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报批 稿) 项目名称: XX 技师学院改扩建项目(一期) 建设单位(盖章): XX 技 师 学 院 编制日期: 2014 年 2 月 国家环境保护 部制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梁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 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技师学院改扩建项目(一期) 建设单位 XX 技师学院 法人代表 李雄健 联 系 人 张主任 通讯地址 XX 市 XX 路与相山大道相交之东北地块 联系电话 18973560399 传 真 邮政编码 423000 建设地点 XX 市 XX 路与相山大道相交之东北地块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改扩 建 行业类别及 代 码 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 P8236 占地面积 (亩 ) 200.2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200 总 投 资 (万 元 ) 11000 其中:环保 投资 (万元 ) 15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36%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年 8 月 一、 项目由来 XX 技师学院是由 XX 市委、市政府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以原 XX 技术学院为主体,整合 XX 市湘南技工学校、 XX 市供销学校建立而成。 2009 年 3 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 200952 号关于建立 XX 技师学院的批复文件,正式批准成立“ XX 技师学院”。学院成立初占地总面积 286.6 亩(其中技术学院校区占地面积 143.9 亩,湘南技校校区占地面积 108.8 亩,供销技校校区占地面积 33.9 亩),建筑面积 20 多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 5000 人。学院目前开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贸系、旅游管理系共五个系,开设了数控与模具技术、汽车装配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广告制作、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与经营、烹饪技术、美容美发与造型等技师类、中、高技类工种专业共 12 个。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校 259 名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高级技师人数的占 33%;实习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的达 76%。 为优化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 4 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实施意见以及我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近期以 XX 技师学院整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坚持标准,立足长远,统筹规划,逐步过渡”的原则,重点发展建设主校区(原 XX 市湘南技工学校校区),扩大主校区的用地面积,完善主校区相关功能。 学院合并成立后,按照市政府 2009 年“ 10 15”专题会议“ XX 技师学院逐步将原供销技校、 XX 技术学院两校区进行调整置换,集中在原湘南技工学校一个校区办学”的精神, XX技师学院已于 2010 年 6 月 13 日将原供销技校资产移交给苏仙区人民政府兴办小学。原 XX 技术学院校区目前闲置,现集中办学的原湘南技工学校校区面积仅有 108.8 亩土地。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意见湘政办发 2006 22 号文件规定和要求:在校学生规模 5000 人以上,校园占地面积须 300 亩以上。该院目前办学用地规模达不到上级文件规定要求。因此,急需新征用地,以满足在校生规模 5000 人以上的要求。根据 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郴政办函 2008183 号关于 XX 技师学院整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准在湘南技校校区东北面新征 13.34ha(200 亩 )用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和规定, XX 技师学院 于 2014 年 1 月委托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对 XX 技师学院改扩建项目(一期) 环境影响 评价 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技术人员经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建设概况 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性质 项目名称: XX 技师学院改扩建项目(一期) 建设地点: XX 市 XX 路与相山大道相交之东北地块 建设单位: XX 技师学院 建设 性质:改扩建 2、建设内容 2.1 主体工程建设 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续) 本项目 建设 占地 200.22 亩, 计划建设教学楼、实 训楼 、培训楼、图书馆、体育馆、行政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生活用房、附属用房、垃圾收集站及物业管理房等。鉴于 XX 技师学院 改扩建 规模较大,对建设单位正常开展技师教育及资金筹措均有影响,为保证项目能有效运行,对技师学院 扩建进行分 两 期建设 , 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200.22 亩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土地平整、三通一平等基础工程和 2 栋学生宿舍、1 栋 图书馆、简易运动场的新建工程, 一期构筑物建筑工程位于项 目南面和中部,占地以耕地和荒地为主, 其余工程作为二期建设内容, 本次环评只对一期进行 评价 , 原有工程、 一期 、二期 建设内容 一览表 如下: 表 1 原有工程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原校区总占地面积 亩 108.8 2 总建筑面积 m2 56551 3 教学楼 m2 14905 1 栋, 6 层 4 实训楼 m2 16658 1 栋, 6 层 5 学生公寓 m2 11894 3 栋, 6 层 6 教师公寓 m2 4236 1 栋, 6 层 7 食堂 m2 1794 1 栋, 2 层 8 办公楼 m2 5166 1 栋, 5 层 9 容积率 0.78 表 2 一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 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133478.67 200.22 亩 2 总建筑面积 11402 3 其中 宿舍楼 5120 两栋,均为 6 层 4 图书馆 6282 一栋 ,共 6 层 1-3 层为行政办公, 4-6 层为图书馆 5 简易运动场 60000 6 三级化粪池 m3 300 包含二 期建设废水处理量 7 道路 m 700 通往原校区的主干道 8 绿化 200 一期工程绿化面积 6 表 3 二期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 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总占地面积 133478.67 200.22 亩 2 总建筑面积 170026.5 3 其中 教学楼 28676.36 4 实训楼 37722.31 5 培训楼 9224.33 6 体育馆 6012.87 7 学生宿舍 42116.66 8 食堂 6147.89 9 生活用房 23551.70 10 附属用房 15588.16 11 垃圾站 80.0 12 物业房 906.23 13 建筑密度 % 15.44 14 容积率 / 0.86 15 绿地率 % 40.8 3、 项目给排水 ( 1)给水 本 项目 利用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供水主管径 DN100。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供水水压为 0.4MPa。建筑物内部采用下行上给式供水方式。 ( 2) 用水量 A 生活用水量 图书馆内 师生 办 公用水取 15L/人 日 ,宿舍楼内学生生活用水取 150L/人 日 ,故本项目办公用水为 0.75t/d, 住宿 学生 420人, 生活用水为 63t/d, 则总用水量为63.75m3/d。 B 消防用水量 7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20L/s 计,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 1 次,火灾延续时间按 2小时设计。消防用水量为 144 m3。室 内 消防用水量按 20L/s 计,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 1 次,火灾延续时间按 2 小时设计。消防用水量为 144 m3,则 总消防用水量为 288 m3。 ( 3)供水管网的布置 为了提高 项目 供水的安全可靠性,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 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主干管以环状网布置,支管以枝状网布置。在主要道路上布置给水主干管。 ( 4) 排水 本 项目 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 90%计算 , 污水量约为 57.38m3。 本项目 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由 项目区主干道下的污水管道 排入 XX 路 市政污水管道, 沿 XX 路 最终汇入 XX 市第 一 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入 XX 河 。 雨水经建筑边沟和雨水口收集, 雨水排洪沟与原校区连通,共同 排入 XX 路 城市雨水 管网 。 4、 供配电 本项目 由苏仙区国家电网供应。 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电源为一级负荷,其它用 电均为三级负荷。 5、 人员规模 本 项目 建成后 , 两栋宿舍 容纳学生约 420 人 ,图书馆内行政办公区容纳教师和学生 50 人 ,每年开学时间为 200 天 。 6、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30的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项目所在位置用地规划为教育 科 研用地,因此,项目用地符合 XX 市土地利用规划。项目选址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内,基本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项目占地类型以 耕地 和山地为主, 项目距离北面苏仙岭风景名胜区有2.5km, 并且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环境 优美,四周无重大污染源,且 8 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行,选址可行。 7、 平面布置 该项目呈较规整的长方形,一期主体建筑为 2 栋宿舍楼和 1 栋图书馆,同时建设60000m2 的简易运动场 。 简易运动场位于项目内西南 角, 图书馆位于项目中部,宿舍楼位于项目内东南侧。 项目 东 面为 山地 、 西 面 20-50m 处 为龙门村龙家组、西北面20-200m 处 为袁家组、 北面 30m 为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西南面 20-50m 处 为铁 杉 山组、西南面隔 XX 路 300m 处为君临天下项目区、 南面为原校区。 8、 项目建设计划进度安 排 本项目建设期为 2.5 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2013 年 11 月 2014 年 2 月,完成征地前期准备工作; 2013 年 12 月 2014 年 6 月,征地拆迁安置、土地审批 2014 年 4 月 2015 年 6 月,土石方工程、三通一平及方案设计,施工招标; 2015 年 6 月 2016 年 5 月,完成图书馆及宿舍楼工程主体; 2016 年 6 月 2016 年 8 月,完成运动场地工程; 2016 年 8 月底,一期工程全部竣工。 9、拆迁安置情况 本项目属于原拆原建性质,根据项目建设方提供资料, 需拆迁龙门池村朱家组16 户,具体拆 迁 方案由苏仙区政府负 责, 拟被拆迁的住户采取以下补偿方案: 货币补偿 方案 ; 公寓安置方案 。 9 1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XX 技师学院 位于 XX 市 XX 路与相山大道相交之东北地块 , 原校区占地面积 108.8亩土地 , 正式成立于 2009 年 3 月 ,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 5000 人 , 共设 5 大系, 12个技师类、中、高技类工种专业。 原校区主要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和办公楼,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 该项目与原校区由一条主道路相连,除雨水沟与原校区相连外,其余辅助工程和环保措施,本项目另建。 本项目改扩建工程在校生规模和学校总体功能均不发生变化。 区域内主要环境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和食堂产生的厨房油烟、餐饮废水及院内的交通噪声和社会噪声以及 4s 维修店喷漆产生的废气 、废渣和噪声 。 XX 日产 4s 店位于本工程南侧 20m, 业务范围包括小型汽车修理、外售配件及汽车养护装饰。汽车维修业务主要有钣金、打磨喷漆、机修等日常维修业务,属于二类汽车维修。产生的污染主要 有: 汽车尾气、焊接废气、喷漆房废气 ;车辆受损部位进行的敲打及对零部件的打磨、空压机、气动扳手产生的噪声, 源强值在 75 至 90 分贝之间; 汽车保养更换的 废机油 和 废刹车油 约 5.0t/a,废活性炭和含油废棉纱手套 等 0.06 t/a, 企业 将 本项目南侧规划为运动场,并通过围墙的阻隔,对本项目影响较小。 (一) XX 技师学院 现有排污情况 1、废水 XX 技师学院 外排 废水主要为教师和学生产生的生活废水 和食堂产生的餐饮废水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00t/d, 餐饮废水排放量 120m3/a, 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5和 NH3-N等; 生活废水 经 学校污水管网由北向南排入 化粪池 (设置于学校 南侧 ) 处理 后 同 未 经处理的餐饮废水 , 沿 XX 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 汇 入 XX 市 第 一 污水处理厂 进行处理,处理 后的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B 标准)排入 XX 河 。 2、废气排放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 XX 技师学院 现有工程 产生的 废气 主要来源于 学校 食堂 。 本食堂现有基准灶头 10 个 , 食堂油烟由排气扇排出, 无油烟净化器 设施 。 学校 4000 学生就餐,用餐人次为 8000 人次 /日,年开放 200 天,每人次 25g 食用油,油品挥发率为 3%,则厨房油烟产生量约为 6kg/d, 1200kg/a。厨房 灶台 工作 5 小时 /日, 现有 排油烟机的排 11 风量 160000m3/h,食堂厨房油烟产生浓度约为 7.5mg/m3。 学校食堂油烟未 做到 达 标 排放 。 3、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学校产生的 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800t/a。 根据现场勘查 XX 技师学院 在每栋教学楼两段分别设置了垃圾桶。 在学校 南 面 设 有 1 座 12 平方米垃圾池,垃圾池地面及四周为水泥硬化。垃圾池 按照一天一清运的原则,由市环卫部门用密闭垃圾运转车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符合相关规范及规定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4、 噪声排放情况 学校 的噪声主要来自汽车在院内行驶产生的 交通 噪声 , 教学及学生、老师生活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 。 (二) XX 技师学院现有 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 XX 技师学院 食堂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同时,食堂厨房油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未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 GB18483-2001)。 (三)“以新带老”削减措施 针对 XX 技师 学院 现有工程存在的问题,本环评建议学院 食堂建设三级隔油池,废水经三级隔油池处理后再排入 XX 路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在食堂安装油烟净化器对油烟处理。 12 1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 、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地理位置 苏仙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北瞻衡岳,南倚五岭,东界罗霄,周边与 XX 市北湖区、桂阳县、资兴市、永兴县、宜章县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苏仙区的前身是郴县。 1994 年 12 月,国务院批准 XX 撤地建市、郴县撤县设区,1995 年 3 月,郴县正式更名为 XX 市苏仙区。 本项目 位于 XX 市 XX 路与相山大道相交之东北地块 。 地理坐标为北纬 25 4717.73,东经坐标为北纬 113 03 26.39。 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2、气象 本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 、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多暑热,秋高气爽,冬有冰雪,热量充足,雨水充沛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18.3,极端最高温度40.5,极端最低温度 -6.3;年总降雨量 1493.8mm,年最大降雨量 2252.6mm,月最大降雨量 585.5mm,最大日降雨量 294.6mm;年平均相对湿度 80%, 年最小相对湿度 11%;全年除 6 8 月为南风外,其余各月均以北风为主,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 13%;年静风频率 44%;年平均风速 1.3m/s。最大风速 18m/s。 3、地形地质地貌 苏仙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东南、西南群 山屹立,西北低平开阔,形成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整个朝北倾斜的地势。东南部由西山、五盖山两大山体组成,山势高峻,山体庞大,山脉走向近南北向,纵向并列,海拔在 1000 米以上 ,最高峰狮子口海拔 1913.8 米。西南部的骑田岭山体,山势雄伟,山体群峰林立,地表起伏大,山体多呈北东 -西南走向。骑田岭和五盖山成为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沿着骑田岭 五盖山脊线,南面溪河南流入珠江,北面溪河北去注湘江。西山、五盖山、骑田岭三大山体之间形成南北走向的谷地,西山与五盖山间的大奎上谷地,五盖山与骑田岭之间的坳上、良田、廖家湾 谷地, 14 二条谷地平行排列,成为农业生产的耕作区和由湖南通向广东的交通要道。中部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相间分布。东北与西北地势低平坦开阔,海拔一般在 300 米以下,地面起伏和缓,坡度在 5 10 度之间,最低处在西河出口处洗金滩,海拔 104 米。河流两岸的溪谷平原呈串珠状分布在河道两侧低平处,并以河床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形成一、二、三级阶地。区内最高点狮子口与最低点洗金滩的海拔差 1809.8 米,由南向北的平均坡降为24.13%。 区境地貌复杂多样,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及附属水面。其特点是:山地为主,丘陵、平原 相当,岗地、水面较少。全区总面积 1342.27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731.79 平方公里,占 54.52%;丘陵 240.06 平方公里,占 17.88%;岗地 120.03 平方公里,占 8.94%;平原 211.52 平方公里,占 15.76%;水面 38.87 平方公里,占 2.9%。区内岩溶地貌分布较广,丹霞地貌发育典型。灰岩形成的岩溶地貌在全区分布较广,发育有溶洞、暗河、裂隙、漏斗,形成石林、石笋、石峰、石沟等喀斯特地貌。飞天山一带为典型的红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石寨丛立,形似塔台,四周悬崖峭壁,寨顶平坦,林木繁茂,景色壮观, 人称“小桂林”。 4、水文状况 XX 河是流经 XX 市区的主要的河流。 XX 属长江流域,湘江水系耒水东江河的一级支流,全长约 75.7km,流域面积 772 km2。据 XXXX 水文资料,多年平均流量 9.97m3/s,最大年平均流量 19.7 m3/s,最小平均流量 4.7 m3/s;极端最大流量 630 m3/s,极端最小流量 0.10 m3/s;多年平均水位 146.07m(黄海基面),平均坡降为 2.17%,平均河宽 27m,雨季河深大于 1m,旱季则为 0.5 m 左右。 本项目纳污河流为 XX 河。 5、土壤、植被 苏仙区境内海拔 500 米以下的丘岗平地以石灰岩红壤为主,其次是板页岩、红壤、砂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紫色土和海潮土,是耕作土壤最大地段。 15 海拔 500-800 米的中低山坡台地,以石灰岩、板页岩的红壤为主,缓冲坡层有一定数量红壤土耕地。海拔 900-1200 米的山顶为板页岩、花岗岩发育的黄棕壤。海拔 1200-1400米的山顶为板页岩、花岗岩发育的草甸土。 苏仙区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植被种类复杂,因境内山地海拔高度不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山顶,植被为矮灌木和丛草,常绿阔叶林多为细叶青岗、银木荷、紫花桂鹃、箬竹等,海拔 900-1200 米的山地,植被以木本为主,也有高冬茅和葛藤,海拔800 米以下,中低山和丘陵多以壳科青岗、栲属、樟科和山茶科为主要建群种,针叶林在全县植被中占有最大面积。 本项目 用地背 靠杉木岭, 植被茂密 、 空气清新 、 地势高耸,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空间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基础。 周围现有植被主要以耐受性较好的杂草如蜈蚣草、 狗尾草 等草本植物为主,基本无大型乔木。 区野生动物较少,主要为常见的鼠、麻雀等,未发现珍稀动 植 物物种 。 16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苏仙区辖 9 镇 1 乡 6 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年末总人口 36.72 万人,常住人口 41.1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5.48 万人,乡村人口 15.64 万人,城镇化率 61.96%。 1、社会经济结构 2012 年,全区生产总值 202.7 亿元,增长 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7 亿元,增长 4.4%;第二产业增加值 135.3 亿元,增长 14.9%;第三产业增加值 56.7 亿元,增长 10.4%。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达 4.93 万元。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5.3: 66.7: 28.0,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全区财政总收入达 9.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56 亿元,增长 21.42%;上划中央税收 1.65 亿元,增长 15.28%;上划省级税收 4500 万元,增长19.89%。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84.55 亿元,同比增长 11%。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53.56 亿元,同比增长 11%。年末全区 2 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 1.81亿元,同比增长 3%。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 0.48 亿元,同比增长 11%。 2、教育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 156 所,其中小学 131 所,初级中 学 8 级,高级中学 1 所,完全中学 2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0 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所,职业高中 2 所,特校 1 所。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毕业生升学率 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 100%。普通高中招生 2526 人,在校生 6938 人,毕业生 2042 人。初中招生 3683 人,在校生 10491 人,毕业生 3047 人。普通小学招生 5545 人,在校生 28366 人,毕业生 3916 人。在校学生辍学率0.36%。全区共有幼儿园 64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 11409 人。 3、文化、卫生、文物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 17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新建成 30 家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 55 场。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8 个,有线电视用户数 3.18 万户。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96.6%,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 349 个,其中:医院 7 个,卫生院 17 18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2 个,卫生监督所 1,疾病控制中心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 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 317 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 2255 张。卫生技术人员 2097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848 人,注册护士 934 人。 本项目拟选用地区域内 1 公里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本项目北面2.5km 为苏仙岭风景名胜区。 18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见表 4: 表 4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编号 项目 功能属性及执行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及 2000 年 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2 声环境功能区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环境噪声限值 3 水环境功能区 类、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类标准限值 4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是否森林公园 否 6 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 否 7 是否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否 8 是否人口密集区 否 9 是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否 10 是否三河、三湖、两控区 是两控区 11 是否水库库区 否 12 是否污水处理站集水范围 是 13 是否属于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否 19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及主要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 1、环境空气 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评价采用 XX 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5 月对 XX 市职中、市兴隆步行街、市审计局 3个监测点的 SO2、 NO2、 PM10 三个监测项目的常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 5。 表 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 mg/m3 项目 监测点 SO2 NO2 PM10 XX 市职中 日均值范围 0.022 0.035 0.020 0.070 0.053 0.088 月均值 0.028 0.029 0.071 超标率( %) 最大超标倍数 XX 市兴隆步行街 日均值范围 0.019 0.031 0.017 0.030 0.051 0.080 月均值 0.026 0.022 0.067 超标率( %) 最大超标倍数 XX 市审计局 日均值范围 0.017 0.039 0.015 0.028 0.044 0.074 月均值 0.021 0.020 0.057 超标率( %) 最 大超标倍数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日均值 0.15 日均值 0.12 日均值 0.15 由表 4 可知, XX 市职中、市兴隆步行街、市审计局三个监测点的 SO2、 NO2、 PM10 三个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 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地表水环境 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项目纳污水体为 XX 河,本次评价采用 XX 市环境监测站于 2012 年 10 月 XX 河地表水季报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其中潘家桥断面执行地表水 类标准,梁家湾断面执行地表水 类标准, 其监测结果 见表 6。 20 表 6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 pH CODcr BOD5 氨氮 SS 粪大肠 杆菌 总磷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XX 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与 XX 河交汇处上游XX 河潘家桥断面 10 月 5 日 7.32 3.8 1.0 0.661 4.8 2000 0.13 0.050 10 月 6 日 7.33 3.7 1.3 0.621 4.6 2200 0.16 0.051 10 月 7 日 7.30 3.9 1.2 0.673 4.5 2100 0.15 0.052 ( GB3838 2002) 类标准 6-9 30 6 1.5 / 20000 0.3 0.3 超标率( %) 0 0 0 0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倍) 0 0 0 0 0 0 0 0 XX 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口与 XX 河交汇处下游XX 河梁家湾断面 10 月 5 日 7.31 14.3 3.8 0.93 5.1 2400 0.15 0.051 10 月 6 日 7.28 13.6 3.7 0.96 4.9 2200 0.14 0.053 10 月 7 日 7.29 12.1 3.9 0.92 5.0 2500 0.15 0.054 ( GB3838 2002) 类标准 6-9 40 10 2.0 / 40000 0.4 0.3 超标率( %) 0 0 0 0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倍) 0 0 0 0 0 0 0 0 由上表可知, XX 市第一 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与 XX 河交汇处上游 XX 河潘家桥断面和下游 XX 河梁家湾断面中的各类监测因子监测值均达到其水功能区划要求 。 3、声环境现状 调查与 评价 本项目采用距离项目北面 30m处的 XX市第一职业中 等 专 业 学校 于 2013年 10月 16日对 第一职业中 等 专 业 学校 东、南、西、北面声环境监测 结果 ,结果 见表 7。 21 表 7 第一职业中 等 专 业 学校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dB(A) 监测点位 监测日期 Leq L10 L50 L90 XX市 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楼 东 10 月 16 日 昼间 50.9 47.5 42.0 40.5 夜间 44.5 44.5 41.1 39.5 南 10 月 16 日 昼间 52.7 51.8 43.1 40.8 夜间 43.6 44.8 42.2 39.6 西 10 月 16 日 昼间 57.5 49.9 44.6 41.2 夜间 45.0 43.2 41.3 39.5 北 10 月 16 日 昼间 51.1 48.9 41.0 39.7 夜间 44.8 42.4 40.2 39.0 由表中可见, 噪声监测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2 类标准(昼: 60,夜: 50) , 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22 环境质量状况(续)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 8 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 与项目相对位 置 保护级 别 大气环境 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龙门池村袁家组( 120 户) 龙门池村龙家组 ( 150 户) 龙门池村铁杉山组( 100 户) 君临天下项目区 北面 30m 西 北 面 20-200m 西面 20-50m 西 南 面 50-100m 西南面 300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及 2000 年修改单中 二级 声环境 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龙门池村袁家组( 120 户) 龙门池村龙家组( 150 户) 龙门池村铁杉山组( 100 户) 北面 30m 西北面 20-200m 西面 20-50m 西 南面 50-100m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 标准 水环境 XX 河 西面 80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 类 九渡江 西面 2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类 生态环境 周边 200m 范围内的动植物 - 23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 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 类标准 。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及 2000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 3、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中表 2 的二级标准。 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中的 三 级标准。 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运营期噪声执行 社会生活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 2 类标准。 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8599-2001)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总量控制指标 项目生活污水排放已连接市政污水管道,所产生的水污染物最后通过 XX 市第 一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因而其水污染物已由污水处理厂分担,环评不建议 分配 总量控制指标。 24 建设期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 主要污染因子及源强 、 施工期污染因子及源强分析 本项目施工场地建设有简易工棚,配套有简易厨房 、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及生活垃圾临时收集池 。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基础工程阶段、主体工程及装修阶段。施工期间产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基础开挖及项目区内拆除建筑、 建筑建设及装修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 大气污染源分析 : 施工过程中的气型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机械排放的尾气及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含油烟废气、装饰粉尘、油漆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有施工车辆行驶过程中扬起的灰尘、渣土等装卸时产生的扬尘及裸露地面因风蚀而产生的扬尘。这些扬尘的产生与地面干燥程度和风速大小有关,地面越干燥,风速越大,产生扬尘越大。据类比资料显示,在路旁和装卸处下风向 5 10m 处,TSP 浓度可达 1000 2000 mg/m3。 场地平整 土方开挖 道路修筑 房屋建筑 装修 扬 尘 噪声 车辆运输、材料堆放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活废水 2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续) 施工车辆尾气主要污染因子 有 CO、 THC 和 NOx,一般大型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为: CO: 5.25 g/辆 km, THC: 20.8g/辆 km, NOx: 10.44g/辆 km。 根据类比资料,施工车辆 7 台,高峰期施工车辆 10 台,则汽车尾气排放总量为: CO:52.5 g/km, THC: 208g/ km, NOx: 104.4g/km。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燃 料燃烧 废气和 含油烟废气,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排放的废气量较小。 水污染源分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车辆清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中雨水造成的 水土流失,基础开挖时地下涌水。施工车辆清洗废水主要为施工车辆上路时,车轮清洗废水,水中污染因子主要为 COD 和 SS,浓度分别为 25200 mg/L、 500 4000 mg/L,清洗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因子和浓度约为 CODCr: 200 250 mg/L, BOD5: 150200 mg/L, S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