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中国市场分析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2022塑造能源与材料行业 中国市场分析报告 内容概要 中国电力市场概览 2 3 4 五大方案助力疫后复苏 系统价值维度 7 20 30 中国执行概要 1 2 中国清洁能源转型的系统价值 这套系统价值框架更全面地评估了不同市场中潜在能源解决方案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技术成果,旨在将政治和商业焦点从成本转向整体价值考量。 为中国带来的价值成果 经济、环境、社会和能源价值 二氧化碳排放 水足迹 在埃森哲的大力支持下,世界 经济论坛利用此系统价值框架对 全球多个地区进行了分析和评 估,旨在考察疫情恢复过程中促 进经济增长和清洁能源转型的各 种机遇。 根据当前市场动态,及其向 净零排放综合能源体系转型的相 对成熟度,我们在整个框架中明 确了中国应优先考虑的关键系统 评估维度。 基于能源来源、多能源发电和 负荷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 就业岗位与经济影响 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创造的 就业机会 获得电力 切实经济地获得清洁电力, 以支持个人或社会发展 空气质量与健康 空气和水污染、土地利用对 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能源生产率和系统能效 提高能源效率和系统能效 (即优化能源价值链要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 ), 最大化能源生产率 韧性和安全性 以可承受的价格提供不间断、 多元化的能源供应, 并有能力从中断中恢复 外商直接投资 凭借可靠能源和熟练人力资源, 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吸引力 灵活性 能够借助数字化和储能, 有效管理整个电网的发电、 需求和电力流(包括电能质量) 成本和投资竞争力 利用面向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 市场吸引力与政策确定性, 鼓励进行研发和平准化度电 成本等投资 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确保系统高度可用性的 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改善客户服务 系统升级 对输配电(包括互联互通)进 行技术(包括数字技术)和资 本投资,以升级可变可再生能 源系统和分布式能源资源 (DER)系统 基于能源来源、多能源发电和 负荷变化的水足迹 中国市场疫后复苏方案 力保2030年前达到排放峰值的解决方案 52K Wind and solar jobs in 2025 2.76亿吨 100万 注:上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类健康效益数字代表的是,与2025年基线相比,到2025年逐步累计的减少量或节约数值。 到2025年发电相关的 二氧化碳减排量 130万 到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141亿美元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42亿美元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28亿美元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46亿美元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82亿美元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8200万吨 到2025年发电相关的 二氧化碳减排量 到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5600万吨 到2025年发电相关的 二氧化碳减排量 9000万吨 到2025年发电相关的 二氧化碳减排量 1.6亿吨 到2025年总体 二氧化碳减排量 180万 到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集中式风能和太阳能 可变可再生能源平准化度 电成本(LCOE)下降,加上 政府规定了可再生能源份额的 目标,推动新型集中式太阳能 和风电产能持续增长, 成本竞 争力 不断提高(到 2025年预计 增加 282吉瓦风电、 173吉瓦太 阳能)。 分布式能源 随着城镇化继续推进、成 本下降以及对分布式屋顶太阳 能的补贴扶持,未来五年内, 预计分布式能源将增加近两倍 (到2025年预计新增138吉瓦 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装机)。 能源互联网 电网的持续数字化转型 将 推动智能电网进一步发展,最 终构建新的数字化能源生态系 统能源互联网。 能效投资 在政府节能政策的大力推 动下,整个价值链上的诸多能 效机遇(如电网、建筑楼宇和 工业能效等)可以降低负荷 压力。 交通运输及工业电气化 在交通运输领域,加速充 电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 电 动车购买补贴。在工业领 域,则继续实现制造流程的电 气化。 中国实现系统价值最大化之路 市场正从应对电力部门转型的 核心要素 转向 通过达到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20%-30%(瞬时超过50%)的 “拐点”以及其他转型要素赋能 加速转向侧重系统能效的 净零排放综合能源系统 超越电气化 (如氢能、二氧化碳解决方案) 终端用能电气化 (如交通运输、供暖和制冷) 电网升级和互联互通 能效可再生能源扩张 电力市场改革 智能弹性解决方案 (如储能、平衡服务) 净零排放综合能源系统 需求优化 注:图标代表实现系统价值成果的解决方案类型。 国旗位置代表中国市场目前的进展情况。 转型要素 核心要素 提高数字化水平,增进利益相关方协作,提高各解决方案的系统能效 中国正接近拐点。 围绕 核心转型要素 制定复苏方案, 推 动中国超越拐点,实现温室气体净零 排放综合能源体系。 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十四五”规划需要加速构建综合能 源体系的步伐。 就业岗位与 经济影响 空气质量与健康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生产率和 系统能效 韧性和安全性 成本和投资竞争力 分析目的及概览 6 在埃森哲的大力支持下,世界经济论坛创建了系统价值框架。 该框架不再局 限于成本分析, 而是从经济、环境、社会和能源系统价值等维度,更加全面地 评估 能源部门面临的机遇。 本次分析选取中国的电力市场,阐释了如何利用系统价值框架来评估 加速经 济复苏和清洁能源转型 的各种机遇。 下文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分析,旨在解决能源行业领导者面临的几项关键问题,并可充 分利用这些分析来思考如何捕捉机遇,并做好准备与一系列利益相关方展开对话。 中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哪些举措在影响中国的能源转型? 存在哪些中短期增长机遇可以刺激经济恢复、加速清洁能源转型? 利益相关方如何超越以成本为中心的对话,思考经济、环境、社会和能源综合体系的 成果价值? 内容概要 中国电力市场概览 2 3 4 五大方案助力疫后复苏 系统价值维度 7 20 30 中国执行概要 1 2 塑造中国电力行业的能源转型趋势 国内技术 数字化赋能能源转型趋势 能源安全 气候变化能源总成本降低 减少进口风险: 作为能源净进口 国,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依 赖其他国家。随着地缘政治关系 变得日益紧张,政府政策也已转 向限制发展天然气发电,支持能 源安全目标。新建燃煤电厂的门 槛业已降低。 较高的可再生能源投资: “十三 五”规划期间,中国在可再生能 源方面 的新增投资预计将达到 3600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 增长近 39%。 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的进步: 在 强大研发系统的支持下,中国拥 有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集 成价值链。 技术专利: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专 利数量居全球之首。截至 2016年, 拥有的相关专利数量约为 17万 件, 是美国的 1.6倍、日本的 2倍。 电力系统数据: 国际能源署的分 析显示,尽管广泛使用了先进的 数字技术,但中国电力数据的及 时性和可用性仍不及欧洲。 电价下降: 自 2020年 6月以来, 特别是在降低终端用户电价的政 策要求干预下,主要省级市场的 受管制燃气电价已下调 16%-28%。 过去三年来,中国工业用电电价 下降了 25%。 能源成本优惠: 2020年 2月到 6 月,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许多 工业客户提供了 5%的电价优惠, 致使两家企业收入下降。 承诺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 2020年 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宣 布了在 203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达 到峰值、在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目标。 实现钢铁行业低排放: 2018年 5 月,中国生态环境部提出,符合 条件的钢铁企业应当遵守超低排 放计划,力争到 2020年底完成 4.8亿吨的产能改造目标。 数字化支撑能源转型 社交 数据分析 机器人技术 移动性 安全性 平台 信息技术/ 运营技术 ( IT/OT) 自动化 由机器进行体力活动 数字化赋能能源转型趋势 保护互联生态系统 优质协作和多学科决策 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执行 日常工作(如变电站检查) 移动解决方案扩展到客户和 现场工作人员 认知分析法和大数据应用 ( 如发电和需求预测) 跨网络运营和 信息技术整合 云平台提供了交付能源 服务的新途径 新冠疫情对中国能源转型趋势的影响 资料来源:能源评论, 光略咨询 国内技术 数字化赋能能源转型趋势 能源安全 气候变化能源总成本降低 油价下跌: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石 油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油价走低, 这有利于中国压缩能源成本。 能源需求:和过去两年相比,受 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 2020年能 源消费总量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与此同时,能源结构不断改善。 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由于原材料 短缺以及面临物流、交通运输和 劳动力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太阳 能光伏组件出口不可避免地呈现 下降态势。但预计这只是短期 影 响。 建设放缓、成本增加:因新冠疫 情推迟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能面 临风险,无法享受将于 2020年底 到期的中央政府激励措施。此 外,由于允许进入施工场地的工 人数量受到限制和严格的卫生规 定,建设成本可能增加。 短期排放减少:新冠疫情危机期 间,中国的碳排放和地方空气污 染出现了短暂的减少和缓解, 2020年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 少了25%。 液化天然气的机遇:疫情加速了 全球天然气供应的宽松化,这为 中国在不损害工业竞争力的情况 下大幅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契机。 中国电力市场结构 国有发电企业 独立发电商 工业用电 ( 68%) 商业用电 ( 16%) 居民用电 ( 16%) 2019年,五大发电集团的发 电量占总发电量的45%以上 私营企业国营企业图例 尽管过去20年来已进行数轮改革,但中国电力行业价值链的绝大部分仍为国有运营。 发电 输配电 终端消费 零售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 有限责任公司 电网所有的零售商 发电公司所有的零售商 私营零售商 输配电价 上网电价 部分输配电价 零售 电价 电力交易市场 普通用户 关键客户 1 报价 报价 报价 电力或资金流向信息流向 1 当前只针对关键客户,但未来将扩展到普通用户 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 产业链 交易链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试点地区 示例:广东省电力市场(2019年约有30%的电力总需求通过市场交易) 年度 月度 现货(日前) 资料来源:广东电力交易中心 2017年以来,有八个省份被指定为电力市场改革试点地区:即内蒙古、福建、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甘肃和山西。 这些地区都已开始签订年度合同,但改革速度各不相同。 市场动态 定价机制 包括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即获得市场准 入许可的电力用户)之间的双边合约市场 和规模较小的年度合约竞价市场 超过总交易量的80% 价格每年确定一次,覆盖大部分的交易 电力 零售商在月度市场的市场份额有30%的限 额,但年度零售市场份额没有限制 占总交易量约15% 每月市场价格在规定的零售价格上与市 场联动决定价差电费返还 最大优惠价差为-500厘(1 厘 =0.001元 / 千瓦时) 南方电网利用电力市场的市场价,来调 节它向电力市场的零售客户收取的价格 和向电力市场发电商支付的价格 南方电网也向电力市场零售商支付事先 约定的利润 现货市场尚未持续开放,原因是担心某些 节点的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并最终超过 当前受监管的行业基准价格 低于总交易量的5% 在 2019年部分时间里,广东省的日前市场 技术实施和试点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前一款电力市场软件采用以15分钟为结 算周期,能够计算2000个节点的PJM型节 点价格 截至2020年 8月,仍未决定是否持续运行 现货市场 中国电力装机结构 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吉瓦 59 56 551 853 1,311 1,594 1,939 2,358 12 517 723 1,030 1,247 1,511 1,830 330 340 392 436 486 513 541 571 1,040 1,087 1,100 1,001 911 694 529 403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2019 5,290 2020 2025 2030 3,503 2040 2,008 2045 2,154 4,369 6,013 97 97 230 90 137 32 98 65 72 152 79 48 171 2050 192 204 177 161 107 148 140 119 116 158 216 131 140 174 229 4,744 2035 2,946 200 208 49 240 97 51 28 68 95 80 125 235 核能 陆上风能 抽水蓄能 天然气 燃煤 传统水电 海上风能 太阳能 生物质 2019-2050年,预计中国的燃煤发电装机将下降63%(从1040吉瓦减少到403吉瓦),而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则将从41%快速增长至87%, 从而为清洁能源成为主要能源铺平道路。 中国能源安全 57% 60% 61% 65% 67% 70% 32% 32% 30% 35% 39% 45% 16% 17% 16% 18% 20% 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2 4 6 8 10 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石油进口总量 天然气进口总量 煤炭进口总量 石油对外依存度(% )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 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 ) 中国能源进口(2013-2018年) 单位:亿吨标准煤当量 资料来源:美国商会全球能源研究所, 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环球周刊,埃森哲分析 中国能源安全排名(1980-2018年) 23 23 23 21 20 19 12 9 10 9 8 0 5 10 15 20 2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16 2017 2018 能源安全排名 近年来,中国能源安全的全球排名有所提升,但其一次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略有增加(从2013年的16%增加到2018年的21%)。 201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18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 中国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近年来略有上升,达21%。 虽然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接近45%, 但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分别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和8%。 在美国商会全球能源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国际能源安全风险指数中,中国能源安全 排名已从1980年的第23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8位。 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的日益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 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排名第1,3,4位)等国家相比,中国在燃料 进口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间。 中国碳市场 $6,531 $21,771 $36,284 $34,833 $67,489 $4,209 $16,981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2019年免费配额 2019年碳单价:北京8.68美元,上海4.03美元,深圳3.99美元,湖北2.89美元, 广东2.55美元,天津2.00美元,重庆0.60美元。 虽然中国各碳试点市场已经运行多年,但交易市场仍以免费配额交易为主, 实际拍卖量相对较少。 国家级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发展缓慢。 价格相对较低,每吨从0.60美元到8.70美元不等。 * 截至2020年8月的美元汇率:6.89 资料来源: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埃森哲分析 免费配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国所有7个试点市场的碳价普遍低位运行(2012-2019年) * 截至2020年 8月美元汇率:6.89 单位:1000美元 2012年,中国在两省五市启动了碳排放试点;但是,持续走低的碳价和免费配额的发放阻碍了脱碳化进程。 北京 天津 上海 湖北 广东 深圳 重庆重庆 总量:788.8万吨 总价值:500万美元 湖北 总量:6075.6万吨 总价值:1.8亿美元 天津 总量:304.9万吨 总价值:600万美元 上海 总量:1451.2万吨 总价值:6000万美元 北京 总量:1277.2万吨 总价值:1.1亿美元 广东 总量:5429.3万吨 总价值:1.4亿美元 深圳 总量:2638.3万吨 总价值:1.1亿美元 中国氢能市场 中国氢能市场四大核心驱动因素 0% 2% 4% 6% 8% 10% 12% 0 10 20 30 40 50 60 氢能(单位:百万吨) 1 2 当前面临的氢能存储和运输瓶颈 有望突破 3 4 下游氢能应用已然成熟 2022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势必支持 其发展 氢能在多能源 发电中的比重 市场总价值 加氢站 燃料电池 汽车 固定电力 供应 燃料电池 系统 目前 (2019年) 短期 (2025年底) 中期 (2035年底) 长期 (2050年底) 2.9% 4% 5.9% 10% 430亿美元 1450亿美元 7250亿美元 1.741万亿美元 23个 200个 1,500个 10,000个 2,000辆 5万辆 130万 辆 500万辆 200座 1,000座 5,000座 20,000座 1万套 16万套 150万套 550万套 需求: 3500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前瞻产业研究院,埃森哲分析 中国中长期氢能需求预测 * 截至2020年8月的美元汇率:6.89 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 %) 需求: 6000万吨 短期内,工业生产的灰氢将成为主要来源,绿氢所占比重较小 未来数十年,氢能产业的市场价值有望显著增长,整个氢能价值链将涌现出各种机遇。 核心技术成本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设备制造规模 2017 2019 2021 2023 2025 2027 2029 2031 203320352037 20392041 20432045 2047 2049 中国绿氢市场 中国的绿色氢能生产仍处于早期阶段,关键投资实体相对分散,主要由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公司组成。 实体项目 技术研发 资料来源:开源数据, 埃森哲分析 3 2 1 1 1 1 1 1 1 1 1 河北建投新能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江西吉安新能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 新天风能有限公司 鸿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智博新能源有限公司 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 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中国共有14个绿氢项目,主要由新能源公司牵头。 制氢项目数量 绿氢项目业主方构成绿氢项目分布 河北建投新能源公司牵头的沽源县200兆瓦风电及10兆瓦电解水制氢综合项目 是首个此类示范项目。 2019年,光伏产业领军企业阳光电源也开始积极部署可再生能源制氢,并在山 西省签订了两个光伏制氢项目。 河北省 2019年,河北建投牵头了一项200兆瓦风电及 10兆瓦电解水制氢混合示范项目 2019年 6月,河北建投牵头一项100兆瓦风电制 氢项目 2014年 4月,风电及太阳能制氢综合示范项目 在张家口启动 甘肃省 兰州新区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示范工程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宝丰能源牵头的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 用示范项目 江西省 秦和县南溪30兆瓦分散式风电(制氢)项目 吉林省 2019年 7月,白城市风能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 2020年3 月,榆树市与阳光电源公司共同启动400 兆瓦风电及10兆瓦制氢综合示范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 2020年 3月,河北建投在内蒙古化德县牵头启动 500兆瓦风电制氢示范项目 山西省 2019年 7月,榆社县政府与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公 司签约启动300兆瓦光伏及50兆瓦制氢综合示范 项 目 2019年 9月,阳光电源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牵头 500兆瓦光伏及50兆瓦制氢项目 火电与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 中国以煤炭为基础的发电系统,极大地压缩了对正规辅助服务市场的需求,因此缺乏正式的辅助服务支付机制。 10 317 263 231 137 17 11 84 67 84 65 82 67 41 3 1 136 145 80 0 100 200 300 400 单位:1000美元 业务流现金流 火电厂提供土地和 电网连接 储能供应商提供设备 火电机组联合调频中的储能 联合建设 调频容量补贴+调频里程补贴 参与削峰和调频 电力网 火电机组联合调频的储能月均收入 广东电网 北京、天津、 唐山电网 山西电网 蒙西电网 联合调频商业模式中的火电和储能火电和储能的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 不同地区各电厂的火电储能月度收入各不相同,其中广州和蒙西收入处于领先 位置。 五大发电集团和本地大型发电公司是参与火电机组联合调频的主要储能公司。 火电机组联合调频中的储能通常由储能投资公司出资,火电厂则提供土地和电 网连接。 一旦火电厂建好储能设备,将共同参与电力辅助市场的削峰和调频工作。 目前的辅助服务收费和电网电价采用“日计和月计”模式,由电网向电厂并最 终向储能投资公司结算;但是,实际结算周期为6 到 12个月不等,因此可能形 成三角债。 越来越多的省市出台了辅助服务补贴政策,火电机组联合调频的储能市场参与 者将不断增加。 华润电力电厂华润海丰电厂华润桥口电厂华润鲤鱼江电厂粤电云河电厂广州恒运热电厂宣化热电联产公司内蒙古上都电厂唐山丰润电厂长治热电联产公司华电广宇煤电公司山西兆光电厂中煤平朔电厂通达动力公司睿能世纪公司京能电力公司睿能世纪杭锦电厂睿能世纪新丰热电厂准大发电厂 调频里程补贴 份额谈判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可再生能源 +储能、 BTM储能市场 随着储能系统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储能系统的部署(包括集中式、BTM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能)将迅速发展。 2025-2029年2020-2024年 发电+ 辅助服务收入* 省份 新疆 内蒙古 山西 山东 湖北 储能容量要求 主要内容 15%, 2小时 10兆瓦/20兆瓦时 5%, 1小时 15-20% 20%, 2小时 10% 8.35% 9.02% 9.75% 10.54% 0% 5% 10% 15% 2.5元 /瓦时 2元 /瓦时 1.5元 /瓦时 1元 /瓦时 集中式光伏+储能已实现经济盈利 内部 收益率 系统成本 8% 0 0.04 0.08 0.12 0.16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峰谷价差大于0.1的地区 峰谷价差在0.07-0.1之间的地区 峰谷价差小于0.07的地区 0.14 0.11 0.11 0.11 0.10 0.09 0.09 0.09 0.09 0.08 0.08 0.08 0.08 0.07 0.07 0.07 0.06 0.05 0 0.04 0.08 0.12 0.16 2020-2021年 2022-2025年 2026-2030年 集中式储能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美元/ 千瓦时 峰谷价差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般工商业电价峰谷价差 各省优先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正日益增加 * 截至2020年8月的美元汇率:6.89 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 中国有五个省份对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储能持续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提出了明确要求。 部分省份明确界定了需要优先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类型。 可再生能源+ 储能,能够 减少限电, 并获得辅助服 务收入,2020年已实现 8%的收益率。 随着储能系统成本下降, 预计2025-2029年,内 部收益率或可达到10.54% 。 目标省市:北京、江苏、 广东、浙江 理由:峰谷价差超过0.1美 元 /千瓦时,较为经济,适 合发展 目标省市:海南、山东、 河南、山西、上海、甘 肃、天津、安徽、青海 理由:峰谷价差为0.07-0.1 美元/ 千瓦时,预计2022 年发展较为经济 目标省市:新疆、山西、 河北、云南、宁夏 理由:峰谷价差低于0.07 美元/ 千瓦时,预计2026 年发展较为经济 储能电厂需要配置15%的光伏装机容量 根据充电功率补偿0.08美元/ 千瓦时 优先扶持容量不低于5%、储能时间超过1 小时的太阳能储能项目 新建光伏项目需配备15%-20%的储能装置 按 20%装机容量、储能时长2 小时考虑储能系统 按装机容量的10%配置储能系统 北京江苏广东浙江海南山东河南山西上海甘肃天津安徽青海新疆山西河北云南宁夏 内容概要 中国电力市场概览 2 3 4 五大方案助力疫后复苏 系统价值维度 7 20 30 中国执行概要 1 2 复苏方案遴选标准 实现有意义的系统价值评估 能够对该方案在2025年前的预期 结果进行建 模和评估,以获得有 意义的结果 加速能源转型 复苏方案将推动市场更接近 实现净零排放 刺激经济复苏 复苏方案的实施应该在2021年 及之后创造就业机会 1 2 3 所选能源复苏方案需满足以下标准: 系统价值 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基线预测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无情境的二氧化碳排放 情境下的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预期(2019-2030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2017-2050年) 百万吨二氧化碳 108吨标准煤当量 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 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标 实施复苏方案将使2025年的 预期排放减少1.75%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BBC 12 12 10 9 7 5 4 2 8 9 10 10 9 9 8 7 2 3 5 6 7 8 8 8 2 2 2 2 2 1 1 1 8 9 11 13 14 15 15 15 0.1 0.3 0.4 0.9 1.2 1.2 1.3 1.8 0.5 1.5 1.2 0.3 0.9 0.2 0.5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17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热能 电力 氢能 其他 排放基准参考了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9年版) 非化石燃料将具有更快的增长曲线,预计到2025 年和2030 年,将分别占到一次 能源消费的36%和53%。 煤炭比重将稳步下降,从2017年的37%下降到2050年的6%。 天然气比重将继续增加,从2017年的6%增加到2050年的22%。 2020年 9月,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 通过实施五大复苏方案,2020-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累计减少6.65亿 吨 。 集中式风能和 太阳能 分布式能源 能源互联网 能效投资 电气化 方案概述 交通运输电气化 工业电气化 产能及发电影响 二氧化碳 排放 到 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 2025年累计减少量 水足迹 就业影响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到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累计减少量 未纳入分析 未纳入分析 空气质量 与健康 五大复苏方案支持中国疫后发展,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2.76 亿吨 8200万吨 5600万吨 9000万吨 6000万吨 1亿吨 5610亿升 1370亿升 1150亿升 135万 100万 63万 117万 141亿美元 42亿美元 46亿美元28亿美元 1840亿升 55亿美元 840亿升 1120亿升 27亿美元 可再生能源平准化度电成本的 下降,加上政府规定的可再生 能源份额目标,促进了新型太 阳能和风能产能的增长以及成 本竞争力的提高。 到2025年,公用供电级太阳能产 能将增加104%(即339吉瓦), 占装机容量的12% 到2025年,公用供电级风能产能 将增加120%(即517吉瓦),占 装机容量的18% 二者加和相当于替代35座 500兆 瓦的燃煤电厂 到2025年,分布式太阳能累计将 增加 188%(即212吉瓦),占总 装机容量的7% 到2025年,分布式风电累计将增 加 133%(即 28吉瓦),占总装 机容量的1% 二者加和相当于替代27座 500兆 瓦的燃煤电厂 到2025年,通过减少系统损失, 累计可节约1.6%的能源总需求 ( 即144太瓦时) 损失率从5.9%降低到5.48% 在(2025年的)目标年能效效益 中,节约 1%的能源总需求(即97 太瓦时) 就电动汽车能源消费增量而言, 2020-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 累计将取代176太瓦时的化石 燃料 2020-2025年,工业终端能源消 费中,用于取代化石燃料能源的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累计将达到 347太瓦时 随着城镇化继续发展、成本下 降以及对分布式屋顶太阳能的 补贴扶持,预计未来 5年内, 分布式能源将达到目前近3 倍。 电网的持续数字化转型推动了 智能电网进一步发展,最终构 建新的数字能源生态系统 能源互联网。 在政府节能政策的推动下,整 个 价值链上的诸多能效机遇 (如电网、建筑楼宇和工业能 效等)可降低负荷压力。 电气化将在工业部门控制煤炭 消费总量和减少空气污染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继 续 实施电动汽车购买补贴,将 促 进 中国交通运输的电气化进 程。 集中式风能和太阳能 集中式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预测 系统价值影响 效益 2.76亿吨 到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 累计减少量 到2025年水足迹 累计减少量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2020-2025年空气污染减少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135万5610亿升 141亿美元 吉瓦 概述 风电: 太阳能发电: 政策和执行 资料来源:牛津能源研究所, 国家发改委, 前瞻产业研究院,埃森哲分析 142 166 192 221 255 294 339 208 235 275 322 377 442 51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52023 2024 太阳能 风能 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风电已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力来源,仅次于水电和煤电。到2020年底,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 预计将分别达到235吉瓦和420太瓦时,占中国总发电量的6%。 从地理布局上看,预计中国新的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将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而陆上风电则主要集中在西北 地区。 2014年,中国太阳能产业开始迅猛发展。逐步建立了全面的太阳能产业政策体系,包括覆盖定价、补贴、 税收和电网连接的多级政策框架,还制定了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从规模上看,2017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为200吉瓦,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51吉瓦。2025年,预计太阳能 光伏发电的价格将比2015年下降超过50%,加上输配电价的下降,低成本入网或将成为一个额外的推动因素。 能源领域仍存在影响可再生能源部署的诸多矛盾,如国家指导政策与地方实施、支持煤炭与推广可再生能 源共存,以及现货电力市场的缓慢推出等。 尽管如此,牛津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能源市场仍汇聚了有助于清洁能源转型的各种市场和政策 措施。 在“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国家能源局制订了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宏伟目标,并通过补贴上 网电价支持其稳步增长。然而,与此同时,自2016年以来,出于系统可靠性的考虑,国家能源局已批准多 个省份投资燃煤发电。 当前,政府规划提倡可再生能源“稳步增长”,到2020年目前为止发布的政策也支持这一趋势。 分布式能源 中国分布式能源总量预测(2019-2025年) 系统价值影响 效益 8200万吨 100万 42亿美元 1370亿升 吉瓦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前瞻产业研究院, Wind资讯, EnergyTrend,埃森哲分析 63 74 91 112 139 172 212 17 20 24 28 0 50 100 150 200 250 64 2 20242021 14 2019 2023 12 2020 2022 159 2025 86 105 129 195 240 分布式太阳能分布式风能 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概述 政策和执行时间表 分散、灵活、清洁且高效的分布式能源将成为中国能源供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期,重工业比重下降,商业和服务业比重增加。因此,分 布式负荷(即商业和小型工业设施)的比重有望增加,能源需求将变得更加分散灵活。 预计分布式能源发展将迎来转折,主要原因包括: 1. 分布式能源发电成本已显著下降,有望实现规模效益; 2. 专项补贴政策目前主要是对分布式屋顶太阳能进行补贴; 3. 涉及分布式能源资产的并购活动持续增加。 2015年 /2016年: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加 速分布式能源资源(DER)部门的改革,开放用户侧分布式电力来源的建设。 2017年:取消分布式能源资源装机容量的规模限制。将分布式天然气作为主要的天然气利用方 式,并将直接交易作为分布式发电模式。 2018年/2019 年/2020 年:推动分布式光伏资源配置市场化,在电力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开展分 布式电力交易试点项目。第一批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试点地区已于2019 年 5月在26 个城市正式 启 动。 2020年:考虑到集中式太阳能和陆上风电的成本竞争力,政策制定者正将补贴重点放在分布式 屋顶太阳能和海上风电上。2019 年,分布式太阳能占新增太阳能发电量的30%以上。2020 年对 新增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预算总额为2.2亿美元,其中7250万美元分配给了家庭光伏发电。 到 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 累计减少量 到 2025年水足迹 累计减少量 2020-2025年空气污染减少 带来的人类健康效益 2020-2025年创造的 就业岗位总增量 能源互联网 中国基于电网的“能源互联网”组成 系统价值影响 效益 5600万吨 1150亿升 28亿美元 能源资源 控制中心 基于信息通 信技术的控 制系统 微电网供应商 微电网 虚拟电厂(VPP) 交易市场 数据 供应商 做市商 分布式光伏 分布式风能 电动汽车 民用住宅 配电网络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前瞻产业研究院, Wind资讯,埃森哲分析 资料来源:埃森哲分析 概述 能源技术和数字创新正悄然改变传统的能源价值链,从而引发在中国构建新的数字能源生态系 统(即“能源互联网”)。 电能损耗率是电网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加强电能损耗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 率,改善精益管理,有效发现安全隐患,优化配电网络,并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供电 服务。 技术创新/应用情境 微电网运营:未来,新能源微电网系统可参与电力交易。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发电企业和 独立售电公司可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发电、进行相关的配电和售电、为网络终端用户提供更清 洁更廉价的供电服务。通过“点对点交易”的买卖模式实现微电网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