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DB63/T 2223-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CS 35.020 CCS L 04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22232023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 2023-12-27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24-01-28实施 DB63/T 2223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能源局、青海省节能中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移动青海公司、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纳军、杨国庆、刘海山、肖天理、史魁、张函、金驰、杨守文、孙胜民、王国宁、王怀成、宋继红、文森、张国瑜、李伟民、汪澜、郝天新 本文件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督实施。1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的等级划分与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的评定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8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32910.1 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1部分:术语 GB/T 32910.3 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32910.4 数据中心 资源利用 第4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GB/T 5131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算力基础设施 为承载算存运功能的电子信息设备集中放置,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来源:GB/T 32910.1-2017,2.1,有修改 3.2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 全生命周期内,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支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条件下,能取得最大化的资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的算力基础设施。3.3 绿色运维 在确保安全、高可用和业务连续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以最小化资源消耗和最小化环境影响,提供尽可能多的业务能力为目标的运行维护组织方式。3.4 评定 采用取证、统计、分析、换算等评估手段确定算力基础符合本标准程度的一组活动。注:包括自评定(第一方评价)、相关方评定(服务需方及其他相关方对数据中心的选择评价,第二方评价)、第 三方评定。3.5 相关方 可以影响、被影响或自认为会被某一决策或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DB63/T 22232023 2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5 总体要求 5.1 参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所有者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具有明确、完整的物理边界,拥有独立的供配电和制冷系统,且全系统运行 1年以上。5.2 参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年平均电能使用效率应不高于 1.3。6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 6.1 评定方式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自我评定、相关方评定和第三方评定。注:第三方是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和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具备一定能力或资质的组织。6.2 实施过程 评定实施过程包括:评定准备、评定方案撰写、评定指标数据获取与评定人员打分、分值评定和评定报告撰写。6.3 分值评定 采取打分的方式对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进行评定,评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记分方法见附录A。6.4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划分 在算力基础设施全生命期内,按其在最小化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影响、业务能力目标、相关方管理四个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依据评定方法所得分值的不同,将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最高等级,三级为最低级。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划分见表1。表1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划分 等级 对应分值范围 三级 60 分至75 分(不包括 75 分)二级 75 分至90 分(不包括 90 分)一级 90 分以上 7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评定体系 7.1 通则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包括: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控制风险和实现业务目标三个方面。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在建设工作中应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在优化能源资源利用和控制风险时,应充分考虑最小化资源消耗和最小化环境影响的需要。7.2 最小化资源消耗 3 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行会消耗大量资源,包括能源、水资源及其他各类资源。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建立相应制度,对各类资源的使用进行计量、统计、分析,采取必要措施,应用先进技术,持续优化资源结构,减少资源消耗。7.3 最小化环境影响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建立相应制度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持续优化环境,以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建立相应制度识别危险源,并采取必要措施,必要技术,保障安全。7.4 业务能力目标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运行环境。7.5 相关方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可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提升自身的绿色化水平,同时也要对其他相关方进行有效管理或施加影响,确保绿色目标的实现。7.6 评定体系框架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层级,包括4个一级指标(内含13个二级指标),评定指标体系框架见表2。表 2 评定指标体系框架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电能管理 2 节能技术应用 3 水资源管理 4 最小化资源消耗 资源循环利用 5 可再生能源利用 6 低碳管理 7 有害物质控制 8 最小化环境影响 危险废物处置 9 业务连续性 10 业务能力目标 上架率 11 第三方服务管理 12 供方管理 13 相关方管理 公共服务管理 DB63/T 22232023 4 8 最小化资源消耗指标 8.1 电能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主要消耗的能源形式为电能。所消耗的电能来源既包括公共电网,也包括其自身或者合作伙伴使用其他一次能源的能源转换。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在运维过程中应对电能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的效率。8.2 节能技术应用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宜针对机房环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信息化设备系统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设备或技术,实现更低能耗目标。8.3 水资源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建立节约用水的制度,使用节水器具,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宜采用非传统水源,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8.4 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对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设备采取再利用措施,包括自我利用或委托具有回收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利用。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识别不同场景,对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资源(如余热等)进行回收再利用。9 最小化环境影响指标 9.1 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宜在自有场所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或通过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9.2 低碳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采取管理措施降低直接及间接碳排放量。9.3 有害物质控制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中使用的电子电气产品应符合GB/T 26572的相关要求。9.4 危险废物处置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识别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对已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和属地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10 业务能力目标指标 10.1 业务连续性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保障提供算力服务的信息设备稳定运行,不间断的提供算力资源与服务。10.2 上架率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实际投入使用的机柜数量与机柜安装数量之比宜不低于65%。11 相关方管理指标 11.1 第三方服务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宜充分利用测试验证机构、咨询机构、评价机构、认证机构等第三方社会资源,5 分析差距、识别改进机会、借鉴先进经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绿色化水平。11.2 供方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本文件的要求。11.3 公共服务管理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宜围绕绿色算力主题,通过支持行业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标准规范等形式公开分享自身绿色发展经验,助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DB63/T 22232023 6 附 录 A(规范性)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评定指标记分方法 A.1 最小化资源消耗 A.1.1 电能管理 应按照表A.1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1 电能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电能使用效率 电能使用效率按照 GB/T 32910.3 规定的“标准能耗测量方法”进行连续一年不间断测试获得全年总电能消耗与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的比值计算。电能使用效率小于等于 1.3 得基础分 5 分,每低0.01,在5 分基础上增加1 分,最高不超过 30 分 30 1)将信息设备的风扇、电源等运行情况及各类处理器(如:CPU、GPU等)、存储等资源利用情况纳入能耗监控和管理范围,得1分。实现信息设备等算力设施全节点与基础设施联动节能,得1分 2)具有关键系统的调优运行措施和调整记录,得1分 2 能耗管理 3)建立节能领导小组,有明确负责节能工作的人员名单,得1分 4 A.1.2 节能技术应用 应按照表A.2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2 节能技术应用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积极利用自然冷源,如采用水侧自然冷却技术、空气侧自然冷技术、氟泵自然冷技术与热管自然冷却技术等,得2分 2)空调末端系统靠近热源,实现近端制冷,如采用背板、前板、列间、顶置空调等,得1分 1 机房环境系统 节能 3)针对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末端积极采用变频技术,得1分 4 1)供配电系统直接使用的以及包含在不间断电源(UPS)中的各类变压器产品均选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评定达到能效等级1级的产品,得1分 2)积极采用高效照明技术,如采用LED照明、可自动关停的照明设施等,得1分 2 电气系统节能 3)积极采用高效储能削峰填谷技术,如锂电池系统、铅酸电池储能等,储能可支持数据中心连续运行1小时以上,得3分 5 1)积极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技术,如采用能源资源消耗量的统计与分析系统、能效指标监测分析系统等,得 1 分 3 智能化系统 节能 2)积极采用智能化设备运行监控系统技术,如采用制冷系统智能化管控、AI节能调优、后备储能系统智能化管理、智能运维系统、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等,得1分 2 4 信息设备系统 节能 积极采用高效计算技术,如采用虚拟化或云、存算分离架构、DPU卸载、智能网卡、峰值功耗动态管理等,得2分 2 7 A.1.3 水资源管理 应按照表A.3给定的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3 水资源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水资源利用率 算力基础设施的水资源利用率按照算力基础设施连续一年水资源消耗量与连续一年算力基础设施中信息设备电能消耗实际测量数据比值计算。水资源利用率小于等于1.6L/kWh得2分基础分,每降低0.1L/kWh,在2分基础上增加0.3分,最高不超过5分 5 1)建立节水制度,得1分 2)对用水设备及输水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巡查,损坏管件及时更换,无破管、渗水、漏水,得1分 2 用水管理 3)积极采取雨水收集、自身运行产生污水回收处理再利用、引入市政中水等方式,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减少水资源消耗,得1分 3 A.1.4 资源循环利用 应按照表A.4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4 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资源再利用 针对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余热等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资源,制定并采取再利用措施,得2分 2 2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制定废旧电器电子利旧方案,对废旧设备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对无法自己利用的,与具有资质的回收处理企业签署回收处理协议,得2分 2 A.2 最小化环境影响 A.2.1 可再生能源利用 应按照表A.5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5 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可再生能源利用 依据 GB/T32910.4 计算连续一年内算力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 30%得 3 分基础分,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在 3 分基础上增加 0.1分,最高不超过 10 分 10 A.2.2 低碳管理 应按照表A.6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6 低碳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对于使用的柴油发电机等可产生直接二氧化碳排放的设备、产品进行充分的识别、记录和管理,得1分 1 低碳管理 2)对于使用的会排放其他具有温室效应气体的各类设备、产品进行充分的识别、记录和管理,有充分的防泄漏措施,得1分 6 DB63/T 22232023 8 表A.6 低碳管理指标记分方法(续)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3)对于二氧化碳的产生及排放具有统计分析制度,奖惩办法和长效考评机制,并有效实施,得2分 1 低碳管理 4)定期(至少每年1次)对采取的降碳措施的效果进行回顾,识别改进机会,制定改进措施、修订有关制度,确保降碳目标实现,得2分 A.2.3 有害物质控制 应按照表A.7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7 有害物质控制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有害物质控制 将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纳入采购要求,优先采购符合GB/T 26572的产品;对其他相关方施加影响,要求其部署到本数据中心的设备为符合GB/T 26572的产品,得2分 2 A.2.4 危险废物处置 应按照表A.8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价给出分值。表A.8 危险废物处置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危险废物处置 应识别产生的危险废物(包括但不限于废旧电池等),委托具有危险废物回收处置资质的组织进行回收处理,确保危险废物的处置符合属地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跨省转运的,应符合双方及途经地区属地政府部门的要求,得2分 2 A.3 业务能力目标 A.3.1 业务连续性 应按照表A.9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9 业务连续性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业务连续性 业务连续性等级达到 GB/T 42581 要求的起始级得 1 分;达到发展级得2 分;达到稳健级得 4 分;达到优秀级或卓越级得 5 分 5 A.3.2 上架率 应按照表A.10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 A.10 上架率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上架率 实际投入使用的机柜数量与机柜安装数量之比达到35%,得1分;达到50%得2分;达到65%及以上得3分 3 9 A.4 相关方管理 A.4.1 第三方服务管理 应按照表A.11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11 第三方服务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第三方检测 参评年度内可出具具有CNAS、CMA资质的第三方测试认证单位的检测报告,得2分 2 2 第三方认证 参评年度可出具具有CNAS标志的认证证书,包括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二级以上认证证书,每能提供一项得1分,满分2分 2 3 节能诊断 近两年内响应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自愿接受节能诊断服务,并依据诊断结果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并取得可佐证的实效,得2分 2 A.4.2 供方管理 应按照表A.12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12 供方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得1分 1 供方管理 2)建立不合格供方退出机制,得1分 2 A.4.3 公共服务管理 应按照表A.13给定的指标记分方法,进行评定给出分值。表A.13 公共服务管理指标记分方法 序号 评定项目 评分规则 标准分值 1 公共服务管理 围绕绿色算力主题,通过支持行业会议、参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等形式公开分享自身绿色发展经验,协助推广节能与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算力基础设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每参与1项活动或标准编制得1分,最高得5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