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计算的大一统:混合云基础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inastock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research 行业研究 报告 计算机 行业 2018 年 7 月 5 日 table_main 行业点评报告模板 混合云基础篇 云计算的大一统 推荐 维持评级 核心观点 : Gartner 指出未来有 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所以,在市场几乎没有同类报告的时候,我们认为 从软件角度 研究混合云基础 设施极为重要。 本报告通过梳理 全球混合云基础设施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让投资者对混合云相关标的投资有更全面的了解 。 混合云不是简单的多云堆砌,而是“无缝”整合私有云与公有云,实现数据、应用实现迁移自由化、工作负载自动化,同一个云管平台管理的简单化。 企业 混合云比例不断上升 , 需求端、供给端 优势共促 混合云架构推广 。 从 Rightscale 调查来看,相比 2016 年,企业用户在 2017 年使用混合云的比例上提升了 3 个百分点 。 我们认为混合云兴起是需求 端 和供给 端共同促进的结果。需求端: 1) 企业的不同工作负载因 自身特点、成本、数据安全性等原因需要部署在私有云或公有云环境中; 2) 企业用户需要混合云部署应用的弹性和高自由度。供给端: 1) 容器技术的 便携性、高效性 ,也扩大了混合云的优势;2) 统一化的云管平台 为混合云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性,进一步推动混合云市场; 3)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强大的性能、可扩拓展性和采购、运维成本降低 等 特点更是实现“云的超融合”的重要推手。 目前混合云 基础 市场主要有 公有云、私有云、第三方三类玩家,且 不同类间或多或少达成 战略合作。 典型的代表如 VMware 与AWS 形成 VMware+VMware On AWS 的同构混合云解决方案。从发展趋势来看, 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应用一键部署。并且会在混合云中整合更多的 AI 功能,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 。 根据 Market Research Future 的推测, 2017 年全球混合云市场规模在 400 亿 美元左右, 2023 将有望达到 1,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4%。 混合云管平台也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 从全球范围来看, 云管平台市场竞争格局还是较为分散,目前还没有出现市占率大于 10%的厂商。 根据 R&M 推测,全球多云管理平台 17 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在 12 亿美元左右,预测到 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30.9%。到 2021 年,我国混合云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4.5 亿元。 VMware 和 RightScale 在混合云管理平台市场上处于技术和份额双重领先的位置。未来云管平台的 发展趋势一定是解决异构混合云中,应用自动编排、数据自动迁移等 问题,真正做到“无缝式”体验; 同时,尽量避免集成各云平台的 PaaS,而通过 API 去连接云平台,从而保持可移动性;集成更多的 CI/CD 工具 。 从工作负载生命周期两个角度可将应用场景分为 。 1)开发测试生产部署; 2)容量短时扩充或调峰; 3)灾难恢复; 4) 迁移优化 等。典型的企业例子如: MKI、微博、 阿什维尔市政厅 、史密斯食品等。充分体现了混合云高自由度、高弹性、高安全性等优势。 投资建议 : 我们看好国内 A 股相关标的,重点推荐浪潮信息、 深信服 、紫光股份,建议重点关注华东电脑等 。 风险提示: 云计算行业竞争加剧;云计算整体市场推进不及预期 。 分析师 钱劲宇 : 021-20252621 : qianjinyuchinastock 执业证书编号: S0130517110002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 1. 他山之石系列: Nutanix-全球超融 合领导者 2018-06-04 2. 深信服 ( 300454.SZ): 网络信息安 全龙头,云计算业务未来可期 2018-05-14 3. 2018 年度计算机投资策略报告:浪 潮之巅, 18 年继续看好人工智能 2018-01-12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目 录 一、混合云非简单多云堆砌 , 多因素共促混合云兴起 . 3 (一)混合云是多云的无缝整合 . 3 (二)未来九成组织将使用混合云,兼顾自由、安全和便宜的优势 . 4 二、混合云基础生态及市场 . 8 (一)混合云基础生态百家争鸣,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 8 (二)工作负载在混合云中应用场景满足企业各类需求 . 12 三、投资建议 . 16 (一)浪潮信息: InCloud Manager 云管理平台 . 16 (二)深信服:先进的超融合架构 . 17 (三)华东电脑:自主研发华讯 UCMP 多云统一管理平台 . 18 (四)紫光股份:提供华三云和云管平台解决方案 . 18 四、风险提示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一 、 混合云 非 简单多云堆砌 ,多因素共促混合云兴起 (一) 混合云 是多云的无缝整合 混合云不是简单的将几种云叠加堆砌,而是用创新的方式,利用各种云部署模型的技术特点,提高用户跨云的资源利用率,催生出新的业务,更好的为业务服务。广义的混合云,从形式讲混合云可以包括云和云的组合,也可以包含云与传统 IT 的组合, Gartner 认为所有 IT 环境都是混合的环境,混合 IT 即包含传统的 IT 系统也包含云环境(公有云、私有云)。 图 1: Gartner 定义的混合云 资料 来源: Gartner,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从区别角度来说, VMware 认为,多云环境和混合云环境是不同的,混合云主要指利用一个共同的云堆栈,包含了基础层和管理功能,能够整合私有云和公有云建立一个完全兼容、稳定运行的环境。 是否用了同一个云管平台 也是区别混合云区和简单多云环境的特征之一 。 图 2: 混合云架构及公司 资料 来源: R&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二) 未来九成组织将使用混合云,兼顾自由、安全和便宜的优势 近年来混合云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甚至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混合云将成为最优的云战略。根据 IDC 预测,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 67%; Gartner 预测,到 2020年, 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从 Rightscale 调查来看,相比 2016 年,企业用户在 2017 年使用混合云的比例上提升了 3个百分点。 图 3:混合云现状 资料 来源: RightScale,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我们认为混合云兴起主要源于需求和供给两种因素。需求端: 1) 企业的不同工作负载因 自身特点、成本、数据安全性等原因需要部署在私有云或公有云环境中。 根据 英特尔提出要从数据量、集成、安全以及性能这四个维度来考量业务应用,并据此将这些应用在公有云、混合云以及私有云三个区间内进行定位,为构建最适宜的技术支撑平台提供参考。 如科学与工程等更适合在私有云环境, Web 服务器、 CRM 更适合公有云环境。 图 4:工作负载考量维度 资料 来源:英特尔,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1% 3% 5% 6% 9% 9% 20% 16% 7% 11% 58% 55% 20172016无计划 私有云 公有云 多私有云 多公有云 混合云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2)企业用户需要混合云部署应用的弹性和高自由度。 同时也能构造出对于 它来说应用部署运行在公有云或私有云 上是无差别的一个无缝环境。 能够规避被单一公有云提供商的 API绑定的风险,并且能够使用同一套工具系统按需访问基础层。企业用户能够轻松维护扩展、应用合并迁移。 另一方面,对于短期或未知的需求,客户可以选择公共云。混合云使用户能够在拥有基本的基础设施的同时,租用更多资源来应对访问量高峰,从而确保他们只支付实际消费量的费用。架构设计的灵活性还使得集成旧式基础设施更容易,因为组织可以定制其部署,以更适合现有设置。这样,组织可以借助按量付费方案实现财务目标。 IDC 估计,组织可以通过部署混合云节省高达 24% 的 IT 成本。 图 5:工作负载的拓展与迁移 资料 来源: VMware,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从供给端来说,一系列技术发展大大凸显了混合云优势。 1)容器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混合云的优势。 工程师完成应用开发后通过打包了运行应用所需的程序,组件,运行环境。使得应用在混合云的一些不同的环境下运行不受到影响。大大增强了应用部署在混合云不同环境下的迁移能力。典型的容器技术如 Docker, Kubenetes。 图 6:容器技术 资料 来源: RedHat,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相比传统的虚拟化(裸金属)技术,容器技术不需要为每个容器抽象 OS,性能损耗都有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同样水平甚至更优的表现,其快速创建、启动、销毁的功能性大受好评。 图 7:容器技术与虚拟化 资料 来源: Docker,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2)统一化的云管平台。 统一化的云管平台为混合云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性,进一步推动混合云市场。混合云的云管平台应具备对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具备统一接入的能力;能够对 x86 物理机、虚拟化平台以及容器等异构资源进行统一纳管;具备应用服务编排能力;运维监控能力:能够统一展示多云资源的占用情况和性能指标,支持多种告警形式。在资源容量不足或按需调度的情况,能够根据策略调度多云之间的负载。 图 8:腾讯混合云 资料 来源:腾讯,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3) HCI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强大的性能、可扩拓展性和采购、运维成本降低等构建混合云的优势也是助推混合云市场的因素之一。 Nutanix 的 CEO 曾说,混合云何曾不是云上的“超融合”呢?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图 9: Azure 用超融合构建混合云 资料 来源:微软,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超融合架构的读写本地化和分布式存储对比传统架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读写能力 IOPS 和更低的延迟。此外,超融合对比传统架构的优势还在于采购和管理成本更低。硬件成本更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客户可以在存储和网络硬件上节省成本,除此之外,客户还可以节省电费、虚拟化软件授权费等等。 例如,根据 IDC 对 Nutanix 的公司客户的调查发现,使用超融合基础架构平均每客可以在 5 年时间里节省 195 万美元。 客户有了更好的私有云基础设施,会更有兴趣搭建混合云去迎合自己的需求。 图 10:超融合节省费用明细 资料 来源:微软,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二 、 混合云 基础 生态及市场 (一) 混合云 基础 生态 百家争鸣,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目前混合云市场主要有三类玩家 。 公有云:公有云供应商意识到,对注入本地技术投资的大多数企业而言,部分特定工作负载、数据会永远留在内部。因此大多数公有云供应商推广自家公有云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混合云服务。如 AWS, Azure, GCP( Google Cloud Platform) ,阿里云,腾讯云等 。 私有云:他们希望能通过延伸私有云的功能,扩大私有云的能力,弥补私有云 的缺陷,来保住私有云的领地。包括私有云软件提供商如: Redhat, VMware 等;服务器、传统 IT 提供商如: HPE, IBM 等。 第三方:包括网络提供商和混合云管理软件提供商,他们也希望在混合云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 Cisco, RightScale, Scalr 等。 表 1: 混合云生态 分类 厂商 混合云基础设施 云管平台 公有云 微软 Azure+Azure Stack Azure Resource Manager Amazon 各个私有云厂商与 AWS 合作 私有云 Red Hat Redhat OpenStack Platform+AWS/GCP/Azure CloudForms VMware VMware Cloud Foundation+VMware on AWS/VCPP vRealize Nutanix Acropolis+GCP/IBM Prism HPE HPE OneSphere 第三方 RightScale RightScale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Optima Scalr Scalr CMP 资料 来源: 公司官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VMware 和 Red Hat 的解决方案分别具有同构与异构混合云的代表性。 图 11: VMware 混合云架构 资料 来源: VMware,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图 12: Red Hat 混合云架构 资料 来源: Redhat,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国内混合云玩家有像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还有一些初创企业如青云、九州云等。 根据 Market Research Future 的推测, 2017 年全球混合云市场规模在 400 亿美元左右, 2023将有望达到 1,40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4%。整个市场基于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云管理及编排、容灾恢复、混合云托管、安全性产品等。 从混合云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应用一键部署。并且会在混合云中整合更多的 AI 功能,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让非掌握相关技术的开发人员也能轻松的整合到他们开发的应用中。 图 13:混合云市场规模 资料 来源: Market Research Future,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家的份额较难统计,不过可以参照私有云的格局,(份额一半以上由私有云构成),私有云 17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在 200 亿美元左右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 图 14:私有云市场份额 资料 来源: HPE,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放眼国内, 2016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344.8 亿元,相比 2015 年增长 25.1%。预计, 2017-2020 年中国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762.4 亿元。 根据混合云的定义,混合云管 平台是实现多云管理、应用自动编排、迁移的最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 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竞争格局还是较为分散,目前还没有出现市占率大于 10%的厂商。 根据 R&M 推测,全球多云管理平台 17 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在 12 亿美元左右,预测到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5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30.9%。 图 15:全球多云管理平台规模 资料 来源: R&M,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院 从我国市场来看,整个混合云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还较小, 17 年仅 13.8 亿元,不足全球的 1/6,预计未来几年也将保持 20%以上的增速增长,根据 CCW 预测,到 2021 年,我国混合云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4.5 亿元。 10.9% 9.1% 6.0% 5.6% 4.0% 3.9% 3.2% 2.8% 2.7% 1.8% 50.1% DELL EMC HPE Vmware Oracle IBM RackspaceNutanix Microsoft Cisco Fujitsu Others11.7 15.3 20.0 26.2 34.3 44.9 0.010.020.030.040.050.0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多云管理平台市场规模(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