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云南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呈现高开稳走、高于同期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出现向好变化,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形势整体稳定,物价水平总体平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云南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高于全国水平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省围绕补短板、调结构、优供给,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消费结构呈现优化升级态势。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呈现良好上升趋势,新增城镇就业49万人,扶持创业12.2万人。财政收入增速回升,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2%。年内整合195亿元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压减生铁产能31万吨、粗钢产能50万吨,退出煤矿产能169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上年末回落1.6个百分点;商品房消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同比下降30.2%;大批补短板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生产形势继续改善,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0:38.6:47.4,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全面打响工业经济攻坚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工业调结构取得积极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年内出台“22条措施”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改善法治环境“双十条”措施。围绕经济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需求,全省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风险抵御能力基本稳定。银行业平稳发展,货币信贷适度增长。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同比均增长8.2%,金融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各项存款增速有所放缓,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160.72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239.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857.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年初增加2366.2亿元。薄弱环节、民生领域贷款较快增长,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3个和12.4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贷款同比增长51.2%,其中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同比增长51.2%。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加强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运用,探索开展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年末全省再贷款(含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余额101.9亿元,再贴现余额124.4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能力不断提高。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逐步显现,存款定价秩序整体良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不断完善,105家机构成为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全年累计发行同业存单874.7亿元,发行大额存单318.4亿元。金融风险总体可控。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贷款快速攀升的势头得到控制,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比年初增加172.97亿元、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1.1%,较上年末下降30.9个百分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16.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五位,较上年提升四位,人民币继续保持云南第二大涉外交易结算货币和第一大对东盟跨境结算货币的地位。证券期货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融资功能较好发挥。证券期货机构经营总体稳健,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发行取得突破,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增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挂牌企业数量增至92家。保险业市场发展平稳向好,保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行业实力稳步增强,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同比增长15.9%;年末保险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6%。保险功能较好发挥,云南省保险密度1282元/人、保险深度3.71%,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保障作用显著,保险产品结构基本稳定,产品品种不断丰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成果转化引入保险补偿机制。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助力全省实体经济发展。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升,融资结构变化明显。2017年,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50.6亿元,同比多增1327.0亿元。货币市场交易量稳定增长,票据融资增长放缓。受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金融市场利率有所回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服务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实现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移动支付应用,为小额贸易提供便利化结算渠道。2018年,云南省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实施,以及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全力推进,经济发展韧性有所增强,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云南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金融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各项信贷政策,在防控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扶贫攻坚、绿色金融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进一步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服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3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5(一)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5(二)证券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融资功能较好发挥.7(三)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8(四)融资结构变化明显,金融市场交易增速减缓.8(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服务水平持续提高.9二、经济运行情况.10(一)内需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增速回升. 10(二)生产形势继续改善,结构调整不断深化.11(三)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12(四)财政收入增速回升,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13(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生态云南建设深入推进. 13(六)房地产市场整体回暖,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13三、预测与展望.15附录.16(一)2017年云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16(二)2017年云南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17专栏专栏 1 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7专栏 2 跨境反假货币工作全面推进.104表表 1 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5表 2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表 3 2017年云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8表 4 2017年云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8表 5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9表 6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9图图 1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5图 2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6图 3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6图 4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6图 5 2017年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9图 6 1979年以来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 7 1981年以来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11图 8 1978年以来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9 1979年以来云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动情况.11图 10 1987年以来云南省实际利用外资及其增长率. 11图 11 1978年以来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 12图 12 2001年以来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趋势.13图 13 1978年以来云南省财政收支状况.13图 14 2002年以来云南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14图 15 2016年以来云南省主要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145一、金融运行情况2017年,云南省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服务不断改善,金融创新稳步推进,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总体稳定。(一)银行业稳健发展,货币信贷适度增长1.综合实力稳步增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同比均增长8.2%,增速较上年末均下降2.3个百分点,与金融体系主动去杠杆等因素有关。受利率市场化改革、降成本政策效应释放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净息差较上年收窄0.1个百分点,但成本控制有所增强,盈利能力基本稳定,资产利润率为1.9%。金融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法人机构数较上年末增加9个,年内新设村镇银行9家。表 1 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机构个数(个) 从业人数(人) 资产总额(亿元)一、大型商业银行 1601 34553 13348 0二、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89 2064 6089 0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411 7642 4136 0四、城市商业银行 230 5327 3598 3五、城市信用社 0 0 0 0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2306 21842 10182 133七、财务公司 5 104 331 4八、信托公司 1 266 28 1九、邮政储蓄银行 855 3167 1132 0十、外资银行 7 114 62 0十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32 2796 335 73十二、其他 4 266 605 1合 计 5641 78141 39847 215营业网点机构类别 法人机构(个)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仅包含村镇银行;“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数据来源:云南银监局。2.各项存款增速有所放缓,定期存款占比明显提高。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160.7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239.2亿元,同比少增477.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分别较上年末回落1.2个和6.8个百分点。存款运行定期化特征明显。上半年,定期存款增量占比高位波动,下半年,存款定期化程度有所减弱,全年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量中定期存款占比44.7%,较上年末提高32.6个百分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下降12.7%。外币存款余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亿元051015202530%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图 1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3.各项贷款平稳增长,信贷支持重点突出。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857.6亿元,同比增长10.1%,较年初增加2366.2亿元,同比多增117.40亿元。信贷投放中长期化特征明显,薄弱环节、民生领域贷款较快增长。全年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90.7%,年末余额同比增长13.9%。其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8.4%,与住房销售回暖等因素有关;中长期“五网”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装备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3.6%;六大高耗能行业2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增长1.1%。钢铁、煤炭行业贷款同比分别下降8.1%和35.3%。金融机构着力改进金融服务支持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发展。年末,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3个和12.4个百分点;民生领域贷款同比增长51.2%,其中,金融精准1 “五网”,即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2 六大高耗能行业,即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6扶贫贷款同比增长51.2%。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加强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运用,探索开展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年末全省再贷款(含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余额101.9亿元,再贴现余额124.4亿元。-10001002003004005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亿元0510152025%2016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7年各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左坐标)2016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2017年各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图 2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81012141618202016.022016.042016.062016.082016.102016.12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速(当月同比)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当月同比)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图 3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051015202530352016.022016.042016.062016.082016.102016.122017.022017.042017.062017.082017.102017.12亿美元0.000.501.001.502.002.50%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左坐标)一年期以上小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右坐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图 4 2016年以来云南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4.表外业务增速回落。2017年末,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理财资金余额2839.4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比上年末低6.4个百分点。表 2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19.9 22.7 24.6 23.2 15.2 11.4基准 25.0 25.2 23.1 23.2 23.4 19.4小计 55.1 52.1 52.3 53.6 61.4 69.2(1.0,1.1 11.1 12.4 12.6 12.4 12.1 15.6(1.1,1.3 13.8 11.8 11.2 12.3 16.6 18.3(1.3,1.5 9.4 9.1 9.0 9.9 10.6 12.4(1.5,2.0 16.9 15.5 16.0 15.7 17.9 18.62.0以上 3.8 3.3 3.5 3.4 4.2 4.2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下浮 13.5 13.6 14.4 9.0 11.2 8.0基准 19.7 23.2 20.1 23.7 22.9 29.7小计 66.8 63.2 65.5 67.3 66.0 62.3(1.0,1.1 17.7 15.2 16.5 18.2 17.1 13.3(1.1,1.3 17.3 15.2 17.6 13.5 15.8 16.1(1.3,1.5 11.8 11.1 11.1 13.3 13.0 12.8(1.5,2.0 16.6 18.3 17.0 19.0 17.1 17.02.0以上 3.4 3.5 3.2 3.3 3.0 3.0上浮月份月份上浮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5.自主合理定价能力不断提高,贷款利率低位有所回升。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着力提高自主合理定价能力。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逐步显现,行业自律意识稳步增强,存款定价秩序整体良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定价机制建设,105家机构成为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全年累计发行同业存单874.7亿元,发行大额存单318.4亿元,负债结构多元化。全省贷款利率低位有所回升,12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65%,较上年12月高0.26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明显提高。6.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风险抵御能力基本稳定。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贷款快速攀升的势头得到控制,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增加172.97亿元、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为91.1%,较上年末下降30.9个百分点。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117.5%;贷款拨备率3.9%,与上年持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小幅回落。7专栏1 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在云南省、河南省辖内开展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试点,试点期为2017年1-6月,以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在引导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借款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差别化、科学化定价水平。试点期间,云南省试点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强化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试点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实践,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一是信贷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试点工作提高了金融机构借用扶贫再贷款的积极性,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投放总量显著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贷款覆盖面大幅提高。截至2017年6月末,试点机构、试点地区扶贫再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59.3%和154.7%,试点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金融精准贷款38.8亿元,带动试点机构运用自营资金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50.5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对贫困户覆盖面较上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二是试点机构利率差别化定价能力明显提高。试点机构逐步形成“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目标利润率以及风险状况等多种因素测算经营成本、明晰盈亏平衡点根据贷款对象风险状况以及信用水平等确定最终贷款利率”的贷款定价流程,实现了对不同类型贷款客户的差别化定价,有效推动云南省法人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利率科学化定价水平,主动融入并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有效提高。在试点政策的正向激励下,试点机构借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适当增加,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巩固,助推脱贫攻坚的意愿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6月末,试点机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可得性较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试点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比其运用自营资金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低1.0个百分点。四是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的探索和建立快速提高。试点期间,试点地区立足区域实际,围绕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强化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贫困户的协作联动,加强政策衔接,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提高扶贫再贷款支持金融精准扶贫成效的可行性路径。试点地区涌现出“扶贫再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扶贫再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再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扶贫再贷款+”模式,有效助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7.金融改革有序推进,服务实体能力不断提升。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搭建云南省两个越南盾现钞直供平台和西南地区第一条泰铢现钞直供平台;推出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外币零钱包业务”,向云南省外汇市场提供12个币种的“小面额区域特色现钞兑换”服务;人民币继续保持云南省第二大涉外交易结算货币和第一大对东盟跨境结算货币的地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云南省分行均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农村信用社改制进一步推进,年内6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8.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辐射面持续扩大。2017年,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516.0亿元,同比下降21.6%,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比重为31.26%。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369.6亿元,同比下降13.8%,占全省外贸总额的23.4%,较上年下降9.0个百分点;直接投资跨境 人民币结算73.3亿元,同比下降13.5%。自试点以来,全省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额达 4023.5亿元。跨境业务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共25家省级金融机构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结算企业2700余家,境外地域覆盖面扩大至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国家32个。(二)证券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融资功能较好发挥1.机构经营总体稳健,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2017年,云南省新增证券分公司7家、证券营业部8家、期货营业部3家。证券经营机构财务指标总体稳健,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净资本负债率159.5%,较上年末提高16.5个百分点。证券经营机构盈利水平小幅下滑。年末,两家法人证券公司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下降10.0%。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利息、证券发行收入同比8分别下降30.1%、14.0%和53.0%。开展橡胶、白糖“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惠及云南省15个国家级贫困县。表 3 2017年云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证券公司数(家) 2总部设在辖内的基金公司数(家) 0总部设在辖内的期货公司数(家) 2年末国内上市公司数(家) 34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 174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 0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 982 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 84 中期票据筹资额(亿元) 21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证监局。2.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2017年,云南省2家企业成功上市,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增至34家。全年境内股票募集资金17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2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42.21亿元,同比增长312.6%。年内3家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促进转型升级,涉及交易金额84.7亿元。交易所市场融资方式更趋多元。全年通过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累计募集资金409.4亿元,其中发行可续期绿色公司债券12.0亿元、绿色企业债券5.5亿元,绿色债券发行取得突破。年内通过交易所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00亿元。3.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三板挂牌企业明显增多。2017年,云南省新增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挂牌企业数量增至92家。年末,全省共有12家挂牌企业进入创新层,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4.0%。全年15家次挂牌公司通过增发融资8.1亿元。(三)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保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1.保险市场体系不断健全,行业实力稳步增强。全省有法人保险公司1家,保险省级分公司40家,保险公司职工2.73万人,营销员16.2万人,较年初增加3.8万人。保险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613.3亿元,同比增长15.9%;年末保险行业资产总额902.5亿元,同比增长11.6%。2.保险功能较好发挥,银保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云南省保险密度1282元/人,较上年增长14.8%;保险深度3.71%,较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18.1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3.9%,人身险赔付增长8.0%。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保障作用显著,大理州漾濞县“327”地震后32小时内即赔付农房地震保险赔款2800万元,试点范围由大理州扩大至玉溪市。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对外贸易,全年助力企业获得融资41.0亿元。表 4 2017年云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项 目 数量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家) 1 其中:财产险经营主体(家) 1 人身险经营主体(家) 0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40 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24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家) 16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613.28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255.14 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外资,亿元) 358.14各类赔款给付(中外资,亿元) 218.05保险密度(元/人) 1282保险深度(%) 3.71数据来源:云南保监局。3.产品结构基本稳定,产品品种不断丰富。2017年,云南省加强保险业务产品开拓创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成果转化引入保险补偿机制,推行贫困人口补充医疗商业保险,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全面推开。全年全省新增农险险种10个,目前已开办品种40个,开发出“保险+期货+扶贫”“保险保障套餐”等助推脱贫攻坚的特色保险产品及服务模式。(四)融资结构变化明显,金融市场交易增速减缓1.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升,融资结构变化明显。2017年,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50.6亿元,同比多增1327.0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366.7亿元,同比多增153.7亿元,占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75.1%,较上年下降46.3个百分点;表外融资(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增加436.6亿元,连续两年大幅萎缩后实现增长,其中委托贷款增加237.2亿元,同比少增127.8亿元;全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合计增加222.5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占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97.1%,较上年下降7.0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少增60.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25.4亿元。全年全省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929.9亿元,其中置换银行贷款755.7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图 5 2017年云南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2.货币市场交易量稳定增长,市场利率波动上升。2017 年,云南省法人金融机构拆借、回购、现券买卖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年低1.1个百分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总体稳定,保持资金净融出态势,但资金净融出金额减少,全年同比下降85.9%。债券市场利率波动上升。全年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2.84%,较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其中12月利率为2.95%。表 5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单位:亿元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 余额 累计发生额1 668.8 229.9 941.9 1126.4 35.4 45.62 602.3 252.7 927.1 1214.9 45.5 36.13 550.4 269.2 955.6 1565.6 43.7 28.64 589.9 276.3 1048.0 1338.8 48.4 34.5贴 现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季度 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表 6 2017年云南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单位:%银行承兑汇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