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2022居民时间利用视角看消费 变迁与趋势分析报告 1 从 居民时间利用视角看 消费 变迁 与 趋势 内容提要: 美国 的历史经验显示, 20 世纪以来 美国人 的 时间利用结构 整体 变化较为缓慢 , 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间 的 时间利用 情况变化显著 。 时间利用质量 整体大幅 改善 , 人们 对闲暇 时间 的 定价 越来越高。 横向对比来看 ,我国 居民 工作时间较长,闲暇时 间 较少 ,法定休假天数 尤其是法定带薪休假天数远少于主要发达 经济体 。 近年来 我国居民尤其 是 年轻人 的 上网 时间快速增长, 个 人 在线时间增长 的趋势 今后 仍将持续 。 本文 认为 , 时间和收入一样,是人们进行消费的必要条件 。 闲暇时间不足将 制约 未来 我国 消费 市场 扩容 , 时间成本 日益成为 影响 居民微观消费决策 的重要因素 。 从居民时间利用结构 变化 的 惯性趋势 看, 各类 “ 时间节约型 ” 消费业态将继续蓬勃发展 , 服 务消费和体验消费领域的 线上线下融合、 各类面向 女性 的消费 市 场 、老年休闲消费 等 领域 具备较大 增长潜力 。 关键词: 时间利用 消费 变迁 消费 趋势 2 一、 以美国为例 看 二十世纪以来 人类 时间利用 情况 的 长 期 变 化 趋势 ( 一 ) 20 世纪 美国 每名劳动者 的 工作时间大幅减少,但 全社 会 人均 工作时间 降幅较少 , 居民 时间利用结构 整体 变化缓慢 随着经济发展和 人们 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将更多地追 求精 神享受而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对闲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 也 曾于 20 世纪 30 年代预测,一百年后 人类 的 劳动生产率 将 大幅提高,必要工作时间 将 大幅 减少 , 闲暇时间 将 大幅增多。届时,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量 闲暇时间将成为一个 重要问题。 目前看来 ,凯恩斯的预言只对了一半。 20 世纪 以来 人类 劳动生产率和 经济 产出 的确 实现了快速 提 升 。 以美国为例, 1900-2005 年 间 美国 实际 GDP 增长了约 20 倍, 劳动 生产率 大幅提 高 ,实际工资水平 上涨了 约 9 倍 1。 八小时工 作制和 双休制度 的逐步普及 使得 每名 劳动者 工作时间 大大减少 。 例如, 1900 年美国 的 制造业工人 平均 每周工作 53-59 小时, 2005 年 只 工作 40 小时,降幅为 24.5%-32.2%。 但 由于劳动参与率的提升, 社会全体成员 的平均工作时间并 未相应地大幅下降 。(人均工作时间等于社会总工时除以总人口。 1 Ramey V A, Francis N. A century of work and leisure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2009, 1(2): 189-224. 本节中 美国人时间利用的数据均引自该文献 3 虽然每名劳动者的工作 时间大幅减少,但上世纪 以来 美国女性劳 动参与率 大幅 提升 带来了 社会总工时 的增量 ,使得人均工作时间 没有相应程度地降低)。 1900-2005 年间 , 14 岁以上美国人 周均 工作时间 仅 由 27.7 小时 降 至 23 小时,降幅为 17.0%。 事实上 , 从全体居民的平均 水平 看, 20 世纪以来 美国人 投 入到 各 主要 活动中 的时间变化幅度较小 ( 见表 1) 。 其中 , 最突出 的变化是人均在校学习时间增加 1.9 小时 /周,增幅达 237.5%, 这主要得益于美国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高等教育的普及。 表 1 1900-2005 年 14 岁以上 美国人 整体 的 时间利用 结构 ( 小时 /天 ) 2 年份 个人护理 3 有酬工作 家庭生产 4 通勤交通 学校学习 闲暇 合计 1900 11.0 4.0 3.3 0.4 0.1 5.3 24.0 1910 11.0 4.1 3.2 0.4 0.2 5.2 24.0 1920 11.0 4.0 3.1 0.4 0.2 5.3 24.0 1930 11.0 3.5 3.2 0.4 0.2 5.6 24.0 1940 11.0 3.1 3.3 0.3 0.3 5.9 24.0 1950 11.0 3.2 3.5 0.3 0.3 5.8 24.0 1960 11.0 3.1 3.6 0.3 0.4 5.7 24.0 1970 11.0 2.9 3.3 0.3 0.5 6.0 24.0 1980 11.0 2.9 3.0 0.3 0.4 6.3 24.0 1990 11.0 3.3 3.1 0.4 0.4 5.9 24.0 2000 11.0 3.4 3.2 0.4 0.4 5.7 24.0 2005 11.0 3.3 3.2 0.4 0.4 5.8 24.0 2 表中数据反映的是各年龄段全体居民的平均情况。例如,表中“有酬工作”时间指的是所 有就业者和非就业者在所有日期(工作日和节假日)中的日均工作时间,与一名典型职工工作日 的平均工作时间有较大的差距。表中其它列数据类同。 3 包括睡觉、休 息、饮食、洗澡、洗漱、打扮等生理活动和个人护理活动所需的时间 4 包括做饭、 购物、洗衣服 、清洁、修理、剪草坪 、照顾小孩 等 家务劳动 /家庭活动 的时间 4 数据来源: Ramey et al.(2009),笔者 整理 (二) 闲暇 时间 占比 基本稳定 ,但总 闲暇时间大幅增长 个人总时间中 闲暇 时间 的占比 也 并未 像 凯恩斯想象的那样 大幅 提升 ,稳定在 1/4 左右 (见表 2) 。 其中, 24-54 岁 劳动力 人 口 的 日均 闲暇时间 几乎 没有变化 , 均 为 4.3 小时 左右 。 这 可以用 收入效应(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使得部分人对闲暇的需求增多) 和替代效应(工资率上升提高了闲暇的机会成本,使得部分人倾 向于增加工作而减少闲暇)基本抵消 来解释 。此外,经济发展使 得就业越来越充分,减少了大量赋闲的剩余劳动力。 但 美国人 一生 累计的 总 闲暇时间 大幅增长 。 2005 年出生的 美国人 预计 一生累计 的闲暇时间 约为 14.3 万小时, 较 1900 年 出 生的美国人 增长了 41.6%,这 主要 得益于 美国人 预期寿命的延长 : 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的改善 使得美国人的预期寿命由 1900 年的 61.8 岁增至 2005 年的 77.6 岁。 表 2 不同年份出生的美国人一生的闲暇时间 出生年份 一生中平均每周的 闲暇小时数 一生 累计 的闲暇 时间(小时) 闲暇占 一生 总时 间的比重 14 岁时的预期寿命 (年) 1890 39.3 95984 0.235 47.0 1900 40.7 101117 0.240 47.8 1910 41.5 105141 0.245 48.7 1920 42.5 111345 0.251 50.4 1930 42.5 113163 0.251 51.3 1940 42.2 118678 0.250 54.1 1950 42.5 125689 0.251 56.9 5 1960 42.3 128283 0.250 58.3 1970 42.0 128265 0.249 58.7 1980 42.6 135394 0.252 61.2 1990 42.9 139172 0.254 62.4 2000 43.1 142678 0.256 63.6 数据来源: Ramey et al.(2009),笔者整理 ( 三 ) 重大社会变迁导致 不同性别和年龄居民 的 时间利用 结 构 显著改变 首先, 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及 女性社会地位改善深刻影响了 两性 的 时间利用 结构 。 女性 更多地从事有酬工作 并 减少了家庭生 产: 日均 有酬 工作 时间由 1.4 小时 大幅 增至 2.7 小时 , 日均 家庭 生产 时间 由 6.1 小时 降 至 3.9 小时 。 男性 进行 家庭生产 活动的 时 间显著增加 , 由 每天 0.6 小时 增加 至 2.3 小时,但仍低 少 于女 性 。 与此同时,男性有酬工作时间有所下降。 分年龄看, 14-24 岁青少年和 65 岁以上 老年人 的时间利用 情况变化显著 。 受 禁止童工 等因素 的 影响 , 美国 14-17 岁 青少年 的 日均 工作时间减少 了 2.6 小时 ( -86.0%) , 日均 在 学 校学习 时 间增加了 2.5 小时( 280.9%) ; 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和 受教育年限 延长 ,全体 18-24 岁 青年 平均 在校学习时间 增长了八倍, 由 0.9 小时 /周增加至 8.1 小时 /周 。 退休制度的建立使得 老年人 的 劳动参与率 大大 降低 。 1900- 2005年间美国 65 岁以上 老年人 每天 的 工作 时间减少了 2.2小时 ( -78.2%) ,闲暇时间增加了 2.0 小时 ( 28.9%) ,其进行 家庭生 6 产 的 时间由 每天 3.1 小时增至 3.5 小时 。 ( 四 ) 21 世纪以来 美国人 对 部分 日常 活动 投入 的时间 变化 明显 按照 工作、家庭活动、闲暇等大类活动 来区分, 21 世纪以来 美国人 整体 的时间 利用结构 变化较小, 但 投入各 小类活动 的时间 变化幅度较大 5(见表 3,表 4) 。 例如, 2003-2019 年间 , 美国人 用于 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间 减少了 7.4%( 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有 一定关系 ) ; 用于照顾和帮助家庭成员、非家庭成员的时间分别 减少 12.5%和 32.1%, 用于照料和陪伴宠物的时间却增长 50%, 这一现象可能与美国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下降等因素有关 。 有趣的是, 美国人 正 花 更多的时间自己做饭: 用于 餐食准备 及清理的时间增多 了 13.2%,其中 做饭时间增长 了 17.5%; 其它 未归类的活动时间增加 47.4%,反映出美国人度过时间的活动类 型变得更加多元化。 表 3 2003-2019 年美国人一天时间利用结构总览(小时) 活动类型 2003 年 2019 年 2019 年占比 期间变化幅度 全部时间 24.0 24.0 100.0% - 个人护理 6 9.3 9.6 40.1% 3.0% 吃喝饮食 1.2 1.2 4.9% -2.5% 家庭活动 1.8 1.8 7.4% -2.7% 购买商品和服务 0.8 0.8 3.1% -7.4% 5 自 2003 年起,美国劳工部每年发布美国人时间利用调查的统计数据( American Time Use Study,一般简称为 ATUS),最新数据已更新至 2019 年。 6 此处个人护理时间包括睡觉休息、 洗漱打扮 、健康护理 的时间 ,不包括吃喝饮食的时间。 7 照顾和帮助家庭成员 0.6 0.5 2.0% -12.5% 照顾和帮助非家庭成员 0.3 0.2 0.8% -32.1% 工作及工作相关的活动 3.7 3.6 15.0% -2.2% 教育活动 0.5 0.5 1.9% -2.1% 机构、市民或宗教活动 0.3 0.3 1.3% -6.3% 闲暇和运动 5.1 5.2 21.6% 1.6% 打电话及处理邮件 0.2 0.2 0.7% -15.8% 其它未归类的活动 0.2 0.3 1.2% 47.4%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美国人 一半以上的 闲暇 时间 花 在 看电视 /视频 上 , 2019 年达 到 2.8 小时 /天 (见表 4) ,可见 电视和 视频 是 触达美国消费者 的 最佳 媒介 。 2003-2019 年间 , 美国人参加或举 办社交活动的时间 减少了 40.0%,阅读时间减少了 25.0%,但玩 游戏、玩电脑的时 间却分别增加了 62.5%和 30.8%, 这 与线上数字消费快速增长的 态势高度吻合。 表 4 2003-2019 年美国人闲暇及运动的时间利用结构(小时 /天) 活动类型 2013 年 2019 年 相对变化 2019 年占比 闲暇与运动总时间 5.1 5.2 1.6% 100.0% (1)社交、休憩与闲暇 4.6 4.6 2.0% 89.4% 社交与交流 0.79 0.64 -17.9% 12.3% 社交与交流(除社交活动) 0.69 0.59 -14.7% 11.2% 参加或举办社交活动 0.10 0.06 -40.0% 1.2% 放松与闲暇 3.7 3.9 6.8% 75.5% 看电视 /视频 2.6 2.8 8.9% 54.1% 放松与思考 0.33 0.31 -6.1% 6.0% 玩游戏 0.16 0.26 62.5% 5.0% 玩电脑(除去玩游戏) 0.13 0.17 30.8% 3.3% 8 阅读(出于个人兴趣) 0.36 0.27 -25.0% 5.2% 艺术和娱乐活动(除去运动) 0.10 0.09 -20.0% 1.5% (2)运动、锻炼和娱乐 0.33 0.34 3.0% 6.6% 运动、锻炼和娱乐 0.30 0.31 6.9% 6.0% 散步 0.04 0.06 50.0% 1.2% 体育赛事、娱乐项目 0.04 0.03 -25.0% 0.6% (3)与运动和闲暇相关的交通 0.23 0.21 -8.7% 4.0%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 ( 五 ) 全体居民的 时间 利用质量有较大改善 ,闲暇 时间 的 价 值 快速 提升 虽然 20 世纪以 来美国人 的 日均劳动时间 并 没有 显著 减少, 但 度过这些时间的体验却 显著 改善 了: 大量的人不再 需要 忍受严 寒酷暑,在 肮脏 、 危险的 室外环境下 从事 沉重 的 体力劳动 , 相同 工作 时间内需要 忍受的痛苦 体验 大幅减少。家用电器 普及 大幅 又 降低了 家务劳动 所需 的体力 付出 , 使得 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幅提升 。 闲暇时间 占 全部时间的比重 虽未 增加,但 人们 度过 闲暇 的方式 更 加丰富。 换句话说, 生产力的飞跃 主要 转变为 人类 生活 水平 的 成 倍 提升 , 而不是工作时间的 大幅 减少 。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闲暇时间的价格是人们为获取闲暇而 放弃了的工资。 20 世纪以来美国人实际收入水平和工资率大幅 提升, 意味 着 闲暇的 机会 成本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人们 选择 拥 有的 闲暇 时间 依然有小幅 增长, 这 说明人们对闲暇 时间 的定价越 来越高 。 9 二、 近年来 我 国 居民 时间利用 结构 的 变化 趋势 (一) 我国居民工作时间较长,闲暇时 间较短 , 法定休假 制 度 落实 率 和休假天数 需提升 我国居民的一天主要由四类活动组成(见 图 1) 。 其中 , 睡觉 休息时间占比 38.8%、有酬劳动时间占比 18.3%、个人自由支配 时间占比 16.4%、无酬劳动时间占比 11.3%。除此之外,居民在 其它活动 中 (学习、交通、用餐 、个人卫生 等) 花费的时间占比 为 15.4%。 图 1 我国居民一天时间的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 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 公报 横向对比来看, 我国居民 的 工作时间较长, 闲暇时间较少 : 2018 年 我国居民 日均有酬劳动时间为 4.4 小时 ,较美国 居民 高 出 21.9%; 日均 闲暇时间为 3.9 小时 , 显著少于欧美 居民 ,也低 于日本、韩国等东亚 国家 (见 表 5) 。 2017 年 中 央电视台、国家 学习培训 , 1.9% 个人自由支配活动 , 16.4% 无酬劳动 , 11.3% 有酬劳动 , 18.3% 交通活动 , 2.7% 睡觉休息 , 38.8% 个人卫生护理 , 3.4% 用餐或其它饮食活动 , 7.2% 10 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 ,深圳、 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 的 闲暇 时间分别 仅 为 1.94、 2.04、 2.14 和 2.25 小时。 表 5 各国居民 日均 闲暇 时间 国家 /地区 数据年份 闲暇时间 (小时 /天 ) 比利时 2013 6.2 挪威 2010/2011 6.1 希腊 2013 5.9 德国 2012/13 5.5 意大利 2013/2014 5.4 英国 2014/2015 5.1 新西兰 2009 5.0 法国 2009 4.9 韩国 2009 4.9 美国 2016 4.7 加拿大 2015 4.7 日本 2016 4.6 中国大陆 2018 3.9 中国大陆 2008 3.7 数据来源: OECD time use database;国家统计局 我国 的法定休假天数也少于各发达 经济体 ,主要 原因 是 法定 最低带薪年休假天数 较少 (见表 6) 。 目前,我国每年法定公共假 期天数为 11 天,在各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游水平,但法定最低 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 5 天 ,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11 表 6 各 主要经济体的法定 休假 天数 国家 法定 最低 年 带薪休假 天数 公共假期天数 法定休假天数 法国 25 11 36 西班牙 22 14 36 瑞典 25 11 36 英国 28 8 36 葡萄牙 22 12 34 意大利 20 12 32 希腊 20 11 31 新西兰 20 11 31 挪威 21 10 31 比利时 20 10 30 韩国 15 15 30 日本 10 19 29 荷兰 20 9 29 瑞士 20 9 29 澳大利亚 20 8 28 印度 12 15 27 土耳其 12 14 26 巴西 10 12 22 加拿大 10 9 19 泰国 6 13 19 菲律宾 5 12 17 中国 5 11 16 墨西哥 6 7 13 数据来源: OECD 数据库 ; 国际劳工 组织 我国休假制度 落实率不高 ,导致居民实际休假 天数更低, 可 享有的 闲暇时间更少。 例如, 带薪年休假制度虽 已推行 多 年, 但 对很多人来说 依然 只 是一项纸上福利 (见图 2)。 2020 年 人力资 12 源和社会保障部 数据 显示 7,近 三 年来 中国带薪休假落实率 约为 60%, 仍有 40%的职工无法 正常 享受带薪年休假制度 。 图 2 2552 名从业者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情况 数据来源:休闲绿皮书: 2017-2018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此外, 其它 休假制度 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国家休假制 度改革 调查数据 显示 ,北京市居民周休制度、法定节假日制度、 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率分别为 79.2%、 59.2%、 62.9%,能全部享受 休假天数的群体仅占 34.2%,全国范围内能享受全部休假天数的 群体占比更低。随着休闲需求越发旺盛,居民迫切需要更多的休 闲时间。 7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 4298 号建议的答复 ,详见网址: html 40.1% 4.1% 18.8% 31.3% 没有带薪年休假 有带薪年休假,但不能休 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 有带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 13 (二) 居民时间利用 情况 反映出 特定的 文化 观念 和社会 变迁 居民 时间利用 受到 社会文化背景 的影响 。 2018 年 , 我国居民 日均 用餐时间 为 1.73 小时 , 比 美国高出 46.9%,这与我国居民 用餐活动承载了较多社会交往功能 , 而美国快餐文化发达有一定 关系 。 我国居民日均 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为 53 分钟,是美国人 的 1.8 倍, 反映出我国 居民 的 家庭观念 更强 。 居民时间利用 结构 的变化也折射 出 社会 的深刻 变迁 。 2008- 2018 年间 我国居民有酬劳动 和无酬劳动 总 时间 由 7.9 小时减少 至 7.1 小时,降幅为 10.5%; 居民日均个人自由支配时间由 3.7 小时增至 3.9 小时,增幅为 5.3%(见表 7) 。 表明我国居民“工 作 -闲暇”的时间配比正在 改善。 与美国人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大幅减少的趋势相反, 2008- 2018 年间我国居民用于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翻了一倍多, 这与 近十来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比快速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陪伴子女 和家庭教育的趋势有关。 居民 每天进行 家务劳动 的 时间由 122 分 钟减少至 86 分钟,降幅达 29.5%, 这得益于家用电器的进一步 普及使得家务劳动效率提升,以及餐饮外卖、家政服务等对部分 家务劳动的替代。 表 7 2008-2018 年我国居民 时间利用结构的变化 ( 小时 /天 ) 活动类型 2008 年 2018 年 相对增幅 有酬劳动 5.2 4.4 -15.1% 睡觉休息 9.0 9.3 3.1% 用餐或其 它 饮食 1.7 1.7 4.0% 14 无酬劳动 2.7 2.7 -1.2% 其中: 陪伴照料家人 0.4 0.9 130.4% 其中: 家务劳动 2.0 1.4 -29.5% 其中: 餐食准备和清理 1.1 N/A N/A 学习培训 0.5 0.5 -6.9% 个人自由支配时间 3.7 3.9 5.4% 其中: 看电视 2.1 1.7 -20.6% 阅读书报期刊 0.2 0.2 -18.2% 健身锻炼 0.4 0.5 34.8% 社会交往 0.4 0.4 4.3% 其它休闲娱乐 0.7 1.2 75.6% 另:使用互联网 8 0.2 2.7 1057.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三 ) 居民 上网 时间大幅增长 ,年轻 群体 依赖 互联网的 程度 较高 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89 亿,互联网普及 率达 70.4%9。 随着互联网 的 普及, 全体 居民上网时间 快速 增长, 由 2008年的每天 0.23小时上升至 2018年 的 2.7小时 (见表 7) , 十 年 增长了 10 倍多 。 年轻 群体 更习惯在网络空间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等各类活 动 ,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更长 。 艾瑞咨询 数据 显示 , 2020 年 7 月我 国 Z 世代( 国际上指出生于 1996-2010 年之间的一代人,也被 称 8 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按照其目的计入各类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中,例如购物、看电视等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102 15 为互联网原住民 )网民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长达 4.9 小 时,比全体网民平均水平高出 11.1%10。 2019 年我国未成年人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93.1%11。 但 得益于家长和学校的限制,我国未成年人上网时间不长,其中 九成工作日日均上网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见图 3) 。相较而言, 2019 年美国有 17%的青少年( 13-17 岁)和 14%的儿童( 8-12 岁) 日均上网时间超过 4 个小时 12。 图 3 我国未成年人日均上网时长 数据来源 : CNNIC. 2019 年 全国未成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10 艾瑞咨询数说 Z 世代: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月度分析报告 11 2019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12 YouGovAmerica: Teens use th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the most.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半小时以内 半小时 -1小时 1-2小时 2-3小时 3-5小时 5小时以上 工作日 节假日 16 三、 从 时间 利用看消费变迁 的 几点 启发 (一) 闲暇 时间 不足 将 日益制约 我国 消费 市场 扩容 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是 居民 进行消费的必要条件。 当人们 有足够的闲暇时,才有 时间接受教育,从事文娱体育活动,培养 兴趣爱好, 从而带动 各类新兴消费的发展。 然而,法定带薪年休 假时间较少、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因素使 得我 国居民休闲时间不充足、不均衡、不自由,不利于各类休闲 消费的增长 。 例如, 当前 人们休假和出游的时间高度集中于 个别 法定节假日,尤其是“十一”“五一”等假期,不仅带来过度拥 堵等问题,直接抑制了部分居民的出行意愿,也使得淡季时大量 旅游资源闲置 。 随着我国人均 GDP 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 居 民 闲暇时间不足将 日益 成为 制约 居民消费 的限制 因素。 ( 二 ) 时间成本成为影响 微观 消费决策的重要 因素 1900-2005 年间美国人实际工资水平上涨了约 9 倍, 1978- 2017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22.8 倍 。 随着 时间的 价值 越来越 高 , 各类“时间节约型” 消费业态蓬勃发展 。 例如,电商 平台使得消费者 足不出户 就能触达上亿 SKU,节约了大量 传统购 物 中 搜寻和出行的时间。 便利店、社区生鲜店等线下门店 通过 充 分贴近 社区 居民住所从而 节省消费者日常购物的时间; 外卖点餐、 买菜到家、跑腿闪送、送药 上门等即时配送服务等让消费者足不 出户即可获得商品和服务 。 这些 “时间节约型” 消费 业态的 高速 增长 本质上 反映 了 时间成本 已 成为影响 消费决策 的 重要因素, 未 17 来还 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继续 蓬勃发展 。 (三) 消费场景向线上转移, 线上线下 加速 融合 居民上网时间持续增长 使得 大量线下 活动 转移到线上 ,消费 场景也逐步向线上转移 。 视频直播、数字影音、在线教育、电竞 游戏、在线医疗等新兴数字消费快速发展 。 随着 人们 对 网络 的依 赖逐步加深, 互联网将成为居民的主要消费空间。 2020 年我国实物商品零售额中网络零售占比已达到 27.7%, 实物商品 消费 线上化 进程 持续推进。 由于履约场景必须在线下, 目前我国 各类 服务消费和新兴体验消费 在 供给侧 线上化率还比 较低 ,为顺应需求侧消费者 行为在线化 的趋势, 也 必然 加速 走向 线上线下 深度 融合的 消费 新 模式。 (四)女性 的强大 消费 力 将 持续 迸发 20 世纪 以来 , 美国 女性 从事 家务劳动时间 大幅 减少 , 进行 有 酬 工作 的 时间 大幅 增加 , 男女平权运动 使得 女性与男性的时薪差 距 持续缩小 , 这 股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趋势 性力量 使得 美国 女性的 收入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 。 我国 也处于这股历史潮流之中 , 但 目前 我国 女性 进行 家庭无 酬劳动时间依然远高于男性 ,有酬 工作时间 及 相应 的 收入 则 远 少 于男性。随着 未来 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 减少家庭无酬劳动, 从事 有酬 工作,女性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都 较大提升空间 , 以 美妆、 个护、美容、医美 为 代表的 “她经济” 及相关 消费 产业 将获得 持 续的增长动能。 ( 五 ) 老年 休闲 消费 扩容 潜力巨大 在老龄化日渐加深 的当下与未来, 老年人拥有的 大量闲暇 时 间 为老年休闲消费市场带来 充足的 想象空间。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 示, 65 岁以上的美国人每周拥有 61.7 小时闲暇 时间 ,较其他年 龄组高出 50%以上。 我国 许多 老年人同样拥有大量闲暇 时间 ,其 收入来源多元, 例如 退休工资、 存款利息、投资红利及子女馈赠 等。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有能力、有意愿通过各类消费提高自己的 生活品质 , 这为 老年 教育 、 老年 文娱、老年旅游等 休闲 消费 产业 的 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