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XX市 XX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XXX 风电场  建设单位  XXXX 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孙 卫东  联系人  刘成斌  通讯地址  XX 市高新开发区民安路 99 号  联系电话  0791-88159159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 县陶唐乡 XX 山脊, 场址中心坐标:北纬 270704,东经 1154732" 立项审批部门  XX 省能源局  批准文号   赣能新能函 2013136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419 其他能源发电(风力发 电)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12626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3215(升压站内 ) 总投资  (万元 ) 41430.1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16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4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5 年   1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明确指出: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同时也明确提出 “国家鼓励和支持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并网发电 ”。  从能源发展趋势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一次能源资源已经日趋匮乏和枯竭,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而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又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发展新能源对于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结构、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风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可以大规模商业化运作、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符合世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XX 省 “十二五 ”规划纲要 也 明确提出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主线。努力 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为核心,以多联产、洁净化为方向。风电场的开 2 发建设有助于以上目标的实现。  根据 XX 吉安供电区“十二五”电网规划及 XX 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 XX 县除规划建设凯迪 XX 电厂 30MW、灵华山风电场 48MW、 XX 风电场 48MW 外,无其它电源建设安排。 XX 风电场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的开发当地的风资源,而且可以作为主网的补充电源,逐步改善能源供应和电源结构,还可直接向 周边地区负荷供电,均衡电 源布局,减轻主网的潮流输送并相应减少线损,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现今吉安 地区网架以 110kV 和 35kV 为主,缺少足够的电源支撑,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供电能力相对不足, XX 风电场接入 后,可以缓解 吉安地区 电网电力紧张的矛盾,满足 吉安 电网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可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可节省常规能源、保护环境,同时对 XX 电网起到电源补充、改善能源结构的积极作用,并可改善当地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因此本风电场的主要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顾承担节能减排的任务。  (二)工程内容与建设规模  XX 风电场位于 XX 县陶唐乡 境内的 XX 山脉的山脊上,山脊总长约 10km,海拔在700 1050m 之间,山体呈东西走向,山脊较为连续,沿脊背主线行走地势变化较为平缓。场址中心坐标 :北纬 270704,东经 1154732"。风电场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一。  XX 风电场场址范围共布置 24 台 WTG2000B 机组,装机容量 48MW,年上网发电量为 90009M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 1875.19h,容量系数为 0.214,工程总投资为 41430.1万元 。本项目的工程内容为风电机组安装、风电机组及箱变基础工程、升压站、机电设备、辅助及环保工程。 工程项目组成见表 1。  表 1         工程项目组成表  工程项目  项目组成  土建工程  风电机组 及箱变 基础、升压站  安装工程  24 台 风电机组  机电设备  集电线路、照明、变压器、监控 、通讯及消防 设备  辅助及环保工程  电气楼、综合楼、道路、生活及消防水池、 泵房、 污水处理站  风电场装机容量为 48MW,共安装 24 台单机容量 2MW 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单台容量为 50MVA 的 110kV 升压主变将 35kV 集电线路升压至 110kV,并以 1 回 110kV 线路接至 110kV 藤田 变(导线截面 LGJ-300,线路长度约 12km) 。 工程主要特性详见表 2。  表 2        主要特性一览表   3 名     称  单位(或型号)  数量  备注  风  电  场  场  址  海拔高度  m 700 1050  经度(东径)   11547 中心  纬度(北纬)   2707 中心  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  m/s 5.61 80m 高  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  w/m2 212 80m 高  盛行风向   E  主要设备  风电场主要机电设备  风电机组  台数  WTG2100A 24  额定功率  kw 2000  叶片数   3  风轮直径  m 105  风轮扫掠面积  m2 8624  切入风速  m/s 3  额定风速  m/s 10  切出风速  m/s 22  安全风速  m/s 52.5 3s 极大  轮毂高度  m 80  风轮转速  r/min 5.5 15  发电机额功率  kw 2000( 2180)   发电机功率因素   容性 0.95感性 0.95  额定电压  v 690  主要机电设备  箱变压器  S11-2300/35 24  升压变电站  主变压器  型号  SFZ10 50000/110   台数   1  容量  kvA 50000  额定电压  kv 11581.25%/37kv  出线回路数及电压等级  出线回路数   1  电压等级  kv 110  风电机组基础  台数   24  型式   C40 钢筋砼 整板 基础  地基特性   天然地基   升压 变 基础  台数   24   4 土建施工  型式   C30 现浇 钢筋砼  工程数量  土石方开挖  万 m3 34.87   土石方回填  万 m3 19.68  风电机组基础砼  m3 11640  风电机组设备基础钢筋  t 1164  进 站道 路  km 1.2 新建  施工检修道路  km 11.98 全部新建  施工期限  总工期  月  12 个月   第一批机组发电  月  第 12 月    概算指标  静态投资 (编制年 ) 万元  40377.95  单位千瓦静态投资  元 /kw 8412.07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万元  29285.76  建筑工程  万元  5465.64  施工辅助工程  万元  990.5  其它费用  万元  3855.34  基本预备费  万元  780/71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052.15  工程 总 投资  万元  41430.1  单位千瓦动态投资  元 /kw 8631.27  经济指标  装机容量  MW 48  年上网电量  MWh 90009  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  h 1875.19  平均上网电价 (不含增值税 ) 元 /kWh 0.52  平均上网电价 (含增值税 ) 元 /kWh 0.61  盈  利  能  力  指  标  总投资收益率  % 5.36  投资利税率  % 2.36  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 11.75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后 ) % 7.25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税后)  万元  3687.51  投资回收期 (税后 ) 年  10.97  清偿  能力  资产负债率  % 80.59  ( 1)风电场风电机组的选型及布置  2011 年 10 月 初 在 XX 风电场设 立有 1 座 70m 高度 测风塔,测风系统采用美国 NRG测风设备, 并在 7m 高度处 设气压与气温传感器 一 套。 XX 风电场测风塔信息见表 3。  表 3         XX 风场 测 风塔信息   5 测风塔  编号  位 置  塔高(m) 经纬度  海拔高度( m)  风速仪安装高度 (m) 风向标安装高度 (m) 安装日期  0399# XX 70m N2707.056' E11547.487' 967 10m、 30m、 50m、60m、 70m 10m、 50m 2011-10.5 风力机组选型与轮毂高度  XXXX 风电场风机大多处在地势较高的山顶或山脊上,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风机的吊装条件较差,适合布置风机的位置有限,因此,从施工安装条件考虑,该风电场不宜选择单机容量较大的机组,风机单机容量应尽量控制在 2000kW 以下。  根据 目前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发展趋势、机组价格,以及国产化率的要求,考虑风场风况特点、地形及风电机组安装和设备运输条件,推荐 IEC C 类风况的风电机组。  根据国内、外风电机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价格以及风电项目对国产化率的要求,本风电场推荐采用国产机组单机容量为 1.5MW 2MW 适合低风速风况的风电机组,采用 WT 软件计算各风电机组净发电量, 确定 XXXX 风电场机型 为 WTG 2000B 机型。WTG 2000B 机型 叶轮直径 105m,切入风速 3m/s,额定风速 10m/s,这种机型较适应丘陵风场低风速风 况。  WTG2000B目前有 80m一种轮毂高度,故本风场只选择 WTG2000B直径 105m的 80m轮毂高度。   风力发电机组布置  风电场地形图以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 2km 范围 1 10000 的数值地形图为基础,布置风机。 避免噪音扰民, 风电机组布置边界控制距离村庄 300m,且利用地形和风能方向,选择适当坡度, 确定合理的行列距,减少风电机组相互间尾流和湍流影响,增加发电量 。  利用 WT 软件对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图谱分析 , 风电场 80m 高度风速分布、风能密度分布见图 1、图 2。   6 图 1  XX 风电场 80m 高风速分布图  图 2  XX 风电场 80m 高风 能密度 分布图  XX 风电场共布置 WTG2000B 风电机组 24 台,风电场装机容量 为 48MW。 借助 WT软件进行风电场风电机组优化布置, XX 风电场 24 台 WTG2000B 机型风电机组布置方案见附图 二 。  ( 2) 风电场 110kV 升压变电站布置  升压站 位于风电场 西南 面位置,南面距 黄泥垄 250m, 东 北面距 庙背山村 350m,东面距 娄元下村 约 550m。地貌主要为 荒草及灌木 ,标高为 320m 330m,进站道路长度为 1.2km。 7 升压站的主要出入口布置在站区 北 侧,正对新建的进站道路。该站址优点在于地势较缓,扩建及施工条件较好;土石方量小; 110kV出线方向较顺畅,进站道路 引接 顺畅 ,与附近村庄距离适中,且联系便利 。  升压站采用 XX典设 110kV升压站的布置形式, 屋外配电装置与电气楼布置在站区 南面,综合楼与库房布置在站区 北 面。主入口朝 北 , 110kV出线向 西 ,综合楼正对大门布置,电气楼结合屋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综合楼 南 面 , 事故油池靠近变压器布置。  表 4      升压站区建筑物一览表  编号  名称  建筑面积( m2)  层数  结构形式  层高( m)  1 电气楼  375 1 框架结构  6.1 2 综合楼  1160 2 框架结 构  4.5/3.6 3 水泵房备品库车库  265 1 框架结构  3.6 电气楼为 一 层框架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 375m2,建筑体积 2287.5m3,建筑高度为 6.1m。电气楼布置有 35kV配电装置室、 380V配电间等。在平面上进行一字形布置,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利用建筑高 度来遮挡部分场内构架 。  综合楼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 1160m2,建筑体积 4898.64m3,建筑高度为8.10m。第一层布置有门厅、厨房、餐厅、 办公室、电气实验室、标间、资料室 、 继保 室等;第二层布置有中控室、 会议室、 办公 室、 标间、 卫生间等。  综合水泵房备品库车库为单层结构建筑,具有使用方便,利于抗震的优点。建筑总面积为 265m2,建筑体积为 954m3。室内布置备品备件库、车库、 水泵房 等。  ( 3)风电场接入系统方式  结合吉安电网规划以及风电场所处地理位置, XX 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拟定为:  建设 1 座 XX110kV 升压站 , XX 风电场上 1 台 50MVA 主变 ,通过 3 回 35kV 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 I 段 35kV 母线 , 从 升压站 新建 1 回 110kV 线路 至 110kV 藤田变,新建 110kV线路 长度约 12km, 导线 采用 LGJ-300。为满足风电场外送需求 ,桥南 藤田 110kV 线路( LGJ-95)配套改造为 LGJ-300 导线,改造长度约 39km。  ( 4)电气一次   风电场集电线路 方案  风机 -就地变组合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就地升压变压器选用户外箱式变电站(欧美结合),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电压为 0.69kV,采用低压电缆接至就地变压器,低压侧流过 8 的电流较大(约 1674A),变压器就近布置在风机旁。  每台风力发电机组经就地变升压至 35kV 后,由 35kV 铜芯电缆汇集每 8 台风机为一回集电线路组,沿山脊向升压站方向敷设至海拔 500 米以下改接架空线路,引至升压站内35kV 配 电装置。  电 缆 选 择 : 根 据 电 缆 载 流 量 和 动 热 稳 定 计 算 , 铜 芯 电 缆 型 号 采 用YJV22-26/35-350mm2 和 YJV22-26/35-3185mm2 两种,其中 350mm2 铜芯电缆用于 4 台及以下风机连接的集电线路, 3185mm2 铝芯电缆用于 5 8 台风机连接的集电线路;架空线路选择: LGJ-150/20 架空线路。   升压站电气主接线  本工程 与灵华山风电场共用一个升压站, 升压站 110kV 采用单母线接线。升压站 35kV侧为 XX 风电场电源进线,单母线接线,进线 3 回。设一台容量为 50MVA 的双卷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 5)电气二次  本工程继电器室布置在综合楼一层,集中控制室布置在综合楼二楼,集中控制室布置在继电器室正楼上。 110kV 升压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少人值班的运行方式。本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升压站采用集中与就地控制方式相结合,在集中控制室内对升压站、全场风力发电机组及集电线路设备进行遥测、遥控、遥信,在就地也可对单台风力发电机组和箱变进行就地控制。主控制室配置 2 台液晶大屏幕显示器,大屏幕显示器直接与操作员站主机连接并能共享监控系统数据库和画面,具有与其它操作员站相同的监视和操作功能。综合楼内设置一彩色马赛克屏,可以 在线显示风电场的有功功率,风机运行或停止等参数。   风电机组的控制方式  风电机组采用计算机方式进行监视控制。风电机组的控制方式包括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集中控制单元设在主控制室,运行人员可以操作键盘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开机、停机等。就地控制单元设在每台风机的塔筒内,采用触摸式键盘、显示屏幕方式进行人机对话。两套系统即可相对独立工作,又可互相联系。   风电机组继电保护  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电站均采用微机保护且带有通信接口,风电机组保护由制造厂家配套供货,风机就地箱式变电站采用专用升压变测控保护装置保护。   升压站 计算机监控系统   9 升压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设置全站控制级和就地控制级二层结构,二层之间通过网络互联。间隔层按照电气间隔单元划分, 110kV 主变和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组屏安装于继电器室。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的监测和断路器控制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 Moden 与调度中心通讯。全站控制级设备主要由主机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远动主站、通讯网络 GPS 时钟等组成,就地控制级设备主要由测控设备和保护设备组成。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可独立设置,也可作为站控层的一个设备。   升压站元 件保护  升压站线路及主变压器保护均采用微机保护且带有通信接口,主变、 110kV 线路保护屏布置在电气继电器内, 35kV 断路器采用微机综合保护安装于 35kV 开关柜内。   直流系统   本工程设置一组 220V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容量为 200Ah,不设端电池。蓄电池以浮充电方式运行。直流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供监控、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用电。每段直流母线上各设一套高频开关电源,母线之间应设联络刀闸。充电装置选用 420A 的高频开关电源装置。  UPS 系统: 本工程设置一套交流不停电电源( UPS),交流 220V,容量为 10kVA,布置于继电器室内,其布置详见图纸。该装置主要部件包括: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手动旁路开关、旁路隔离变压器、调压变压器、配电屏等。整流器输入直流电压为 220V,取自直流屏。 UPS 系统主要为集控室内的主机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风电场监控主机及继电器室内的远动主站、网络通讯柜、电量计费屏等负荷供电。   五防系统  本工程采用一套独立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远方操作时通过微机防误系统实现全站的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就地操作时则由防误编码锁和锁具来实现,同时在受控设备的操作回路中串接本间隔的电气闭锁回路 。微机防误系统通过升压站监控系统采集各种实时数据,不独立采集信息;手动操作的设备及网门等采用电编码锁实现防误操作。场内 110kV 断路器及隔离开关采用电气闭锁, 35kV 刀闸、网门、开关柜门、临时接地线均采用机械闭锁。   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一套火灾报警系统,报警控制盘安装在在集中控制室。控制盘能显示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传来的火灾报警信号;设有火灾探测报警控制系统手 /自动切 10 换按钮;能显示本系统的各详细故障报警信号;对探测器及其回路实行连续的自动巡检及故障隔离和故障报警等功能。  火灾报警探测区域主要有 :集中控制室、继电器室、 380V 所用电室、主变、 SVG 室。该区域设有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电话插孔等火灾报警及探测装置。   图像监控及警戒系统  图像监控及警戒系统具有系统结构模块化、系统功能全面、图像采集、视频侦测、远程布防、网络控制、硬盘录像、多画面实时显示、电子地图、图像打印、远程传送、可扩展性、组网灵活、自诊断、系统管理、具备多种接口等功能。   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要求,风电场应积极建设有功功率自动控制系统,满足电网公司要求,提高电网风电功率自动调节水 平,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本工程装设有功功率控制系统 1 套。   系统继电保护  本风电场至腾田 110kV 变的 110 千伏线路两侧均配置 1 套相同型号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除具有光纤电流差动主保护外,还应具有相间和接地距离、零序方向电流后备保护,具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具有断路器跳合闸操作回路。  11系统运动及系统通信  高灵山风电场建设 48MW 的机组,出线电压等级 110kV,新建 1 座 110kV 升压站。经 1 回 110kV 线路接入谢坊 110kV 变电站。根据目 前的 XX 调网的调度运行需求,新建的风电场由省中调直接调度。高灵山风电场建成后按 XX 省电力调度中心直接调度管辖。风电场所在地区为吉安地调,风电场对本地电网影响较大,本工程远动信息同时向中调和地调发送。  按照接入系统意见配置风电场所需的光传输备及配套要求的通信设备。通道满足电网调度要求。  场内,本工程不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生产办公楼内的行政通信电话由公网运营商提供(配置 10 门左右)。至调度端的调度电话通过 PCM 放置小号实现,调度电话带录音功能。配置 4 对多频点的无线寻呼电话,方便风场内运行与维修。  ( 6)给排水   给水   11 本风电场升压站附近无城镇供水水源,加上站内用水量较小,故升压站的用水采用深井取水,输送至生活消防水池。 生活、消防为独立的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生活消防水池、 2台变频生活给水泵(安装在生活水池一侧)、生活给水管道,从生活给水泵接出一根 DN50的生活给水管将生活水输送至综合楼各生活用水点。消防给水系统由生活消防水池、 2台电动消防泵(一用一备)、稳压装置(由变频生活给水泵稳压)、消防给水管道组成;从消防水泵接出两根 DN150的消防给水管供站区消防用水,生活消防水池中生活水的有效容积不小于 5m3,消防水的 有效容积为 108m3。消防给水系统的管网压力在平时由生活变频泵稳压。  生活用水:本项目日最大用水量按 15 人计算,生活用水按 0.2m3/(人 d)计,日用水量为 3m3/d。  杂用水:主要为绿化用水、冲洗站内道路用水和洗车用水。绿化面积为 3215m2(升压站绿化面积 ),绿化用水按按 0.6L/(m2d)计。本项目杂用水日用水量约 19.29m3/d。 本项目采用中水回用,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用水。每天需补充新鲜用水 为 16.79m3/d 。  消防用水:升压站的主要建筑包括综合楼、主控楼、油品储藏间等。主要建筑为丁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且可燃物较少,因此升压站内建筑物不设室内消火栓,仅设室外消火栓。 升压站设计有室外消防管网。消防给水管沿 办公生活楼 与 生产 楼等主要建筑物周围布置成环状,从消防水泵坑中接出两根 DN150 的消防给水管。   排水  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雨污分流制。风电场升压站雨水通过雨水干管自流排至站区围墙外排水沟。  升压站的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 2.55m3/d,食堂废水通过隔油池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 处理后的生活废水全部排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回用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作为场内绿 地用水。  ( 7)电气楼采暖通风   采暖  本工程的生产建筑、辅助及附属生产建筑除工艺有要求外均不设计集中采暖。   通风  电气楼:配电装置室设置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系统;事故通风量按不小于 12次 /h换气计算,事故通风系统可兼作平时通风用。通风系统与消防系统联锁。 SVG室设置 12 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的事故通风系统。事故排风量按不 小于 12次 /h换气次数计算。另外功率柜、充电柜设有自带风机的机械排风系统。  综合楼:厨房 设置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系统。通风量按不小于 12次 /h换气次数计算。 宿舍内置的卫生间 选 用吊顶导管式排风扇。 通过 管道竖井排出室内气体。卫生间通风量按不小于 10次 /h换气计算。  水泵房备品库车库: 设置自然进风、轴流风机机械排风系统。通风量按不小于 6次 /h换气次数计算。   空调  中控室、继保室按工艺要求设置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均采用风冷分体热泵型立柜式空调机。  其余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房间分别设置分体热泵型空调器,以达到夏季维持室内温度为 26 28 ,冬季维持室内温度为 18  ( 8)风电场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条件  施工电源: 风电场现场施工变压器容量为 400kVA,用电负荷为 300kW。 XX县有 35kV沙溪变电站 , 从该变电站已有的 10kV架空线送往 XX风电场各个村庄, 因此本工程施工电源拟采用由施工现场附近的 10kV供电线路上引接。各风机场地可采用由施工承包商自备柴油发电机供电。  施工水源: 本 风电场 施工场地 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为 100t/d。其中生活用水拟用DN300管道引接 山上山泉水 ,并在 施工场地内 设 20m3蓄水池 (临时 )一座 ; 施工和消防用水拟用 DN300管道 从本风电场附近水库引 接,并在施工现场设 80m3蓄水池 (临时 )一座 供施工消防用水 。 因本风电场风机基础为天然地基,风机基础施工时所用水仅为养护用 水,用水量相对不是很大。 各风机 安装 场地 采 用 运 水车供水 。   施工交通运输   .对外交通运输  本工程位于 XX 县陶唐乡境内, XX 县位于 XX 省中部、吉泰盆地东沿,东邻乐安、宁都县,南接兴国县,西与吉水、青原区毗连,北和峡江、新干县接壤。 赣粤 高速公路 、济广高速公路 、 抚吉高速公路 、 105 国道 等 均可到达 XX 县 。  本工程主要设备为风力发电机组,最长部件为叶片,单片长 51m,最重件为发电机,重约 75.7t。根据目前的场外交通条件,受限制的设备主要是风电机组的叶片。设备由厂家 13 发出后经抚吉高速转至 XX县,由风电场内施工道路到达施工场地。   .场内道路  XX 风电场位于 XX 县陶唐 乡的 东北 面,整个风电场道路均考虑从 陶唐 乡至 XX 的现有乡道 X392 开始引接。 陶唐 乡至 XX 的现有乡道为宽 4.5m5m 的水泥公路, 道路路况良好 , 无需 改造。  整个风电场道路分为进站道路 、进场道路 和施工 检修道路,均为新建道路。  风电场升压站位于整个风电场的 西南 侧( 西 距 孔家垄 约 300m),故进站道路考虑由 孔家垄 附近的现有乡道 X392开始引接,进站道路长约 1.2km。 进场道路从五云山开始从现有乡道 X392开始引接至 #17风机位,进场道路全新建,长度约 6.237km。 风电场风机 位沿石明岭 一带 东西 布置,故风电场的施工检修道路考虑 由西向东布置, 由于风机是沿山脊布置,所以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沿山脊等高线行进避开隆起的山包即可,如遇到风机立在山包上,可采用分支道路盘旋至各风机位,施工检修道路总长约为 11.979km。  整 个风电场道路总长为 19.416km,其中进站道路长约 1.2km, 进场道路 6.237km, 施工检修道路长约 11.979km。   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a 混凝土搅拌站和砂石骨料堆放场  混凝土搅拌站(含砂石料堆放场地)设在 升压站附近 ,占地 1hm2。  混凝土搅拌站系统采用 21.5m3 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制, 6m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到各风机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浇筑所需的砂石、水泥在搅拌站附近临时堆存,施工用水、用电到位,砼成品骨料供给及时。  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受控于风机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量,一台风机基础混凝土量 500m3左右,计划两班制生产, 12h 内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强度约为 60m3/h,以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  砂石骨料堆放场地基处理方法:  施工前砂层经过分层碾压( 300mm 400mm 一层),处理深度:填方从基坑底开始分层碾压,挖方约 1m 处开始分层碾压。碾压后地面铺 100mm 厚素混凝土。  b 施工加工场地及仓库  本风电场主要设置材料仓库、设备临时存放场、钢筋加工厂、施工机械停放场等施工辅助企业,都安排在施工场地内。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并考虑尽量少占土地。   14 c 施工临时住宅及办公室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经估算,本工程施工高峰 人数为 200 人,平均人数为 130 人,生活福利设施房屋按人均 5m2 考虑,总建筑面积为 650m2,占地面积为 1000m2。  d 风电机组安装场地平面布置  风电场部分风机为天然会有边坡,所以整个安装场地各边往外扩了 2.5m 的安全距离(即虚线与实线之间的范围), 风电机组安装场地的最小空间为 35m60m。   主体工程施工  风电场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及箱式变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安装、箱式变安装、电力电缆和光缆敷设、升压站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等。  场内道路施工: 本 风电场道路总长为 19.416km,其中进站道路长约 1.2km, 进场道路 6.237km, 施工检修道路长约 11.979km。 填筑料采用推土机将土石方推运至工作面,采用振动、分层注水碾压至设计压实度。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 施工: 工艺流程: 浇筑仓面准备(立模、绑钢筋、基础环安装) 质检及仓面验收 混凝土配料 混凝土搅拌 搅拌车运输 泵送混凝土入仓 平仓振捣 洒水养护 拆模 质量检查 修补缺陷。 风机基础开挖, 挖至距设计底标高 300mm 处后,停止用机械开挖,采用人工清槽,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再进行钢筋绑扎,后浇筑基础混凝土 。 土方 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 7 天后进行,回填时分层回填、打夯机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风机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风机基础浇筑时不能留施工缝,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成,且单个风机基础浇筑时间不能超过 12 小时。混凝土浇筑后洒水保湿养护 。  箱式变基础施工及安装: 箱式变电站基础混凝土浇筑,应先浇筑混凝土垫层,再进行钢筋绑扎,后浇筑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应对所有砂、碎石和水泥作好工前化验,并作多个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指标。工程实施时一定要对工人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随时监督控制砂、碎石、水泥的清洁和准确的配合比。同时,浇灌 混凝土时防止其中钢筋变位、变形,不允许基础中固定箱式变电站的埋件移动或倾斜。混凝土浇筑后洒水保湿养护。土方回填应在混凝土浇筑 7 天后进行,回填时分层回填、打夯机分层夯实,并预留沉降量。  特殊季节施工要求 : 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时应做好防寒、防冻、防火等冬季施工准备。保温材料、抗冻剂要备足。冬季混凝土施工采用热搅拌和蒸汽养护。雨季混凝土 15 施工采用薄膜覆盖 。  风电机组 与箱式变电站 安装: 为尽量充分利用各起 吊设备的性能,尽量缩短每台风电机组的吊装时间,所以本工程考虑主吊( 500t 履带吊)负责塔筒、机舱和转轮的吊装。除主吊外 ,另需配备 2 台 100t 全液压汽车吊作为辅吊 。   塔架安装 : 塔架采用钢管塔架,按 四 段,总重量约 164.1t。第一节塔架重 44.6t、第二节塔架重 45.6t、第三节塔架重 42.3t、第 四 节塔架重 31.6t,可采用 500t 履带吊将塔架逐节竖立固定,法兰之间紧固连接。因为每个风机的塔架(钢制塔筒)高度达到 77.50m,为此塔筒分三节制造、起吊和拼装。吊装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塔架及机舱、轮毂、叶片,用一台 500t 履带吊,作为主吊机械,配以 2 台 100t 汽车吊作为辅助吊装机械。  塔架吊装前先将吊装用的架子在地面与塔架的 底法兰和上法兰用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用力矩扳手紧到规定力矩,用一台 100t 汽车吊住塔架的底法兰处,一台 500t 履带吊吊住塔架的上法兰处,两台吊车同时起钩离开地面 30mm 后, 500t 履带吊起钩并旋转大臂,当塔架起吊到垂直位置后,解除 100t 汽车吊的吊钩,然后用 500t 履带吊将塔架就位到基础予埋螺栓上,进行塔架调平、测量塔架的垂直度,再用力矩扳手将基础的每一个螺母紧到力矩值,经检查无误后,松掉 500t 履带吊的吊钩。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 : 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分件吊装的形式,在安装时,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下雨或平均风 速超过 8m/s 或阵风速超过 10m/s 时不允许安装风力发电机。  根据履带吊的起吊能力,机舱可用汽车吊直接吊至塔架顶部并予以固定,履带吊支撑部位需铺垫路基箱,增加接地面积以分散起重荷载,防止地面下陷。机舱(轮毂及叶片),使用 1 台 500t 履带吊与 2 台 100t 汽车式起重机合作完成。为合理安排吊装大件,缩短工期,将每台机的四段塔身和机舱、风扇分两批吊装,塔身的下段使用 100t 汽车吊就位;塔身中下段、中上段、上段及机舱和轮毂风扇使用 500t 履带吊就位,另一台 100t 汽车吊用于吊装时扶正。发电机组设备采用 500t 履带吊进 行吊装。  机舱的吊装: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情况,叶片要在地面组装在轮毂上。用枕木将转子垫起呈水平状态,调整角度按安装要求对接紧固。用三根绳索系住三根叶片,用一台 100t汽车吊固定,以便在起吊时控制叶片的移动方向。采用 500t 履带吊与 1 台 100t 汽车式起重机共同抬吊,两台吊车分三个吊点, 500t 履带吊承担两个吊点, 100t 汽车式起重机承担一个吊点。两台吊车同时起吊,当起吊高度达 27.0m 时, 100t 汽车式起重机慢慢松钩,使得叶片逐步达到垂直,此时采用 500t 履带吊将叶提升到起吊高度,移动吊车到叶片安 16 装位置,与发 电机连接并固定。上述工作完毕后,校验塔架的垂直度,经核实无误后,将塔架与基础连接的所有地脚螺栓紧固到设计力矩,然后对基础与塔架底法兰的连接部位进行二次砼浇灌。  ( 9)土石方平衡  本工程挖方总量 59.09万 m3,填方总量 42.05万 m3,经土石方调配平衡后,无借方,产生弃方 17.04 万 m3,弃方全部堆置在本工程设定的弃土场内。土石方平衡详见表 5。  表 5            土石方平衡 表  名称  开挖  填筑  调入  调出  外借  弃方  风电机组区  316560 169152 0 0 0 147408  风电机 组安装平台工程  255120 120000    135120  风电机组基础工程  61440 49152    12288 输变电工程区  35670 31056 0 0 0 4614  升压变基础工程  5448 4359    1089  风机至升压变直埋电缆  360 360    0  升压变电站工程  26262 22737    3525  集线电路  3600 3600    0 施工道路区  238700 220300 0 0 0 18400 合计  590930 420508 0 0 0 170422 ( 10) 弃土场设置方案  风电场建设预计产生弃土 17.04 万 m3,设置 4 个弃土场,为减少运输距离,弃土场分散布置。 1#弃土场布置在进场道路 K2+220 附近,占地 0.66hm2; 2#弃土场布置在 20#风机附近,占地 0.79hm2; 3#弃土场布置在 14#风机和 15#风机之间,占地 0.76hm2; 4#弃土场布置在 5#风机附近,占地 0.79hm2;弃土场总占地面积为 3.00hm2。弃土场 设置一览表 详见表 6。  表 6       弃土场设置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具体位置  占地( hm2)  土地 利  用类型  弃土量  (万 m3)  平均堆高  ( m)  1 1#弃土场  进场道路  0.66 林地  3.76 5.7 2 2#弃土场  20#风机附近  0.79 林地  4.5 5.7 3 3#弃土场  14#-15#风机之间  0.76 林地  4.33 5.7 4 4#弃土场  5#风机附近  0.79 林地  4.45 5.6 合计    3.0  17.04   17 (11)风电场工程用地   工程永久用地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用地  风机基础用地按基础实际用地计列,风机基础为圆形,半径约为 9.1m。 24 座风机基础用地面积约 0.681hm2(合 10.22 亩),用地为林地。  箱变基础用地  箱变布置在风力发电机旁,每台对应一座风机。箱变基础尺寸 4.7m4.6m,其基础用地面积约 0.052hm2(合 0.78 亩),用地为林地。  集电线路用地  风电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