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6月,目 录,一、新能源汽车: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二、供需:需求转向高端化,产业链结构性过剩,三、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四、投资建议,2,新能源汽车:政策潮水去,消费开新局,回顾:“政策+销量”的边际变化是投资关键,3, 复盘:新能源汽车板块行情特点:,1)发展初期由政策主导:行业产销由政策(政府推广目标、牌照、补贴)推动;发板块偏主题投资,普涨普跌;,2)逐步转向市场驱动:双积分制下市场化机制建立,随着高产品力车型不断推出,产销将逐步转向由消费者主动需求驱动。板块转为基本面价值投资;, 结论:跟踪政策对需求影响,和销量预期落地。1)发展初期,板块偏主题投资,,政策决定投资时点,跟踪政策变化的需求弹性;2)销量预期及落地,决定行情持续性;3)供需不平衡带来结构性机会;,图:新能源汽车历史复盘,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框架图,4, 判断大趋势(行业变化)全产业链分析判断盈利弹性公司分析,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长期空间广阔,最核心原因:减少碳排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基于能源角度,乘用车全部电动化后用电占比不高(低于15%);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主要国家推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全球电动化浪潮开启传统汽车巨头壮士断腕 ,战略转型新能源车。,把握政策导向:政策推动,市场驱动,2020后补贴全面退坡,行业逐渐步入平价阶段;,图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5,6,油耗积分是否达标,新能源汽车积分是否达标,油耗积分为正,新能源汽车积分为正,新能源汽车积分为负,结转到以后年度使用(按比例),关联公司转让,使用以前年度结转积分,使用关联公司获取的积分,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卖给负积分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正积分,1:1,1:1,是,否,是,否,负积分油耗积分为负 当年须抵平,负积分当年须抵平,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双积分制度推出1)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2)实施时间:2018.4.1起;3)政策关键点:设定了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积分的年度比例要求,2019年、2020年分别是10%和12%,2020年后的比例要求另行制定。政策趋势:1)商用车积分制度进入课题研究阶段;2)2020年之后对乘用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还待确定;3)对补贴的技术门槛提升;4)其他相关的配套政策;双积分管理机制解析,7,2018年上半年及未来变化变化 1 :18年初补贴调整新政出台,缓冲期抢装效应凸显(补贴退坡分阶段释放)提升技术门槛,对不同车型补贴退坡的幅度不同:调整优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合理降低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标准。1)乘用车:鼓励高端车型(高续航里程补贴提高+2.3%13.6%),促进高产品力的车型发展;2)客车:补贴退坡幅度达27%40%;3)专用车:2018年过渡期(2.126.11)前后的补贴标准,呈现前低后高。,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乘用车补贴政策,表:2018年客车补贴标准表:2018年专用车补贴标准,2018年上半年及未来变化变 化 2 :车型销量结构升级,消费者自主购买比例提升1)A0级以上车型占比逐季提升,销量结构向更高端化发展;(18年4月纯电动A0级以上车型占比48%,环比增加16个pct);2)个人自主购买群体比例提高。据乘联会,2018年1-3月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大城市个人消费占比84%,高于2017的68%。变 化 3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供给侧创造需求,车企加速推出高产品力车型,或将有爆款车出现,拉动消费者真实需求1)定价下移,推动成本竞争;(比亚迪元360等,补贴后性价比逼近同价位燃油车)2)车型设计、性能上提升,车内更宽敞;基于消费者偏好,更多小型、紧凑型SUV车型推出。3)加入智能化元素,大尺寸液晶触摸显示屏、智能网联系统等;,67.76%,85.47%,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7年1-12月,2018年1-3月8,图表:新能源乘用车分车型销量(辆)及占比,图:前十大城市个人消费占比个人消费占比,9,材料成本,技术提升能量密度三元高镍+碳化硅软包电池热管理,产品价格里程焦虑,消费者,成本下降快充技术续航里程充电网络基础设施,消费者痛点,高产品力,行驶里程驾驶性能充电时间安全创新性,动力电池及其他核心部件、外部环境,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成本,2018年上半年及未来变化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痛点看产品趋势1)产品价格。从材料、技术工艺提升、制造费用、以及提升能量密度角度去降低成本。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电池系统成本降至1元/Wh以下;2)里程焦虑。解决办法:a)完善充电网络设施;b)快充技术;c)提高续航里程。提高续航里程有几种路径:1)电池技术提升高比能量密度“三元高镍+负极碳化硅技术”、固态电池等;2)高效热管理技术,例如热泵技术,变相提高续航里程。3)软包电池图:从高产品力车型及消费者痛点上看产品升级趋势,x 10000,10,供需:需求转向高端化 ,产业链结构性过剩需求预测:自下而上,由整车锂电池锂电池材料需求转向高端化,未来3年复合增速35%以上。综合考虑车型销量结构、单车带电量、双积分政策等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2020年分别实现100万/148万/208万。1)新能源乘用车:考虑燃油负积分的抵偿,预测出2019-2020年将完成133万辆、185万辆,未来A0及以上车型占比会提升,销量结构升级。2)客车:补贴调整幅度较大,需求集中在公交系统、政府采购等商用化需求,销量通常集中在下半年,整体需求增长较为稳定3)专用车:需求主体集中在运营租赁、物流企业,成本敏感性高,预计专用车销量将下半年释放,全年预计销售14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万辆,%),0%,30%20%10%,40%,60%50%,0,10050,150,250200,2016,2017,2018F,2019F,2020F,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同比增速,整车需求,乘用车,客车物流车,三元电池LFP电池,三元渗透率LFP渗透率,LFP电池为主三元电池LFP电池,LFP渗透率三元渗透率LFP渗透率,材料需求测算,三元正极,LFP正极,单车带电量,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需求测算,单车带电量单车带电量,需求测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锂电及材料需求框架图,11,供需:需求转向高端化 ,产业链结构性过剩需求预测:自下而上,由整车锂电池锂电池材料锂电池环节:产能结构性过剩,分化加剧,龙头集中1)2018年电池价值量转正,迎拐点:a)锂电池价值量角度,17年同比下滑;b)2018年车型升级,单车带电量提升,18年价值量转正迎拐点,未来三年将实现以量补价,价值量保持增长,预计2018-2019年国内动力锂电需求量分别为50/75/115Gwh,价值量分为684/867/1153亿元,同比增长16.89%/26.7%/33%;(价格假设2020年系统价格为1.0元/wh)2)三元锂电池渗透率提高:对能量密度要求提升而逐渐提高。3)价格呈下降趋势:18年过渡期后,电池系统价格或将进入新一轮价格谈判,有望再下降;成本端,随着规模化,技术提升下成本也在降低;4)产能结构性过剩,锂电池将持续分化,呈现龙头集中趋势:2017年CR3达51.1%,产能利用率30%(产能140Gwh),其中CATL出货量11.8Gwh,市占率达到约30%份额,据GICC,2018年1-4月,CATL装机量3.4Gwh(三元2.1Gwh,铁锂1.38Gwh),市占率达43.6%,CR3超75%;龙头强者恒强。,2.89,2.28,2.06,2.21,1.33,1.13,1.410.91,10.50,21.5,32.5,3.5,2014,2015,2016,2017,销售均价(元/Wh),单位成本(元/Wh),图表:动力电池需求及市场规模测算(Gwh,亿元),图表:CATL动力电池系统单价及成本,12,2)由于不同厂家的电池技术不同,对原材料用量存在不同,预计各家的材料用量差异在10%左右;3)对三元电池渗透率、湿法隔膜渗透率判断对其需求影响关键,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供需:需求转向高端化 ,产业链结构性过剩需求预测:自下而上,由整车锂电池锂电池材料图表:动力锂电池材料市场规模测算 主要假设:1)全产业链成本下降,价格呈下降趋势;2)三元渗透率提升下,三元动力电池占比提高;3)产能释放竞争加剧导致部分环节价格下跌幅度较大;4)各环节毛利率等等备注:1)由于预测数据中涉及对未来各个细分环节的产品价格趋势判断,故可能存在与实际情况有差异,请注意预测数据所带来的风险;,1.50,0.84,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18年中游盈利拐点望来临:1)材料成本下降:a)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下,单位产品用料减少,成本降低;b)钴供给刚性,钴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未来高镍去钴化是必然,随着811/NCA等电池产品推出,将一定程度降低对钴依赖,降低材料成本;c)上游锂盐,随着产能大量释放,我们预计2018年下半年价格或将下降;2)锂电池价格下降曲线趋缓;若电动车与油车平价,电池系统价格需降低到1元/wh以下3)以量补价:销量结构升级,单车带电量提升,三元渗透率提高,中游以量补价逻辑将得以实,2.71,1.55,1.35,1.15,2.73,2.552.30,2.382.13,1.37,1.030.94,0.970.88,0.89,0.80.6,1.81.61.41.21.0,3.02.82.62.42.22.0,2014,2015,2016,2017 2018E 2019E 2020E 2021E 2022E,LFP动力电池,NCM动力电池,50.0040.0030.00,20.0010.002016/7/1,钴MB报价走势(美元/磅),2016/12/1 2017/5/1MB钴(高级),2017/10/1 2018/3/1MB钴(低级),0,5,10,2015,2015/1/4,锂盐报价走势(万元/吨),2016/1/4氢氧化锂,2017/1/4 2018/1/4碳酸锂(电池级),现!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全产业链各环节分析:关注结构性变化市值规模角度:2018年将是整体中游环节拐点,同比增速排序:正极负极碳酸锂动力电池隔膜6F电解液;毛利额同比增速角度:1)考虑不同环节毛利率及变化情况,预测2018年的毛利额同比增速排序:负极三元正极碳酸锂 隔膜 电解液 6F ;2)长期来看,三元正极、负极、电解液的毛利额增速将在2019年及以后保持高增长;结构上湿法隔膜仍处于国产替代趋势中,产能投放后,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或将下降。关注结构性变化。,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表:动力电池及其材料毛利额同比增速备注:1.假设条件包括:产品价格、成本下降幅度、毛利率、三元渗透率的判断,故未来存在与实际情况有差异,请注意预测数据所带来的风险;14,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正极材料:高镍低钴化大势所趋,1)需求:成本加成法定价模式下,三元高镍渗透率提升下,a)材料附加值提升;b)高镍正极材料需求量增速将超过锂电装机量增速,2018-2020年分别达到44%/64%/62%。,2)三元正极材料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CR3为33.5%,未来随着三元高镍对正极材料厂商技术、成本控制要求提升,行业将呈现龙头强者恒强态势。,3)发展阶段:高镍三元产能扩张期2018年高镍元年,大规模应用预计将在2019年底至2020 年初;,4)核心竞争力:三元高镍自主技术、成本控制(往上游延伸); 关注:当升科技、杉杉股份,负极材料:,1)价:2017年负极材料价格上涨,源自于成本端环保限产致使石墨化成本提高,原材料针状焦大幅上涨。2018年或维持或小幅下跌;望实现价稳量升;,2)集中度高:CR3为62.3%,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璞泰来)占比分别为22.7%/21.8%/17.8%;,4)技术趋势:硅碳负极;建议关注璞泰来、杉杉股份,电解液:竞争格局较好,1)价格相对底部,竞争格局较好:2017年,受到上游核心材料6F扩产跌价(2017年初35万跌至15万/吨)及补贴退坡影响下,电解液价格从2017年初7万快速下跌至18年初均价4万元/吨。根据测算,若碳酸锂价格下跌50%至7万/吨,相应的传导至电解液价格将降低不到15%,在不考虑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降情况下,目前电解液价格相对在底部。,2)核心竞争力:电解液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本控制,研发能力(新型锂盐及添加剂开发 15 );,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隔膜:,1)价:隔膜行业毛利率仍处于高位,2017年整体毛利率为57%,随着湿法隔膜产能释放,隔膜产品的价格仍有较大的下跌空间。据高工锂电,2017年Q1-2018Q1干法单拉隔膜均价自3元/平下降至1.9元/平,湿法隔膜价格从4.7元/平降至2.9元/平,下降幅度超35%。,2)竞争格局初显,CR3为35.5%/ CAR5为53%;其中湿法隔膜恩捷、苏州捷力、星源材质等出货量排名靠前;,3)核心竞争力:“隔膜+涂覆”是趋势,拥有先进的涂覆技术,通过规模化、提升产品一致性和良品率的企业,率先开拓海内外客户的将具备先发竞争优势。重点关注隔膜龙头:星源材质(海外市场)、创新股份(湿法龙头)。,表: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及材料市场竞争格局及产能利用率汇总表,中游崛起,盈利拐点望来临,17, 理由1:中游价值空间大动力锂电池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 理由2:中游锂电盈利拐点来临:材料成本下降、电池系统价格下降曲线趋缓;,销量增长实现以量补价。(参考前文), 理由3:具有技术门槛,未来随着下游整车龙头趋势下,中游格局集中化趋势,话语权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大, 理由4:消费属性下,新能源车不会走低价模式恶性循环中,一定是往高端化、,重质发展。因为终端产品消费属性,高产品力、品牌力决定产品价格;其次核心三电环节在保障电动车安全前提下,提升性能至关重要。, 理由5:中游锂电环节,中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集群,具备全球竞争,力!,投资建议,18,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导向在逐步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在全球汽车市场及,全球锂电市场竞争格局下,整体产业链从电池及其材料都在向高端化转变,关注结构性变化。建议围绕三个层次对板块进行布局:, 第一层次:优选竞争格局较好环节:1)优选议价能力强的,钴资源:华友钴,业;2)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 第二层次:产业集中化趋势下,围绕龙头产业链布局:全球电动化趋势下,,关注国内外一流整车厂爆款车供应链、全球锂电巨头供应链(CATL、LG、松下、三星SDI等);重点推荐:星源材质(LG 核心供应商)、当升科技、杉杉股份、天赐材料(电解液)、新宙邦、创新股份、璞泰来(CALT 负极/设备)、先导智能;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第三层次:关注新技术趋势下的投资机会:高比能量电池:1)三元高镍:当,升科技、杉杉股份;2)软包及铝塑膜:新纶科技、亿纬锂能;3)热管理(热泵技术):三花智控;,目 录,一、行业复盘:需求是影响板块的核心因素,二、需求瓶颈:补贴是影响需求的关键,三、后补贴时代:光伏3-5年、风电1-2年平价,19,新能源发电:拥抱龙头,迎接后补贴时代,近14年光伏复盘:需求是影响板块的核心因素2010.7-2011.3:欧洲需求高增长。2010年,欧洲光伏装机大幅增长带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GW,同比增长136%,值得注意的是此段时间产能已经过剩,产需求达1.4。(5)2011.3-2012.12:德国下调电价、欧美对华双反、光伏需求下滑,产品价格降低。2011年1月德国(最大市场)加速下调上网电价,2011年下半年意大利下调补贴,2011年11月美国发起电池双反,2012年9月欧盟发起组件等反倾销,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首次下滑6%。(6),全球需求加速,金融危机,需求高增,金,太阳工程,国内需求疲,软,产能过剰,需求企稳回升,产能逐步出清,需求平稳,增长,630抢装,630之后需,求低迷,需求超预期,,政策利好20,政策和需,求不确定,近19年风电复盘:需求是影响板块的核心因素(4)2011.1-2013.1:事故频发,需求萎缩。2011年开始,大规模风电脱网事件频发、监管发力,国内需求迅速萎缩,2011-2012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连续两年同比下滑;(5)2013.1-2016.1:整顿完成,需求持续增长。2013年行业整顿完成,需求恢复,公开招标放量,2013-2015年国内风电吊装量连续三年正增长,并由于招标电价下调导致2015年出现抢装,需求创下历史新高。,取消最低上网电价中标,风电需,求高增长21,金融危,机,抢装回,需求持续下滑,预期,调、红色 需求预警引发 反转,标杆上网电价实施,研究框架:需求、供给、技术三因素,22,需求、供给、技术三因素决定研究框架:需求影响估值、供需决定盈利、技术左右供需格局,23,需求瓶颈变化:补贴拖欠是新能源发电当前的痛点新能源发电需求的关键因素:消纳、补贴和指标。共性的问题:(1)限电导致项目真实收益率下滑;(2)补贴拖欠影响运营商现金流;(3)指标管控限制装机体量增长。消纳改善成为确定性趋势。2018年一季度,全国弃风率8.5%,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弃光率4.3%,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消纳改善趋势明显。指标管控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但是也受补贴的影响。指标管控是国家能源局统一规划的,主基调是稳健增长。但是最新政策动向显示,补贴也是影响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多个新能源发电政策都明确表示鼓励不需要补贴的项目。补贴拖欠成为新能源发电当前的痛点。那么我们认为当前新能源发电的核心问题就是补贴拖欠,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运营商的现金流;二是由于占款导致收益率下滑;三是补贴缺口过高,影响国家制定新能源发展的规模。,消纳,补贴,指标,国内六大区域弃风率情况,后补贴:光伏领跑者报低价、风电平价上网示范,24,领跑者屡报低价,部分项目已实现上网侧平价。2018年初,格尔木和德令哈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都出现中标电价比当地燃煤标杆电价还要低的情况,格尔木中标电价0.31元/kWh,风电平价示范项目已推出,竞价配置时代也全面到来,平价上网时代临近。2017年8月,能源,局推出首批13个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2018年5月,能源局将推行竞争方式配置风电项目。全国范围内新能源发电项目何时实现平价?在上网侧平价(无补贴)的假设下,求解系统成,本的值以使得项目IRR达到8%,并将求解的值与当前系统成本进行对比,来判断与平价的距离。,光伏后补贴:集中式3-5年、分布式1-2年平价,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系统,成本和平价时间:, 浅黄色,5元/W(基本平价), 浅蓝色,4-5元/W(1-2年平价), 灰色,3-4元/W(3-5年平价), 浅红色,3元/W(5年以上平价),光伏后补贴:集中式3-5年、分布式1-2年平价,不弃光的集中式光伏:约3%的地区已基本实现平价、32%的地区1-2年可以实现平价、55%的地,区3-5年可以实现平价、11%的地区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实现平价;,50%自用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约13%的地区已基本实现平价、58%的地区1-2年可以实现平,价、26%的地区3-5年可以实现平价、3%的地区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实现平价。,平价时的系统成本(元/W),各价格对应的地区数,光伏需求:平价后中位数提升,短期受政策影响,中长期需求中位数大幅提升:在2020年之后光伏实现平价之后,其需求主要有能源结构转型,决定,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的需求中位数或达230GW,是2016-2020年45GW的5.2倍,光伏需求:平价后中位数提升,短期受政策影响,中长期需求中位数大幅提升:在2020年之后光伏实现平价之后,其需求主要有能源结构转型,决定,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的需求中位数或达224GW,是2016-2020年50GW的4.4倍,光伏新政(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管控规模,补贴再次下调:,(1)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安排10GW左右规模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2)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集中式和分布式);(3)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电价不变,鼓励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4)需求调整:我们将2018年国内需求调整为35.6GW(2016年新增34.54GW),结合海外约50GW的需求,2018年全球需求为85GW左右。,2017年以来硅片价格下降约30%,风电后补贴:集中式1-2年、分散式基本已平价,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系统,成本和平价时间:, 浅黄色,7元/W(基本平价), 浅蓝色,6-7元/W(1-2年平价), 灰色,5-6元/W(3-5年平价), 浅红色,5元/W(5年以上平价),风电后补贴:集中式1-2年、分散式基本已平价,不弃风的集中式风电:约49%的地区基本实现平价、30%的地区1-2年可以实现平价、16%的地,区3-5年可以实现平价、5%的地区需要较长时间才可以实现平价;,50%自用的分散式风电:约78%的地区基本实现平价、14%的地区1-2年可以实现平价、8%的地,区3-5年可以实现平价。,平价时的系统成本(元/W),各价格对应的地区数,风电需求:平价助力长景气周期,短期需求反转,平价助力长景气周期:平价之后,由于三阶段的逻辑驱动,风电将迎来长景气周期:(1),2018年:内部结构调整修复带来行业反转;(2)2019-2020年: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行情;(3)2021年-:平价上网之后的能源转型需求。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的需求中位数或达142GW,是2016-2020年25GW的5.6倍,风电需求:平价助力长景气周期,短期需求反转,平价助力长景气周期:平价之后,由于三阶段的逻辑驱动,风电将迎来长景气周期:(1),2018年:内部结构调整修复带来行业反转;(2)2019-2020年:标杆电价下调带来的抢装行情;(3)2021年-:平价上网之后的能源转型需求。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的需求中位数或达139GW,是2016-2020年50GW的5.5倍,短期需求反转,2018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或达25GW,同增66%:,(1)三北三省份解禁:能源局最新预警结果显示,宁夏、黑龙江、内蒙古解除红色预警;(2)中东部常态化:2018年是风电建设区域转移第三年,中东部装机将理顺,节奏趋于常态化;,(3)分散式受鼓励:靠近负荷中心、消纳好、作为集中式补充、审批时间短、可不参与竞价;(4)海上风电放量:2017年底海上风电项目累计核准3.98GW,长期海上风电规划量超过56GW。,行业趋势:高效化光伏、大型化风机,利好龙头高效化是降低光伏度电成本的最主要路径:降本增效是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的关键。其中提高效率降低度电成本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1)降低光伏组件成本,比如单晶单瓦硅耗由18%效率时的3.88g/W降低至23%效率时的3.04g/W,降幅达21.7%;(2)降低BOS成本,单晶单瓦BOS成本由18%效率时的3.16元/W降低至23%效率时的2.48元/W,降幅为21.7%。,单瓦硅耗(g/W)随着电池效率的变化,单瓦BOS成本(元/W)随电池效率的变化,行业趋势:高效化光伏、大型化风机,利好龙头,双面、PERC技术分别占第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数的50%和70%,关注由此带来的POE胶膜、光伏,玻璃、PERC设备等方面的投资机会。,经过我们分析,第三批光伏领跑者项目涉及19种技术(不同领跑者基地对于技术的阐述不一,样,可能有重复),其中共有41个项目涉及双面技术,占82个总项目数的50%,共有57个项目涉及PERC技术,占总项目的69.5%。,双面和PERC技术成为第三批光伏领跑者的主流技术,也将成为近两年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由此带来的POE胶膜、光伏玻璃和PERC设备等方面的投资机会。,行业趋势:高效化光伏、大型化风机,利好龙头机组大型化成为全球性趋势,利好开发能力强的龙头公司:(1)中国风电机组平均功率呈上升态势,2017年达到2.1MW。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2.1MW,同比增长8%;截至2017年底,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功率为1.7MW,同比增长2.6%。(2)全球风电平均单机功率持续增长,2017年首次突破2.5MW。据FTI统计,2017年,全球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功率首次突破2.5MW,达到2525kW, 同比增长16.9%。去年有四个国家的平均单机功率超过3MW,分别为:英国3764kW、丹麦 3408kW、德国 3263kW、加拿大 3091kW。,中国风电机组平均功率呈上升势头,2017年全球不同国家新增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功率(kW),投资建议:拥抱龙头,迎接后补贴时代,36,光伏:,(1)后补贴: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1-2年平价,集中式光伏平价需3-5年,平价后将拉高行业需求中位数(同增4.2倍);,(2)短期需求:光伏今年需求受光伏新政(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影响,我们将2018年国内需求调整为35.6GW(2016年新增34.54GW),结合海外约50GW的需求,2018年全球需求为85GW左右;,(3)技术趋势:高效化成为主流,双面、PERC技术将成为近两年主流。风电:,(1)后补贴:集中式风电1-2年内可平价,自发自用分散式风电已基本平价,平价后平价后,“结构调整修复、电价下调抢装、平价驱动”三阶段逻辑将推动行业长景气周期,行业需求中位数(同增4.6倍);,(2)短期需求:三北三省份解禁、中东部常态化、分散式和海上放量等逻辑兑现,2018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或达25GW,同增66%;,(3)技术趋势:大型化机组,2017年中国风机功率达到2.1MW、全球风机功率首次突破2.5MW。投资建议:在后补贴带来需求高增、行业趋势利好龙头背景下,重点关注各细分龙头:,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风险:补贴出现超预期退坡,产品价格下跌风险:产业仍处在资本投入期,产能大幅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价格大幅下跌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销售低迷,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动风险: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受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动将会对行业的发展态势产生影响;,弃风、弃光限电改善不及预期:2017年以来我国弃风、弃光限电情况虽有一定改,善,但随着我国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消纳存在一定的压力,弃风、弃光限电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制约新能源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