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7.020.20 CCS B 33 DB4102 开封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2/T 0272021 大蒜套种 三樱椒栽 培技术规 程 2021-11-01 发布 2021-12-01 实施 开 封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4102/T 027 202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环 境条 件.1 5 套 种方 式.1 6 大 蒜栽 培.2 7 三 樱椒 栽培.2 8 病 虫草 害防 治.4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病虫草 害防 治.5 DB4102/T 027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2020 标准 化工作 导则 第1部 分:标 准备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起草。本文件 由开 封市 农林 科学 研究院 提出 并归 口。本文件 起草 单位:开 封市 农林科 学研 究院、开 封市 祥符区 农业 科学 研究 所。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程志 强、李 耀庭、姜 军、范君 龙、郭 岩、祁永 胜、侯晟 灿、罗 晓丹、张 金 虎、徐林、左梅 芳、霍治 邦、闫娜、王建 利、王喜 林、刘红兵、张 存松、李 相逢。DB4102/T 027 2021 1 大 蒜套种 三樱椒栽 培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大 蒜套 种三 樱椒的 术语 和定 义、环境 条件、套种 方式、大 蒜栽 培、三 樱椒 栽培、病 虫草害防 治等。本文件 适用 于大 蒜套 种三 樱椒的 栽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5084 农田 灌溉 水质 标 准 GB/T 8321(所 有部 分)农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GB 13735 聚乙 烯吹 塑农 用地面 覆盖 薄膜 GB 16715.3 瓜 菜作 物种 子(第 三部 分 茄果 类)NY/T 496 肥料 合理 使用 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 药安 全使 用 规范总 则 NY/T 5295 无 公害 农产 品 产地 环境 评价 准则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套种 在前茬 作物 生长 中后 期的 株行间 播种 或移 栽后 茬作 物的种 植模 式。3.2 共生期 前茬作 物与 后茬 作物 在田 间共同 生长 的时 期,单位 为天(d)。4 环境条 件 大蒜、辣椒 的种 植环 境应 符合NY/T 5295 的要 求,灌 溉水条 件应 符合GB 5084 的 要求。5 套种方 式 DB4102/T 027 2021 2 5月上 旬,每隔3 行大 蒜种 植1行 三樱 椒,行距70 cm,株距30 cm,每穴3株,每667 m2种植9000 株左右。6 大蒜栽 培 6.1 品种选 择 选择本 地区 主栽 的 优 质、高产、抗病 紫皮 或白 皮大 蒜品种。6.2 整地施 肥 大蒜种 植地 块应 远离 污染 源,选 择土 层肥 沃,有机 质丰富,易 浇灌 排涝 的沙 壤土。一般 每667 施用硫 酸钾型复合 肥80 kg 100 kg(N-P2O5-K2O,18-15-15)或腐熟 的有机肥800 kg 1000 kg,生物 杀虫剂(绿 僵菌、白 僵菌)5 kg,施入 底肥 及杀 虫剂 后,对 地块 深耕、细耙、作 畦。肥料使 用 应 符合NY/T 496的要求。6.3 播种 播种前,晾晒1 d2 d,再将种 蒜瓣用50%多 菌灵 拌 种。播 种后,要及 时浇水,灌溉2 d 3 d之后均匀喷 洒1 遍除 草剂,覆 盖 地膜。灌溉 水应 符合GB 5084 的要 求,地膜 应符 合GB 13735 的要 求。6.4 田间管 理 6.4.1 破膜放 苗 对于没 有顶 破地 膜的 蒜苗 要及时 进行 人工 辅助 破膜 出苗。6.4.2 灌溉、追肥 破膜后,视 墒情 及时 灌溉,3月 上中 旬,平均 气温 稳 定在15 以上 时浇 返青 水,每667 m2随水 冲施尿素10 kg。当蒜 头进 入快 速膨大 时,要大 水浇12 次,每667 m2追施5 kg 10 kg 的 尿素 和硫酸 钾。灌溉水应 符合GB 5084 的要 求,肥料 应符 合NY/T 496 的 要求。6.4.3 收获 5月中 下旬 及时 收获、晾 晒,但不 能暴 晒,应防 雨、防霉变。7 三樱椒 栽培 7.1 品种选 择 应选用 通过 国家 非主 要农 作物登 记的 优质、高产、抗病、耐热的 品种。种子 质量应 符合GB 16715.3的要求。7.2 育苗 7.2.1 苗床准 备 DB4102/T 027 2021 3 选择地 势平坦 高燥、土壤 肥厚、背风向 阳、排灌方 便,且3 年内 没有种 植过 茄 科类作 物的地 块建 造苗床,每 平方米 苗床 施入 充分腐 熟的 有机 肥5 kg8 kg,50%多菌灵 可湿 性粉 剂8 g 10 g,播 种前7 d 10 d,在苗 床上 覆盖 透明 地膜,并在 晚上 覆盖 草苫,以提 高地 温。地膜 应符 合GB 13735 的要 求。7.2.2 种子处 理 育苗前 先将种 子晾 晒3 h 5 h,放 入1%高锰酸 钾溶 液 或10%的 磷酸 三钠浸泡15 min 20 min,捞出后用清 水反 复清 洗2 3 次,晾干 后播 种。7.2.3 播种 2月中下 旬播 种,播 种前 苗 床要浇 透水,水完 全下渗 后,均 匀播撒 种子。播种 后用过 筛细土 覆盖,以0.7 cm 1 cm 为宜,盖 地膜,在苗 床上 扣拱 棚,地膜应 符合GB 13735 的要 求。7.3 苗 期管 理 7.3.1 温度管 理 苗床中 的温 度尽 量保 持在28 30,夜间 小拱 棚 上覆盖 草苫,温 度保 持在15 20,当70%种子出 土时及 时揭 去地膜,出苗 后,白 天温 度保持 在20 25,晴天 注 意放风,夜温 保持 在15 左右,4月 下旬 断霜 后揭 去 棚膜。7.3.2 光照管 理 采用新 棚膜,及 时清 扫棚 膜上的 尘土 等杂 物,在满 足苗床 温度 的情 况下,草 苫应早 揭晚 盖。7.3.3 水肥管 理 苗床不 缺墒 不浇 水,必须 浇水时,可 用喷 壶洒 水,洒水后 注意 放风,降 低棚 内湿度,定 植前 不 再 追肥。7.4 定植 当苗龄 在50 d60 d 时,即可移 栽定 植,移栽 后及 时浇水,忌 大水 漫灌。7.5 共生期 田间 管理 共生期 田间 管理 以大 蒜为 主,大 蒜膨 大水 兼顾 三樱 椒定植 水。7.6 大蒜收 获后 田间 管理 大蒜收 获后,及 时清 理大 蒜田间 地膜 及大 蒜叶 等杂 物,中 耕除 草。三樱 椒开 花期每667 m2追施硫酸钾型 复合肥(15-15-15)5 kg10 kg,盛 果期每667 m2追施硫 酸钾型复合肥(15-5-25)5 kg10 kg并及时 培土。7.7 收获 10 月上 旬 拔 下植 株进 行晾 晒,而 后采 摘,分级 上市。8 病虫草 害防 治 DB4102/T 027 2021 4 8.1 病虫草 害种 类 8.1.1 大蒜 大蒜主 要病 害有 叶枯 病、紫斑病、锈 病等;虫 害主 要有地 蛆、潜叶 蝇等;田 间杂 草 主要 分为 阔 叶 类和禾本 科二 大类,其 中阔 叶草有 婆婆 纳、牛繁 缕、荠菜、小旋 花、播娘 蒿、猪殃殃、大 蓟等;禾本 科草有野 燕麦、马 唐、硬草、看麦 娘、牛筋 草、狗尾 草等。8.1.2 三 樱椒 三樱椒 主要 病害 有茎 基腐 病、炭 疽病、疫 病等;虫 害主要 有蚜 虫、棉铃 虫、飞虱等。8.2 防治原 则 坚持“预防 为主,综合 防 治”的 植保 方针,农业 防 治与化 学防 治相 结合,优 先采用 农业 防治、必 要时使用 化学 防治。8.3 防治方 法 8.3.1 农业防 治 选用抗 病品 种,合理 使用 有机肥,减 少重 茬,及时 清洁田 园。8.3.2 化学防 治 病虫草 害防 治方 法见 附录A。化学 农药 使用 应按GB/T 8321(所有 部分)和NY/T 1276 执 行。DB4102/T 027 2021 5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病虫草 害防 治 病虫草 害防 治方 法见 表A.1 表A.1 病虫 草害 防治 方法 作物 类型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大蒜 病害 灰霉病 每 667 m2 用 10%的多抗霉素 可湿性粉剂 150 g 200 g 兑水 50 kg 75 kg 喷雾。叶枯病 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8%甲 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进行喷雾。软腐病 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1500 倍液、1000 亿孢子/g 枯草 芽孢杆菌 WP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AS350 倍 液。虫害 地蛆 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 150 mL 加水25 L 30 L 稀释灌根或10%噻虫胺SC500倍液灌根防治。潜叶蝇 使用 0.5%苦参碱水剂500 倍液 喷雾。草害 杂草 用 33%二甲戊乐灵 140 ml/667m2兑水 60 kg 喷雾 或 35%除草醚 乳油 500 ml/667m2喷雾。三樱椒 病害 炭疽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 剂 600 倍 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剂 700 倍液喷雾防治。根腐病 浇灌 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 剂 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 800 倍液。虫害 蚜虫 45%的氯氰菊酯兑水喷雾防治。棉铃虫 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 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