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XX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   目   名   称: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4000t/d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8 月 16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体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 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 拟建项目 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 拟建项目 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 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 4000t/d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建设单位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军  联系人  史义才  通讯地址  山东省 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铅锌矿  联系电话  13780986227 传真  0535-5517176 邮政编码  265300 建设地点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铅锌矿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D4419 其他电力生产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5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 总投资  (万元)  4923.31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4923.31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  (万元)  投产日期  2014 年 10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1、企业概况  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始建于 1988 年,位于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镇,原为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即冶金厅)香夼铅锌矿水泥厂。 2004 年 11 月改制为“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改制初期,公司拥有两条机立窑生产线,占地面积 13.15 万 m2, 年生产能力为  20万吨,拥有职工 200 人。  2008 年, 兴昊水泥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政策,从调整水泥生产结构,彻底治理水泥粉尘污染的需要出发, 决定 淘汰立窑生产线,在机立窑厂址上,新建一条 4000t/d 新 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替代栖霞市境内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 2009 年 9 月山东省环保厅以鲁环审 2009107 号文批复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 4000t/d 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改工2 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批复要求“本项目配套建设的余热发电工程需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与本项目同步完成”,环评批复见附件 。 在此背景下,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 公司 拟投资建设 4000t/d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2、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找新的资源或可再生资源将是我国今后如何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本项目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余热发电项目, 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可使水泥窑烟气在原有生料磨烘干利用基础上,首先经余热锅炉热交换,这样 水泥窑废气余热被回收,部分转化为电能,另一部分转化为接近环境温度的废气排入大气,从而减轻了热污染;其次,水泥窑废气经过余热锅炉后,由于 余热锅炉能够沉降大量的粉尘使进水泥窑废气收尘器的含尘浓度大幅度降低,从而减轻收尘器的工作负荷,提高收尘效率,降低粉尘向大气环境的排放浓度。 同时经多级热交换后,窑尾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减少了增湿塔降温负荷,可大大节约增湿塔冷却水的消耗量,完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和要求,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向 栖霞 市 环保局 申办 环评手续 。 烟台市环境保护 科学 研究所 受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委 托 进行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我单位 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工作,在对 拟建项目 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4000t/d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合理性分析  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拟建项目 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鼓励类“十二、建材”中第一条“利用现有 2000 吨 /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 项目,为国家 鼓励类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烟台市工业行业发展导向目录可知, 拟建项目 属于优先发展产业 第 十 项  “ 建材 ”中的“ 利用现有 2000 吨 /日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窑炉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生活3 垃圾,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系统等节能改造 ”项目, 符合烟台工业行业发展政策的要求。  2、选址合理性分析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4000t/d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位于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铅锌矿 水泥厂 。 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 亦 无需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项目 所在地地质情况较好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建设条件良好。 项目占地为现有厂区用地, 属于 国有 工业用地, 符合国家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符合 栖霞 市 的发展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  三、 现有工程 概况  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 4000t/d 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尚未申请试生产 。 因此,本 次环评依据 2009 年 9 月山东省环保厅鲁环审 2009107 号文批复栖霞市兴昊水泥有限公司 4000t/d 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改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折算现有工程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1、 项目地址  栖霞市兴昊水 泥 有限公司公司位于 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铅锌矿 水泥厂 , 紧邻同三高速、204 国道和臧唐公路 ,详见附图 1。  2、 项目组成  现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 ( 1) 4000t/d 熟料生产线:包括石灰石破碎、石灰石预均化、原煤预均化、原料调配及输送、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生料均化库及生料入窑、烧成窑尾、烧成窑中及三次风管、烧成窑头及熟料输送、煤粉制备及输送、熟料储存及输送、水泥调配站及输送、水泥粉磨、水泥储存及输送、水泥包装及成品发运等。  ( 2) 辅助生产车间。  具体工程组成情况 详见表 1。  表 1  现有工程组成 情况一览表  工程组成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主体工程  4000t/d 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水泥 156.2 万吨 。  矿山工程: 0.29km2 供水系统  生产、生活新鲜水均采用地下水,现有工程场地中心有两眼深井,单井4 公用  工程  出水量 2000m3/d,能够满足供水要求。  排水系统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采用明沟排至场外;生产废水回用于原料磨喷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作为厂区绿化和原料磨喷水回用。  供电  主电源引自烟台电业局臧家庄变电站,厂内设一座 35kv 总降压站,设置配电室。  办公室  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300m3;  实验室  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100m3;  辅助  工程  辅助生产厂房  面积 1000m2;  仓库及辅助设施  面积 4000m2;  环保  工程  废气的回收利用  设置 53 台布袋除尘器  废水处理站  30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现有工程 生产班制分为 3 班, 管理人员一班制,拟定全年工作日为 310 天;现有工程劳动定员 218 人,其中管理及技术人员 35 人,生产工人 183 人。  4、总平面布置  工厂总平面布置 分为四个功能区。将生料磨至水泥磨“一字型”南北 向布置在厂区西侧。水泥库、成品库垂直于窑系统布置在其东侧。煤预均化堆场、辅助原料预均  化堆场平行于窑系统布置在厂区中部,煤、辅助原料堆场及破碎布置在  预均化堆场东侧。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石灰石堆场及破碎布置在厂区南  侧。总降压站、机电修、循环水系统办公楼等设施集中布置在厂区西南侧。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2。  四、拟建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拟建项目 名称为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 4000t/d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项目 。  2、建设性质  拟建项目 属于 技改 项目 。  3、项目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 建设地点位于 栖霞市臧家庄镇香夼铅 锌矿 水泥厂 , 栖霞市兴昊水泥 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 拟建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5 4、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 拟建项目 劳动定员 16 人,前部由公司内部人员调配,不增加职工总数。  工作制度: 该项目生产班制分为三班,每班工作 8 小时,拟定全年工作日为 310 天。  5、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 总投资为 4923.31 万元, 布置在在现有厂区西南侧 。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与4000t/d 水泥生产线 配套的 余热发电 装置, 装机容量为 7.5MW,年发电量 4515 104kW h。  具体组成及建设内容见表 2。  表 2 拟建项目组成及建设内 容表  工程组成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与现有工程 依托关系  主体  工程  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与 4000t/d 水泥生产线配套,装机容量为 7.5MW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年发电量 4515 104kW h。  新建  窑头余热锅炉  窑尾余热锅炉  公用  工程  供、排水系统  厂内现有深水井供水系统;现有排水系统  依托现有  供电  厂内集中供应, 380/220V 低压电源  依托现有  辅助  工程  组合式软化水制水装置  1 套,处理规模 10m3/h 新建  循环冷却水装置  3 套玻璃钢材质冷却塔,单台冷却水量 1000m3/h;  新建  环保  工程  废气  拟建项目 没有新的废气产生 ; 拟建 利用窑 头 、 窑尾 废气余热 发电 , 降温后 废气用于 生料 粉磨 烘干,最后经除尘器除尘后, 通过 烟囱排放  - 废水  冷却塔、水处理车间、热力系统排污水均回用于原 料磨喷水,不外排  - 噪声  选用低噪音设备,并采用隔声罩、车间密闭及安装 消声器措施  新建  固废  工作人员由公司内部人员调配,不新增工人,故生 产过程没有固体废物产生  - 6、 主要设备  拟建工程 采用纯余热发电技术,该技术不使用燃料来补燃,因此不对环境产生附加污染;蒸汽参数较低,其运 行操作简单方便,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日常管理简单。综合考虑目前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的余热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泥窑的运行状况,确定热力系统及装机方案包括二台余热锅炉、一套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主要设备详见表 3。  6 表 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及型号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  1 7.5MW 凝汽式汽轮机  1 额定功率:     7.5MW 额定转速:     3000r/min 主汽压力:     1.25MPa 主汽温度:     300  汽耗率:       5.8kg/kW 排汽压力:     0.008MPa 2 7.5MW 发电机  1 额定功率:     7.5MW 额定转速:     3000r/min 出线电压:     10500V 3 4000t/d 窑尾余热锅炉  1 入口废气参数:  275000m3/h(标况 )310  出口废气温度: 220  计算蒸发量:   18t/h 额定蒸汽压力: 1.35MPa 4 4000t/d 窑头余热锅炉  1 入口废气参数: 180000m3/h(标况 )380  出口废气温度:  340  计算蒸发量:   17t/h 额定蒸汽压力: 1.35MPa 5 除氧器及水箱  1 除氧能力:     40t/h 工作压力:     0.008MPa 工作温度:     45  除氧水箱:     20m3 6 锅炉给水泵  2 功率:          45kW 流量:      406t/h 扬程:         300m 7 循环冷却水泵  2 流量:         1440 2232m3/h 扬程:         34 26m 8 循环水冷却塔(玻璃钢)  3 型号:         10BNGZ 1000 冷却水量:     1000m3/h 进出水温差:   10  9 组合式软化水制水装置  1 型号:         ZRG 10 产水量:       10m3/h 出水指标:     硬度 0.03me/l 10 电 DCS 控制系统  1  7、主要 经济技术指标  表 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数   量  备   注  1 装机容量  kW 7500  2 平均发电功率  kW 6450  7 3 年运行小时数  h 7000  4 年发电量  104kWh 4515  5 年供电量  104kWh 4244 自用电 6% 6 单位熟料余热发电量  kWh/t 38.7 产量按 4000t/d 计算  7 劳动定员  人  16  8 供电成本  元 /kWh 约 0.10  9 年节约标煤( 324g/kwh)  万吨 /年  1.47  8、公用配套工程  ( 1)供 、排水 工程  拟建项目 用水 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取自现有厂区的深水井 。  拟建项目劳动定员人,全部从厂内调剂,不新增加人员,因此,生活水量不再计算。  拟建工程 生产用水分为化学水车间用水、电站热力系统用水 、循环水补水 及余热发电辅助生产用水。总用水量为 4084.8m3/d,其中循环水量为 4000m3/d, 新 鲜水量为 84.8 m3/d。  拟建工程的废水排放量为 44 m3/d,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全部回用于原料磨喷水,不外排。  具体见水平衡图。  图 1   拟建工程水平衡图( m3/d)  化学车间用水  余热发电辅助用水  新鲜水 84.8 9.6 损耗 4.8 电站热力系统  48 7.2 12 55.2 循环水池  20 4.8 原料磨喷水  44 汽轮机  4020 冷凝器 4000 20 损耗 36 8 ( 2)供电工程   现有工程 4000t/d 熟料生产线总用电负荷约为 21645kW,全厂用电量约为 15584104kWh,拟建项目建成后,年总供电量 4244 104kWh。 因此,在水泥生产线及拟建项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全厂供电自给率可达 27.23%。从而大大减少了公司的购电成本,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余热发电电量不上网,自发自用为原则。  与 拟建项目 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 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 、 排放 及达标 情况  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排放及达标情况见表 5。  2、主要环境问题  由表 5 可见, 现有工程的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固废均达到了妥善处置。  9 表 5   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 、 排放 及达标 情况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排放 情况  处理措施  处理后排放量  执行标准  达标情况  大气污染 物  生产过程  粉 尘  261808.2t/a 布袋 除尘  368.1t/a 30mg/m3 达标排放  窑尾  SO2 - - 24.53mg/m3、 85.18t/a 200mg/m3、 85.18 t/a 达标排放  窑尾  NOx - - 670mg/m3、 2326t/a 800 mg/m3 达标排放  水污染物  生活  废水量  COD NH3-N 17.6m3/d 400mg/L 40mg/L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 回用于厂区绿化、清洗道路  0 50mg/L 5mg/L 执行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 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02)  生产  COD SS 344m3/d 150mg/L 40mg/L 回用于原料磨喷水  - 合理  处置  固体废物  生活  生活垃圾  16.35t/a 委托环卫定期清理  0  合理  处置  实验室  水泥试块  1.2t/a 掺入原料重复利用  噪声  原料磨 、风机 、 水泥粉磨等 设备  噪声  75105dB( A)  低噪声设备、减震降噪;隔声、 距离衰减 等措施  厂界 5055 dB( A)  厂界昼间 60 dB( A)  达标  排放  10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心位置,位于东经 1203312115、北纬 37053732之间,总面积 2017 平方公里。栖霞因以 “日晓辄有丹霞流宕,照耀城头,霞光万道 ”而得名,公元 1131 年置县, 1995 年 11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栖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北临人间仙境蓬莱阁,南近青岛,东北离烟台港、烟台机场仅 60 公里。同三高速、 204 国道、802 省道、蓝烟铁路等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出入境快捷的立 体化交通网络。  2地形地貌  栖霞属山区丘陵地形,素有 “六山一水三分田 ”之说,又有 “胶东屋脊 ”之称。东有牙山、西北艾山,海拔 800 多米,方山、唐山、蚕山等较大山体 300 多个。这些山岭脉脉相连,迂回曲折,横贯市境,中部成为南北分水陵。两侧余脉多呈南北走向,形成低山丘陵,夹杂部分河谷冲积平原。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清水河、漩河汇五龙河入黄海;北流有白洋河、清洋河汇夹河入渤海,黄水河经龙口入渤海。全境山地占 72.1%,丘陵占 21.8%,平原占 6.1%。  3 地质  栖霞市大部分地区处于鲁东隆起区之胶北隆起中段,该隆起自元 古代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上升剥蚀环境中。在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发生差异运动,胶北隆起继续上升,而市域南缘蛇窝泊及东缘桃村一带则发生凹陷,归属胶莱凹陷的边缘。  4.气候气象  栖霞 属温带东亚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 11.3;年极端最高气温 37.5;年极端最低气温 -17.3;年平均 降雨量 753.8 毫米 ;年平均降雪 27.948.0mm;冬季冻土深度 4050 厘米,设计冰冻线 50 厘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66%;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东北风;全年 无霜期 207 天,年日照总时 2690.3 小时, 日照率 61%,日均 7.37 小时。  5水文  栖霞市境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另外在洪水期和灌溉期尚有部分地表水补给。栖霞市因处于 “胶东屋脊 ”之位本身就属于补给区,故无侧向迳流11 补给,只有侧向迳流排泄,及表现为大气降水补给,浅部循环,短距离迳流排泄的潜水水力特征。  根据境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含水层的空隙性、物理性质、水力特征和埋藏分布条件等,可将本 市 地下水划分为四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溶裂隙水和其它基岩裂隙水 。  6生态植被  栖霞生态优美,旅游资 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6%,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牙山森林公园、艾山温泉、 “胶东天池 ”长春湖以及绵延百里的十八盘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等自然胜景,有 “民间小故宫 ”牟氏庄园、 “东方道林之冠 ”太虚宫以及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等著名人文景观,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栖霞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心位置 , 总面积 2016km2,辖 12 个镇、 3 个街道办事处、 2个工业园区(栖霞经济开发区、桃村特别工业区), 953 个行政村, 4 个居委会,总人口66 万人。全市现 有耕地 54600 公顷,农业以小麦、玉米、花生、苹果、梨为主。栖霞市果业领先,果园面积达 65 万亩,果品年产量 120 万 t,被国家确定为 “中国苹果第一市 ”和 “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市 ”,享有 “苹果之都 ”的美誉。栖霞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达 40 余种,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六位,大理石、花岗岩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滑石储量居华北第二位,是全国三大滑石出口基地之一。栖霞工业发达,全市工业基础雄厚,名优产品繁多。目前已形成以建材、轻纺、机械、电子、黄金、化工、食品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栖霞区位优越,北临 人间仙境蓬莱阁,南近青岛,东北离烟台港、烟台机场仅 60km。同三高速、 204 国道、 802 省道、蓝烟铁路等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出入境快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全市土地面积 20.16 万公顷,人均 0.301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5.67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6%;园地 4.58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7%,其中果园 4.56 万公顷;林地 4.52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4%;未利用地面积 3.06 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2%。水资源全市地表径流总量为 4.8 亿 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1.97 亿 m3,已 利用 1.22 亿 m3,占可利用量的 61.7%。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1.88 亿 m3,可利用量 1.19亿 m3,已开采 0.67 亿 m3,占可利用量的 56%。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和开发的有滑石、12 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铅锌、黄金等 40 余种。大理石总储量 4000 万 m3 以上,列全国第三位,山东省第一位,主要有海浪玉、秋景玉、黑条玉、翡翠玉等 10 多个品种;石灰石总储量达 6 亿 t 以上;金矿石矿脉长达 50 余 km,黄金总储量达 25 万两。生物资源农作物品种较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等,经济作物有花生、瓜菜、药材、黄烟等。 药材资源有全蝎、丹参、黄岑、翻白草、酸枣仁等,全市种植和野生的中药材品种达 230 多种。果树主要树种有苹果、梨、桃、杏、山楂、核桃、板栗、银杏、樱桃等。养殖业资源主要品种有黄牛、生猪、奶山羊、家兔、鸡、鸭等,其中西门答尔改良牛、萨能奶山羊、牙山黑山羊在全省闻名。水产养殖以淡水养殖为主,主要的养殖品种鱼有草、鲢、鳙、鲤、罗非、鲂、鲫以及观赏鱼类等,放养面积 1550 公顷。  栖霞是沿海对外开放较早的县市之一。 2011 年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186.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0.3 亿 元,增长 1.7%;第二产业增加值 85.9 亿元,增长 11.8%;第三产业增加值 60 亿元,增长 10.6%。三次产业比例为 21.6:46.1: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07.6 亿元,增长 17.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5.06 亿元,增长 26.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47.4 亿元,增长 15.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 146.7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82.7 亿元,增长 25.3%。  栖霞市 中等职业学校 1 所,在校生 0.35 万人。普通高中 4 所,在校生 8828 人;初中 22 所,在校生 20331 人;小学 22 所,在 校生 19697 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生49 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 3 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 1 项。专利申请量 137 件,授权专利 98 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处,公共图书馆1 处,档案馆 1 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 70%和 100%。有卫生机构 22 所,其中,医院 4 所、卫生院 13 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 所,妇幼保健机构 1 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 1613 张,卫生技术人员 2860 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096人,注册护士 771 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 10 枚,其中 金牌 3 枚。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根 据烟台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 2011 年) , 栖霞市 的环境质量状况 监测值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1 年栖霞市 环境空气常规监测项目为 SO2、 NO2、 PM10,二氧化硫监测年平均浓度为 0.039mg/Nm3,二氧化氮监测年平均浓度为 0.035mg/Nm3,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年平均浓度为 0.061mg/N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 该区 域的环境空气 较好 。  二、地下水  栖霞市监测点位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 PH 值、总硬度、氯离子、 NH3-N、 NO3-N、 NO2-N,挥发酚、 As、 Hg、 Pb、 Cd、氟化物、大肠杆菌等,监测结果 表明区域地下水 符合地下水质标准( GB/T14848-93)中的 类标准 ,说明 该地区的地下水 质良好 。  三、地表水  项目所在地区域地表水各断面、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相关功能区的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四、声环境  2011 年栖霞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时段平均 53.8Db(A),夜间时段平均44.3Db(A),符合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区 标准 。  五、生态环境  项目用地为规划地,植被和生物物种相对单一,无濒危物种。  1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周围 1km 范围内 环境敏感目标见表 6, 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图 2。  表 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名称  距离 项目地 ( m)  方位  环境保护目标级别  大气环境  韩家疃村  437 东南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臧家庄镇大栾家完小  260 东北  道村  650 东  埠后村  750 西北  香夼村  870 西南  声环境  - -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地表水  白杨河  150 北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地下水  项目区域   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类标准  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  项目所在地  敏感目标  北  韩家疃村  大栾家完小  15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2、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4、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类标准。  污        染物排放标准  1、  噪声: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523-2011);  2、 废气 :执行 山东省 建材工业 大气 污染 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2373-2013);  3、 废水 :执行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02);  4、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的要求 。  总量控制指标  “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本项目为水泥窑废气余热发电项目,无 SO2, NOx 排放;  本 项目的生产废水 全部回用于 原料磨喷水 ,不外排 ; 劳动定员在企业内部调剂 ,无新增生活污水排放;  本项目 不需要 申请 总量指标。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一、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图 3 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工艺流程简述 :  1、窑头部分  窑头废气余热品位较低,若直接利用,效率较低。为了更高效的利用废气余热,本设计采用窑头冷却机尾部出风管道与煤磨取风管道中间部位取热风,设定温度为 360,废气余热为 135000m3/h,具有约 4823 104kJ/h 的热量,有利于余热锅炉的利用。  窑头余热锅炉位于冷却机中部出风与尾部出风中间部位,热风首先进入沉降室,然后进入余热锅炉,由于窑头余热锅炉废气入口采用沉降室降尘处理,以减轻熟料颗粒对锅炉的冲刷磨损,提高了锅炉寿命。为了保证锅炉故障(如爆管等)不影响正常的水泥生产,对窑头余热锅炉工艺流程采取了设旁通废气管道,一旦锅炉或电站发生事故,启用旁通废气管道,同时发电系统汽水管路考虑了将窑头余热锅炉从电站系统中解列出来的措施。  窑头沉降室及余热锅炉沉降的粉尘通过沉降室及锅炉底部的 FU 回灰拉链机送到水泥生产线窑头电除尘器的回灰系统。  17 2、窑尾部分  窑尾设于 ID 风机增湿塔后,因此余热锅炉的设置与增湿塔并列运行,在增湿塔入口与余热锅炉入口分别设切换阀门,通过阀门来切换余热锅炉的投入与解列。  余热锅炉运行时,增湿塔实际上成为余热锅炉的旁通设施,余热锅炉或电站故障时可通过操作切换阀门的操作达到解列余热锅炉的目的,保证水泥生产的正常运行。  锅炉或电站发生故障时,通过旁通管道解列余热锅炉,使废气通过增湿塔降温调质,保证水泥生产的正常运行。  余热锅炉沉降下来的生料粉尘通过 FU 拉链机送到增湿塔下部的回灰系统,通过生料回送系统送入生料库。  主要污染工序:  一、 施 工期污染工序  1、 废气  主要来自土方开挖、堆存、清理场地等产生的扬尘;土建过程中原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  2、  废水  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浆废水。  3、 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工作和主体设备安装过程产生的噪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  4、  固体废弃物  土建过程中 清理场地、挖土石方、砌体工程、装修、回填土方、修路等阶段产生的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主要为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  二 、营运期污染工序  拟建 项目营运期间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识别见 下表。  表 7  项 目污染源和污染因子识别表  污染源分类  污染来源  主要污染因子  废水  生产  COD、 盐类、石油类  噪声  汽轮机、发电机、水泵 等设备运行 产生的 噪声  噪声  18 ( 1) 废气  拟建项目为利用窑头、窑尾余热发电项目,无废气产生。  ( 2) 废水  拟建项目 废水主要包括化学水处理车间、热力系统排污、循环水排污水和余热发电辅助用水排污水,废水产生量为 44m3/d。  ( 3) 噪声  拟建项目噪声主要为汽轮机、发电机、水泵及冷却塔产生的噪声 。  ( 4)  固体废弃物  拟建项目 运行和操作不新增加职工,无生活垃圾产生,拟建项目 无工业固废排放。  19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生产  - -     - 水  污  染  物  循环冷却水排污水  废水量  COD SS 20m3/d 150mg/L, 0.9 t/a 10mg/L, 0.06 t/a 0 化学车间排污水  废水量  盐类  7.2m3/d 350mg/L, 0.756 t/a 热力系统排污水  废水量  COD 石油类  12m3/d 30mg/L, 0.108 t/a 1mg/L, 0.009 t/a 辅助用水排污水  废水量  SS 4.8m3/d 40mg/L, 0.057 t/a 固  体  废  物  生产  - - - 噪  声  拟建项目噪声主要为 汽轮机 、 发电机、水泵及冷却塔 运行产生的噪声 。采取适当措施后, 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要求  其  他  无  主要生态影响  拟建项目 占地 1500m2, 在现有工程厂内建设,项目建成后, 不会对区域生态影响产生明显影响。  20 环 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建筑扬尘、固废、废水以及施工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一、施工废气影响分析  1、扬尘  项目施工期的扬尘主要包括土地挖掘、现场堆放、土方回填期间造成的 TSP 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运输土石方车辆遗洒造成的扬尘等,其扬尘量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以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是一个复杂、难以定量的问题,本分析采用类比法,利用相似工程资料进行分析。  扬尘污染是目前露天施工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 施工必须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类比分析可得,在各种情况下,都会出现最大落地浓度,一般都在 40-80m 处。在预测范围内含水率为 8%,风速为 8m/s 时,物料的扬尘浓度最大可达 0.6mg/m3,但影响范围很小,在下风向 40m 之内。当含水率为 10%时,大风条件下影响范围在 80m 之内,轴线浓度就可以满足 0.30mg/m3 的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敏感目标造成影响。因此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保持物料的含水率,可以大大的降低其起尘量,减轻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有效的防止扬尘污染,因此 ,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对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慢行,施工渣土外运车辆要覆盖,避免起尘,原材料避免露天堆放,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尽量少用干水泥等措施减轻扬尘污染。  引用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的研究结果,一般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严重,在当地平均风速为 2.4m/s 的条件下,工地内的 TSP 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2.3 倍,平均为 1.88 倍,建筑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其下风向 150m 之内,影响区域内 TSP 贡献平均值一般为上风向对照点的 1.5 倍。由于改扩 建项目周边有敏感点,扬尘污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保持物料的含水率,施工场地每天定期洒水、对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21 速慢行,施工渣土外运车辆要覆盖,避免起尘,原材料避免露天堆放,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尽量少用干水泥等措施减轻扬尘污染。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