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基础云服务行业洞察基础云服务发展展望123 基础云服务概念界定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资源及软件开发资源基础云服务云管理平台CMP支撑型PaaS 创新型PaaS云通信云视频Serverless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计算/分析数据查询/搜索 机器 语音技术函数计算 学习容器/镜像容器管理 非关系型数据库 自然语言理解 计算机视觉数据仓库/数据湖 云安全消息队列 大数据 人工智能云原生 数据库SDS 超融合存储 SDN/SD-WAN计算 网络云主机/虚拟机/弹性计算 对象存储 文件存储 CDN与加速负载均衡SLB专有网络VPC表格存储 块存储高性能计算机HPC裸金属 云硬盘 注释:1,本报告所讨论的产品范围,由于命名角度不同,各产品间的层级关系并不严格对应于图中的位置;云安全由于层级划分较为模糊、复杂,故不在此次报告讨论范围内;2,支撑型PaaS:强调资源利用,更高效的整合,配置,调度IT基础资源,强化业务能力的PaaS产品;创新型PaaS:突出技术创新,依托基础资源,为业务创新/拓展提供机会,给产品开发带来深刻变革的PaaS产品。来源: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1/2)云资源部署加快、云应用加速落地,驱动云市场持续增长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620亿元,同比增长38.3%。从营收贡献看,市场营收仍以云资源为主,市场结构呈现为“哑铃”形。从增长模式看,市场增长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客户用云需求激增。其中,泛互联网行业客户多为主动上云,已开始聚焦于“云上”建设。非互联网行业更多为被动用云,仍处在“上云”阶段。但产业互联网深化,云效益在非互联网行业的持续沉淀,将有助于非互联网行业日后“化被动为主动”,进而持续带动云市场的增长。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中国总体云服 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中国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总体云服务市场结构 162038.3% 22021上半年020上半年 59.4%59.7% 17.7% 22.9%23.5%1171 16.8% 2020上半年 20221上半年总体云服务市场规模(亿元) IaaS(%) PaaS(%) SaaS(%)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市场估值模型,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市场估值模型,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及结构(2/2)用户及厂商相互赋能,巩固公有云底座地位2021上半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235亿元,同比增速为48.8%,占整体云市场规模的76.2%。各类SaaS企业的云应用产品加快推陈出新步伐,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带动对公有云资源的消耗;其次,各行业用户在引入SaaS应用后,陆续从上至下引入基础云服务,以更好地适配顶层应用,以数字化工具辅助业务创新。此外,云厂商也通过创新云部署模式(如推进分布式云建设),升级云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数据中心、移动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等策略,扩大公有云服务边界和服务能力。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及非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及非公有云市场规模占比 123548.8%830公有云2021上半年76.2%70.9% 29.1%23.8%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公有云(亿元)385非公有云12.9% 2020上半年3412020上半年2021上半年 非公有云(亿元)公有云(%)非公有云(%)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市场估值模型,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市场估值模型,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链综合型云厂商支撑型PaaSCDNSDS互联网型云厂商传统IT型云厂商云原生数据库运营商型云厂商海外背景云厂商电信运营商创新型PaaSSDNSD-WAN人工智能非公有云厂商基础 IT硬件大数据专有云超融合IDC托管云私有云CMPSaaS代理SI MSP /ISV客户客户 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图谱支撑型PaaS(容器)CMP创新型PaaS (人工智能)综合型云厂商非公有云厂商SDS SND/SD-WAN超融合 CDNIDC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竞争格局(1/2)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位列中国基础云市场前三名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在2021上半年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和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处在三甲位置,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1)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增速放缓,大单客户迁移及行业政策转向,对互联网类云厂商营收造成一定影响。2)IT背景类云厂商增长明显,受益于“云+行业”联结日益紧密,IT背景类云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提升。随着企业上云转为精耕细作,市场格局仍存变数,云厂商需更聚焦培养可持续的竞争力。2021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2021上半年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20212上02半1年H1中中国国IaIaaSS+公Pa有a云S公市有场云市场(仅国内市场)排名及份额(仅国内市场)排名及份额 5.5%2.1% 22.3%.1% 4.8%2.6%.3%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2.3% 2.3%4.0%4.2%3 37.4%38.7%4.3%亚马逊云科技百度智能云金山云7.0%亚马逊云科技 6.5%百度智能云金山云浪潮云9.6%浪潮云10.5%京东云京东云 UCloudOthersAzureOthers 12.2% 12.4% 13.5%12.4%注释:1、排名只包含综合性云厂商,2、排名口径参考文末附录说明。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注释:1、排名只包含综合性云厂商,2、排名口径参考文末附录说明。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中国基础云服务产业竞争格局(2/2)阿里云位列公有云含出海市场头名,亚马逊云科技持续突破2021上半年中国IaaS及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阿里云占据榜首,亚马逊云科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在中国I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及中国IaaS+PaaS公有云市场(含出海业务)中位列第三位。目前,由于国内云市场处在高速增长期,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可观,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多数中国背景云厂商更聚焦国内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更熟悉海外行情,可提供合规且统一服务的海外背景云厂商,在出海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如仅看中国出海业务营收,亚马逊云科技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出海服务的第一位。2021H1中国Ia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2021H1中国IaaS+PaaS公有云全球2021上半年中国IaaS+Pa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含出海业务)排名及份额2021上半年中国I aS公有云全球交付市场(含出海业务)排名及份额 13.0% 9.8%12.1%阿里云阿里云38.0% 39.1%亚马逊云科技 1华为云亚马逊云科技腾讯云2.4%腾讯云华为云12.7%Others Others13.0% 26.3%23.7%注释:1、排名只包含综合性云厂商,2、排名口径参考文末附录说明。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注释:1、排名只包含综合性云厂商,2、排名口径参考文末附录说明。来源:结合公开资料、企业访谈、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基础云服务行业洞察基础云服务发展展望123 云厂商竞争策略与时俱进提升服务能力,深化行业理解,以营利为核心塑造持久竞争力产业互联网深化的表现为传统行业用户上云需求扩大。为此,云厂商的竞争策略也需紧跟行业变化升级。首先,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云厂商更需要通过投资伙伴、投资生态、投资社会,构建从投入到盈利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渐深化的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厚积薄发而非后劲不足。其次,云厂商间的技术能力和云资源/云能力的产品各有千秋,但云市场的竞争重点已从云“计算”的竞争,转为云“服务”的竞争。传统行业云用户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更庞杂,云建设周期更长,需要云服务厂商对其行业特征、业务特性理解更深刻,在技术输出的同时,以更专业和持续的服务能力,满足用户从上云规划、落地部署、到后期运维、业务升级的全周期需求。云计算竞争焦点转化营收能力 云计算发展早期,为占据市场份额,争取先发优势,云厂商采用跑马圈地模式,迅速扩张,更专注增速及营收规模,以确保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行业理解 + 服务能力为重点厂商营利能力传统行业企业业务复杂,IT基础设施薄弱,上云周期长,需要云厂商从上云到云上的各个阶段强化对其业务和行业理解,提供持续交付能力。云计算市场格局逐步平稳,各类玩家陆续锁定目标行业及头部客户。企业上云逐步从粗犷式转为精细化上云,驱动云厂商间的竞争不能再关注一时得失,更需要保持持久竞争力。行业云资源 + 云技术为起点 企业上云早期,云厂商在进行业务推广时,更注重凸显其提供的云资源的性价比或云技术的差异性,但随着云厂商投入的提升,底层资源价格差异和技术水平已相差无几。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设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数据中心智能化、模块化升级,推动云部署模式持续更新坚实的云基础设施是承载和发挥云技术及云功能的有效保证。一方面,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向集约化,节能化,高效化发展的趋势。在新基建政策驱动下,数据中心厂商也正向智能化、敏捷化升级。首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云功能模块对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持续提升。其次,云计算渗透场景扩展,数据中心需要实现更灵活的部署以满足云能力的输出。最后,智能化及模块化数据中心有望助推分布式云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及物联网产业相关发展。智能数据中心和模块数据中心概念及特征运维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手段,更好 地提升运维效率,提升故障预警能力。设计标准化,部署高效化:在保证高可靠的同时,迅速满足对业务的支持智能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绿色环保:节省物理空间,高度集成,借助AI算法,降低PUE,实现更环保运营管理分期建设,拓展便捷:避免闲置IT基础设施资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通过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能力,以环保节能和智能高效为核心。提升数据中心从设计规划、建设落地到运营管理全周期服务能力提升将基础设施对环境的依赖度降低,通过标准化设计和标准化组件,实现IT基础资源迅速上线以满足业务需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方案完整,业务连续:智能数据中心从设计到交付,围绕业务需要设计完整方案,整合资源,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管理便捷,绿色节能:模块化数据中心规模小、体积小便于管理及自动化运维部署,能耗低,更环保。 管理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及时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数据可视化。易迁移,环境适应性强:可以灵活散布于边缘提供稳定算力。 云部署内涵外延交相呼应分布式云打通中心和边缘,实现能力统一,推动公有云进化云部署形态持续进化,从早期的公有云及私有云,陆续延伸出专有云、分布式云等不同形态。其本质在于如何平衡公有云能力分布不均衡及管理调度局限性的问题。在分布式云之前,企业更倾向通过部署混合云搭配多云管理的方式,云的“割裂”仍造成企业运营及后期运维困难。分布式云则有效平衡了物理位置的分布与运行管理逻辑的统一。通过统一架构及平台,将公有云的能力更广泛的输出。分布式云原理、应用及特点分布式云技术原理中心公有云分布式云应用场景 政务金融城市工业更好地符合监管要求及容灾需要,更可靠和灵活的调动数据资源。降低数据传输 支 持 更 多 IOT 更好协同中心成本,依托边 设备,方便企 和边缘,覆盖缘算力,强化 业推进现场业 设备广泛,加运行管理逻辑的统一分布式云管理系统地理位置的分布不同场景的服 务。务能力。速智能交通、城市大脑协同。分布式云特点及优势能力分散内外统一云网协同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托管云分布式云通过借助统一架构及统一平 台进行一体化管理和资源调度。进而实现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以及云能力层面的统一。通过广泛的边缘节点,将公有云能力更好地下沉到边缘,让边缘设备承载更多算力,支持更多业务场景。借助5G 网络 ,更好发挥云网一体优势,通过低延时、大流量,助力分布式设备间数据交互和业务同步。本地云边缘云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技术广度深度齐头并进云原生从狭义走向广义,依托典型技术向全面架构渗透随着云计算的广泛渗透,云原生也正从狭义走向广义。在发展早期,云原生往往被局限于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但云化升级推进云原生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其概念范围逐步从固定的技术,真正的转变为以云为基础开发设计的产品及应用。在纵向上,云原生不断向上和向下拓展。改变底层计算、存储、网络的管理和运维方式。在顶层,云原生更多以应用为中心,发挥其敏捷、持续特征,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横向上,云原生的使用范围也从安全运维领域,拓展至深度学习、区块链等领域。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愈加成熟,其集群资源利用率,集群稳定性,持续交付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云原生技术架构图谱 应用定义和开发层 (Application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平台Platform)可观察性和分析(Observabilityand Analysis)(应用程序定义和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数据库流和消息传递镜像构建K8S发行版托管的K8S编排和管理层(Orchestration and Management)监控工具日志工具 追踪工具API 网关编排和调度服务代理服务网格远程进程调用协调和服务发现运行时层(Runtime)云原生存储容器运行时云网络K8S安装程序PaaS/容器服务供应层(Provisioning)自动化和部署工具密钥管理解决方案容器注册表安全和合规框架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能力数据普惠循序渐进湖仓一体优化大数据能力,帮助企业管理整合数据资产随着云原生技术应用降低大数据集的使用门槛,大数据应用渗透持续提升。业内对大数据产品的要求维度日渐丰富,涵盖性能、安全、成本、稳定、规模等多方面。在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新技术产品,但两类产品在具体的应用中,业务数据的划分和归属,两类系统内部的打通,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为此,融合两者优势,兼顾企业级服务能力和生态丰富性的湖仓一体架构,为大数据能力进一步强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数据湖与数据仓库对比及湖仓一体特征管理便捷对存储的原始数据、处理后数据统一管理,覆盖数据源、数据链接、数据格式等多方面,及 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仓库数据湖非关系型数据, 结构化、半结构数据类型 来自运营和业务 化、非结构化数场景多样数据库实施前涉及,也可在分析时编写写入/读取型Schema)据数据仓库支持机器学习、商业智能等多场景业务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数据智能化,构建数据资产。在写入时分析(读取型Schema)数据库架构 (兼容广泛取长补短优势融合湖仓一体采用标准化及开放化存储模式,提供多种API,便于不同工具和引擎直接有效访问数据。查询快速但成本较高查询快速且成本较低产品性价比可以监管及无监管数据数据质量 高度监管数据数据使用者 业务分析师存算分离数据湖计算和存储使用独立集群,可以独立支持更广泛的并发需求,服务更大的数据量级。数据科学家、数据开发人员、业 务分析师敏捷高效批处理报告,数据能力机器学习,预测分析,数据发现立足云原生技术,可实现迅速部署,加速访问,灵活拓展,快速迁移,显著提升数据治理效率。BI,可视化来源:Databricks,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场景能源产业数智升级响应能耗双控政策,加速行业数字化,驱动产业发展可持续化能源行业与生产制造一样,是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能源资源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能源产业健康也是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了解我国能源产业特征及现状,总结行业的共性及特性、痛点及需求。其次需针对前端勘探、中期生产、后期使用等不同环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当前,能源问题已引起全球国家的重视,而能源数字化将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助力中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等目标的实现。中国能源行业数字化痛点及需求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2%3%1%系 统 老 旧 性 能 运维成本高,偏 低 : 传 统 能 智能化水平不 能力滞后:IT基 支出不平衡:资 源 企 业 信 息 化 足:业务分散 础 设 施 部 署 周 金重点投资在后水 平 相 对 滞 后 ,且广泛,设备 期 长 , 但 新 能 端基础设施,但信 息 技 术 产 品 故障难定位。 源 等 新 市 场 业 对前端用户数据更 新 不 及 时 , 基础检测水平 务 发 展 迅 速 。 搜集,用能数据基 础 设 施 需 要 不足,信息获 导致IT资源无法 分析,多场景服业 务 灵 活 但 IT 建设投入和运营煤炭2石油8%水电天然气核能8%替换。取存在滞后性。支持业务拓展务能力不足太阳能风能56%20%生物质能中国能源特征中国能源行业典型数字化解决方案 油田供应链管理方案油田探测开采电力能效数据平台能源分布广泛,总量大,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且部分能源资源开采难度大。 无人机巡检 智慧加油站 虚拟调度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格局,能源体系较为完善,但环境压力仍不容忽视 光伏电网分布式管理用户购电/用电一体化管理平台综合能源管理服务 智慧节能方案 设备预测维护虽然能源开采及管理科技化水平逐步提升,但能源效率偏低,持续供应不稳定。 能源传输管理方案来源:BP能源,互联网公开资料,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基础云服务市场追踪基础云服务行业洞察基础云服务发展展望123 云产业风起云涌,格局重塑国资云推动云产业供需结构调整,重塑云厂商角色及功能国资云相关概念,部署,实施等内容正引起云计算行业关注。通过对比、总结相关资料,国资云特征及对行业影响包括:首先,国资云并非是凭空出现的新概念,而是将部分地方之前兴建的国资监管平台或信息化业务平台,以更统一的方式进行部署和管理。其次,国资云更强调通过集约、共享、统一的方式,更高效的推进国企上云进程及国资国企上云进程,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效率。再次,国资云对于云厂商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服务相关产业的角色定位转化,其产品及服务内容要求的更新。最后,国资云不代表中国云市场的国有化,而是着重于推进相应云技术的信息技术创新,进而构建更可信、可靠的云服务体系。国资云特征及影响国资云 用户角度厂商角度行业角度技术角度国资云更强调云部署模式的专属性,以及云产品技术和能力的可靠性。因此,具备更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云厂商有望借助国资云发展,加大在云计算领域,软硬件的投入,从底层的IT基础设施到国产操作系统,国资云在加速企业上云的同时,也在催化国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国资云的目标是为了加速国企、央企上云步伐。依托统一规划和管理,更好集合资源。其次,国企、央企由于业务复杂,监管严格,云厂商对其经营内容的理解和产品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可能存在偏差,因此用户需要更可信的上云方式国资云更多体现在对云部署方式的特殊要求,以及在产品选择和运营管理上的专属需要。因此,云厂商在服务特定行业企业时,角色从台前走到幕后,将技术和服务以满足监管要求和企业特性的方式定向输出。国资云概念更接近于信创云,但前者更多强调企业背景,而后者更突出技术特征。类似信创云的行业应用,国资云对中国整体云计算行业的主要影响,将可能在政务云、金融云等行业。 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赋能取之于云,用之于民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凸显云计算普惠功能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更需关注以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信息流带动技术、资金、人力、物资走向乡村,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文件陆续出台后,农业数字化建设原则与目标已逐步明确。而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被称为“数字水电”的云计算也应更好地发挥其底座支撑作用,为乡村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云厂商也应和乡村政府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共建格局。在推进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的同时,以云为基,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培育定制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2016-2020年中国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2016-2020中国数字经济渗透率 22222020019018017016 40.7%37.8%35.9%32.6%29.6% 21.0%19.5%18.3%17.2%16.8% 8.9%8.2%7.3%6.5%6.2%33.1%9.1% 35.4% 38.4% 476.2%6.5% 575.9%9.8%6 71.0% 74.6%2016.12 2017.12 2018.12 2020.3 2020.12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来源:CNNIC,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来源:中国信通院,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云底座千里之行,始于云上支撑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支持数字场景创新,数字能力升级随着以“元宇宙”为代表的相关 Web 3.0 概念的出现,其所带来的交互模式升级,互联网功能及内容的拓展,以及对游戏云、视频云等泛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产品的改变,逐步引发行业热议。虽然概念总是日新月异,但一成不变的是云计算在产业革新和业态进化中的底座地位。虽然关于传统行业如何上云、用云的探讨已成产业互联网的焦点,“云+行业”正逐步超过“云+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关注的重点。但云计算本身所具备的互联网基因、服务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以及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过程中的广泛渗透,让其具备支撑和链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能力。从服务互联网行业到走向传统行业,从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到支撑多样边缘设备和终端。在数字场景创新及数字能力升级过程中,离开云计算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可以预见,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交互更紧密、频繁的未来,云计算将更如鱼得水,为信息技术产业革新提供坚实底座。云计算渗透领域不断升级 4 2Web 3.0 人工智能随着区块链、元宇宙等新热点陆续引起行业讨论,云在新科技的发展中将持续扮演底层支撑角色,助力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链接,推进互联网产业变革与大数据类似,人工智能与云计算间也是相互赋能,彼此成全。云资源为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云计算也在陆续引入智能化工具,提升云计算能力。随着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发展对云能力的要求日渐提升,也在催化云形态的进化,助力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的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具备天然的耦合性,在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后,坚实的云底座将为企业实现数据驱动提供有力支持。物联网3 1大数据 来源: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附录 附录-市场份额统计口径说明(1/2)本报告所指“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的口径详细界定如下:产品范围界定:基础云服务厂商向其客户提供的基于云/虚拟化的通用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与服务。具体包括123)计算服务:虚拟机、弹性计算、云主机、裸金属服务、GPU云服务器、FPGA云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存储服务: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块存储、表格存储、云硬盘)网络服务:宽带、CDN与加速、负载均衡、网关、VPN 部署模式界定:云服务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厂商所有并管控,资源向所有客户开放共享。时间范围:2021年自然年1月-6月地域范围:国内市场:前述口径下,厂商在中国内地市场(即不含港澳台地区)的营业收入,合同签订地点为中国内地,合同签署方为中国内地企业法人/政府/事业单位,交付地点可位于中国内地区域。出海市场:前述口径下,厂商在中国内地市场以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营业收入,合同签订地点为中国内地或海外,合同签署方为中国内地企业法人/政府/事业单位,交付地点可位于中国内地以外区域 附录-市场份额统计口径说明(2/2)本报告所指“中国公有云PaaS市场份额”的口径详细界定如下:产品范围界定:云服务商向其客户提供的基于云的应用开发工具、开发技术、开发平台、开发环境。具体包括1)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兼容MySQL、SQLServer、PostgreSQL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管理工具非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兼容MongoDB、Redis、Memcache的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管理工具)大数据:支持/兼容MapReduce及其生态的大数据计算/分析产品、流数据计算/分析产品数据查询/搜索、数据仓库/数据湖)人工智能:器学习、语音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检测)、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人体识别、字符识别、图像识别/搜索、内容审核/安全、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知识图谱)云原生:容器服务(实例/镜像/编排/管理)、DevOps、微服务、Serverless(函数计算) )云视频:云直播、云点播、实时音视频、视频处理234567)云通信:即时通信、短信服务、语音服务)其他开发工具:消息队列部署模式界定:云服务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厂商所有并管控,资源向所有客户开放共享。时间范围:2021年自然年1月-6月地域范围:国内市场:前述口径下,厂商在中国内地市场(即不含港澳台地区)的营业收入,合同签订地点为中国内地,合同签署方为中国内地企业法人/政府/事业单位,交付地点可位于中国内地区域。出海市场:前述口径下,厂商在中国内地市场以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营业收入,合同签订地点为中国内地或海外,合同签署方为中国内地企业法人/政府/事业单位,交付地点可位于中国内地以外区域。 23 谢谢观看T H A N K Y O 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