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3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关贸总协定和多边贸易体制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1991 年 5 月,关贸总协定研究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建,1995 年 1 月,关贸总协定研究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2000 年 1 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基础上经改制,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以科学研究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职能的学校直属实体性研究机构。2000 年 8 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被教育部评选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唯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研究主题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 7 月,经教育部批准,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以 WTO 的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研究重心和出发点,将研究视野投射到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广阔领域;致力于应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探索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路径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影响,追踪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开放经济的内在演进规律及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国家和企业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致力于创建开放的、共享的研究与交流空间,促进国内外 WTO 研究领域的智力和资源的融通。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自创建以来,通过机制创新整合国内外一流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活跃的前沿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咨询项目,形成了一系列高水准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品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 WTO 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创新基地和交流平台。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共同组长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院长报告执笔人团队刘 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副教授吕 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副教授陈晨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刘 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关照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后期运营团队胡海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信息中心总编辑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宏观研究部主任杨清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学术合作部主任庄雪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办公室主任贺 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兼艺术总监刘建平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学术合作部副主任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何亚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财务项目副主管刘亚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行政主管邵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行政项目主管任 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信息项目主管姚 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目 录核心提示 前言 一、中美双方经贸领域的重要关切、原因及影响 (一)中方关注的经贸领域 1. 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2. 美国对华投资审查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二)美方关注的经贸领域 1. 中美贸易逆差 2. 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 3.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4. 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 5. 中国的产业政策 6. 中国国企改革问题 7. 中国强制性技术转移问题 二、中美贸易摩擦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一)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回顾 (二)中美贸易摩擦实施清单分析 (三)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分析三、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趋势研判 (一)中美贸易争端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1. 美国贸易政策调整 2. 美国经济政策调整 3.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1. 第一种情况 2. 第二种情况 3. 第三种情况 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对美商品进口 (二)加强基础设施合作 (三)扩大双向市场开放 12331020202222232324272728306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6 期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五)中美科技合作 附、中美经贸现状分析 (一)中美货物贸易现状分析 1中美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 2. 中美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3. 中美贸易平衡分析 4. 中美贸易依存度分析 5. 中美贸易失衡度分析 6. 中美价值链关联性分析 (二)中美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三) 中美双边投资现状分析 1. 美国对华投资现状分析 2. 中国对美投资现状分析 (四)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现状分析 (五)中美科技合作现状分析 (六)中美能源合作现状分析 1. 中国是美国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国 2. 中美能源贸易发展前景广阔 313234344041474851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6 期 1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核心提示自中国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中美贸易一直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当前,中美已经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与此同时,两国在贸易领域摩擦不断,今年3月,特朗普总统宣布对价值高达5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也对美方进行了同等回应,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7 月,美国继续对中国施压,追加 2000 亿美元制裁商品,两国贸易摩擦持续升温。本报告聚焦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经贸合作现状,直击各方关切,客观、系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并就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以下是本报告的重点内容:1、中美贸易摩擦的前因。 本报告分别从中美两国的视角出发,对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利益诉求进行了分析,认知偏差是双方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2、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本报告从事件回顾、清单分析、经济效应这个三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3、中美贸易摩擦的后果。 基于原因和现状,本报告大胆预测了贸易争端后,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三种情况。4、如何破局中美“贸易战”。 本报告从扩大对美商品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双向市场开放、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美科技合作五个角度出发,为中美贸易摩擦后的中美关系发展提出了建议。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6 期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前言2017 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 6359.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超过 10.0%。其中,美国对华出口 1303.7 亿美元,为美国历史最高,占美国出口总额 8.4%,占比较上年提升 0.5 个百分点。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增长率达 86%,对华出口为美国提供了100 万就业岗位,有 49 个州出口均有明显增加,其中有 17 个州实现了出口额的三位数增长。然而,两国对贸易认知的偏差导致双方的利益诉求存在冲突,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美国开始调整对华经贸政策,寻求通过强硬手段施压中国,逼迫中国做出利益退让。但是不能被忘记的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美两国共享了持续了达四十年之久的“太平洋繁荣”。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6 期 3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一)中方关注的经贸领域1. 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原因、措施及影响美国是目前实行高科技出口限制最严格的国家,意图维持霸主地位和技术优势。随着两国间贸易额逐渐增加,美国对中国进行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已经影响了两国的贸易往来。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发展历程上看,出口管制持续存在的。2018 年 6 月 15 日,USTR 在公布了对华500 亿美元商品征税清单的同时,还表示将单独针对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与进口实行更严格的管制,重点是中国制造 2025涉及的高端制造业。1.1 美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历史回顾 美国在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79年中美建交之前。1949 年美国国会制定的战后第一部出口管制法。该法按管制的宽严程度将除了加拿大之外的国家从严到宽分为七组,即 Z 组、S 组、Y 组、W 组、Q 组、T 组和 V 组,中国最初被列为 Y 组。1949 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朝鲜战争开始后,对中国实施比苏联和东欧更为严厉的禁运政策,同时被调整为 Z 组。第二阶段: 中美建交到中国入世前。一、中美双方经贸领域的重要关切、原因及影响1971 年 6 月,尼克松总统取消了对华贸易禁运,1979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国才重新被列入Y组。1983年,中国的管制等级成为最弱的一组,但中国是 V 组中唯一要受审查的国家。然而,在1989年,美国再次暂停与中国军事项目的合作,其他“巴统”成员也取消了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管制的放宽。1996年,美国协同其他32 个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瓦森纳协议”。自 1996 年 11 月 1 日起决定实施新的管制清单和资料交换所机制,中国仍然是受控制的国家之一。第三阶段: 中国入世以及奥巴马在任期间。2007 年 6 月 19 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新的出口管制政策,2009 年美国颁布国际关系授权法案,此后又出台出口便利化修改草案。无论是放松卫星等物项的管制还是调整贸易便利化措施,美国都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于 2011 年出台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2013 年修订国防授权法案,均再次强化了对中国的歧视性高技术出口管制。第四阶段: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特朗普上台以来,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企业相关的关键敏感技术的出口与转让进行全面调查,在技术有关的贸易方面,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控制。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1 日,美国联邦政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6 期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共享繁荣仍是可能:中美经贸关系全景报告府公报发表了一份文件,称美国商务部为了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在当天开始将 44家中国企业(8 个单位和 36 个附属公司)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施技术封锁。在列入实体清单后,这些实体需要根据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获得额外的许可要求。它还限制了大多数许可证例外的可用性、出口、再出口和转移到清单中的实体。企业只有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需求才能离开名单。1.2 美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原因(1)对中国技术进步担忧。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7 年 12 月 18 日 )中,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并列作为其竞争对手,美国希望能够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内保持 30 年的领先地位,技术领域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与美国等工业化国家的竞争性明显增强,美国意图在高技术产业限制中国的发展,保持其竞争优势。(2)维护美国国家安全。通过限制或禁止某些可能增强其他国家军事实力的材料,特别是战略物资的出口,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增长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从而维护国家集团的政治利益与安全。自 2007 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政策,形成了严格的ECCN体系,甚至出现了“中国规则”,专门针对中国。(3)对部分行业“民转军”的担忧。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蓬勃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2002 年)是中央军委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规范军队武器装备采购的法规。给予民用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机会,中国正着力建立的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给美国带来了高新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军事用途的担忧,这使美国加强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4)试图阻碍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政府不断地意识到应当创造条件加速国内产业升级,要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把国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中国制造 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目前并未实行明显的贸易保护政策,所以美国对中国不满的是产业创新政策,美国试图通过实施技术封锁来阻碍中国经济转型。1.3 美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措施 美国的出口管理主要分为民用项目与军用项目两大体系,民用项目主要通过出口管理法(EAA)与出口管理条例(EAR)进行管辖,军用项目则主要依据武器出口管制法(AECA)和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出口管制项目的三大清单是商业管制清单(CL,又称“禁运清单”)、美国弹药清单(UML)和核管制委员会控制(NRCC)。在民用项目方面,出口管理条例(EAR)根据出口管理法制定而成,进一步明确了出口管理的原则、商品管制清单等内容。“出口许可证”是EAR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