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绩效评价简要报告(广州大学)发表时间:2015-02-06 17:42:21信息来源:广州市财政局 一、评价概况 受广州市财政局委托,广州大学对“2011-2013年广州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本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广州市财政资金21,100万元,其中2011年1100万元、2012年10,000万元和2013年10,000万元,用于支持广州市民办学校教学设施建设、民办教师培训和相关教学成果奖励。 市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是:一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持续资助民办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二是通过举办民办教师培训,提升民办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通过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占比;四是通过资助,鼓励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改善社会教育资源总量,为在民办学校在读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校条件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实现我市教育均等化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涉及民办学校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民办教育成果奖励和民办教师培训,共计783个项目。绩效评价小组对上述783个项目基础信息表和佐证资料进行了书面审阅,并现场考察82个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主管单位。根据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本专项资金自身特点,项目绩效评价小组设计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要点。经评价,项目综合绩效得分为84.49分,绩效等级为“良好”。 二、项目绩效 一是改善民办学校教学设施条件。2011至2013年,在市财政资金资助下,受资助民办学校的办学设施得到改善。据不完全统计,具体表现为(1)实验建设得到改善。民办专项资金为全市各区共添置了45间物理实验室,48间化学实验室,21间生物实验室,20间美术室,24间音乐室,42间科学实验室和31间教室实验室的改造。(2)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提升。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为民办学校配置了1572个多媒体平台、202个多媒体教学综合平台、1466台电脑、227间电脑室,18套校园广播系统,16家校园网建设。(3)教学仪器得到补充。民办教育专项资助建设了64间图书室,19个教学活动区,25套音乐设备。(4)体育运动设施得到加强。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资助了14个球场,11条跑道建设。上述教学设施使用效果良好,为受资助民办学校提升了办学条件。 二是提升民办教师队伍素质。市教育局委托大学培训机构、专业培训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为民办学校举办各类各层次培训班19个,参与培训人员达2972人次。 三是促进我市民办学校规范化水平明显上升。受资助民办学校中,规范化民办学校数占全部受资助民办学校数之比从2011年的4.54%,上升到2014年的55.23%,资助产生的规范化水平效应显著。 四是推动我市民办学校优质化水平迈入新台阶。受到2011-2013年度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学校中,增加省一级学校4所、市一级学校15所和区一级学校51所。获得等级学校数占全部受资助学校之比从2011年的2.92%,提升到2014年的24.73%。 五是提高我市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截至2013年底,全市民办幼儿园数为1114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为64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57.45%;全市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为26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为15.2万人,占比58.46%,超过阶段性目标50%的要求。 六是促进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资源供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013年全市民办学校学生规模是69.46万人,全市民办学校学生总数占全市学校学生总数之比为38.78%。(2)2013年全市民办学校中非广州户籍学生人数规45.12万人,占全市民办学校学生总数之比为64.96%。我市民办学校为非广州户籍子女接受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七是推动我市教育资源均衡性和均等化发展。从化市民办学校规范化数从2012年的11所增长到2013年的30所,增城市民办学校规范化数从2012年的13所增长到2013年的80所,花都区民办学校规范化数从2012年的1所增长到2013年的73所,数量扩张明显。 三、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不清晰。虽然在2011、2012、2013年开展市民办教育发展资金申报工作通知上,市教育局明确当年资金资助的主要范围,如民办学校实验室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但在民办学校教育规范化、优质化和均等化等主要方面并没有清晰绩效指标定位。 二是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截止到2014年9月,2013年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付率仅为62%。在资金集中使用的区(市),资金支付率相对较低,南沙区、黄埔区、增城市总体支付率仅为三成,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民办培训资金效果不够理想。(1)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15万元、205万元因为缺乏先前规划,没有安排使用被当年市财政局收回。(2)因为民办教师报名不理想,培训班只好推迟开班。(3)民办教师培训班在报名人数不够时,允许公办教师参与,未能做到专款专用。 四是民办资金项目管理有待完善。1)2011年天河区东奥学校受资助6.5万元购买相关教学设备,2014年6月因校场地问题停止办学,相关资产清退还没有跟进;2)资助项目后续监督存有漏洞。南沙区阳光学校2012年受资助建设的化学实验室虽然完工,但不能正常使用;3)民办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盲区。在南沙区旭升学校,2010年学校发生转让交接,没有相关资料交接。 五是民办教育资金满意度有提升空间。1)从民办教师来看,增城区教师对学校电教设备满意度得分为68.00分;2)从民办学校学生来看,海珠区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满意度得分为69.33分;3)从民办学校来看,对专项资金到位及时性满意度,番禺区得分73.4分;4)24.21%的受访民办教师不知道民办教育发展资金提供教师培训,而希望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的学校数为35.7%,存在明显反差。 六是民办学校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以2013年为例,虽然民办学校规范化数达到914所,但幼儿园占比83.81%、小学占比5.58%、初中占比9.63%和高中占比0.98%。 四、相关建议 一是制定民办教育规划,提升专项长远绩效。1)率先在我省制定民办教育专项规划,落实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国家教育办学体系;2)通过民办教育规划目标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年度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方案;3)在组织管理体系上,实施专项资金统一部门管理,共同制定绩效目标,分类实施,促进各类资助围绕绩效总目标协调推进。 二是扩大分类资助,优化资金使用效益。1)根据民办教育规划要求,采取分大类、连续滚动资助;2)优化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方向,加强民办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配套投入,可以发放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3)对已经形成品牌、教学质量良好、收费高端的民办学校可以从教育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对还没有进入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民办学校,更多给予硬件方面的资助支持。 三是建立民办教师培训机制,增强民办教育培训效果。1)将民办教师培训引入民办学校年检制度,作为一项强制性制度实施,建议规定我市民办学校每年拿出学校收入的2%-5%用于民办教师的培训;2)建立民办教师培训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制度;3)民办教师培训要点、面结合,既要有高层次培训,也需要广覆盖培训项目,有助于教育均衡化和区域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四是建设民办学校信息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1)建设民办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精细化管理基础条件;2)采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将资金监督跟踪管理交予第三方,提升教育部门管理效率;3)建立强制性民办学校档案制度,强化学生档案、教师档案等学校基础资料社会公共产品属性,规定在学校举办者变化交接时必须同时移交上述基础档案资料;4)让受益学校在选择教学设备上有一定个性化和弹性权利,增强设备使用效果。 五是做好民办资金使用前期调研工作,提升满意度水平。在每年民办教育专项方案实施时,应到各区(市)民办教学集中宣讲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用途,提升民办教育资金的知晓率,让政府民办教育发展资金深入到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心中。 六是加强民办教育资金支持强度,实现教育均衡化水平整体优化。市政府应加大每年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额度,按民办学校发展规划路径,有计划地通过资金资助优化民办学校小学、初中、高中规范化和等级化水平,实现我市民办学校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发展,为落实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