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环保约束与搬迁入园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18 年 6 月 14 日 基础化工 环保 约束 与搬迁入园 推动产业升级,化工行业量紧质升 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报告化工篇 行业专题 2018 环保 监管力度加码 , 化工行业供给侧约束持续中 : 化工行业产能分散,较强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周期底部已经开始了落后产能的自发出清。2013 年后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和环保法规显著提升了 环保成本,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出台配合 2018 年“环保税”的全面开征,实现了化工企业环保监管精细化和系统化。数轮环保督查和各地细则出台后违法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加速了化工行业落后产能的出清。 2018 年将开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同时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硬性约束 力度 加强 ,长江 沿岸一公里以内企业搬迁 启动中 , 化工行业供给端将继续受到强力约束。 存量监管趋严, 准入门槛提升,园区资质成为化工行业稀缺资源 : 环保趋严背景下化工企业退城入园 成为 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15 年 后在 国家 关于石化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的 具体要求 下,化工 大省 关于搬迁入园和园区认定的规定日趋严格: 山东省提出 2018 年底完成城市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江苏省和浙江省同样要求 2018 年底危化品全部入园。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化工企业 将完成 入园。而 化工用地审批难度加大 , 不达标 园区 的淘汰 和入园标准趋严将使得化工园区成为 稀缺 产业资源。 安全生产整治 配合 环保督查,化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 除了中央环保督察外,山东、江苏作为化工大省又开展了安全生产整治,分别印发实施 关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和 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 化工产业作为安全生产整治的重点领域,客观上将在安全和环保的双效倒逼机制之下,进一步加快落后产能的出清。 投资建议 : 环保是重塑化工行业供需格局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具备园区优势和完善的安全环保措施的龙头企业将凭借规模优势在未来将有能力实现对行业的整合, 我们 建议关注 受益于 行业集中度提升 的各细分子行业龙头, 具体是 华鲁恒升、 鲁西化工、扬农化工和长青股份 等 ,以及 受益于能源结构改革的天然气行业标的 新奥股份 等 。 风险分析 : 原材料价格波动, 能源需求下降、天然气增速下降,环保力度不及预期。 增持(维持) 分析师 裘孝锋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50001) 021-22167262 qiuxfebscn 陈冠雄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7080003) 021-22169127 chenguanxiongebscn 赵启超 (执业证书编号: S0930518050002) 010-58452072 zhaoqcebscn 联系人 肖亚平 021-22167335 xiaoyapingebscn 行业与上证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 Wind -30.0%-20.0%-10.0%0.0%10.0%20.0%30.0%CS基础化工 沪深 300 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目 录 1、 2018 环保监管力度加码,化工行业供给侧约束持续中 . 3 1.1、 排污许可证加速落地,落实总量控制 . 3 1.2、 环保税开征接力环保督查,长效机制继续推动化工行业的整合 . 4 1.3、 2018 环保力度加码,化工行业供给侧约束持续中 . 7 2、 存量监管趋严,准入门槛提升,园区资质成为化工行业稀缺资源 . 8 3、 安全生产整治配合环保督查,化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 10 4、 投资建议 . 13 5、 风险提示 . 13 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1、 2018 环保监管力度加码,化工行业供给侧约束持续中 2015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开始将 供给侧改革 正式提上日程 , 2016 年两会之后 针对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煤炭、化工等重化工业的 供给侧改革路线图 逐渐清晰化。与煤炭和钢铁行业通过严厉的行政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不同,化工细分子行业众多、产能较为分散,而且经营主体以民营企业居多,强制性行政手段无法取得显著效应,只有通过市场化来实现供给侧的自发性改革。较强的差异性决定了化工行业在周期底部已经开始了落后产能的自发出清,但在过去地方谋求经济发展与化解过剩产能相悖的事实决定了出清速度是有限且缓慢的。 2016 年 4 月 18 日环保部对外公布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点指向化工、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 成为 这些行业结构性改革 的首要任务 ,环保约束成为考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环保约束是化解化工行业过剩产能行之有效的手段 化工行业一直是污染的重要源头,三废 (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在工业领域稳居前列,据 2016 年中国环保统计年鉴 统计: 2016 年 化工废水排放量 为 39.2 亿吨, 占整个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22%, 在 所有工业中排名第一; 化工废气排放量约 7 万亿立方米 , 占 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 10%左右 ,仅次于电力和黑色金属行业; 化工固废产生量约 3.7 亿吨,占 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 12%左右 , 在 所有工业中排名第三。 因此 通过环保手段设置门槛是化工行业 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可行的手段,也是有效的手段 。 现阶段的环保整治以“新环保法”和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的实施为整体法治架构,以中央环保督察行动作为初期的强化推行手段来施行,从长效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来看,将以“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为量化手段,最终以环保税的征收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精细化管理,并促进企业环保措施的升级,通过顶层设计实现环保治理与化解过剩产能的双赢。在中央层面搭建好纲领性的法治架构之后,全国各地也随之出台了地方性的环保政策以及相关标准,作为高危、 高污染的化工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各子行业竞争格局重塑后带来的显著影响是( 1)部分子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环保措施完善的行业龙头盈利能力明显得到提升;( 2)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加速进行,技术导向和环保导向将优于成本导向成为决定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1.1、 排污许可证加速落地,落实总量控制 2016 年 11 月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正式印发 , 2020 年将 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 和 污染物排放许可制 的建立。 2017年 6 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限定 78 个行业类别的排 污许可证 下发时间。 2017 年 12 月环保部发布 原料药制造、农药制造、焦化、 纺织 印染等七 个 行业 的 排污许可证核发审核要点 。 2018 年 1 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并 对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核发程序、实施监管细则、变更撤销延续、法律责任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污许可证有序核发,部分化工子行业是执法检查重点 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已经明确 2017-2020 年各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的时限。 2017 年 6 月底前,要求完成电力、造纸行业的发放; 2017 年底前,要求完成电镀、有色、钢铁、水泥、平板玻璃、 制药、农药、化肥等 13 个行业 的发放。 2018 年底前,要求完成有色、钢铁、化学原料和化工品、石化、屠宰加工等 5 个行业的发放。 排污许可证 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补充, 在时间节点 和 污染排放内容上 对企 业 进行排污许可和施行 总量控制。未批先建或者批建不符、处于停产状态 的淘汰落后产能 企业 将被严格 关停。已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 将通过严格 执法检查 予以管理 ,不法的排污行为将被记入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并影响到其正常生产管理 。从排污许可证实施期限来看 ,化工行业中 农药、氮肥(合成氨 )、乙烯 /芳烃等 细分子 行业 的 排污许可证核发 和 执法检查 将率先推行 。以农药行业为例 , 截至 3 月 底约 1000 家农药企业获得排污许可证 , 核发比例 仍然较低 。 我们认为 随着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的推进, 无证 农药企业将面临重大影响 , 排污许可证将 通过 强制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推进 农药等行业 的供给侧改革 。 1.2、 环保税开征接力 环保督查 ,长效机制继续推动化工行业的整合 环保督查 和安全整治 对化工行业供给侧的改革更多基于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虽有效实现了产能去化,但一刀切的督查机制无论从成本还是从负面效果考虑都值得重新权衡。我们认为真正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唯有依靠立法来实现,而即将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税法将完美接力行政式的环保督查,通过环保成本的差异化继续推动化工行业的整合。环保税法的思路是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实现排污费向环保税的转移,将利用层级更高的税收手段形成约束激励机制,避 免了排污费制度中地方政府干预和执法刚性不足的问题,倒逼企业减排 , 从而改变过去污染换发展中劣币驱逐 良 币的局面。 环保税纳税 对象: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环保税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 应税污染物 应征范围: 应税污染物是指环保税法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和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环保税的税额标准 : ( 1)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2)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3)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为固体废物排放量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4)应税噪声的应纳税额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税额标准以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为基础制定,其中大气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 1.2 元至 12 元;水污染物税额为每污染当量 1.4 元至 14 元;煤矸石污染物税额为每吨 5 元;危险废物税额为每 吨 1000 元。 化工行业的三废 (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在工业领域稳居前列,据 2016 年中国环保统计年鉴 统计: 2016 年 化工废水排放量 为 39.2 亿吨,占整个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 22%, 在 所有工业中排名第一; 化工废气排放量约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7 万亿立方米 , 占 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 10%左右 ,仅次于电力和黑色金属行业; 化工固废产生量约 3.7 亿吨,占 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 12%左右 , 在 所有工业中排名第三 ,因此环保税的开征将是化工行业通过环保约束精细化实现自我整合的开端。 由于 同一相态下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且污染当量数有较大差异,以水污染物为例,仅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中就包括了重金属、 COD、 BOD、氨氮、挥发酚等 61 种污染物;以大气污染物为例,包含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4 种污染物,因此对各化工产品污染程度和应纳税额进行具体的统计是项庞大的工作。 我们尝试对 各化工产品 主流生产规模下的最大排污系数进行统计和排序,以此来寻找环保税法影响下环保成本分化最严重的那些子品种。 工业废水量排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 子行业 根据我们的统计,工业废水量排污系数较大的子行业是化学农药制造业(吡虫啉、草甘膦等 )、染料制造业(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等)和生物农药制造业(阿维菌素等),考虑到上述三个行业的绝对体量较小,剔除后排名靠前的子品种分别是:粘胶长丝、钛白粉、粘胶短纤、氯化法环氧丙烷、维纶纤维、腈纶纤维、甲醇(固定床气化)、轮胎、纯碱(氨碱法)、氨纶、合成氨(固定床)、丁基橡胶、 PVC(电石法)、纯碱(联碱法)、丁苯橡胶、硝酸、醋酸、合成氨(水煤浆、粉煤气化)、丙烯酸甲酯、 PVC(乙烯法)、顺丁橡胶、涤纶短纤、 PTA、 PU 超纤合成革、涤纶长丝、 SBS、丙烯酸丁酯等。 图 1: 前 30 余种工业废水量中排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品(吨污染物 /吨产品) 资料来源:工业污染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工业废气量排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 子行业 根据我们的统计,工业废气量排污系数较大的子行业是化学农药制造业(克百威、吡虫啉、毒死蜱等)、生物农药制造业(阿维菌素等)和颜料制造业,剔除上述三个绝对体量较小的行业后,排名靠前的子品种是:钛白粉(硫酸法)、硝铵、 PVC(电石法)、丁基橡胶、玻璃纤维纱、钛白粉(氯化法)、尿素、甲醇、重过磷酸钙、 SBS、顺丁橡胶、磷酸二铵、一铵、丙-101030507090110130150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证券研究报告 烯腈、复合肥、丁苯橡胶、硝酸磷肥、硝酸、 PX、硝酸钾、丙烯酸、合成氨(固定床)、硫酸钾、 PTA、纯碱(联碱法)、涤纶长丝、硫酸、纯碱(氨碱法)、轮胎、硫酸钾等。 图 2: 前 30 余种工业废气量中排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品(标立污染物 /吨产品) 资料来源:工业污染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工业固体废物产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 子行业 工业固体废物产污系数较大的子行业是氯化钾、硫酸钾、钛白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过磷酸钙、 PVC、杀虫双、复合肥、合成氨、甲醇(水煤浆法)、尿素、分散染料、环氧丙烷(氯醇法)、黏胶长丝、硝酸磷肥、有机颜料、还原染料、酞菁类有机颜料、阳离子染料、离子膜烧碱、轮胎和硫酸等。 图 3: 前 30 余种工业固体废物中产污系数较大的 化工品(吨污染物 /吨产品) 资料来源:工业污染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00.511.522.533.544.55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7- 证券研究报告 1.3、 2018 环保力度加码,化工行业供给侧约束持续中 环保督查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所有省份再次全覆盖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 2015 年底在河北试点,此后分四批对 30 个省区市开展督察,到 2017 年实现 31 个省区市的督察全覆盖。 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和“ 2+26”专项督查行动开始后 供给侧出清 加速 , 边际产能去化后多个子行业供给端收缩明显,多线化工品价格大幅上涨。 2018 年将开展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并将历时三年实现所有省份再次全覆盖。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的 6 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已组建,将陆续督查进驻 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回头看”督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督察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核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总体落实情况;督察整改方案中重点环境问题具体整改进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和推进情况。 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时间约为 1个月。 长江经济带成为重点治理区域, 2017 年 7 月环保部正式印发了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在长江经济带环保大整治行动背景下,整个长江经济带环保整治行动不断升温 。 近两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 6 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并对 推动化工污染整改,明确提出以下几点明确要求: 对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尚存在的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要在 2018 年6 月底前依法撤除尚存在的排污口,要在 2018 年 6 月底前依法取缔。 对存在污水不达标或者超标排放等问题的化工企业,依法责令整改,2018 年 6 月底前完成整顿改造,其中处于岸线 1 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还要搬离、进入合规园区,限期治理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依法报请政府责令关闭。 对岸线 1 公里范围内、合法运行的化工企业,要对其风险防控、污染排放达标等情况进行重新评估,确保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鼓励搬离 1 公里范围或者搬离、进入合规园区。对岸线 1 公里范围以外,不符合相 关规划要求,或者安全和环境风险突出、经评估通过就地改造仍不能达到安全、环境要求的,要在 2020 年底前搬迁改造进入合规园区或者依法关闭退出。 优化化工园区空间布局、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化工污染向长江中上游转移、配套完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等项具体措施,并明确时间要求和任务分工。 2018 年 6 月和 2020 年底前作为两个重要时间点,对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提出了硬性约束。无论是从政策监管力度还是执行督查问责都将更加严格。 在长江干流所经的 11 个省级行政区中,四川省 、 重庆市 、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 安徽省 和 江苏 省 共分布约 76 家国家级 、 省级化工园区 和市级园区 , 生产企业超过 2100 家 , 其中 沪深两市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合计 约 170 家, 在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中占比约六成,未来 将 持续成为重点监管整治对象 。 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8- 证券研究报告 图 4:长江沿岸化工园区统计 资料来源:兴园研究 2、 存量监管趋严,准入门槛提升,园区资质成为化工行业稀缺资源 为了营造安全生产环境 和 避免化工事故发生, 2011 年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 “十二五 ”规划 明确要求危化生产企业在 2015年年底前迁入化工园区 ,但是实际进程中 各地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较为缓慢 。 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 园区外企业关停和 搬迁 入园 、升级改造 是大势所趋。目前 25 个省市制定了化工企业最后搬迁时间,部分省市明确强调化工产业园外的危化品企业将关停、搬迁。 2017年底国内共有 重点化工园区 502 家,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 47家(包括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省级化工园区 262 家,地市级化工园区 193 家。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建设的化工园区约 50 家,占中国省级以上化工园区的 16%左右。进入化工园区的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规模企业指的是 2000 万元及以上企业)有 1.5 万家,企业入园率为 51%左右。 图 5: 中国重点化工园区构成(总计 502 家) 图 6: 中国化工园区区域构成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国家级 9% 地市级 39% 省级 52% 东北 7% 华北 40% 华南 20% 华北 14% 西北 10% 西南 9% 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9- 证券研究报告 2017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 , 提出 到 2025 年,城镇人口密集区现有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关闭退出,企业安全和环境风险大幅降低。其中: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 2018 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0 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 2020 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 2025 年底前完成 。 图 7: 25 省市化工企业化工入园最后搬迁时间表 资料来源: 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在上述政策指引下, 山东省 、 江苏省 和河北省对化工园区认定和推进入园工作上持续发力 。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 并要求 化工 领域 所有违规建设的项目立即停产整顿,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在现有入园率 20%的基础上,力争到 2020 年达到 30%, 2022年达到 40%。江苏省关于 2017 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 2017 年计划 关闭落后化工企业 750 家。河北省关于暂停审批部分县区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函,要求暂停石家庄市藁城区 等 9 县(市、区)审批新增重 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期限三个月。而在中央相关文件指示下,目前各省市政府在园区认定、企业入园审批和园区存量管理方面都比以前更加严格。山东、江苏省均已放缓化工园区审批,并推动已有化工园区整治排查和合并优化。 表 1:近两年山东省关于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产业升级政策一览 “ 一县一册 ” 摸清全省化工产业现状 2016 年 全省完成 “ 一县一册 ” 摸底排查任务,有 422 个化工企业及村庄、学校因安全环保不符合要求等原因需要搬迁。 “ 打非治违 ” 快速关闭化工企业 651 家 2157家责令整改 截至 2016 年 6 月, 按照 “ 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 要求,在对非法化工企业和违规化工项目全面清理整治行动中,目前已关闭化工生产企业 651 家,责令整改企业2157 家。 启动搬迁危化品企业 行动, 搬迁 175 家 2016年新开工 51 家 全省已启动搬迁的危化品生产企业 175 家, 2015 年开工 68 家, 2016 年计划新开工 51 家。山东省有 42 个项目入选国家按总投资的 10%设立的扶持专项基金,有力促进了企业搬迁项目的工程进展。 山东各类化工园区共 199 个不再 新设化工园 目前山东有各类化工园区 199 个,为清理整顿现有化工园区,山东一般不新设立化工园2018-06-14 基础化工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0- 证券研究报告 区 区。 化学工业园区入园项目 “ 绿色化工 ” 评价制度 拒绝污染型化工企业进入山东化工园区。 资料来源: 山东省政府网站, 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表 2: 近两年江苏省关于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产业升级政策一览 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化工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根据实施意见,一律不批新的化工园区,一律不批化工园区外的化工企业,一律不批化工园区内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能稳定运行企业的新 (改、扩 )建化工项目。化工园区外的,制定出台以生产工艺技术与装置能力、安全环保指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产品质量等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化工产品 (特别是精细化学品 )综合性规范条件或地方标准。 南京化工园启动新一轮危化品企业专项整治 南京化工园区启动新一轮危化品企业专项整治行动, 46 家危化品企业被要求限期整改、转型或关闭。在整治方案中,列入限期整改企业有九类,存在较大以上安全隐患;未定期开展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治理;涉及违反水、气、固体废弃物等环保管理规定,环保投诉较多等。五类企业实施转型发展,包括因企业资产重组、市场等因素影响长期停产;生产工艺落后、能耗较高;产品不符合园区产业布局;闲置土地比例较高;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围。四类企业被要求关闭,未依法取得安全、环保、消防等相关资质,擅自从事危化品生产经营活动;被列入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不在园区产业规划范围内;经停产、停业整顿后仍然达不到安全环保条件。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部署推进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2017 年 7 月 2 日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召开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根据整治方案,园区将从即日起到今年 10 月底,对区内所有危化品企业进行 “拉网式 ”排查,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专项治理,力争通过专项整治,实现事故 “零死亡 ”和危化品各环节零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危化品事故发生。 资料来源: 江苏省政府网站, 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存量监管趋严,准入门槛提升,园区资质成为化工行业稀缺资源: 环保趋严背景下化工企业退城入园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 2015 年后在国家关于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具体要求下,化工大省关于搬迁入园和园区认定的规定日趋严格:山东省提出 2018 年底完成城市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转产或关闭;江苏省和浙江省同样要求 2018 年底危化品全部入园。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化工企业将完成入园。我们认为而化工用地审批难度加大,不达标园区的淘汰和入园标准趋严将使得化工园区成为稀缺产业资源。 3、 安全生产整治配合环保督查,化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 和核查的高频化势必对相当一部分细分子行业的供需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江苏和山东是国内的 化工大省, 从 2014 年 到 2015 年 10 月份全国各省份化工企业的主营收入 中 ,即使排除石油加工和炼焦业之后山东和江苏两地合计占比 仍然 超过了全国的 38%。 除了中央环保督察外,山东、江苏作为化工大省又开展了安全生产整治, 化工产业作为安全生产整治的重点领域,客观上将在安全和环保的双效倒逼机制之下,进一步加快落后产能的出清,行业内已入驻园区,具备完善的安全和环保措施的龙头企业将凭借规模优势在未来将有能力实现对行业的整 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