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报告,煤炭行业专题报告,2018 年 7 月 31 日,2018年7月31日,核心提要:2016 年以来政府为保障煤炭供给、稳定煤价,累计通过生产能力核定核增了至少33 处煤矿、核准了 43 处煤矿(36 处暂未进表),合计产能 2.8 亿吨,此外表内仍有在建产能 10.19 亿吨,理论上可以较快的转化成有效新增产能,但实际中效果却不明显。实际上,2016 年以来新一轮产能核增与产能核准对煤炭供给侧影响主要为解决过往“超能力生产”和“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前实际产量的影响较为有限。煤矿建设周期长,在建项目产量贡献主要来自前期合法在建的煤矿继续投资建设,以及以往违规在产的煤矿合法化后完全达产带来的产量增量。这也是为何 2016 年以来从手续层面核准、核增了近 3 亿吨产能,但至今产量增长依然相对缓慢和不及预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次要原因是中东部煤矿自然衰减和部分关停退出。实际最终煤炭产量的新一轮增长,主要需关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2017 年以来新核增 33 处煤矿,7797 万吨/年的产能,主要为超能力生产转合法,对供给端边际影响很小。煤矿一般按生产系统的最大能力组织生产而不严格受限于证照产能,本轮申请生产能力核增的 33 处煤矿、 7797 万吨/年产能绝大多数产量在核增前已达到所申报的产能,因此除非再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造,否则实际产量的边际贡献非常有限。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告的已核准的在建煤矿 10.19 亿吨/年的产能中,大部分为已贡献产量或难以继续建设的产能,18-19 年可释放产量增量约 9800 万吨。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告的已核准的合法在建产能 10.19 亿吨/年,其中 3.57 亿吨/年左右联合试运转产能绝大部分已经实际贡献产量(部分未完全达产),另一部分 6.62 亿吨/年产能中大部分(约 4.68 亿吨/年左右)是处于僵尸状态且重启难度较高的小煤矿(在建序列中的资源整合、改扩建),剩余 1.94 亿吨/年的产能为未申请联合试运转但 80%已建成的煤矿。20182019 年产量的释放情况主要看投资,重点在剩余的新建煤矿建设和达产进度,以及技改煤矿中部分新增投资后释放部分产量。我们预计20182019年煤炭产量的增量来自联合试运转煤矿达产增量3600万吨+未申请联合试运转新建煤矿增量 3900 万吨+技术改造增产 2300 万吨,合计 9800 万吨产量增量,年均4900 万吨左右。新核准未进表的 36 处煤矿(1.6 亿吨/年)产能,主要为 20142016 年间违法违规建设煤矿 ,18-19 年可释放产量增量约 3200 万吨。2016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为保供应重新核准的一批煤炭项目(初步统计 43 处,煤矿产能 20490 万吨/年,其中 36 处未进表,产能 16070万吨/年)绝大多数为在 2016 年以前未批先建产能,即 20142015 年期间国务院违法违规煤,煤炭行业专题报告本期内容提要:,核准与核增产能对煤炭供给侧影响研究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专题报告,煤炭行业上次评级:看好,2018.07.26煤炭行业相对沪深 300 表现,矿建设督察的一批煤矿(34 亿吨)序列中,且大多数已建成且实际在产,边际增量的贡献为合法化后产量更充分释放以及从建成到达产的边际产量增加。我们预计 20182019 年合法化的这批煤炭建设项目可释放约 3200 万吨左右,年均 1600 万吨左右。,综上,我们预计在投资扩张和达产顺利的理想情况下,20182019 年两年合计释放的产量增量 约 1.3 亿 吨 左 右 , 年 均 6500 万 吨 , 若 考 虑 到 中 东 部 省 份 的 资 源 的 自 然 衰 减 , 则 全 国20182019 年的年均净增产量更为有限。供给释放不及预期,需求弹性恢复,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在国内外能源需求复苏的背景下,煤炭有效产能短期难以有明显释放,随着时间的演绎,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放大,由此推升煤炭价格中枢继续上扬,带来板块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而当前估值却错杀处在了历史底部,修复空间较大。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重点关注板块的估值修复。在业绩超预期和估值提升下,煤炭板块迎来历史性投资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建议弱化个股,对煤炭板块进行整体性配臵。动力煤重点关注兖州煤业(重点推荐)、陕西煤业(重点推荐)、中国神华(重点推荐)、阳泉煤业、大同煤业等,炼焦煤关注西山煤电、平煤股份、潞安环能、冀中能源、开滦股份、盘江股份等煤炭上市公司。同时关注国企改革相关标的,阳泉煤业、平煤股份、西山煤电和大同煤业。风险因素:贸易战大幅升级,宏观经济大幅失速下滑。,目 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11、我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历史沿革 .12、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条件和作用.13、煤矿超能力生产是历史问题由来已久.24、2017 年以来新一轮煤矿生产能力核增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很小 .3煤炭项目核准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31、煤炭项目核准规定 .32、截至 2017 年 12 月,已核准合法在建产能 10.19 亿吨/年,2018-2019 年可边际增加9800 万吨产量 .42.1 表内 3.57 亿吨/年的联合试运转产能在 18-19 年可边际释放产量约 3600 万吨.42.2 表内 6.62 亿吨的在建未联合试运转的产能在 18-19 年可边际释放产量约 6200 万吨.43、2016 年至今新核准未进表的 36 座煤矿(1.6 亿吨/年产能)在 2018-2019 年约可贡献边际产量 3200 万吨.5预计 18-19 年煤炭供给端边际增量 1.3 亿吨,产量年均增长 6500 万吨 .6行业评级.6风险因素.7表 目 录表 1:2005-2017 年重要治理超能力生产政策文件.2,图 目 录,图图图图图,1: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进入联合试运转产能煤矿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2:联合试运转产能中新增产能的地域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3: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未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煤矿状态.54:未联合试运转在建产能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扩建产能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5:陕西、新疆的公告产能低于原煤产量(亿吨/年,亿吨).错误!未定义书签。,作为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 号)中第一条要求便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即从 2016 年起,3 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臵换。但面对日益趋紧的能源供需形势和不断上扬的煤价现实,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在继续“去产能”的同时,近两年陆续下发了加大产能臵换,核增与核准审批新产能,从而保供应的诸多政策文件。最重要的两方面在于 2016 年至今核增了 33 处煤矿、核准了 43 处煤矿的产能,以期保障煤炭供给,稳定价格。我们通过调研分析,重点围绕这核增的 33 处煤矿和核准的 43 处煤矿对煤炭供给侧的影响做了分析。,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1、我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历史沿革,我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20 世纪 80 年代初。煤矿生产能力管理主要以设计生产能力为依据,各类煤矿一般只有这一个能力,按此建设和生产,生产能力管理比较严格,也比较单一。,第二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2004 年。在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时代,煤炭作为生产资料需按指定价格供给下游,导致煤炭企业常年亏损,生产积极性不高。为缓解煤炭供应紧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鼓励煤矿挖潜增产,政府对具有潜力的国有煤矿进行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以内的产量的煤炭以政府指导价格供给电厂等下游,超能力生产部分则可以加价销售,以改善煤矿经营困境,提高煤矿生产积极性、促使煤矿实施技术改造。这样,煤矿在设计生产能力之后,又有了第二个能力核定生产能力。这一时期的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五年开展一次,主要是在煤炭价格双轨制下,设定一个划定计划内计划外产量的标准。,第三阶段:2004 年至今。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步入正轨,实现常态化、日常化的管理。2002 年,煤矿黄金十年开启,在煤价不断走高的刺激下,煤炭行业超能力生产问题十分突出。据行业协会统计,2004 年超能力生产煤矿共 5305 处,占全国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总数的 21.4%,超能力产量 1.8 亿吨,占超产煤矿总产能的 34.2%。在此背景下,2004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发改运行20042554 号),明确生产能力核定主管机关、核定对象、情形,以及申报、核定程序和时限,突出了能力核定动态化、日常化管理的特点。2006 年 4 月,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2014 年,对核定办法和标准进行修订。,2、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条件和作用,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应当组织进行生产能力核定:,1)采场条件或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瓦斯抽采、地面等系统(环节)之一发生较大变化;,2)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3)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4)非停产限产原因,连续 2 年实际原煤产量达不到登记生产能力 70%的;5)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且存在超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行为;6)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被鉴定为高瓦斯矿井或冲击地压矿井;7)采深突破 1000 米等;其他生产技术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可将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作用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解决改扩建、技术改造、生产条件变化后生产能力及时认定问题。二是解决超能力生产认定问题。尤其后者更应值得重视。在生产能力核定中,多为申请核增以提高合法产煤量上限的煤矿,但是生产能力下降后申请核减的煤矿很少。2017 年国家实施产能臵换政策以来,申请生产能力核减的煤矿开始增多。3、煤矿超能力生产是历史问题由来已久由于煤炭行业特殊性,超能力生产问题历来存在,而且现实也是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新建煤矿在生产系统和设备选型上普遍留有富余,往往证照手续的能力小于实际产能,一方面可以规避因规模大而带来的审批程序严格问题,另一方面使煤矿具有更好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2005 年以来,政府先后多次下发文件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但收效并不明显。当前,对于超能力生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批小建大,主要采取产能臵换、核增能力的方式解决,二是超强度生产,安全风险高,严格治理。表 1:2005-2017 年重要治理超能力生产政策文件,文件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关于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通知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文号发改运行20051091 号国能煤炭2013476 号发改电2014226 号国能煤炭2015120 号发改运行2016593 号,发布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严防煤矿超能力生产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通知,煤安监司办20175 号,国家煤矿安监局,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能源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4、2017 年以来新一轮煤矿生产能力核增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很小2017 年 4 月,关于做好符合条件的优质产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截止 2017 年底,全国共有 33 座煤矿申请能力核增,核增规模共 7797 万吨/年。其中央企煤矿 15 个,核增规模 4240 万吨/年;地方煤矿 18 个,核增规模 3557万吨/年。目前,政府已经对 15 个央企煤矿中的 9 个煤矿进行了现场核查,共核增产能 2040 万吨/年,剩余 5757 万吨未进行核定。通过我们调研掌握情况看,生产能力核增对煤炭产量的边际增长贡献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1)新一轮符合核增产能条件的煤矿多数已经贡献产能,核增能力主要是产能合法化的过程,对煤炭供给端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也是产能核定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即超能力(实际是超出审批能力,但在实际设计建设能力之内)生产的问题。2)核增产能将主要以减量臵换为主,需要在市场上购买产能臵换指标(落后退出的产能),煤炭企业缺乏核增产能的动力,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能核定工作,即合法化或技改提升能力的进程。即便生产能力核增对煤炭产量的边际增长贡献很小,未来可供核增的产能也非常有限。因为经过这些年大规模能力核增(主要解决批小建大和部分超能力生产问题,比如神华主力矿区神东矿区),优质产能进一步核增空间并不大。央企核增能力仅占央企总产能的 2.65%。如神华神东年产量 2 亿吨以上,但本轮核定仅核增能力 290 万吨/年。煤炭项目核准及对产量的影响分析1、煤炭项目核准规定项目核准是煤炭投资建设项目重要的前臵审批事项之一。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 年本)规定,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增年生产能力 120 万吨/年及以上煤炭开发项目由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其中新增年生产能力 500 万吨/年及以上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国务院备案;国家规划矿区内的其余煤炭开发项目和一般煤炭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国家规定禁止建设或列入淘汰退出范围的项目,不得核准。对于煤矿项目,国家在 2016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 号)要求,从 2016 年起 3 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臵换。但在行业下行期煤炭产能出清较多和需求弹性恢复,煤炭供需形势在 2016 年至今越加紧张,国家发改委自 2016 年开始引导前期已经建成但手续未完成的煤矿通过联合试运转生产煤炭,并在从 2016 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项目核准。,2、截至 2017 年 12 月,已核准合法在建产能 10.19 亿吨/年,2018-2019 年可边际增加 9800 万吨产量根据国家能源局 2018 年 4 月 2 日披露的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的产能数据,目前合法在建产能 10.19 亿吨/年,一部分是基本建成待验收阶段的联合试运转产能 3.57 亿吨/年,另一部分为已核准未进行联合试运转的产能 6.62 亿吨/年。2.1 表内 3.57 亿吨/年的联合试运转产能在 18-19 年可边际释放产量约 3600 万吨1)联合试运转总产能 3.57 亿吨/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 4 省,4 省合计占新增产能的 96%。据不完全统计,这批产能建成于 20142016 年期间,约 90%左右的已实际贡献产量,支撑需求。因此,即便全部于 2019 年实现满负荷生产,联合试运转煤矿对 20182019 年产量的实际新增边际贡献约 10%左右,约 3600 万吨。,图 1: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进入联合试运转产能煤矿状态,图 2:联合试运转产能中新增产能的地域分布,2.2 表内 6.62 亿吨的在建未联合试运转的产能在 18-19 年可边际释放产量约 6200 万吨截至 2017 年 12 月,已核准未进行联合试运转的煤矿总产能 6.62 亿吨/年,其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扩建产能合计约为4.68 亿吨/年左右,剩余 1.94 亿吨/年为未申请联合试运转的新建产能。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扩建的 4.68 亿吨/年产能大多数分布在山西、云南、贵州、河南、黑龙江等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小煤矿而形成的产能,由于小煤矿资源条件和开采条件较规范化差距大,且兼并重组以来长期呆滞,煤矿井下条件变化使得复工复产难度更大,安全风险更高。目前上述产能绝大多数处于停产停建阶段,为呆滞或计划退出的无效产能。考虑 4.68 亿吨/年左右的技术改造煤矿中有个别产能可以通过投资(假设今明两年新增投资改扩建 5%,实际较困难)复工复产或技改释放,则 20182019 产量增加 2300 万吨左右。,图 3: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未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煤矿状态,图 4:未联合试运转在建产能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扩建产能分布,另外新建产能 1.94 亿吨/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山西、黑龙江、云南、宁夏。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新建煤矿已贡献产量(由于手续原因很多无法申报联合试运转),其余 20%新建煤矿按平均 2 年建成考虑,则对 20182019 年新增产量的贡献为:1.94*(1-0.8)=0.39 亿吨。则已核准但未申请进行联合试运转的产能在 20182019 年可以释放约 6200 万吨。因此,已核准合法在建煤矿 10.19 亿吨/年左右除去处于改扩建状态的僵尸类小煤矿,大多数已经实际在贡献产量。按照投资到位和顺利达产考虑,未来两年边际增量为申请联合试运转达产后产量释放 3600 万吨和未申请联合试运转的继续建设及达产产量释放 6200 万吨,合计约 9800 万吨。3、2016 年至今新核准未进表的 36 座煤矿(1.6 亿吨/年产能)在 2018-2019 年约可贡献边际产量 3200 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至 2018 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共核准煤矿 43 处,煤矿产能 20490 万吨/年,主要分布在陕西、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省区。其中,新疆 15 处、6560 万吨/年,陕西 14 处、产能 6160 万吨/年,内蒙古 6处、5000 万吨/年,山西 4 处、1650 万吨/年。其中有 7 处煤矿(4420 万吨/年)已经进入国家能源局的产能公告。实际我们从陕西、新疆的公告产能和原煤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也可以看出新核准煤矿即便未进入产能公告,大多数也已贡献产量。因此,新核准未进入产能公告的 36 处煤矿中,未来的产量释放主要为少部分煤矿通过达产提升的产量,总体贡献依然有限。按照上述煤矿 2019 年全部达产考虑,我们预计 20182019 年这部分煤矿的产量边际增量约 3200 万吨左右。,图 5:陕西、新疆的公告产能低于原煤产量(亿吨/年,亿吨),预计 18-19 年煤炭供给端边际增量 1.3 亿吨,产量年均贡献 6500 万吨,综上,20182019 年产量新增部分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已核准的在建项目(10.19 亿吨/年),其中已进行联合试运转的煤矿(3.57 亿吨)进一步达产可释放的产量约 3600 万吨,未进行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假设新增投资)可释放约 6200 万吨,合计 9800 万吨;另一部分为新核准暂未进表的在建项目,未来两年完全达产所释放的产量约 3200 万吨。上述两部分合计的产量增量部分约 1.3 亿吨,年均约 6500 万吨。需要注意的是,产量的释放是考虑在建项目继续或新增投资,且环保与安监等审批正常推进下假设下得出的,如果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滑,上述项目投资难以扩张,则产量释放将受到影响。,因此,2016 年以来新一轮产能核增与产能核准对煤炭供给侧影响主要为解决过往“超能力生产”和“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前实际产量的影响较为有限。煤炭建设周期长,在建项目产量贡献主要来自前期合法在建的煤矿继续投资建设以及以往违规在产的煤矿合法化后完全达产带来的产量增量。这也是为何 2016 年以来从手续层面核准、核增了近 3 亿吨产能,但至今产量增长依然相对缓慢和不及预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次要原因是中东部煤矿自然衰减和部分关停退出。实际最终煤炭产量的新一轮增长,主要需关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而非相关政策调整和审批进度。,行业评级,在国内外能源需求复苏的背景下,煤炭有效产能短期难以有明显释放,随着时间的演绎,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放大,由此推升煤炭价格中枢继续上扬,带来板块业绩增长的高确定性。而当前估值却错杀处在了历史底部,修复空间较大。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重点关注板块的估值修复。在业绩超预期和估值提升下,煤炭板块迎来历史性投资机会,维持行业“看好”评级。,鉴于能源供需趋紧,所以我们继续强调动力煤、无烟煤细分板块的高确定性和炼焦煤细分板块由此引发的高弹性,因此建议弱化个股,对煤炭板块进行整体性配臵。动力煤关注兖州煤业(重点推荐)、陕西煤业(重点推荐)、中国神华(重点推荐)、,阳泉煤业、大同煤业等,炼焦煤关注西山煤电、平煤股份、潞安环能、冀中能源、开滦股份、盘江股份等煤炭上市公司。同时关注山西国改相关标的,阳泉煤业、西山煤电和大同煤业。,风险因素,1)贸易战升级;,2)宏观经济大幅失速下滑。,T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