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8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内容提要】 2017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外部环境 回暖趋势延续,供需两端整体韧性较强,产业景气度继续提振,外需复苏形成产业出口支 撑力。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加速,引资呈良好增长态势。集成电路(IC)、新型显示强势稳 增,通信设备智慧化变革迭代创新。展望2018年,基于智能汽车、新型显示、高端服务 器、智能手机发展对产业的提振作用,产业整体将延续10%到15%增长趋势。新兴领域脉动 频现,有望引领产业变革新势能。与此同时,部分领域需警惕产能盲目扩张风险,有序竞 争体系尚待构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领域核心硬件发展仍不完善,支撑配套能力有 待提升;投融资困难与投资过热并存,产业投融资体系配置仍待均衡;新业态新领域野蛮 生长态势凸显,预先研判与监管体系机制有待构建。建议政府构建内外结合的有序竞争体 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新兴领域技术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制定推动新业领域发 展的精准政策体系、细化创新引领和放管结合程度。 【关键词】 电子信息制造业 发展形势 展望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宏观环境延续企稳回暖趋势,外需复 苏利好出口,投融资加速,规模、效益均有所提升。展望2018,我国电 子信息制造业与宏观经济走势呈一致性趋势,内部动能持续提振产业景 气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强势发力,通信设备智慧化变革打开 增量空间,新兴领域亦将蓄力孕育产业势能递增阶梯。新时代下我国电 子信息制造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引领、新领域动能将释、由大变强的历 史拐点。08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对2018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外部环境回暖趋势仍将延续,供需两端整体韧性持续加强 回首2017:世界经济进入同步复苏轨道,中国经济延续企稳回暖趋 势。美国经济相对稳健,美联储启动缩表,欧洲于德国强劲牵引下走出 经济周期底端,加拿大政府加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外部环境改 善、内需强劲,经济增长提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新兴市场和发 展中国家经济预期增长4.6%,高于2016年同期0.3百分点。中国经济延续 自2016年1季度企稳回暖趋势,世界银行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速至 6.7%,总体韧性依然较强。世界电子制造业扭转自2015年以来的衰退局 势,根据世界电子数据年鉴,销值增长低速复苏,中国电子信息产 品市场份额持续攀升。08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展望2018:制造业供需两端整体韧性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格 局稳中微调。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与产能充分去化,国内制造业供需两端 协调性未来进一步趋于平衡,三季度数据中此趋势已端倪初现,9月PMI 升至2015年5月来最高值,新订单指数首超生产指数。四季度尽管环保限 产影响持续,但制造业生产端依然较为稳健;需求端波动中仍有支撑, 出口、社零增速稳健亦将持续为2018年经济增长提供韧性。2018年,随 着全球半导体、LED芯片、封装产能加速东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将 稳中微调,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稳固。 (二)产业景气度继续提振,外需复苏将持续支撑产业出口 回首2017:产业规模与盈利能力稳健增长,海外复苏拉动出口回08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暖。2017年前三季度产业规模稳健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 值增速13.9%,同比加快4.2个百分点,9月份产业规模增速达到16年以来 最高点;快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营收情况加速增长,三季度计算机、通信和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14%,销售毛利率增长11.8%,利润总 额增长17.6%,产业整体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毛利率和净利率持续改 善,企业亏损面继续收窄。海外需求复苏拉动我国出口回暖,出口同比 增速12.4%,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3.9%。欧美经济复苏改 善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中国出口到美国和欧盟的商品中,机电音像设备 及零件占比分别达到45%和42%,包括生产设备、信息电子及家用电器在 内的机械电子设备和零件。 展望2018:内部动能持续提振产业景气度,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需 警惕。年末景气度提振,三季度存货同比增长16.3%,略高于营收增速, 产业整体景气度还将逐季攀升。基于智能汽车、汽车电子、新型显示、 高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发展对产业的提振作用,2018年整体将延续10%到 15%增长趋势。外需市场持续改善及电子产品价格回升仍将继续支撑出口 市场回暖,但外部风险因素依然较多,产业面临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发 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与此同时今年的贸易进出 口高基数可能对2018年进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08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图1 2016年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数据来源:工信部运行局,2017年11月 图2 201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赛迪智库整理,2017年11月08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三)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加速,分领域投融资呈良好增长态势 回首2017: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加速。2017年前三 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20%以上高位增长。500万 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5.2%,增速同比加快13.7个百分 点,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1.6%,固定资产投资快于同期全国固定 资产投资增速6.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相关领域吸收外资迅速增长, 三季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 同比分别增长22.1%、69.6%。 再看2017:分领域设备产线投融资增长势头迅猛。电子器件行业、 电子元件行业、通信设备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体现企业的乐观预期。 上半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投资明显向好,产线投资势头迅猛,新增投资 同比增长27%。计算机、家用视听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平缓回落,侧 面反映在企业在并未看到新增需求来源与工业品价格上涨之际,对地产 与基建偏谨慎的态度;同时反映在金融去杠杆推动资金“脱虚向实”的 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和中小企业 的投资步伐。十九大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 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利好电子信息产 业分领域投融资均衡化。088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图3 2016年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运行局,2017年11月 展望2018: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利好产业掘金。在外需市场和产业投 资环境改善趋势下,预计2018年投资增速仍将延续增长趋势,维持20%以 上增长区间。5G通信、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新型显 示领域将领衔重点投资主战场。5G通信领域,商用时间提前预计有望拉 动国内5G商用投资力度超预期,随着华为、中兴、爱立信、三星等均已 布局高频通信领域且完成第一阶段测试,未来SAW滤波器、双工器、低通 滤波器、功放等5G射频前段关键器件有望迎来成长新契机。量子通信方 面,“马约拉纳费米子”发现等技术与产业化进展叠加通信加密方式需 求,将利好上游信号处理芯片、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等元器件和核心设 备。人工智能领域,华为发布首款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 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将有效带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突破,也为我08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良好契机,大数据、生物识别、物联 网、安防等领域终端AI芯片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 (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即将强势发力,通信设备智慧化变革引领 创新趋势 回首2017:集成电路等基础和新兴领域增长遥遥领先。集成电路、 单晶硅、锂离子电池、平板显示产量增速均超过20%。10月全球半导体贸 易统计(WSTS)组织公布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23.9%,并预 计2018年半导体市场将继续增长4.3%。由DRAM、NAND Flash等存储器产 品领军,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614亿美元,同比26.3%,全球 规模、增速均居首位。新型显示领域,产业投资明显向好,京东方福州 8.5代线,群创路竹、惠科巴南、中电咸阳8.6代线陆续达量产水平。 展望2018:政策+资金+技术+供需+产能五力齐发推动产业强势崛 起。根据IC Sights预测,2018年中国IC市场自给率为16%,供需缺口为 1135亿美元,成长潜力巨大。伴随国家大基金二期投资进入酝酿期,龙 头企业14nm Finfet制程进度加速与Foundry国际化差距缩小,12英寸晶 圆产线投产,存储器国产化替代加速,在供需关系持续催化下,集成电 路将迎来十年黄金成长期。新型显示领域,高世代线新增产能爬坡释 放,预计2018年将有效增加面板供应。受益于面板行业高景气度,硬性 需求的带动与国内项目的牵引作用,叠加政策资金双重支撑,预计明年 新型显示领域仍将处于20%以上高位增长区间。00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回首2017,全球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海外扩张+技术迭代迎来国 产机崛起拐点。据IDC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二季度出现萎缩,三 季度略有小幅回暖。我国前三季度通信设备行业增长3.4%,智能手机延 续增速放缓趋势与高全行业渗透率,同比增长2.7%。产业集中度进一步 提升,龙头企业华为、OPPO出货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三季度分别增长 16.1%、19.0%,小米同比增长102.6%。“HOV+小米”、OPPO、vivo三大 品牌海外扩张速度十分迅猛。计算机制造业整体生产放缓,前三季度生 产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增长9.5%,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9.8%;平板电脑 同比增长8.3%。由于市场饱和以及颠覆性创新缺乏,以家用试听行业为 首的主要行业传统整机产量增速持续下降。彩色电视机、液晶电视机、01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智能电视均为同比下降趋势。 展望2018:人工智能接续摩尔定律,增量空间触发产业增长新动 能。摩尔定律放缓,线程提升所需投入非线性提升,AP等核心CPU性能际 代变化变小,而AI对计算速度要求正以指数级加速,有接替摩尔定律趋 势。华为Mate10搭载的麒麟970首度集成NPU硬件处理单元,以AI运算大 幅提升图象识别、语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性能,助力通信设备领域 跨越边际创新瓶颈。双摄带动摄像头需求进入高速成长期,双摄到摄像 头矩阵形态,图像从二维到三维转变将是未来发展方向。玻璃壳与PMA、 A4WP无线充电标准合并推动无线充电提速。此外,OLED全面屏、玻璃 后盖、3D体感、A11仿生处理器、Face ID等驱动因素将进一步助推产业 链智慧化变革。2018年,基于技术换代升级与换机周期,行业将处于4% 左右增长区间。0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五)新兴领域脉动频现,有望积蓄产业变革新势能 回首2017:新兴领域驱动力接续显现,应用场景持续催生,新兴技 术成熟度日益增强。人工智能领域,AI催生无人零售“新零售”。智能 技术将成为新零售的支撑层,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 动不断优化,在供应端降本增效,在需求端实现体验升级。AI促进汽车 出行领域变革。谷歌、特斯拉、百度等公司都在无人驾驶上进行了布局 和投入。2017年7月,Gartner公司发布了2017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 线,提出情感计算、自然语言问答、智能数字挖掘、虚拟个人助理等已 经脱离曲线,走向成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领域,产品层出不穷,企业 布局加速。在经历资本热潮后,VR行业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期。2017年互 联网巨头、制造企业、手机生产商、泛娱乐产业纷纷加速投资布局VR/AR 领域,谷歌、索尼、HTC、微软、Facebook等国际巨头纷纷构建自身的VR 生态系统,加快了行业发展速度。国内VR市场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 规模总体体量相对较小,但增速加快潜力巨大。0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展望2018:新兴领域蓄力孕育产业变革递增阶梯。人工智能领域, 埃森哲预测,人工智能将使12个发达经济体年度经济增长率提高一倍, 有潜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率上升1.6个百分点。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 给批发零售业带来超2万亿美元的额外增长,即额外增长36%。虚拟现实 领域,艾瑞咨询联合GreenlightInsights发布的2017年中国虚拟现实 (VR)行业研究报告市场数据篇显示2016年中国VR市场规模为34.6 亿元,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将 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五年中,VR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0%。预计 到2021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VR市场,行业整体规模将达到790.2亿 元。汽车电子领域,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有望加速爆发。国家和政府积 极推动国产汽车产品技术,将使得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进入稳定、快速发0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展时期,在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当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据市场调研机 构IC Insights预测,至2021年汽车电子系统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5.4%,在电子系统市场中成长性居榜首,2018年增速将达16%。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部分领域需警惕产能盲目扩张风险,有序竞争体系尚待构建 部分行业领域无序投资的苗头初步显露,地方盲目建线、非龙头企 业大量涌入、产业布局的遍地开花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使产业面 临着结构性过剩的隐忧。例如,在面板产业领域,大陆多条6代OLED线 争先布局,供需形势不容乐观。据群智咨询统计,2017年全球新增4条6 代柔性OLED线的产能,包括京东方成都、LGD、天马武汉,三星6代柔性 OLED线扩产。而2018-2020年的未来三年内,全球还将新增12条中小OLED0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有6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企业不考虑技 术、资金、人才等条件,盲目建线;个别企业利用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提 供的各种资源来推动建线的迹象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在于为实现显示产业 的落地,不少企业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购买旧线,将国外的落后产能转 移至国内,增加了投资风险。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甚至全面过剩,会 造成市场混乱,引发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在行业对低成本的不当追求下, 势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盈利和研发投入,进而造成产业停滞。 (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领域核心硬件发展仍不完善,支撑配 套能力有待提升 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承担了全球人工智能引领者的角 色,但面临的挑战也十分突出,尤其在核心硬件方面,严重依赖国外供 应商。智能的基础是机器对环境的感知,然而目前我国传感器的技术能 力仍较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此外,人工智能要求芯片具有海量、 迅速的运算能力,而鲜有国产芯片能够符合这个要求,目前在全球仍是 英伟达、英特尔占据主导地位。在VR/AR领域,我国虚拟现实产业仍以初 创企业为主,存在产业成熟度低、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足、应用生态不 完善、专门人才稀缺等问题。Gartner在2017年新技术成熟度曲线报 告中,将VR定位于“稳步爬升的光明期”,而该分析对于目前VR技术 来说准确性尚待商榷,CPU、存储芯片、GPU、FPGA、ASIC、显示屏、传 感器、陀螺仪、机身结构等硬件,以及内容和质量问题仍是行业发展有0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待突破的瓶颈。 (三)投融资困难与投资过热并存,产业投融资体系配置仍待均衡 金融对信息产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一是民间投资持续下 滑,尽管1-10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同 比增长了28.9%,有回升迹象,但从民间投资贡献率来看,均低于2014、 2015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且从各地刺激投资的政策和 民间资金投资方向来看,民间投资持续下滑态势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扭 转。二是现有的融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上半年,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11314家,同比增加47.22%;拟通过 股票发行募集资金985.95亿元,同比增加53.80%;而通过股票发行实际 募集资金626.75亿元,同比下降3.97%。由此看出,当前金融资本没有有 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而在传统领域融资难的 同时,平板显示等部分产业又存在主体和投资主体相对分散、产业投资 过热的潜在风险。在产业面临技术瓶颈、专利风险、上游材料和配套等 多方面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于我国各地投资热情非常高涨的情形应该 有所警惕。 (四)警惕新业态新领域野蛮生长态势,产业研判和监管体系机制有 待完善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加速改变生活方式,在人工智 能等新领域蓬勃发展过程中,亦需警惕其发展过程中可能显露“野蛮”0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生长态势,在管理端出现企业只顾自身利益,忽略行其应尽的职责,在 监管端出现对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不足,对其快速发展形势以及社会影 响缺乏预判,待问题爆发后才出台相关解决措施的现象,进而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今年8月特斯拉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 官埃隆马斯克全国性州长会议上表示应该警惕人工智能崛起的潜在风 险,并建立监管机构来引导这项强大技术的发展。鉴于人工智能系统未 来将深入生活,如何降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 就业结构改变、法律与社会伦理冲击、个人隐私侵犯、国际关系准则等 问题风险,建立基于预先研判和公众需求的监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有 序发展,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议题。08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内外结合的有序竞争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多措并举,把关产能新建门槛。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 策。对于产能过剩领域,严格把住源头,提高门槛淘汰落后,用差别水 价电价、提高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结构性过剩领域,要通过 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鼓励企业通过主 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途径,退出 部分产能。 提高外需拉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优 势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加强电子信息制造 和国际产能合作。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瞄准“一带”沿线蒙古、哈 萨克斯坦等国家,“一路”沿线的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 家,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加 快产业结构调整。 (二)深化新兴领域技术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 坚持创新驱动,多元化布局新兴领域创新体系。按照总书记在十九 大报告中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挥发展战略实施,以科技创 新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 导,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打造一批面向新兴领域的创新中 心、创新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促进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单位协同突0 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破领域发展瓶颈,布局技术、数据使用以及安全等标准化建设,促进资 源共享与产业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着重推动产业技术和 链条升级。 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技术创新全面开花。虽然我们大量单 项技术领先世界,但深层次、综合性的技术依然欠缺。以新领域内寒武 纪深度学习处理、麒麟970位代表的AI芯片开始在全球取得局部领先地位 为发展契机,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持 续性促进技术积累及更新,掌握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引导企业实现产品 功能拓展,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服务型态,延伸产业价值 链。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大时代,在新的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下,拓 展创新空间以奠定长期竞争力坚实基础。 (三)制定推动新业领域发展的精准政策体系,细化创新引领和放管 结合程度 加强治理研究,研判新兴领域发展路径与趋势。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提高治理能力,需要及时研究符合中国产业特色、 科学有效的创新政府监管体系。加强预先研究深度与实时性,认真分析 各类新兴领域的社会属性和发展态势,尤其是涉及生活方面的新兴领 域,需要研判快速发展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制定相关措施, 防范于未然,将隐患扼杀于无形中,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健康发展。1002018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展形势展望系列 细化治理深度,在新兴领域发展不同阶段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政策。 细化放管结合方式与程度,在新兴领域发展初期监管尺度可稍加放松, 给予企业一定自由度。例如,广东五月份发布4K电视网络与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2017-2020)、九月份签署推动广东省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 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顺应发展趋势在新领域率先形成新高地,助推 新业务新应用蓬勃有序发展。在新兴领域爆发式增长阶段则需要加以收 紧,防止形成“野蛮”生长趋势;在产业成熟阶段则更多维护市场竞争 的公平公正,避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真正做到收放自如,新兴领域才 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作者:电子信息制造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13810027908 anhuiccidthinktank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