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万亿市场奔“池”而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报告结尾处的免责声明 东方财智 兴盛之源 D ON GX IN G S E C U R IT IES行业研究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之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 07月 04 日 看好 /维持 电子元器件 深 度 报告 投资摘要: 受高性能需求引导, 电池 将向高压化、高镍化、高硅化三“高”方向发展。 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为锂电池的主要应用场景,要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体积密度特性,高压、高镍、高硅为材料领域提升电池性能最有效的措施。 高压化: 高压化在消费电子已有多年应用,但出于安全和循环寿命的考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尚未展开。 高压化技术壁垒在正极和电解液。 高镍化: 高镍三元已处量产前夕,为新能源汽车和 中 低端消费电子市场 未来几年 主打产品。 随着 高镍化推进,会带动 正极、电解液、热管理系统 进入新 一轮发展周期。 高硅化: 硅含量与硅碳负极容量正相关,但与负极稳定性负相关。目前,低硅产品已具备在消费电子领域量产条件。 结构优化具有提升性能和降本的双重效果,铝壳优势将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 随着电池在电动车等工业领域验证样本的累积,结构优化会步入快速发展通道。铝壳在结构优化上有更大的空间,未来或可大量抢占铝塑膜、圆柱在汽车、储能等大工业领域的市场。 根据电池不同产业链发展空间不同,建议重点关注正极、电芯及结构件、隔膜、负极四个环节。 正极高镍三元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且路线已定,受益于未来新能源乘用车爆发,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电芯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初现。其中电芯结构件和电池热管理 系统 受益于铝壳方案和高镍三元推广,增量确定; 隔膜尽管利润下滑,技术壁垒仍然存在,部分高端产品仍然需要进口,看好未来国 产化及替代空间; 硅碳负极为未来提升电池体积密度和能量密度的有效产品,看好其发展空间 。 投资策略: 看好 电芯及电芯材料领先 的龙头企业 。 受新能源汽车利好的刺激,电池产业链受益可期。尤其是具有技术积累的龙头公司。推荐 宁德时代 、科达利 、杉杉股份、当升科技、中国宝安、 创新股份、新宙邦、银轮股份 。 风险提示: 新能源 汽车增 长不及预期, 国家政策变动引发市场情绪变化 。 分析师: 杨若木 010-66554032 y angrmdxzq 执业证书编号 : S1480510120014 研究助理: 刘慧影 010-66444130 liuhy _yjsdxzq 行业基本资料 占比 % 股票家数 213 6.05% 重点公司家数 - - 行业市值 25203.07 亿元 4.59% 流通市值 17879.29 亿元 4.57% 行业平均市盈率 37.37 / 市场平均市盈率 15.73 / 行业指数走势图 资料来源: wind, 东兴证券研究所 相关研究报告 -16.9%3.1%23.1%43.1%7/5 9/5 11/5 1/5 3/5 5/5沪深 300 电子元器件 行业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评级 简称 EPS(元 ) PE PB 评级 18E 19E 20E 18E 19E 20E 宁德时代 1.47 1.94 2.55 49 37 28 6.3 强烈推荐 科达利 1.01 1.33 1.76 28 21 16 2.6 强烈 推荐 杉杉股份 0.88 1.08 1.32 25 21 17 2.4 强烈推荐 当升科技 0.69 0.94 1.25 49 36 27 9.4 推荐 创新股份 1.98 2.78 3.42 16 12 9 8.1 强烈 推荐 星源材质 1.13 1.74 2.58 34 22 15 5.8 推荐 新宙邦 0.88 1.09 1.32 30 25 20 4.2 强烈 推荐 先导智能 1.09 1.55 2.04 28 20 15 9.6 推荐 银轮股份 0.51 0.65 0.79 18 14 11 2.1 推荐 东兴证券深度报告 电池行业: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P3 DON GX IN G SECURIT IES目 录 1. 核心观点 . 6 2. 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 . 6 2.1 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 . 7 2.2 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 . 8 2.3 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 . 9 3. 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10 3.1 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 . 11 3.1.1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 .12 3.1.2 强混和轻混 48V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 .13 3.2 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5 3.3 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 .16 3.3.1 高镍 +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 .16 3.3.2 A00 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 .17 3.3.3 电池结构:铝壳电池优势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 .19 4. 电池产业链对比及下一代电池 .19 4.1 锂电池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的规划 .19 4.2 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20 4.2.1 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快速放量 高镍三元和高压钴酸锂存在结构性紧缺 .22 4.2.2 锂电池负极:人造石墨占比逐年增高 硅碳负极已处量产前夕 .23 4.2.3 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未来技术难点在添加剂 .26 4.2.4 高技术壁垒隔膜加速国产化 .28 4.3 锂电池生产环 节具有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研发投入大等特点 .29 4.4 下一代电池需及早布局 .29 5. 投资建议 .32 6. 风险提示 .32 7. 附录 .33 7.1 锂电池领域缩写 .33 7.2 锂电池需求发展史 .33 P4 东兴证券深度报告 电池行业 : 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敬请参阅报告结尾处的免责声明 东方财智 兴盛之源 DON GX IN G SECURIT IES表格目录 表 1: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6 表 2:不同种类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参数对比 . 7 表 3:三星提升 note7电池容量引发爆炸惨局 . 9 表 4: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 . 11 表 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纯电动( 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电池的要求 .12 表 6:电动车型重量、续航里程和价格相比传统车仍有差距 .15 表 7:2018 年不同能量密度电池可领取的补贴金额及假设 2019年能量密度门槛提升幅度 .17 表 8:不同车型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降本金额和补贴差价对比 .17 表 9:磷酸铁锂具有更优良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18 表 1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通知对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要求 .30 表 1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纯电动汽车( 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 .30 表 12:锂电池与固态电池材料上的差异 .30 表 13:固态电解质的种类及对应开发机构 .31 表 14:锂电池常用缩写 .33 插图目录 图 1:铅酸、镍铬、镍氢到锂电电池 体积密度依次增长 66%、 188%、 106%. 8 图 2: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每上升 0.5V对应放出电量增加 7%左右 . 8 图 3:note 7 爆炸被迫停产并召回 . 9 图 4:IPhone X 迫于无奈放置两块电池 . 9 图 5:消费电子电池总体增长趋缓 .10 图 6: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池近 3年及未来 13年 CAGR.12 图 7: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 .13 图 8:卡罗拉、雷凌当月销量及与纯电动( 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汽车之和的比值 .13 图 9:48V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 .14 图 10:万向 A123 48V电池主要参数及照片 .14 图 11:满足路线图油耗要求需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数量 .15 图 12:混合动力汽车对应电池市值预测 .15 图 13:乘用车不同代正极材料保持约 10%容量增长率 .16 图 14:A00&A0 新能源汽车电池近 3年及未来 13 年 CAGR .18 图 15:高端制造锂电池产业链比铅酸电池多衍生出来一批新型材料企业 .20 图 16:锂电池材料构成 .20 图 17: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占锂电池成本 55.2%.20 图 18:锂电池直接原材料毛利率( %)对比 .21 图 19:锂 电池正极材料种类 .22 图 20:量产正极材料特性参数表 .22 东兴证券深度报告 电池行业: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P5 DON GX IN G SECURIT IES图 21:中国正极材料产能预测 .23 图 22:全球三元及磷酸铁锂增速均低于中国 .23 图 23:中国三元和磷酸铁锂在全球出货占比持续攀升 .23 图 24:锂电池负极分类 .24 图 25:人造石墨综合性能优于天然石墨和钛酸锂 .24 图 26:锂电池负极近 3 年及未来 8年 CAGR.24 图 27:人 造石墨占比逐年提高 .24 图 28:硅负极容量衰减的三条原因 .25 图 29:硅碳核壳结构示意图 .25 图 30:核壳结构硅碳循环 1000次容量未见明显衰减 .25 图 31:硅或非核壳结构硅碳负极仅循环 50次容量衰减至零 .25 图 32:硅碳负极容量与硅含量成正比 市场上 已有容量为 1000mAh/g 的样品 .26 图 33:电解液的组成 .26 图 34:电解液近 3年及未来 8年 CAGR.27 图 35:国产化进程和供需影响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 .27 图 36:锂电池隔膜分类 .28 图 37:隔膜近 3年及未来 8年 CAGR.28 图 38:湿发隔膜占比逐年提高 .28 图 39:锂电池行业集中 度高且向更高方向靠拢 .29 图 40:手机产业电池需求发展历史 .33 图 41:锂电池技术成熟带动手机业务一起迎来爆发式增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