农业条件,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在农业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 (2010 年 2015年 )”的建设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草原生态需要保护,另一方面大量牲畜进入农区,需要培育一批养殖示范场(小区)、专业户,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更好地完成秸秆养畜示范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2 年起,我县在农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在棉田四周遮荫带种植草带,划拨饲草料基地等方式建设人工草地,再加上农区 10 余万吨 (干物质 )的秸秆,为我县农区秸 秆养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012 年末,全县牲畜存栏 19.6 万头,其中羊存栏 18.46 万头:出栏 11.99 万头,出栏率 65 ;产羊肉 1616 吨;户均养羊 36.5 只,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发展畜牧业成为 *县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捷径之路。 *县农业发展较快,种植大量粮、菜、果的同时,还生产了数量巨大的人类和单胃家畜难以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饼和粕等粮油加工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加快,家用电器的普及,电力、燃气等新型高效、卫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农作物 秸秆也越来越少的作为燃料使用,大量地被废弃,或堆积于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村前屋后,或被付之一炬,成为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水利设施堵塞、影响村镇环境卫生, 造成大气污染、发生火灾等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地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粮、油加工副产品,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高度5 重视和关心的重要问题。 *县正是从大力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其它粮油加工副产品,繁育、育肥当地优良的肉羊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示范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并作大做强肉羊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保护农村环境,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 献。 通过秸秆养畜项目的资金扶持, *县秸秆利用率将逐步提高,肉羊养殖规模将会逐步扩大,新技术的投入和转化促使农牧民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必将增加农牧民肉羊养殖效益,增强农牧民养殖肉羊积极性,扩大养殖规模。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县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广大农牧民有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畜的传统习惯,且畜牧业以饲养草食家畜为主。2012 年 *县牲畜存栏 19.6 万头 (只 ),人均占有牲畜 4.6 头(只),其中, 70%以上的牲畜分部在农区,且集中连片,农区畜牧业在县畜牧业中占主导地位,是 开展秸秆养畜示范的理想地区。 2.2.2*县草场面积 300 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约 195.05万亩,其大多为荒漠半荒漠草场,植被稀疏、牧草品质差,由于长期超载过牧,草原畜牧业正面临着草场退化,载畜能力下降、草原生态恶化等问题。要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在农区畜牧业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农区草食家畜,通过秸秆养畜,置换天然草场放牧牲畜,是解决天然草场严重退化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2.2.3 *县是阿克苏地区最为贫困的县,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有大量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全县现有耕地面积 11 万亩, 2012 年播种面积达到 11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6 面积 3 万亩,总产 2290 万吨,棉花播种面积 7.5万亩,总产 6050 吨(皮棉 ),苜蓿累计种植面积 1.5 万亩,总产 1.8 万吨,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 6.7 万吨 (湿料 ),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为开展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创造了物质条件。 2.2.4*县虽然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数量客观的草食家畜,但秸秆加工、利用、转化率底。 2017 年全县种植正播玉米 0.3万亩,复播玉米 1.59 万亩,共播种面积 1.89 万亩;其中正播玉米秸秆产量为 1.2 万吨(湿料);复播玉米秸秆产量为 4.77 万吨(湿料),预计秸秆产量将达到 5.97 万吨,预计全县农作物秸秆产量达到 7.77万吨;秸秆加工量仅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 31.8%,农区草畜不平衡的矛盾表现为农副产品及农作物秸秆加工、调制跟不上牲畜对饲草的需要。实施该项目可进一步挖掘秸秆资源利用的潜力,提高秸秆加工利用水平,即减小了秸秆焚烧的浪费,又改善了生态环境。预计 “十二五”末,农作物秸秆产量 9.66万吨,饲草料加工调制 11.3 万吨。 2.2.5 伴随着全国性的粮棉产品过剩,客观上产生了大量弃耕和撂荒地,也加重了 土地的沙化和盐碱化,因此,通过实施该项目,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连片开发,巩固提高,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立粮、经、草三元种植机构,促进农牧结合,走良性发展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刻不容缓。 因此,项目建设对促进 *县畜牧经济增长,畜牧业结构调整、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畜牧养殖和饲料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7 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及其产品方案 3.1项目建设方案和内容 3.1.1 秸秆处理设施 青贮窖的建设采取统一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共新建青贮窖 8040立 方米( 330 20 户 +720 2座); 秸秆压块、包膜机: 3 套 小型饲料加工设备: 2 套。 3.1.2 秸秆处理物资 购置的氨化尿素 20吨、氨化膜 1 吨和微贮菌种 4000 袋。 3.1.3改良体系建设 购进肉羊种公羊 15头。 3.1.4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本项目的棚圈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图纸标准施工,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材料,统一施工。计划新建棚圈 10 座,180m2/座,共计 1800 m2。 3.1.6科技推广费 科技推广及培训农牧民 200人,投入 2 万元。 3.1.7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 编制可 行性报告及附件的费用为 3万元。 3.2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依托 *县的优势品种资源和规模经营优势,着力培育、提高阿克苏地区绿色优质羊肉;通过科学饲养,规范管理,适时8 出栏,充分发挥项目的作用,提高肉羊的生产潜力,生产优质、安全、高价位羊肉,年新增出栏肉羊 4000 头,同时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契约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司及其相关农。牧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建设 8040 立方米的青贮窖,可加工青贮饲料 6400 吨(干料)。 目前 XX 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与养殖户已建立合作关系,为产品采用养殖户 +合作社(基地) +公 司的模式进行销售提供了可靠保障。 9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 4.l秸秆处理技术方案 4.1.1 青贮饲料的特点 青贮饲料是 *县充分利用青饲料资源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手段。 青贮饲料就是将新鲜的植物铡碎,填装于青贮窖内,经压实,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的条件下调制而成的。是一种可贮藏的青饲料。 青贮饲料可以较好地保持青饲料中的营养成份,适口性好,易消化。并且制作青贮的原料来源很广,一些无毒的新鲜植物茎叶、秸秆、块茎等都可以作为调制青贮的原料。一般青玉米秆、禾本科草均为上等的原料。 项目区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大,收果穗后的青玉米秆或带穗的全株玉米是最佳的青贮原料,应全面推广玉米青贮工作,保证家畜四季饲料的供给的均衡性。 4.1.2 粗饲料的特点 一般地说,粗纤维含量占干物质 18以上的饲料都称为粗饲料,粗饲料中每千克于物质的消化能低于 2500 千卡,有机物的消化率在65 -70以下。根据这个定义,粗饲料包括干草、秸秆和批壳。项目区植物粗饲料资源非常丰富,主要的植物粗饲料有:干草(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人 小麦秸秆及机壳、玉米秸秆、油料作物秸秆及秕壳、大麦秸秆及批壳、豆类等农作物秸秆及机壳。 4.1.3 秸秆的处理方法 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微生物处理方法。此次项目主要选用物理方法与微生物处理方法。 10 4.1.3.l物理方法处理 将饲草切短,是最常用的秸秆处理方法,通过将玉米秸秆、干草等铡短,可提高采食量,减少浪费。其方法有:揉碾、粉碎、秸秆加热膨化等。 4.1.3.2微生物处理方法 很多微生物具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类。秸秆微贮技术,就是在体外利用活菌制剂,通过发酵处理秸秆,以提高反刍家畜对粗饲料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饲喂微贮饲料可使羊的粗饲料采食量增加25-50,肉羊增重提高 7-14。用纤维素分解酶处理秸秆可以显著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4.1.4 青贮饲料制作的工艺流程 秸秆 -收集 -加工处理 -青贮、微贮、氨化 -配合精饲料 -饲喂牲畜 4.1.5 秸秆饲料的制作方法 ( 1)铡短:将新含水量约 70的秸秆铡短,饲喂羊,铡成 2 上厘米。 (2)压实 :按每 30-50 厘米厚为一层,用机械压实,边角用人工踏实,压的越实越好,逐层填充,直至满窖。 (3)投放微贮菌种:按每吨约需一袋的标准,将活杆菌用温水化开,边压制,边均匀的撒在粉碎的秸秆上。 (4)封窖:青贮填充 高出水泥窖面 30 厘米后,充分压实,用厚塑料布密封,上面用素土压实。 (5)检查:经常查看青贮害是否有漏气、漏水,及时封堵。 4.1.6 秸秆饲料取用要点 11 制作好的秸秆饲料经过 20 天后,即可启窖,启害时先查看青贮质量,如果青贮饲料为黄绿、青绿,带青贮特有的香味,即可饲喂。如果青贮饲料出现发黑,带有腐败气味,则坚决不能饲喂牲畜。青贮饲料取用先取客口饲料,按量取用后,立即封闭窖口,依次取用。 4.2养殖饲养技术方案 4.2.1 秸秆饲养的主要技术要点 (1)秸秆饲料中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低于其他饲料,钙磷比例也不适宜, 因此在以秸秆为主的羊日粮中,必须补充动植物蛋白质或非蛋白含氮物质及青绿饲料、矿物质添加饲料以保证饲料的较齐全的营养成份,尽可能地满足羊生长发育及生产产品的需求。 (2)秸秆饲料喂羊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日粮粗纤维含量过高,能量和蛋白质不足而限制产肉潜力的发挥,一般肉羊口粮中粗料应占50 65,粗纤维在饲料干物质中含量应控制在 15-20的范围内。但亦应避免粗纤维含量太低而引起胃肠蠕动迟缓、消化不良或酸中毒等疾病。 (3)秸秆粉碎时,应注意秸秆的长度必须适中,一般应以 20厘米为宜。过短会造成羊采食时咀嚼 不全,唾液不能充分混匀,反刍次数减少,饲料通过瘤胃速度加快,发酵不全面而降低秸秆消化率甚至引起疾病。还有可能使羊吃食时粉粒被吸人呼吸道,引起炎症。将粉碎秸秆饲料用水拌湿或进一步压制成颗粒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4)秸秆饲料喂羊前,必须仔细清除其中霉烂变质部分以及泥土、石块等杂物。尤其是要彻底清除其中的金属及塑料异物,防止羊吃草时将上述杂物吞咽人食道及目中,尖锐的金属异物如铁钉、铝丝、发12 卡、缝衣针等会刺伤和穿透网胃壁,引起创伤性网胃炎、腹膜炎以及致命的心室炎。塑料薄膜在胃中难以消化,会堵塞食道及瓣胃口造成消 化道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5)青贮处理的秸秆饲喂羊时,应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渡时期,开始饲喂时,由少到多,经 10天左右逐渐达到正常用量。在停喂时,亦应有一个由多到少的过渡阶段。避免由于羊瘤胃等消化器官对饲料大幅度变化不适应而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造成拒食、拉稀甚至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6)用青贮饲料喂羊时,应注意对羊羔和怀孕母羊限制喂量。羊羔的瘤胃机能发育不全,不能利用非蛋白含氮物质,且消化粗纤维能力较差。青贮饲料具轻泻性,能刺激肠胃蠕动,血中氨浓度过高,都会造成流产。因此,母羊怀孕后期少喂,产前 15 天停喂。 (7)青贮饲料酸度过大时,应减少喂量。可以用 5 10的石灰水中和后再喂,这样还能增加饲料中含钙量,也可以在混合精料中添加 12的碳酸氢钠问苏打人以降低瘤胃中的酸度,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其对粗纤维消化能力的提高。 4.2.2 肉羊的日粮标准 4.2.2.1种公羊 对种公羊饲养的要求,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为原则。非配种期每日应补给混合精料 0.5 千克,干草 3 公斤,青贮 0.5 公斤,食盐 5克,饮水 1-2次。配种期每日饲料定额如下:混合精料 1.2 公斤,干草 3 公斤,胡萝卜 1 公斤,食 盐15克,分 2-3 次给草料,饮水 3-4次。 4.2.2.2繁殖母羊 13 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是整个母羊饲养管理的主要阶段,母羊一旦发情配种,及时记载配种日期,并注意观察是否受胎,以便及时采取饲养管理措施。饲喂标准应当按照母羊膘情及所带的单、双羔等情况而定。双羔母羊每日补饲混合精料 0.5公斤,干草 1.5公斤,青贮 1.5公斤。单羔母羊混合精料 0.4 公斤,干草 1.5公斤,青贮 1.5 公斤。 哺乳母羊每天补饲 0.5 公斤精料,干草 2 公斤,青贮 1公斤,这要做即可保证羔羊有充足的奶水,又可使母羊保持良好的体况,便于其再次配种怀 胎。 4.2.2.3羔羊 从出生到断乳前的羔羊分为两个阶段。生后到 8周龄阶段羔羊主要依靠母乳,特别是在羔羊出生后 l 3 日内,一定让其吃上初乳。每天补饲混合精料 200 克,干草 0.8 公斤,青贮 0.5 公斤。 4.2.2.4后备母羊 后备母羊要注意好第一个越冬期的管理。每天应保证补给混合精料 250 克,干草 1公斤。 14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5.1 项目选址原则 ( 1)场地符合 *县土地利用发展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要求。 ( 2)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 2010 年第 7 号)有关动物饲 养场、养殖小区选址条件相关要求,即: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 500 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 1000 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 200 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 500米;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 3000 米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 500 米以上。 ( 3)场址地势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北高南低,具有缓坡坡度 2-5,最大 20地下水位在 2m 以下;并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5.2 建设 地点 项目建设地址 *县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建设地点联户带动养殖示范小区农户 20户及 *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5.3建设条件 (一)地理位置 *县位居南疆中部,是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一个偏僻小县,地理坐标为东经 78 02 79 56,北纬 40 02 40 57之间,北仰天山,与乌什县和阿合奇县接壤 ,南临塔里木盆地边缘,东与阿克苏市,西与巴楚县为邻。 15 (二)地形地貌 全县地貌主要由东北和西南山区、 *县盆地、阿恰平原三部分组成,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1000 3000 米左右。县境东西长 151公里,南北宽 110公里,总面积 12047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 72.4%,平原占 27.6%。总面积中宜农荒地 150万亩,宜牧、宜林地各占约 100万亩。 (三)水土资源 流经和发源于本县的地表水为 2.9 立方米 /秒的两股泉水,年径流量不足 1 亿立方米,因此,使大量的可垦荒地得不到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低下,长期徘徊在国定贫困线上。 1995 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攻坚力度的加大,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齐浪扬水灌溉工程得以批准实施。该工程总投资 5400 万元,利用阿克苏河丰沛的水资源,经农一师胜利渠输送到灌区,设计流量为 3.5 立方 米 /秒,枯水期进水闸分水 1.5 2 立方米 /秒,丰水期 3 立方米 /秒。规划面积 6.5万亩,净增耕地 4.8 万亩,人均增加耕地 1.5 亩,实施移民搬迁 2200户, 1.1万人。 (四)气象特征 县境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 11.4,极端最高气温 42.7。最低气温 -29.3,年平均积温 4256.5,风沙大,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平均 215 天,全年日照时数为 2788.7 小时,平均每天 7.6 小时。 (五)土壤 16 本县土壤分灌耕土,棕漠土、盐土、风沙土等。中性土约占 4%,盐碱性土占 96%。 (六)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以山洪、风灾和雹灾、盐碱为主,干热风、冷害为偶见性灾害。 (七)经济状况 *县国土面积 1.2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占有一定比例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2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12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1 亿元,同比增长 10.8;第二产业增加值 6379 万元,同比增长 18.2;第三产业增加值 1.75 万元,同比增长 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 亿元,同比增长 13.8%;地方财政收入 1.17 万元,同比增长 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314元,同比增长 8.4%。 17 第六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6.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县草原工作站 XX*喜羊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3月,属县招商引资企业,位于阿克苏地区 *县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公司注册资金1000 万元(县国投公司以土地入股 136 万元),占地 130.05 万平方米 ,分为养殖区和种植区,其中养殖区占地 18.3 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投入,其中第一期总投 资 1225.26 万元,主要建设羊舍 10 栋,共计 6000m,办公室及宿舍 1452m;建设饲料库、饲料加工车间、干草棚和药浴池等设施;购置秸杆粉碎机、饲料装卸机、饲料搅拌机、运料车、储粪车等机械设备。一期 项目建成后,养殖规模可达 4000只以上。 6.2承担单位主营业务 *县畜牧局除局本部门外,下辖直属 3 个事业单位,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站和草原站 (包括草原监理所 ) 共有技术人员 74人,其中:中级畜牧兽医师 6 人,初级畜牧兽医师 41 人。这些技术人员中既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老同志,又有具备最 新理论知识的年轻大学生。所有这些技术人员为 *县的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总投资构成 项目总投资 280万元,其中秸秆处理设施投资 126.5万元,占总投资的 39.1%;秸秆处理物资投资 10 万元,占总投资的 3.1%;改良体系建设 11万元,占总投资的 3.9%;养殖基础设施投资 126 万元,占总投资的 45%;科技推广与培训 3.5万元,占总投资 1.1%,前期工作费 3 万元,占总投资的 1%。 7.2投资估算依据 依据是有关建筑安装工程综合定额指标及现行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以及 税率、利率。鉴于项目为一次性投资,项目设计中不得安排预备费。 7.3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入 280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00 万元,占总投资的35.7%;自治区、地、县投资 40 万元(其中自治区 32 万元,低级财政 8 万元),占总投资的 14.3%;自筹 183 万元,占总投资的 50%。 *县秸秆养畜示范项目投资表 单位:万元 19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总投资 其中:财政资金 秸秆处理设施设备 126.5 建设青贮窖 立方米 8040 104.5 104.5 秸秆压块、包膜 机 台 3 18 18 小型饲料加工机 台 2 4 4 秸秆处理物资 10 氨化尿素 吨 20 4 4 氨化膜 吨 1 2 2 微贮菌种 袋 4000 4 4 种公羊 只 15 11 棚圈建设 平方 1800 126 培训农牧民 人次 500 2 2 技术推广设备 套 1 1.5 1.5 项目前期费 3 合计 280 140 7.4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入 280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5.7%;自治区、地、县投资 40 万元 (其中自治区 32万元,地级财政 4万元,县级财政 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4.3%;自筹 1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50%。 20 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 项目组织管理 *县秸秆养畜联户示范项目作为一项集畜牧业基础设施改造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畜牧、农业、科技等行业和部门,前期工作内容复杂,组织协调工作量大,具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