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投资促进报告 Investment Promotion Report on Smar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2017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 中国工控网 2 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 ( 2017) 编撰人员 系列报告编委会 主 任 :刘殿勋 副主 任 : 王 旭 张 玉中 李 勇 成 员 :许 丹松 孙同宇 林若尘 黄庆红 焦 伟 黄 玫玫 吴 铭 梁议丹 智能制造 产业 投资促进 报告编写组成员 主 编 : 王 旭 张玉中 执行主编 : 林若尘 李小勇 副 主 编 : 于 帅 邸 霖 成 员 :尹婷薇 邓 宇 王伟明 刘雪 棚 高鑫鑫 总 序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旧动能转变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有效解决,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 国 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方面,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 劳动力成本攀升,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 另一方面,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 在 这种形势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 我国将在继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面对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 新 特点和对外开放的新 形势 , 我国 的 “引进来” 和“走出去”双向 投资 促进 工作 也 面临着 新 任务。 实现高水平“引进来 ” ,对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及 精细化的招商工作 提出 了更高要求 。同时,企业 “ 走出去 ” 也面临风险控制、国际化管理、环境治理、企业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融合等诸多 挑战。 这些 形势 都对 投资促进 的 专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 作为隶属于商务部的专业化双向投资促进机构,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近年来确立了以产业为主线、以 需求为导向 的投资促进工作思路, 并 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搭建跨境双向投资合作桥梁和平台,最大程度地聚合投资者 、引资者和相关中介机构,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业化服务,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国投资促进工作的开展,我局与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合作编撰了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针对重点产业的基本情况、分布格局、投资动态、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介绍了相关产业投资促进工作的开展情况。 2014 年开始的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报告得到了我局各产业投资 促进 委员会成员单位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希望今年的系列报告能够以翔实的信息、深入的研究和具实操性的案例分析,继续为地方、园区 、 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提供 具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的指南。 商务部 投资促进事务局 2017 年 11 月 内容摘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的兴起,工业技术体系、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正迎来重大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国家战略。如德国提出“工业 4.0 计划”旨在通过智能制造提振制造业竞争力,美国大力推动以“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机器人”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欧盟提出“ 2020 增长战略”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也各自提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措施。可见,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各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 2014 年 12 月, “中国 制造 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阶段,正处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初期,帮助和正确引导智能制造领域生态参与者(包括政 府机构、科研机构、智能制造供应侧、智能制造应用侧、资本机构等)客观认识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所处的市场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更好发展和顺利推进尤为重要。 作为隶属于商务部的专业化双向投资促进机 构,商务部投资促进 事务 局在 2016 年 7 月,正式成立公益机制 智能制造产业国际合作委员会 (Smar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lliance, 简称“ SMICA” ),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主线,搭建双向投资合作的桥梁和平台,并借助平台聚合的相关资源,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投资促进工作思路,联合中国工控网共同合作编撰本报告。 智能制造涉及的细分领域众多,为了能更深入的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投资参考和指引,本报告重点针对智能制造产业中比较热门且投资机会较好的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和 3D打印三个行业进行专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基本情况、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分布格局、投资动态、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帮助投资者、引资者和相关中介机构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同时实现引导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投资活动的良性发展。 研究团队围绕本次报告的目标,对智能制造产业重点行业的边界进行了界定,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 但由于专业性强,且其中部分领域属于全新的研究范畴,报告中难免有不够完善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 . 1 第一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要 . 1 一 、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史 . 1 二 、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概念 . 4 三 、 工业机器人概念及分类 . 5 四 、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6 第二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现状 . 7 一 、 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 . 8 二 、 核心零部件市场 . 10 三 、 系统集成市场 . 12 第三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 . 13 一 、 本体市场 . 13 二 、 核心零部件市场 . 23 三、 系统集成市场 . 30 第四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31 一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难题 . 31 二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32 第五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并购 . 35 一 、 中国企业国内投资并购 . 35 二 、 外资企业“引进来” . 49 三 、 中国企业“走出去” . 51 第六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招商建议 . 54 一 、 产业招商现状 . 54 二 、 产业招商建议 . 58 第二部分 工业物联网产业投资 . 60 第一章 物联网市场概要 . 60 一 、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比 . 60 二 、 国家政策法规 . 61 三 、 物联网市场规模 . 62 四 、 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 . 63 第二章 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概况 . 66 一 、 工业物联网发展背景 . 66 二 、 工业物联网定义 . 66 三 、 工业物联网与传统模式对比 . 67 四 、 工业物联网主要应用行业 . 69 第三章 工业物联网产业链 . 71 一 、 产业链全景图 . 71 二 、 产业链细分 . 71 第四章 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 73 一 、 整体市场发展阶段 . 73 二 、 产业链角度 . 74 第五章 工业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 . 84 一 、 芯片 . 84 二 、 工业传感器 . 85 三 、 RFID . 86 四 、 无线模组厂商 . 87 五 、 平台供应商 . 88 第六章 工业物联网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90 一 、 面临问题 . 90 一 、 发展趋势 . 91 第二章 工业物联网投资并购 . 91 一 、 并购分析 . 91 二 、 投资分析 . 97 第一章 我国工业物联网产业招商建议 .105 一 、 产业招商现状 .105 二 、 产业招商建议 .108 第三部分 工业 3D 打印产业投资 .110 第一章 全球 3D 打印发展史 .110 一 、 产业发展历史 .110 二 、 3D 打印概念 .114 三 、 3D 打印分类 .115 四 、 3D 打印产业链定义 .119 五 、 全球 3D 打印产业市场现状 .120 六 、 全球 3D 打印产业发展趋势 .121 第二章 中国 3D 打印产业市场现状 .121 一 、 中国 3D 打印发展 .121 二 、 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 .124 三 、 竞争格局 .125 四 、 发展趋势 .126 第三章 3D 打印产业链 .127 一 、 3D 打印产业链概述 .127 二 、 3D 打印产业上游 .128 三 、 3D 打印产业中游 -打印设备市场 .129 四 、 3D 打印产业下游应用 .131 五、 3D 打印市场发展难题 .137 第二章 3D 打印投资并购 .138 一 、 我国企业投资并购 .138 二 、 外商在我国投资规模及趋势 .143 三 、 重点企业分析 .144 第五章 我国 3D 打印产业招商建议 .149 一 、 产业招商现状 .149 二 、 产业招商建议 .151 图目录 图 1. 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 1 图 2. 全球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史 . 2 图 3. 2012-202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 4 图 4.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 7 图 5.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阶 段 . 8 图 6. 多轴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 9 图 7.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及预期 -按台套数 . 14 图 8.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及预期 -按销售业绩(单位:亿元) . 14 图 9. 2015-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按物理结构细分占比 . 15 图 10. 2015-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按用途细分占比 . 16 图 11. 2015-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按应用行业细分占比 . 17 图 12.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按负载细分占比 . 18 图 13.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百万元) . 23 图 14.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竞争格局 . 24 图 15.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品牌竞争格局 . 24 图 16.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百万元) . 26 图 17.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竞争格局 . 27 图 18.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品牌格局 . 27 图 19.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百万元) . 28 图 20. 2016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竞争格局 . 28 图 21.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百万元) . 30 图 22.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并购市场规模及增速 . 35 图 23.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并购市场份额 . 35 图 24.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并购市场主体变化 . 40 图 25. 2017-2020 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资并购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期(单位啊;亿元) . 41 图 26.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外商投资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 49 图 27. 2014-2016 中国工业机器人海外并购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 51 图 28.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分布图 . 57 图 29. 世界各国 -“物联网发展历程” . 60 图 30. 20152020 年中国物联网及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 62 图 31. 2013-2016 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市场份额 . 63 图 32.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 . 64 图 33. 20122014 年中国物联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及占比 . 65 图 34. 物联网整体体系架构 . 67 图 35. 2015-2016 年中国工业物联网应用行业细分占比 . 69 图 36. 工业物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 71 图 37. 工业物联网发展方向 . 74 图 38.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 重点环节发展阶段 . 75 图 39. 2016 年中国工业领域内外资品牌传感器市场份额 . 76 图 40. 2014-2016 年中国安全芯片需求规模走势图 (单位:亿元 ) . 85 图 41. 2016 年中国通讯射频芯片需求规模分析 (单位:亿元 ) . 85 图 42. 20142017 年带有芯片的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 . 86 图 43. 20142020 年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 . 86 图 44. 20142016 年 RFID 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