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XX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 项目    建设单位: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盖章 )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国家环境保护 部 制   - 2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编  制  说  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为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域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 3 - 评 价 单 位 :   XX 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公章)  单 位 法 人 :           谷  惠  民                 文  件  类  型  :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报  告  表       项 目 名 称 :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 项目  项目负责人:          李  新  国       评  价  人  员  情  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上岗证书号  职   责  签    字  谷惠民  环境评价  高   工  环评师 0005978 审   核   李新国  环境评价  工程师  岗 证  B24270015 号  填   报   秦明坤  环境评价  工程师  岗 证  B24270013 号  填   报    - 4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 项目  建设单位  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人代表  智建国  联系人  候玉臣  通讯地址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联系电话  18953002099 传真   邮政编码  274700 建设地点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占地面积( m2)  65895 绿化面积 (m2) 28203.1 总投资(万元)  56052.21 环保投资(万元)  3089 占总投资比例( %)  5.5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 概 况  根据 XX 县总体规划,以及 XX 县现有文化活动和体育设施状况和需求情况,为提高城市的承载力,提高城市的形象,带动县城区西部的城市建设,拟建一个文化体育中心。  本工程是 XX 县总体规划建设的组成部分,总 占地面积为 65895 平方米( 98.8 亩),建筑面积为 19987 平方米。地块内规划有“一场三馆”,即体育场、体育馆、文化馆和图书馆,是一个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活动中心。  2、 项目的总体设计  ( 1)、 建设规模  该项目的总占地面积 65895 平方米( 98.8 亩),地块内规划有“一场三馆”,即体育场、体育馆、文化馆和图书馆,是一个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活动中心。  ( 2) 、 地址选择  该项目拟建在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 3)、投资估算与资金 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 56052.21 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由县财政配套拨给。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 主要 技术指标详见表 1。  表 1 XX 县文化体 育中心 主要技术指标 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建设用地面积  m2 65895( 98.8 亩)  规划总建筑面积  m2 19986.88 一、地上建筑面积  m2 19986.88  - 5 - 其  中  体育场建筑面积 ( 5000 座)   m2             4829.72 体育馆建筑面积   m2 6479.69 文化馆及图书馆建筑面积   m2 8677.47 (备注:地上面积包含变配电室及设备用房 )  容积率   0.30 建筑密度   14.5% 总绿地面积  m2 28203.1 绿地率  % 42.8% 建筑基底面积  m2 9539.49 停车位数  辆  134 均为地面停车位,体育场、体育馆均按每约 1.0 车位 /100 座,自行车位 25 车位 /100 座  3、 公建配套情况  ( 1) 供  电 : 文化馆和图书馆设有一座配电室,从电力外网引来 220/380 电源,供给负荷用电,进线电缆埋地 敷 设分别进入图书馆和文化馆的一层电气间的配电柜。本工程供电负荷容量 2X800KVA。  ( 2) 供  水 : 本项目 中生活用水为市政 室外供水,水压不小于 0.35Mpa,最高供水 36.83m3,最大小时用水量 5.46m3/h。可满足本项目需求。  ( 3) 排  水 : 本项目采用污、废水合流系统。雨水排入小区西侧新郓街市政雨水管网。污水排入小区西侧新郓街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排水量为 29m3/d。  ( 4) 消  防 : 消防给水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设置消防水池分别供室内消防和室外消防用,供室外消防用的消防水池设取水井。消防水量消防用水量 558m3,采用两个容积相等的消防水池。  ( 5) 通  讯: 电话与微机联网系统采用综合布线方式,各层敷暗管埋设用户信息插座。  4、 劳动定员  体育场及体育馆 每天开发时间约为 100 天,运动员为按 50 人计;文化馆及图书馆每天开发时间为 365 天,阅读人员及工作人员分别按 400 人和 34 人计 。  5、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 为 56052.21 万 元 , 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建筑工程费 41547.61 万元,安装工程费 2189.51 万元,设备购置费 6178.37 万元,其他费用 6136.72 万元。  6、 城市规划符合性 及土地利用性质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 项目 占地面积 - 6 - 65895 平方米,不占用耕地。 项目 用地为 XX 县 规划 商业 用地,是通过土地出让方式取得,用途为商住,征用划拨土地手续完备。 本项目用地符合 XX 县 土地利用规划。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 根据企业提供资料, 本项目建设场址内不占用耕地 。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项目所在交通地理位置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位于 XX 县金河路以北,临城路以南,新建街以西,新郓街以东 。 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交通发达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便于项目建设实施。  2、地形、地貌  XX 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因素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西南与东北相差 9m,地面迫降在 1/5000 1/10000,海拔在 38.5 47.5m 之间。地貌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类型。缓平坡地分布于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槽地带位于 XX 西部大沙河一带, 河滩高地则位于 XX 西北部的黄河沿岸。    拟改建厂址所在区域位于缓平坡地。  3、地质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 XX 县境属于中朝陆台山东省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 “鲁西断块 ”中的 “鲁西南块陷 ”上,地表全部为新生界第三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所覆盖,没有基岩出露。但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界限不易区分,新生界厚度一般为530 650 米,平均 590 米。  土层为新近堆积的河相松散物,以粉砂为主,特点是颗粒细、饱和、松散,可分 6 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层、亚粘土、粉砂、亚粘土、粉砂、亚粘土。  从构造上看,本区总体走向大致呈南北倾向东的单 斜构造,发育次一级宽缓褶曲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南部及北部煤系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中等。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 6 7 度。在山东省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纲要( 2006 年鲁政发 86 号文)上, XX 县为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烈度为 度。  4、地表水系  XX 县境内新老河道纵横交错。 黄河从 XX 县西北边境穿过,境内全长 33.7 公里,为干旱季节的主要供水水源。境内主要河流有 鄄郓河 、 郓巨河 、 XX 新河、 郓巨河 以及多条灌溉沟渠等,上述水系多为人工挖掘,分布纵横交错。    5、气候、气象  XX 县地处中 纬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较大,无霜期长,雨热匹配较好,雨热同季,适于各种作物的生长。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 XX 县年平均气温为 13.5 ,全年以 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 -1.8 , 7 月份最高,平均为 26.6 。多年平均降水量 695mm,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7、 8 两个月。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 3.3m/s。 XX 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79.7 小时,平均相对 湿度为 69%。  6、水文  XX 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存在于粗细不等的砂层之中(少数为粘土裂隙水)。可分为: (1)全淡水区,分布于沿黄一带,月 150 平方公里。 (2)层结构区及咸淡区,浅层及中层为咸水,深层淡水顶界面埋藏较浅,一般小区 200 米。 (3)淡咸淡区,占全面积的 87%。境内地下水流向大致自西向东,西部较缓,水力坡度较缓为 1/8000,东部水力坡度较陡为 1/3000,多年平均最小埋深为 1.78 米,最大埋深为 3.38 米,年平均埋深为 2.16 米,多年平均变化幅度为 1.6 米,最大为 2.78米。  7、生物多 样性  由于历史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境内原始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现存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且为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包括农田栽培植被和人工森林植被。天然次生植被多见于滩涂、沟渠、田间隙地等处,主要有车前、苦荬菜、蒺藜、蒲公英、狗尾草、茅草、芦苇、薄草等。农田栽培植被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三大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其次是花生、芝麻等,蔬菜品种较多,有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茄子、黄瓜等。人工种植的树木主要有:杨、柳、槐、椿等。  明清时期, XX 境内曾有野鹿、獐子、狐狸 、獾、山猫等兽类动物分布,现已绝迹,建国后仅存野兔、黄鼠狼、刺猬等,境内常见鸟类则主要有麻雀、喜鹊、乌鸦、燕子等 。  评价区域内无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XX 县位于 XX 市的东北部,北临黄河,东依梁山, 辖 21 个乡镇, 1031 个行政村, 全县 120 万人,总面积 1643 平方公里,耕地 155 万亩。  XX 县资源丰富。黄河流经 XX33.7 公里,年均引水量 2.5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4.32 亿立方米。优质煤储量 28.15 亿吨,煤田面积 439.6 平方公里,境内设计 赵楼、 XX、彭庄、 XX 四对矿井和装机总容量 4 60 万千瓦的大型坑口电厂,正在进行前期建设。农业基础较好, 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基地和平原绿化先进县。  XX 县工业门类齐全,已基本形成机械加工、化工、轻纺、塑料、搪瓷、酿造、食品、制革、饲料加工、建筑建材、木材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发展格局,产品品种 160 多个,其中 30 多种获省优,部优,并销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XX 县 2008 年底有普通高中 5 处,初中 41 处,普通小学 410 处,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和职业高中各 1 处,乡镇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1 处。全县有教职工 11922 人,在校学生 20 万。 2001 年, XX 县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同年 XX 县教委被国家教委、财政部、国家计委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XX 文化底蕴深厚。 XX 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筑城名郓。 XX 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 XX”之说,义军领袖宋江、晁盖、吴用都是 XX 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较多,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宋江武术院列全国十大名武 馆(校)榜首,组建的“狗娃艺术团”以其独特的魅力蛮声海内外。  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人文遗迹、名胜古迹。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拟建项目周围现阶段 入驻 污染 企业较少, 根据 XX 县环境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空气中 SO2 年日均值为 0.04mg/m3, NO2 年日均值为 0.030 mg/m3, TSP 年日均值为 0.410 mg/m3,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空气中的 SO2、 NO2 日均值 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06)中的二级标准 。 TSP 时有 超标, 超标原因 主要 是本区域地处我国的北方地区,干旱少雨,风沙较大;同时机动车辆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地面扬尘,致使 TSP 时有超标现象。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内的主要河流为郓巨河 ,该河流为人工开挖的季节性河流,其功能为灌溉、排涝。郓巨河 由于接纳了沿途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灌退水,根据 XX 县环境 监测站提供 郓巨河沙土集 断面监测数据, CODcr 为 43mg/L。该河水质已受到污染, CODcr 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体标准要求。污染类型属于有机污染。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012 年度 XX 县环境监测站对地下水取样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因受地质因素影响,含氟量、总硬度和硫酸盐超标,其余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水质标准( GB/T1484-93)中 类水体标准要求。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  该项目位于 XX 县 XX 镇境内。由现场勘察可知, 项目所在区域内总体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厂界声级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 A),夜间 50dB( A)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 XX 县 “十 二 五”环境保护规划,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被定为二级保护区,地表水被定为 III 级保护区,地下水被定为类保护区,声环境被定为 2 类保护区。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  1、环境空气: 站 区办公区、附近居民  2、水环境:郓巨河 、周围地下水;   3、声环境:站 区办公区、附近企业。  该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人文遗址、名胜古迹。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地  表  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类标准;  地  下  水: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 93) 类标准;  声  环  境: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 2008)2 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   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的 二 级标准( 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0 mg/m3) ;  废   水: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表一 标准 中一级 A标准 (即 PH 6 9, COD 50mg/L, BOD5 10 mg/L, SS 10 mg/L, NH3-N 5 mg/L)的要求。 中水回用标准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 89要求。  噪   声:工业企业厂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标准 (GB12348 2008)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施工期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中相关规定。  固   废: 该项目所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应执行一般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  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图示 ):  本工程属非污染型生态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期包括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工程施工期间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等建设工序将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少量污水和废气等污染物;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机动车尾气等。  从污染角度分析,该项目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图示如下:  一、施工期:  框图 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框图  回用  装饰工程  工程验收  设备安装  扬尘、废气  建筑废水  少量建筑垃圾  工程回填  简易沉淀池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大气环境  工程营运  噪声  声学环境  工地生活污水  建筑弃土  污水处理厂  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  外购土方  工程回填    二、营运期:  消音  降噪  城市垃圾清运系统  市政设施完善后  治  理  尾气     装置  工程营运  商业  流动人员  雨水  管网  绿化、浇洒道路  水景、消防用水  管  理  商铺及人群噪声  机  动  车  尾  气  大气环境  声学环境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水     泵       噪      声  化粪池  二级生化处理  垃圾袋装  城市污水管网  城市污水处理厂  框图 2  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框图  水  环  境   城  市  污水管网  城市中水处理系统  化粪池冲厕  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 机动车废气    主要污染工序说明:  (一)施  工  期  1、基础工程    废  气:  a)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开挖、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CO、 NOX、 SO2、烟尘。  b)土石方装卸、散装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TSP。    废  水:  a)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BOD5、 COD、 SS。  b)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 工程的灰浆,主要污染物为 SS。    噪  声: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打桩机、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    固  废:  主要是基础工程施工时挖掘的土方和建筑垃圾。  2、主体工程    废  气:  a)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建筑施工、物料运输等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CO、 NOX、 SO2、烟尘。  b)土石方装卸、散装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 TSP。    废  水:   a)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BOD5、 COD、 SS。  b)运输车辆冲洗、混凝土工程的灰浆、 建(构)筑物的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噪  声:  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    固  废:  主要是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建筑工人生活垃圾。    3、装饰工程    废  气:喷涂油漆、涂料等装饰材料时产生含苯系物的废气。    废  水:少量含 SS 的冲洗水。    噪  声:刨平机、灰浆泵、电锤、喷射机等装饰工程机械造成噪声污染。    固  废:主要是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  (二)营  运  期  1、废  气   、 本项目没有餐厅,运营中无废气产生。   、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 进出车辆产生的机动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 NOX、 HC;  2、废  水  管理 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BOD5、 COD、 SS、氨氮、动植物油等。  3、噪  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水泵等设备噪声以及进出的机动车和人群活动产生的噪声。  4、固  废  工程营运期的固废主要来自于各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处理后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汽车  CO 12.30 t/a  HC 1.44 t/a  NOx 1.04 t/a  水  污  染  物  共 生活污水  COD 350 mg/L 3.61t/a 经化粪池 预 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部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景观绿化用水 、洗车 和冲厕 。  BOD5 220 mg/L 2.27 t/a SS 200 mg/L 2.06 t/a 氨  氮  35mg/L 0.36 t/a 动植物油  30mg/L 0.31 t/a 固  体  废  弃  物  生活区 及商业区  生活 及商业区 垃圾  329 t/a 都由 环卫部 门统一处理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防治,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太大。  为了保证项目建成后,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建筑空地和道路两旁的空地,合理绿化;同时应扩大物种的多样性。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的施工过程,施工噪声、建筑扬尘及载物泄漏、污水排放等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期污染以扬尘和噪声为主。  一、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  拟建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为扬尘 (TSP) ,包括土方挖掘、现场堆放、土方回填期间 造成的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道路扬尘;运土方车辆及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过程造成的扬尘及施工车辆等排放的废气;由于在挖掘、埋管过程中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扬尘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季节、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土质、天气条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减缓环境影响措施:本项目在地下挖掘过程以及施工建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地面扬尘,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行为,但会对附近区域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如喷水,保持湿润,及时外运等。在建设场地的四 周应设有围护装备,房屋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以防止扬尘的扩散。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并将土石方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缩短堆放的危害周期。  ( 2)、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  ( 3)、场地内土堆、料堆要加遮盖或喷洒覆盖剂  ,防止扬尘的扩散。 要求全部 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品。  ( 4)、运土方和水泥、砂石等时不宜装载 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如用苫布)。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清理。  ( 5)、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及弃土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协调一致,采取响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最大限度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运转,设备动力噪声。此外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也可引起交通噪声的增加。本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机械有挖掘机、 推土机、装载  机、平地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 1)各类建筑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根据类比调查和资料分析,各类建筑工机械产生噪声值及噪声测点与设备距离见下表。  表 2  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值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声级 /距离 (dB( A) /m)  1 装载机  91.3/1 2 挖掘机  90.6/1 3 推土机  92.2/1 4 混凝振捣机  98/1 5 电锯、电刨  102/1 6 运输车辆  88.3/1 ( 2)影响分析:  1、建筑施工工地达标分析  对照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中有关规定和标准,由上表可以看出:土石方施工阶段;昼间 10m 处即可达噪声限值要求,夜间 100m 处方可达标。根据施工机械噪声源强,经不同距离衰减,预测结果可知:打桩阶段昼间 10m 处即可达到噪声限值要求,夜间 100m200m 处方可达标。结构阶段昼间 30m 处可达标,夜间 200m 方可达标,装修阶段昼间 10m,夜间 20m 可达标。  2、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表 2 可知,本项目附近主要敏感点为 附近村庄 ,各种建筑施工机械噪声 影响不大, 为防止施工期噪声的影响,在施工期各阶段要采取以下措施:  ( 1) 建设单位应要 求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应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如选择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等,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  ( 2)拆除原有建筑物时要求尽量在白天拆除,减少推土机、装载机等噪声对周边的影响。  ( 3)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运输,通向该工地公路的运输车辆增加,产生交通噪声将给运输路线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经过敏感目标时禁止鸣笛,减速行驶。  ( 4) 在施工阶段采用商品砼,不仅可减少扬尘,而且还避免搅拌机噪声污染。    ( 5) 尽可能利用噪声距离衰减措施,在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尽 量移至距场界较远的地方,保证施工场界达标,尽量不要将高噪声设备靠近施工现场边界施工,以避免施工噪声对其影响。尽量将强噪声设备分散安排,同时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叠加影响。  ( 6)在结构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外部采用围挡,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 7)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环保部门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除工程必须外,严禁在 12: 0014: 00 和 22: 006: 00 期间施工。对主体工程浇灌需要连续施工时,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做准备,征得环保部门同意批准后,张贴告 示、作好宣传,告知公众。  三、对水环境的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采用多点同时施工方式,施工人员最多时按 600 人计算,其中约 200 人吃住在工地工棚,最高日排水量约 40 吨,年排放量 1.16 万吨,主要污染物为 COD,其浓度达350mg/l,将会影响排水系统及水体水质。施工期生活废水采用建议设置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施工期间开挖大量的土方,破坏地表植被,打井泥沙水,在雨季可造成部分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影响,管理不当可能使泥沙流入下水道,会使雨水管道淤积泥沙、增加河道的悬浮物 ,因此在施工场地应加强管理,注意土方的合理堆放,距下水道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流入下水道,工地施工污水需先经沉淀后排入雨水管道。减少水土流失对雨水管网的影响。  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弃土,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 1996,确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一般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平整土地等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 由施工单位负责运出填埋附近塌陷坑或沟坑。 项目拆迁时,将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施工产生的弃土大部用 于回填土,剩余部分用于绿化,不外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为防止建筑垃圾外运过程中沿道遗洒及扬尘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建筑垃圾外运要用苫布覆盖,避免沿途遗洒。  五 、装修期环境影响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种类及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材料或产品均含有向室内释放有害化学物质的成分,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主要污染物质及其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主要是:甲醛、氨、氡、苯和石材的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高 浓度的甲醛可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等,长期的低浓度吸入甲醛可以导致胃癌、鼻涕咽癌等。当室内甲醛的浓度高于 0.6mg/m3 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达到 30 mg/m3 时可以当即导致死亡。室内的甲醛主要来自于: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贴墙纸、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各类含有甲醛并可能向外界散发的装饰材料。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也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它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 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室内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此外,氨还来自于装饰材料,如家具涂饰所用的添加剂 和增白剂大部分使用氨水。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氡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暴露在高浓度氡的环境下,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的亲和力很高,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室内的氡主要来源有:从房基土壤中析出,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等。  苯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是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一种。苯除了易燃易爆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在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短时间内吸入高浓 度的苯蒸汽可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为主的急性苯中毒。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部紧束感、意识模糊等,并可能有轻度粘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少数严重病例可出现心室颤动、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长期吸入苯还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便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苯在各种建筑材料的有  机溶剂中大量存在,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另外,还有装修中使用的胶、漆、涂料添加剂与稀释剂、胶粘剂和防水 剂等都会造成室内的苯浓度超标。    室内污染防治措施  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装饰装修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噪音,减少环境污染。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固体、可燃液体等废物,应当按照规定的位置、方式和时间堆放和清运。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厂名、厂址等。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设备。  六 、小结:  本项目建设期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总结如下:  房地产项目进入施工期后,将采用人工和机 械平整土地,开挖地基,桩孔等土石方施工,进行结构和装修施工,道路构筑等。在此期间主要环境污染因素有:施工机械噪声、产生的渣土、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1kg/人)、生活污水( 150L/人 d )。  根据国家建设施工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标准围挡;房屋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施工工地要铺设石渣路面;工地出口要设置清除车辆泥土的设备;做到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泥浆不能流入施工场地外;建筑及生活垃圾严禁凌空抛撒 ,要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运;要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  另外,未经批准在城区内禁止在晚间 22:00 至次日的 6:00 之间从事有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企业提供资料, 体育场及体育馆用水量:体育场 5000 座,体育馆 3435 座,运动员人数按 50 人计,运动员淋浴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取 40L/每人每次,使用时数 4h,小时变化系数取 2.5, 观众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取 3L/每人每场,使用时数 4h,小时变化系数取 1.2,最高日用水量为 27.3m3/d,日变化系数为 1.25,所以平均用水量为21.84m3/d,每年开放时间约为 100 天,年用水量为 2184.02m3。文化馆及图书馆用水量:建筑面积 8677.47m2, 阅读人员及工作人员分别按 400 人和 34 人计,阅读人员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 8L/每人每次,工作人员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 50L/每人每班,最高日用水量为 4.9m3/d,平均用水量为 3.92m3/d,每年开放时间为 365 天,年用水量为 1430.80m3。绿化灌溉用水量:绿化面积 28203.1m2,用水定额按 2.0L/m2 d 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为56.41 m3/d,平均 用水量为 45.128 m3/d。每年浇灌约 180 天,年用水量为 8123.04m3。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的 10%计,年用量为 1173.78m3。共计上述水量,本项目年用水总量为 12911.62 m3。 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 80%计 , 则 XX 县文化体育中心内建成后年排污水量 总计 为 10329.296t/a。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及 XX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要求,即:下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一 ) 建筑面积在 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 (旅 )馆、饭 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 (二 ) 建筑面积在 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 ) 建筑面积 10万平方米以上 (或日用水量超过 200立方米 ,或居住人口超过 3000人 )的居住小区。未按上述规定设计中水设施的,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 因此按照上述要求,本项目需同步建设中水回用 管网 。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 SS、氨氮、动植物油等,污染物排放浓度依次为350 mg/L、 220 mg/L、 200 mg/L、 35 mg/L、 30mg/L。 污水水质符合 污水排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