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FinTech Innovation Lab 正视差异: 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2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 金融科技 创新实验室推动金融科创企业和金融机构 之间的合作 与成熟稳定的欧美金融体系相比,中国的金 融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 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备受全球瞩目。国 内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相继布局金融科 技,金融相关的创新创业也是如火如荼,中国已 是全球金融科技创新的领军者。2017年,中国在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笔数和金额中比例均超半 数,2018年预计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营收规模会 逼近1万亿人民币。 创业企业是金融科技创新不断前进的引擎, 他们和传统金融机构彼此赋能,密切合作,整合 创新,在推动金融机构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然而,在 现实中双方的合作并非坦途。在这份面对全球金 融机构和金融科创企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金融 科创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仍存在较多障碍, 例如耗时较长,对监管要求有着不同认知,沟通 和合作流程不顺等方面,双方对合作的认知也有 较大差异。对金融科创企业来说,时间对于他们 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向 敏捷企业转型,双方亟需提升合作效率。 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技术服务 公司,埃森哲可以利用其与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 深厚关系,为生态系统中的金融科创企业与领先 的金融企业和投资方架起沟通和合作的桥梁,提 升他们之间的合作效能,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系统 的健康发展。 从2010年开始,埃森哲就在纽约, 伦敦,迪拜,和香港举办“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加速器项目,为金融科技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 帮助他们对接国际领先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迄今 已为入选该项目的企业筹集了近12亿美元的投 资。其中在香港的“亚太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项目已连续举办5年,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大陆 和香港的金融科技创业者。 在内地,埃森哲也积极参与到金融科技创新 的大潮中。去年,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和金融科 技创新联盟、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等机构成功举 办了“2017年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遴选出 30个新锐企业。今年,我们再次携手中关村创新 创业季组委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等机构组织了 “2018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此外,我们还积极的协助国内领先的金融机 构客户分析金融科技市场情况和制定相关发展战 略,并识别投资和合作机会,以及成立自身的金 融科技子公司,从而建设跨集团的金融科技生态 系统;前不久,我们还成为蚂蚁金服区块链部署 的咨询及集成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区块链在金融 产业的应用。 我们在金融科技发展各方面的参与,有赖于 埃森哲全方位的创新架构体系,支撑全面数字化 生态的构筑。埃森哲的创新机构包括了埃森哲市 场商业研究院、高科技风投、技术研究院、数字 工作室、创新中心和交付中心六个组成部分,能 在多方面协助金融机构开展创新设计,构建创新 机制。我们和全球和本土的领先科技公司建立了 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在全球和中国开展了一系列 收购,以丰富我们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生态,更好 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最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在金融机构的转 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技术应用 已经落地并且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扩展和普及,我 们相信,由金融科技所引领的金融全方位革新已 不再遥远。我们也期待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会有 更紧密的合作,在中国金融新生态的构建中发挥 更加积极的作用。 埃森哲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 陈文辉 3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正视差异: 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 历经近十年的飞速增长之后,金融科技 领域已成功在金融服务业占据一席之地。对 于金融服务企业而言,只要拥有迅速采纳外 部创新成果的能力,就已在竞争中占得先 机。如今,金融科技创业企业(以下简称科 创企业)逐渐不再将将自己视为大型金融机 构的竞争对手,相反,在体量庞大且监管严 格的金融行业中,大型金融机构已成为科创 企业开展合作的不二之选,金融机构和科创 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能够惠及双方。金 融科技的飞速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有效推广金 融科技的重要性。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金融机构和科创 企业之间的合作依然任重道远。仍有诸多障 碍拖慢了金融服务机构的步伐,使其难以高 效顺畅地采纳新技术。问题在于: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状况?具体现状如何?如何才能确 保双方就以上问题达成一致,以实现互惠互 利? 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埃森哲金融 科技创新实验室邀请参与到实验室项目中的 大型金融机构和创业企业分别从自身角度介 绍技术采纳流程。为此,我们调查了金融机 构和入围该实验室的科创企业对于技术采纳 的四个阶段的看法,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初期 调查(prospecting)、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技术采购(procurement)和 技术落地(implementation) 。( 调研背景详 见“关于本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对 于技术采纳流程的观点通常大相径庭,不 过,两者有时也会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双方 观点存在差异并不令人惊讶。金融机构通常 规模庞大,历史悠久,受到严格的监管,拥 有完善的内部资源,与各大供应商建立了长 期合作关系,十分注重安全性、风险管理以 及流程的可预测性。科创企业则一般规模较 小,流程更为迅捷,倾向于使用云平台等公 共开发平台,而这可能会给一些大型银行带 来挑战。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均依赖于创新 成果的驱动力量,面临着严峻的创收压力。 但对于小型科创企业而言,时间格外紧迫。 如果从概念验证阶段到技术落地阶段的进度 有所延迟,小型科创企业面临的后果通常更 为严重。换言之,从战略角度而言,优化技 术采纳方式符合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的共同 利益;不过,在实施层面,要想实现两者间 的密切合作绝非易事。 4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调研表明,推动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达 成共识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调研结果进一步指出,要提升双方的合 作需要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协调一致的预 期,以及合作流程的同步,以符合双方的实 际需求。 4. 技术落地 3. 技术采购 2. 概念验证 1. 初期调查 关于本次调研 来自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共计87名金融 服务业高管和科创企业高管填写了金融 科技创新实验室的调查问卷,阐述了 其对于创新成果应用的见解。 受访者包括52名金融创新实验室项目入 围科创企业高管(大部分是CEO)以及35名 参与到实验室项目的金融机构CIO和CTO。 其中40名受访者来自纽约,占据近一半的 比例。 调研问题主要围绕他们对于技术采纳流 程四个阶段(初期调查、概念验证、技术采 购、实际产品落地)具体现状的看法。 这项调研旨在加速金融服务企业和科创 企业采纳新兴金融科技的步伐,实现互惠互 利,而这也是埃森哲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 使命所在。在调研中,金融创新实验室充分 利用了其开放式协作环境的良好声誉,和其 掌握的金融机构和风投公司的资源。 2. PROOF OF CONCEPT 1. PROSPECTING 3. PROCUREMENT 4. IMPLEMENTATION 5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调研结果: 观点分歧 调研结果概要表明,金融机构在采纳金 融科技时需要提高流程透明度和沟通效率。 总体而言,与科创企业相比,金融机构的技 术采纳流程更为复杂,而且容易面临资源不 足的窘境。虽然金融机构正在努力简化内部 流程,但科创企业眼中的金融机构流程要远 比金融机构自身意识到的要复杂的多。而 且,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科创企业不像金 融机构的其他大型供应商一样经验丰富,这 就意味着科创企业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时难以 顺利实现落地。 通过对调研反馈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 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在采纳金融科技的速 度、成功率和最佳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 差 异 。 调研结果强调,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在 四个阶段中均需加强合作,并采取一致行动 以解决共同问题。 初期调查 双方表示完成这一阶段所需时间不同。 超过62%的纽约科创企业表示,其初期调查 阶段通常耗时超过四个月。金融机构认为所 需的时间则少得多,80%的金融机构表示, 只需不到三个月时间即可完成初期调查。 双方员工参与度存在差异。超过四分之 三(78%)的纽约金融机构表示,在决定从 初期调查进入概念验证阶段之前,金融机构 会与不少于七名科创企业的代表进行沟通。 科创企业则表示参与这一流程的员工没有这 么多,58%的科创企业表示,仅有四至六名 员工参与这一流程。 未能充分利用最佳实践。例如,80%的 纽约科创企业认为,指派专人负责协调双方 合作是金融机构确保初期调查顺利推行的最 佳实践之一。然而,仅有过半(53%)的金 融机构指派了专人负责这一事项。同样,金 融机构意识到,必须精简流程方可加速迈进 概念验证阶段,但有超过一半的金融机构仍 需三个多月时间才能完成初期调查。 双方对妨碍从初期调查向概念验证过渡 的主要障碍认识不一致。超过60%的金融机 构将监管、合规或安全问题列为主要障碍。 然而,在入围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科创企 业中,只有五分之一认为这些领域存在问 题。与之相对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科创企 业认为,在与金融机构交涉时,面临的主要 障碍包括预算不足,不得不与金融机构内部 开发的产品进行竞争,以及金融科技产品可 能导致裁撤金融机构内部团队或现有技术的 沉没成本。 6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概念验证 双方对概念验证阶段产品开发停滞不前 的原因存在分歧。纽约的金融机构强调称, 合规和安全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科创企业 强调的问题则包括缺乏专职员工或资金来 源,以及应用场景和产品路线图不一致。 对于有多少产品能从概念验证阶段顺利 进入技术落地阶段,双方预计的成功率也有 所不同。在本次调研中,几乎所有(90%) 金融机构均认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产品 能从概念验证阶段顺利进入技术落地阶段。 而在入围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企业中, 40%的企业认为超过一半的产品能够顺利落 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凭借着 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提供的全面指导,受访 的科创企业比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所接触到的 其他科创企业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纽约的金融机构认为,签核和审批问题 是顺利过渡到概念验证阶段的主要障碍。然 而,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导致产品创意难以 进入概念验证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应用场景和 产品路线图之间不一致以及缺乏员工或资 金,这说明两者间沟通不畅。 双方对于已采取的简化概念验证阶段的 行动评价不一致。超过三分之二(68%)的 金融机构表示其已开展了至少一项流程精简 行动。但只有三分之一左右(38%)的科创 企业表示,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已经精简了 流程。尽管金融机构已经努力改进其流程, 但科创企业认为这些流程仍然过于繁琐。 技术采购 双方均认为技术采购阶段耗时过长。至 少60%的纽约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表示该流 程会持续四到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纽约科创企业认为,供应商审批和采购 流程是从技术采购流程进入技术落地流程所 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比例分别为78%和 73%)。 双方一致认为应当进一步解决监管问题。 对于想要解决监管问题的金融机构而言,它 们更倾向于与监管机构(60%)而非科创企 业(17%)开展合作。此外,尽管超过60% 的科创企业表示其正在就监管问题与金融机 构进行磋商,但38%的科创企业表示其目前 没有着手解决任何监管问题。 7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建议: 优化合作机制,互惠互利 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经验,要想解决调研中发现的挑战,必须构建更全面、更一 致的沟通机制,就共同面临的问题采取行动。 总体而言,对于为何最终没有购买某项特定技术,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之间似乎缺乏相 互理解和明确沟通。虽然金融服务企业正在投入大量精力推动各种创新实验室和加速器项目 发掘新创意,但在整合新技术的复杂流程中,金融服务企业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明显偏少。科 创企业可以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和合规要求,从而平稳推进业务流程。 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均认为,双方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加快概念验证和技术落地流程的进 展。不过,虽然金融机构在精简流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对于自身流程的评价远高于 科创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最后,对于小型金融科创企业而言,流程持续时间过长是一个 更为紧迫的问题。 超过一半的纽约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认 为,安全性、合规性和供应商审批流程拖慢 了技术落地阶段的进度。约一半的金融机构 和科创企业还认为,金融机构的员工支持时 间不足也减缓了实施阶段的进度。 本次调研的受访者一致认为,充足的金 融机构资源对于有效推进技术落地至关重要。 技术落地 8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只需采取若干实用步骤,即可大幅改进 技术采纳流程,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 重构流程,合理安排人员。绘制一张流 程图,用图表方式直观展示整个流程,并为 每个阶段指定一名负责人。随着金融机构将 科创企业加入采购名单,丰富技术来源,这 样的流程会进一步精简并优化整个流程,使 得所有利益相关者均从中获益。流程图应综 合考虑如何安排所需步骤以实现效率最大 化,例如,企业应当同时处理合规、监管和 安全事务,而非逐一处理。一旦创意进入概 念验证阶段,关键支持人员(例如运营和合 规人员)就应当及时加入。从流程结构角度 来看,采用集中式审查流程,并为每个科创 企业安排专人提供指导将有效提升效率。 简化概念验证决策。采取更加实用的步 骤可以大幅加快概念验证阶段作出“是否继 续”决策的流程,这对于金融科技科创企业 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时间延误就意味着经济 损失和机遇流失。应当采取的行动包括:加 快保密协议、主服务协议的签订,帮助科创 企业了解安全、数据和其他领域的基本要求。 创建沙盒,推进概念验证。沙盒是指在 隔离环境中使用仿真馈送和屏蔽数据来测试 概念的安全工作区域。那些为科创企业提供 了沙盒模拟的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速度和效 率的双增长。在概念验证阶段,沙盒能够扫 除安全、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诸多障碍, 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尚未采用沙盒技术的 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 不妨考虑采用沙盒创新。 构建定期、及时、双向的沟通机制。本调 研所得出的最明确的结论是,由于规模、监 管力度、官僚主义、现金流和其他因素,金 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对于双方的合作会有不同 的认知。例如,对于科创企业而言,进度拖 延可是生死攸关。它们宁可金融机构迅速 拒绝某个创意,也不愿金融机构提出一系列 “可能”,最后却走进死胡同。相比之下, 前者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建立良好的沟通 渠道,并了解彼此的需求能够推动科创企业 和金融机构培育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 互赢,迈向成功。 9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关于我们 关于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项目始于2010 年埃森哲和纽约市合作基金联袂创办的“纽 约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项目,专为领先的 金融科技科创企业提供指导,推动其加速发 展。 该该项目大获成功后,埃森哲于2012年 推出了“伦敦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项目, 并于2014年在香港和都柏林创立了金融科技 创新实验室。2017年,埃森哲与迪拜国际金 融中心(DIFC)合作推出了中东、非洲和南 亚(MEASA)地区的首个金融科技加速器 “FinTech Hive at DIFC”。在全球范围内, 已经入围埃森哲各大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项 目的企业已经筹集了近12亿美元的投资。 关于埃森哲 埃森哲公司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一家 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战略、 咨询、数字、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 我们立足商业与技术的前沿,业务涵盖40多 个行业,以及企业日常运营部门的各个职 能。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 翘楚全球的交付网络,我们帮助客户提升绩 效,并为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价值。埃森哲 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 约44.9万名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 户。我们致力驱动创新,从而改善人们工作 和生活的方式。 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开展业务30年,拥有 一支约1.5万人的员工队伍,分布于多个城 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 深圳、香港和台北。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 型卓越伙伴,我们正在更创新地参与商业和 技术生态圈的建设,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把 握数字化力量,通过制定战略、优化流程、 集成系统、部署云计算等实现转型,提升全 球竞争力,从而立足中国、赢在全球。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 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 主页。 关于纽约市合作基金 纽约市合作基金是纽约市合作伙伴项目 (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旗下的投资 机构,资金规模达1.5亿美元,是纽约领先的商 业组织。该基金旨在推动纽约市的商业领袖甄 别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部门中极具前景的纽约科 创企业并为其提供支持,以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新业务发展,并鼓励纽约居民参与推动纽 约市经济建设。该基金设有董事会管理相关 事务,由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 的联席首 席执行官查尔斯 凯伊 (Charles “Chip” Kaye) 和Medidata Solutions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塔雷克 谢里夫(Tarek Sherif)担任联席董 事长。玛利亚 戈奇(Maria Gotsch) 担任该 基金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有关该基金的更 多信息,敬请访问pfnyc。 10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有关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大中华区联系人 陈文辉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 滕涛 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E. W. InfoF 关注我们的Twitter账号FinTechLab FinTechInnovationLab 11 正视差异: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挑战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经验,要想解决调研中发现的挑战,必须构建更全面、更一 致的沟通机制,就共同面临的问题采取行动。 总体而言,对于为何最终没有购买某项特定技术,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之间似乎缺乏相 互理解和明确沟通。虽然金融服务企业正在投入大量精力推动各种创新实验室和加速器项目 发掘新创意,但在整合新技术的复杂流程中,金融服务企业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明显偏少。科 创企业可以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和合规要求,从而平稳推进业务流程。 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均认为,双方可以采取更多措施加快概念验证和技术落地流程的进 展。不过,虽然金融机构在精简流程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对于自身流程的评价远高于 科创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最后,对于小型金融科创企业而言,流程持续时间过长是一个 更为紧迫的问题。 10 MIND THE GAP ADDRESSING CHALLENGES TO FINTECH ADOPTION 埃森哲中国官方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