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15年农村公益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乡村连片治理”试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政策背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对村民委员会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确定并组织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的财政奖补。其目的是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建立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 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方式,提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投入绩效水平,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山东省财政厅研究提出了“乡村连片治理”新举措,印发山东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同一乡镇集中相连的8-10个村,按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扶持范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以下简称乡村连片治理项目),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净化和美化等“五化”为重点,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保护乡土文化,发挥集约效应,提升人居环境,初步打造一批宜居、宜业、 宜游的美丽乡村。(二)项目内容。2015年,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15 2 年“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继续支持开展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列入本次评价范围的为东营区史口镇、莱州市金仓街道、新泰市汶南镇、日照东港区后村镇、莱芜钢城区辛庄镇、禹城市辛店等6个项目,受益村庄55个,惠及人口4.7万人。项目主要包括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新建文体广场、修建排水沟和植树绿化等。项目主管部门为山东省财政厅,项目管理基本程序为村民议定、村级申请,县级财政指导乡镇统一编制项目建设方案,通过市级财政审核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通过专家评审,确定最终试点项目并批准实施。(三)项目资金投入情况。项目计划投资10313.23万元。其 中省财政补助4800万元,市县财政补助3900万元,县级以下筹资1613.23万元。(四)绩效目标。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要求,把55个村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庄环境优美宜居,农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宜居、宜业、宜游,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品质,让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一)评价依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11285号),山东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鲁财预201167号),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的通 3 知(鲁财农改20112号),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财农改20132号),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财农改20134号),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乡村连片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鲁财农改20152号)等政策与制度规定,经批准的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一级指标,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 项目效益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47个四级指标,指标分值满分为100分。(三)评价方法。采取第三方评价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机构在各地自评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书面文件审查及实地调研核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对比法、专家评判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评价机构认定,总体看,各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了完善有效的“五化”工作机制,即试点决策民主化、村庄规划特色化、项目建设标准化、资金管理精细化和运行管护 常态化。项目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实施进度与预期进度相符;管理机构健全,保障措施到位,资金使用 4 合规;工程量与工程成本配比合理,项目完成质量情况良好;达到了村庄布局协调美、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标准,群众满意度高,实现了绩效目标。经随机选取55个村841名普通群众调查问卷,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项目开展;99.17%被调查者对项目表示满意。经综合评价,2015年省级连片治理项目自评平均得分99.82分,评价平均得分92.55分,项目综合评价平均得分94分,绩效级别定为优。具体评价如下:(一)投入方面。分值20分,得分19.4分。从项目立项情况看,各项目规划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坚持“村民议、村民决、 村民建、村民管”的民主决策机制,自下而上定项目、建项目、管项目。按照“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项目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兼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示范效应明显。各项目立项条件与鲁财农改20132号、鲁财农改20152号等要求相符。立项文件形式、内容合理。项目未出现越级申报、延时申报的情况。绩效目标合理,符合相关政策,预期产出效益符合正常业绩水平。从资金落实情况看,省级、市级资金拨付到位率和到位及时率均为100%。但也存在个别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造成失分。(二)过程方面。分值30分,得分28.15分。从业务管理方面 看,各项目实施单位均制定了相关业务管理制度,执行基本规范,管理措施较为有效。实施方案中项目建设类型、标准、工程量、 5 造价和预算等健全明确。从财务管理方面看,项目实施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项目监理、资金审计、考评验收和绩效评价。项目主管部门严格遵守资金拨付制度规定,各项目实施单位制度较为健全,资金使用方案符合实际情况,招投标程序基本合规。资金拨付实行县级报账制,财务监控有效。但也存在个别项目资金审批手续不够严谨的情况,造成失分。(三)产出方面。分值20分,得分19分。从实际完成率看,截至评价日,各项目投资额完成率均与绩效目标基本相符,但个别项目工程量完成情况与计划工程量有一定出入,造成失分。从完工项目质量达标情况看,项目质量基本达标。从成本节约率看, 已完成项目的产出成本控制措施基本有效,成本节约率较好。(四)效果方面。分值30分,得分26分。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施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文体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为群众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以环境改善为主,不搞大拆大建,保住了历史形成的村庄格局和传统民居,保护了村庄的历史文化,留住了“乡愁”,提升了村民生活和健康水平,改善了邻里和干群关系,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生态效益明显。各项目村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新建、改造排水设施,建设垃圾池、公厕、垃圾箱,完善了村庄的环境卫生设施,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污 水不再任意排放,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减少了疾病发生与传播,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6 项目可持续性影响明显。各项目区把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与乡村旅游、生态富民、特色农业相结合,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乡村连片治理作为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项目经济效益目标实现程度当年尚不明显,造成该项指标失分较多。四、下一步建议评价机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乡村连片治理是省财政厅主管的项目,从近两年绩效评价结果看,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成效比较显著。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满 意,已经成为各地推进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亮点工程、标杆工程,农民群众也很满意。建议省财政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将乡村连片治理打造成名牌项目,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绩效。二是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建议省财政厅下放项目立项审批权,由市级统一组织项目评审工作,缩短立项周期,为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腾出更多时间空间,调动市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因素分配方式,提高绩效评价结果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中的比重,突出激励约束,抓好信用惩戒, 切实体现干好干孬不一样。四是修订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充分 7 吸收这次绩效评价成果,将各类项目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努力提升农村综改资金绩效水平,为财政系统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