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研究院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辐射项目) 建设 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公章 ) 项目名称: 使用类射线装置 二 一三年十一月 表 1 项目概况 .1 1、 概述 .1 1.1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 .1 1.2 现有辐射工作 .2 1.3 项目背景 .2 1.4 项目概况 .2 1.5 编制依据 .4 1.6 评价目的与环境保护目标 .6 2、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6 2.1 自然和社会环境 .6 2.2 平面布置 及周边环境 .8 2.3 辐射 环境现状 .9 表 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 11 表 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2 表 4 射线装置 .13 表 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 .14 1、 X 射线 检测原理 .14 2、 作业 流程 .14 3. 正常工况 污染情况 : .15 3.1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 .16 3.2 污染途径分析 .16 4、 事故工况 污染情况 : .16 4.1 事故分析 .16 4.2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 .16 4.3 污染途径分析 .16 5. 监测计划 和污染防治措施 .16 5.1 监测计划 .16 5.2 污染防治措施 .176、 辐射安全管理 .19 6.1 管理机构 .19 6.2 管理制度 .19 6.3 人员培训 .20 6.4 监测 .20 7、 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要求的满足情况 20 表 6 环境影响 分 析 .25 1、 正常工作的环境影响 .22 1.1 概述 .22 1.2 项目辐射 环境影响 .22 2、 事故情况下环境影响 .24 2.1 事故分析 .24 2.2 事故后果估算 .24 2.3 事故后果评价 .24 3、 评价结论 .25 1 表 1 项目概况 单位名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31 号 法人代表姓名 杨保华 电话 邮编 100029 联系人及电话 武志新 13601152137 项目名称 使用类射线装置 项目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 104 号 项目用途 科研生产 项目依据 无 总投资(万元) 297 核技术项目投资(万元) 292 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万元) 5 应用 类型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密封源 射线装置 其它 类 , 1 台 1、 概述 1.1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是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该院成立于1967 年,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 1.2 现有辐射工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持有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京环辐证 F018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除现在使用 2 台 X 射线检测仪外, 也为机关门诊部使用医用 X 射线机进行射线诊疗。此使用医用 X 射线机辐射工作只涉及到射线装置,无放射源。现有射线装置台帐 见表 1-1。 表 1-1 现有射线装置工作情况 序号 装置名称 规格型号 射线种类 类别 用途 1 医用 X 射线机 BSX-50AC PAS X 射线 医用 X 射线诊断 2 医用 X 射线机 IntraOs70 X 射线 照牙片 3 X 射线检测仪 VTX xi X 射线 元器件检验 4 X 射线检测仪 43855A X 射线 元器件检验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机关门诊部放射科 2 台医用 X 射线机安全措施有效,管理 2 制度完善,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射线装置安全运行。 1.3 项目背景 元器件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器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的稳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对元器件的筛选和分析的重视程度极高,检查工作无法通过肉眼或光学显微镜完成,需使用 X 射线检测仪。因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使用 X 射线检测仪进行元器件筛选和失效分析。 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以下称物资部)为非独立法人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部门,主要承担院物资合格供方目录管理和质量管理、物资信息系统管理、新品和可靠性增长项目的管理以及元器件检测、试验等工作。拥有在编人员 200人。 物资部的 3 台 X 射线检测仪先后于 1985 年、 2003 年和 2007 年购进,设备购进后经北京市卫生局检验同意使用。此 3 台 X 射线检测仪已于 2011 年进行环境评价。 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于 2013 年 2 月 20 日对该项目进行了环境保护验收检测。 其中一台 X 射线检测仪 MSX-2000 型 X 射线检测仪因设备故障报废,目前 物资部现有 2 台 X射线检测仪,美国的 HP 公司 43855A和美国 X-TEK 公司的 VTX xi。仅在新建大楼内 使用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进行作业。 由于 单位整体搬迁, 1 台 X 射线检测仪 VTX xi 型 拟 于 2014 年搬迁至新建大楼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内 , 43855A 型不变动放置地点 。 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研究院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委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本项目进行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4 项目概况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设备属于类射线装置,为 VTX xi 型,用于元器件检测。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 104 号 , VTX xi 安置在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内,用于元器件筛选检测。 VTX xi 年累计照射时间为 100h,每次照射时间约 5min。 1.4.1 射线装置 参数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技术参数见表 1-2。 3 表 1-2 X 射线检测仪 技术参数表 射线装置名称 X 射线检测仪 生产厂家 英国 X-TEK 型号 VTX xi 最高管电压 160kV 最大管电流 0.1mA 类别 类,定向(照射方 向固定向上) 显像方式 实时显像 作业场所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 数量 1 台 1.4.2 射线装置 组成 X 射线检测仪由 X 射线管、高压电源、屏蔽设施和控制系统组成。 X 射线检测仪见下图。 4 图 1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外观图 注:图中虚线表设备内部 本项目使用 X 射线检测仪,外层均由 铅板包裹屏蔽。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 具有实时成像功能,检测件进出防护门设有观察窗。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委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本项目进行辐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5 编制依据 观察窗 控制系统 X 射线管,照射 方向固定向上 高压电源 屏蔽层 5 1.5.1 法律法规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 年;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 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449 号, 2005年; (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 ( 6) 射线装置分类办法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公告 2006 年 第 26 号令; ( 7) 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 2008 年 6 月 6 日,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2008 年第 1 号令) ; ( 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 2008 年 10 月 ; ( 9)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 号 令 , 2006 年; ( 10)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第 18 号令 2011 年; ( 11)关于修改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的决定 环保部 2008 年第 3 号令 1.5.2 技术依据 ( 1)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HJ/T10.1-1995);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 2.1-1993); ( 3)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1.5.3 评价标准 A 采用的标准 本报告表遵循和参照的标准如下: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 评价标准值 1) 职业照射 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6 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 年 平均有效剂量 , 20mSv; 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 50mSv; 2) 公众照射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 1mSv; b)特殊情况下,如果 5 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 5mSv。 综合考虑设备的使用现状和将来的发展 ,本评价取 职业人员的 年有效剂量限值的 1/10 作为 职业人员 年 剂量 管理 目标值 ,即 2mSv/a。取 公众年剂量 限值的 1/10作为公众的剂量 约束值 ,即 0.1mSv/a。 1.6 评价目的与环境保护目标 1.6.1 评价目的 ( 1) 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环境辐射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辐射作业场所 环境状况; ( 2) 评价项目在 辐射作业 过程中对 工作人员 及公众成员造成的辐射影响; ( 3) 评价辐射防护措施效果,提出减少辐射危害的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提供依据; ( 4) 通过对该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为营运单位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给予技术支持; ( 5) 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 “ 可合理 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 。 1.6.2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电离辐射环境保护目标为 物资部 X 射线检测仪操作人员(工作人员)及 X 射线检测室周边活动人员(公众)。 2、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1 自然和社会环境 2.1.1 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 104 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本项目涉及 7 X 射线检测仪安置于院内的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 内。项目位置处于北京市西部。地理位置见附图 1。 2.1.2 自然环境简况 ( 1) 地形、地貌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地理位置北纬 3953 -4009 ,东经11603 -11623 。 地处 华北平原 的北部边缘地带,系古代 永定河 冲积的一部分。地势西 高东 低,西部为海拔 100 米以上的 山地,面积约为 6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 50 米左右的平原,面积约 36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5%左右 ( 2) 气候、气象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 年均气温 12.5 , 1月份平均气温 -4.4 ,极端最低气温为 -21.7 , 7月份平均气温为 25.8 ,最高气温为 41.6 。 年 日照 数 2662小时,无霜期 211天。年平均降水量 628.9毫米,集中于夏季的 6 8月,降水量为 465.1毫米 ,占全年降水的 70%;冬季的 12 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 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夏季以东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全年多风,平均风速为 2.6 m/s。大风日多出现在 1 4 月,最在风速 22 m/s。 ( 3) 水文、地质 本地区地质构造基底为前寒武系灰岩,基岩上覆盖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冲洪积而成,其厚度为 75150mm。 地震基本裂度为 8 度区,当地震裂度大于 8 度时,本区西部地区可能发生液化。工程地质处在基岩性为粘土与上部分为粘土、下部分为砂卵石的交界地段,属于二、三类工程地质区,适宜一般工业区及民用建筑。 地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乐石、中粗砂含乐石及中粗砂。区域内,含水层厚度小于 20m,单井出水量小于 1500m3/d,地下水资源补给模数为 20-30m3/km2,地下水开采模数也在 20-30m3/d 之间。 8 ( 4) 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地表植被大部分为人工植被,以公路绿化带、人工草地及花卉为主,生物种类不丰富。 2.1.3 社会环境简况: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 海淀区 104 号 ,该地区在行政上属于北京市 海淀区 管辖。 海淀区占地面积 430.77平方公里 , 2008年底辖 22个 街道办事处 、 7个 乡镇 , 565个 居委会 , 85个 村委 会, 户籍人口 202.4万, 常住人口 293万,其中 外来人口 90.6万。 海淀区 地处北京的西北面,是全国著名的科技文化教育旅游胜地。全区面积426 平方公里,人口 150 万,辖 22 个街道, 11 个乡。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海淀,不仅拥有百余座著名的 私家园林 ,更有闻名遐尔的皇家御苑 三山五园 ,即被誉为 万园之园 的圆明 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 万寿山 颐和园、玉泉山 静明园 、香山 静宜园 和畅春园。区内高校林立,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等 68 所高等院校坐落本区,有 大学城 之称。区内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具权威性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智力库 。其中科研技术人员 37.5 万人,院士 426 位,科研院所 138 个。 2009年海淀区区域财政收入完成 928.9亿元 ,比上年增加 91亿元 ,增长 10.9%。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164.7亿 ,从总量看海淀区财政收入在城八区中名列第二 ,占全市区县级收入总量的 18.2%;从增幅上看 ,我区居首位。 海淀区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为辅具有海淀特色的“二三一 ”产业格局,到 “九五 ”末,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依次为 60.2%、39.3%、 0.5%。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稳定增长,使其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重组转制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传统工业 的结构调整步伐。 2.2 平面布置 及周边环境 ( 1)平面布置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安置在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西南侧隔间内。 9 四层平面布局图见附图 2。 房屋布局图见附图 3。 ( 2)周边环境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用于实验以及办公。 X 射线检测仪位于在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西南侧的隔间内。 可靠性分析实验室位于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四层西南侧,西侧为空调机房北侧、东侧均为失效分析中心办公室,北侧为联调演示实验室,下层为阻容感测试区。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位于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南部 ,建设项目北侧约100m为液氮储罐,南侧 20m为零磁实验室,西侧约 40m为机构实验室,东侧为院内通行道路。 场区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见附图 4。 2.3 辐射 环境现状 为掌握本项目建设区域的电离辐射背景水平, 委托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对 X 射线检测仪周边 区域进行了监测 。 监测 环境见表 1-3。 表 1-3 辐射背景监测环境表 日期 2013 年 4 月 19 日 天气 阴 温度 24 C 相对湿度 68 气压 100.2 kPa 监测使用仪器状况见表 1-4 表 1-4 监测仪器相关情况表 仪器名称 x/剂量率仪 仪器型号 GH-102A 出厂编号 710823 10 生产厂家 青岛金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量响应 在 50keV 3.0MeV 范 围 内 误 差 30% 校准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有效日期 2013 年 6 月 13 日 至 2014 年 6 月 12 日 证书编号 DYjl2013-1993 检定依据 JJG521-2006环境监测用 X、辐射空气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率仪 校准结论 检定 合格 检定证书见附件。 监测结果见表 1-5。 对选定的测量点采用 x/剂量率仪测定,每个测量点连续读取 10 个测量值,计算其平均值 。 表 1-5 X 射线机周围区域贯穿辐射水平(含宇宙射线部分), Gy/h 序号 1# 2# 3# 测点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南侧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入口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间靠窗 贯穿辐射 剂量率 0.11 0.11 0.10 由表 1-5 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 本项目 X 射线 检测仪 区域周围的 贯穿辐射本底水平在一般辐射本底( 60120nGy/h)水平 。 11 表 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 核素 名称 放射性活度( Bq/a) 物理、化学性状 日等效操作量 (Bq) 年等效用量( Bq) 操作 方式 贮存方式与地点 无 注: 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 Bq) ;栏 2 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 Bq/a)。 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 n/s)。 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按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 12 表 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废弃物 名 称 状 态 排放口浓度 年排放总量 暂存情况 最终去向 无 注: 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 气态为 mg/m3;年排放总量用 kg。 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 Bq/L 或 Bq/kg,或Bq/m3)和活度( Bq)。 13 表 4 射线装置 (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名称型号 生产厂家 加速粒子 能量 (MeV) 流强 (A) 用途 备注 废物类型 数量 总活度 (Bq) 主要感生放射性核素 废物去向 废靶 个 放射性 废物年 产生量 气态 m3 液态 m3 固态 kg (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 型号 生产厂家 电压 (Kv) 靶流 (A) 中子强度 (n/s) 用途 备注 氚靶情况(含废弃的) 含放射性废物年产量(含感生的和含的废泵油) 活度 (Bq) 保管方式 备注 数量 总活度 (Bq) 放射性 核素 废物去向 气 M3 液 M3 固 kg (三 )X 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 X 射线 CT 诊断)、分析仪器等 名称型号 管电压 ( kV) 输出电流 (mA) 用途 备注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 160 0.1 元器件筛选 1 台,定向辐射 (照射方向固定向上) 14 表 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辐射污染 )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 1、 X 射线 检测原理 X 射线 检测仪 是利用 X 射线对物件进行透射的检测装置。通过 X 射线管产生的 X 射线对受检 元器件 进行照射, 根据 X 射线在穿过 物体 时其衰减 量的变化程度 , 分析空洞百分比,最大空洞所占的百分比等。 X 射线机主要由 X 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 X 射线管由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通常是装在聚焦杯中的钨灯丝,阳极靶则根据应用的需要,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各种形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的难 熔 金属(如钨、铂、金、钽等)制成。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 “蒸发 ”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高电压加在 X 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 X 射线。 典型的 X 射线管结构图见图 2。 图 2 X 射线管结构图 2、 作业 流程 本项目使用的 X 射线检测仪 , 用于元器件质量检测, VTX xi 型 X 射线检测仪 每次照射时间 约 5min。 年累计照射时间为 100h。 进行元器件质量检测时,作业流程如下: ( 1)根据 检测工程任务申请单,检测工作人员接收待检测元器件,检测元器件运至 X 射线检测室。 15 ( 2)经具备辐射操作资质的作业人员确认,登记。 ( 3)开始准备工作,将检测元器件安放到检测托盘,固定设备夹具。 ( 4)非检测工作人员撤离 X 射线检测室后,启动 X 射线检测仪,设定透照参数。 发出指令, X 射线从射线发生器准直窗口射出,照射于元器件,完成一次检测作业。 ( 5) 作业完成后,关闭高压电源,打开屏蔽门,作业人员 取出检测元器件。 ( 6)结果评价。 工艺流程见图 5 图 3 X 射线检测仪工艺流程图 3、 正常工况 污染情况 : 3.1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 ( 1) 射线 X 射线检测仪 通电后加高压产生 X 射线, 本项目所用 X 射线检测仪最高管电压 160kV,最高管电流 0.1mA。 ( 2) 放射性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不产生放射性三废。 ( 3)臭氧和氮氧化物 X 射线检测仪作业时产生的 X 射线能使空气电离,会使 X 射线检测室内产生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通过室内排风系统排出。本项目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量很少,对操作人员及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 4)废显影液、定影液 评价检查结果 元器件进入检测室 登记、确认 元器件安放到检测托盘 启动 X检测仪,照射 检查结束 X 射线 16 此 X 射线检测仪使用实时程序,不使用显影液、定影液,无废显影液、定影液产生。 3.2 污染途径分析 该项目使用的设备是 X 射线检测仪 ,为 射线装置 ,在工作时产生 X 射线,主要污染途径是发射的 X 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直接外照射。 4、 事故工况 污染情况 : 4.1 事故分析 安全联锁方式是采用防护门串联联锁,如防护门有任何一个在工作中被误打开,则 X 射线检测仪 的射线及高压都将自动关闭, X 射线机 停止工作,以保护人员安全。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防护门采用安全联锁装置。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 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为:安全联锁装置失灵,人员误照。 X 射线检测仪 运行时,因操作不慎,在没有关机的状态下打开 防护门,此时安全联锁装置失灵,设备仍在运行,设备附近的人员将受到 X 射线的外照射 , 本 项目 X 射线检测仪 事故照射时间最长一个照射周期 约 5min。 4.2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 据分析,发生事故时产生的放射性 污染物为 X 射线检测仪 产生的 X 射线。 4.3 污染途径分析 发生人员误照事故时,污染途径是 X 射线的直接外照射。 5 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 5.1 监测计划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与防护 条例(国务院第 449 令)、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工业 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 GBZ117-2006)、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14583-1993)、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等法规和标准,对射线装置使用单位进行工作场所监测、场所外的环境监测、个人剂量监测。 5.1.1 场所监测 结合 本项目的特点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制定了本项目的场所监测计划,监 17 测项目为 x- 辐射剂量率 , 使用的监测仪器为便携式 x/ 剂量仪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 X射线检测仪 操作台 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年 4 次 ,监测计划列于表 5-1。 表 5-1 场所监测计划 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度 四层 X 射线检测仪 操作台 剂量率 4 次 /年 5.1.2 环境监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 X 射线检测仪周边环境 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为每年 1 次 ,监测计划列于表 5-2。 表 5-2 环境监测计划 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度 物资及计量保障中心 大楼 四层可靠性分析实验室 剂量率 1 次 /年 5.1.3 个人剂量监测 辐射工作人员配备 - 个人剂量计,每季度定期到有资质的单位监测人员受照剂量,其结果建立档案,并及时通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管理部门 。 5.1.4 监测仪器与质量保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计划为 本项目 X 射线检测仪 操作人员配备 - 个人剂量计 2 台,配备的监测仪器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校准和检验。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外环境辐射监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5.2、 污染防治措施 5.2.1 辐射安全措施 ( 1) 实体屏蔽 本项目使用的 1 台 X 射线检测仪整体用铅板覆盖,设置观察窗的设备均采用铅玻璃屏蔽。 ( 2) 人流控制 X 射线检测场所只有一个人员入口,并处在工作人员的监视下, 并 粘贴 文字警示,因此 照射 期间非工作人员 进入 的可能性较小。 18 ( 3) 安全联锁 安全联锁方式是 在 设备表面的防护门 采用 串联联锁 ,如防护门有任何一个在工作中被误打开,则 X 射线检测仪 的射线及高压都将自动关闭, X 射线检测仪停止工作,以保护人员安全。 ( 4) 应急方案、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 为了防止事故发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 X 射线检测仪 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照射危险主要原因是防护设施发生故障。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