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阳艾草气象观测规范DB4113/T 043-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07.060 CCS B18 4113 南阳市地方标准 DB 4113/T 043 2023 南阳艾草 气象观测 规范 2023-12-13 发布 2024-01-15 实施 南阳市市 场监督 管 理局 发 布 DB 4113/T 043 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观 测原 则.1 5 观 测地 段.2 6 发 育期 和生 长状 况观 测.2 7 大 田生 长状 况调 查.5 8 生 长量 观测.5 9 产 量结 构分 析.6 10 主 要农 业气 象灾 害观 测和调 查.7 11 主 要病 虫害 观测 与调 查.7 12 田 间管 理的 观测.8 13 农 业气 象条 件评 价.8 14 艾 草气 象观 测记 录.9 15 资 料归 档.9 附录A(规 范性)艾草 生长量 观测 方法.10 附录B(规 范性)艾草 产量结 构分 析方 法.13 附录C(规 范性)艾草 主要农 业气 象灾 害观 测和 调查内 容.15 附录D(规 范性)艾草 主要病 虫害 观测 和调 查内 容.17 附录E(规 范性)艾草 农业气 象观 测记 录.18 参考文 献.21 DB 4113/T 043 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分:标准 化文 件的 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 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 南 阳市 气象 局 提 出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南 阳市 气 象局、河南 省气 象科 学研 究 所、南 阳市 农业 科学 研究 院、新野 县气 象局。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刘 杰、祝晓红、张志 红、张丽 梅、曹宗鹏、张雪 玲、李新 梅、胡恒瑞、雷晓 辉、沈巍、张益 瑞、张溪 荷。DB 4113/T 043 2023 1 南阳艾草 气象观 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确立了 南阳 艾草气 象观测 的规则,规 定了艾 草气象 观测内 容、时间、地段/观 测点、大田 调查的选 取规 则,规定 和描 述了艾 草气 象观 测、调查、分析、评 价的 要求 和方 法。本文件 适用 于南 阳艾 草气 象观测 的业 务、管理、服 务和研 究。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本文件 没有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艾草病 虫害 艾草在 生长发 育过 程中,受到有 害病原 物、昆虫的 危害,使艾草 生长 不良,品质较 差,产 量下 降,甚至死 亡的 现象。艾草气 象灾 害 艾草在 生长发 育过 程中不 利的天 气或气 候导 致艾草 生长受 限、产 量或 品质下 降、设 施受损 的现 象。观测地 段 定期进 行作 物生 育状 况观 测的相 对固 定的 田间 样地。植株密 度 单位土 地面 积上 艾草 植株 的数量。单 位为(株/)。4 观测原 则 平行观 测 将艾草 生长 过程、发育 状 况观察、测定 以及 对产 量 分析与 生存 环境 监测 同时 进行。环 境监 测选 取距离艾草 观测 地段 最近 的气 象站观 测的 气象 要素,气 象站优 先选 用农 田小 气候,科学 研究 时也 可使 用 经 过评估后 技术 优良 的非 气象 部门安 装的 设备。点面结 合 在相对 固定的 观测 地段进 行系统 的观测,在 艾草生 长发育 关键期 及重 大气象 灾害、病虫害 发生 时,根据当 地农 业气 象服 务需 求、选 取2 3个 具有 代表 性的大 面积 种植 区开 展农 业气象 调查,增 强数 据 的 代表性。DB 4113/T 043 2023 2 5 观测地 段 5.1 选择 观测地 段应 选择 能代 表当 地气候、土 壤、地形 等自 然条件、耕 作制 度和 产量 水平的 地段。地 段确 定后,要 保持 相对 稳定;a)地段面 积一 般 为 1hm2,不 小于0.1hm2;b)观测地 段应 远离 河流、水 库等大 型水 体,距离 林缘、建筑物、道 路(公 路和 铁路)、水塘 等 20m以上,尽量 减少 小气 候的 影响;距离 污染 源不 小 于500m;c)生长状 况调 查地 段:能反 映当地 艾草 生长 状况 和产 量水平 的不 同代 表类 型的 地段;d)农业气 象灾 害和 病虫 害调 查地段:能 反映 不同 受灾 程度、不限 制艾 草品 种的 地段。分区 观测地 段应划 分为 具有代 表性的4 个小 区,作 为4 个 观测重 复,按 顺序 编号,为使观 测具有 连续 性,每个小 区定 株观 测。绘制 观测地 段分 区和 各类 观测 点分布 示意 图。资料记 载 5.2.1 观测地 段资 料记 载应 绘制 综合平 面示 意图,其 图应 包括下 列内 容:a)观测地 段的 经纬 度、编号;b)气象观 测场 的位 置;c)观测地 段的 环境 条件。5.2.2 观测地 段资 料记 载应 说明 下列内 容:a)观测地 段经 纬度、编 号;b)观测地 段土 地经 营单 位名 称或个 人姓 名;c)观测地 段所 在地 地形(山 地、丘陵、平 原、盆地)、地 势(坡地的 坡向、坡 度等)及面积(hm2);d)观测地 段距 气象 观测 场的 直线距 离、方位 和海 拔高 度差;e)观测地 段环 境条 件:房屋、树林、水 体、道路 等的 方位和 距离;f)观测地 段前 茬作 物及 施肥 情况;g)观测地 段灌 溉条 件:有无 灌溉条 件、保证 程度 及水 源和灌 溉设 施;h)观测地 段土 壤状 况:土壤 质地(砂土、砂 壤土、壤 土、粘 壤土、粘 土等)、土壤酸 碱度(酸、中、碱)等;i)种植方 式(直播、根 茎种 植、种 苗移 栽等)。6 发育期 和生 长状 况观 测 发育期 观测 6.1.1 发育期 内容 6.1.1.1 直播、根茎种 植发 育期:出苗期(萌芽 期)、六真 叶期、九真叶 期、十六真 叶期、分枝期、叶变形 期、现蕾 期、开花 期、种 子成 熟、黄枯。发 育期形 态特 征应 符合 表1 的要求。6.1.1.2 种苗移 栽发育 期:成活期,分枝 期、叶 变形 期、现 蕾期、开花期、种 子成熟、黄枯。发育 期形态特 征应 符合 表1 的要 求。DB 4113/T 043 2023 3 6.1.1.3 多茬收 割发育 期:视前茬 收割留 主茎高 度,分别进 行出苗 期、六 真叶 期、九 真叶期、十六 真叶期、分枝 期、叶变 形期 观测或 分枝 期、叶变 形期 观测。发育 期形 态特 征应 符合 表 1 的 相关 要求。表1 发育期 形态 特征 序号 发育期 形态特征 1 出苗期(萌芽期)幼苗露出地面并展开(地面芽变绿色或地下长卵形艾芽出土并展开)2 六真叶期 植株出现六片互生真叶并展开。3 九真叶期 植株出现九片互生真叶并展开。4 十六真叶期 植株出现十六片互生真叶并展开。5 成活期 植株移栽的艾苗叶色转青,叶片舒展、在阳光下不再凋萎。6 分枝期 主茎叶腋出现分枝且达到一片展开叶片。7 叶变形期 主茎上部15-20cm 以上叶片由五 尖生变为三尖生或柳叶状。8 现蕾期 分枝叶腋出现花蕾穗。9 开花期 花蕾开出黄棕色小花。10 种子成熟 种子呈现褐色或黑色等成熟颜色。11 黄枯 植株叶片开始变色、黄枯。6.1.2 观测时 间 6.1.2.1 发育期 一般 两天 观测 一次,旬末 进行 定时 观测。6.1.2.2 规定观 测的 相邻 两个 发育 期间隔 时间 较长,在 不漏 测发育 期的 前提 下,每 隔 5 天和 旬末 定 时 观测。临近 发育 期即 恢复 隔日观 测。具体 时段 由气 象台站 根据 历史 资料 和当 年艾草 生长 情况 确定。6.1.3 测点位 置 在4个小 区内 选取观 测点,每个观 测点作 上标 记,并 按顺序 编号。观测 点之间 应保持 一定距 离。为使观测 具有 代表 性,观 测 点位置 交错 排列,使之 纵 横都不 在同 一行 上,测 点 距田地 边缘 的最 近距 离不 能小于2m,面积 大的 地块应 更远些,避免 边际 影响。切勿将 测点选 在田 头、道 路旁和 入水口、排 水口处。6.1.4 测点面 积 根据栽 培方 式确 定测 点面 积,但 要符 合下 列要 求:a)条播宽 为(23)行,长 为1m 2m;b)穴播宽 为(34)行,每 行长可 包括(4 5)穴(株);c)撒播面 积 为1m2。6.1.5 观测植 株选 择 6.1.5.1 条播:每个 测点 连续 选 取10 株。6.1.5.2 穴播(栽):每 个测 点连 续固 定 5 穴 进行 观测。6.1.5.3 撒播:每个 测点 选 取 10 株 固定观 测。6.1.6 发育期 的确 定 6.1.6.1 出苗期(萌 芽期)、植 株 移栽成 活期、种 子成 熟期、黄枯 期:目 测整 个 观 测 地段,50%的 植株进入表 中描 述的 某个 发育 期形态 特征 的日 期。DB 4113/T 043 2023 4 6.1.6.2 六真叶 期、九 真叶 期、十 六真叶 期、分 枝期、叶变 形期、现蕾期、开 花期:进入某 个发育 期株数占 观测 总株 数 的 百分 率(取整 数,小 数四 舍五 入)确 定进 入某 个发 育期 的 日期。第 一次 观测 达到10%的日期 为某 个 发 育期 的 发 育始期,第一 次观 测达到 50%的日 期为 某个 发育 期的 发育普 遍期,发育 期观 测到普遍 期为 止。6.1.7 特殊情 况处 理 出现特 殊情 况时,按 下列 规定处 理:a)某次观 测结 果发 育期 百分 率出现 倒退 时,应 立即 重 新观测,检查 观测 是否 有 误和观 测植 株是 否缺乏代 表性,以 重新 观测 结果为 准;b)观测点 内固 定观 测的 植株 有 2 株 及以 上失 去代 表性 时,应 另选 观测 点;c)规定的 观测 时间 遇有 妨碍 田间观 测的 天气 或灌 溉时,宜推 迟观 测,并及 时补 测;补测 时发 育 期百分率 超 过10%或 50%时,补测的 日期 确定 为进 入发 育始期 或发 育普 遍期 的日 期。生长状 况观 测 6.2.1 观测时 间和 观测 内容 见表2。表2 生长状 况观 测时 间和 观测 内容 观测时间(普遍期)观测内容 六真叶期 绿叶数 九真叶期 绿叶数、株高 十六真叶期 绿叶数、株高、密度 分枝期 株高、分枝绿叶数 叶变形期 主茎绿叶数、株高、分枝数量,分枝绿叶数,密度 6.2.2 植株选 择 在每个 发育 期观 测点 附近 选择具 有代 表性 的植 株进 行取样。6.2.3 观测方 法 6.2.3.1 绿叶数:样 品植 株展 开的 绿叶数 量,记录 以片 为单 位取整,小 数四 舍五 入。6.2.3.2 植株高 度:样 品植 株从土 壤表面 量至主 茎顶 部最高 一片展 开叶片 的顶 端(包 括花序),记 录以cm 为单 位取 整,小数 四 舍五入。6.2.3.3 分枝数 量:样品 植株 有展 开叶片 的分 枝总 数,记录 以个为 单位 取整。6.2.3.4 密度的 测量:在 每个 重复 中取样,数 出每 平方 米内 的株数。6.2.4 植株长 势 生 长 状 况评 定 宜结 合 大面积 艾 草 种植 长 势和 历 年状况 评 定 整个 观 测地 段 的艾草 长 势。与 上 一次 评定结果 不同 时,应注 明原 因。评 定结 果按 下列 条件 分为三 类:a)一类:生长 状况 优良,同 时满足 下列 条件:1)植株密 度均 匀适 中,无缺 苗断垄,高 度整 齐,叶色 正常,主茎、叶 片发 育良 好;2)没有或 仅有 轻微 病虫 害和(或)农业 气象 灾害;3)预计产 量高 于 近 5 年 平均 产量年 景水 平。DB 4113/T 043 2023 5 b)二类:生长 状况 较好,同 时满足 下列 条件:1)植株密 度基 本均 匀,少量 缺苗断 垄,高度 欠整 齐,叶色正 常,主茎、叶 片发 育一般;2)有轻度 病虫 害和(或)农 业气象 灾害;3)预计产 量达 到 近 5 年 平均 产量年 景水 平。c)三类:生长 状况 较差,出 现下列 情形 之一:1)植株密 度不 均匀,严 重缺 苗断垄,植 株矮 小,叶色 不正常,主 茎、叶片 发育 不良;2)有严重 病虫 害和(或)农 业气象 灾害;3)预计产 量低 于 近 5 年 平均 产量年 景的 水平。7 大田生 长状 况调 查 调查内 容和 时间 见表3。表3 生长状 况调 查时 间和 调查 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叶变形普遍期(收割前1-2 天内 进行)发育期、主茎绿叶数、植株高度、分枝数、分枝绿叶数、分枝长度、密度 调查地 段 在大面 积艾 草种 植区 内,选定长 势不 同三 类有 代表 性的地 段,观 测地 段宜 代 表一种 产量 水平。调查地段选 定后 应保 持相 对稳 定。调查内 容与 方法 a)种植方 式、种 植日 期、收 割期、田 间管 理每 茬收 获 实际单 产 单位 为kg/hm2,取一位 小数、生长状况 评定 等项 直接 向土 地经营 单位 或个 人调 查;b)应按 6.3.3、7.2 的 要求 选 择调查 植株;c)发育期 应 按6.3.4 描 述的 方法调 查,分 别为 未进 入 某发育 期、发 育始 期、发 育普遍 期、发 育期已过等;d)发育期、主茎 绿叶 数、植 株高度、分枝 数、分 枝绿 叶数、分 枝长 度、密 度应 按 7.3 描述 的方 法调查。8 生长量 观测 观测内 容和 观测 时间 见表4。表4 生长量 观测 时间 和观 测内 容 观测时间(普遍期)观测内容 六真叶期 干物质重量 九真叶期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量 十六真叶期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量 DB 4113/T 043 2023 6 观测时间(普遍期)观测内容 分枝期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量 叶变形期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量 开花期 干物质重量 种子成熟期 干物质重量 观测仪 器和 工具 宜包括 恒温 干燥 箱、电子 天平(规格:感 量0.01g,载重100 g 1000g)、叶 面积仪、打 孔器、计算器、直尺、剪 刀、塑料 薄膜、样本 袋、标签 等。观测方 法 样本植 株应 先观 测叶 面积 指数,再观 测干 物质 重量,并按 下列 顺序 观测:a)在观测 地段 每小 区的 观测 点附近 连续 选取、贴地 面 收割 5 株艾 草(共20 株)作为样 本;用 塑料薄膜 包好 样本 植株,避 免植株 水分 蒸发;b)取样后 立即 带回、分 析处 理,按 附 录 A 规 定的 方法 观测生 长量。9 产量结 构分 析 分析测 定内 容和 时间 分为艾 草分 茬收 割单 产和 种子单 产。见表5。表5 产量结 构分 析时 间和 测定 分析内 容 分类 观测时间(普遍期)测定分析内容 植株叶茎产量分析 分茬收割前 叶片重,茎秆重,叶占比,茎秆占比,理论产量,实际单产 植株种子产量分析 种子成熟收获前 茎秆重,种子千粒重,种子占比,种子理论产量,种子实际单产 分析仪 器和 工具 包括电 子天 平(规 格:感 量0.01g,载重100g 1000g 和感 量0.1g,载重1 kg 10kg),收 获、脱粒、晾晒等 必需 的工 具。分析方 法 9.3.1 分茬收 割叶 茎产 量结 构分析 应按下 列顺 序分 析,分析 方法应 符合 附录B的 要求:a)在观测 地段 内增 加具 有代 表性 的 4 个 小区(共8 个 小区),每 小区 连续 选取 具 有代表 性的 植 株5 株(共40 株),贴地 面 收割,不应 遗落 下部 枯叶;b)茎(含 叶柄)叶分 离,测 量 茎秆鲜 重、叶鲜 重,晒 干 后测定 茎秆 干重、叶 干重,计算 单株 干重和含 水率,计 算单 株鲜 重和叶 占比,茎 秆占 比、理论和 实际 单产 等。9.3.2 植株种 子产 量结 构分析 应按下 列顺 序分 析,分析 方法应 符合 附录B的 要求:a)植株选 择 同10.3.1;b)测量植 株重 量;DB 4113/T 043 2023 7 c)全部摘 下种 子;d)种子和 植株 全部 晒干;e)种子脱 壳,数 出 1000 粒 种 子;f)称出1000 粒种 子的 重量;g)计算种 子与 植株 比例(干 重),亩产 种子。10 主要农 业气 象灾 害观 测和 调查 主要农 业气 象灾 害 包括对 艾草 产量 和重 量危 害大、涉 及范 围广 的农 业 气象灾 害,主 要有:低温 冻 害,冷害、高温 热害、干旱、连阴 雨、渍害、大 风和冰 雹等。采 用实 地调 查和访 问相 结合 的方 法。观测时 间 与观测 地段 发育 期观 测同 时观测,突 发性 灾害 宜当 天观测;自 植株 受害 开始 至植株 受害 症状 不再 加重为止。调查时 间 出现影 响大、范围 广的农 业气象 灾害时 开展 调查。宜在灾 害发生 当天/第二 天 和受害 症状不 再加 重时各调 查一 次。观测地 点 灾害观 测以 观测 地段 为主,灾害 调查 应选 择能 反映 轻、中、重 的有 代表 性的 大面积 种植 区。观测和 调查 内容 10.5.1 观测地 段观 测内 容 应包括 灾害 名称、受 害期、天气 气候 情况、受害 症 状、植 株受 害程 度、灾 前 灾后采 取的 措施、预 计对产量 的影 响、地段 代表 灾情类 型。其中:a)灾前灾 后采 取的 措施:措 施名称,如 施药 填写 药品 名称、用药 量等;b)预计对 产量 的影 响:按无 影响、轻微、轻、中、重 评价,中、重评 价应 估计 产量减 产成 数;c)地段代 表灾 害类 型:按受 灾程度 分轻、中、重 三类;d)受害期、天 气气 候情 况、受害症 状、植株 受害 程度 等观测 方法 按附 录 C 要求。10.5.2 调查地 段的 调查 内容 10.5.2.1 调查地 段基 本情 况:调 查 日期、地 段、经纬 度、地 形、地 势、位于 气象 观测 场的 方向和 距离、所属单 位或 个人 姓名。10.5.2.2 调查地 段作 物基 本情 况:所处发 育期、土 壤状 况、产量水 平、栽培 方式 等。10.5.2.3 调查地 段受 灾情 况:灾害 名称、受害 期、代 表灾 情 类型、受害 症状、受害 程 度、成 灾面 积和比例、灾前 灾后 采取 的主 要措施、预 计对 产量 的影 响、减 产趋 势估 计等。11 主要病 虫害 观测 与调 查 观测和 调查 时间 DB 4113/T 043 2023 8 与观测 地段 发育 期观 测同 时观测,自 植株 受害 开始 至病虫 害不 在蔓 延或 加重 为止。观测和 调查 地点 在艾草 观测地 段进 行,当 灾害发 生时还 要同 时开展 大区域 种植调 查,一般与 气象灾 害调查 同区 域。观测和 调查 内容 观测和 调查 应使 用正 确的 病虫害 中文 学名,包 括下 列内容,其 中,地段 情况、防护措 施和 受灾 影 响符合10.5的 规定。a)地段情 况:地段 代表 灾害 类型、地段 所在 区(县)或乡(镇)。b)防御措 施:灾前、灾 后。c)受害期:艾 草受 害时;d)发生期:发 现病 虫危 害时;e)猖獗期:病 虫害 高发 生时;f)停止期:病 虫害 不再 发展 时。g)受害症 状:用 文字 简单 描 述病虫 害的 危害 特点 和艾 草器官(分根、茎、叶 等)、部 位的 受害 特征。h)受害程 度:统计 植株 受害 百分率。i)受灾影 响:预计 对产 量和 品质的 影响。j)受害期、受 害症 状和 程度 等观测 方法 按附 录 D 要求。12 田间管 理的 观测 观测时 间 在发育 期观 测的 同时,应 同时开 展田 间管 理观 测。与观测 地段 所属 单位 或个 人保持 联系,保证 田间工作记 载没 有遗 漏。观测地 段 整个观 测地 段。观测内 容 应包括 下列 内容:a)整地:日期、深 度、方式 等;b)播种:日期、播 种量单位 kg/hm2、播 种深 度单 位为 cm、播种 方式(机 播或人 工播 种)和间套种 作物 的名 称、日期、方式 方法 等;c)移栽:日期、株 行距 或穴 距,移 栽前 幼苗 的处 理,移栽时 的苗 高,移栽 方式、方法 等。d)施肥:日期、肥 料名 称、成分含 量、数量单位 kg/hm2、施肥 方式 等;e)灌溉:日期、方 式(漫灌、喷灌 或滴 灌等);f)喷药:日期、药 品名 称、浓度,目的(防 治病 虫害、除草、生 长调 节等);g)收获:日期、方 式(机收 或人收)、收割 次数 等。13 农业气 象条 件评 价 DB 4113/T 043 2023 9 采用与 历年 和上 一年 资料 对比的 方法,分 析艾 草播 种(移 栽)至不 同批 次收 割期间 积温、降 水、日照时数 等气 象要 素对 艾草 生长发 育和 产量 形成 的利 弊影响,分 析气 象灾 害、病 虫害等 的发 生情 况和 对 产量的影 响情 况。注:区域平均产量为当地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数据,单位为kg/hm2,取一位小数;与上一年的增减产百分率取整数。14 艾草气 象观 测记 录 记录要 求符 合附 录E,记 录 表簿参 考农 气簿-1-1 和农 气簿-1-2。15 资料归 档 按气象 观测 数据 管理 要求 做好观 测资 料收 集、整理、归档 工作。DB 4113/T 043 2023 10 A A 附录A(规范 性)艾草生 长量 观测 方法 A.1 叶面积 指数 A.1.1 测量 A.1.1.1 人工测 量(比重 法)叶面积 应按 下列 流程 操作。a)叶片选 择:1)每区选 择、摘 取 5 株 代表 性植株 样本 已展 开的 全部 绿叶片;2)按每株 上部、中 部、下部 叶片分 类,选出 足够 量待 裁圆形 的绿 叶片;3)全部叶 片和 选出 的叶 片分 别称重,取 二位 小数。b)圆形叶 片制 作:1)将选出 的绿 叶片 的中 脉对 齐,最 大面 积处 为叠 加区,每 10 片 叠成 一摞;2)用打孔 器在 叶片 最大 叠加 区部位 打孔 取下 圆形 叶片;3)将圆形 叶片 称重。c)数据分 析:1)圆形 叶片 总面 积为 打孔 器 圆孔面 积乘 以选 出叶 片个 数;2)单株叶 面积 按公 式(A.1)计算。(A.1)式中:S1 单株 叶面 积,单位 为cm2/株(平方 厘米 每株),取 一位 小数;Wt 叶片 总鲜 重,单位 为g(克),取二 位小 数;Sct 圆形 叶片 总面 积,单位为cm2(平 方厘 米),取二位 小数;n 样本 植株 数,单位 为 株;Wct 圆形 叶片 总鲜 重,单位为g(克)。A.1.1.2 面积(系数 法)A.1.1.2.1 校 正系 数的 求 算 在艾叶 叶面积 最大 的时段,对样 本叶片 以坐 标纸法 或用求 积仪测 定其 面积,与叶片 的长宽 积之 比,即可求 出叶 面积 校正 系数。a)叶片选 择:在观测 地段 有代 表性 的地 方连续 取10 株样 品,取其 展开的 绿色 完整 叶片n(n 为3040)片,每 株在 叶柄根部 采大、中、小 叶片 各1片。b)测量:1)用直尺 沿叶 片主 脉量 取每 片叶的 长度(L)和叶 片最 宽 处的宽 度(D),求 出各 叶片 乘积;2)将叶片 平展 于坐 标纸 上,准确描 下其 图形,若叶 片 由于失 水而 卷曲,可浸 人 清水中 待展 开后擦干 水描 绘。读出 图形 中的叶 面积(S)或用 求积 仪 求出叶 面积。为 保证 读数 准确,必 须经过校 对;DB 4113/T 043 2023 11 c)数据分 析:计算叶 面积 校正 系数(K)按公式(A.2):(A.2)式中:K 叶面 积校 正系 数,取二位 小数。n 样品 叶片 数。第i样 品叶 片的 长度,单位为cm(厘米),取一 位小数;第i样 品叶 片的 最大 宽 度,单 位为cm(厘米),取一位 小数;,A.1.1.3 测定叶 面积 a)测量叶 片长 宽:量取 样本 植株每 片完 全展 开叶 的完 整的绿 色叶 片的 长度(Li)和最 大宽 度(Di)b)单株叶 面积(cm2):单株 上各叶 片长 宽乘 积之 和与 校正系 数之 积,以(S1)表 示。按 公式(A.3)(A.3)式中:单 株叶 面积,单 位为cm2/株(平 方厘 米每 株),取一位 小数;K 叶面 积校 正系 数,取二位 小数。n 样品 叶片 数。第i样 品叶 片的 长度,单位为cm(厘米),取一 位小数;第i样 品叶 片的 最大 宽 度,单 位为cm(厘米),取一位 小数;A.1.1.4 仪器测 量(叶面 积仪 法)单株叶 面积应 选择、摘取5 株代表 性植株 样本 的全部 叶片,使用叶 面积 仪测量 全部叶 片面积,单 株叶面积 为叶 片总 面积 除以 植株数,取 一位 小数。A.1.2 计算 叶面积 指数 按公 式(A.4)计 算。(A.4)式中:LAI 叶 面积 指数,取 一 位小数;S 1 单 株叶 面积,单 位为cm2/株(平 方厘 米每 株),取一 位小 数;D 植株 密度,单 位为 株/m2(株每 平方 米),取 二 位小数。A.2 干物质 重量 A.2.1 测量 样本鲜 重、样本 干重 及样 本袋自 重使 用感 量为0.01g 的电子 天平 称重,应 按下 列流程 操作。a)样本鲜 重:1)样本袋 称重、标 记;2)样本植 株按 主茎 叶片、分 枝叶片、主 茎(包含 叶柄)、分 枝等 器官 分类 放入 样本袋;3)分别称 量样 本袋 鲜重;4)样本袋 鲜重 减去 样本 袋自 重为样 本鲜 重。b)样本烘 干:DB 4113/T 043 2023 12 将主茎 叶片、分枝 叶片、主茎(包括叶 柄)、分枝 等器官 的样本 袋放 入恒温 烘箱内,105 杀青30 min,70 80 烘 干;c)样本干 重:1)烘干 6h 12h 后,分 别称 量样本 袋重,每 小时 称重 一次;2)前后两 次重 量差 小于 等 于5时,该 样本 停止 烘干;3)最后一 次称 量的 样本 袋干 重减去 样本 袋自 重为 样本 干重。A.2.2 计算 A.2.2.1 鲜重、干 重 A.2.1.1.1 样本总 重:器 官样 本鲜重 之和为 样本总 鲜重,器官 样本干 重之和 为样 本总干 重,器 官样 本鲜重、器官 样本 干重 单位 为克(g),取二 位小 数。A.2.1.1.2 株重:样本 总鲜 重除 以样 本 20 株为 样本 株鲜 重,样 本总干 重除 以样 本 20 株 为 样本株 干重,单位为 克(g),取三 位小 数。A.2.1.1.3 1m2株 重:样本 株鲜 重乘 以 1m2株 数为 1m2株 鲜重,样 本株干 重乘 以 1m2株 数为 1m2株干 重,单位 为g/m2,取 一位 小数。A 2.2.2 含水 率 包含叶 含水 率和 株含 水率 按公式(A.5)计算:(A.5)式中:Rw 叶含 水率 或株 含水 率,取 一位 小数;Wf 叶鲜 重(主茎 叶片 鲜重与 分枝 叶片 鲜重 之和)或株 鲜重,单 位为g(克),取 两位 小数;Wd 叶干 重(主茎 叶片 干重与 分枝 叶片 干重 之和)或株 干重,单 位为g(克),取 两位 小数。A 2.2 3 生长 率 为1m2土 地上 每日 艾草 干物 质重量 的增 长量,包 含叶 生长率 和株 生长 率。按公 式(A.6)计 算。(A.6)式中:式中:RG 生长 率,单位 为g/(m2d)(克 每平 方米 每 天),取一 位小 数;Wi 本次 测定 的1m2叶干 重(包括 主茎 叶片 和分 枝 叶片)或 株干 重,单 位为g(克),取 一位 小数;Wi-1 前一 次测 定的1m2叶 干重(包 括主 茎叶 片和 分 枝叶片)或株 干重,单位 为g(克),取 一位 小数;d 相邻 两次 测定 的间 隔 日数,单位 为d(天)。DB 4113/T 043 2023 13 B B 附录B(规范 性)艾草产 量结 构分 析方 法 B.1 叶片重 叶片重 为样 本单 株叶 片干 重乘以 密度,单位 为g/m2,取二位 小数。样本 单株 叶 片重为40株 样本 叶片总干重 除以 样本 总株 数。B.2 茎秆重 茎秆重 为样 本单 株茎 秆干 重乘以 密度,单位 为g/m2,取二位 小数。样本 单株 茎 秆重为40株 样本 茎秆总干重 除以 样本 总株 数。B.3 叶占比、茎 秆占 比、有效 种子占 比 叶占比、茎 秆占 比、种子 占比分 析应 符合 下列 要求:a)计数:40 株样 本艾 草的 总 干重、叶总 干重、茎 杆(包含分 枝)总干 重,各类 干重测 量见 附 录A;b)计算:叶占 比、茎秆 占比、种子 占比 分别 按公 式(B.1)、公 式(B.2)、公 式(B.3)计算。(B.1)式中:L 叶占 比,取一 位小 数;Wl 样本 叶干 重,单位 为g(克),取 两位 小数;Wd 样本 干重,单 位为g(克),取 两位 小数。(B.2)式中:S 茎秆 占比,取 一位 小 数;Wds 样本 茎秆 干重,单 位为g(克),取三 位小 数;Wd 样本 干重,单 位为g(克),取 三位 小数。(B.3)式中:Se 种 子占 比,取整 数,小数 四舍 五入;Wse 样本 种子 干重,单 位为g(克),取 三位 小数;Wd 样 本植 株干 重,单 位为g(克),取两 位小 数。B.4 艾叶理 论产 量 艾草理 论产 量按 公式(B.4)计算。(B.4)式中:Y 理论 产量,单 位为g/m2(克 每平 方),取 二位 小数;Wdl 单株 艾叶 干重,单 位为g(克),取二 位小 数;D 植 株密 度,单位 为 株/m2(株 每平 方米)。DB 4113/T 043 2023 14 B.5 艾叶实 际单 产 观测地 段艾 叶实 际总 产量 除以观 测地 段实 际收 获面 积为观 测地 段实 际单 产,单位为kg/hm2,取 二 位小数。DB 4113/T 043 2023 15 C C 附录C(规范 性)艾草主 要农 业气 象灾 害观 测和调 查内 容 C.1 农业气 象灾 害受 害期 农业气 象灾 害开 始期 和终 止期应 按下 列要 求确 定:a)干旱、涝渍:开 始期 为植 株 出现受 害症 状的 日期,终 止期为 植株 受害 症状 消失 或不再 发展 的 日期;b)连阴雨、雹灾、大 风:开始 期为导 致植 株受 灾的 天气 现象开 始日 期,终 止期 为 导致植 株受 灾 的天气现 象结 束日 期;c)低温冷 害、冻 害、高温 热 害:开始 期为 气象 条件 达 到灾害 指标 的首 日,终 止 期为气 象条 件回 到灾害指 标以 外的 首日。C.2 受害症 状和 受害 程度 观测艾 草的 根、茎、叶等 受害器 官、受害 部位 的外 部形态、颜 色和 生长 状态 变化等,按 下列 要求 判断植株 受害 症状 和受 害程 度。a)低温冷 害:1)幼苗生 长缓 慢;叶片 枯黄、萎蔫,移 栽推 迟,成活 期延长;2)植株生 长缓 慢,分茬 收割 推迟。b)冻害:1)宿根冻 伤;2)出苗不 正常;萌 芽率 低,移栽推 迟;3)幼苗生 长缓 慢;叶片 枯黄、萎蔫;4)植株生 长缓 慢,分茬 收割 推迟。c)高温热 害:1)幼苗艾 叶边 沿焦 枯、生长 减慢、茎秆 老化,发 育期 提前;2)艾叶黄 枯脱 落,植株 萎蔫;3)植株死 亡。d)干旱:1)播种不 利,出苗 缓慢、不 均,不 能播 种、出苗;2)植株生 长缓 慢;叶片 变黄,叶变 形提 早,茎秆 老化,过早 现蕾 开花;3)叶子颜 色变 黄或 叶片 干缩、脱落;4)植株干 枯死 亡。e)连阴雨:1)播种、出苗 不利;不 能播 种、出 苗;2)植株生 长缓 慢,开花 缓慢,形成 渍涝,植 株倒 伏;3)叶片变 黄,萎蔫;4)叶片脱 落,植株 死亡。f)渍涝:1)观测地 段积 水、植株 被淹 没的持 续时 间日 数和 积水 深度;2)观测地 段土 壤相 对湿 度大 于 90%的持 续时 间日 数;DB 4113/T 043 2023 16 3)叶变色、枯 萎、脱落;植 株死亡。g)雹灾:1)叶子破 损、落地;2)茎秆折 断;3)植株遭 受冻 害(冰雹 堆积)、死 亡。h)大风:1)植株倒 伏,叶片 变黄;2)茎秆折 断,植株 死亡。C.3 农业气 象灾 害天 气实 况和 土壤水 分 农业气 象灾 害天 气气 候概 况记载 内容 见表C.1。表C.1 农业气 象灾 害天 气气 候概 况记载 内容 名称 天气气候概况记载内容 土壤湿度记载内容 干旱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期间的降水量,干旱地段干土层厚度(cm),土壤相对湿度 渍涝 过程降水量,连续降水日数,田间积水日数 土壤相对湿度 连阴雨 连续阴雨日数,过程降水量 低温冻害 不利温度持续日数,过程日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及日期 高温热害 持续日数,过程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及日期 大风 大风(和降水)开始和终止时间(时或分),最大风向风速和 过程降水量 土壤相对湿度 冰雹 冰雹开始和终止时间(时或分),最大冰雹直径(mm)冰雹密度(个数/m2)或积雹厚 度(cm)DB 4113/T 043 2023 17 D D 附录D(规范 性)艾草主 要病 虫害 观测 和调 查内容 D.1 主要病 虫害 受害 期 主要病 虫害 发生 期、猖獗 期和停 止期 应按 下列 要求 确定:a)白粉病:发 病初 期叶 片表 面出现 白色 无定 形斑 片,随后逐 渐扩 大并 连成 片状 白粉斑,病 菌严 重时,白粉 斑布 满整 个叶 片,更 为严 重时 可导 致整 个 植株死 亡。多 雨潮 湿季 节 或通风 不良、光照不足时 发生。b)根腐病:由 真菌 引起,发 病植株 最初 表现 为部 分分 枝类似 失水 萎蔫,1-2 周后 部分叶 片轻 微 黄化,根茎部 变黄 褐色,会 造 成根部 腐烂,艾 草吸 收水 分 和养分 的功 能逐 渐减 弱,最 后全株 死亡。c)蚜虫:春 季和 秋季 危害 严 重,主要 危害 叶、嫩 茎,叶片受 害呈 现褪 绿变 黄、卷曲皱 缩、枯 干脱落等现 象。最适 宜环 境为 温度 16 25、相对 湿 度 50%80%。d)蚧壳虫:高 温高 湿、通风 不良的 外界 环境 容易 滋生 蚧壳虫。夏 秋季 特别 是 4 8 月危 害严 重。叶片受 害后,初期 出现 淡 黄色或 红色 斑点,后期 皱 缩成狗 耳叶,嫩芽 受害 且 肿大、弯 曲不 能伸展,甚 至枯 萎。e)卷叶虫:一般 咬食 新芽 和 嫩叶,仅 留表 皮呈 网孔 状,并 使叶 片纵 卷,潜藏 叶 内连续 危害 植株,严重影 响植 株生 长。多发 生在春 夏季,适 宜环 境 2234,相对 湿 度 75%90%。D.2 受害症 状和 受害 程度 观测艾 草的 根、叶等 受害 器官、主要 受害 部位,受 害器官 形态 变化、颜 色和 生长状 态变 化等,按 下列要求 判断 植株 受害 症状 和受害 程度。a)根腐病:叶 片发 黄;整株 叶片发 黄、枯萎;植 株死 亡;b)蚜虫:艾叶 褶皱;c)蚧壳虫:叶 片呈 现黄 色或 红色斑 点;狗耳 叶;枯萎,死亡。D.3 农业气 象灾 害天 气实 况和 土壤水 分 病虫害 天气 气候 概况 记载 内容见 表D.1。表D.1 农业气 象灾 害天 气气 候概 况记载 内容 名称 天气气候概况记载内容 土壤水分记载内容 根腐病 过程降水量,连续降水日数,逐日日照时数,逐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田间积水日数 逐日土壤平均相对湿度 蚜虫 逐日平均气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 土壤相对湿度 蚧壳虫 逐日平均气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猖獗时日平均风速 土壤相对湿度 卷叶虫 逐日平均气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猖獗时日平均风速 土壤相对湿度 高温热害 持续高温日数,过程平均最高气温,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土壤相对湿度 DB 4113/T 043 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