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 1 内容提要报告回顾了2020年及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外贸逆势增长、好于预期,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开局良好。报告同时指出,今年以来外贸的高增长是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外需持续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刻调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外贸政策多措并举,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将为进出口实现量稳质升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指出,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实施 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等三大计划,奋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2 目录内容提要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一、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二、202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三、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专栏 专栏一“十三五”中国外贸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二推动进出口量稳质升,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专栏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专栏四RCEP协定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附件附件一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附件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附件四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统计资料表1 2011-2021年1-4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表2 2011-2021年1-4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3 2011-2021年1-4月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表4 2011-2021年1-4月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表5 2011-2021年1-4月中国出口分企业性质表6 2011-2021年1-4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表7 2011-2021年1-4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表8 2013-2021年1-4月中国出口分省(区、市)表9 2013-2021年1-4月中国进口分省(区、市) 4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商务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全力以赴稳外贸,坚定不移促创新,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实现外贸逆势增长、好于预期,发展新动能加快 聚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给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带来了支撑和信心。一、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一)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中,出口17.9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全年进出口、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分季度看,进出口规模逐季攀升,分别为6.6万亿元、7.7万亿元、8.9万亿元、9.1万亿元。以美元计, 202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7万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 5 口2.6万亿美元,增长3.6%;进口2.1万亿美元,下降1.1%;贸易顺差5350.3亿美元,增长27.1%。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2020年中国出口增速高于全球7.4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3.1%、14.7%、11.5%,均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图1 2020年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与增速 人民币计价,下同。(二)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更趋均衡2020年,中国对前五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4.7万亿元、4.5万亿元、4.1万亿元、2.2万亿元和2.0万亿元,合计占进出口总额的54.3%,其中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一带一路”沿线 6 国家进出口9.4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29.1%。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7%、5.3%和8.8%,分别高于总体增速5.1个、3.4个和6.9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其中,出口增长3.2%。对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波兰、新西兰等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8.4%、18%、12.1%、12.4%和5.9%。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发送货物113.5万标准箱,分别增长50%和56%,综合重箱率达到98.4%。 图2 2020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 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5.6万亿元,增长11%,高 7 于整体增速9.1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17.5%,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万亿元,增长10.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9%,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进口2.2万亿元,增长11.5%,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6%,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主力军地位更加巩固2020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3.1万家,比上年增加6.2%。民营企业进出口15.1万亿元,增长10.6%,高于整体增速8.7个百分点,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4.6个百分点,占整体进出口总额的4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10.0万亿元,增长12.2%,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至56%;进口5.1万亿元,增长7.6%,占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35.6%。民营企业连续第六年成为外贸出口第一大主体,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巩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4万亿元,占比38.7%,较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4.6万亿元,占比14.3%,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四)商品结构持续升级,防疫物资出口带动效应凸显从出口看,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6%,比整体出口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59.4%,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 中,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集成电路、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0.4%、24.2%、15%、41.5%。高新技术产品出 8 口5.4万亿元,增长6.5%,快于整体出口增速2.5个百分点,占整体出口的29.9%。同期,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6万亿元,增长9.8%。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有效带动了出口增长,也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3-12月,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全年合计出口增长3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合计出口增长22.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 图3 2020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 从进口看,疫情下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为扩大 9 进口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中国煤、原油、天然气、铁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1.5%、7.3%、5.3%和9.5%。粮食、肉类、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加了28%、60.4%、13.3%。消费品进口增长迅速,其中,化妆品、医药品进口额分别增长29.7%和4.2%。(五)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一般贸易贡献持续增强。202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9.3万亿元,增长3.4%,占进出口总额的59.9%,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7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进口8.6万亿元,下 降0.7%,占进口总额的60.5%,与上年持平。加工贸易进出口7.6万亿元,下降3.9%,占进出口总额的23.8%,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外贸创新发展步伐加快。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市场采购贸易出口7045.4亿元,增长25.2%。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17.4%,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10.7%,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品进口增长80.5%。(六)服务贸易逆差大幅收窄,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642.7亿元,下降15.7%,降幅逐季收窄。其中,服务出口19356.7亿元,下降1.1%; 10 服务进口26286亿元,下降24%。服务出口降幅小于进口22.9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减少8095.6亿元,下降至6929.3亿元。2020年,旅行服务进出口10192.9亿元,下降48.3%,是影响整体服务贸易下降的主要因素。剔除旅行服务,服务进出口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6%,进口基本持平。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0331.2亿元,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4.5%,较上年提升9.9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0701.4亿元,增长7.9%,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5.3%,提升4.6个百 分点;进口9629.8亿元,增长8.7%,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6.6%,提升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出口增长较快的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分别增长30.5%、12.8%和12.5%;进口增长较快的是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28.5%、22.5%。专栏一“十三五”中国外贸发展成就巡礼“十三五”时期,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地方,特别是广大外 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经受住了种种重大风险考验,外贸发展展现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实现了质量效益双提升,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11 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5年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6年的3.7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4.7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一;服务贸易稳居全球第二。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中国货物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13.7%提升至2020年的14.7%。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保障国内抗疫需求的基础上尽己所能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货物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创历史最高水平,比重由2015年的10.0%提升至2020年的11.5%,以自身超大规模市场成为全球经贸的“稳定器”。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目前,中国对外贸易朋友圈已扩大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进出口占全国贸易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25.1%提升至2020年的29.1%。二是国内区域布局更趋协调。东部地区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持续扩大,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市场主体更趋多元。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202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6.6%,较2015年提升9.6个百分点, 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四是贸易方式更加优化。一般贸易贡献增强,进出口比重由2015年的54.0%提升至2020年的59.9%;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新增长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促进服务贸易竞争力持续提升。五是 12 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更趋平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消费品进口和有助于转型升级的技术装备进口不断扩大。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5年来,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下降2.3个百分点,至7.5%;进口商品综合税率由21.8%降至15.8%,创历史新低。全面落实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各项措施,推动许可证申领无纸化,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中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排名较“十二五”末大幅跃升40位。 “十三五”时期,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有力保障国际收支平衡,带动消费和产业升级,服务稳边兴边安边、推动沿边开发开放。“十四五”时期,商务部将聚焦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外贸畅通要素流动的载体作用、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畅通双循环的桥梁作用,全力以赴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二、202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2021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商务部深 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贸易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三大计划,取得积极成效。前4个月, 13 外贸延续增长势头,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打下坚实基础。(一)进出口、出口增速创1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前4个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1.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8.5%,两年平均增长10.6%。其中,出口6.3万亿元,增长33.8%,两年平均增长11.8%;进口5.3万亿元,增长22.7%,两年平均增长9.2%;贸易顺差1.0万亿元,扩大147%。以美元计,进出口总额1.8万亿美元,增长38.2%,两年平均增长13.1%。其中,出口9737亿美元,增长44%,两年平均增长14.4%;进口8157.9亿美元,增长31.9%,两年平均增 长11.6%;贸易顺差1579.1亿美元,扩大171%。图4 2021年以来中国月度进出口规模与增速 14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前4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7.2万亿元,增长32.3%,占进出口总值的61.6%,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万亿元,增长38.8%,占出口总值的60.7%,提升2.2个百分点;进口3.3万亿元,增长25.5%,占进口总值的62.7%,提升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2.6万亿元,增长17.9%,占比22.1%,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万亿元,增长19.8%,占比25.5%,下降2.9个百分点;进口9560.9亿元,增长14.7%,占比为18%,下降1.3个百分点。 表1 2021年1-4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表项目出口进口金额(亿元)同比增长(%)占比(%)金额(亿元)同比增长(%)占比(%)总值63255.1 33.8 100.0 52982.1 22.7 100.0贸易方式一般贸易38367.9 38.8 60.7 33245.7 25.5 62.7加工贸易16152.7 19.8 25.5 9560.9 14.7 18.0其他贸易8734.5 40.3 13.8 10175.6 21.2 19.2(三)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前4个月,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对 东盟进出口1.7万亿元,增长27.6%,占进出口总值的14.8%, 15 其中,出口9505.8亿元,增长29%;进口7650.5亿元,增长25.9%;顺差1855.3亿元,增加40.2%。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为1.6万亿元、1.4万亿元和7706.4亿元,分别增长32.1%、50.3%和16.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4万亿元,增长24.8%,其中,出口2.0万亿元,增长29.5%;进口1.5万亿元,增长19.3%。在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方面,中欧班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3398列,发送货物32.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 图5 2021年前4个月中国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 16 (四)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5.5万亿元,增长40.1%,比整体增速高12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47.6%,比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是外贸进出口增长最主要拉动力。其中,出口3.6万亿元,增长44.4%,占出口总值的56.2%;进口19.8万亿元,增长33.1%,占进口总值的37.4%。外资企业进出口4.3万亿元,增长20.2%,占进出口总值的37.2%。其中,出口2.3万亿元,增长24.6%;进口2.1万亿元,增长15.8%。国有企业进出口1.8万亿元,增长15.9%,占进出口总值的15.2%。其中,出口5136.4亿元,增长9.5%;进口 1.3万亿元,增长18.7%。(五)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前4个月,中西部地区进出口2.1万亿元,增长37.6%,比整体增速高9.1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17.7%。其中,出口1.2万亿元,增长46.7%,高于整体出口增速12.9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比重19.5%,较去年提升1.8个百分点;进口8.2万亿元,增长25.8%,高于整体进口增速3.1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口比重15.5%,较去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六)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前4个月,机电产品出口3.8万亿元,增长36.3%,占 17 出口总值的59.9%,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家用电器、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2.2%、35.6%、50.3%、91.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万亿元,增长31.9%。塑料制品、箱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1082.5亿元,增长30.2%,占出口总值的17.5%。防疫物资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9.5%,拉动整体出口增长0.5个百分点。图6 2021年前4个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金额及占比金额单位:亿元 18 表2 2021年前4个月中国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商品名称单位数量同比增长(%)金额(亿元)同比增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 - 4899 32.2手机万台31,149.0 30.8 2920.6 35.6服装及衣着附件- - - 2887 41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 - - 2856.5 9.5集成电路亿个1,006.8 43 2800.9 24.1家用电器万台120,479.8 45.9 2018.3 50.3塑料制品- - - 1869.6 42.6 汽车零配件- - - 1546.1 32钢材万吨2,565.4 24.5 1464.8 33.5家具及其零件- - - 1457.1 57.1通用机械设备- - - 1029.5 21.3灯具、照明装置及其零件- - - 888.5 66.8鞋靴万双269,217.8 26.4 846 25.8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 - - 801.7 33.1成品油万吨2,460.8 -5.3 741.9 -19.5玩具- - - 687.2 59汽车(包括底盘)万辆58.5 83.3 577.6 91.3液晶显示板万个46,370.8 25 554.8 41.7陶瓷产品万吨551.8 16.3 537.9 44.7 箱包及类似容器万吨66.4 4.6 479.1 19.2船舶艘1,499.0 12.8 421.4 18.9水产品万吨112.8 3.1 401.3 8.9医疗仪器及器械- - - 383 31.2未锻轧铝及铝材吨1,722,690.3 5.8 346.7 13.5肥料万吨918.3 23.6 164.4 48.9粮食万吨105.1 -6.2 38.4 -13.7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吨44,148.2 -4.3 25.6 -4.1稀土吨15,642.3 1.9 12.4 37.5农产品* - - - 1606.6 1.1机电产品* - - - 37878.7 36.3(七)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国内制造业景气进一步回升,带动机电产品、能源资源、 19 农产品等进口较快增长。前4个月,进口原油1.8亿吨,增长7.2%;进口天然气3946万吨,增长22.4%;进口铁矿砂3.8亿吨,增长6.7%;进口铜192.1万吨,增长9.9%;进口大豆2863万吨,增长16.8%;进口粮食5079万吨,增长57.8%。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进口额大幅增长。铁矿砂进口额增长69.4%,进口均价为每吨1009.7元,上涨60%;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额增长42.7%,均价为每吨5.6万元,上涨29%;大豆进口额增长35%,进口均价为每吨3235.2元,上涨15.6%。机电产品进口2.3万亿元,增长21%。其中,集成电路2100亿个,增长30.8%,价值8222.4亿元, 增长18.9%;汽车(包括底盘)33万辆,增长39.8%,价值1170.4亿元,增长46.9%。表3 2021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主要商品量值表商品名称单位数量同比增长(%)金额(亿元)同比增长(%)集成电路亿个2100.0 30.8 8222.4 18.9原油万吨17957.6 7.2 4932.7 1.4铁矿砂及其精矿万吨38197.5 6.7 3856.7 69.4 粮食万吨5079.2 57.8 1350.1 61.2初级形状的塑料万吨1212.4 8.0 1299.4 24.6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 - 1224.8 11.5汽车(包括底盘)万辆33.3 39.8 1170.4 46.9铜矿砂及其精矿万吨788.3 4.4 1075.5 38.8未锻轧铜及铜材吨1920550.3 9.9 1071.2 42.7大豆万吨2862.7 16.8 926.2 35.0医药材及药品吨80007.8 25.5 909.7 8.2天然气万吨3945.9 22.4 879.5 0.8汽车零配件- - - 859.1 32.2 20 商品名称单位数量同比增长(%)金额(亿元)同比增长(%)肉类(包括杂碎)万吨354.6 16.9 738.3 0.7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亿个2261.8 46.0 593.8 27.2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吨146137.7 6.7 515.8 41.7液晶显示板万个59470.4 17.4 457.7 19.8煤及褐煤万吨9012.6 -28.8 430.5 -33.6纸浆万吨1063.0 8.2 393.4 11.1钢材万吨489.1 16.9 372.3 21.3原木及锯材万立方米2925.1 10.4 352.9 11.4干鲜瓜果及坚果万吨246.5 0.5 339.0 5.8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 - - 327.3 -7.3医疗仪器及器械- - - 309.9 18.8 成品油万吨803.8 -14.9 295.1 -10.9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万吨236.7 9.7 266.3 18.3食用植物油万吨379.8 47.4 236.3 72.0空载重量超过2吨的飞机架58.0 152.2 190.6 221.6机床台35248.0 59.4 168.2 20.3肥料万吨401.6 11.7 66.5 -13.3农产品* - - - 4420.8 23.6机电产品* - - - 22724.9 21.0高新技术产品* - - - 16232.0 19.7(八)跨境电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跨境电商延续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一季度,海关全口径跨境电商进出口4195亿元,同 比增长46.5%,对同期进出口增长贡献率为7%。其中出口2808亿元,增长69.3%;进口1387亿元,增长15.1%。新增100多个海外仓,平均面积1.5万平方米。(九)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4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5644.5亿元,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下降5.3%。其中,出口7462.1亿元,同比 21 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9.8%;进口8182.4亿元,同比下降10%,两年平均下降14.7%。出口增速大于进口33.2个百分点,带动贸易逆差下降76.3%至720.4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进出口7325.3亿元,增长14.9%,占服务进出口总额46.8%,较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35.1亿元,增长17.5%,占服务出口总额55.4%,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分别增长37.1%、36%、34.6%;进口3190.2亿元,增长11.8%,占服务进口总额39%,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进口分别增长40.4%和33.1%。受疫情影响,旅行服务进 出口继续下降,进出口2481.9亿元,下降41.3%,其中出口下降41.2%,进口下降41.3%。剔除旅行服务,1-4月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0.6%,其中出口增长27.9%,进口增长12.7%。202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延续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二是全球经贸活动逐步复苏,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外需持续改善;三是去年同期“低基数”、今年春节“就地过年”、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等因素拉动;四是部分国家或地区疫情反弹,海外供应能力 受到冲击,部分订单转移至中国;五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高进口增速。总体看,2021年以来外贸的高增长是多种因 22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计全年外贸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不能盲目乐观。三、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疫苗生产、分发、接种进展不一,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刻调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将为进出口实现量稳质升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球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复苏仍面临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呈现不均衡态势。随着疫苗推广和各国恢复经济的不懈努力,世界经济加快回暖,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5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8%,较3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联合国5月发布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5.4%,较1月预测值上调0.7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6%,较1月预测值上调0.5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5月发布全球贸易更新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额较2020年增长约16%,其中货物贸易将增长 23 19%,服务贸易将增长8%。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问题凸显。美国方面,随着疫苗广泛接种和经济刺激计划出台,美国经济加速回暖,消费和企业投资大幅增长。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初值为6.4%,同比增长0.4%。欧洲方面,欧盟委员会5月发布2021年春季经济预测,上调2021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至4.2%和4.3%,经济增长前景显著改善。日本方面,疫苗接种进展缓慢,全国紧急状态期限延长,经济复苏乏力。日本内阁府5月公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降1.3%,按年率 计算降幅为5.1%。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方面,多数国家面临疫苗分配不足、政策支持有限以及内需低迷等困难,部分新兴经济体还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国际收支形势严峻等风险挑战。全球疫情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疫苗接种进程有所加快,但各国接种进展不一,加之病毒变异,全球疫情有所反弹,威胁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复苏基础。特别是印度疫情大规模爆发,拖累本国经济复苏,影响全球海运、医药、纺织、金融服务等行业供应链。同时,各国仍然采取多项贸易保护措施,法国、匈牙利等重启全国性封锁,人员、 商品跨境流动受限。截至2021年5月31日,90个国家(地区)对货物贸易(除医疗物资外)采取措施,108个国家(地 24 区)对医疗物资贸易采取措施,178个国家(地区)对交通工具采取措施,133个国家(地区)对边境口岸采取措施,198个国家(地区)对人员入境采取措施。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效应持续外溢。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延续超宽松宏观政策,助推全球资产价格上行,金融市场表现与实体经济背离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动荡、债务风险上升。受全球经济回暖和流动性环境宽松等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5月末,CRB指数、道琼斯商品指数和标普高盛商品指数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22.9%、21.1%和27.2%。世界银行4月发布的 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能源价格将比2020年上涨1/3以上,油价平均每桶56美元;金属价格将上涨30%;农产品价格将上涨近14%。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重塑。短期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仍面临不稳定因素,芯片等全球供应紧张,汽车、消费电子行业产能受到影响。长期看,疫情冲击将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各国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由追求效率向兼顾安全与效率转变,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趋于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 较上年下降42%,总额约为8590亿美元,创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预计2021年全球FDI将下滑5%-10%。 25 (二)进出口量稳质升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当前,中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6%,两年平均增速为4.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5%,两年平均增长10.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8%,两年平均增长11.8%;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26.3%,两年平均增长10.6%。1-4月份全国城镇 新增就业437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复苏,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外贸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多地在平台建设、主体培育、业态模式融合、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外贸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全面提升。新型贸易方式不断发展,2020年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增17个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至31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开拓了贸易增长新空间,加工贸易保税维修为带动高 质量就业、引导产业聚集发挥重要作用,超1800个海外仓成为支撑跨境电商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型外贸基础设 26 施。新设10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国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性强、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做法。稳外贸政策多措并举。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10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020年以来,国务院出台多轮稳外贸政策措施,涵盖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新业态、 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转内销等内容,各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助企纾困,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外贸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疫情下,外贸企业迎难而上,求新求变,超万家传统外贸企业触网上线、提质增效。客户开发和营销方面,外贸企业借助大数据精准营销工具、B2B平台、线上展会等进行客户开发、推广及引流,加快数字化转型。产品研发方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软实力”方面,聚焦提升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专业服务、品质控制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经过经贸 摩擦和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中国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和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积累了 27 开拓市场和国际化经营的宝贵经验,将在未来外贸整体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等三大计划,奋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专栏二推动进出口量稳质升,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当前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际疫情蔓延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预计全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挑战与机遇并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预期目标。商务部将继续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推动今年中国外贸稳定发展,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进一步稳主体、稳预期、稳规模。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针对 外贸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服务,优化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积极推进国际物流畅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 28 平。着力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推进贸易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为中国外贸发展增加动力。2021年为“外贸创新发展年”,将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实施三大计划。一是优进优出计划,包括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二是贸易产业融合计划,包括新认定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 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三是贸易畅通计划,包括继续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支持海外仓升级发展,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促进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扩大进口,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不断提高进口贸易质量和水平。继续发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相关政策举措,推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进口,支持改善民生相关产品的进口,支持发展进口新业态,优化进口产品的营销模式,提高监管 便利化水平。专栏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29 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是稳定外贸基本盘,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出口转内销,有利于帮助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有利于外贸企业有效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安全与畅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的重要内容。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是打通堵点、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实现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企业内外贸经营一体化和国家对内外贸管理体制一体化发展。因此,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通过借助国际市场长期形成的通用国际规则改善和提升国内营商环境、加快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