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附件3-7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简要报告广州市光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一、评价概述受广州市财政局委托,我所对“2016年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专项资金”实施了第三方绩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项目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规委”)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 意见(粤府办201464号)、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管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2016年度共涉及财政资金22,232万元。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分两期开展,共28个子包(一期12个子包,二期16个子包)。本次普查工作共检测各类管线77,691.50公里,广州本次地下管线普查覆盖面积约为97%,基本覆盖了全市的建成区域。本次评价采取通过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书面评审、现场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程序,采用抽样调查、现场评价等方法,最终评定绩效等级为“中”。二、项目绩效总体来说,该项目在决策方面表现一般,在管理、产出、效益 方面表现较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项目2016 - 2 - 年预算安排资金22,232万元,年内调减10,000万元预算额度,预算调整率44.98%,预算调整幅度大,预算编制较不准确。当年实际支出资金11,828.24万元,预算执行率96.70%。2017年该项目安排了9,284万元预算额度,截至2017年5月并未支出任何资金,项目整体预算执行率53.20%。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落实了住建部提出的“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加强管线统筹管理”相关要求,普查范围不仅限于住建部要求的建成区,而是扩展至全市域范围,为推动广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一)地下管线普查覆盖面广按国家、省级文件指示,我市计划对约2,037平方公里建成区 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但考虑到地下管线普查的整体性,若只针对建成区进行普查,得到测量结果局限性比较大,难以获取较为全面、准确的管线数据。因此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决定将覆盖面积由原先的建成区约2,037平方公里,扩展至全市约7,284平方公里。实际普查面积约7,284平方公里,普查项目面积覆盖率达100%。本次地下管线普查已完成约为77,691.50公里管线长度的勘察工作,探明地下管线长度增长率达80.68%。 地区广州北京上海东莞城市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16,410平方公里6,340平方公里2,465平方公里普查覆盖面积7,284平方公里1,376平方公里1,563平方公里283.97平方公里普查覆盖率97.98% 8.39% 24.65% 11.52% - 3 - (二)采用管线数据升级模式并采取新技术节省成本根据工作方案要求,为提高普查效率及精度,需要收集现有管线基础资料。计划收集整理已有管线数据30,000公里以上,实际收集数据约43,937.08公里,收集完成率146.46%。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数据升级”技术进行升级完善,因此在项目支出方面很好地节约了项目开支:每公里的升级费用为800元,新测费用为4,000元,共节约财政资金约8,000万元。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分别采用GZCORS系统、广州市管线智能化处理平台、雷达探查非金属给水管线管径、非开挖探测法等新技术,亦节约了约2,000万元财政资金。(三)编制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法规及共享技术标准 在市国规委的主导下,2016年内服务商顺利完成了广州市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规定、广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规定、广州市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顺利通过了专家验收会。三份文件的制定,达到了日后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管线竣工资料,建立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的共建、收集、更新、共享、服务等统一管理机制的目标。符合“科学先进、共建共享、兼容高效”的基础原则,起到推进管线有序建设、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的作用。(四)安全生产工作到位考虑到地下管线勘察工作存在较多的生产安全风险,而且广州城区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管理工作方 案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安全保障措施。本次普查工作全部子包 - 4 - 的服务商以及监理单位都严格执行安全保障措施。而且业主方与监理方定期巡查时亦会重点检查外业作业组的安全保障情况,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与周边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三、存在问题(一)项目整体预测不足,进度出现延后根据广州市地下管线普查管理工作方案设定的工作进度计划,第一、第二期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都应该在正式开工后180个自然日内全部完成(包括外业、内业、验收、成果提交等程序)。本项目工作量大、施工环境复杂、限制条件多,工作方案的制定对项目难度未有充分考虑。按原计划第一期工程应在2016年9月 下旬至10月上旬完成,但大部分子包都在当年12月才完成外业工作,个别几个子包一直延后至2017年3月过后才陆续完成外业监理验收。另外第二期工程原计划于2017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工作,但大部分子包都延后至5-6月才完成进度。因为工期延误、实际工作量与计划工作量相差较大等原因,导致项目的中期验收以及外业监理验收程序亦出现较大延后。(二)预算调整幅度较大,预算编制不准确市国规委将本项目按2016年度项目进行申报,申请年度预算资金22,232万元,并计划在2016年内完成相关工作。市国规委于2016年10月-11月向市财局申请项目预算资金调减,并办理相关手续。根据广州市财政局关于调剂市国土规划委2016年预算项 目的复函,同意调减10,000.00万元的年度项目预算额度,并将 - 5 - 预算额度结转至2017年度继续开展本项目。调整后当年预算额度为12,232.00万元,预算调整比率为44.98%,可见本项目的前期计划比较不准确。(三)实际工作量与预估工作量存在一定差异在项目开展之初,项目主持单位根据现有管线数据,以及对于未探明管线的预测,预计全市约有81,818.20公里的地下管线需要进行探测。但实际施工数据与计划数据存在偏差,目前实际全市实际探测工作量为77,691.50公里,工作量差异数4,126.67公里,整体差异率约5.44%。个别子包的工作量差异较大,实际工作量比预期工作量高出近30%(如白云东区子包、白云中区子包、原萝岗南区子包),亦 有部分子包的实际工作量不及预计工作量的50%(如从化西南子包、从化东北子包)。因为工作量预估的不准确,导致投入工作人员的数量较难把控,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而且个别子包总体工作量计费低于或接近预付工程款金额,令结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四)部分项目整改工作完成不及时本项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但由于项目投入较大,人员众多,作业单位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个别子包中存在个别小组水平较差的情况。在试验区施工开始,直至第三方验收环节,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管线权属单位都在检查核实过程中发现个别子包或个别小组的检测成果不达标或缺漏数据的情况。如有发 现类似情况,都会发放整改通知书勒令其限期整改。但在实际操 - 6 - 作中,大部分子包都能够及时整改,个别子包的整改并不及时,进而影响了工程进度或后续工作的开展。四、相关建议(一)推进项目验收工作,尽早完成数据入库工作建议市国规委做好协调工作,促进第三方验收、数据入库工作加紧进度。如验收过程发现成果未达标,应及时督促相关作业单位做好整改工作,确保普查成果质量过关,顺利通过第三方验收。尽快开展“广州市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及共享交换接口建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选定符合资格的服务商做好数据入库,建立综合管理平台的项目收尾阶段工作。(二)加强预算编制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规划大型工程项目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准确有效的预算计划。跨年项目提前制定3-5年的预算计划,逐年申报相应的预算额度,并根据进度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在到达目标进度时,尽快安排验收、核查工作,确保工程进度款能及时完成支付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尽量避免预算额度闲置的情况发生。(三)做好各子包结算工作经调查,按目前情况有6个子包实际工作量超过预估工作量(与合同最高结算限价挂钩)超出10%以上。而且监理单位亦因工期延期,工作量增多等原因大幅增加了费用成本。如果按照原合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工作量超量比较严重的单位可能会带来较 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针对此情况并未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 7 - 而本项目因为招投标下浮价格、部分子包工作量远低于目标值等情况,造成了较大额度的财政结余资金。建议充分利用该部分资金,签订补充协议,对工作量超标严重的子包服务商补充一定额度服务费。另外有3个子包的实际工作量低于目标工作量的50%,该部分子包可能会出现预付工程款高于实际结算工程款的情况。建议做好核查工作,如发现超发的情况,马上做好资金回收工作,避免浪费财政资金。(四)督促各服务商做好整改完善工作因为前期合同条款设置的缺陷,针对目前整改工作不及时、整改效果不达标的情况未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建议业主单位组织 各子包服务商签订责任状,明确质量标准,落实质保责任。统一验收标准,保障数据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避免检测结果不达标影响地线管线管理数据库的有效性。因为数据库是未来城市规划、地下管线常态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数据库有效性不足,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容小觑。应严格执行质量保障措施,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整改。对整改不及时、整改不达标的服务单位采取处罚措施,降低其考评分数或扣减其服务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