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策略 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港股策略专题 证券 研究报告 2018 年 07 月 25 日 作者 梁金鑫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8060001 liangjinxintfzq 徐彪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6080001 xubiaotfzq 相关报告 1 投资策略:基金二季报持仓分析 2018-07-23 2 投资策略:策略 上周股市流动性评级为 B-公募基金中报概览 -一周资金面及市场情绪监控( 0716-0720 ) 2018-07-23 3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 2018年中期投资策略:革新与消费,产业赋能加速升级 2018-07-23 香港市场 IPO 专题(一):井然的市肆 全球最主要的股权市场 2001 年至今(截至 2018/07/18),共有 1661 家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涵盖 31 个恒生二级行业,首发募资总额高达 32823.47 亿港元。根据港交所数据, 2009 年以来港交所总集资金额超过 2624 亿美元,集资总额过去九年五度获得全球第一,香港市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领先国际的 IPO 市场。 2018 年4 月底,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政策,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及有意采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于香港上市,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及全球的“新经济”及创新企业赴港发展,香港未来有望成为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的融资中心。 从 IPO 看港股:内陆企业为主,新经济成为新亮点 内陆企业成为香港 IPO 主力军。 香港市场目前共有 2281 支股票,合计市值约 56 万亿港币,其中中资股市值占 比为 61.3%。 2001 年至今(截至 2018/7/18) 1661 家成功在港上市的企业中,内陆企业占 813 家,成为香港市场 IPO 主力军。 港股通提供与内地市场的联通渠道。 2018 年上半年沪、深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 163 亿港元,较 17 年上升 66.3%,约占全部港股日均成交额的6.5%。港股通已经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内地投资者接通全球市场方便、有效的跨境渠道。 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批制度及再融资渠道。 根据港交所数据, 2018 年上半年度(截至 6 月 29 日) 195 家提请香港上市的企业中, 188 家审批通过,7 家被拒,通过率达到了 96.4%。香港市场透明简易的审批制度、披露为本的审批方向,使得企业上市流程更加高效,否决率也因其过程的高透明度而相对较低。 上市制度改革助力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发展。 2018 年 4 月 30 日,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政策,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及有意采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于香港上市。 2018 年 7 月小米集团成功在港上市,成为港交所首家以不同投票权制度上市的企业。 H 股“全流通”改革增强赴港上市吸引力。 H 股“全流通”下内资股股东无需通过 VIE 架构便可直接在香港市场减持,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内陆公司通过 H 股的模式赴港上市。 股票上市表现:大盘股凸显长期价值,小盘股博弈性强 我们统计并分析了 2001 年 1 月至 2016 年 7 月 1298 家香港上市企业的回报率、交易额、换手率数据,发现平均来看上市导致高换手率周期约为 30 个交易日。市场对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长线投资,而对体量略小的企业,更倾向于赚取短线价差。结合剔除市场行情影响的相对指标来看,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行情因素贡献了 50%以上的上涨驱动力, IPO 与经济景气周期相关性较强 ; 中小型企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偏弱。 IPO 之于流动性:影响 HIBOR,但不影响股指 我们筛选 了 2001 年 1 月至 2016 年 7 月共 68 家首发募资总额超过 100 亿港元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从银行间的流动性( HIBOR)以及市场流动性(指数涨跌幅)两个方面研究了大型企业上市对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的影响。发现大型企业 IPO 短期内的确会对市场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短期资金供求偏紧,但是长期来看 IPO 融资规模占市场交易总额比重较小,对整个市场的股价表现的影响并不显著。 风险 提示 : 人民币 汇率超预期波动 ; 流动性危机 。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全球最主要的股权市场 . 4 2. 从 IPO 看港股:内陆企业为主,新经济成为新亮点 . 5 2.1. 内陆企业成为香港 IPO 主力军 . 5 2.2. 港股通提供与内地市场的联通渠道 . 5 2.3. 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批制度及再融资渠道 . 6 2.4. 上 市制度改革助力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发展 . 10 2.5. H 股“全流通”改革增强赴港上市吸引力 . 12 3. 股票上市表现:大盘股凸显长期价值,小盘股博弈性强 . 12 4. IPO 之于流动性:影响 HIBOR,但不影响股指 . 14 图表目录 图 1: 2001 年以来香港市场 IPO 募资总额 . 4 图 2: 2001 年以来香港市场 IPO 企业数量 . 4 图 3: 2001 年以来各恒生行业 IPO 募资总额及企业数量 . 4 图 4: 2001 年以来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规模 . 4 图 5:香港市场不同类型股票市值分布 . 5 图 6:香港市场不同类型中资股数量 . 5 图 7: 2000 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 GDP 总额 . 5 图 8: 2018 年全球 500 强企业地域分布 . 5 图 9:沪深港股通资金当日及累计净流入 . 6 图 10:沪深港股通日 均成交额及占比 . 6 图 11: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 . 6 图 12:恒生指数回报业绩及估值贡献 . 6 图 13:香港市场首发融资 及再融资规模 . 8 图 14:两市再融资总额与市场交易总额之比 . 8 图 15: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表现 . 11 图 16:,美国上市中国企业中“同股不同权”公司市值占比 . 12 图 17:美国上市中国企业中“同股不同权”公司行业分布 . 12 图 18:各 IPO 募资规模区间股票日均成交额(百万港元) . 13 图 19:各 IPO 募资规模区间股票日均换手率( %) . 13 图 20:不同 IPO 募资规模区间股价表现 . 13 图 21:不同 IPO 募资规模区间相对股价表现 . 14 图 22:香港市场 HIBOR 变化趋势 . 14 图 23:大型企业 IPO 对市场指数的冲击 . 15 图 24:恒生综指 t 检验 95%置信区间 . 15 图 25:恒生指数 t 检验 95%置信区间 . 15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表 1:香港市场主要上市方式 . 7 表 2: A 股及港股详细上市规则对比 . 8 表 3:生物科技发行人个别指引 . 10 表 4:“同股不同权”企业的上 市资格 . 11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全球 最主要 的 股权 市场 2001 年至今(截至 2018/07/18),共有 1661 家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涵盖 31 个恒生二级行业,首发募资总额高达 32823.47 亿 港元 。 IPO 募资规模方面, 2001 年至 2017 年香港市场 IPO 募资规模同比上涨 475.8%, 与 市场指数表现 相关性较强 ,呈现出较大波动。IPO 企业数量与募资规模整体呈现同向变动,近年出现加速上升趋势。 2018 年年初至今(截至 2018/07/18)总计有 131 家企业成功在港上市,较 2017 年同期增长 48.9%; IPO 募资总额超过 1100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74.1%, IPO 企业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出现大幅度上涨。行业分布来看, 2001 年以来,港股上市企业涉及 31 个恒生行业, 其中 IPO 募资规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银行、保险及其他金融业。银行业首发募资总额累计 7165.67 亿港元 , 占整个香港市场 IPO 募资总额的 21.8%。 IPO 企业 数量方面,建筑,纺织、服饰及个人护理,工业工程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三。建筑业 2001 年以来共有 145 家企业成功在港上市,占整个港股市场 IPO 企业数量的 8.7%。 横向对比全球主要交易所, 2001 年以来(截至 2018/7/18)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37790 亿美元,仅次于纳斯达克交易所( 44589 亿美元),上市公司规模位列全球第二。根据港交所提供的数据, 2009 年以来港交所总集资金额超过 2624 亿美元,集资总额过去九年五度获得全球第一,香港市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领先国际的 IPO市场。 2018年 4月底,港交 所推出新的上市政策,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及有意采用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于香港上市,吸引来自中国内地及全球的“新经济”及创新企业赴港发展,香港未来有望成为新兴经济及创新产业的融资中心。 图 1: 2001 年以来香港市场 IPO 募资总额 图 2: 2001 年以来香港市场 IPO 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3: 2001 年以来各恒生行业 IPO 募资总额及企业数量 图 4: 2001 年以来全球主要交易所上市公司规模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Bloomberg,天风证券研究所 05 0 0 01 0 0 0 01 5 0 0 02 0 0 0 02 5 0 0 03 0 0 0 005 0 0 0 01 0 0 0 0 01 5 0 0 0 02 0 0 0 0 02 5 0 0 0 03 0 0 0 0 03 5 0 0 0 04 0 0 0 0 04 5 0 0 0 05 0 0 0 0 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香港市场 I PO 募资总额 (百万港元 ,截至 2 0 1 8 / 7 / 18 ,左轴 )恒生指数(截至 2 0 1 8 / 7 / 1 8 ,右轴)050 0010 00 015 00 020 00 025 00 030 00 03 5 0 0 002040608010 012 014 016 01 8 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香港市场 I P O 企业数量 ( 2 0 0 1 / 1 / 1 - 2 0 1 8 / 7 / 18 ,左轴 )恒生指数( 2 0 0 1 / 1 / 1 - 2 0 1 8 / 7 / 1 8 ,右轴)0204060801 0 01 2 01 4 01 6 001 0 0 0 0 02 0 0 0 0 03 0 0 0 0 04 0 0 0 0 05 0 0 0 0 06 0 0 0 0 07 0 0 0 0 08 0 0 0 0银行 保险其他金融地产工业工程纺织、服饰及个人护理建筑公用事业医疗保健酒店、赌场及消闲设施资讯科技器材一般金属及矿石食物饮品煤炭工用运输 软件服务汽车石油及天然气电讯农业产品综合企业支援服务零售原材料家庭电器及用品运输医疗保健服务半导体媒体及娱乐黄金及贵金属工用支援各恒生行业 I PO 募资总额 (百万港元 , 2001 / 1 / 1 - 2018 / 7 / 18 ,左轴 )各恒生行业 I PO 企业数量 ( 2 0 0 1 / 1 / 1 - 2018/7/18 ,右轴 )0. 00 E + 005. 00 E + 111. 00 E + 121. 50 E + 122. 00 E + 122. 50 E + 123. 00 E + 123 . 5 0 E + 1 24 . 0 0 E + 1 24. 50 E + 125. 00 E + 12 上市公司总市值( US D , 2 0 0 1 / 1 /1 - 2 0 1 8 /7 / 1 8 )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2. 从 IPO 看港股: 内陆企业为主 , 新经济 成为 新亮点 2.1. 内陆企业成为香港 IPO 主力军 香港市场目前共有 2281 支股票,合计市值约 56 万亿港币,其中中资股市值占比为 61.3%(截至 2018/7/18,下同)。香港市场的中资股主要有三大分类: H 股、红筹股以及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股。 H 股指在中国内地注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目前共有 256 支股票,总市值超过 19.6 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 34.7%。红筹股指境外注册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目前有 164 支股票,总市值超过 5.4 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值总额的 9.7%。中资民营股指具有中资背景,非国有控股的企业,目前共有 701 支股票,总市值超过 10.6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值总额的 18.7%。 2001 年至今(截至 2018/7/18) 1661 家成功在港上市的企业中,中资企业占 813 家,成为香港市场 IPO 主力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选择香港上市,进一步接触全球范围内多元化的投资者,也是中资企业谋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7 月 19 日美国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 2018 年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中国有 120 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的 126 家。内地优质企业在港上市,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南下入港资金,同时也为港股市场带来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对提升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及投资吸引 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2. 港股通提供与内地市场的联通渠道 自 2014 年 11 月沪港通开通以来,沪、深二市南下资金累计达 7260.93 亿元,北上资金累计达 5236.68亿元,两市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额为 2024.25亿人民币。其中,截至 2018/7/18, 图 5:香港市场不同类型股票市值分布 图 6:香港市场不同类型中资股数量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7: 2000 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 GDP 总额 图 8: 2018 年全球 500 强企业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本地及外资股39%H 股35%红筹股9%中资民营股( 非 H 股 )17%香港市场总市值分布(亿港元,截至 2 0 1 8 / 7 / 1 8 )020 040 060 080 0H 股 红筹股 中资民营股 (非 H 股 )各类股票数量(支,截至 2 0 1 8 /7 / 1 8 )020 , 0 004 0 , 0 0 060 , 0 0080 , 0 0010 0, 00 01 2 0 , 0 0 014 0, 00 016 0, 00 018 0, 00 020 0, 00 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法国 GDP ( 亿美元) 德国 GDP ( 亿美元)日本 GDP ( 亿美元) 中国 GDP ( 亿美元)美国 G D P ( 亿美元 )美国 , 1 2 6中国 , 1 2 0日本 , 5 2德国 , 3 2法国 , 28英国 , 2 1韩国 , 1 6荷兰 , 1 5瑞士 , 14加拿大 , 1 4其他国家 , 6 2全球 500 强企业数量 /家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沪港通南下资金累计流入 213.37 亿元,深港通南下资金累计流入 732.44 亿元,共计 945.81亿元。根据港交所数据, 2018 年上半年(截至 2018/6/29)沪、深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 163亿港元,较 17 年上升 66.3%,约占全部港股日均成交额的 6.5%。港股通已经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内地投资者接通全球市场方便、有效的跨境渠道。长期来看,内地投资者的参与能为香港股市注入流动性、盘活市场。公司客户群体及业务重心均在国内的香港上市企业可得益于港股通的参与,不仅可享有香港上市的灵活性,同时也可获得内地的流动性红利,让原股东享受到估值提升带来的回报贡献。 图 9:沪深港股通资金当日及累计净流入 图 10:沪深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及占比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11: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 图 12:恒生指数回报业绩及估值贡献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Bloomberg,天风证券研究所 2.3. 高效透明的上市审批制度及再融资渠道 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下称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香港主板上市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发售以供认购( Offer for Subscription)、发售现有证券( Offer for Sale)、配售( Placing)、介绍( Introducing)、供股( Rights Issue)、公开招股( Open Offer)、资本化发行( Capitalization Issue)、代价发行( Consideration Issue)等方式。其中发售以供认购( Offer for Subscription)是指发行人发售自己的证券或其代表发售发行人的证券,以供公众人士认购,其作为在联交所上市的主要方式,与 A 股首次公开募股类似。配售( Placing)是指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向主要经其挑选或批准的人士,发售有关证券以供认购或出售有关证券,类似 A 股定向增发。供股( Rights Issue)指向现有证券持有人作出供股要约,使他们可按其现时持有证券的比例认购证券,与 A 股配股类似。配售与供股作为香港市场重要再融资途径,为港股市场提供了长期的 自由度和灵活度,有助于企业后续的持续发展。 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200)(150)(100)(50)050100150沪深港股通当日资金净流入 ( 亿人民币,左轴 )沪深港股通累计资金净流入 ( 亿人民币,右轴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 09. 01 0 . 00. 020 . 040 . 060 . 080 . 010 0. 012 0. 014 0. 01 6 0 . 018 0. 02 0 0 . 0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1H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亿港元,左轴)港股通占港股日均成交额比例( % ,右轴)0501 0 015 020 025 02006-01-032006-07-032007-01-032007-07-032008-01-032008-07-032009-01-032009-07-032010-01-032010-07-032011-01-032011-07-032012-01-032012-07-032013-01-032013-07-032014-01-032014-07-032015-01-032015-07-032016-01-032016-07-032017-01-032017-07-032018-01-032018-07-03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截至 2 0 1 8 / 7 / 1 8 )- 60 %- 40 %- 20 %0%20 %40 %6 0 %80 %10 0% 恒生指数 12 个月滚动回报恒生指数 12 个月滚动回报(业绩贡献)恒生指数 12 个月滚动回报(估值贡献)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除多种不同的上市方式之外,香港市场还为内陆企业提供了灵活的上市架构,主要包括纯H 股架构、红筹架构、先 H 后 A、先 A 后 H、香港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香港 /内地上市、内地 A 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香港上市 6 种,其中 H 股及红筹股架构为现阶段中资企业采取的主要 IPO 模式。 表 1: 香港市场主要上市方式 股本证券上市方式 主要内容 发售以供认购( Offer for Subscription) 发行人发售自己的证券或其代表发售发行人的证券,以供公众人士认购;证券的认购须获全数包销;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上市文件。 发售现有证券( Offer for Sale) 发行证券的持有人或其代表,或同意认购并获分配证券的人或其代表,向公众人士发售该等证券;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 配售( Placing) 发行人或中介机构向主要经其挑选或批准的人士,发售有关证券以供认购或出售有关证券;如公众人士可能对有关证券有重大需求,交易所可能不会批准新申请人以配售方式上市;必须有一指定最低百分比由公众人士持有;新申请人或上市发行人配售某类初次申请上市的证券,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若配售某类已上市的证券,毋须刊发上市文件。 介绍( Introducing) 发行证券申请上市所采用的方法,该方法毋须做任何销售安排,因为寻求上市的证券已有相当数量,且被广泛持有,故可推断其在上市后会有足够市场流通量;采用介绍方式上市 ,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 供股( Rights Issue) 向现有证券持有人作出供股要约,使他们可按其现时持有证券的比例认购证券;供股无须获得包销;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 公开招股( Open Offer) 向现有的证券持有人作出要约,使其可认购证券(不论是否按其现时持有证券的比例认购证券),但该等证券并非以可放弃权利文件分配;公开招股可与配售一并进行;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 资本化发行( Capitalization Issue) 按现有股东持有证券的比例,进一步分配证券予现有股东,而该等证券将入账列为已从发行人的储备或盈利拨款缴足,或在不涉及任何款项支付的情况下列为缴足;资本化发行包括将盈利化作资本的以股代息计划;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个上市文件。 代价发行( Consideration Issue) 发行人发行证券作为某项交易的代价,或者有关发行与收购或合并或分拆行动有关;必须按照上市规则第 2.07c 条的规定刊登公告。 交换( Exchange)等 证券可透过将交换证券( Exchange)或取代原证券( Substitution)或转换( Conversion)其他类别证券的方式上市。必须刊发符合有关规定的上市文件(采用致股东通函形式)。 GEM 转板上市 已在 GEM 上市的发行人如拟转往主板上市,可根据本交易所为此目的而不时订立的规则及规例申请办理。 其他方式 ( 1)行使可认购或购买证券的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 2)就授予或为其利益而授予行政人员及 /或雇员的期权的形式而发行证券;或( 3)本交易所不时批准的其他方式。 资料来源: 香港交易所, 天风证券研究所整理 在主板上市规则方面, A 股与 H 股存在较大的差别。首先从最重要的 财务要求来看 ,港交所要求发行人必须符合上市规则第 8.05( 1)条的盈利测试, 8.05( 2)条的市值 /收益/现金流量测试,或上市规则第 8.05( 3)条的市值 /收益测试三者之一。盈利测试要求企业上市前一年盈利不低于 2000 万港元,且上市前 2-3 年累计盈利 大于 3,000 万港元,企业预计上市时市值不低于 5 亿港元;市值 /收益 /现金流量测试要求企业预计上市时市值大于 20 亿港元,最近一年收入不低于 5 亿港元, 且 前三年累积现金流 不低于 1 亿港元;市值 /收入测试要求企业预计上市时市值不低于 40 亿港元,且最近一年收入不低 于 5 亿港策略报告 | 投资策略专题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元。 A 股方面,根据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要求上市企业最近3 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 3000 万元,并且最近 3 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 5000 万元(或最近 3 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 3 亿元)。市值方面, A 股要求企业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3000 万元。管理层和控制权方面 ,港交所上市规则要求最近一个经审核的会计年度内拥有权和控制权维持不变,且管理层在最近 3 个会计年度维持不变。 A 股方面则要求发行人最近 3 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 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公众持股量要求来看, 港股要求上市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为 25,且公众持股之市值不少于1.25 亿港元。如果上市时预期市值超过 100 亿港元,则可接受 15 25的公众持股量。A 股要求上市公司须向社会公开发行公司股份 25%以上,若总股本超过 4 亿元,则为 10%以上。 后续发行方面来看, 港交所上市规则 13.36 规定,发行人现有股东可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普通决议,给予发行人董事一般性授权,使其在该授权的有效期内或以后分配或发行证券,或作出任何将会或可能需要发行、分 配或出售证券的售股计划、协议或授予任何期权。在授权有效期内,公司不须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即可发售不超过一般性授权决议获通过当日已发行股份数目的 20%,并可通过“闪电配售”的方式完成。此外,上市后的融资渠道还包括大宗交易,供股,发行认股权证等。而 A 股方面上市企业后续再融资监管则较为严格,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进行后续融资。后续融资需股东大会再次批准,并向证监会提起申请,审核通过后方可发行。相对于 A 股,港股市场的再融资渠道更加灵活 和高效。根据港交所数据, 2001 年以来(截至 18 年上半年),香港上市企业再融资比重大多超过首发融资比重,为企业后续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上市审批方面来看 , 得益于证券发行的注册制, 无论是从上市审批速度还是通过率来看 ,港股相比 A 股都更具优势。根据港交所数据, 2017 年发行人提出上市申请到提呈上市委员会裁决所需时间大多不超过 180 天。 2018 年上半年度(截至 6 月 29 日) 195 家提请香港上市的企业中, 188 家审批通过, 7 家被拒,通过率达到了 96.4%。香港市场透明简易的审批制度、披露为本的审批方向,使得企业上市 流程更加高效,否决率也因其过程的高透明度而相对较低。 图 13:香港市场首发融资及再融资规模 图 14:两市再融资总额与市场交易总额之比 资料来源:香港交易所,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 2: A 股及港股详细上市规则对比 A 股上市规则 港股主板上市规则 主体资格 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必须依据其注册或成立所在地的法例正式注册或成立,并须遵守该等法例及其公司章程大纲即细则或等同文件的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