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总 则.5 1.1 编制依据.5 1.2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7 1.3 评价执行标准.8 1.4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10 1.5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2 第二章 工程分析.17 2.1 工程概况.17 2.2 工程方案设计及技术标准.18 2.3 项目征地和拆迁.22 2.4 土石方平衡.22 2.5 施工方案.23 2.6 交通量预测.25 2.7 项目污染源分析.26 2.8 产业政策分析.32 2.9 项目选线的环境可行性分析.33 第三章 环境概况.36 3.1 自然环境概况.36 3.2 社会环境概况.39 3.3 交通运输规划.40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2 4.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2 4.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4 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9 4.4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0 II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4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55 5.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6 5.4 水环境影响评价.69 5.5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71 第六章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72 6.1 水土流失现状.72 6.2 土石方平衡.72 6.3 水土流失分析.72 6.4 水土流失预测.73 6.5 小结.77 第七章 公众参与.79 7.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79 7.2 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程序.79 7.3 公参调查结果统计分析.80 7.4 公众意见反馈情况及处理结果.81 7.5 小结.82 第八章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6 8.1 社会环境现状评述.86 8.2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6 8.3 项目征地拆迁影响分析.88 8.4 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评价.88 第九章 清洁生产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0 9.1 清洁生产分析.90 9.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3 第十章 环境保护措施评述.96 III 10.1 施工期环保措施评述.96 10.2 运营期环保措施评述.99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101 11.1 环境管理计划.101 11.2 环境监理.102 11.3 环境监测计划.105 11.4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107 第十二章 总结论.109 12.1 项目概况.109 12.2 工程环境影响评估.109 12.3 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116 12.4 公众参与.117 12.5 环境保护措施.117 12.6 总结论.117 12.7 建议.117 附 件 附件一:项目委托书 附件二: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三: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下达市政道路建设任务的通知” 附件四:监测报告 附件五:专家组意见 附件六:复审意见 1前 言 一、项目背景 三亭支路建设工程(以下简称 “本项目”)由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378.82 万元。于2013年5月2日,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关于下达市政道路建设任务的通知(莆建城201375号)下达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且莆田市城乡规划局已于 2013 年 9 月 12 日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50300201307019)同意项目选址。 随着莆田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区域内交通流量必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原有道路将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必将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和交通的通畅,给辖区的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三亭支路规划为城市支路,是东圳东路与西洪南街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为莆田市农牧业推广中心、莆田市国家安全局和莆田市国土局正常通行提供保障,将进一步完善莆田市城区交通网络,并将解决周边企事业单位出行难的问题。 二、项目特点及主要环境问题 1. 项目特点 本项目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荔园中路西侧,道路北接已实施的三亭支路一期,向南延伸至莆田市农牧业推广中心后再向西折,终于西洪南街。项目总投资378.82万元,总用地面积为 5627.551m2(约合8.44 亩),道路全长286.981m,道路红线宽度14m,双向2 车道,为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为 30km/h,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本项目特点是路线较短,位于企事业单位办公集中区。 2. 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城市道路项目建设特点,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为主,主要包括:土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景观等;环境污染方面重点关注施工噪声、施工扬尘等。运营期的影响主要为噪声、大气污染等方面,这些影响为长期的。 2三、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及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三亭支路建设工程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11月8日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及调查研究,并于2013年11 月 13日在荔园小区幼儿园门口及拱辰街道公示栏进行了第一次公示;我司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和项目所在地周围区域环境特征,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污染因子筛选和初步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三亭支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并于2013年11 月 29日在荔园小区幼儿园门口及拱辰街道公示栏进行了报告书结论公示,同时发布了环评报告书简本供群众取阅。报告书结论公示之后,建设单位协助我司于2013年12月13日发放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广泛征询公众意见,于2013年12月18日编制完成了三亭支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版),以供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24日在莆田市主持召开了三亭支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论证会,根据与会专家意见,我公司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三亭支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供建设单位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四、评价目的、原则和重点 1. 评价目的 (1)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选线可行性,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通过对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调查,分析预测本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预防和减缓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3)将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4)为该项目的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以及沿线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 3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原则 为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本评价将遵守以下原则: (1)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及法规,全面贯彻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则。 (2)提高环境评价的实用性、科学性,保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为工程设计、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料,缩短评价周期,节省人力、物力。 (4)通过现场调查方式进行工程分析,保证工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5)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明确论证,并力求使环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为: (1)以营运期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 (2)施工期间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扬尘环境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建设征地范围内的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影响评价为重点。 (3)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五、主要结论 在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项目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预测、公众参与调查等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三亭支路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主要结论如下: (1)项目选址于莆田市荔城区荔园中路西侧,其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选址选线符合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及莆田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项目选线、选址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地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且项目沿线无古树名木分布,项目选址、选线与周边环境基本相协调。 (2)公众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和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方便周边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出行,改善生活居住环境起着积极作用,公众对本项目建设表示出支持 4和赞成。 (3)在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可行。 5第一章 总 则 1.1 编制依据 1.1.1 直接依据 (1) “三亭支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莆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1月; (2) “关于下达市政道路建设任务的通知”(莆建城201375号),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3年5月2日; (3)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选子第350300201307019),莆田市城乡规划局,2013年9月12日; (4) 三亭支路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三亭支路建设工程道路工程选址方案文件,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3年8月。 1.1.2 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颁布,同时实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修订颁布,同年9月1日起实施;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颁布,1997年3月1日起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修订,2005 年 4 月 1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颁布,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年3月1日起实施;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二次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2003年10月28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256 号,1998 年 12月27日; 6(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120号,1993年8月1日;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 (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9月2日,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14)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8月3日; (15)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 (16)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 年第139 号令,2005 年6 月; (17)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12月27日; (18)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 2002年5月1日; (19) 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莆田市人民政府,2010年11月; (20) 莆田市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6月; (21) 莆田市生态功能区划,莆田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 (22) 莆田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莆田市人民政府,2011年12月 1.1.3 技术性依据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1-2011;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19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19-2011; (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7)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 /T 15190-94; (8)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 B04-2010; (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T006-1998; (11)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13)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HJ/T393-2007; 7(14)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1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16)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 号)。 1.2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1.2.1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生态、景观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占用、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景观等;环境污染方面重点关注沿线噪声分布情况、施工扬尘、水质污染等。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噪声、大气污染等方面,这些影响为长期的。此外项目建成运营后对交通、土地利用价值、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如表1-1。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识别结果一览表 前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工程行为 环境资源 征地 取弃土场 路基工程 机械作业 路面工程 管线工程 桥涵工程 材料运输 道路绿化 运输行驶 水质 水土保持 林地、耕地 生态 环境 陆域动植物 声学环境 大气环境 生活质量 景观美学 注:“/”表示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表示不利/有利影响;空白表示无相互影响。 1.2.2 评价因子的筛选 (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项目施工挖填方会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施工噪声、扬尘对附近办公人员的影响; (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车辆运行噪声和尾气对沿线环境及敏感点居民的影响; 路面雨水径流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 工程完工后对经济建设、交通、景观等的影响。 主要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1-2。 8表1-2 评价因子筛选结果一览表 影响因素类别 项目 评价因子 社会环境 评价因子 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评价因子 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景观 生态环境 预测因子 水土流失 污染因子 pH、COD、SS、石油类 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 pH、COD、BOD5、溶解氧、氨氮、总磷、石油类 污染因子 NO2、TSP(PM10)、CO 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 PM10、NO2、CO 污染因子 等效声级 现状评价因子 等效声级 声环境 预测评价因子 等效声级 1.3 评价执行标准 1.3.1 环境质量标准 1.3.1.1 水环境 项目区临近地表水体为莆田市城市内河,属于北洋河网,主要功能为景观水体,根据莆田市地面水环境和环境空气功能类别区划方案(莆政1999综79号文),该城市内河规划为V类水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1-3。 表1-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mg/L,pH除外 序号 项 目 V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 69 3 CODMn 15 4 BOD5 10 5 DO 2 6 氨氮 2.0 7 总磷 0.4 8 石油类 1.0 1.3.1.2 大气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时间要求,项目自2016年1月1日起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1-4。 9表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 现状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运营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污染物 浓度类型 浓度限值(mg/m3) 浓度类型 浓度限值(mg/m3) 年平均 0.10 年平均 0.07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日平均 0.15 24小时平均 0.15 年平均 0.08 年平均 0.04 日平均 0.12 24小时平均 0.08 二氧化氮 (NO2) 1小时平均 0.24 1小时平均 0.20 日平均 4.00 年平均 4.00 CO 1小时平均 10.00 24小时平均 10.00 1.3.1.3 声环境 本项目规划为城市支路,不属于相关标准中规定的交通干线,因此项目外红线外因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见表1-5。 表1-5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dB(A) 噪声限值LAeq(dB) 区域 标准类别 昼间 夜间 办公区 2类 60 50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1 水污染物 考虑到项目周边已铺设污水管网,项目实施产生的污水拟引入市政污水管网,其各污染物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的三级标准,见表1-6。 表1-6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节选 指标名称 pH COD BOD5 SS 氨氮 石油类 表4三级标准值 69 500mg/L 20mg/L 1.3.2.2 大气污染物 项目施工扬尘执行 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的颗粒物浓度1.0mg/m3,见表1-7。 表1-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摘录) 单位:mg/m3 污染物名称 生产工艺 排放浓度限值(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颗粒物 路基填筑、车辆运输 120 1.0mg/m3 1.3.2.3 噪声 10 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营运期根据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所属声功能区相应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8。 表1-8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噪声限值dB(A) 施工阶段 昼间 夜间 各施工阶段 75 55 1.3.2.4 土壤侵蚀评价指标 根据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土壤侵蚀强度可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具体分级指标见表1-9。本项目地处处在莆田兴化平原,属微度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为 350t/km2.a,允许侵蚀模数为 500t/(km2a)。 表1-9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摘录自SL190-2007)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平均流失厚度(mm/a) 微度侵蚀(无明显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