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报告,2018年11月19日,正文目录,3C 消费意愿日益强化,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仍处进行时.52018 年行业经历戴维斯双杀,5G 行将上路有望开启创新周期.5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和,品牌集中度正在提升,静待 5G 加速换机.63C 消费意愿日益强化,基于 5G 技术的产品创新有望快速渗透.7本土 3C 品牌崛起利好上游,被动元件和 PCB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9本土下游品牌崛起利于上游产品实现国产替代.9上游电子元器件机和设备行业进入壁垒高,业绩稳定性强.9国产被动元件有望在缺货涨价中迎来替代良机.10PCB 中低端产品市场向陆资厂商转移空间广阔.115G 渐行渐近,相关电子产业链厉兵秣马.132019 年有望开启 5G 大规模建设,经济效益显著.13通讯技术的升级换代经济效益显著,对 GDP 贡献大 .135G 时代我国在移动通信市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145G 新建基站将拉动通信 PCB 市场需求.15智能手机 LDS、FPC 天线在 5G 时代迎来新机遇.16MIMO 是 5G 时代智能手机天线的升级方向 .16双玻璃趋势下,天线设计的自由度提升,FPC、LDS 有望迎来新机遇.165G 终端升级对射频前端集成化提出更高要求 .17物联网是 5G 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 .18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是 IoT 终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9车联网以汽车电子化为前提,PCB 单车价值持续提升.20大尺寸显示目前仍是物联网重要入口 .21半导体景气度高、国产化需求迫切,有望迎来黄金十年.232018 年半导体销售率有望创新高,AI、汽车电子推动行业成长.232018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有望达到 4,77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 .23人工智能方兴未艾 .24汽车电子芯片会是未来半导体领域强劲的增长点 .25大国崛起,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十年.252017 年我国半导体销售规模已破 5000 亿元.25国家政策不断加码,助力半导体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26千亿大基金为产业链增加活力 .29半导体投资策略:优选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公司.31IC 设计:国产公司研发实力渐强,优选风口公司 .31IC 制造:奋起直追,产能扩张积极.31IC 封测:进入成熟期,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32IC 上游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国产化比例低,业绩弹性高.33激光、机器视觉、AI 领域本土企业竞争力显露,助力智能制造 .34从“看清”到“看懂”,视频监控龙头进军机器视觉、AI 领域 .34“数据上云”到“按需汇聚,云边融合” .35“数据上云”存储及传输成本巨大,且对于云中心计算能力考验颇多.35实践出真知,“云边融合”,数据按需汇聚 .36AI 带来客户需求的改变让新老玩家狭路相逢,行业格局迎来新变化 .36国产激光器进口替代大势所趋,助力设备企业发展 .37风险提示 .41,图表目录,图表 1: 2018 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营收同比增长 17.6%.5图表 2: 2018 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3.05%.5图表 3: 截至 11 月 15 日,电子行业总市值下跌超过 32%.5图表 4: 18Q3 全球手机出货 3.55 亿部,同比下滑 6% .6图表 5: 18 年前 10 月国内手机总产量为 3.43 亿部,同比下滑 15.31% .6图表 6: 2018 年 10 月单月上市新机型数量降至 48 款.6图表 7: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品牌集中度正在提升.6图表 8: 全球 PC 单季出货量情况.7图表 9: 全球 NB 单季出货量情况.7图表 10: 2014 年末 4G 手机出货渗透率已接近 70%.7图表 11: 2017 年 80 后、90 后消费贡献度分别为 37.8%、12.8% .8图表 12: 2017 年 90 后消费金额同比增长 73.2%.8图表 13: 80、90 后对于电子产品的支付意愿、尝鲜意愿更强.8图表 14: 2018 年天猫“双十一”手机销售金额达到 451.31 亿元.8图表 15: 18Q2、18Q3 华为全球出货量达到 5.42 千万部、5.2 千万部.9图表 16: 日本电子产业自 2000 年开始衰落.10图表 17: 日本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在电子产业中的产值占比不断提升.10图表 18: 截至 2017 年底,全球主要被动元件产商除了 NipponChemi-con 均在大陆设置产线.10图表 19: 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1 月 MLCC 交货周期持续走高.11图表 20: 2017 年 10 月片阻交货周期迅速拉升.11图表 21: 2017 年全球 PCB 产值达到 588.43 亿美金.11图表 22: 2017 年中国地区 PCB 产值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11图表 23: 2016 年各地区 PCB 细分产品占比情况.12图表 24: 5G 较 4G 的传输能力全面提升.13图表 25: 2019 年 5G 预商用,规模建设有望开启.13图表 26: 2017 年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生产总值.13图表 27: 2017 年全球移动通信行业 GDP 贡献率.13图表 28: 我国 5G 技术研发试验的三阶段规划.14图表 29: 2017 年全球 5G 整体发展进度排名.15图表 30: 5G 天线阵子将集成在 PCB 上,提升 PCB 厂商产品附加值.15图表 31: 国内 4G 基站每年新增情况 .15图表 32: MIMO 可有效提升信道容量.16图表 33: 金属边框手机天线常用可调设计方案 .16图表 34: iPhone 4 天线设计方案 .16图表 35: 华为 P10 Plus 的 4X4 MIMO 天线示意图.17图表 36: 三星 Galaxy S8 的 4X4 MIMO 天线示意图.17图表 37: 手机射频前端结构示意图 .17图表 38: 2020 年智能手机行业的电感器需求量有望超过 916 亿只.18图表 39: 手机和 WiFi 的射频前端市场预计在 2023 年达到 352 亿美元.18图表 40: 三星 Galaxy 系列射频前端的 BOM 成本继续走高.18图表 41: 射频前端集成度越来越高 .18图表 42: 2017 年全球智能家居销售额 2932 亿美金,同比增长 30.14%.19图表 43: 2017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 183 亿美金,同比增长 22.8% .19图表 44: 2017 年 Apple Watch 全球出货 1770 万部.19图表 45: 2017 年 Apple Watch 市占率 15.3%,提升 4pct.19图表 46: 2018 年 7、8 月我国汽车产量分别同比下滑 0.5%、4.4%.20图表 47: 2018 年 7、8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17.9%、12.5% .20图表 48: 2017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 2070 亿美金 .20图表 49: 2017 年国内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 795 亿美金 .20图表 50: PCB 在汽车电子中应用广泛.21图表 51: 单双面板、多层板在汽车应用中合计占比约 73% .21图表 52: PCB 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场景.21,图表 53:图表 54:图表 55:图表 56:图表 57:图表 58:图表 59:图表 60:图表 61:图表 62:图表 63:图表 64:图表 65:图表 66:图表 67:图表 68:图表 69:图表 70:图表 71:图表 72:图表 73:图表 74:图表 75:图表 76:图表 77:图表 78:图表 79:图表 80:图表 81:图表 82:图表 83:图表 84:图表 85:,京东方透明屏产品示意图 .22视源股份智能书桌产品示意图.22宝安光明柱场景.22深圳宝安海滨广场灯光秀 .22全球半导体 2008-2018 年销售额与增速.23不同芯片 2018 年的预估增速.23不同芯片 2018 年的预估增速.23历史硅片出货量(单位:MSI) .242016-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42016-2021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2420162021 年全球电子系统的年均复合增速预测.252017 年全球电子系统分类占比 .2520062017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及增速.2620062017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构成 .26半导体产业相关地方政策规划梳理.28大基金布局的投资领域及公司.302017 年全球前十大 fabless 排名.312017 年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企业排名.322017 年全球十大封测企业排名 .3319992017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前 5 大公司市场占有率.332017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份额.332016 年全球视频监控营收区域分布.342017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份额.34广州视频监控系统预计数量.35海康威视 AI Cloud 核心理念.362012-2017 年全球激光器行业收入.372017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市场份额.37工业激光器收入变化(单位:百万美元).382012-2017 全球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美元,季调后).382016 年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各品牌商市占率.382013-2017 年 IPG 中国销售收入及增速情况 .382012 年与 2016 年不同功率进口 IPG 光纤激光器价格对比(范围取均值).392016 年国内光纤激光器按照功率划分销售情况和设备自产情况.39,3C 消费意愿强化,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仍处进行时,板块维持增持评级从电子行业的供给端而言,近两年本土 LCD、LED、被动元件等上游厂商产业地位的崛起以及 5G 的逐步推广将为物联网、车联网、AR/VR 等创新应用提供快速兴起的土壤;半导体设备、激光设备、机器视觉等领域本土竞争力的显露为巩固制造业强势地位创造支撑。从行业的需求端而言,在3C 产品伴随下成长的 80 后、90 后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对 3C 的消费意愿、对创新产品的尝鲜意愿日益增强,因此我们对电子行业 2019-20 年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潜力维持乐观,看好 2019 年在 5G、物联网、上游材料设备国产替代、智能制造等方向上的投资机会。,静待 5G 加速换机,看好上游元器件、PCB 国产替代加速,我们认为,智能手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尝鲜意愿下降,在 2020年 5G 手机推广之前难现大幅反弹,参照 4G 发展历程,我们对未来 5G 手机的渗透速度展望积极。回顾日本电子产业发展史,在 2000 年后日本国内 TV、PC 消费增速趋缓、竞争加剧,但是上游元器件和设备的产值下滑较少。我们认为,在国产终端品牌跟随 iPhone 创新的历程中,上游供应链,尤其是被动元件、LED 芯片、LCD 面板、PCB 等标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也逐步完成了从二、三线向一线供应商升级的积累过程,看好其中具备领先技术实力的本土供应商重演下游终端品牌崛起历程,加速实现国产替代。,5G 渐行渐近,相关电子产业链厉兵秣马,物联网是主要应用市场,工信部预计 2020 年 5G 将实现全面商用,相关电子产业链均已进入技术、产品储备阶段。我们认为:首先,5G 基站建设将使部分基站天线的附加值向 PCB 和 CCL 转移,利好以通信业务为主要市场的 PCB 大厂。其次,5G 终端的升级有望使 MIMO 天线成为主流,FPC、LDS 天线单机价值借此得以显著提升;同时,终端射频前端集成化也有望使得小尺寸被动元件、SLP 类载板加速渗透。从应用层面而言,5G 有望加速物联网发展,看好智能家居、汽车电子、车联网、显示类的物联网入口等创新方向。,半导体景气度高、国产化趋势明确,有望迎来黄金十年,全球半导体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应用的持续推动下销售额屡创新高。我们认为,受益于全球产业转移、国产政策等因素,半导体行业将诞生一批优秀的公司,成为“国之重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上下游已逐渐打通。封测、设计企业在国际上已经排名领先,设备和材料公司发展潜力大。我们认为,2019 年国内厂商仍会不断投资建设,国家政策仍会利好行业,优先布局技术领先、持续研发的公司。,激光、机器视觉、AI 领域本土企业竞争力显露,助力智能制造,AI 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使视频监控从安防推进至商业运营,而应用领域及客户需求变化带来众多新进入者。头部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提供商已成长为算法、产品及软件平台的提供商,成熟的销售渠道亦是优势。但云中心的硬件及应用开发给了新玩家机会,对头部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提供商亦构成挑战。激光作为通用加工技术,类似 AI 赋能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国产激光器技术的成熟逐步推进激光器从中低功率到高功率实现进口替代大势所趋。,建议关注,视源股份、立讯精密、顺络电子、海康威视、锐科激光、景旺电子、深南电路、鹏鼎控股、沪电股份、环旭电子、洲明科技、利亚德、硕贝德、信维通信、大族激光、北方华创、京东方 A、大华股份、兆易创新、韦尔股份、风华高科、艾华集团,风险提示:国内 5G 商用进度低于预期,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2011前三季,2012前三季,2013前三季,2014前三季,2015前三季,2016前三季,2017前三季,2018前三季,2011前三季,2012前三季,2013前三季,2014前三季,2015前三季,2016前三季,2017前三季,2018前三季,SW有色金属,SW休闲服务,SW医药生物,SW建筑材料,SW非银金融,SW食品饮料,SW农林牧渔,SW公用事业,SW建筑装饰,SW国防军工,SW纺织服装,SW交通运输,SW商业贸易,SW家用电器,SW轻工制造,SW机械设备,SW计算机,SW银行,SW采掘,SW钢铁,SW化工,SW房地产,SW通信,SW汽车,SW电气设备,SW电子,SW传媒,3C 消费意愿日益强化,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仍处进行时2018 年行业经历戴维斯双杀,5G 行将上路有望开启创新周期2018 年年初以来,在中美贸易关系恶化的宏观背景下,诸多 3C 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在智能手机同质化竞争加剧、渗透率趋于饱和、价格上涨面临瓶颈的窘境中,经历了戴维斯双杀的行情。根据 Wind 数据,电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7.6%,增速同比下滑 24.6pct,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3.05%,增速同比下滑 58.5pct。截至今年 11 月 15 日,电子行业指数下跌超过 32%,成为今年 A 股跌幅第三的板块,造成部分投资者对于电子行业投资前景的担忧。,图表1: 2018 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营收同比增长 17.6%,图表2: 2018 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 3.05%,(%)50403020100,电子行业营收同比增速,(%)6050403020100,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10)图表3: 截至 11 月 15 日,电子行业总市值下跌超过 32%(%)0-5-10-15-20-25-30-35-40但是我们认为,从电子行业的供给端而言,近两年本土 LCD 面板、 LED 芯片、被动元件、PCB 等上游原材料厂商产业地位的崛起以及 5G 技术的逐步推广将为物联网、车联网、AR/VR 等创新应用提供快速兴起的土壤;半导体设备、激光设备、机器视觉、AI 等领域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显露为加快我国制造业自动化进程、巩固制造业强势地位创造有力支撑。从行业的需求端而言,在 3C 产品伴随下成长起来的 80 后、90 后逐渐成为国内主力消费群体,对 3C 产品的消费意愿、对创新产品的尝鲜意愿日益增强,因此我们对电子行业2019-2020 年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潜力维持乐观,对电子板块维持“增持”评级,看好 2019 年 5G、物联网、上游材料设备国产替代、智能制造等方向上的投资机会。,08Q4,09Q2,09Q4,10Q2,10Q4,11Q2,11Q4,12Q2,12Q4,13Q2,13Q4,14Q2,14Q4,15Q2,15Q4,16Q2,16Q4,17Q2,17Q4,18Q2,2011-01,2011-07,2012-01,2012-07,2013-01,2013-07,2014-01,2014-07,2015-01,2015-07,2016-01,2016-07,2017-01,2017-07,2018-01,2018-07,2011-01,2011-06,2011-11,2012-04,2012-09,2013-02,2013-07,2013-12,2014-05,2014-10,2015-03,2015-08,2016-01,2016-06,2016-11,2017-04,2017-09,2018-02,2018-07,智能手机渗透率趋于饱和,品牌集中度正在提升,静待 5G 加速换机自 2010年 iPhone 4定义智能手机标准以来,行业经历了 7年以上的市场渗透和技术升级,伴随着功能复杂度的提升、应用场景的日益多元,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社交、娱乐、办公不可或缺的智能硬件设备,但是,智能手机的普遍性与必要性也就意味着其渗透率正趋于饱和。根据 IDC 数据,18Q3 全球手机出货 3.55 亿部,同比下滑 6%,根据工信部数据,2018 年前 10 月国内手机总产量为 3.43 亿部,同比下滑 15.31%。,我们认为,基于多年的快速渗透,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尝鲜意愿在下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正向头部品牌集中。根据工信部数据,智能手机单月上市新机型数量已由 2011 年 9 月的 751 款降至 2018 年 10 月的 48 款,行业的新进入者明显减少。根据 IDC 数据,16Q1、17Q1、18Q1 国内市场前 5 大智能手机品牌的合计市占率分别为67%、71.7%、82.1%。考虑到品牌客户的出货量更大,对差异化创新点的诉求更为积极,对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更加重视,因此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研发实力、响应速度、产品稳定性要求更加苛刻,有利于上游本土优质品牌供应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