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3篇.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 篇 第一篇 一、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进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转型 深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进城乡统筹,为所有符合条件计划怀孕的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优质高效实施此项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全区重点特色工作。加强孕前健康检查风险评估与咨询指导,提高优生促进工作整体水平。全年目标人群 8200 人,覆盖率达 90%以上,质控体系达标率 100%,优良率达 85%以上。 加快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转型。按照 “城乡统筹、公共服务、面向家庭、拓展职能、转型提质 ”的总体思路,创新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新模式,探索优质服务链从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向优生优育、家庭健康服务延伸。科学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加快角色转换,统筹各方资源,加快各镇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转型覆盖率达到 90%以上。推进 “数字化 ”服务站建设,强化虚拟网络与实体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加强优质服务示范站建设,力争区计生指导站和 1家镇级服务站进入省级示范站行列。 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全面实施家庭健 康促进计划。期内综合避孕率、知情选择率和随访服务率均达到 90%以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百万人口报告率超过 300 例,防治率达到 80%以上;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 /子宫颈乳腺两癌筛查率超过 80%。各镇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建立 1 个示范基地,即青春期健康教育基地、家庭营养指导基地和老年健康服务基地等。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根据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推动行政事项 “一站式 ”服务,简化计划生育证件办证流程,推广使用依法行政便民维权工作平台,将生育证 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发放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纳入平台运行。加强再生育审批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督促检查,促进案卷制作规范化。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处理机制,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开展依法行政示范镇创建活动,力争创成国家、省级依法行政示范镇各 1个。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贯彻落实省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办法,规范流动人口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标创建活动,全面建立 “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 ”的工作机制。以全面实施外来人口 “居住证 ”制度,建立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主动介入,做好系统对接准备。加强综合信息平台流动人口模块的应用,确保流入人口入库率达到 90%以上,省际间协查信息接收率和反馈率达到 100%。实施 “流动人口一盘棋新三年计划 ”,加强省内协作与双向协作,提升区域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构建船舶、家纺等行业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组织网络。 深入推进 “诚信计生 ”。逐步组建 “诚信计生小组 ”或 “诚信计生中心户 ”,签订 “诚信计生 ”双向承诺书,形成行政管理与基 层民主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构建 “政府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 ”的诚信计生工作服务管理模式。深化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示范村(居)评选工作。 三、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推进幸福家庭建设 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公益宣传、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结合 5 月全市科普宣传周、7 月世界人口日与 9月中央公开信发表纪念日、 12月法制宣传日、“三下乡 ”等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发挥家庭人口文化教育基地示范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作用,打造一批人口文化特色亮点工程。协调相关部 门,继续开展打击 “两非 ”专项活动,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 深化幸福家庭创建工程。以省级新农村新家庭示范区和新一轮 “百镇千村万户 ”创建活动为抓手,把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实施人口计生 “新农村新家庭新三年计划 ”。认真做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提标和 “亲情牵手 ”零距离服务工作。 推进科学育儿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载体,开辟公益性宣教倡导和咨询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宣传倡导,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以针对 0-3岁婴幼儿家长掌握科学的抚养保育教育知 识和方法为重点,倡导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让人口早期教育走上科学、规范的轨道。每个镇区至少建成并挂牌 1 家早教示范基地。预防出生人口缺陷、科学育儿、人口早期教育等科普知识在目标人群中的普及率达 85%以上。 四、实施人口计生 “金人工程 ”,提升人口信息化水平 实施人口计生 “金人工程 ”。以 “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 ”(金人工程)为依托,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 ”为基础,全面提升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质量。全面启用 “省人口计生工作绩效评估系统 ”,加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强门户网站管理。 提升人口信息管理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人口计生统计 数据质量信得过活动,组织开展 “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镇 ”、 “人口计生阳光统计之星 ”及 “基层信息应用操作标兵 ”评选活动。创新基层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变更、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环节的质量监控,通过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基础信息质量管理,提高人口信息的入库率、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注重资料日常收集、汇总完善工作,确保达到 “省人口计生工作绩效评估系统 ”考核要求。加强人口计生委门户网站建设,提高在线服务管理水平。 五、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职业化水平 加强人口计 生干部队伍建设。以队伍职业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打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积极实施 “队伍职业化倍增计划 ”,组织人员参加社工师等 “一证三师 ”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强化各类职业资格人员相应的在职学历教育。加强计生协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 “三型 ”机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关建设,广泛开展窗口行业 “三争创一争当 ”活动,带动区、镇两级工作机构和服务窗口创先争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执行中央 “八项规定 ”和省委、市委、区委 “十项规定 ”,切实推 进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树立清正廉洁高效的良好部门形象。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按照 “阳光计生行动 ”创建要求,继续抓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创建工作,规范和完善阳光计生行动 “三公开、四评议、五监督 ”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口计生系统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要求。 第二篇 一、着力实施四项工程,创新载体建设,不断提升福民惠民服务水平 实施优生优育优教 “三优 ”强基工程。优生:继续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国家级项目,各镇(区)首先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锁定人群,以年度出生计划数为指标,将任务分解到村(居)。其次要对适龄青年、拟婚未孕对象、已婚未孕对象以及照顾生育未孕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再做好 “一对一 ”宣传动员,组织参检,同时加强早孕和妊娠结局随访服务。加强城乡统筹,将目标人群由农村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口扩大到城镇人口,参加生育保险的在生育保险基金中列支,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实行免费检查,实现城乡全覆盖,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发生。优育:加强孕期和围孕期的技术服务和营养指导,确 保孕期 -围孕期保健率达 90%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 5以内。优教:倡导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 “世代服务 ”中心的阵地作用,开展对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的宣传倡导和科学育儿指导,每个镇区至少建成 1 个早教示范基地,建设 3 5 个规范化村(社区)亲子园。预防出生人口缺陷、科学育儿、人口早期教育等科普知识在目标人群中的普及率达 85%以上。 实施优质服务提升工程。以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示范站创建为动力,进一步规范 “世代服务 ”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 “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益双提升 ”活动,确保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总量年 递增率 10%以上,服务对象满意率达 90%以上;区级服务机构年收入递增 20%,镇级服务机构年收入递增 10%。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站 1 家和省级示范站 2家。拓展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职能,区、镇 “世代服务 ”机构在完善 “六位一体 ”综合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拓展 “1+1+X”的技术服务模式,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转型。重点拓展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家庭营养指导、老年健康保健等服务项目,以上项目各镇(区)必须确保实施 2个,力争实施 3 个。以家庭和社区为重点,拓展人口和家庭服务半径,延伸涵盖生命全过程的人口优质服务链,促进家庭 幸福、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社会和谐。继续深入实施避孕节育服务、孕前优生促进、生殖健康筛查等项目。 2019 年,全区期内综合避孕率、知情选择率和随访服务率均达到 90%以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百万人口报告率超过 300 例,防治率达到 80%以上;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 /子宫颈乳腺两癌筛查率超过 80%。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免费技术服务政策,深入开展优质服务 “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 ”等活动。提高流动信息入库率和网络化协作水平,确保流入人口信息入库率达 90%以上。全面提高区、镇两级信息系统应用比例和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信息网络通报反馈率、接收率。省际间协查信息接收率和反馈率达到 100%。实施 “流动人口一盘棋新三年计划 ”,加强省内协作与双向协作,提升区域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实施人口计生奖励优惠全覆盖工程。继续做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转型保险工作,确保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全部兑现,着力扩大计生系列保险覆盖面,加大计生家庭的意外风险防范能力;做好奖励扶助提标工作,奖扶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 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 80元;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做好并发症对象的鉴定确认、复核审定、补助发放工作 , 2019 年的并发症对象补助金补差要在 5月底前到位;继续做好 2019 年前退休的持证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工作,对 2019 年 1月 1 日以后退休的企业职工和城镇老年无业居民实施一次性奖励,实现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全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盖。 实施人口计生 “金人工程 ”。立足 “数字人口 ”,全面推进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简称 “金人工程 ”),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性人口信息平台。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变更及质量管理规范,加强数据采集、处理及应用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开展数据质量测评与通报,提高人口信息的入库率、 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的链接与共享,促进信息共享机制制度化。全面推进村、居信息服务终端建设,通过配备专用电脑、网络升级、人员培训等,实现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村级信息网络全覆盖,全区村、居信息网络应用率达 100%。做好 “人口计生综合信息平台 ”、 “数字服务站 ”等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保障信息安全。深入开展 “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信得过 ”创建活动,确保 80%以上的镇(区)达到 “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乡镇 ”创评标准,推选一批 “人口计生阳光统计之星 ”和 “基层信息应用操作标兵 ”。 二、大力推进四项计划,创新机制建设,不断增强利民助民服务能力 推进幸福家庭建设计划。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以幸福家庭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内涵,创新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3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载体,在全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以东社忠孝文化园为载体,建立区家庭人口文化教育基地,努力争取市家庭人口文化节到我区举办。加强婚育新风长廊、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景观建设,打造一批以东社忠孝文化园、石港渔湾水道等为代表的人口文化特色亮点工程,提升我区人口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影响力。实施 “新农村新家庭 ”新三年计划。 以农村为阵地,家庭为主体,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把家庭建设作为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将人口计生 “新农村新家庭 ”计划融入 “民富、村美、风气好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作为开展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新农村新家庭 “五有五星 ”创建活动,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落实到乡村,创建成一批省、市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村、户。深化生育关怀行动。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项目,培树以景瑞农业、石港镇江海村三黄鸡养殖基地和金沙镇 进鲜港村水芹养殖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生育关怀项目典型。继续开展向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赠送彩电、扶助计生困难家庭饲养波尔山羊等活动。研究计划生育养老帮扶问题,与民政、残联联合加大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养老帮扶力度,将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优先纳入政府养老保障范围,优先纳入养老机构。 推进 “诚信阳光计生 ”行动计划。继续开展 “三亮三比三评 ”活动,把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