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作为吴志刚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所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副主任 背景观大势、谋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n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n 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十九届五中全会) n 数据治理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着力点n 政府数据治理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政府必须先试先行n 中国是数据大国,凭借先进数字技术、巨大人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人口红利正在转变为数据红利 网络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主 要 内 容一、新技术:数字技术崛起二、新业态新模式:内含与实践三、新作为:相关建议 1 新技术:解析数据 第二次机器革命n 技术指数性迭代更新n 数字化n 组合集成创新非竞争性零边际成本网络叠加效应 n 数字技术带来巨大红利n 赢者通吃造成收入分化n 乐观面对-便利、机会n 积极应对-于变局中开新局n 重构生产关系数据化智能化 源起 文明之初:结绳记事 文字诞生:文以载道 信息时代:数据建模“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逐步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1997年,高性能计算企业SGI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西指出数据快速增长将成为计算发展的重要趋势,数据将出现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难组织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用“大数据”来描述这个趋势,从而引发了计算领域对大数据的思考。 产业视角:数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产业是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产业视角: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随着大数据产业步入全面融合应用阶段,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当前,我国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70%;工业、政府和健康医疗领域的相关应用成为行业热点,规模增长迅速。 电信 交通运输 医疗健康城市规划工业制造农业生产进行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行业定制的数据分析报告咨询 反映出行者出行需求特征、交通供给情况和供需匹配程度应用于健康监测、疾病预防、临床决策、医药研发抓取、分析、挖掘内部及各类数据,掌握目标地区用户特征推动“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的发展应用于农产品生产、销售、追溯等全环节 2 新业态新模式:内涵与实践 新业态、新模式是根植数字经济发展土壤,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以数据要素价值转化为核心,以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为方向,经产业要素重构融合衍生而形成的商业新形态、业务新环节、产业新组织、价值新链条,是关系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因子,具有强大的成长潜力。 基本概念 发展机理-围绕“无接触”、“宅生活”、“云消费”等数字化生存需求的新 业态新模式被大量激发。 -企业主动寻求数字化手段来突破发展困境 -数字技术提供了数据融通、资源流动、价值共享的技术底座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要求更加重视产品本身的价值疫情倒逼:新冠疫情防控触发数字化生存机制 截至2020年3月,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72.5%,月收入 8000元以上的网民群体占比13.3%。本质追求:无止境追求价值引领企业变革创新技术驱动:数字技术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需求升级:消费者主权意识升级激发长尾效应数据来源: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要素投入看,数据驱动创新发展 -加速信息、技术、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 -大幅提升劳动者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技能据麦肯锡测算,每100元网络零售, 其中39元为新增的消费支出。快递行业连续5年实现超过27%增长,50%以上的收入来自电子商务。降低生产过程的 能耗资源浪费 提高存量资源 利用效率 平台企业 社会组织 企业间通过跨界协作实现价值链重造 平台企业、社会组织对政府治理手段形成有效补充 微经济、短视频等平台赋能大众、创造灵活就业岗位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数据要素可复制性强 迭代速度快 复用价值高 无限供给 发现新知识 创造新价值 提升新能力形成绿色低碳和可持续 发展的数字生活新模式 主要特征从发展理念看,绿色共享主线贯穿 从参与主体看,跨界融合主体多样从价值实现看,价值溢出效应突显 主要类型 五大新模式 五大新业态白皮书主要内容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零工经济 共享制造现代供应链工业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 3 新作为:相关建议 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较弱 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 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不充分 企业管理变革相对滞后 企业内部缺乏战略共识 现有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无法满足平台的发展需求 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平台供给服务能力不强 工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工业机理模型沉淀不足 尚未形成平台级服务能力和通用型解决方案 平台运营机制、商业模式不清晰 缺乏共享合作机制 平台安全支撑能力不足 平台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平台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不强 平台数据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数据治理制度标准缺乏 平台数据流通标准体系不完善 工业数据缺乏全流程可信认证和管理管理面防护线治理网薄弱点供应力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政府层面: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 强化数据治理与数据立法 构建公平开放市场环境 完善数字转型公共服务体系l研究制定推进企业数字转型的路线图,明确数字转型目标、任务和路径l鼓励企业制定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转型 方案l提高企业家数字领导力 l基于不同的价值考虑,制定个人数据和非个人数据的自由流动规则l针对数据自由流动出现的问题,加快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l在法律法规层面确立工业大数据资产地位,研究制订工业大数据管理制度l规范数据服务市场,加强用户权益保障 l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开展包容监管、协同监管、平台治理,积极推进负面清单制度落地l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业务转售和宽带接入市场开放,鼓励民营企业有序参与竞争l加强对互联网等市场竞争秩序监管 l开展企业数字转型能力评估l引导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整合资源,加强前瞻性问题研究,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智库、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l引导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联合构建行业数字转型公共服务平台l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与宣传推广会 产业层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l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l稳步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l创新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l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 l超前布局前沿信息技术产业l发展数字化产业集群和新型数字产业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引领数字产业化 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实体经济融合发展l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实体经济l培育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催生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企业层面:探索数字企业发展新模式提升数字转型能力 推行组织结构变革 调整企业管理机制 加强数字人才培育l加快推动企业设备、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推动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l强化技术支撑能力,突破核心芯片、驱动器、工 业以太网等关键器件和技术发展瓶颈l着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l增强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的数字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 l生态型组织l平台型组织l网络型组织 l构建自我管理机制l建立全员共治机制l建立内部创业机制 l培养基于数据化决策的愿景型领导与赋能型领导l塑造创新型文化l培养员工数字化技能l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于2000年底由原信息产业部四个局级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赛迪集团(CCID)是研究院的企业化运作载体。中国电子工业发展规划研究院 中国电子报社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中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聚焦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一条主线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两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七 大重点领域“互联网” 11 大重点领域中国智造 十 大重点领域每年举办百余场行业顶级盛会每年发布100本以上产业研究报告 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制造 中国智造 两化融合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大数据 物联网 互联网+云计算 高端装备 机器人集成电路新材料电子商务 智能终端 消费品 新能源 业务领域 打造数字经济权威智库研究咨询政府支撑 行业研究 评测认证测试评估 方案推介 宣传推广报刊网站 会议活动硬平台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软硬件公共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软平台赛迪智库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 服务生态 理论性问题赛迪数道“数”之道理 “数”之道路“数”之道法技术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数据治理数据流通数据安全 数据权属数据伦理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智慧城市 数字政府数字新基建数字中台数字孪生我院推出“赛迪数道”,寄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与社会各界朋友论“数”之道理、寻“数”之道法、探“数”之道路。“赛迪数道”既关注数据治理、数据流通、数据安全、数据权属、数据伦理等理论性问题,又关注数字孪生、数字中台、数字新基建等技术性问题,也关注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等应用性问题。 “赛迪数道”专栏 由于时间所限,本研究尚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