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示本 ) 建设单位: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 一 四 年 三 月 删除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列(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进行全文公示 ,除报告中涉及商业机密和国 家机密的部分 。 本报告涉及商业机密的主要有报告书中 3 章节的原辅料组成、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等资料及相关附图附件,涉及国家机密的水文地质图等资料及相关附图附件,此部分内容建议不予公示。公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本公示本为准。 1-1 1 总 论 1.1 项目的由来 为支持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绵阳新晨公司”或“公司”)发展,华晨集团把绵阳新晨定位为华晨集团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2012 年,绵阳新晨与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三方签署 N20 系列发动机装配许可 协议,宝马公司授权绵阳新晨在绵阳生产 N20 发动机。华晨宝马向绵阳新晨出售 N20 发动机零部件,由绵阳新晨按华晨宝马技术、工艺、质量标准、设备条件生产,执行宝马的全球生产流程控制体系,同时接受所提供的全方位人员培训计划。 为此,绵阳新晨拟投资 20 亿元,购买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内已建厂房及公用动力站房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实施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20 万台 N20 发动机、年产 20 万台发动机缸体和年产 20 万台发动机缸盖的生产能力。 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升绵阳新晨先 进发动机研发、制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开启一条自主品牌发动机汽车企业通过寻求国际技术援助,掌握世界先进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新途径,对中国自主品牌发动机及汽车产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向宝马长期地、深入地、捆绑式地学习,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绵阳新晨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发动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绵阳新晨公司为外商独资企业,按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五部委关于改进规范投资项目核准行为加强协同监管的通知(发改投资 20132662 号),不对项目出具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 253 号令要求,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 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受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委托 , 承担 该项1-2 目的 环评工作。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在当地有关部门协作下 , 按 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 本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报四川省环保 厅 审批后,作为项目开展环保设计和环境管理的依据。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 评价目的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规定 ,为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 改工程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制度,其基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执行 “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 ” 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评价工作,查清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根据该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污染物特征,对 “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为项目的合理布局、最佳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 认真履行我国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国家、四川省、绵阳市环保主管部门的环保规章制度,坚持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公正地开展环评工作。针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特征,采用资料分析、类比调查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保证环评报告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环境基础资料,缩短工作周期,节省工作经费,增强环境 评价的针对性、准确性、可比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1-3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3.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6.29);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4 号令; 1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 200539 号文; 12、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 200540号); 1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内燃机工业协会 2010 年; 1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国发 201222 号文; 15、 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 5 月; 16、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9 修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9 年 9 月; 17、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 18、环境保护部印发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 2013年 11 月; 19、 关于发布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国家环保部1-4 201251 号公告; 20、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 号; 21、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98 号。 1.3.2 有关 规范与技术文件 1、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 ( HJ/T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 HJ/T2.3-93);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9-1997); 8、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628 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9、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10、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1990); 1.3.3 本项目相关文件 、资料 1、 绵阳市城市规划 管理局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地字第( 2010) 204 号 ; 2、 绵阳 市环境保护局 绵 环 函【 2014】 93 号关于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 ; 3、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 我区四宗拟出让土地拆迁补偿及人员安置情况的函 绵高管委函【 2009】 195 号 ; 4、 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建房管环保局 关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废水排放去向的函 ; 5、危险废弃物处置协议; 1-5 6、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7、 成都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对项目所在地进行的现场监测报告 ; 8、 绵阳市 环境保护局 绵 环函【 2010】 237 号关于 印发 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 规划环境影响 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 9、绵阳市 环境保护局 绵 环函【 2012】 527 号关于 印发 绵阳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环评补充报告 审查意见的函 。 10、 机械工程第三设计院编制的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1、 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 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技术资料; 13、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水 文、气象资料等。 1.4 项目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1.4.1 与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发展领域中提到“ 发动机 重点发展领域包括 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乘用车用发动机。重点发展产品包括乘用车用汽油机,升功率 70kW,燃油经济性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有害气体排放满足国家现行排放标准, B10寿命达到整车相应的要求。” 在重点发展技术中提到 “重点发展的技术包括汽油机燃油缸内直接喷射技术(满足乘用车用国家排放法规要求,实现具有时间控制、承受 160MPa以上高动态响应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B10寿命达到配套主机和对应整车的要求。)、先进增压技术(工作温度 950,满足国家有关主机燃油消耗限值规定,满足汽车国四、欧排放标准指标要求, B10寿命均应达到配套主机和对应整车的要求)。” 本项目生产的 N20发动机主要先进技术有单涡轮双涡管增压技术、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缸内直喷技术、电子水泵和双质量飞轮技术等,该机型最大升功率达到1-6 90kW,升扭矩达到 175Nm,排放满足欧 6要求,搭载整车百公里油耗小于 7.9L, B10寿命达到配套主机和对应整车的要求。 因 此,本项目符合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1.4.2 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的符合性分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中明确要求 “ 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力度。以大幅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开展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以及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 ” 本项目生产的 N20发动机采用的先进技术有单涡轮双涡管增压技术、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缸内直喷技 术、电子水泵和双质量飞轮技术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因此,本项目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相符合。 1.4.3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的符合性分析 项目 符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年本)(修正) 中“第一类鼓励类中十六条汽车: 5、高效汽油发动机(自然吸气汽油机升功率 60kW/L,涡轮增压汽油机升功率 70kW/L)。”本项目生产的 N20发动机升功率为 90 kW/L,因此,本项目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年本)(修正 ) 相符合。 1.4.4 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2010 年)符合性分析 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 年 5 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2010 年),其中对发动机技术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本项目生产的 N20 发动机与其要求的对比见下表。 1-7 表 1-5 本项目生产发动机与政策要求对比分析 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2010 年)对发动机技术发展 要求 本项目 生产的 N20 发动机 符合性 缸内直 喷汽油发动机 排放满足欧 V 要求; 排放满足欧要求; 符合 升功率 ,非增压 60kW/L;增压 75kW/L; 升功率为 90kW/L 符合 升扭矩,非增压 100Nm/L;增压 160Nm/L; 升扭矩为 175kW/L 符合 比油耗:非增压 250g/kWh( 2000r/min), 2bar;增压260g/kWh( 2000r/min), 2bar。 增压 250g/kWh( 2000r/min), 2bar 符合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生产的 N20 发动机符合 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 造投资方向( 2010 年)的要求 。 1.4.5 与汽车产业政策( 2009 修订)的符合性分析 汽车产业政策( 2009 修订)在技术政策中提到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 引进技术的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发展的需要; 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技术政策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本项目 生产的 N20 涡轮增压发动机为引进宝马公司的技术,改发动机为分体式曲轴箱, 装备了 双 涡轮增压 器、 缸内直喷 系统以及 第三代 Va lvetronic 电子 气门 升程系统、充钠气门、空心结构凸轮轴、电子水泵和双质量飞轮, 宝马 在 N20 上 还 应用了诸如 活塞销和 曲轴 偏置、新一代的 Double-VANOS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 气缸壁 电弧丝喷涂工艺 、 可变排量 机油 泵等技术 ,该款发动机是宝马集团最具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也是同排量发动机中的佼佼者,就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项目符合汽车产业政策( 2009 修订)的要求。 1.4.6 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 年修订)的符合性分析 项目 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 年修订),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三1-8 条制造业第十九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第一款“汽车发动机制造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建设:升功率不低于 70kW 的汽油发动机”。 本项目生产的 N20 发动机升功率为90kW。因此,本项目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 年修订) 相符合。 1.5 项目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5.1 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 2020)的符合性分析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购买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内已建厂房及公用动力站房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实施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 项目用地不属于基本农田,符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8119 号文和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发 200836 号文关于灾后重建项目先行安排用地的条件。根据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 2020)和绵阳市经开区未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案,项目 选址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为二类工业用地。项目选址符合相关土地政策,从政策角度分析合理。 1.5.2 与 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 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用地为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的工业用地。 该园区经绵阳市环境保护局 绵环函 2010 237 号“绵阳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批复。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7.3km2,涉及高新区永兴镇飞牛坝、双土地、黎家院、方凳村四个村,以及涪城区戈家庙村,安县界牌镇石安村。根据绵阳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园实际面积与四至范围情况说明的函绵高管委函 2010 173 号文,园区四至范围为:北至安县界碑镇石安村,西至双土地村,南至黎家院村,东临安昌河。 该园区规划的产业定位为以发展机械制造 (含汽车及零部件 )、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业和新能源等产业为主体,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园区。 结合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规划环评审查意见提出的相关环保要求,项目与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产业定位及环保要求1-9 的符合性分析分析见下表: 表 1-5 项目与园区 规划环评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要求 本项目情况 符合性 行业准入 规划入园行业:机械制造(含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业和新能源; 禁止入园行业:技术落后不能执行清洁生产的企业;水泥、皮革、酿造、造纸、化工等污染较大、耗水大的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 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中鼓励类,且属于机械制造行业 符合 环保要求 废水: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废水经自身处理达行业排放标准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永兴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后排入安昌河。 本项目生活污水送预处理池进行处理,生产废水送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经 处理 达 到 污水 综合 排 放标 准 ( 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再排入污水管网,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永兴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后排入安昌河。 符合 废气:引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废气排放达大 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标准或相应的行业排放标准。 本项目针对各废气产生点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废气污染物经治理后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标准要气。 符合 固废:生活垃圾交送环卫部门处置;工业固废企业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由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置或送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本项目生活垃圾交送环卫部门处置;工业固废企业自行处置;危险废物送四川九州特种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处置。 符合 噪声控制:入住企业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控制厂界噪声达标。 本项目所以设备绝大多数为国外进口低噪声设备,并采取了隔声、减振等措施。 符合 园区内入住工业企业生产用燃料以天然气为主。 本项目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符合 清洁生产门槛 入园项目须采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污染治理技术,能耗、物耗、水耗等均应达到相应行业的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经分析,项目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清洁生产生平能够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符合 1-10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符合 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 行业准入条件、 环保要求及清洁生产门槛 。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符合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规划。 1.6 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 现有场地平整,无不良地质构造 , 配套的水、电、气设施较齐全 ,无不良环境制约因素。项目的建设对 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噪声,厂区内主要噪声源如各类车床、磨床、铣床、钻床、空压机等均布置在生产厂房内, 噪声在采取相关措施以后对周围 环境 影响 小。根据规划,项目周边均为工业用地,本项目周边已经入驻和即将入驻的企业主要为 中国重汽集团绵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川汽集团绵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川汽绵羊汽车公司、 绵阳旭 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绵阳市淅南机械有限公司 以等 机械制造 、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生产企业,周边企业均为无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机械加工型企业。总的来讲, 项目厂址周围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本项目与周边企业相容。 综上所述, 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合理。 1.7 评价重点、评价因子 1.7.1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生产排污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状况,确定评价重点为大气影响分析,兼评地表水、风险分析、固体废弃物及噪声,并着重分析项目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1.7.2 评价因子 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项目所 在地环境状况,综合分析筛选后,确定评价因子如下。 1、环境现状评价因子 大 气: SO2、 NO2、 PM10、 PM 2.5、 TVOC 地表水: pH、 CODCr、 BOD5、 NH3-N、 T-P、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11 噪 声:厂界噪声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土地资源 2、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大 气: CO、 NO2 地表水: CODCr、 NH3-N 噪 声:厂界噪声 废 渣:废渣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3、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 SO2、 NOX 水 污 染 物 : COD、 NH3-N 1.8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 评价水平年 1.8.1 评价等级 1、大气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来发动机试车工段, 试车工段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汽油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为 CO、 THC、 NOX、 SO2 等。因此,本环评选择 CO、NOX为预测因子。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析。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计算污染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 10%时所对应的最远 距离 D10%。其中 Pi定义为: %1000 iii CCP 式中: Pi 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mg/m3; 1-12 Coi 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若污染物数 i 大于 1,取 P 值中最大者( Pmax),和其对应的 D10%。 表 1-2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80%,且 D10%5km 二级 其他 三级 Pmax7.0 式中: pHj为监测点 j 的 pH 值; pHsd为水质标准 pH 的下限值; pHsu为水质标准 pH 的上限值。 当 Sij 值大于 1.0 时,表明地下水水体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 Sij值越大,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否则反之。 5、 评价结果分析 地表水 现状评价结果列于下表 : 表 5-10 评价区域地下水监测统计及评价 单位: mg/L 由表 5-10 中的 监测 结果可看出, 厂址处上游处地下水硬度略有超标外,其他 参与评价的各项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 类标准要求 ,故目前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 6-1 6 环境影响预测 及评价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购买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绵阳高新区防灾减灾科技产业园内已建厂房及公用动力站房进行适应性改造,用于实施 N20 发动机技术改造项目。因此,本项目施工期无大的基础开挖作业。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6.1.1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1、 施工噪声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机械噪声是项目施工建设中主要污染因子。建筑施工的机械作业一般位于露天,其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声源。 本项目主体建筑 已经修建完成,只需对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即可满足本项目生产所需。因此, 施工 期噪声主要来自运输建材的车辆、电锯、电锤、切割机、气钉枪 等,其设备噪声级为 75 90dB。 采用衰减模式预测施工设备的噪声影响值, 各设备声源在不同距离的衰减 结果见下表 6-1。 表 6-1 施工期噪声设备在不同距离的噪声衰减及贡献值 距声源距离 (r): m 1 10 20 30 50 100 150 200 噪声衰减值: dB(A) 0 20 26 29.5 34 40 43.5 46 各声源 不同 距离 贡献值 dB(A) 重型载重汽车 89 69 63 59.5 52 46 中型载重汽车 85 65 59 55.5 51 45 轻型载重汽车 84 64 58 54.5 50 电锯 92 72 66 62.5 58 52 48.5 电锤 86 66 60 56.5 52 46 切割机 95 75 69 65.6 61 55 51.5 49 气钉枪 85 65 59 55.5 51 45 从上表 6-1 中可看出, 施工机械噪声在昼间影响较小,一般在距离噪声设备 50m外,其设备噪声贡献值 ( 71dB)就可低于建筑施工场厂界昼间噪声限值 (70 85dB)。夜间要求较严,噪声低于 85dB 的机械设备在距离噪声距离 30m 以外,其设备噪声贡献值就低于或接近建筑施工场界夜间噪声限值 (55dB);但施工噪声对夜间的影响不容6-2 忽视,因此要求施工期禁止高噪声设备的施工。 2、施工噪声防治对策 夜间严禁切割机等高噪声施工作业的规定,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每天 22 点至次日凌晨 7 点禁止高噪声机械施工和电动工具作业,尽量减少其他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工地周围设立围护屏障,也可以在高噪声设 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要采用适当的防振降噪措施,合理布置噪声设备位置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的影响可降至低水平,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 6.1.2 施工废气对大气环境影响简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需的主体厂房已完工,厂区道路已硬化,施工期无基础开挖作业,因此施工期扬尘产生量很少。施工期场地废气污染主要各型施工运载车辆的尾气及附带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的影响。 项目施工期运输车辆包括运输建材和设备的车辆,运输次数约 450 车次,平 均每天约 1.23 车次,由此可知本项目施工期运输车辆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2、防治对策建议 项目所在的园区正处于开放建设中,出入厂区的车辆难免会带入为泥土、粉尘等。为防止和减少施工期间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加强统一、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施工期的监理。按照 国家 有关建筑施工的规定, 三部委有关扬尘防护的规定,实施扬尘防护 , 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泥土和路面尘土 , 建材及建碴运输车辆密闭 , 可将施工扬尘的影响降至环境和周围人群可承受的程度。 具体措施如下: 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装卸、堆放 、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外逸,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将建筑材料 (主要是黄砂、6-3 石子 )的堆场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 (风速 3m/s)天气,对散料堆场采用水喷淋防尘,并用蓬布遮盖建筑材料,停止施工。 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需对施工场地车辆进、出口路面进行硬化处理,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 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配合交管部门搞好施工期周围道路的交通组织,避免因施工而造成交通堵塞,减少因此产生的废气怠速排放。 6.1.3 施工期废水处置及影响简析 本项目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少量混凝土搅拌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为 SS、 COD、 BOD5、 NH3-N, 生活污水经厂内预处理池收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 后 排入园区污水管网,经园区污水管网送至永兴镇污水处理厂,最终达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 一级A 标准后排放进 入 安昌河。 6.1.4 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装饰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堆放处置。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对固废不会对环境带来污染。 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建设期,产生的污染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生产所需主要主体建筑及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建设完成,只需进行适应性改造即可满足生产要求,因此本项目施工工程量少。施工过程只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文明施工,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措施,加强废水、废渣的处置和管理,可将施工期污染影响减到最小。6-4 施工期结束后,影响可 消除。 6.2 营运期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 6.2.1 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试车工段产生的汽油 燃烧 废气。项目 生产的 N20发动机设备均有三元催化装置,可使燃油充分燃烧,尾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将发动机排气管接入试车间内的排气管道,汽油燃烧废气通过排气管道由 20m高的排气筒排放。本报告 选择 CO 和 NOX 作为预测因子, 采用估算模式预测项目汽油燃烧废气对外环境的影响,详见下表 6-2。 表 6-2 项目 发动机尾气 外排 污染物 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 排放源 排放参数 最大 落地浓度 (mg/m3) 落地 距离 (m) 占标率 (%) 烟气量 (m3/h) 排气筒 高度 (m) 烟温 ( ) 污染物 排放速率 (kg/h) 热式 4200 20 100 CO 0.960 0.0342 466 0.34 NOx 0.058 9.78 10-4 466 0.49 性能动态试验 700 20 100 CO 0.160 0.0257 439 0.26 NOx 0.010 7.46 10-4 439 0.37 性能静态试验 700 20 100 CO 0.160 0.0257 439 0.26 NOx 0.010 7.46 10-4 439 0.37 由上表 6-2 可见,本项目 发动机试车时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 最大落地浓度 占标率在 0.26 0.49%之间 ,落地距离在 439 466m 之间 ,该区域主要是成绵高速北侧的园区规划的工业用地区域 。 因此, 本项目 发动机试车时排放的废气 对环境影响 很 小。 6.2.2 大气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 6.2.2.1 大气防护距离 本项目机加工厂房回使用煤油对工件进行人工清洗,清洗过程煤油将产生挥发。项目机加工厂房煤油用量 3.9t/a,挥 发量按使用量的 80%计算,则年煤油挥发量(以NMHC 替代)为 3.12t/a,约(以 NMHC 替代) 1.5kg/h。 按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推荐模式中的 SCREEN3 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 显示,厂界浓度不超标 ,无需设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6-5 6.2.2.2 卫生防护距离 按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840-91)规定,无组织排放所在的生产单元与居住区之间应该设置卫生防护距离 L,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Cm标准浓度限值( mg/m3);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 kg/h);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 m); L工业企业所需的卫生防护距离( m); A、 B、 C、 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表 6-3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排放位置 无组织排放源强 Qc( kg/h) 无组织排放 面积 (m2) Cm ( mg/m3) 平均风速 ( m/s) A B C D L 机加工厂房一 NMHC ( 0.75kg/h) 10811.75 4.0 1.0 400 0.01 1.85 0.78 8.1 机加工厂房二 NMHC ( 0.75kg/h) 10811.75 4.0 8.1 根据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 100 米以内时, 级差为 50 米;超过 100 米,但小于或等于 1000 米时,级差为 100 米。因此,本项目确定以机加工厂 房一、机加工厂房二的边界为起点划定 50 米的卫生防护距离。根据现场查看本项目划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覆盖的主要为厂区道路和厂外道路,无居民、医院、学校等敏感建筑。 6.3 营运期项目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本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 清洗废水、废切削液、车间清扫水生活污水。 6.3.1 项目废水正常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设备冷却排污水为净下水,直接排放雨水管网。 清洗废水、 废切削液、车间清扫水 由厂内污水管道输送至绵阳新晨公司 30 万台发动机异地重建项目厂内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经“ 一体化 物化处理 设备 +ABR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处理工艺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 后 排6-6 入园区污水管网,经园区污水管网送至永兴镇污水处理厂,最终达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 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进入 安昌河。 生活污水 经 预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进入永兴 镇 污水处理厂,最终达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 A 标准后排放进入安昌河 。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 废水 正常 排放对安昌河地表水环境影响不明显。 6.3.2 项目废水 事故 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事故排放为 厂区内 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如停电、 设备故障 等,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这时超标排放废水,将可能对 永兴污水处理厂 造成负荷冲击,最不利时其污染物浓度与未处理的污水浓度相同;本报告的事故分析对本工程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即仅考虑污染性事故的发生。 如果 项目依托的 污水处理站因设备故障或突发事故,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排放量为 4.02m3/d(本项目 1.65 m3/d +30 万台发动机异地重建项目 2.37 m3/d) ,永兴污水处理厂 近期 设计处理规模为 2.5 万 m3/d,项目废水事故排放量与 永兴污水处理厂 收集的废水量之比为 0.0001608,说明项目即使发生事故排放,但由于污水量很小,只占 永兴污水处理厂 收集废水量的 0.0001608,且本项目事故排放的废水 与生活污水混合后 浓度不高, 故项目废水事故排放 对 永兴污水处理厂 的负荷冲击基本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项目 废水 事故排放对 永兴污水处理厂 的负荷冲击较小。 环评要求 : 项目投入运行后, 绵阳新晨公司 一定要加强管理 和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 ,杜绝事故性排水发生,易常出现故障的设备要有备 用,并且要定期检修或更换设备。 6.4 营运期项目对地 下水 环境的影响评价 本项目 生产、生活用水均由园区自来水管网提供,项目生产过程中不取用地下水;6-7 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 经污水处理站 处理达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三级标准后 ,与生活污水一同经
展开阅读全文