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二 O 一七年十二月 院 长 : 总 工: 项目负责人: 校 审 : 编 写: 协作单位: XX水利站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 - 目 录 1 综合说明 . 1 1.1绪言 . 1 1.2水文气象 . 1 1.3工程地质 . 2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 6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8 1.6施工组织设计 . 9 1.7工程占地处理 . 10 1.8环境保护设计 . 11 1.9水土保持 . 11 1.10工程管理 . 13 1.1l投资概算 . 13 1.12经济评价及效益 . 13 1.13结论与建议 . 14 2 水文气象 . 15 2.1流域概况 . 15 2.2水文气象特征 . 15 2.3设计洪水 . 16 3 工程地质 . 23 3.1工作概况 . 23 3.2区域地质概况 . 24 3.3一期工程地质 特征 . 26 3.4 XX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地质评价 . 28 3.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29 3.6 结论与建议 . 30 4 工程规模及布置 . 31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 - 4.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31 4.2工程任务和规模 . 38 5 一期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41 5.1设计依据和基本资料 . 41 5.2工程总体布置 . 43 5.3堤身加固设计 . 45 5.4外滩整治设计 . 51 5.5抗旱泵站改造设计 . 52 5.7主要工程量 . 54 6 施工组织设计 . 55 6.1 施工条件 . 55 6.2水文气象 . 56 6.3工程地质 . 56 6.2料场选择和开采 . 57 6.4主体工程施工 . 58 6.5锥探灌浆 . 60 6.6防洪墙砼浇筑 . 61 6.7施工总布置 . 61 6.8施工总进度及技术供应计划 . 63 7.工程占地处理与移民安置 . 65 7.1工程占地处理范围 . 65 7.2工程占地影响实物指标 . 65 7.3移民安置规划 . 66 7.4拆迁补偿投资概算 . 68 8 环境保护设计 . 72 8.1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72 8.2设计依据 . 73 8.3环境保护设计 . 73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3 - 8.4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 . 75 8.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76 9 水土保持设计 . 78 9.1编制依据 . 78 9.2 工程所在地水 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流失现状 . 79 9.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 79 9.4 水土流失预测 . 80 9.5 水土保持设计 . 82 9.6 施工组织设计 . 87 9.7 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 88 9.8投资概算 . 92 10 工程管理设计 . 96 10.1设计概况 . 96 11 工程概算 . 100 11.1编制说明 . 100 11.3工程投资概算 . 101 12 经济评价 . 106 12.1概述 . 106 12.2工程效益 . 106 12.3国民经济评价 . 108 12.4财务分析 . 110 12.5综合评价 . 111 13 结论与建议 . 112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XX是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富水分支,由王英河、国和河、猴儿山河三条支流于三溪口汇成 XX主流 ,流域面积 586.4km2,界跨通山县、大冶市部分地区和阳新县四个镇场。其中三溪口以上的王英河、国和河、猴儿山河为 XX 的上 游,三溪口至八湘段为中游,八湘段至河赛河口为下游。 XX中、下游两岸多为围垦区和湖网,地势平坦,山湖交错,河长 25.80km,落差 598.0m,河床比降 7.48 。 阳新县处于 XX 流域中、下游,地势低洼、湖泊密布,是全国有名的“水袋子”、“旱包子”、“虫窝子”。建国以来,阳新县先后建成王英、蔡贤、罗北口等流域控制性水库,建成三溪口水电站等水能利用枢纽工程,完成干支流堤防25.80km。 XX流域累计灭光钉螺 5万亩,水患得到初步治理,血吸虫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XX 中、下游水利血防治理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XX 中、下游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两案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了阳新县三溪镇等四个镇、场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洪水泛滥导致沿河两岸堤防决口,造成钉螺大量扩散繁衍,加重了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导致 20世纪 90 年代基本得到控制的疫情出现严重反弹,严重威胁中下游两岸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 XX 中、下游的整体防御能力仅只有 5 年一遇标准,三溪镇区和下游农田和水产基地仍面临着严重的洪水威胁,血吸虫疫情依然极为严重。及时对 XX中下游进行防洪灭螺治理工作,保护沿岸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一项十分必 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以及工程加固的轻重缓急,将 XX 中游干流的三溪镇区堤防等加高加固、相应堤段河道整治等项目作为一期工程优先予以实施。 一期工程实施以后,三溪镇区堤防标准可由现状 5 年一遇提高到 30 年一遇,镇区以外部分堤防防洪标准可由 5 年一遇提高到 20 年一遇;一期工程保护区内血吸虫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1.2 水文气象 1.2.1 水文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XX 流域 属副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阳新站 年平均气温 16.6,极端最高气温 41.4,极端最低气温 -14.9,全年无霜期 240 280d。流域内雨量充沛,多 年平均降雨量 1600m,下游地区略小为 1466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4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工程区常受季风、台风影响,常遭受暴雨袭击,其暴雨洪水多发生在 48 月份。富水流域洪水大多发生在 7月份以前,和 XX 洪水同期,不利于 XX 中、下游防洪。 1.2.2 设计洪水 XX 中、下游干流设计洪水由王英水库下泄及区间洪水组成。其中王英水库为控制运用,当遭遇 20年一遇以下洪水,库水位不超过防洪高水位 67.00m时,控制泄流量 150m3/s,并尽可能与区间洪水错峰;当遭遇 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在防 洪高水位 67.00m时,控制流量 210 m3/s;当库水位超过 72.59m 时,下游服从大坝安全,溢洪道全开泄洪;区间设计洪水分片计算,由国和河、猴儿山河至三溪口、三溪口至森铺等二个汇流片构成,以富水雨量站为各片代表站,采用点面暴雨关系计算出各片的设计洪水。 1.2.3 干流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将王英水库下泄流量过程, 国和河、猴儿山河河段汇入,中、下游洪水过程,三者同时叠加,即为个河段入流过程,从而推算出 XX 中、下游干流各断面的设计洪水。 1.3 工程地质 1.3.1 地质概况 ( 1)地形地貌 XX 一期水利血防综合治 理工程处凤凰山西南麓,三溪港溪交汇处,属于幕阜山北麓到长江之间的垅岗丘陵冲积平原区的地形地貌,东北为凤凰山山脉,西南为冲湖积层平原。冲湖积平原总体上呈被残丘垅岗夹持的狭长带状,为网状分布地带,地形支离破碎,地势平坦。 XX 中、下游自三溪口以下进入蛇形曲伏河道,总体自西向东流,并于河赛湖口汇入富水下游。 XX 中,下游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堤防即沿河修筑在平原区临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 河台面上,堤外漫滩一般较窄,大部分堤段外滩宽度小于 30m,漫滩前 XX 岸坡多呈低缓斜坡,坡高一般小于 2m,坡度为 5 20。 。 ( 2)地层岩性 XX 水利血防综合 治理一期工程的低山,残丘和垅岗地的地表层除三迭系下统( T1)的灰岩,白云岩外,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 Q4冲洪积层及湖积人工填土层组成。与工程有关的地层有: 三迭系下统大冶灰岩:岩石呈灰褐色,风化程度较弱,硬度大,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存在溶洞,分布标高在 6.6m 13.1m之间。 第四系中更新统( Q4al+pl)冲 洪层:砂卵石,卵石成份为灰岩,石英砂岩,直径一般为 10mm 40mm,靠近老河床地段均有分布。 含碎石粘土( Q4 pl):灰色,灰褐色,以粘土为主碎石含量 30%,碎石成份主要为灰岩碎块 ,偶夹石英砂岩角砾,一期工程河道二岸均有分布。 粉质粘土( Q4al):灰色,灰褐色,黄褐色,可塑,夹薄层粉土,含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地段夹有高岭土,一期工程河道二岸均有分布。 耕土、杂填土( Q4ml):杂色,以黑色为主,松散,很湿,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植质,具嗅味,含有少量砖头、瓦片等杂物,一期工程河道二岸均有分布。 淤泥( Q4l):黑色,软流塑,含腐植质及生活垃圾等杂物,很嗅,近分布于一期工程河道之中,此层厚度不详。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顺河流方向)左岸为三溪镇老街,紧接凤凰山山脉,右 岸为残丘和垅岗地段,主要由第四系冲 洪积物及人工填土组成的土质结构,主要是存在堤基的不均匀性沉降及边坡防护等问题。 ( 3)区域地质构造 XX 一期治理血防水利工程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下的扬子台坪滁巢台褶皱带之中的鄂褶皱束受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及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新构造运动表现为震荡式升降运动。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 ( 4)水文地质 土层的透水性 根据一期工程区地层岩性,工程区内的土层按其透水性可划分为相对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两种。第四系全新统冲 洪积砂卵石层,第四系全新统冲 洪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积层含碎石粘土层构成,其渗透系数为 1.20 10-4 1.40 10-2cm/s,具有中等透水性。由三迭系下统( T1)下部与第四系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组成,其渗透系数k=4.58 10-5 2.22 10-8cm/s,具有弱透水性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一期工程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及裂隙溶水。孔隙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冲 洪积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冲洪积层中地下水丰富。孔隙水储存于三迭系下统( T1)岩溶裂隙水之中,水的补给及排浅受制于区域地质条 件。枯水期,河水位降低,地下水向河床方向流动,地下水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位涨高,地下水沿透水层向远离河床方向流动。河水补给地下水。岩溶裂隙主要储存于基岩岩体的构造裂隙密集带和表层风化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浅于地表,水量很小,随季节变化大。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岩溶发育的灰岩中,多形成地下暗河,以泉水形式排浅于地表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 根据对 XX 一期治理血防水利工程上、下游各取一水样的水质分析报告,一期工程河水属于中性水, PH值分别为 7.1、 7.2,总硬度为 120 150mg/L,属中性微硬水,因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河水,故地表与河水水质差异不大,勘察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 17.5 21.5m。经对二组水样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12.2.2,表 12.2.2 对化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地下水侵蚀性 CO2含量为 34.4mg/L,对砼有中等腐蚀性。 1.3.2 一期工程地质特征 ( 1)一期工程地层岩性 一期工程河道左岸为凤凰山山脉,右岸为低山,残丘和垅岗地段,污水大体上由西向东流,根据现场勘察显示,不同地段河床两岸地基岩土体分布大体相同 ,但结构构造略有差异,地基岩土体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物( Q4el+dl),粘土夹碎石以及冲洪积物( Q4al+pl)砂卵石,下部为三迭系下统( T1)大冶灰岩。 ( 2)一期工程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通过对现场钻孔取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再对试验数据分析统计,得出工程区内地基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 ( 1)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一期工程区内下覆基岩为三迭系下统( T1)大冶灰岩,灰岩硬度大,风化程度弱,一般呈弱风化,但岩体裂隙发育,个别地段还存在溶洞 ( 2)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含碎石粘土( Q4pl),灰色、灰褐色, 以粘土为主,土中夹杂许多碎石等。渗透系数为 k=1.2 10-1 1.4 10-3cm/s,具有中等透水性,压缩系数 =0.30.32Mpa-1,具有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 Q4al),灰褐色、褐黄色,可塑,渗透系数 1.2 10-6 6.0 10-5cm/s,具有弱透水性 ,是相对的隔水层,具中等压缩性。 1.3.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1)左岸 ZK27 30地段河道较宽,长期淤积生活垃圾堆积,岸边护坡及挡土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 2)左岸 ZK42 46地段岸边属土质高边坡,存在崩踏问题。 ( 3)一期工程位 于三溪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问题。 ( 4)右岸 ZK23 26地段无堤防设施,河道自然形成,地势较低,要新建堤防,存在堤基稳定问题。 ( 5)二岸靠近岸边均存在有民用建筑物,特别是左岸靠近距离建筑物存在边坡失稳造成房屋沉降问题。 总体来说, XX 治理血防水利一期工程虽存在一些工程地质问题,但堤基岩土体的承载力均能满足堤基承载力要求。有些地段可作简单的技术处理后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1.3.4 结论与建议 ( 1) XX综合治理水利血防一期工程位于三溪镇镇区,处凤凰山西南麓,三条港溪交汇处,属于幕阜山脉北麓到长 江之间的垅岗丘陵 冲积平原区的地形地貌。 ( 2) XX治理血防水利一期工程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下的扬子台坪滁巢台褶皱带之中的鄂东褶束,结构方向为东西向。区域内地壳稳定,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工程区地震峰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6 ( 3)一期工程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潜水,基岩岩溶裂隙水。其土层按其渗透性可划分为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两种,根据水质分析报告,一期工程内的地表及地下水对 砼都有中 弱蚀性。 ( 4)一期工程地基岩土体主要为灰岩,砂卵石,粘土夹碎石,粉质粘土和人工填土等组成。 ( 5)建议填区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 6)建议土质高边坡地段采用土钉墙或锚杆技术加固边坡。 ( 7)一期工程的天然材料都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 8)建议对两岸所在地段堤防均进行加固衬砌护坡硬化处理。 1.3.5 天然建筑材料 一期工程所需土料可就近开采,沿堤料场质量、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运输较方便。所需的块石料及混凝土粗骨料可就近购得。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 工程区社会经济状况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 理一期工程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三溪镇镇区、高桥村、臧河移民区。 2006年一期工程区所在地 三溪镇,行政区划包括 14 个村民委员会,全镇人口 4.3万人,耕地面积 3.2万亩,工农业总产值 2431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5512万元,农业总产值 1000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 2700 元。 一期工程保护区内现有 317 省道、在建的大广高速公路等国家交通干线南北贯通,目前大广高速正在建设中,交通将较为发达。一期工程保护区内有鄂南名人王柏超陵墓, 佛教胜地 “三教山 ”寺庙 等古迹。 1.4.2 洪涝灾害 XX 中下游是名副其实的“水袋子”, 水灾频繁。建国以来,湖北省针对富水下游平原湖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富水支流的 XX 却从未进行过有效治理,其中下游河道泄流量有限,堤防标准较低,特别是一期工程保护区为三河交集处,部分地方地势低洼,极易造成灾害。根据有关洪涝灾害资料统计,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保护区洪灾损失约占每年中下游洪灾总损失的 25.4%。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7 据史料统计,自清光绪 12 年( 1886 年)以来,有水灾记录 24 年次,其中建国后发生水灾 13 次(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64 年、 1969 年、 1980年、 1983 年、 1991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8 年、 1999 年),平均四年就发生一次水灾。 1.4.3 血吸虫疫情 阳新县是湖北省,乃至全国血吸虫疫情重灾区,是全国有名的“虫带子”。新中国建国以来,阳新县对富水下游进行了水利结合灭螺综合治理,累计消灭钉螺面积 22 万亩。 2003 年至今正在实施富水下游防洪灭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富水下游的防洪能力,血吸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XX 中、下游连续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洪水泛滥导致钉螺随着 洪水大量扩散繁衍,大有钉螺逐渐蔓延至上游的趋势,原已得到控制的血吸虫疫情出现严重反弹。 目前 XX 中下游干流水利血防一期工程保护区钉螺面积 1.2万亩,主要分布在河道滩地、堤内垦殖区和抽水泵站水渠内,血吸虫病人 847人(其中晚血病人 45人),病牛 76头。 1.4.4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位于三溪镇区及附近堤段,堤段总长度 2.0km,其中镇区 1.5km,高桥村 0.5km,镇区堤段对三溪集镇、臧河移民区的防洪保安、灭螺治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各堤段普遍存在堤顶高程不足,堤顶 宽度不够,内外坡比不足 1: 3 等问题;三溪镇区堤防高程普遍较低,岸坡坡度较陡,达不到稳定要求,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堤段外滩较宽或岸坡凸凹不平,对灭螺和行洪极为不利,同时由于水位涨跌频繁,滩地呈现“夏水冬陆”状态,适宜钉螺繁殖与生长,需要进行必要的“平滩降滩”,以利于富水下游关闸挡水时, XX 水淹灭螺的要求。 1.4.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XX 中、下游干流三溪镇区堤防主要保护着集镇、臧河移民区和附近地区,保护区内 317 省道、大广高速公路等国家交通干线贯通东西、南北,由于防洪标准低,血吸虫疫情严重,制约 了三溪镇区及三溪镇主要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威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8 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提高三溪镇区及三溪镇主要经济区的防洪能力,遏制当地血吸虫疫情蔓延,尽快组织对以上堤段进行堤防加固、滩面修整等,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因此应将三溪镇区及附近地区堤防作为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实施。 1.4.6 工程建设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 50201 94)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的相关规定,确定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堤防镇区的防洪标准为 30 年一遇,相应的堤防按 3 级建筑物设计;高桥堤段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相应的堤防按4 级 建筑物设计。 1.4.7 工程建设规模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堤防总长度 2.0km;河道外滩滩面整治总长度 0.35km;小型抽水抗旱泵站建筑物拆除重建 2 座。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 5.21 万 m3,土方填筑 3.54 万 m3,石方砌筑 0.12 万 m3,混凝土 0.91 万 m3,锥探灌浆总进尺0.65 万 m 。 1.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5.1 堤身加高加固 ( 1)堤身加固 根据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各堤段堤防断面现状和地形地质条件,并结合堤防外滩的宽度,分别对各个堤段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处理堤段总长度为 2.0km。 为保证 新老堤紧密结合,填筑前要将堤坡和堤脚的草皮、树根、腐殖质以及其它的杂物挖除并清理干净,一般清基厚度 0.20m,坡面清理成台阶。填筑时应将坡面凿毛,保持应有的水分,并分层碾压密实。 ( 2)锥探灌浆 对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总长度 0.50km 堤防进行锥探灌浆以处理白蚁洞穴和堤身填筑质量隐患。锥探灌浆在老堤上进行,范围为堤顶内肩至迎水面 1/3 坡面高程。灌浆孔距为 1.0m,同排孔距 2.0m,深入堤基土层 1.02.0m,平面呈梅花型分布,灌浆粘液加配灭蚁药以灭堤身白蚁。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9 ( 3)防洪墙改建 对三溪集镇左岸堤,将原有部分 垮塌的浆砌石防洪墙改建为重力式混凝土防洪墙,改建防洪墙总长度 1.2km。经复核,混凝土防洪墙在完建无水时期和设计洪水期均能满足稳定要求。 ( 4)护坡工程 在各段堤防的堤内坡面均采用草皮护坡,草皮护坡采用根系发达、入土深度较厚,并且匍匐蔓发达、生长迅速且成坪快的草种播种。 在原有堤防或新加固堤防外坡均采用预制砼六方块护坡,预制砼底铺 10cm级配砂石料护坡垫层。 ( 5)堤顶公路及上堤公路 为了确保 XX 水利血防一期工程的防汛交通线路畅通,保证堤防的防洪安全,对全线 1.90km 堤顶新建泥结石路面。为满足防汛和堤防 沿线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各个适当位置布设上堤坡道,上堤坡道设在堤防的内坡。 1.5.2 泵站加固设计 对 XX 中、下游水利血防一期工程小型泵站加固设计以恢复原泵站的基本功能为原则,对以上 2 座泵站均需拆除重建原来的进出水渠、泵房,保留原有机组,在原站址处重建新站,使之与原来的上下游水渠平顺相连,在每座泵站出水渠前端新增加沉螺池设施。 1.6 施工组织设计 1.6.1 施工条件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区域有 317 省道、大广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形成良好的公路交通网络;工程施工用电可由镇区电网供电,就近架线,或可利 用农用线路供电。施工用水主要为砼及砂浆拌和用水,可采用小型水泵从XX 中直接取水。工程所用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筋、钢材、木材和油料可在工程所在地镇区或阳新县城市场购买;工程所需块石从三溪镇凤凰山采石场采购;砂卵石料从 XX 道旁的砂砾石料场购买。 1.6.2 主体工程施工 1)抬滩降滩工程施工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对于降滩开挖土方用于抬滩灭螺,可直接采用 2.75m3 铲运机进行降滩土方开挖,并运至抬滩区。开挖前先采用灭螺药物对表土进行处理,然后运至抬滩区填埋,填埋前再一次采用灭螺药物进行处理,然后用推土机椎平,再用拖拉机压实,边角或接合 部位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2)护坡工程 护坡工程土方开挖主要为削坡土方开挖,开挖前先采用灭螺药物对表土进行处理,表层开挖土运至弃渣场填埋,填埋前再一次采用灭螺药物进行处理。土方开挖施工采用人工开挖,利用料就近堆存,胶轮车运输至弃渣场。土方填筑全部利用自身开挖料,人工回填,并采用振动碾夯实。护坡砼预制块与浆砌石基座采用人工砌筑。抬滩段砼预制块护坡需在填筑土方自然沉降完成后进行。砼护肩采用 0.4m3 砼拌和机拌制砼,人工立模,胶轮车运输入仓浇筑砼,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人工洒水养护。 3)抗旱泵站改造工程施工 抗 旱泵站改造是在原站址的基础上改造和重建的工程,土方开挖一般采用人工开挖,胶轮车运输至开挖线外侧堆存,以备回填所用,弃土可就近选择合适弃料场弃掉。填筑土方采用人工施工,人工夯实。砼浇筑所需砂砾石混合料由 8t自卸汽车运至工地,再人工挑运至作业面进行浇筑。泵房施工和抽水管镇墩混凝土采用 0.4m3 砼拌和机拌制,现场工作面上人工立模,胶轮车运输入仓浇筑砼,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人工洒水养护。 1.6.3 施工总体布置 本工程施工总布置应遵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基本原则,井结合工程施工特点,适当考虑综合 利用,分区、分段、分项目进行布置。 场内交通运输利用现有堤顶道路和乡村公路。施工临建设施建筑面积1150m2 占地面积 2410m2。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控制为 12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 2 个月,主体工程施工工期 10 个月。施工高峰期人数为 356 人,劳动总工日为 6.1 万个。 1.7 工程占地处理 本工程占地影响范围涉及 1 个镇区和 1 个村,迁移人口 15 户 65 人,拆迁房屋 1341m2,工程永久占地 1.86 亩,其中水田 0.63 亩,早地 0.52 亩。工程区内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临时占地 (含土料场、弃碴场、临建设施等 )共计 21.2 亩,分别为水田 5.9 亩, 旱土 9.1 亩,水塘 2.2 亩。 占地处理补偿总投资包括土地补偿补助费、房屋拆迁补偿费、专项设施补偿费、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等,共计为 56.13 万元。 1.8 环境保护设计 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将降低项目区钉螺洲滩面积,有效控制区域疫情的发展,减轻血吸虫病危害,解除疫区群众受血吸虫病威胁的痛苦和恐惧,有利于项目区社会稳定,促进项目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施工期,由于混凝土工程排放的废水,油类污染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将影响流域水质;汽车运输产生的粉尘及燃油排放的废气,对区域小环境的空气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及施工场地的卫生状况等将威胁到人群健康,同时,施工人员在疫区施工感染血吸虫病的机会增多;施工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土方开挖镇筑所产生的裸露地表,边坡和临时堆土,以及工程取土,弃渣等,将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工程施工需挖压占用部分土地,对区域土地利用产生一定的不到影响:施工期还可能造成局部交通中断,影响附近村民生活,生产。 环境保护主要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水质、空气质量、 噪声、人群健康、工程占地及居民拆迁、施工安全等进行环保设计。 工程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为 31.09 万元。 1.9 水土保持 1.9.1 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期包括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重点对施工期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定各项目区相应的预测时间。 本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区工程总占地 15.22hm,其中永久占地 10.27hm2,临时占地 4.95hm2。工程建设会对土地产生扰动、破坏原地貌,该项目扰动原地貌面积为 15.22hm。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 1.11hm。 本工程弃渣来源 于渠道疏挖,清基掩埋土方,建筑物基坑开挖等,总弃渣XX 水利血防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量为 1667 m,可沿堆弃在渠道附件荒坡地,堆弃高度约 1.0m,先拦后弃,控制弃渣边坡,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区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类比法进行预测,不足部分采用实地调查与专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来推算施工期所发生的水土流失量。据此推算,本工程施工期扰动地表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 173t。 1.9.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部分。经估算,防治责任范围 17.98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