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I 页 目 录 前 言 . 1 1 总 则 . 2 1.1 评价目的 . 2 1.2 评价指导思想 . 2 1.3 编制依据 . 3 1.4 评价标准 . 7 1.5 环境保 护目标 . 7 1.6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11 1.8 评价时段、内容及重点 . 13 2 建设项目概况 . 14 2.1 项目概况 . 15 2.2 位置与交通 . 15 2.3 整合前项目概况 . 15 2.4 整合后项目概况 . 18 2.5 产品方案 . 26 2.6 总平面布置 . 26 2.7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 27 2.8 建设工期 . 28 2.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8 3 工程分析 . 29 3.1 矿山开拓 . 29 3.2 地面生产系统 . 33 3.3 公用工程 . 33 3.4 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治理方案 . 35 4 区域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 46 4.1 自然环境 . 46 4.2 社会环境 . 52 4.3 环境质量现状 . 55 5 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 62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II 页 5.1 产 业政策符合性初步分析 . 62 5.2 与矿产资源规划符合性初步分析 . 63 5.3 与其他相关规划符合性初步分析 . 63 5.4 项目选址合 理性分析 . 65 6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 69 6.1 施工概况 . 69 6.2 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 69 6.3 生态环境 . 69 6.4 水环境 . 71 6.5 大气环境 . 71 6.6 声环境 . 72 6.7 固体废物 . 72 7 生态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 . 74 7.1 生态环 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74 7.2 地表沉陷预测 . 77 7.3 采用安全采深分析地表沉陷影响 . 79 7.3 地表沉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80 7.5XX 暗流河风景名胜区影响评价 . 87 8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91 8.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91 8.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94 8.3 声环境影响评价 . 94 8.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98 8.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101 9 环境风险分析 . 107 9.1 环境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 107 9.2 风险事故源项分析 . 107 9.3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107 9.4 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 108 9.5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109 10 水土保持方案 . 111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III 页 11 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 . 113 11.1 生态环境保护及防治措施 . 113 11.2 水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 116 11.3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 124 11.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125 11.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126 12 公众参与 . 128 12.1 公众参与目的及方法 . 128 12.2 信息公开及意见征求 . 128 12.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130 12.4 调查结论 . 133 13 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 . 134 13.1 资源综合利用 . 134 13.2 清洁生产分析 . 135 13.3 总量控制 . 138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39 14.1 环境管理 . 139 14.2 建设期环境监理 . 141 14.3 环境监测计划 . 142 15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44 15.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144 15.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45 17 结论及建议 . 150 17.1 项目概况 . 150 17.2 结论 . 150 17.3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整治及污染防治措施 . 151 17.4 选址及布局 合理性分析 . 157 17.5 环境风险 . 158 17.6 环境监测与管理 . 158 17.7 环境经济损益 . 159 17.8 公众参与 . 159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IV 页 17.9 清洁生产 . 159 17.10 总量控制 . 159 17.11 综合评价结论 . 159 17.12 要求及建议 . 160 插 图: 1.图 1.5-1 评价范围内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2.图 2.2-1 项目 交通 地理位置图 3.图 2.3-1 整合前原有 项目 采掘工程平面图 4.图 2.6-1 地面设施 总平面布置图 5.图 2.6-2 工业场地平面布置 及高噪声源分布 图 6.图 3.1-1 开拓 系统 平面图 7.图 3.1-2 开 拓 系统 剖面图 8.图 3.1-3 标准采矿方法图 9.图 3.3-1 项目 用 水量平衡 图 10.图 3.4-1 项目 生产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图 11.图 4.1-1 地层 综合柱状图 12.图 4.1-2 项目 矿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 图 13.图 4.1-3 项目所在 区域地表水系图 14.图 4.2-1 项目与暗流河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 15.图 4.3-1 项目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16.图 7.1-1 评 价区 植被分布 现状 图 17.图 7.1-2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 图 18.图 7.2-1 全矿区 开采 地表 下沉 等值线 分布 图 19.图 8.5-1 导水裂隙发育 高度 图 20.图 11.1-1 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表 : 附表 1 XX 铝铁矿山铝土矿项目 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附表 2 XX 铝铁矿山铝土矿项目 环境监理内容一览表 附表 3 XX 铝铁矿山铝土矿项目 环保措施验收一览表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V 页 附表 4 XX 铝铁矿山铝土矿项目 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件 : 附件 1 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附 件 2 业务咨询服务登记表; 附件 3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审查意见; 附件 4 XX 市环保局关于项目执行标准的复函; 附件 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 6 采掘废石浸出液实验报告; 附件 7 储量备案证明; 附件 8 关于领取采矿许可证的通知; 附件 9 关于印发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函; 附件 10 采矿许可证; 附件 11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 附件 12 公众参与调查样本; 附件 13 公众参与 统计情况 ; 附件 14 关于项目与暗流河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的证明 ; 附件 15 XX 市局总量 申请 ; 附件 16 XX 市 局 初 审意见 ; 附件 17 贵阳市局预审意见。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1 页 前 言 XX市 XX铝铁矿山为一整合矿山,由原 XX市三友发展铝铁矿和原 XX市暗流乡云峰铝土矿整合而成。矿区面积 3.102km2。云峰铝铁矿区北部矿体露头地段曾有当地村民对浅部矿体进行过露天开采,留下两个露天采坑。原 XX市三友发展铝铁矿山、原 XX市暗流乡云峰铝土矿取得采矿许可证后,也掘进有数条探矿巷道和生产巷道。目前矿山已经有部分勘探探槽和生产坑道。 为 合理 开发利用资源,配合国土部门办理采矿权审批整合换证工作,同时为下一步矿山开采作好 准备工作, 整合后的 XX市 XX铝铁矿在 2009年 9月 委托 江苏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在 矿区开展了资源 /储量核实工作,于 2010年 4月提交了 XX市暗流乡云峰铝铁矿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地质报告报告 。 该报告通过 了贵州省矿业权评估协会组织的 评审 。 2010年 8月 9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以 黔国土资储备字 201013号文件 批准了该 报告 的 评审备案。 为此, XX铝铁矿于 2010年 8月委托 贵州华源矿山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 了整合后矿区的 开发利用方案, 并决定按此方案进行铝土矿资源的开采, 设计生产能力 20万吨 /年。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 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以及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对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业务咨询服务登记表 的批复 ,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 XX市 XX铝铁矿 委托 湖南有色金属 研究院承担该项目 的 环评工作。 环评单位于 2011年 1月编制完成 XX市 XX铝铁矿山 20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 并通过了 评审 ,贵州 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黔环评估纲 2011 102号文下达了 该 大纲 的 审查意见。根据 大纲 确定的工作内容,评价单位与监测协作单位于 2011年 6月 9月 完成了 公众参与及污染 源调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于 2012年 10月编制完成 了 XX市 XX铝铁矿山 20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 , 特此呈报, 敬请审 查 。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 ,得到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贵阳市环境保护局、 XX 市环境保护局、 XX 市暗流乡人民政府、 XX 铝铁矿山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2 页 1 总 则 1.1 评价目的 根据本项目 开发利用方案 ,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要求。根据工程分析、环境保护规划及影响预测分析,评价工程能否实现总量控制、达标排放,项目生产是否符合 清洁政策,能否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对评价区域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项目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对象及工程建设的环境背景等基本情况,为环境预测、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通过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清洁生产水平的分析,确定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环节和产生量;说明本工程投产后对环境的污染贡献及影响范围和程度;对工程环保措施进行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措施及总量控制的方案;分析 各个工业 场地选址 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 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预测拟建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工程项目的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使不利影响在采取积极措施后得到减缓或消除。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部门以及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依据。 4)通过公众参与调查,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供社会公众意见依据和环境保护资金计划,使项目能够达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的环保要求。 5)从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选址可行性与 场 区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 等方面对本工程进行结论性评价,从环境角度明确回答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2 评价指导思 想 11)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规、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以及环评执行标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密切结合矿山建设工程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力求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工作。 XX 市 XX 铝铁矿 山 20 万吨 /年铝土矿开采 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EIA 第 3 页 2)该项目为资源开发建设项目,在工业场地区域以贯彻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重点,对矿井环保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在矿井开发区域,则以开采工艺和 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线进行评价,注重开发建设过程对生态破坏的减缓和恢复建设。 3)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评价工作以工程分析为龙头,按照 以新带老 的原则,解决 原有项目 遗留 环境问题,以控制污染排放、生态保护和矿井水资源化研究为重点,对工程在建设期、生产营运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现状评价以监测数据为依据,预测模式选取实用可行,治理措施可操作性强,结论准确。报告书编写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6 日修订, 2008 年 6 月 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订, 2005年 4 月 1 日实施;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